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難吟相關作文20篇

古詩難吟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745字

放學後,小紅看到正在門口接她的爺爺,便高興地走過去興奮地說:“爺爺,我們今天學了首唐詩,回家背給你聽!”“好,好!”爺爺樂呵呵地說。

一到家,小紅捧起古詩文背了起來。可她背呀背,背了許久也沒背好。爺爺見狀說:“小紅,咱不著急,我帶你去附近小河裡看看鵝,這樣的話一定會讓你背得快!。”小紅認為這可行,隨口問道:“有鵝嗎?”爺爺點點頭說:“那當然!那兒的景色可美了!”她跟著爺爺信步走出家門,向小河邊走去。

來到河邊,小紅和爺爺不禁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從前清澈的小河已變成一條廢水溝,河裡全是黑色的汙水。小紅不禁奇怪地問:“鵝呢?”“以前明明有的呀!”沒等爺爺話音落,一兩隻鵝從遠處游來,雪白的羽毛上佈滿了黑點,腳掌已經被染黑了,一隻“咕嚕咕嚕”叫了幾下,聲音像是在唱著悲歌。

小紅與爺爺往上游走,想一看究竟。當走到上游時,他們發現了一家工廠外的幾根鋼管正“咕嘟咕嘟”向小河裡排放工業廢水。爺爺嘆了口氣說:“小時候,這兒可是一條清澈的小溪,別說可以游泳,連捧口水解渴也沒問題,可現在連只小鴨也沒了。唉,這已經不是以前的河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背到這兒,小紅望了望小河,“黑水,黑掌撥黑墨。”

人們由於過度貪心而破壞環境的行為不斷上演,每天全球有上億噸有害廢水往河裡排放,難道人們不應該醒悟嗎?希望大家共同愛護環境,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重現唐詩中的美好景象。

古詩詞吟誦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9字

吟誦是我國古代讀書人誦讀詩文的方法,自先秦以來,口傳心授,代代相傳,流傳至今。古人統稱為“讀”,今為了與西方式朗讀,誦讀區分,而改為吟誦。吟誦是古代教育系統(官學和私塾)中唯一的誦讀方式,也是創作詩詞文賦的方式。一百年以前,所有中國讀書人都是吟誦的。

現在我已經學習吟誦有一年多了。我對吟誦的感觸不再是那麼膚淺,從此我對吟誦的態度更加嚴肅。是以“中華文明傳承人”的眼光看待吟誦。它是我們中國不可流失的傳統。我們將以接班人的態度去學習它。

吟誦也可以說是變化多端的。吟《江南》時你會在腦海中浮現出好風景。而吟《示兒》時你又悲傷不已。吟《贈汪倫》時感受到了朋友之間純真的友誼。

吟誦是一項本領。記得剛開始吟誦的第一首詩《詠鵝》我們可是跟著老師學也吟的不好,可現在我可以吟一首陌生的詩,真是熟能生巧啊!

我們是如何學習吟誦的呢?首先我們都買了一本書“吟誦之美”裡面有75首詩。都有魏俊梅老師的音訊,我們先跟著劉老師一字一腔的學,然後聽隨音訊,看著書上的內容吟,就可以了。

吟誦你讓我學到了經典詩詞,學到了經典文化。我愛你,吟誦!

看《最美古詩詞》後有感 篇3

讀後感 ,533字

今天看了最美古詩詞的比賽,我有許多的感受,我體會到古詩詞的美,也對文學多了一份崇敬。

節日是以比賽的方式進行的,每個學校的同學一登場,首先都會以說、唱、舞的方式展現一段古詩詞,每當看到小演員穿著古代服裝,站在臺上說唱時,我都不禁連聲叫好。看,那位說《江南荷採蓮》的小選手,他生動的表情加上甜美的聲音真的是讓裁判都歎為觀止。聽,有人在唱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在經過現人的改變後,唱出來可真是無比的動聽,一旁伴舞的小學生個個動作也十分有趣,突然,“主角”有力的聲音一輛,我們不禁逗眼前一怔,當“主角”說到高潮部分時,我們所有觀眾都不禁為之感動,真是說得太好了。

節目的第二個部分是考驗選手的知識掌握程度,由裁判提問,選手來回答,有很多問題我都沒有聽說過,看來,我還需要繼續拓寬我的知識才行。每當一個個正確的牌子從裁判手裡舉出來時,我們這些觀眾真為某些學校的小選手捏一把汗。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一個提示性的問答題,簡單說就是給你三個提示,讓你來答一個問題,有的選手回答問題的過程可謂是跌宕起伏,本來答對的改成錯的,而有的將錯的改成對的,有時真的是讓我們這些觀眾都大吃一驚,心情跌宕起伏。

