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納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卡羅納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77字

今天,天氣陰冷,不時吹來一陣陣寒風,好冷!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一篇既生動又感人的課文—《卡羅納》。這篇課文是《愛的教育》中的一個小故事,我深深地被這個小故事感動了。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卡羅納在遭遇了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後,非常地傷心,但是他來學校上學後,老師、同學們都向他伸出了愛心之手,給予他理解、安慰和鼓勵的故事。卡羅納是不幸的,因為在該擁有愛的年紀裡,卡羅納卻永遠失去了自己的母親,他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但他又是幸運的,他有好老師、好同學、好長輩。面對遭遇不幸的卡羅納,他們給予的是真摯的理解,熱情的安慰,默默的關心,讓卡羅納的天空沒有因此陰暗,他的生活也沒有因此失去色彩。有了這些溫暖的呵護,卡羅納才變得如此的堅強。

此時,我想起以前三年級的時候,有幾天生病去不了學校,我在家裡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心裡想:我那麼多天沒去學校了,落下的功課可怎麼辦呢?當我病好後,忐忑不安地來到學校,同學、老師立刻向我圍過來噓寒問暖;課間,同桌拿出了他的筆記給我抄寫;放學時,老師還耐心地給我補上我落下的功課。老師講得那麼仔細,生怕我還不明白,當時的我心裡溫暖極了。期末考試,我的成績很棒,看著試卷上的分數,我似乎又回到了同學和老師關心我的那一天,我的心裡暖暖的了。真是“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時時暖人心”啊!

上完《卡羅納》這篇課文,也準備要放學了,此時,天氣還是那麼的陰冷,寒風還是那麼刺骨,但我的心裡暖融融的,因為這篇課文洗滌了我的心靈,讓我知道了愛的真諦是什麼,愛就是像卡羅納身邊的人一樣,用深厚而真摯的愛對待祖國和人民、父母和親人、老師和同學。

一起去看海——《不一樣的卡梅拉》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022字

寒假期間,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不一樣的卡梅拉—我想去看海》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克利斯提昂约裡波瓦。書中可愛生動的圖畫,精彩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我。

這本書主要講了:小雞卡梅拉雖然只是一隻小母雞,看起來很弱小,但她有一個最大的夢想—去看大海。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不怕艱難,勇往直前,經過一番周折,終於看見了大海。但是,她卻被衝到了哥倫布的船上。她通過每天下一個蛋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等船靠近了一個島嶼,這裡有一群紅色的小雞,卡梅拉與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關愛,並且還找到了一個最好的朋友—皮迪克。最後,卡梅拉和皮迪克安全回到了卡梅拉的家鄉。

這個故事我看了又看,讓我想起了小時侯的我。只要每天有好玩的,有好吃的就高興,別的什麼都不想。隨著漸漸長大,我慢慢開始懂得:人,要有夢想。夢想就像遙遠的大海一樣,只要開始了去看海的路,就永遠要走下去。去看海的路上,一定要像卡梅拉那樣不畏艱難、努力進取。我的夢想是像劉老師那樣當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但是我已經下定決心,學好每一門課程,好好學習、努力奮鬥,用自己的努力,來回報老師的諄諄教誨;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爸爸媽媽的辛勤付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現夢想。將來,我要像劉老師那樣回到自己美麗的家鄉,為了家鄉的小娃娃們,做一名優秀的老師,把我的自信、我的力量傳遞給更多更多的人!

這個故事還讓我想起了爸爸媽媽。他們為了這個家,每天操勞,很是辛苦,他們對我的愛無微不至。在我的書架上有各式各樣的課外書,那都是爸爸、媽媽帶我去精心挑選的。爸爸媽媽說過,如果給我買好玩的玩具、漂亮的新衣、美味的食品,在玩過、穿過、吃過後就沒有了,他們更願意送我值得回味的禮物。當我長大後,翻閱那一本本書,就好像又經歷了一次成長的歷程,童年的一幕幕會給我帶來多少回憶啊!每一次讀書,都是一次向夢想靠近的旅程,它能使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更懂得珍惜生活的美好。我想,在我長大的某一天,再次翻開這些書的時候,爸爸媽媽的愛會更深地印在我心靈深處。面對著他們的這份恩情,我也會用心回報—每天放學回家,幫媽媽打掃衛生、洗衣、端洗腳水……把感激的心化為孝敬的實際行動,做一個心懷夢想、腳踏實地的好孩子。

去看海的路上我永遠也不會孤單,有書,有老師,有親人,有永遠的信念……我深信,我一定會像卡梅拉一樣看見自己心中美麗無邊的“大海”。

米開朗琪羅傳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60字

一個忠孝兩全的人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偉大的雕塑家,但越偉大的人,經歷的挫折就越多。但無論挫折有多大,始終改變不了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米開朗琪羅的家庭負擔全部壓在他一個人的肩上。他的家人向他要錢,他即使沒有錢也因驕傲,而從不拒絕他們。他甚至心甘情願的把自己“賣掉”,也只為了滿足家人對錢方面的需求,所以他的確是個孝順的孩子,他對父母的愛,敢問世上能有幾人與他匹敵。但這樣的方式總是欠佳的,並且他家人還不瞭解他。

