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樹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去年的樹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372字

讀了《去年的樹》一文,我懂得了做人不能不守信用,而應該做個信守承諾的人。

《去年的樹》主要講了在一個冬天,一隻鳥兒答應春天回來給樹唱歌,但當她回來時,樹已經不在了,但她一直尋找樹,最後找到由樹的生命點燃的燈火,唱起去年唱過的歌。

我讀了這篇文章,認為文中的鳥兒是一個信守承諾的人,因為她回到樹曾經生長的地方時,明明樹已經不在了,可她依然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由她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燈火,唱起了去年唱過的歌。

這讓我想到了一篇課文,講的是:宋慶齡的爸爸媽媽星期天要帶她去大伯家,而當宋慶齡想起和朋友約好下午要教朋友疊花籃的事時,就留在家裡了,她也是一個信守誠信的人。

這還讓我想起了我的姐姐,她星期天明明要去她外婆家,卻因為答應好教我畫海豚的事,而留在家裡了,她也是一個信守誠信的人。

《去年的樹》中的鳥兒真是一個誠信守誠信的人啊!我們要向鳥兒學習。

一樣的馬,不一樣的童年——《童年的馬》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434字

曾幾何時,有一匹馬,它有著藍而深邃的眼睛,灰藍布似的嘴,光潔的白毛,強健而優美的體型……就是這樣美麗的一匹馬,留給了“我”與維利酸甜不一的童年回憶……

故事《童年的馬》由長大後的在德國的“我”,參觀漢斯一家的農場寫起。忽遇的一匹美麗白馬,使曾經的那匹拉車大白馬在腦海中浮現出來……儘管家鄉和萊茵河畔之間的距離很遙遠,童年和此時此刻之間的歲月很悠長,但彼此交相輝映,兩個不同的故事,因為同樣的白馬,被交織在了一起。

文中的“我”與小維利有著截然不同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鄉下的田埂、河邊的淺灘上度過。大白馬吃的,是“一些碎穀草和糠粉,用水拌著”;大白馬沒有馬鞍,是“光腚馬”;猴子似的“我們”,“褲子打滿了補丁,紅紅綠綠的布料映在河水裡,差不多沒有一個穿鞋的”。生活樸素,簡單,卻又充實。

美麗的萊茵河畔,駿馬飛馳的農場所承載的,是維利的童年。馬槽中的“機制飼料,那樣子有點像感冒膠囊,長條形,暗綠色,很硬”;全副武裝的小賽馬,有著“極合體極講究的小馬鞍、馬鐙,有彩色鞍墊,額上垂下了紅色的絲質纓穗”;維利穿著“白衣、馬靴、頭盔,手提一副小馬鞭”,生活富裕,充實,多彩。

同樣的年華里,遇見同樣的白馬,懷著同樣的天真爛漫,卻有著物質差距如此懸殊的童年,未免讓人唏噓不已。

故事中,當“我們”這些孩子欣賞、撫摸著大白馬時,“飼養員老木頭咕咕噥噥地走過來,用手扳開我們幾個小傢伙,說:‘踢著!不怕踢著?’”;當哥哥為了取悅女友,擅自騎馬而墜馬破相後,羅玲子因為哥哥滿臉傷疤離開了他;年幼的“我”竟將責任全部推給大白馬,一度動過殺掉它的念頭……

飼養員老木頭的好心保護,無形中疏遠了孩子們與大白馬的感情,抑制了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將好奇和思索的萌芽扼殺在了襁褓之中。羅玲子以貌取人,愛上的僅僅是哥哥英俊的外貌,是一種膚淺且不負責任的愛。不會騎馬的哥哥為取悅女友擅自騎馬,一味逞能,意氣用事,沒有考慮安全和後果,導致墜馬的悲劇。哥哥的日漸墮落,也在“我”幼小的心靈中,蒙上了一層深灰色的陰影,為長大後的“我”對小動物心生戒備埋下了伏筆。

而德國農場裡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當“我們”參觀著農場時,“那個老太太大叫著,兩手揮舞著奔向黑馬,摟住馬的脖子。”;維利的進行騎術表演結束後,童心未泯的客人們,在跑道旁為維利和他的小賽馬歡呼雀躍著,漢斯夫婦和妹妹瑪麗,激動地吻著維利,“幸福驕傲地快哭了”……

漢斯和客人們,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親於自然,熱愛自然,那位德國老太太依然富有活力,可能就是因為對生活仍有一顆好奇心吧。小維利表演馬術時,“我”所想到的,是可怕的意外;而漢斯夫婦用欣慰的目光,鼓勵著維利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沒有因愛而將維利緊緊護在身邊。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心中怎會不充滿著對生活的期待和熱愛呢?

