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傳相關作文20篇

名人小傳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7字

她,有一頭烏黑的長髮,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曾獲得過悉尼奧運會乒乓球女子雙打世界冠軍。球迷們評論她身上有一種霸氣,一種王者風範,就如同當年的鄧亞萍。她就是我心中的榜樣,中國人的驕傲—李菊。

李菊祖籍無錫,出生於南通,曾就讀於南通師範第一附屬小學,是我們的傑出校友。她從小就有練習乒乓球的意志與決心—

7歲開始練習乒乓球;

10歲進少年體校;

14歲進江蘇省隊;

15歲被選入國家青年隊;

16歲正式進入國家隊。

看到這段經歷簡介,我不禁展開了想象:李菊小時候肯定不怕困難,每天堅持練習,從不拖拉,汗水浸透了她的衣襟,卻依然繼續苦練。她日日夜夜不停歇,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提高水平,越發強大,越戰越勇。

但是李菊有一段往事讓她不堪回首,亞洲區預選賽拉開戰幕時,落選奧運會,悄悄地離開了國家隊,在2001年退役了。回去後,心裡總有說不出的委屈、對落選的遺憾和不理解,十分懊惱。就這樣整天悶在家中調整心態,調節狀態,試著迴歸國家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重新鼓起了勇氣,於2003年迴歸戰隊。她右手橫握球拍弧圈快攻打法和正反手均能拉弧圈球,且有高質量的旋轉速度,這樣霸氣的李菊常常打得對手措手不及。復出後的李菊又多次在大型比賽中獲獎,她重新找回了打乒乓球的自信,展現出越戰越勇的自我,無愧於這個乒乓球世界冠軍的稱號。

退役後,李菊選擇回到南通,留在父母身邊。她被南通大學聘為體育科學學院院長,並專門給學生教授乒乓球。這給了學生一個近距離接觸世界冠軍的好機會,學生們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去體育館練習乒乓球。學生們開心,李菊也開心。她多麼希望這些學生能為國家多貢獻一份力呀!讓中國的體壇能夠更上一個臺階!

李菊的榮譽是她用汗水與奮鬥換來的。無法想象她曾經歷了多少次精益求精的苦練與探索?她的汗水曾在多少個球場上揮灑過?我想大聲對你說:“李菊阿姨,你永遠是我的榜樣,是我們的驕傲!”

名人小傳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890字

我的老家坐落在如皋吳窯鎮的一個小巷子裡,幾家平分了院子後面的一畝三分地,各念各的經去了。有的種田,有的養雞,還有的開個院子種種花,日子過得挺滋潤。

幾年前剛分地時,張大伯家就連著個水溏,於是他靈光一閃---養鴨。張大伯面板黃裡透著黑,眼睛一雙一單,手上多年勞作的老繭一直硬邦邦的,個子嘛踮起腳也夠不到一米七,但他總對我說:“別胡說,你張大伯高著呢!”

張大伯一開始養鴨養得“鴨毛漫天飛,幾隻鴨子全巷跑,還有兩隻往我家門口一站。但張大伯總結經驗教訓後越養越好,每天天剛矇矇亮,就帶鴨子們去“泡澡”了。自從那兩隻鴨子擅闖民宅後,我就愛上了張大伯家的鴨子。給鴨子們三天帶點米,五天帶點面。這令張大伯哭笑不得,把東西塞回到我懷裡說:“鴨子吃不了”。

有一次,我把鴨子們帶到後院裡,忽然聽見一陣歌聲,我拋下鴨子去看個究竟。原來是張大伯,他正在忘情地唱著《山路十八彎》:“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的水路九連環……”

張大伯,您是想放鴨子的時候唱《山路十八彎》嗎?小心別把鴨子嚇死。

“不是,我最近喜歡上唱歌,這不沒在鴨子面前唱嗎?”張大伯有點不好意思了。

“張大伯,您放著放著鴨子怎麼還有上唱歌了呢?”我覺得很奇怪,追問道。

“前幾天,我去旁邊巷子裡賣鴨,那廣播裡唱得可好聽了,我就也想學學。”

哎,真拿這個張大伯沒辦法,我轉移了話題:“張大伯,我把鴨子帶到院子裡來了。”張大伯笑了笑,那你去陪它們玩一局“鴨”迷藏吧。這群鴨子可會藏了,你可能還真找不到它們。我回頭一看,鴨子真躲得一隻不剩,沒辦法,我只好玩起了“鴨”迷藏,可我一隻也沒找到,這時,張大伯翻開草堆,裡面竟然坐著一群鴨子。