他健康開始因此受到影響:營養不良、經常受寒、勞累過度,住處潮溼……所有這些疾病開始損害他的身體,他患上了頭痛病,一邊胸腹部腫脹。而就在這時,他的父親卻沒有愛他關心他,反而指責他的生活方式,他在後來給父親的信中寫到:“我的一切痛苦,都是為你們而受的。我的一切憂慮,都是一位愛護你們而有的。”也許他的父親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的孩子時多麼的愛他。

米開朗琪羅愛它的家人勝過愛它自己,它時一個令天下人敬佩的充滿小心的人。父母親剩我們養我們,我們怎能不尊敬我們的父母,眷顧我們的父母呢?烏鴉反哺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熟悉。當小烏鴉嗷嗷待哺時,烏鴉母親含辛茹苦捕食餵養小烏鴉。烏鴉母親衰老後,它的“兒女”們,就會捕食贍養老烏鴉。多麼感人的動物母子情啊!不過,著之歌童話故事,米開朗琪羅孝敬父的事蹟,卻是真實的。現在,我們還只是青少年,我們的政府和人民為我們辛勤操勞,為我們提供了優裕的生活條件和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好,以實際行動報答我們的政府和人民呢?

學習米開朗琪羅吧,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華羅庚》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85字

成功需要什麼條件?成功是什麼?對我來說成功是一朵奇異的花要用辛勤的汗水澆灌才能開得絢爛。我清醒的回想成功為什麼對一些人來說是唾手可及的事,而有些人窮其一生也難以到達。如何才能成功?近日在語文教材上看到的關於華羅庚的一篇文章,感觸良多。

怎麼才能成為一代數學名師呢?原因在文章中不難看出。華羅庚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讀完初中就因承擔不起學費被迫輟學,可是熱愛數學的她他並沒有放棄學習,而是更加刻苦自學,在他身上體現的是什麼情呢?勤!華羅庚曾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或許我們的天分不如他人,但只要持之以恆終究會有所進步,有所超越。

要想獲得成功不僅要多學,還要多請教,多實幹。少年華羅庚在金壇中學讀書時一度被老師同學稱讚為天才,但他並不驕傲自滿,他一直以一個普通的求學者自認,儘管後來他成為了舉世聞名的大數學家。如果說有天賦是成功的要素,那麼又怎麼會有傷仲永及江郎才盡之說?所以我認為成功的要素不僅僅包含天份。正如華羅庚所說的埋頭苦幹是第一啊!

恆久的耐心決定一切,在華羅庚一生的歲月中,幾乎都在學習研究。可真應了那句古話:"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我們沒有求學的艱難,我們有家裡人疼愛,老師循循善誘著知識的大門在向我們敞開,成功的鑰匙就掛在眼前去不去叩響那成功的大門,全憑你的意願。

讀華羅庚我深深地明白成功並不可以輕易獲得,看到別人走向成功的時候你心裡會覺得太輕易就完成功了,但須知沒有成功是來之容易的,有多少人能瞭解到他們背後所付出的努力與堅持?

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天才!這是我深刻的感受!成功就是一朵花美麗的花,只要用辛勤的汗水澆灌,才會開出最美的花。

《狼犬羅依》讀後感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645字

我讀到了一本好書。當我輕輕的把書合上,可是心裡卻感覺永遠合不上。心裡的一切會在心裡攤開、敞開,就像一個舞臺,演出結束了,紅的幕也拉攏了,我們離開劇院,走在路上,甚至很多日子過去了。可舞臺上的一幕幕卻在腦海裡揮之不去。閱讀就是這樣帶給我一個一個的去處,在書中傾聽著、理會著。

好了,翻開這本書吧,你將會看到一個小男孩湯米、一隻叫羅依的狗,和一群塔樓幫的男孩們,他們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

湯米,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男孩,卻擁有一顆善良、勇敢的心,他曾幫過羅依解開鐵鏈子,獲得自由;曾和羅依解救失蹤的莎朵……。在我心中,湯米就是這樣,人雖然普通,性格卻不普通。湯米想不出辦法時,就在危險將要臨近的時候,忽然腦海中一下閃爍,就說明有辦法了。我們也閃爍過,為世界閃爍過,這就是為地球上增添一顆閃亮的星星。

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塔樓幫的男孩們,到處撲捉著羅依,信誓旦旦的要殺了它,最後放棄了,又由壞變到好。我發現,這就是在擦拭男孩們心靈上的汙點。,羅依是一隻高大的狼犬,它和它的主人心境相通;為了完成它主人給它的任務和保護它的主人,不惜不顧自己身體的疼痛撞門撞玻璃窗去通風報信。你會非常喜歡它的,它會成為你記憶中的一隻寵物。我做夢都把它帶回家。

書中湯米是一個愛護動物的人,我們應該像他一樣用心去呵護身邊的動物。讓我們和動物建立起最真摯的友誼,成為動物的好朋友。

你是否知道列寧說的一句名言“聰明在於學習,天才在於積累”。接下來我要去翻開別的“世界”了,你安靜的看吧!希望你學到更多的知識,超越自我!

