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還當自強相關作文20篇

國人還當自強 篇1

高一作文 ,947字

一千年前,我們一度領先於世界。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是我們的驕傲。

一百年前,我們一度落後於世界。兩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中日甲午戰爭……是我們的恥辱。

1949年沉睡的熊獅,震天怒吼,他向世人宣告著自己的覺醒。可是60年後,他卻被當年一支醒著的跳蚤再次咬了一口,他卻只能忍讓,隨後更是跳蚤不斷,他卻無可奈何,因為正有一隻鷹虎視眈眈地看著他。

近些年來,中國不斷增強終於可以立身於強國之林。可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當某些國家感到了危機時,便採取了一系列的打壓。可是中國政府卻無可奈何,有的只是國民的抗議。

也許是中國人的特性吧。在和平年代的中國總是一昧求和,只有在國家危亡之際才會奮起反擊,我在思索這是為何。兩千年的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中庸之道更是根深蒂固,大家都習慣於明哲保身,只有當自己的利益安全出現危機時,才會有所行動吧。地位越高越是中庸,真正的愛國之士卻難有作為,只有吶喊。

現代社會不適宜開戰,我們不能打也不敢打,只能忍氣吞聲。可是為何跳蚤敢咬雄師,因為跳蚤身後有鷹,為什麼鷹敢挑戰雄獅,因為雄獅不夠強,還不夠強!

人總是會有墮性。當生活條件變好,便會偏安一隅、不思進取。落後就要捱打,自古以來這就是真理,可是中國人卻腐朽了,當年“夜不閉戶”的場景已不復存在。因為家家都有資產了……可是這卻不夠,因為還有人卻依舊貧窮,還有地方依舊落後,中國還是不夠強盛。

少年強則中國強,一個國家只有年輕一代強盛,國家才會強盛,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老一輩終是落日,只有朝陽才是希望。現在我們無力改變國家現狀,我們能做的只有努力學習,為將來報效祖國打下基礎。

未來的中華是我們的,有那麼多的華人移民海外,因為中國不夠強。有那麼多外企想進,因為中國不夠強……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各面,中國還不夠強。

也許現在的中國與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可是這些遠遠不夠,我們仍然需要努力,努力讓國家變得更加強盛。

我有一個巨集願:希望有一天,雄獅可以凌駕於鷹、熊之上,成為真正的萬獸之王,沒有任何人膽敢侵犯。

希望有一天,中國話、方塊字可以成為全球最盛行的語言。

希望有一天,更多外國人移民中國,而不是華人移居海外。

希望有一天,更多人羨慕的是中國公民的身份而不是美國的綠卡。

中國少年軍營體驗:少年當自強 篇2

國小四年級作文 ,759字

上個週日,我早早起了床,穿好軍裝,因為我今天要去“中國少年軍”軍營體驗。雖然外面下著傾盆大雨,但是澆不滅我的熊熊熱情。

到了軍營,我們先進入了一個小型展覽館,那裡有各種各樣的少年軍裝、槍支武器和戰鬥機模型,電視機裡還在播放去年參加少年軍訓練的活動情況。

因為下著雨,我們的訓練變成了室內場地訓練,今天是由一位盧教官帶領我們。我們首先訓練了站軍姿、敬禮、跨立,教官讓我們提起全部的精神氣,抬頭、挺胸、收腹,雖然動作很簡單,但是一會我們就練得滿頭大汗,我突然想到解放軍們一站都要站好幾小時的軍姿,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教官還教我們打軍拳,先要準備格鬥姿勢:右手貼臉,左手往前,右腳往前彎曲,左腳往後,站成弓步,然後是出左拳和右拳,把所有姿勢連貫起來,就變成了一招威風凜凜的軍拳。我的平衡感不是很好,差點就摔跤了,練了好久,終於把整個動作都連貫起來,頓時覺得特別帥氣自豪!

中午吃過飯休息之後,我們就進行了下午的訓練,盧教官帶領我們學習了野外急救包紮訓練,原來身體的各個部位受傷包紮方法也是不同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比如手部受傷就需要木板、三角巾和木條等急救用品,而頭部受傷要看受傷部位大小進行不同的包紮。

最後教官還教我們們匍匐前進和手榴彈投擲,匍匐前進是要趴在地上,腹部和腿部貼著地面,用手臂和腿部配合往前挪動。完成這項任務時,鬧出了很多笑話,很多小學員都沒有按標準把腹部貼在地面,一往前爬就屁股一扭一扭的,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投擲手榴彈是要把手榴彈投進較遠的箱子裡,教官教了我們投擲姿勢,我連續投進了2個手榴彈,盧教官都誇我厲害,我聽了心裡美滋滋的。

所有訓練專案完成之後,我們大家拍了集體照留念,我穿著防彈衣,還揹著槍,彷彿變成了一名真正的軍人,自信,自律、自強、勇敢,為人民服務,保家衛國!期待有一天,夢想能成真。

青春出彩當自強 篇3

國三作文 ,1147字

少年智則人生智,少年強則人生強,珍惜青春,是人生睿智,是一種大度和超脫。

在青春的記憶裡,我們有過汶川、玉樹地震的悲催,懂得了生命的脆弱與可貴,更領悟了堅持於人生,孕育著勃然生機;經歷了面對一個個“最美”人物故事與“道德模範”事蹟的潸然淚下,懂得了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內涵,更領悟了勇於承擔,無私奉獻,生命方能彰顯高貴的價值;感受到了奧運、世博、載人航天、深海潛探、航母……圓夢的喜悅,懂得了理想的實現需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更領悟了自強於青春,孕育著美好的未來,能演繹出彩的人生……