“這是老王,上個星期想把它宰了的,這傢伙竟然咬我手指,現在還疼呢”。說到這兒,那隻叫“老王”的鴨子昂起了頭,似乎在嘲笑張大伯,我猛得唱了起來:“這裡的山路十八彎,這裡的水路九連環……”

“嘎嘎嘎!”田野上傳來一陣陣鴨子的哀鳴。

張大伯在養鴨了崗位上成為了“鴨王”,按這樣來看,再過一段時間他就要成為“歌王”了!每到過年,那各家各戶桌上鴨子準是張大伯養的。今年我還為我們家提前預定了一隻鴨子老王。

家鄉名人小傳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6字

搖曳的燈光下,有一白髮蒼蒼的老叟,而在他的心裡,有一日新月異的南通,他就是“南通一人”,輕工業的巨人——張謇。

張謇自幼聰穎好學,不論何時何地,都帶上一本書。有一年夏天,蚊蟲滋盛,小張謇一心想要讀書,可沒多久腿上就佈滿了紅包,怎麼辦呢?他就讓家人取來兩個盛滿水的大甕,將腳插入其中,蚊蟲就無法干擾他了。只見他撫平書頁,仔細閱讀,那紅撲撲的小臉上露出了笑容,好像比吃了蜜還要快樂,竟連晚飯都忘記吃了,經過書香的薰陶,小張謇的才華突飛猛進,並在科舉考試中鋒芒畢露,高中狀元。

高中狀元不久後,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了,張謇與老師翁同?之間書信來往頻繁。在信中,他堅定地說:“抵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並親自在戰後赴日本,經過七十餘天的考察,他充分體會到日本明治維新帶來的社會發展,呼籲清政府進行效仿,不幸失敗。

仕途走不通,張謇便回到家鄉,施展他的政治抱負。那裡要新建學校,那裡要疏通江水,哪裡要開墾種田,哪裡要安置流民,他都親力親為。白天他跑地方,瞭解民情;夜晚,他鋪開地圖,進行規劃,並安排第二天一天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南通形成了“一城三鎮”格局,達到“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殘有所學”的理想狀態。

在做講解服務的過程中,有人曾這樣問我:“張謇為什麼要這樣為南通賣力?”我說:“張謇追求的不是名與利,而是百姓安居樂業;他所希望的也不是錢和財,而是國家繁榮昌盛。”濠南別業二樓大廳懸掛的《荷鋤圖》就是最好的證明:退出政壇的張謇甘當一名農夫,在江海大地上經營他的實業救國事業,想要探索出一條救國救民的可行道路,以此示範全國。所以懷有如此抱負的張謇,怎能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

是啊!張謇的一生為民著想,為國分憂。面對國難,他義無反顧地在南通試點,躬身實踐,以便讓全國效仿。他是南通的“農民”,是人民的衣食父母,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更是我的榜樣。

名人小傳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998字

每次耳畔響起磨刀的聲音,我的眼前就會再度浮現他那慈祥的笑臉,他那磨刀的身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裡,他就是我家鄉的“名人”——磨刀老人吳錦泉。

老人家一頭白髮,歲月的磨練刻在他的臉上,每次看到他不同時期的照片時,照片裡的他和現實中的他一樣,都是和藹地笑著,他向來依著樸素,騎著一輛很舊很老的自行車,吳錦泉老人雖然其貌不揚,但他有著一顆火熱善良的心。

據說是在新中國成立初,年輕的吳錦泉感染了“二號病“,多虧鄉鄰拼命跑了好遠的路請到了醫生,才倖存下來,從那時起,他心中承諾:一輩子,做好人,做好事,回報社會。

2008年汶川大地震,讓吳錦泉老人坐立不安,他把三個月磨刀換來的錢捐給了災區,那是一枚枚用辛苦換來的一元硬幣,他的行為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當人家感謝,誇讚他的時候,他總是很謙虛地說,幫助他人是他應該做的事。有一回聽廣播,得知甘肅省舟曲縣發生強降雨造成山體滑坡,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時,他的心也是繃得緊緊的,覺也睡不好,和老伴一起把好幾個月磨刀換來的錢湊到了一千塊,準備捐給紅十字會。兩位老人從五星村家裡出發,不顧年邁體弱,換乘了三趟公交車,經過兩個多小時才到紅十字會捐錢,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細心地發現老奶奶的腿部面板有異常,一打聽原來是溼疹,多次詢問後才知道老奶奶的溼疹已經有四年多了,她捨不得花錢看病,癢的難受就用熟人送來的藥塗一塗,一直沒有好。紅十字會會長立刻安排工作人員帶老奶奶到皮防所去治療,老奶奶不好意思,不停地道謝。