華羅庚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91字

在寒假裡我讀了《華羅庚》這本名人傳記,它感人的真實故事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寫了華羅庚坎坷的少年時期,他出身貧寒,不討人喜歡,但他卻很頑皮,很有自己的想法。在18歲那年,華羅庚遇到了他的恩師王維克。王維克老師告訴他:“學習知識要認定目標,集中精力去鑽研才會有成就。”這番話對華羅庚啟發很大,他發奮圖強,刻苦研究他熱愛的數學。

華羅庚20歲時發表了一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論文,引起了清華大學教授熊慶來的注意,從而讓他的命運有了轉折:他在熊慶來教授的舉薦下,擔任了清華大學的助理。他以極大的毅力克服困難,爭分奪秒地學習、鑽研數學,他的勤奮努力沒有白費,終於被清華大學破格提拔為教員。

華羅庚27歲開始,經歷了一段艱難的歲月:日本開始侵華,華羅庚一家逃往昆明。1939年9月28日,日軍開始轟炸昆明,他幾次被轟炸的塵土埋在裡頭,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活了下來。並且在這期間他仍舊堅持發表了20多篇精湛的論文。

1946年,華羅庚訪問了蘇聯、美國,進行學術交流。在美國全家人終於團聚了。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強求華羅庚留在美國,但他毅然回到祖國,永遠做中國的兒子。1985年6月,華羅庚在日本大學講壇上突發心臟病去世,享年75歲。

書中讓我膽戰心驚的故事是:一次,日本轟炸了華羅庚的防空洞,把他埋了起來,但他堅強、勇敢地戰勝了死神,成功地獲得了親朋好友的救援。

讀了這本書,我從中瞭解了偉大的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坎坷而又卓越的一生。他那堅強的意志,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與品質深深地鼓舞了我,我們要向他的偉大精神學習,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兒子皮卡矮鬼》讀後感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722字

這個雙休日,我又閱讀了很多書籍,《明朝那些事兒》,《雲母谷的童妮婭》……。然而你們不會想到,一直魂牽夢縈在我心中的,是《我的兒子皮卡。矮鬼》。

這本書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曹文軒,我看到書的後面寫著這樣一句話:讓孩子體味一段歲月,讓父母重溫那段動人的時光。這究竟是本什麼樣的書?懷著這個疑問,我走進了書中,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放暑假了,皮卡又回到了麻油地,似乎皮卡一直住在這兒,他很自然地找到了朋友,他與花兒一起在田野裡瘋玩,捉魚;為了抓住一隻兔子,被滿地蘆葦搞得暈頭轉向,一時之間迷失了方向;他與週五爺一起去放鴨,晚上躺在船艙上數著星星,在無數星星的陪伴之下進入了夢鄉。這一切中的一切,是那麼令我無限的神往啊!

讀著讀著,那個一去不復返的童年似乎又回來了,那些歷歷在目的童年趣事像放電影般在我的腦海中回放。記得那回,我曾把清水潑到小狗身上,名義上是給它洗澡,其實還不是為了一個字—“玩”。看著那隻被淋成“落湯雞”的小狗,我笑了;又回憶起那個廣玉蘭吐出芽兒的季節,我摘下一個長茸的花苞,俯下身去讓清冽的水沾溼花苞,在玉蘭樹上認真塗塗沫沫;或是採把野花,讓它們在風的吹拂中飛翔,因為我想飛,渴望能飛得更加高遠……每當想起這些往事,我是多麼希望我能再度重溫那段成長的歲月,那些動人的時光。

窗外的鳥鳴打斷了我的思緒,我放下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方面,我想成長,想接觸這個世界,圓了我的心望;另一方面,我又不想長大,我要一直生活在這無憂無慮、真善美的小世界裡。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了在陽光下玩耍的那個我,又看見了充滿稚氣的那個我,我像皮卡一樣歪歪扭扭地走了過來,也成長了起來。童年那段成長的歲月,動人的時光又一次重臨於我的心頭……

米開朗基羅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95字

孤獨的天才,執著的人生

告別了樂觀而頑強的貝多芬,我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在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中,我與一個對於藝術近乎瘋狂的天才相遇。

他是一位天才,對藝術有著與生俱來的追求;他也是一位瘋子,脾氣暴躁,生性乖僻。他很不合群,經常與恩主頂撞。他是無人可理解的,得不到人們認可的,卻又孤芳自賞的——米開朗琪羅。

天才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必將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與怨恨,再加上他天性孤僻,所以他的一生都是寂寞的。

正因如此,這位可憐的天才只可用藝術工作來填補生活的空缺和心靈的空虛。他把一生都獻給了藝術,亦或許,他正是為了藝術而生。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然在思考著自己的藝術作品。

