博物館參觀記相關作文20篇

淮劇博物館參觀記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1字

鹽城,一個讓人開啟心扉的地方;那兒是丹頂鶴高歌的地方;那兒是麋鹿賽跑的跑道;那兒更是淮劇的故鄉。

沿著小道漫步,偶然間走到了那古色古香,帶有明清風格的院子。從門口那醒目的兩個巨大的臉譜,我便知道,那就是鹽城著名的淮劇博物館。

在院子中心,一個有鏤花雕刻的舞臺,佇立在那兒。那濛濛薄薄的細雨中的戲臺,不由地讓我想起了,明清時代的淮劇。那時,還沒有淮劇這個說法。當時人們在祭鬼神時哼的一首歌,無意間,播下了淮劇的種子。那時候的人們都覺得這歌曲十分地美妙、動聽,便把淮劇推上了舞臺。許多富有的人家,自家還搭起了戲臺。明清時的大街小巷,到處能聽到陣陣優美的淮劇,整個時代侵潤在淮劇的氣氛裡。

正當淮劇走向鼎盛高峰時,文革時期的淮劇在政府一些腐敗官員的調察下,解散了一個又一個戲團。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就給他們貼上了不合要求的標籤。我看到這兒,不禁恨起那些官員們,他們不是在骨頭裡面挑刺嗎?可演員們並非束手以待,而是通過戲曲中不同的唱腔來表達自己對當時法律的不滿,對淮劇由衷的熱愛!

我和媽媽星期天來到戲臺下,那淮劇曲—《牙痕記》中那個個字正腔圓的歌聲讓我回味無窮。後臺那個個有著演奏經驗的老爺爺老奶奶們正互相對視著,十分有默契。但這都是他們付出應有的努力,才換來的成就。臺上的演員他的神情有如鋼鐵般堅定,動作連貫自如。與後面的琴聲想成了一唱一合的對方,十分有趣。

俗話說,臺下十分鐘,臺上十年功。就是因為我們鹽城人的勤學苦練,鹽城長成為淮劇的故鄉,我為鹽城感到驕傲和自豪!

吉林隕石博物館參觀記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879字

北宋科學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寫了這麼一段話來描述隕石墜地時的場景:“……天有大聲如雷,乃一火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相比較而言,吉林隕石墜地時的陣仗就神奇得多了。

進入吉林隕石博物館,我們正巧趕上了講解時間。步入展廳,迎面而來的,是一條被電子螢幕包裹著的拱頂走廊。無數星系從我們身邊掠過,講解員一一介紹著:”從我們左邊飛過的是貓眼星雲,右邊,是蝴蝶星雲……”正當我們目不暇接之際,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一個球幕電影院。從播放的影片中,我瞭解到了宇宙的起源和隕石的形成。原來,隕石本是在小行星帶與宇宙的另一些地方四處遊蕩的流星,或者是大小不一的天體,當進入地球引力範圍時,就會向地球靠近。有些小行星掠過地球,飛走了;但有些卻直直地飛向地球,衝破大氣層,墜到海洋或者陸地上。在突破大氣層時,快而大的小行星會在稠密的大氣的阻擋下炸裂,再撞上地表。吉林隕石,就是這樣來到了我們身邊。

看完影片,我們就與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吉林一號隕石”,見面了。它就是從宇宙衝向地表的“行星炸彈”分離出來的碎片。可這所謂的碎片,竟然重達1770公斤!細看這隕石,只見它外表坑坑窪窪,凹凸不平,呈棕黑色,彷彿它自己就是一個被千百個隕石砸過的、飽經風霜的老星球。

“吉林一號隕石”之所以出名,不僅是因為它大,還是因為它在墜落時產生的奇蹟!

我們都知道,隕石爆炸後的碎片數以百計。所以在爆炸後,碎片飛向了四面八方,形成了覆蓋面積達五百多平方公里的隕石雨!可神奇的是,明明砸在了有人居住的村落,這些隕石卻彷彿有“自動迴避系統”,除了地表以外,沒有損壞任何東西!如果說這對於百姓來說是一場驚嚇,那對於科學界,就是驚喜!經過研究,隕石中含有已知礦物三十四種,地球上沒有的礦物九種。這“天外來客”簡直帶來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重大突破!