兩個對比鮮明的小故事,引起了我們更深層的思考:我們循規蹈矩的生活,是不是丟失了些什麼?

有時候,身處大千世界的我們,因為都市中繁忙的節奏,因為樓宇間繁華的燈火,被矇住了眼睛,遮住了心靈,漸漸淡忘起很多:對生活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流沙般飛逝了。馬兒的故事,彷彿喚醒了心中那份最初的單純,那份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時的單純,像一灣清澈的湖水映在心頭,開啟了我們對美、尊重、責任、愛和人生的呼喚。

童年,是心中一塊充滿故事的草地,有藍悠悠的天,白柔柔的雲,一個小小的自己靜靜地坐著,歪著腦袋,銜著草梗,沉浸在自己的童話裡。對了,還有一匹馬兒,一匹自由馳騁的白色馬兒。

預定60年的花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16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篇名叫《預定60年的花》的文章,讀完之後我的眼框被淚水佔滿了。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個小男孩重小就患有白血病。他的母親帶她四處求醫也無濟於事,當他快要死的時候,他先想到了養育自己多年的母親,於是,小男孩就跑到了花店裡,為自己的母親預定了60年的花,他還讓花店的老闆在送花的同時加上一句:“祝您生日快樂”。

讀到了這裡,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文中的小男孩是無比的孝順,自己死後還要讓別人幫自己給媽媽送花。而我呢?卻和他恰恰相反,我不僅沒有在媽媽過生日的時候為媽媽送一束花或是送去一份自己做的賀卡,而且我有時候還忘了那一天是媽媽的生日。

有一次,媽媽要過生日了。巴巴和弟弟早就為媽媽買好了生日禮物。而我卻忘記了這一天是媽媽的生日,我不解地問弟弟:“今天是媽媽的生日,你拿到你忘了嗎”?這時,我才明白。過了一會兒,我慢不在乎地對弟弟說:“反正媽媽又不在乎你送不送禮物所以送不送都沒關係。”當媽媽下班回到家時,爸爸和弟弟紛紛拿出了禮物送給媽媽,而我卻什麼也沒有送。媽媽看到我沒有送禮物,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我覺得媽媽很失望。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文中那個小男孩的孝心所感動了,我決定要學習他。在媽媽過下個生日的時候,我要送她一束花。

離太陽最近的樹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002字

離心靈最近的太陽,離太陽最近的樹,離樹最近的大自然。

這篇文章給予了我強烈的心靈震撼。人類自私自利,砍伐紅柳,破壞生態平衡。

當人類從砍伐紅柳後所得到的“好處”,歡笑過後,回味著苦澀的眼淚和深深的無奈,浸透著沉重的悲哀!

紅柳的生存壞境十分惡劣。它們生活在“這世界的第三極,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可是,它們並沒有低頭彎軀,而是昂然挺立!它們有著鐵一樣鏽紅的枝幹,鳳羽般紛披的碎葉,偶然會開出穀穗般細密的花。紅柳叢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從容不迫,怡然自得。

固住泥沙,保護環境,是它們的本職,更是責任。燃燒自己,造福人類。

與冰山一樣,都將偉大的力量凝聚且埋藏起來。“最健壯有力的小夥子,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一個健碩有力,一個蒼老鋼勁。

最終,紅柳沒有能鬥過狡猾的人類。人們的快速地把紅柳砍了個精光。從此,再也沒有什麼能擋住風沙,它們無情地飛向世界各個角落,帶著罪惡,帶著懲罰,飛得很遠、很遠……

人們是真心的狠,只要是有利用價值的,就恨不得統統掠奪過來。那高原上的英雄—紅柳,住民的驕傲,就這樣無聲無息的消失了。消失的那樣殘忍,令人心碎。如果它們依舊存活在這個世上的話,那麼它們將帶著堅強不屈和永不破滅的正義抵擋住黃沙。傲然挺立在沒有多少氧氣的寒風中,帶著堅強而堅毅的微笑,默默付出。

我實在佩服這些紅柳,它們的精神令我向往,無私奉獻,毫無怨言,默默無聞。而為什麼人類要將這樣的植物滅絕?我想他們是沒有體會到正義的難得,沒有領略到黃沙滿天的絕望與悲痛。