縱然上帝再嫉妒這位天才,他也依舊我行我素,不在意他人的看法,執著地為著心中的夢想和信念,每一秒,每一楨,都在為之而奮鬥。

他的一生,是如此悲痛,又是如此幸福。悲痛的是他活錯了年代,在那個年代中,幾乎無人可真正理解他,幸福的是他即使在無人賞識的時代裡,也依然完成了夢想,依然沒有被時代的世俗而沾染。

或許對他來說,在藝術中死亡,才是最好的結局。

他不必再擔心自己的經濟,不必再為了家庭而工作,也不會再聽到別人對他的打壓。他達到了他願望的目標,他從時間中超脫了。

米開朗琪羅,這位執著而又孤獨的天才,將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藝術,用他那天賜的智慧雕成了一個理想的世界。他屹立在文藝復興的義大利,也屹立在了每個人的心中。

是啊!對於這位孤傲的天才來說,為了夢想而燃燒的生命是多麼高尚與值得啊!

是他告訴我:“不必為了時代的潮流、他人的讚賞而活,孤芳自賞的人,也是幸福的。”

米開朗基羅傳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32字

大家都見過石頭。當石頭握在手中時,指尖觸的或是平滑或是粗糙,眼睛所見或黑或灰或白,但全身上下都透發著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

至於真正懂石頭的,在這大千世界,又有幾個呢?而米開朗基羅就是其中之一。

在米開朗基羅八十多歲的生涯中,石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與米開朗基羅密不可分的。石頭可以說是他的朋友,亦甚至是伴侶,一生的伴侶。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在工作,因為和石頭一起是件讓米開朗基羅快樂寬慰的事情。

米開朗基羅的心,也像石頭一樣堅不可摧。他堅持當一名藝術家,即使父親瞧不起;他堅持在人體中展現美,即使代價很大;他堅持鑄自己不擅長的銅像,畫自己不喜歡的圓頂,並盡力做到最好,即使那將他青春都搭上了;他堅持用質地最純的大理石雕刻出最好效果,即使開採需要冒生命危險;他堅持去“管閒事”,讓大教堂建造完美,即使會受人嫌棄;他堅持竭盡全力設計聖彼得大教堂穹頂,即使他可能看不到成品了……

米開朗基羅說:“我的自尊心不允許一丁點兒的瑕疵。”

原來,這就是米開朗基羅堅持的原因,他搭上一切、付上一切代價的原因!回想自己,有這種做到最好的精神嗎?雖然並不需要“十全十美”,但盡力做到最好就是真正的完美。當自己揮灑汗水,攀上一個新高峰的時候,那種成就感與喜悅真的是發自內心的!

讓我們學習米開朗基羅,發現一下新的自己,用一塊一塊真正完美的石頭,鋪出一條自己不留任何遺憾的人生路!

讀《卡羅納》有感 篇10

國小四年級作文 ,344字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卡羅納》,這篇文章是由世界著名作家亞米契斯編寫。在讀了這篇文章後,我對不幸的卡羅納深感同情,又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因此寫下這篇讀後感。

卡羅納,你失去了人世間對你最重要的一個人——母親,但是你不能傷心,因為你的母親時刻都在看著你,你一定要堅強。母親,是一個無比崇高的人。母親,把她的一生奉獻給了我們,如果說母愛如泉,那我們就是泉水中金光閃爍的魚兒,如果說母愛如火,那我們就是經大火鍛造的大器之材!我們如同一株株含苞欲放的生命之花,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之下,開花結果,最後成為一個棟樑之材!

卡羅納,你不要傷心,你雖然沒有了一位人世間的慈母,卻擁有一個彼岸的天使。卡羅納,不要傷心,把你的手放在我的手心裡,讓我們一起走出陰影,勇往直前。

《希臘羅馬神話》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1157字

西方文明在整個人類文明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西方文明的核心是由“兩希”構成的,一個是希伯萊文化,也就是猶太人創作的《聖經》,它是西方文明程序的靈感源泉之一;另一個是比希伯萊文化更為古老的古希臘文化,輝煌燦爛的希臘文化成就很多,但這眾多成就的種子都包孕在它的神話史詩中。

希臘神話作為希臘文化的最大成就,在西方歷史甚至整個人類歷史上都有著至尊的地位。就象神聖羅馬帝國併吞了所有的希臘城邦一樣,羅馬神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整盤託收了希臘神話。(據說羅馬人相信所有的神,甚至對敵人的神也頂禮摩拜。當然他們是要敵人的神倒戈來幫助神聖羅馬帝國。)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羅馬人只是簡單地將希臘神改個名字,就讓他們成為了羅馬神。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希臘神和羅馬神是同人異名而已。

希臘神話世界文化瑰寶裡璀璨的明珠,數千年來,它成為詩歌、戲劇、繪畫和雕塑取之不竭的豐沛泉源,後世藝術家根據這些傳說,演繹出驚心動魄的史詩、悲劇,繪製出具有永恆魅力的藝術珍品。在豐富多彩的希臘神話中,積澱著歐洲文化諸多的符號祕語,它們通常以典故和詞語的方式仍然活躍在今天。《希臘羅馬神話》([美]託布爾芬奇著,楊堅譯,海天出版社)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全面深入地理解歐洲文化源頭的機會。希臘文化之於歐洲的地位,如同中國文化之於東方的地位,對希臘文化尤其是神話部分的深入瞭解,是一把開啟歐洲文化寶庫的鑰匙。