拜訪過“吉林一號隕石”,不由得讓人感嘆宇宙的神奇。一塊隕石讓人類對宇宙有了新的認識,如果說岩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一本“書”,那麼隕石就是宇宙變遷的見證者!

博物館參觀記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432字

我遊覽過風景如畫的桂林,去過奇妙美麗的海底世界,卻從未仔細觀賞過巨集偉壯觀的博物館。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參觀博物館,我高興像吃了蜜一樣甜。

一到博物館裡,就見裡面有許多藝術珍品,班鹿角化石,麋鹿頭角化石、骨針……“啊!太美了,我不知從何看起。

我決定先去陶瓷場看一看,進入裡面,只見人山人海,裡面放著十分珍貴的石器;有陶杯,陶壺,陶瓶。聽爸爸說,這些陶瓷都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出土,人們取土時從漢代和宋代墓葬發現的。考古工作者在這裡發現了一座商周時期的古城遺址。包括河道、臺基、房址、墓葬等古遺蹟,以及大量的陶器等。

參觀完石器時代,我又穿越到唐國。唐國的作品明顯讓人更加賞心悅目,其中有大量都是用銅做的,比如說劍十分鋒利,其中個兒最大,體量最霸氣的是龍泉劍,但人們卻稱它是誠信之劍,聽說這把劍能鑿開大山,放出山中的溪水。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那抵抗八國聯軍的指揮刀,只見它身材十分魁梧,做得十分精美。

這次參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人的藝術和智慧。

國歌博物館參觀記 篇4

敘事作文 ,695字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媽媽一起來到國歌博物館,我們走進大門,工作人員要求我們把名字寫在登記本上,於是,我自豪的把我的名字端端正正的寫下去。

我們走進大廳,迎面而來的是一面巨大的石牆,上面刻著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這時,我脫下帽子,對著這面牆壁敬了一個禮。接著,我們走進一扇門,國歌博物館分為兩層,第一層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上海的文藝工作者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抗日活動比如:歌唱,拍電影;他們雖然沒有真刀真槍的在戰場上,但是他們用另一種方式告訴人們:團結起來,只有團結,才能把日本人趕出我們的國家。第一層其中的一個展示櫃裡,還擺放著當時我軍用過的水壺,大砍刀,以及日軍的頭盔。那個瞬間,我非常氣憤,恨不得把那個頭盔拿出來砸個稀巴爛。展示櫃的旁邊,有一部留聲機,那就是第一次錄製我們國歌的機器。

接著我又來到二樓,瞭解到國歌是聶耳和田漢共同創作的,1934年7月,田漢決定創作一部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電影《風雲兒女》,《義勇軍進行曲》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曲。田漢在創作歌詞時,由於時間倉促,就把歌詞隨手寫在了一張香菸襯紙上。剛完成了電影故事和歌詞,田漢就被當時的反動政府逮捕了。聶耳聽說這件事情以後,不顧個人安危,主動要求為這首歌作曲。最後,由於處境非常危險,聶耳在日本完成了最後的修改,將國歌傳回國內的唱片公司進行灌錄,國歌創作的整個過程,充滿了艱辛,但是我們祖國的兒女,用自己的熱血,堅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令人遺憾的是,當《義勇軍進行曲》在銀幕上首次響起時,聶耳卻因為意外在國外去世了。但這首《義勇軍進行曲》,鼓舞了我們中國人民的士氣,奮勇前進!

中國文字博物館參觀記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5字

10月20日,星期六下午,我和小記者們參觀了中國文字博物館。

走過一道金色的大門,我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只見兩排甲骨文工藝品鑲在玻璃框中,整齊地排列在通道兩旁,好像兩排站崗的士兵保護著中國文字博物館一樣。走進博物館,為了讓每個人都能聽到解說詞,博物館為每人提供了一部無線講解器。

在一樓展區,一無所知的我瞭解了甲骨文的一些知識,漢字源流釋古今,那片片甲骨都凝聚著中華文化的結晶。

進入第一展廳,首先展出的是甲骨文,當看到“一片甲骨驚天下”展區時,我不由得驚呆了。一排排展臺和大廳四周的牆壁上佈滿了刻著甲骨文的甲骨、卜骨,這些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見證了中華大地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述說著中國文字的源遠流長。

隨後,我們走進了二樓的甲骨學堂,我們認識了很多有趣的漢字,漢字好像還能跳舞,我想:“這麼神奇,不可能吧!孫悟空這三個字還能畫成孫悟空的樣子呢!”