待沙塵暴真正來襲之時,人類就會追悔莫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在荒漠中,人類非但不多植樹造林。相反,濫砍亂髮。已經有這麼多沙漠了,照這樣的趨勢下去,恐怕連江南水鄉這種山美水美的聖地也要變成貧瘠的荒漠,寸草不生,黃沙漫天,人們將像睜眼瞎一樣盲目地在這片沙地中摸索前行,碰這碰那,災難連連。像紅柳這樣的樹林,固住了泥沙,隨著它們的漸漸長大,流沙被固住的越來越多,最後便聚成一座沙山。紅柳的根極其寬廣,根有多少,沙山就有多大。

其實,紅柳的枝葉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頑強的是紅柳強大的根系,他們與沙子粘結得如同鋼筋混凝土。一旦燃燒,便會吐出持續而穩定的熱量。多麼溫暖人心!

文章的最後一段實在是耐人尋味,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正義的嚮往和對紅柳的不捨,對大自然,當然是無限熱愛。我想,這也是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最美的願望!

《心靈是一棵會開花的樹》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86字

《心靈是棵會開花的樹》這本書是趙麗巨集寫的散文集,本書共收集散文25篇,其中,我最喜歡這篇散文—《寬容》。

《寬容》這篇散文這要寫了:在作者五六歲的時候,和弄堂的一個小男孩發生爭執,結果,小男孩用磚頭把“我”打的頭破血流,還動了手術。作者懷恨在心,就從牆上畫了一個小男孩,每天用彈弓射畫在牆上的小男孩,父親給他說了一句話:“你要記住,對人寬容,是一種美德”

沒錯,對人寬容,是一種美德,我小時候,也發生過同樣的事情。

大約在我六七歲的時候,我和一個朋友在那玩,我們在討論一個人,而他,和我那個好朋友幾乎有不共戴天的仇。

他說:“你那個朋友,我看還是別跟他玩了吧”正說著,他還打了我一下,而且下手還很重。

他打了我,還不讓我跟我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我真怒了,上去就給他了一拳,他說是不小心打的我,他見我打他,就用力把我推開了,一下子讓我摔在地上,胳膊磕出血了。回家後,氣不過,就從一張紙條上寫上那個朋友的名字,站到瓶子上,又用玩具手槍打那個瓶子,結果,瓶子沒打到,倒把自己打著了。

爸爸發現後,對我說,:“你打中過那個瓶子嗎?”“沒”

“那你射中過自己嗎”

“射中過”

爸爸說:“你想和別人和你摔得一樣嗎?然而你受到的傷害更大,對他寬容就是對自己寬容”。

寬容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對人寬容就是一種美德,也許別人給你的傷害是不小心的,而在這個時候,你就應該:寬容。

離太陽最近的樹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031字

帶著目標上路

聽,窗外那淅淅瀝瀝的小雨擊打在樹梢上的聲音,彷彿積蓄了它所有的力量,只為擊打下那調皮的蟲兒;瞧,院落前那含苞欲放的花兒迎接春風的姿態,彷彿積蓄了它所有的力量,只為能夠裝點大地;想,繭兒中那即將破繭展示自我的蝴蝶,彷彿積蓄了它所有的力量,只為能夠華麗蛻變……

它們,都有自己的目標,都在不斷努力,不斷向目標邁進,不是嗎?

讀完畢淑敏的《每隻小狗都有一個目標》後,我不禁感慨,其實不僅僅是狗兒有目標,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追求。

回憶著那些瑣碎的,繁雜的記憶,我想到了那些歷史上,生活中,擁有執著目標的人,他們也正在默默感動著我,影響著我。

愛迪生,是美國乃至世界著名的發明家,他一生勤奮好學,善於思考,努力工作,他二十幾歲開始研究電燈,歷時10餘年,他一直堅持不懈,先後用了竹棉、石墨、鉭等上千種等不同材料做燈絲材料做實驗,時常通宵達旦。有一次,他和他的助手連續工作了五晝夜。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他終於實驗成功,選擇了用鎢做燈絲,發明了電燈。

他正是經過不斷地努力,向著那唯一的目標前進,最終成功了。

而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竺可楨,也是一個有恆心,有執著目標的人。

竺可楨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在北京北海公園裡,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從北門進,從南門出。晚上從南門進,從北門出。長年累月,很少間斷,這位老人就是竺可楨。他到北海公園來觀察植物的生長,動物的來往生育,瞭解氣候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他邊觀察邊記日記,發表了《物候學》。