其實,最後的第一、第二的名次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從這次活動中收穫到了什麼。

傳承——觀《中國最美古詩詞大賽》有感 篇4

觀後感 ,547字

古詩,古詩,顧名思義,古代詩歌。

古詩最鼎盛的時期在唐朝,所以也叫唐詩。古詩的每一句都是詩人們經過反覆琢磨出的,講究“對應”,字字對照,朗朗上口,極具韻味。

雖說古詩具有獨特的韻味,但在大多數人看來,並非如此,看前人的詩,反倒有些枯燥了,但這次的《中國最美古詩詞大賽》卻是令人們對古詩的映像有所改觀。

往年的古詩都是要求“記”,而這次則要求人們會“用”。雖說是比賽,卻也增加了一絲娛樂性,讓古詩不再枯燥,讓人們願意親近詩文。古詩是華夏民族百年的文化,是一種值得傳承的文化,這次大賽倒是讓人們對古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傳承,這是對華夏文化的弘揚,也是對它的記憶,以致使它不會在時光的消逝下丟失。創新而不能忘本是本次大賽的中心。

古詩美,“美”在何處,是它獨有的韻味。“詩歌”是什麼,它不是說“詩”和“歌”,而是“詩歌”這是一個整體。在早期,人們創作的詩歌是可以唱出來的,有名的有“漢樂府”,所以早期是也叫“詩歌”,是非常具有音樂美的。詩不像詞,詩的字字照應,而詞卻是段段照應,詩也不似曲,詩雖可唱,卻簡短且有韻味,但曲卻是可唱的詞,自然不同。可以說,詩歌是獨有自己的韻味的,且它的流傳廣、簡單卻又有強烈的感情的獨特性讓它一躍成為人們最喜愛的表達方式。

喜愛詩,是對詩的傳承,更是對華夏文化的傳承。

年華有限,詩意無窮——讀《重溫最美古詩詞》有感 篇5

讀後感 ,583字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華。莊周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情不自禁地,這些詩句邊輕輕的從脣齒間流出。心中的親切感被一點一點的喚起,撫上質感的書頁,一縷縷詩意不禁從心底油然而生。

隨著作者的目光,透過每一首詩的背後,看看那一個字,一行詩,一首詞中,蘊藏了作者心中多少的深情。不禁佩服起作者的詩意來,一花一鳥,一葉一雲,一個個意象在她筆下盛開成美麗的花。這樣的詩意,讓她擁有了欣賞美的契機,擁有了與古人談天說地的機會。

這樣的詩意,在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但卻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擁有。一個不懂詩的人也可以擁有詩意。詩意不單單隻針對於詩,在生活中,它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心情。一個有詩意的人,他會被世界美好的事物而打動,他會用心去發現去感受一切美的享受;一個有詩意的人,往往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即使很忙,也會忙裡偷閒,給自己一個享受美,放鬆自己的時間。

何謂詩意?我想,通俗的來說就是一種會享受美的心情,一種能發現美好的生活態度。詩歌本身也是一種美,懂得品味詩歌的人有詩意,那麼同樣,音樂又何嘗不是一種美?懂得享受音樂的人又何嘗沒有詩意?

詩意存在於生活的角角落落,存在與時間長河中的點點滴滴。在有限的生命中,與其忙忙碌碌而身心俱疲地度過每一天,還不如為自己留一些詩意,讓我們的生命也因為詩意的存在而倍加美好起來。

畢竟,年華有限,而詩意無窮。不是嗎?

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經典古詩文有感 篇6

讀後感 ,929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中國古詩文,更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很敬佩那些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人,他們腹有詩書,品德高尚:“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他們腹有詩書,謙恭有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們腹有詩書,胸懷大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從兩三歲還在牙牙學語時,我就開始背古詩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口齒不清的我被客人誇得原地打轉,一屁股摔在地上,還不停地咯咯笑著。每當吃飯時,桌上掉了飯粒,只要媽媽一開口:“誰知盤中餐”,我就會馬上接上“粒粒皆辛苦”,然後就趕緊把飯粒拾起來吃掉。

上學以後,隨著古詩越背越多,我逐漸領略到了古詩文的魅力。李白把我帶進激情的山川;王維使我融入如畫的意境;孟郊的拳拳報恩之心、陸游的殷殷愛國之情都深深地感染著我,讓我在古詩文的天地裡如痴如醉地翱翔。

秋風習習,月朗星稀的夜晚,坐在小區的涼亭裡乘涼,不禁吟誦起“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眼前彷彿看到了在皓月當空、人跡罕至的幽靜竹林中,王維獨自一人,彈著琴,和著歌,有明月相伴的怡然自得的樣子,我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心情平靜而放鬆下來。

我常常驚歎那麼區區幾行詩,寥寥幾十個字,竟能蘊涵那麼豐富的感情。就拿送別詩來說吧,能讓我感受到朋友之間的友誼是那麼真摯,也感受到了詩的多姿多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如此的灑脫、豪邁;“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又是如此的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充滿了深深的依戀和牽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卻把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李白和汪倫展現在我們眼前。古詩的奇妙真是讓我讚不絕口。

現在,我已經七年級了,誦讀古詩文已成為了我生命成長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每每來到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景色,我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吟出一句詩來。跟媽媽比賽背詩是我的一大樂趣,並挑戰著背更難的詩。《行路難》、《將進酒》、《短歌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每背出一首長詩都會令我欣喜若狂。《弟子規》、《三字經》早已不在話下,現在正向《百家姓》、《千字文》挑戰。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背誦並內化更多的詩歌吧!那我們也能“腹有詩書氣自華”了!