博物館裡的展廳多,展品豐富,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洗禮,瞭解了中國文字的發展史,感受到了中國文字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影響力,讓我發出驚歎聲。中國文字博物館還讓我瞭解了漢字的起源、發展和演變。瞭解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我更加熱愛我們的中國,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也增加了我好好學習文化知識的決心!

咸陽博物館參觀記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7字

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在黎明姐姐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咸陽博物館。

這個博物館的舊址是明洪武四年的文廟,裡面珍品薈萃,展出的物品繁多、種類豐富。展示了咸陽這個文化名城曾有的燦爛與輝煌。

一進門,一個展廳出現在眼前,展廳裡面陳列著秦朝咸陽的各個歷史文物。雖然秦朝僅存了15年,帝王宮殿也被項羽縱火焚燒。但是,一件件文物向我們生動形象地描述了秦朝的歷史發展,讓人記憶猶新。

接著我們來到了另一個展廳。這個展廳主要展示的是秦咸陽宮遺址出土的文物。咸陽宮雖然早已被火焚燒,成為灰燼,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但是出土的一塊塊磚瓦都讓我們不禁想到昔日咸陽宮的雄偉輝煌。

第四展廳是玉器,這裡的玉器包含了從史前到明清時期,每個玉都溫潤而有光澤,一個個精美的玉器為我們再現了昔日經濟的繁榮。

第五展廳是西漢時期的兵馬俑,人們通過複雜的工序製成一個個逼真生動的兵馬俑,個頭不大卻栩栩如生,他們的臉型也是根據地域分的,共分為三個地域——關中、隴西以及巴蜀。這裡的西漢兵馬俑是在咸陽楊家灣發現的,這也是我國發現最早的大規模兵馬俑群。看著一個個生動逼真的兵馬俑,我彷彿看到了兩千年前的一場場戰爭,千軍萬馬、浩浩蕩蕩,也感受到了“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悲壯。

夕陽西下,我們踏上了歸途。在路上,我仍然思緒萬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是那麼的富有智慧、技藝是那麼精湛,咸陽的歷史是那麼的悠久綿長,我為我是一名咸陽人而感到驕傲,為我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

博物館參觀記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579字

中華五千年曆史源遠流長,積澱著先輩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他們在歷史長廊中散發著恆久的清香,沁人心脾。寒假裡,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昌吉市第十四小學二年級(7)班的全體同學參觀了昌吉州博物館。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那天,雪姑娘急匆匆乘風趕來,飄然融入大地的懷抱。我想,這雪花演繹了多少故事啊!博物館裡,在解說姐姐的帶領下,同學們認真聆聽、觀察、思考,零距離感受歷史的滄桑,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

來到展廳,我們不約而同大吃一驚,眼前的巨型恐龍有幾十米高,幾十米長,彷彿一下讓我回到了二、三億年前。湖岸平原,森林開闊地帶,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我不禁幻想,如果我生在那個時代,大概也是一隻小小的恐龍吧?

隨後,我們又看到了許多石器、陶器、青銅器。這些葬品反映了草原遊牧民族的社會生活,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集中展示了昌吉州石器時代至清代八千餘年的歷史。

還有康家石門子生殖崇拜巖刻畫、短吻西域肯氏獸、早期草原國、淘金人乾屍等,都讓我們深深沉浸在悠悠歷史長河裡,感受到祖先智慧閃耀的光芒,領悟到人類發展進步的艱辛,更為自己生活在和平、和諧的新時代感到無比幸福。

通過這次小姐姐的解說,加深了我對昌吉歷史的瞭解,也激發了我對人類未知世界的興趣!世界之大,更多的未解之謎,期待著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去共同探索、追尋!