他是為了人類能夠掌握氣候,少些災禍,一直向著這個目標在努力著,最終他成功發表了《物候學》,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啊。

我們現在所生活的社會上,也有執著目標的人,這其中之一就是劉偉。

劉偉,是北京人,10歲因意外觸電失去了雙臂,但他對鋼琴充滿了熱愛,於是就練習用腳彈鋼琴,卻遭到音樂學校和學校校長的侮辱與歧視,說會影響校容,但他不放棄他的夢想,終於,他在《中國達人秀》的現場,向世人展示用腳也能彈鋼琴,博得了眾人的讚揚,最終,站在了2010年中國達人秀總冠軍的領獎臺上。

他是值得人尊敬的,他對理想,對目標的執著也是真實可見的。

他們,都為自己的目標在不斷努力,不斷奮鬥著,難道我們就不該樹立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目標嗎?

俗話說的好:山高有攀頭,路遠都奔頭。是啊,人生旅途漫漫,同學們,我們需要找到我們付諸努力的目標,不斷努力,帶著目標上路吧!讓我們創造出屬於我們的一片天!

一棵會走路的樹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70字

愉快的暑假來臨了,意味著我可以有大把的自由快樂時光了,我可以好好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了。在媽媽給我買的一摞書本里,其中有一本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就是《一棵會走路的樹》,心想這麼有趣的書名肯定是一本特有意思的書吧?

我仔仔細細的讀完了這本書,很多片段和情節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裡。假如樹會走,那該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果真,在一個午後,長在山坡上的大樹聽到鳥兒們的一番討論後耐不住寂寞了,他想要到城市裡去看看到底有多精彩和華麗。大樹一路顛簸、一路欣賞終於來到了大都市,但沒想到城市裡的快節奏和重汙染讓他感到自己與現代化格格不入,於是大樹又想回家了……

充滿想象力的我們在這裡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奇遇探險和天馬行空。媽媽也很好奇的跟我一起讀起了這本書,媽媽說這本書對大人們來說也很有啟發,它使前路迷茫的年輕人在這裡可以看到未來的方向和對人生的思考。大樹內心的無限糾結也展現了這個時代的困頓與特色。把出走與迴歸、遠方與故鄉、夢想與現實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有著深深的現實意義與哲學思考。

《一棵會走路的樹》不僅有意思更有意義,讀完後與媽媽這麼一交流,小腦袋時而困惑,時而清醒,困惑的是未來的漫漫人生路充滿了很多的不確定,要自己去努力和爭取;清醒的是知道當下自己應該選擇做什麼,在前進的道路上莫拐彎才會與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那個年代的我》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478字

這個寒假,我讀《那個年代的我》著了迷,一個寒假我反覆讀了一遍又一遍。作者沈石溪幼年成長的經歷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那個年代的我》講述了作者沈石溪幼年成長的經歷、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糾葛。其中一個故事講述作者與偷雞摸狗的孩子在一起瘋玩。六年級時,他跟一個叫“小猴子”的人在一起玩耍。因玩得太累,口渴,便密議去偷西瓜,結果被人抓住送往派出所。

奶奶把沈石溪領回家後勸他不要和小猴子一起玩,並告訴作者心腸冷毒的人會毀了自己。“從小偷針,長大偷金。”偷東西是不對的,作者很聽話,主動疏遠了小猴子。而小猴子卻沒有改正錯誤,一錯再錯,終因殺人而被槍斃。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一年級時,經常和小紅一起玩。有一天,我看見小紅沒寫作業,便也跟著不寫作業,在她的影響下,一連好幾次不寫作業,學習成績嚴重下滑。媽媽知道後,狠狠地教育了我一番,我改正了錯誤,以後也跟小紅漸漸疏遠了。我的經歷和作者實在是太相似了,想起一錯再錯的小猴子,我立刻將《那個年代的我》推薦給小紅,希望她能改正錯誤。

俗話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後,我要多交一些好的朋友,跟著良師益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珍惜時間——《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67字