吳錦泉老人沒有做驚天動地的壯舉,好像都是一些小事。年輕時他上班外出,自行車後面總是綁著把小鐵鍬,若路上發現路面不好,就會停車修路,他家附件的小路不平整,他就出錢又出力,日積月累地把路填平築實。他做好人好事的事蹟傳遍了祖國大地,他卻絲毫一點都不驕傲,“出了名“的吳錦泉夫婦依舊過著平淡的生活,還是每天騎著自行車去磨刀,寒冬臘月磨,三伏盛夏磨,隨著年紀大了,需要磨刀的人家越來越少,靠磨刀賺錢的日子十分不好過,但他卻從不叫苦叫累,並用自己的汗血錢幫助自己的同胞。

回想著他磨刀的身影,我想起了高爾基給兒子信中的一句話:“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

名人小傳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35字

相框裡,玻璃的背面是一張黑白照片。沒有色彩渲染,她的雙眸更顯得明亮柔和,嘴角那一絲淺淺笑意,讓她看起來那麼端莊典雅。

當時,家家養蠶,家家紡絲。院子裡總會有幾棵茂密的桑樹,隨著人們的輕撥,在藍天下輕輕搖晃。水邊的房子裡,沈壽正看著外婆手中的銀針在布上一線一線地繡著。這就是她心靈埋下的第一粒種子。從那一天起,每天辛勤刺繡的外婆身邊又多了一個瘦小的身影。隨著時間的流逝,那布因長期摩擦而透亮,那根細針握在手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她的每一幅作品都飽含了情感。她繡了一幅《義大利皇后瑪利娜像》贈給義大利。這一幅蘇繡轟動了世界。作品上的皇后,頭髮上的每一絲光點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身上粉白的禮服被勾勒得俏皮而不失優雅。皇后的面容更是栩栩如生,面板是潔白柔滑的,一許粉在臉上均勻自然地暈開……當時的義大利國王和皇后都對作品讚歎不已。初看,這繡品呈現了濃厚的油畫特色,顏色飽滿,色澤豔麗。可是再仔細一品味,又有一股國畫的墨韻在畫間暈染。一塊金錶是他們贈與沈壽的回禮。可是沈壽卻將金錶收入桌裡,她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清朝末年,政局不穩,民不聊生。就連襁褓裡的小嬰兒也因為飢餓而消瘦,水靈靈的眼睛彷彿封了一層紗,黯然失色。當時的封建禮教,讓無數的女性深受壓迫。而沈壽,卻通過女子傳習所,將自己的刺繡技藝傳授給原本苦難的女人們。許多曾因為生活所迫而封存了的藝術靈感,在這時爆發了。她們衝破封建枷鎖,像花朵們,終於擁入了春天的懷抱。在那個灰暗無比的年代,是沈壽為窮苦的人們帶來了光明與力量。她的心靈是純白的,為了女性的自由和她們生活的希望,她竭盡所能,用信念,讓灰暗裡衝進來一束光。

其實她的原名叫雪芝。風雪中,那片梅花在白雪映襯之下,越發純潔而高貴!

名人小傳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2字

不高的身材,圓滾滾的臉上有對小小的眼睛,雙手的指紋因為長時間在自然水域裡浸泡早,已消失不見,寬大的腳掌上,佈滿水草與岩石留下的傷疤。

他,就是二甲村一帶的名人--水鬼顧衛國。作為退休的職業水鬼,他把這份責任與擔當延續到了耳順之年。

水鬼,是建築工地與城市建設中,負責水下工作、勘測、搶險的人員,大橋建設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而在家鄉,這位名人水鬼,卻利用自己的技能,返回了一條生命。

燥熱的夏天,三餘中學的初中生成群結隊地跳入寬闊的二甲河游泳,他們放學入水的時候正逢退潮,因此不常出事故。可那個正午,幾個男孩子約了逃課,跳入了漲潮的二甲河,水流洶湧,幾個孩子不知所措。

叼著菸斗釣魚的顧衛國見勢不妙,脫下鞋子縱身一躍,如梭子一般鑽入水中,擺動雙腿潛游著。幾個打著旋兒的漩渦衝來,顧衛國被衝了一下,猛地一轉圈,背砸向了河底的巨石。

男孩子掙扎著,顧衛國雙腳一蹬,箭一般游出去,抓住了一個初二男生的腿,摟著他遊向了河岸,村裡人和學生們都來了,可是都水性不好,只能加油助威。

顧衛國忍著劇痛,又救起了一個,見剩下一個瘦弱的初一男生,四肢無力,叫喊的時候連連嗆水,顧衛國精疲力竭,用水面上浮著的竹竿把男孩鉤了過來,拖回了岸上。

這一幕似乎只在動作大片中才有,但卻被一個攝像頭記錄了下來。

背部肌肉撕裂、盆骨錯位的顧衛國,仍然笑著擺手:“是咱村民,應該的,有娃娃掉河裡了誰都要救!”