南京博物院參觀記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86字

南京博物院座落於紫金山南麓,佔地13萬餘平方米,院內有各類藏品42萬件,光是國家級文物和一級文物就有二千件以上,院藏中外專業圖書近30萬冊,有3萬多件都是名列全國的珍品。它是中國內地第二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博物館。

走進博物院,一個雄偉壯觀的大殿一下子映入眼簾,這便是院中的展館了。它採用了仿遼代的建築風格,位於博物院內那寬大深遠的草坪盡頭的三層白色石臺上,九開間的仿遼殿上敷棕色琉璃瓦,屋面平緩,斗拱粗壯,以紫金山為“背景”,遠看像一幅秀麗的大畫。

進入館廳內,給人的第一感覺即是規模巨集大,但它卻將如此大量,精美的文物分的井井有條,清晰地分為了六個館: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和民國館,而在這六個館內又依照年代特色分成了幾個大大小小的展區。真是一個特點鮮明、格局清晰的場館。

走進歷史館,“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令我不得不放慢腳步去仔細端詳。從遠古時代至青銅器時代,我瞭解了人類文明逐漸進化的過程。在春秋時期時,人們大多都以製造青銅器為主。公元前221-220年間,秦漢時代期間,秦朝多是青銅器,而漢代則慢慢演變出了陶製品,外觀上比青銅更加光滑,色澤上也更為柔和。當到了公元229-589年時,六朝時代逐漸加大了陶製品製造量,還演變出了形態勻稱,曲線柔美的青瓷器。青瓷器與其它器具相比,形體更加優美,質感更加細膩、柔滑,與青銅器相比,少了幾分粗獷,更增添了幾分優雅。青瓷瓶表面顏色泛青,色澤光亮也不扎眼,在柔和光線下顯得更為優美。

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數材質華麗,昂貴的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了。它是漢代皇帝和高階貴族死後穿的殮服,外形與人體形狀相同。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用銀線、銅線縷結,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透過玻璃細細端詳,無數塊大小相近的玉塊鋪滿全身,玉塊與玉塊之間相連結的是用黃金打造的金線,是高貴權力的象徵。光滑的玉衣在燈光下顯得熠熠生輝,折射出神祕的光澤。

離歷史館不遠的是數字館。剛步入那裡時,我們彷彿一下子從古代穿越回來了。數字館內有許多現代設施,以動畫、3D影像等方式從另一個角度去讓人感知歷史,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引領我們走進歷史的長河。

參觀了這麼多,我發現博物院不僅是規模巨集大,更是種類繁多、巧奪天工啊!

如果說歷史館和數字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地域,那麼民國館則是一個十分自然的過渡線。

踏進民國館,裡面的設計、裝飾給人一種古老的感覺,卻也不失現代的風韻。走進一家小商鋪,一些東西對於我們來說是陌生的,但對於我們的爸爸媽媽來說,卻是一個又一個美好童年回憶。這裡更有許多經典小吃,例如花生酥、蒸發糕、芝麻糖等等,既飽了“口福”又飽了“眼福”。

南京博物院,雖然有著濃重的歷史氣息,但也不乏現代化氣息的渲染,兩者結合十分巧妙,卻又不顯突兀,是一個古今文化的薈萃之地。

秦始皇陵博物院參觀記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970字

提起兵馬俑,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去年暑假,我和媽媽一起參觀了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的秦始皇陵博物院。在這裡看到了我國古代人留給我們的藝術瑰寶,也感受到了古代人的聰明才智。現在,請大家跟隨我一起走進秦始皇陵博物院吧!

“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之一”,也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導遊阿姨繪聲繪色地說著,“主要是以戰車、戰馬、士兵組成”。我們不知不覺跟隨著導遊阿姨走到了黑金色的大門,在一條羊腸小道漫步著,我們一路走一路聊,據說我們所有的這條路的下面也是秦始皇的墓地,只是沒有人敢下去挖。忽然,一棵巨大的參天大樹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阿姨告訴我們,這棵樹是一棵柿子樹和棗樹的雜交樹,兩棵樹緊緊地纏繞在一起,據說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這棵樹也見證著歷史的變遷呢!我們聽後,都發出了一聲聲的驚呼聲。