這幾天我讀了《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這本書,這是一本讓我們懂得時間有多麼重要,要珍惜時間的書,它還讓我學會了怎樣管理時間。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吳菲菲的女孩做事拖拉,學習成績很糟糕。菲菲的媽媽覺得菲菲的成績很差,就幫她報了補習班。可是,她的學習成績不僅沒有提高,反而更差了,因為菲菲每天放學回來,既要做補習班的作業,又要做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一樣都做不完。有一天,班裡轉來一個名叫姜曉溪的男孩,他學習成績非常好,菲菲很羨慕他。一個偶然的機會,菲菲發現:大家眼中超人一般的曉溪除了上學,還要照顧他的弟弟和妹妹,甚至還要抽時間種菜。深受觸動的菲菲決心改變自己。後來,在曉溪的幫助下,菲菲在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讀了這本書我想到我自己,常常我也像菲菲那樣,做事情拖拖拉拉的,沒有制定計劃的習慣,不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記得有一次,我做作業的時候做做玩玩,結果做到很晚才睡覺,而且到了早上想起還有一樣作業沒有做,急急忙忙地趕出來才去上學,太驚險了!所以說,做事情如果沒有計劃就會出錯,還會遺漏。我要向姜曉溪學習,學會珍惜時間,管理時間,改掉做事拖拉的壞習慣,這樣才能快快樂樂地學習,快快樂樂地成長。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要學會管理時間,充分地利用好時間,才能每天都過得更有意義,更快樂,真正實現自己的夢想。就像書上寫的“定下目標,用功學習,真的是一種珍貴的體驗”。

讓我們做聰明的人,珍惜時間,做勤奮的人,不虛度光陰。從今天起,讓我們珍惜學校裡的每一刻,珍惜家裡的每一刻,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

菜園裡的大棗樹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005字

感恩於心,助人於行

在近一個月的寒假中,過新年、放鞭炮、走親戚、做作業,充實的寒假中,我閱讀了《我的多彩童年》一書,其中《菜園裡的大棗樹》感觸頗深,文章中作者回憶了童年時期自家門口的一棵大棗樹帶來的童年趣事和快樂。

作者在本文中講述了童年時,自家門口菜園裡媽媽默默種植和悉心照看,不僅為鄉鄰們提供了不少時令蔬菜瓜果,還給大家帶來了便利和樂趣,尤其菜園裡的那棵大棗樹,儘管棗子還未成熟就被大家幾乎摘完,作者和弟弟自家未能嚐到很多新鮮成熟的大棗,甚至當別人作為幫助之舉爬上棗樹打棗時也只能嚐到點點鮮棗,每到秋收季節棗子成熟時,這棵大棗樹就為全村鄉親尤其孩子們帶來收穫的喜悅和樂趣,作者和弟弟更是樂於到大棗樹下草叢中尋找又大又白的棗子,作者在最後還重點描述了在深秋的一夜狂風暴雨後,媽媽帶著他們一起快樂檢棗,村裡的孩子們樂與其中,最後媽媽給大家分果實的熱鬧溫馨場景。

讀完全文,不禁讓我走到我家後門外看著我家的大柿子樹,也想起每到金秋時節,村裡的鄉親們路過摘個嚐嚐,可能還帶點澀味,彷彿看到爸爸舉著一根上面綁著一把鐮刀的杆子去撈樹高處火紅的大柿子時,鄉鄰孩子們來樹下幫忙一起撿柿子的熱鬧畫面,和文中一樣的不管是打棗、撿棗還是分棗,到處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體貼和幫助,一個棗子、一個柿子不僅僅給大家提供成熟的甜味,更給鄰里鄉親尤其孩子們帶來秋收的喜悅和過程的樂趣,鄰里鄉親的互幫互助、大人孩子間的親情互動,果實採摘的無限樂趣,這些在孩子們看來是一生珍貴的記憶。

整篇文章中童年的回憶沉浸在甜蜜中,沒有爭吵,沒有糾紛,只有愛的陽光的溫暖,只有助人的樂趣的蔓延,還有親情的雨露的滋潤。童年,是美好的,最值得回憶的時光;助人,是無私的,最受尊重的舉動;感恩之心,是內心永恆的,最需要珍藏的美德。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資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電話、網路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的重要手段,最簡單最質樸的交流成了現在的稀有之物,放下我們手中的手機、ipad、電腦等高科技產品,讓我們走入大自然,走入最基本生活中的溝通、交流和互助,人與人之間需要直言傾訴、需要情感交流,需要親情互動,需要無私的愛的幫助。當然,面對瞬息萬變的現實社會,我們即便在用新技術交流、沒有近距離的互動,我們每個人需要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無處不在,每個人都獲得過愛、接受過幫助,每個人就應該提供愛和幫助,感恩於心,助人於行,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越來越溫暖。