古詩詞給我的啟迪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98字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它積澱了中國數千年的文化遺產。

諺語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古詩中的境界包羅永珍,不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生際遇,古詩詞都不復鉅細,一一呈現。我們讀古詩時便可培養自己的欣賞境界,即使不能親歷其境,但也可以移情神遊。

如古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幾句詩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彷彿不經意的一瞬間,我們可以盡情地欣賞那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的爛漫春光。

如古詩“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簡簡單單的五言律詩,恬淡雋永,充滿禪意。那一幅人生畫像活映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去欣賞。

又如當我在日常生活中吃飯時不小心把幾粒飯粒撒落到地上時,腦海浮現出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聯想到農民們在田中辛勤勞動的情景,使我自覺地把飯粒一粒粒地撿了起來。最近我聽老師說某些地方把原有課本中的一些古詩刪除了,我和同學都覺得很難理解,詩歌是韻文,朗朗上口,易讀易記,也更讓人終身受益。為什麼非得刪除?

怪不得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文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

古詩詞言簡意賅,意味深長,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我們的祖輩在誦讀古詩詞中增強和建立了我們獨特的文學體系,並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我們年青一代應該好好學習,努力吸收,並把古詩詞中的精華身體力行傳承下去。

誦讀經典古詩,讓我受益匪淺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1字

自學校開展朗誦讀經典古詩活動以來,在同學們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同學們對中國的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並對誦讀經典古詩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從中也得到了自我教育,更是讓我受益匪淺。

每當上課鈴一響,熱鬧的課間活動頓時鴉雀無聲,緊接著就響起了整齊誦讀聲,你看,同學們個個精神飽滿,聲音洪亮,還越讀越起勁呢,他們完全融入詩的意境當中,個個搖頭晃腦的朗讀著,好像詩人在吟誦著他寫的詩。

每當我讀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幾句詩時,心中就浮現出農民伯伯們在烈日下辛勤勞動的情景,深深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們的艱辛,也感受到了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同時懂得了應該好好珍惜每一粒糧食。

當我讀到:“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幾句詩時,我眼前浮現了一個勤奮好學的身影。讓我感受到了從小就應該勤奮學習,如果錯過了兒時的光陰就再也無法回頭了。從此我也改變了的學習態度,學習比以前更認真了!我的成績進步特別大。

誦詩不僅培養了我的人文素養和行為習慣,讓我在日常學習中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從而懂得既要學好知識,又要學會做人的道理。讓我懂得了從小要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懂得了從小應該勤奮學習,懂得了……總之,誦詩讓我受益匪淺。

在古詩詞中成長 篇9

國三作文 ,808字

一杯香茗,一本古詩詞,這便是我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光,天空不斷飄過白雲,初夏的風輕撫我的臉龐,輕輕翻開封面,不由得翹起了嘴角。

茶香嫋嫋,一卷在手。思緒翩遷到了幾千年前戰火紛飛的前線。她,一個柔弱的女子。厚重的鐵甲包裹著瘦弱的身軀,手裡緊握著金槍,長呵一聲,騎著馬衝到了隊伍的最前面。一雙纖纖玉手被磨出厚厚的老繭,梨花般的面板凝重於雨露。

時代的重任不該由她弱小的肩旁扛起,但她終於挺過來了,帶著些許自豪與不屑的笑容。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得勝歸來,脫去戰袍,恢復女兒本色,自然嫵媚,又是一番風韻。木蘭,我想對你說;“你的勇氣、你的堅強令所有男子驚歎並敬佩。”

一陣茶氣氤氳,我似乎看到了一幅鄉村晨景圖,一簇簇幽幽香菊在庭院中靜放,嬌美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然起舞,一位老人正醉臥在花叢中。衣冠散亂,手中還握著酒杯,臉上的表情卻是始終悠然自得。幽幽香菊與他做伴,下地耕耘自給自足,揹負了太多歲月的陰影的他,毅然選擇了辭官回鄉。他坦然面對生活,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厭惡官場的明爭暗鬥,反感世間的瑣碎雜多,他只愛那清淨如菊花的世界,熱衷於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陶潛,我想對你說:“你是淡泊的,在這繁瑣的世間,你如菊花般淡雅。”