大約走了10分鐘左右,我們來到了一號坑兵馬俑,這個坑非常的巨大,足足有幾十個足球場那麼大,坑裡站立著數以千計的士兵。每一個兵馬俑都神態各異,有的士兵手拿玉牌,戴著大官帽,一看就是個文官。有的手拿寶劍,身穿戰服,一看就是要上陣殺敵的武將。我驚歎古代的陶藝竟然可以這樣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導遊阿姨娓娓動聽的聲音再次響起:“一號坑主要就是看兵馬俑士兵的地方,也是人馬聚集最多的一個坑。”我們聽了連連點頭。“一號坑的東面排列著全身戰袍的士兵俑210人,其餘每排68人,組成了方陣的後衛……”阿姨繼續說道,在場的遊客無不聽得全神貫注,還不時拍手叫絕,讚歎秦人的偉大。

之後,我們從一號坑的後門走了出來,來到了二號坑。導遊阿姨告訴我們二號坑是曲尺形,主要是以騎馬士兵、戰車組成的特殊部隊。一共有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還有成千上萬的兵器,看得我們眼花繚亂。

最後,我們進入了佔地面積最小的三號坑,這個坑呈凹字形,從正面看好像一個小型指揮部,一共有兵馬俑68個,中間我還看到有一輛古代高階駟馬戰車,裡面的士兵比較少,我覺得大概是一些軍官在指揮作戰吧!這個坑裡的兵馬俑是現在唯一沒有被大火燒過,出土顏色比較豐富。

觀察結束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秦始皇陵博物院,燦爛炎熱的陽光又一次灑在我們身上,坐在出租車上,在石板路上顛簸,我心裡不禁佩服我們的前輩、祖先,在那個時候就能製作出這麼多兵馬俑。我想驕傲地對世界喊一聲:“我是一箇中國人!”

南通博物苑參觀記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790字

今天我和媽媽參觀了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苑,位於風光秀麗的南通濠河之濱,由晚清狀元,近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張謇在1905年創辦,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

剛踏入博物院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棵棵飽經風霜的大樹了。你瞧,那些梧桐葉已經開始泛黃了。它們有的隨風在樹上玩起了遊戲,蕩起了鞦韆;有的陸陸續續地飄落到草地上;還有的三五成群的結著伴扭成一團,打著旋兒落在了泥土中。只見道路上鋪上了一層金黃色的厚毯子,遠看像一片金色的海洋,真美!雖然颯颯秋風肆意地吹著,但經霜更紅的楓葉卻仍然挺立在風中,它們被風吹得搖晃起來,沙沙作響,就像是唱起了“樹的奏鳴曲”真妙!來到大草坪,因為今天天氣好,裡面有人在打太極,有人踢足球,十分熱鬧。

博物院裡有好幾個館,有高大上的新展館,主要是介紹南通古代文明。還有東館、南館,可我最喜歡的是自然廳。我們來到了自然廳,剛進去,一隻只奇形怪狀的恐龍便佔據了我的眼球。有的恐龍背部突起,有的前腳抬起後腳著地,有的嘴巴張開,彷彿正在覓食……但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條巨型恐龍了。只見,那條恐龍由好幾根長支架架起,在空中懸掛著,身長達到七十多米。哇塞!我拿我自己來比比,在它面前可真是個小螞蟻。身長還不到它的腳一半哩。只見它的雙眼凹了進去,殺氣騰騰地,好像馬上就要向我們進攻了。

自然廳二樓陳列的都是鳥類,有的舒展,正要展翅高飛,有的低著頭,好像在認真仔細的尋找著什麼,有的漫天遨遊,翩翩起舞,有的三五成群在說著悄悄話,有的則站在高處。而我最喜歡的便是那正在團聚的丹頂鶴一家了,只見,丹頂鶴的腦袋上,那一顆“紅寶石”在燈光下閃閃發亮。丹頂鶴媽媽在孩子旁邊與它促膝談心,丹頂鶴爸爸在一旁把他那長長的細細的脖子挺得直直的,雙臂張開,好像是在母女面前展現他的威風……

今天我和媽媽參觀了南通博物苑,南通博物院不僅風景秀麗,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我以後一定要常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