我親愛的甜橙樹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10字

沒有溫柔的生活毫無意義

澤澤是一個淘氣、機靈、善良的小男孩。他會為了安慰因不漂亮而沒有花的女老師,而去別人家偷花;他會為了幫爸爸買香菸,而在聖誕節幫人擦鞋;他會為了滿足可愛的弟弟,而一大早便去找禮物。這是一個多麼善良的孩子啊,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人脾氣暴躁,所以在家人眼裡澤澤“是小狗,是魔鬼,是褐色的賴皮貓”,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壞蛋。爸爸更是對他三天一罵,五天一打。這樣,澤澤把一棵甜橙樹當作最好的知心朋友,便顯得不足為奇。

這讓我想起了曹文軒筆下的阿雛,阿雛的父母被大狗的爸爸害死了,村裡人對他無視、冷落、憎恨,讓他變得殘暴、冷酷無情。當阿雛找到隱藏於內心深處的良心,捨棄沒有意義的生命救了大狗時,大家才發現:如果村裡人關心、重視阿雛,給他一些來自父母的溫柔,他就不會變成這般模樣。

高爾基4歲喪父,10歲喪母,被迫回到了氣氛壓抑的大家庭,接觸到殘酷的外公。為什麼他卻成了世界著名的文學家?因為他最瞭解最底層人民生活的痛苦,最能體會到人們命運的悲慘。正是童年裡這段毫無意義的生活,激發了高爾基的鬥志,他要用文字告訴大家:生活需要溫柔。

溫柔是什麼?對於孩子來說,溫柔就是父母的關心、理解及耐心的勸導。

作者若澤的弟弟在20歲時放棄了生命,他的姐姐在24歲時也覺得活著沒有意義。若澤忍著痛活了下來,在這段記憶圍繞他的夢境42年後,若澤48歲那年,用12天一氣呵成了這本書,他迫不及待地告訴人們:沒有溫柔的生活毫無意義。

《讀路旁的橡膠樹》讀後感 篇12

演講稿 ,424字

上節課學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講述了人們毀滅大自然,最終小村莊被洪水捲走了,這次學習了《路旁的橡膠樹》,故事內容則剛剛相反,讓我有很多的啟發。

《路旁的橡膠樹》講述了工人要修公路,可是被一棵橡膠樹“攔到”了,哪怎麼辦呢?像《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裡的主人一樣想都不想就砍了吧?沒有,工人們為了保護這棵樹,為了保護大自然,決定把公路中間修一個馬蹄形的公路。幾個月過後,公路修好了,人們從這裡過,看見一棵橡膠樹仍然鬱鬱蔥蔥,不約而同的讚歎,工人們有顆高尚的心,保護大自然,愛護大自然。

這篇文章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剛好相反,小村莊的人們都努力的砍樹,終於大自然被破環了小村莊也被洪水沖走了,如果小村莊的人們也像這些工人叔叔一樣愛護大自然就不會有這樣的結果了。

通過這兩篇課文讓我明白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違反自然,破壞自然,特別是現在環境汙染大,必須從自己做起,永州在建立“森林城市”,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棵關愛環境的心,將我們的生活保護的更加美好。

熊爸爸的願望樹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246字

寒假裡我讀的最喜歡的一本書是《熊爸爸的願望樹》,這本書非常有意思。

熊爸爸是個馬大哈,做事丟三落四,笨手笨腳。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熊爸爸PK歌唱家老虎。熊爸爸非常喜歡唱歌,一心想當歌星,可他唱歌太嚇人。有一天他和高音老虎PK,結果把老虎在舞臺上震倒了,老虎被送進了醫院,熊爸爸得到了第一名。熊爸爸去醫院看望老虎,老虎很高興的感謝熊爸爸,他的肝結石被熊爸爸唱歌給震掉了!

熊爸爸雖然粗心,但是卻熱心,樂於助人,不斤斤計較,愛和別人分享快樂!

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樣,非常喜歡這樣的熊爸爸呢?