希臘神話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它是多種民族的多種思想和多門語言共同熔鍊而成的豐富的文化遺產。它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且打上現實主義時代特色的偉大的文學創作。

希臘神話譜系清晰、故事複雜、情節曲折、人物形象豐滿鮮明。人類程序中涉及的許多重大命題,像戰爭與和平、英勇與懦弱、愛情與詭計、美德與奸詐、忠誠與背棄等等,在希臘神話中都有深刻表現。所以,希臘神話能夠跨越時空限制,不受語言障礙的影響,成為世界文明的經典寶庫。

當我讀了《希臘羅馬神話》這本書之後,不禁佩服希臘人的想象力。他們把國內的最高山脈,即奧林匹斯變成眾神居住和生活的洞天福地;把各種自然現象視為神的指示本意,從中揭示未來的禍福;把祭供現場的實?而掩蓋其虛偽。雖然希臘神話主要是歌頌英雄的事蹟,但也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人性的醜惡。親情可以是很虛假的東西。今天還是你的兄弟,明天就可能成為你的敵人。愛情的不可靠容易使人想起易變質食品,難以長久儲存。私慾矇蔽了心靈,殺戮和復仇充斥著世間,殺戮造成復仇,復仇又重複殺戮。希臘神話稱得上是一部人性批判的寶典。人性的批判正是深深植根於這樣的土壤,所以批判才顯得深刻有力。

綜上所述,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走向世界的中國人,多具備一些西方古代文化常識,是非常必要的。希臘神話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開拓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藝術修養。

納蘭性德傳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786字

柔中之水之人

執一筆,畫眾生。聲淚過天,他總是無法從這世間的情與淚中全身而退。夜深千帳燈,他曾是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原型;壚邊人似月,他又是妻子盧氏眼中的柔情丈夫;皓腕凝霜雪,他則是思家思國的重情之人。

他是滿清詩人納蘭性德,是那個未聞其名,先誦其詩的人。

安意如,那個寫盡風華絕代的女性,偏偏在他身上用盡柔美再三措辭。他的細膩,他的心思彷彿皓月當空的飛燕而過;彷彿對鏡淺笑的女子的朦朧;彷彿隻身單飛的鷓鴣的淒涼;彷彿初次淺嘗咖啡豆的苦澀。他將如數的幾多感情埋藏在心裡。家庭沒有帶給他一絲安寧的恬淡生活,而是讓他嚐盡了落魄的苦;貴族沒有帶給他想象中的快樂,而是失去的絞痛在生活中烙印;他的愛情沒有帶給他一點點安慰,而是每一次生死之間難捨難分的決絕。他這輩子或許是太苦了,如同夏末開的最後一株荷花,連認真“把玩”的人都沒有。他這一輩子或許是幸福的了,執筆研墨間寫下的感情讓不少人的感情為之動容。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是他對亡妻的絲絲回憶,引得他對趙明誠與李清照舉案齊眉的羨慕。思如風輕,念如月明,彷彿他揮一揮衣袖就帶走了每一個人內心最最隱處的感情;“聒碎鄉心夢不成,夜深千帳燈”一曲寫盡他的執念,對家,對國的執念;“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是他對生活和友情失去的情緒。在那樣的日子,彷彿單單憑藉他的詩,便可以慰藉最乾涸的心靈。

作者彷彿太難以措辭,只能用無端的許多感情來慢慢烘托,又或許他太難以捉摸,她只能用深深的難以自拔的詩詞一遍遍的誦讀他的精彩,彷彿一輩子也道不盡這緣去緣由。

書中全篇貫穿著如水的詩詞,不用作者講,我們便與詩人融化在一起,所有的華麗都說不盡他的一字一句。

他沒有回眸百媚生的容顏,卻將回字千百轉的人生寫進了永恆的歷史裡。曾幾何時,夜沉著的時候,他幾番輪迴的感念自己,我想在一切歸於零的時候,他的夢和他的情,也在那一瞬間成為永恆。

納岡和星星的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813字

暑假裡,我讀了《納岡和星星》這本書後感慨萬千。

本書告訴我們,每樣東西都有自己的生命。當人類去踐踏或毀滅它們時,生靈們就會發出怨嘆聲。

原始的生命本來都活得好好的,但自從人類出現,他們便受到了危險,並逐漸走向毀滅。

白天,溼地裡的精靈和圖龍把自己藏了起來。不過到了夜晚,圖龍們就開始搗亂。那是因為人類用那沉重的推土機來砍伐樹林,發出巨大的轟鳴聲,樹木陸續倒下。人類破壞了一個又一個生物的家園。圖龍們忍無可忍,只好偷走了推土機。但這並不能改變什麼。