這件事,僅僅是顧衛國四十年水鬼生涯的一幕,他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為家鄉,為南通的水下建設分憂解難。

這位“水鬼顧”身上那見義勇為、嚴於律已的品質,將會在我的腦海中永遠迴盪,他是我的榜樣!

水鬼顧,您的精神我將永遠銘記!

名人小傳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670字

一米六九的身高,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一雙大大的眼睛映襯在他那滿是皺紋的臉上。他雖已失去了昔日年輕時的朝氣蓬勃,但只要一碰到那長長的魚竿,那一雙飽經風霜的手便頓時靈活了起來——一拋,一拉,便滿載而歸。他,就是我們家的釣魚能手——我的爺爺。

爺爺雖然年紀已經大了,手腳也沒有那麼靈活了,但是他釣魚的技術卻讓很多人敬佩不已。

記得有一次,爺爺又出去釣魚了。他看著我的臉上寫滿了期待,便把我也帶上了。這是我第一次釣魚。

到了魚塘,爺爺遞給我一套小漁具,並耐心的傳授給我釣魚的技巧之後,便把我領到了釣魚臺上,爺爺幫我把魚食裝到了魚鉤上,便在我身旁坐下,將魚線拋入水中,開始了靜靜的等待。

不一會兒,爺爺用興奮的語氣告訴我:“魚上鉤了!”我定睛一看,一條小小的鯽魚已經被拉了起來,正在垂死掙扎。只見爺爺利索地把魚從魚鉤上取了下來,放入已經準備好的水桶裡,就大功告成了。

我被爺爺的速度給怔住了,好奇地問:“爺爺,您怎麼能這樣快就將一條魚釣上來呢?”爺爺見我如此著急,便語重心長的說道:“釣魚最大的禁忌就是心急。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釣魚就應該慢慢來,一步一步,踏踏實實才能成功。”

確實,爺爺的方法的確管用。在之後,我真的還釣了一條大魚呢!

一條又細又長的魚線,再加上一根魚竿。爺爺用他無人能比的耐心和手藝,開創出了一片美好的新天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要向爺爺學習,開創出自己的美好未來。

名人小傳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7字

她,頭上佈滿了白髮,臉上爬滿了一條條皺紋,雙手長滿了繭子。看著她在田地裡忙碌的身影,我鼻子總會一酸,眼裡熱淚奪眶而出。她不是國家科學家,也不是大名鼎鼎的傑出人物,她就是我的奶奶。

奶奶是一位普通的農民,一個有著60年工齡的資深農民。雖然這是一個普通的職業,但在我的心中,她平凡而偉大。

每天,奶奶都有很多事要做,鋤草、耕地、施肥、澆水,精心種植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無論颳風下雨,還是烈日當空,在田裡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插秧、收割,種油菜、嫁接果樹,每樣活都很熟練。她種植菜園裡,搭滿了井井有條的棚架,掛滿有綠油油的黃瓜、燈籠般大小的南瓜,還有紅的辣椒、紫的茄子……,果園裡有紅紅的蘋果……在這裡,奶奶從不灑農業,施的都是有機肥。偷偷告訴你們,奶奶一年四季不需要到菜市場買蔬菜和水果,吃不完的還可以送給左鄰右舍。

街坊四鄰總會讓她回家,等雨過後或者太陽下山後再勞作。可奶奶不肯地說:“兒子、孫女馬上要回來了,我多種些稻米、蔬菜,他們也吃得健康些。”說罷,便繼續幹活,精心守護著她的一畝三分地。

辛苦是有回報的。每次我回老家都會給她帶許多好吃的,好用的,而奶奶總會滿臉堆笑地對我說:“不用給我帶吃的東西,給我帶點瓜果種、菜種就好了。”我坐在餐桌上看著奶奶為我精心忙碌的一桌菜,心裡暖著呢!左鄰右舍經常送來自家的瓜果,來與奶奶一起分享和聊家長,樂得奶奶合不攏嘴。