不老的親情樹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615字

在我看來,一本好書,就是一把金鑰匙幫我開啟知識的大門;一本好書,也是一滴雨水,可以滋潤著萬物讓他復甦;一本好書更是一個想去就去的故地。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

寒假中,我讀了本心靈故事系列的書《不老的親情樹》。其中,書中一共有56個經典、感人、生動的小故事。這次讀書,讓本來不對書籍有所迷戀的我也沉浸在書的海洋中,享受著讀書的樂趣。

“母親是最支援孩子的那個人”這名話來自《葉惠美的故事》,這篇普普通通的小故事,既能吸引我的注意。

文章中提到葉惠美是誰?原來是周杰倫的母親!就是這樣一位可敬、偉大的一位母親,培養出了現在的周杰倫。

周杰倫小時候,家裡並不是特別富裕,當母親葉惠美髮現他有音樂天賦時,就“過分”地培養孩子,支援孩子。父親反對,父母離婚後,周杰倫很愛音樂。家境不好,他卻又生病。病後,周杰倫在母親的協助下成為了華語樂壇的歌星,他的第四張專輯名為《葉惠美》,因為感激母親的養育之恩。

這個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我:我的母親也是如此,世界上所有的母親也是如此,每當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總是在我身旁虛寒問暖;當我發燒嚴重的時候,媽媽就不顧風雨的給我買藥,讓我好起來,變成那個開心快樂的小女孩;周杰倫的媽媽支援、關愛著他的兒子,讓周杰倫成為明星。我們雖然不能為自己的母親寫歌,但是我們可以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母親是最偉大的,也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進入成功的大門。

《不老的親情樹》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374字

讀了《不老的親情樹》——“嚴公子悔過從善”這個故事從中我感受到了父母將孩子養育成人是多麼的不易,他們不知耗費了多少心血。這份恩情是孩子無以回報的。

文中的嚴公夫婦老來得子,所以特別溺愛嚴公子。而嚴公子因為父母的寵愛而變得好吃懶做,不愛讀書,經常與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逐漸還迷上了賭博,嚴公因為溺愛兒子最終還是原諒了兒子。漸漸地,嚴家的生意開始走下坡路。

一天,嚴公發現兒子因欠堵債而被討債,便把嚴公子帶回家。可誰知回家後嚴公子不聽父親教悔而打了父親,於是,嚴公一氣之下把兒子告到了官府。最後,嚴公子在酒館老闆的勸說下,終於向父親下跪求情,嚴公可憐兒子,便原諒了嚴公子。從此,嚴公子改邪歸正,學做生意,孝敬父母。

通過這篇文章,我懂得了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連父母都不愛的人,誰還敢相信他呢?

熊爸爸的願望樹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412字

寒假裡,我讀了《熊爸爸的願望樹》。

書中主要講述了一棵神奇的願望樹。一顆奇怪的種子,圓溜溜黑乎乎,有雞蛋那麼大,卻從銀杏樹上落下來。熊爸爸說,這是一棵願望樹的種子,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棵美麗無比的願望樹!在熊爸爸的指導下,熊孩子把樹種種在了門前的空地上,每天都精心地保護它,希望能看到樹種破土而出的時刻。

半年過去了,奇怪的種子終於發芽長葉並長成了很高很高的大樹,開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神奇的花朵有神奇的功效,它可以幫助每個動物實現自己心中的願望,結果小動物們飛的都在跑,跑的都在飛,熊媽媽變小了,熊爸爸變成了一條書蟲,動物們的心願都實現了,但整個世界也亂套了。

最終,大家又都變回了自己原來的樣子,神奇的願望樹也消失得無形無蹤了。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棵願望樹,願望是美好的,有趣的,願望也是一個目標,只有付出,才有收穫。所以,今後我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學好文化知識,掌握過硬的本領,走好每一步。

難忘的少年時光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399字

窗,閉之雨不進,開之塵自揚。越過窗,總是行於路,蔓於前方,無盡中釋放出迷茫,是路,也是自己。“窗外的青春”亦存迷茫,越者,就要走自己的路。

“年少的我並不知道,那窗外的世界示意了年輕的我,對於生活無限的嚮往和許許多多關於未來的,美麗的夢想,而那躁動不安的,正是我湧動如潮的——青春。”每一個人一生中只有那麼一個青春,當我們還未長大時,青春對我們來說,那是什麼呢——我們無從所知。當聽到別人口中總是說的“青春”這個詞,總是說擁有“青春”是一件多麼快樂而美好的事情時,我們心中便開始了對“青春”產生憧憬和期待。當青春來臨時,我們正坐在教室裡努力學習。望著窗外,正呆想著,走出這扇“窗”,這“窗”外的青春會是怎樣的呢?是燦爛的,是美好的,還是樸實無華的呢?也許我們只有努力、認真、刻苦地學習,我們才能讓自己的青春年華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青春·成長——迷茫