西蒙知道,這一切都是精靈與圖龍們做的,便去找他們,卻發現推土機已經報廢了。而糟糕的是納岡。

人們懼怕納岡,因為它有龐大的身軀,準確地說,它是一塊巨石。差不多有山的三分之一那麼大,還吃人,曾在路過的一個村莊裡大開殺戒。

不久前,納岡又吃了一隻羊,人們恐懼它,想方設法要把它弄走,最後找來了推土機和納岡決一死戰……洞口崩塌了,納岡被埋在了裡面,只能另外尋找出口。尼歐勸納岡留下來,但它還是走了。打敗了推土機後,納岡沉寂了,靜靜地待在那兒,再也沒動過。

萬物皆有生命,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應該報以敬重,與它們和平相處,共創美好家園,而不是肆意破壞、濫殺無辜,否則萬物會以它們自己的方式報復人類。到時候人類後悔也莫及了。我想,這便是童話故事《納岡和星星》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吧。

讀完故事,我又不禁浮想聯翩。譬如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書中的納岡,不正像我們人生旅途中遭遇的困難、挫折嗎?它高大、頑固,破壞力巨大,對它,你若一味恐懼,害怕,一心逃避的話,它就會逐步侵蝕身心,成為你內心深處最原始的恐懼。但如果你迎難而上,想方設法去消滅它,那即使你被“打敗”了,也能叫它漸漸消停,不再成為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物。而這何嘗不是我要學習的處理問題的方法?

英國作家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閱讀中,我總有許許多多的感悟,不管它們正確與否,都是我精神世界裡的寶貴財富。我願伴著書香快快成長!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46字

在初中的教科書裡,有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主人公鄒忌三問妻、妾、客,與徐公比美的故事。

鄒忌最打動我的地方,是他的自知之明。即使妻、妾、客都說鄒忌比徐公美,但鄒忌並沒有盲目自信,他能保持清醒的判斷,從而悟出了治國的道理。

生活中像妻、妾、客的人比比皆是,人們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會對我們說出真話。這時,我們就要讓自己保持清醒,正確看待自己,不會只看事物表面。還要廣開言路,對於他人的建議,好的要接受,不好的就要摒棄。這樣,我們的境界才能更升一層。

鄒忌悟出治國安邦的道理後,又向齊威王進諫。他沒有直接說出齊王遭受了矇蔽,而是由小及大,以家比國,由自身的經歷進行類比推理,讓齊王更能接受。這也告訴我們:說話做事要注意物件,要講究方式方法,還要委婉得體。

有的人在人際交往中,過於“直率”,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完全沒有考慮對方以及周圍人的感受。像這種人,或許別人在表面上會和和氣氣的,在心底裡卻把這人罵了千萬遍。所以,即使我們要指出別人不好的地方,也要委婉一點,過於直率,只會讓所有人心裡都不好受。

我們在分析問題時,還要敢於且善於提出自己的正確看法,要虛心地向師長、同學等請教,並能夠認真聽取和採納其正確意見。做到了這些,那我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中一定會少走許多彎路,讓人生的旅途變得更加順利。

海鷗喬納森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604字

執著於自己的最愛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執著於自己的最愛,並日臻完美。”這是《海鷗喬納森》告訴我的。

書的主人公海鷗喬納森熱愛飛翔,熱愛天空。可他的族群告訴他:“你飛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吃。”因為脫離族群,特立獨行,他被父母不解,被同伴疏遠,最後被長老驅逐。但他依然堅信飛翔遠比吃更重要,他說“我只想搞清楚我能在天上幹什麼,幹不成什麼”。他一次次探索著,一次次突破了自己,哪怕受傷了,依然執著地飛翔。

“功夫不負有心人”,海鷗喬納森通過成千上萬次飛翔,終於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藍天上,隨意改變自己飛翔的角度,突破了慣性思維,穿越時空,成為真正的飛行大師。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執著於自己的最愛,並日臻完美。”合上書,喬納森的話在我耳邊久久縈繞。我的最愛是什麼?哦,是奧數。上了二年級後,我就迷上了奧數。可是,漸漸地,奧數的題目越來越難,我總是被難住。記得有一天,看著努力了幾個小時,也解決不掉的“攔路虎”,我真想把書本撕得粉碎。猛然間,喬納森飛翔的身影閃過我腦際,“執著於自己的最愛”在我腦海裡響起。我再次拿起了書本,嘗試著打破自己的慣性思維,用一種新的思路去解決問題,終於解開了。

如今,我在奧數的路上已經走了兩年多,因為這份執著,我一年比一年進步,上學期奧數期終考試,我還獲得了一等獎。媽媽告訴我,數學的路還很長。但我想,只要像海鷗喬納森一樣,“執著於自己的最愛”,我的數學定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日臻完美”。

鄒忌諷齊王納諫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899字

我們學過《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鄒忌從自己的妻子愛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並發現了問題,向齊王說自身問題並向齊王說這件事及其原因,齊王接受他的意見並改正,最後戰勝於朝堂之上。