流水把我帶到一所小院前,我看到一位女子正倚在庭中,她痴痴的看著院中凋零的花朵,微風掠過她未梳紅妝的臉龐,那是怎樣的淒涼與無助。“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她—李清照,不再有當年“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邁。歲月的流水洗去了她的銳氣,生活的磨難不得不使她放下那份傲氣。“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那是何等的一份寂寞與悲涼。易安,我想對你說:“你不會孤獨,我相信,在新的時代,任然還會有你精神感召下蕙質蘭心的女子。”

餘香嫋嫋,茶冷香未消。古韻悠悠,詩詞美如斯。他們猶如琴絃上跳動的音符,唱響了人世間最動聽的樂章,滋潤著我、感動著我、影響著我。

古詩點燃了我 篇10

國二作文 ,804字

荷花暮雨,楊柳西風。季節總在趁人不備之時悄然徙轉。就在那個遙遠的大唐和大宋,已被如流的光陰,封存在古老的歲月裡。行走在盛世的你我,連做個他們的過客也不能。只能在古詩中尋覓曾經的過往。

端坐在蒲團之上,手中雖沒有佛珠,但有一卷古詩,也已夠耳清目明瞭。“水光瀲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煙雨洗過的西湖如一幅雅緻的水墨畫,雖不比往日裡喧鬧嘈雜,但安靜的西湖卻是另一番風采。遠處的斷橋橫落在湖與岸之間,彷彿穿越千年,風還是當年的風,雨還是當年的雨,煙亦還是當年的煙,那個被悠悠歲月承載的千年傳說,彷彿又重現,橋其實並沒有斷,斷的只是許仙和白娘子的一世情緣。又有什麼是可以挽留他們那匆匆流逝的舊夢的?千年前亦是註定,千年後留傳的卻是永恆。在西湖中行走,能尋找些什麼,又能打撈些什麼?也許,只有西湖的山水奇景才能將我的疑問解讀。

風吹過我手中的卷,偶然中看見一首“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有過風流的過往,亦有淡然的離別。在這兒有太多的別離,唯有這一次,被流傳至今。生命的旅程在風景中流淌,你無須知道這一路都得到了些什麼,只要記得你曾經來過。不知道李白這是第幾次來黃鶴樓,只記得他和孟浩然在這首詩中惜惜相別的場景,這是一種文人相惜的情義,是被山水浸染的情義。遙想盛唐,他們把酒言歡,看長江萬里,嘆歷史風華,採下幾片美景,裝入各自囊中,又將幾段情義寫進詩箋,不為千古流芳,只為記下此刻的兄弟情義。只是,在短暫的停留之後,又將循著各自的方向繼續遠行。每一個背影的離去都會有不同的錯過,只是,既然來過,只要記得你曾經擁有,又何必去計較那流失的許多?

古詩,點燃了我,點燃了我深藏於心底的情感。

直到讀了、悟了古詩以後,才明白哪怕回不到最初,只要心中沒有執念就好,我們一直所期待的地老天荒,其實並不遙遠,就在一首詩內,是我們,沉迷煙火,忽略了太多。

古詩文競賽 篇11

日記 ,531字

競賽,顧名思義就是一場好大的比賽。我們須圍繞著這一個主題來進行一場“你爭我搶”的比賽。從小學到初中九年,唯一一次作文競賽得到教育局的認可。並有老師親自授予我的來自教育局的獎狀和獎品。再後來也再沒有這樣的運氣被選中。

那天,我膽戰心驚的在走起辦公室的路上,忐忑的心裡想著老師為什麼要找我到辦公室。我的試卷也交了,也沒什麼作業落下的。老師找我幹嘛呢?在辦公室門口看見另一個學習好的同學也在,瞬間不詳的預感湧上心頭。一聽哪位同學說古詩文競賽的時候,我的整個世界觀都崩塌了。

聽到這個訊息,其實我是開心的,只是覺得自己不能勝任於這個比賽,我一直都挺懷疑自己的記憶力的。怕到時候不能給學校爭光,反而讓學校“顏面實盡”。雖然是作為潛質生去參賽,但對自己還是沒有任何的把娃。我根本沒有辦法信任於我的記憶力。大腦時常短路的我不得不為這件事情而擔憂。

背書的時候我都能一一的背下來。考試的時候我還需要通過恢復記憶才能想到這一道題的正確答案。再加上週圍的考上都是陌生人,驟增的緊張感更不能讓自己靜下心來好好答題……

如今,被選中的人是我,這是不能夠被更改的顯示。所以,我只能加倍努力,找到方法快速增強自己的記憶力,只有這樣我才有信心去完成這次的比賽。只有這樣,才不會覺得對不起自己。

改寫古詩《春望》 篇12

續寫改寫 ,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