這種場景多麼和諧啊。

愉快的假期是多麼短暫。我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奶奶,踏上了回南通的路。每次吃到老家帶來的香噴噴的大米、香甜的瓜果時,我就會想起我慈祥的奶奶,還有那如雨般的汗水……每次我都吃得特別香。

人小傳為題的作文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9字

他傳

“外面的”龐博丞

龐博丞(以下簡寫PBC),14歲,2004年12月26日生,至今未卒。家中慈父嚴母,一狗名為點點。學習成績良好,體質優異,社交較廣,熱愛籃球等多項運動。為人調皮,外向,且據小道訊息(八卦)稱已脫單。

PBC從小跟他媽媽經常出去冒險、運動,所以體育天賦很好。在各科成績中,體育肯定能提分,聽說要走專業體育道路,說不定還真能進入中國隊,為國爭光。PBC不是個老實人,這點毋庸置疑,愛冒險的同時,也培養出淘氣的性格來。好比說上羽毛球課時,他總是慫恿我幹“壞事”,比如把羽毛球打老師頭上……。有時他還會有點驕傲自大,在別人面前炫耀一下。

PBC的朋友很多,他上面的幾個特點正符合龍樾這種氛圍,而且他也很外向,能和朋友相處很好,愛交朋友,還比較幽默。當他的朋友多了起來,傳“小道訊息”的也就多了。莫名其妙的,在全年級中,PBC與某某某火了。此外,他還是同學們眼中的領袖,社會人……。

為什麼PBC如此受歡迎?

“裡面的”龐博丞

在暑假期間,我和PBC以及其他同學跟隨羽毛球教練去了他老家,在那兒我和PBC不僅友誼加深了,我還重新認識了他。

他內心裡一些珍貴的品質是沒法用事例表現出來的,只能通過生活的一點一滴去體會。

實際上,PBC很細心,或者說細膩,雖然不像在說男生。他能關心到很多瑣碎小事,“換件衣服,彆著涼了”,或者“把衣服這樣掛起來,遮點陽光”,無形中讓人感覺到體貼與關懷,感覺到他在乎自己這個朋友。

實際上,PBC沒有那麼皮,在關鍵時刻,他變得很嚴肅,很懂事,儼然像個大人。遇到危險的時候,他能擔起自己的責任,好像在冷靜地說:“我掩護你”。

實際上,PBC不是個標準社會人。在平常做事的時候,他都會很認真,不做作,並且不好事(八卦),這是澄清謠言的最好方法。

這樣一個開朗外向、又細心懂事的人,你能不把他當朋友嗎?

家人小傳作文600字初二 篇10

國二作文 ,761字

他生就一張平淡無奇的臉,淡如遠山的眉毛讓人頓生蕭索之感,高聳巨大的鼻子安放在那張臉上,多少有些突兀。真心的說,他並不算好看,青春的斑點告別後,中年的禿頂又早早地來拜訪。雖然不能算自然災害,也算是“特殊天氣”了。

他上學時學習成績不算好,家庭也不富裕,初中畢業後,他只能到大豐縣城裡謀生。

初到縣城,他拜了修電視的李師傅為師。李師傅同時開著百貨店。他有時在店中打雜工,有時又跑回百貨店旁逼仄的修理店裡學習技術。李師傅沒有太多的文化,所教就十分有限。一些修理知識他只能通過閱讀書籍或另學別人的技術來獲取。

那年夏天,一臺老式彩電被確認為映象管損壞,好幾位在大豐城裡名氣很大的修理專家都搖著頭表示“無力回春”。他接下了這臺電視,在昏暗的燈光下,廢寢忘食地研究了數個晚上,有時忙得汗流滿面,終於診斷出了這臺彩電的真正問題,幫客戶節約了80%的費用。

後來,他又迷上了修理電腦。他把目光對準一家網咖,他為網咖無償修理了空調。這也使他日後可以免費進入網咖。他一有空,便去找這家網咖的網管陳,向他了解電腦的工作原理,他也成了大豐最早會修理電腦的寥寥數人中的一個。

現在,電視、電腦修理已經成為他的主要工作。家中的修理工具如奢侈品一樣,有幾千元的萬用表,有幾萬元的壓屏機、鐳射機,緊跟潮流成了他新的追求。

由於他手藝精湛,鹽城乃至外省都有人向他請教修理上的問題。他早從之前那個籍籍無名的小徒弟變成了名噪一方的老師傅,幫助同行和顧客解決問題成了他工作的快樂。大夥都稱他為“修理大師”。

有人問,是什麼鑄就了這樣一位修理大師?毫無疑問,勤奮、進取、不懈的鑽研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

這便是我的父親——“修理大師”馮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