是啊!齊王這種自己聽別人意見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應該接受吸收別人給自己的建議,這好比在一塊石頭中剔除無用的雜質一樣。我們接受別人意見,就應該改正,在國共內戰時期,紅軍就因為沒有聽毛澤東的話而導致全軍的崩潰。最後接受毛澤東的意見進行長征,儲存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楚漢爭霸時,楚霸王是何其威風,有力舉千斤的力氣,而就是因為不聽自己手下謀士的意見,最後自刎於烏江邊上;而他的劉邦呢!他沒有霸王的才氣,沒有霸王帶兵的智謀,他只是因為聽取蕭何的意見,讓韓信帶兵,打下了漢朝的萬里江山。

我們也應該學習鄒忌說話的方式。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忠言不一定逆耳,如鄒忌向齊王進諫時,他只是用自己的經歷來提示齊王他自己也蒙受騙了,從而使齊王自知受騙並改正自己的不足。我們在以後工作時也應該用婉轉的話,當自己發現自己上司的錯誤時,我們用婉轉的話提醒自己上司,使他明白自己的錯誤,而保全了他的面子,會是他對你有好感;如果你直言向你上司提出他的錯誤,那樣可能使你的上司覺得自己丟掉了面子,會記恨你,給你小鞋穿。即使是當前勝利了,以後也可能會報復你,我們這樣做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所以我們要向齊王那樣善於接納別人給自己的建議或者自己的不足;也要學鄒忌那樣說話的方式,那樣我們做事可能會更加地順利。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給自己的意見,使自己不足給“刷”出來,使自己變得更加完美,使自己更加地充實。我們說話的技巧也可能使我們的命運更加地平坦,不像山那麼峻不易攀爬。

最後,我呼籲所有的學生,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給自己的意見,並且要改正自己的缺點。我們向別人提建議時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技巧。要提醒別人知道自己的錯誤,也不損傷他的面子,那樣才能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如果我們直接說,那樣可能傷了他的自尊,就算他知道自己錯了,也不會改。所以我們要善於接納別人的意見。海納百川,最後使自己成功,我們說話技巧也十分的重要,我們始終要善於納諫!

《我的兒子皮卡》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255字

寒假裡我看了《我的兒子皮卡》,作者是曹文軒。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皮卡還有蜻蜓、小貓、鴿子和一頭叫皮三的牛。

書中我最喜歡的句子是—蜻蜓的飛舞是無聲的,它不像鳥一樣撲動翅膀,它只會在空中不留痕跡的滑行。這是寫蜻蜓飛舞的神態,書中還有很多好詞好句,讀了能讓你心情愉快。同時還有很多搞笑的情節,人物動物栩栩如生。

看完這本書,我認為皮卡是一個很可愛很有愛心的孩子,他愛蜻蜓、小貓、鴿子、小牛。書中我最感動的是皮卡的執著。

皮卡依依不捨離開家鄉,他想念山,想念水,想念花,想念樹木,和爺爺、蜻蜓、鴿子、想念……

所羅門王的指環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835字

前一段時間,我看了一本書---《所羅門王的指環》,一本有關於動物的書。“人們習慣於對動物園的某些動物深表同情,殊不知這些動物對自己的處境卻很滿意。獅子可能是猛獸中最懶惰的,動物園偌大的獅圈簡直是一種浪費;象徵狂野與自由精神的老鷹也是猛禽中最為愚蠢的一種。”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這句話就出自這本書的第六章“同情動物”,起初我還不明白,動物有什麼可同情的呢?他們過得不好嗎?但讀完這一章之後,我突然覺得這句話是對的。

人們可能對某一種動物很同情,但其實這些動物對自己的處境很滿意。相反,有些動物在動物園裡過得很痛苦,運動慾望得不到排解,漸漸退化為白痴,但卻沒有人關心他們。這一章節裡提到了一個故事:作者從馬戲團裡買來一隻御雕,它完全被馴服了,可以和主人打招呼。作者想用這隻御雕來為他打獵,但結果卻不盡人意。它一點兒也不願意飛,每次只有乘著花園的上升氣流時,它才會毫不費力地展翅翱翔,但卻在回到地面的時候找不到家而不得不讓主人步行去領它回來。最終,它還是被送到了動物園。為什麼這隻御雕明明是一隻可以自由翱翔在空中的鷹,但卻如此不願飛呢?它已經習慣了馬戲團整天表演的生活,甚至已經忘記了自己是一隻鷹,一隻可以翱翔的鷹。久而久之,可能即使它想飛也飛不起來了。

現在的我們,總是喜歡下課就寫作業,幾乎每天作業都能完成一大半。也許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但卻是必須去完成的。陸老師說我們是“作業的機器”,我很想說我們不是,但細想可能真的是吧。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似乎成了被馴養在籠子裡的御雕,如果我們一直維持著同樣的狀態,是否還會有歡樂、歡笑。然後離開學校這個籠子,我們還會飛麼?雖然我們進入初中,壓力比小學大了,學業也加重了,但也不能把自己埋在題海之中,在該放鬆的時候也該放鬆,該鍛鍊時鍛鍊,不要成為作業的奴隸,“思考與創新”的能力被封印,運動慾望得不到排解,漸漸也退化為“白痴”。

“我們該同情誰?”,我們既然能夠為動物而感到同情,為什麼不同情一下自己,同情一下和你一起學習的同學們呢?