在平時的課堂上,我總是積極地回答問題,一點兒也不會輸給其他同學。要預習新課的時,我亦可堪稱No1,就算晚修自習時不能把作業完成好,可下晚修後,會攜帶作業一同回宿舍夜戰……考試時,看著窗上的時鐘不停的轉著同樣的圈圈,聽著同學們手中的筆與試卷摩擦發出的聲響,我也緊張地答著考卷,卻也信心滿滿。可當成績單發下來時,我驚呆了!那一刻,我的頭上彷彿飄來了一片烏雲,下起了傾盆大雨。我不知該如何跟爸媽交代,也不知該如何跟自己交代,為何,現實並不如我所願,成績竟排到了班級的最後面。一個人靜靜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禁覺得背後一陣陣寒風刺骨,不知是身寒還是心寒。此刻的我,正難過著,也正迷茫著。

青春·成長——頓悟

我獨自一人,站在空曠的籃球場上。我久久的凝望著平日裡人來人往的教學區,此刻的它,安靜凝謐,竟讓我感覺有點陌生。為什麼那兒離我的夢想還是那樣的遙遠?一股涼颼颼的風吹過,我的心又沉重了幾分。

為什麼我還是不夠好?

我將籃球投向籃筐,籃球遠遠地彈回到地面上。我心情鬱悶的坐在籃球場中央,久久地沉思。一年半來,我一直在為我美好的夢想而努力著。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即使再美好的夢想,也會在現實中遭遇挫折和失敗。一次次測驗,一次次考試,它離我時遠時近,逐漸化成一股沉重的力量,壓在我的心頭上。我必須尋求改變,否則,我會被壓力所壓垮!

想到這兒,籃球從我手中滾落了,在地上,輕輕蹦?了幾下,不動了。我頓時醒悟了。對於籃球來說,最害怕的是落到地上發生形變的那一刻,挺過這一刻,便會贏得更高的飛躍。若不給它一個向下的壓力,順其自然,它便只能在地上默默的停留。因此,我要做一個籃球,一個堅強而又快樂的籃球,享受壓力,挺過難關,贏得一個升騰。

我抬起頭來,天空似乎不再那般陰沉,球場投入的光也像是為我。我在那笑了,我為我成長中頓時醒悟而快樂。

時間一去不復返,這一秒過去了,就成為永久的歷史了,而我們只有把握好現在,把握好下一秒,才能把握好我們的青春時光,才能值得更擁有燦爛的未來。未來亦可期呢!

路,我依然走著……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影子的交流,心靈的靠近——《偷影子的人》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752字

“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有幸福的幻影。”著名法國作家李維寫的《偷影子的人》使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書中主要寫的是:一個老是受班上同學欺負的瘦弱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能力而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因而能看見他人心事,聽見人們心中不願意說出口的祕密。他開始成為需要幫助者的心靈夥伴,為每個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在書中,作者用完美的筆觸寫出了男孩與女孩克蕾兒之間令人沉醉的美麗邂逅;也寫出了男孩與好朋友呂克之間美好的友情。但是,讓我為之感動,讓我的心靈泛起波瀾的是男孩和母親之間的親情。

從我們咿呀學語,到邁出人生的一步,到說出一個完整的詞,這些瞬間都藏在母親的內心深處。她用那最溫柔的目光看著我們長大。也許她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細心,但是她卻付出了自己所有的耐心細心,就像那無私的太陽照耀著大地,就像無聲的春雨滋潤著萬物,但是,我覺得她更像一根鐵杵,在我們身上磨光了她的青春年華和美麗的容顏,直到磨成了一根鋒芒的細針也也不曾停下為我們辛勤的腳步。

“她添了皺紋,但眼中閃耀著永不老去的溫柔。父母到了某個年紀總會變老,但他們的容顏會深深烙印在你的腦海裡,只要閉上眼睛,想著他們,就能浮現出他們昔日的臉龐,彷彿我們對他們的愛,能讓時光停頓。”一個個呆呆的笑容,一步步笨拙的腳步……那些我們記不清的,或是我們忘記的瞬間卻雋永的牢牢刻在她的心底。

她為生計奔波,為生活操勞。可是曾幾何時,我們還與她無理的爭吵,對待她的提醒卻是草草敷衍,這些都是母愛對我們的包容。讀了這本書,我更能理解母親,更能理解母愛的偉大。從現在做起,學著體貼父母,試著為他們分擔,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耐心撫平親情的裂口。

“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有幸福的幻影。”現在我們應該擁抱自己愛的人,感受幸福的真實,讓溫暖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