所羅門王的指環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73字

包容其實很簡單

在《所羅門王的指環》的每一章,都能看出作者對動物的包容,今天我就來談談包容。

在第一章,無論是寵物鼠在家裡隨便亂跑,從床單上咬下整齊的小圓片,用來在禮帽裡做窩;還是風頭鸚鵡見到花園裡晾著洗過的衣服,把衣服上的所有的扣子啄下來;亦或是僧帽猴格格麗亞,把笨重的青銅床頭燈舉到魚缸的最高處,並將其當做破城錐,砸開魚缸的玻璃蓋。作者和他的夫人都沒有生氣,甚至還覺得有趣,由此可見他對動物的包容。

我認為包容其實很簡單,就像一個大包子把東西放在粉嫩的外皮裡,然後吃掉,什麼事都沒有。比如說別人弄壞你的東西時,說一聲沒關係;在別人趕時間撞到你時,不要爭吵,想想“恕”字,在心裡多想幾個如果,也就過去了。而且在包容別人時,腦部會產生大量多巴胺,而多巴胺正是“快樂使者”,負責傳遞開心和興奮的感覺,使你更快樂。

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有人太暴躁,都沒想過包容。我還記得那一天,天氣十分悶熱,好像是把人放到了烤箱裡,熱浪滾滾襲來,使人十分煩躁。上午時,鄰居讓奶奶幫她給菜澆水,而到了下午,奶奶卻因為事情太多而忘記了。鄰居回來往地裡一看,菜都被烤得蔫黃蔫黃的了。她人像過年放的火炮,直往上竄,用食指指著奶奶破口大罵。奶奶本來也是個暴脾氣,氣不打一處來,直往腦門飆。霎時間,兩人罵了起來,穢語不堪入耳,唾沫星子像噴泉直往外噴。爺爺上去勸過,但一看是要打架的架勢,也不敢了。從此以後,我家和鄰居家老死不相往來,雖然我們之間靠的很近,但卻像隔了條鴻溝,也只有過年時拜個年。

包容其實很簡單,但就是人們在做事時想不到罷了,多多包容一下,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來自俄羅斯小城》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983字

當你陷入困境時,第一個跳出來幫你的是誰?不是爸爸,不是媽媽,也不是朋友,更不可能是超人和好運氣,而是你自己—身體忍著痛,大腦飛速運轉,心裡還不停的給自己鼓勁兒。與其等別人來幫助你,不如先鍛鍊自己,做一個可以幫助別人的人!

在1894年的俄羅斯,大城市都沒有電燈,就不用說這座烏爾茹姆的小城市了,烏爾茹姆的“復活節”被人們稱作“大街”。沙爾加的家的那棟房子住著兩戶人家,沙爾加的家住房子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租給沙爾加的朋友薩恩卡家裡。沙爾加的母親和薩恩卡的母親給有錢人家幹活賺錢,冬天她們到冰窟窿旁洗衣服,沙爾加的母親因為又累又冷得了肺癆,第二年春天就去世了。沙爾加和他的姐姐妹妹由祖母照顧,因為沒錢養活孩子,祖母將沙爾加送到了孤兒院。秋天來了,孤兒們去上學了。因為沙爾加成績優秀,被送到了烏爾茹姆高等小學,在烏市小沙爾加上課認真,成績優異,老師都很喜歡他,可以到喀山工業學校去,可是喀山工業學校要學費、制服、吃吃喝喝的錢,喀山又沒有住的地方,需要租房,沙爾加家裡窮,慈善協會給沙爾加一筆助學金,房租由慈善協會出。沙爾加住在柳小姐家裡,上學時,沙爾加交了兩個好朋友,沒過多久,慈善協會不出房租了,沙爾加只好住到朋友家裡了。暑假到了,沙爾加回到了烏爾茹姆,他看了禁書《火星報》,瞭解了俄國的革命時期。沙爾加畢業後,還準備升學,和90多歲的奶奶告別後,登上輪船,離開了烏爾茹姆,這時是1904年……

沙爾加小小年紀就開始面對一個個生活的困難,但是他並沒有被嚇倒,反而始終保持內心的熱情,和對未來充滿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著命運的不公平。後來,這個小孩成了一位聞名全國的人。他在他母親去世的那一天他也沒有哭,只是低著頭沉默著。看了禁書的沙爾加知道了媽媽為什麼那麼辛苦,為什麼處於社會的底層,他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平,於是,他開始反抗,受到了許多磨難都不屈服,堅持不懈地“走完了這條路”。從這裡我學到了“堅持”和“堅強”!

1934年12月1日的4點30分,沙爾加被刺殺,葬於莫斯科紅場。其實,沙爾加就是“謝爾蓋米羅諾維奇基洛夫”,他是20年代-30年代聯共(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歷任列寧格勒省委第一書記等職。

在這個充滿磨難的世界裡,從小就要先鍛鍊自己。沙爾加那麼小就開始鍛鍊自己,我們也要學習他,從小開始鍛鍊自己,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