青春是人生最燦爛的年華。出彩的青春,不是靠時毛服飾、年齡光環的粉飾,而是在自強不息中彰顯。珍惜青春,就是珍惜生命,就是珍惜人生。珍惜青春者,不會虐待自己坦然的情懷,設法破壞那份寧靜的心情;不會倚遍高樓,待盡明月,怨訴瑤琴,讓青春在虛度無為中流逝。珍惜青春者,總是意志堅定,熱情滿懷,無視坎坷與挫折,朝著既定的目標,執著向前……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凯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敢於正視人生的疾苦和磨難她,憑堅強的毅力打拼青春,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正是如此,她才成了全世界殘疾人的精神代表與驕傲。還那些載譽而歸的體育健兒們,李娜、孫甜甜、劉翔,他們雖沒有偉岸的身軀,可他們用自己青春的拼搏和汗水挺起了中國的脊樑!

或許,我們有過彷徨、佇立、懈怠,這已都成為過去,只要我們明確自己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善於剋制波動的情緒,把握現在,努力涵養道德,磨礪意志,刻苦鑽研,開拓進取,我們定會擁有光鮮的青春,出彩的人生。

時間告訴我們,當每一秒的陽光劃過我們的天空時,我們都已經離開了這個屬於我們的世界。星移斗轉,光陰似箭,漫漫的人生長河,燦爛耀眼青春年華也就那麼一小段,想讓青春比彩霞更鮮豔,比玫瑰更芬芳,只有像搏擊長空的海燕,無畏暴風雨的肆虐,電閃雷鳴的威脅,把困難與挫折置於腦後,頑強拼搏,勇往直前。歷史告訴我們,凡有作為者無不有過拼搏青春,自強奮鬥的經歷。自強少年始,開創人生路。常言道: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出彩的人生必定有出彩青春的鋪墊。一個活在明天的幻想中,放棄今天,讓青春在消磨中逝去的人,不會有人生的作為,只有活在今天,追夢明天的人,才會擁有成功,璀璨出彩的人生。“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向逝去的青春說聲對不起,為了心中的渴望而努力!

青春於我們,肩負著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只有把個人的前途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精神,轉播“正能量”,腳踏實地,立志成才,用勤奮、才智譜寫人生最強的青春音符,編織人生精彩絕倫的青春故事,我們的青春才會熠熠生輝,光彩耀人!

笑對挫折當自強 篇4

國三作文 ,974字

也許,我們會為那些感人的故事而潸然淚下,也許,我們會因為那些屈辱的歷史而熱血沸騰;也許,我們還會因為那些執著的主人公而品出感悟……,當我鄭重地翻過《老人與海》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時,我的心靈深深地被震撼了。

主人公是一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他連續84天捕魚一無所獲的情況下,第85天依然懷著信心出海,黃天不負有人心,他終於釣上了一條比船還大的大馬林魚,不料,在折返漁港的途中,卻遭到了凶殘的鯊魚群襲擊,一切註定打不贏的戰爭,他卻用盡一切方法與之搏鬥,幾經周折回到海港時,昔日碩大的馬林魚只是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故事的結局是哀傷的,我的眼睛有些潮溼。如果不是因為感動,那是什麼打溼了我的雙眸?如果不是因為執著,那是什麼震撼了我的心靈?我不能不為這位花甲老人蕭然起敬。

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是老人的心聲,這是英雄的宣言,這也是我們所缺少的。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難免有不如意,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隨時都會碰到湍流和險境,如果低下頭來,看到的只是險惡與絕望,在眩暈之中失去了生命的鬥志,就會使自己墜入地獄裡,而如果我們抬起頭,看到的則是一片遼遠的天空,那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並讓我們飛翔的天地。

至始至終,在困難挫折面前,老人並沒有低頭,沒有氣餒,而是堅韌不撥地與之奮鬥,他讓我們明白的是什麼叫“打不敗”的精神,什麼叫“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風帆濟滄海”。面對挫折,我們卻顯得如此不堪一擊。在挫折面前,悲觀者看到的是“黑雲壓城城欲摧”樂觀者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鱗開”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縱觀千百年來的歷史,那一個偉人不是在經歷過挫折後,才走向成功的呢?貝多芬耳聾後作《命運交響曲》;司馬遷受宮刑著《史記》;海倫凯勒身殘志堅畢業於哈佛大學……

一個個生命的典範讓我們明白,我們要敢於面對各種挫折,只因這種種考驗給我們帶來寶貴的人生特質。最軟弱的果子最先落地。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命運在自己手中,一時之痛,不能證明一世的不振,倘若我們在失敗時渾渾噩噩,一蹶不振,只會失意又喪志,不要因一次的挫折而折斷人生奮進的脊樑,也不要為一次的失敗而放棄人生的追求,而應“吃一塹長一智”,有搏擊風雨的勇氣,在痛苦的磨難和調整中向新目標衝刺。

花盆裡長不出蒼松,鳥籠裡飛不出雄鷹,讓我們記住老師的話,讓我們微笑著面對失敗與挫折,迎接新的挑戰吧。

少年當自強 篇5

國三作文 ,662字

小樹擺脫了大樹的蔽護,終成棟樑;

雛鷹離開了母親的餵養,終得翱翔;

然而,安泰總依靠於大地母親的力量,最終被扼死於空中。

由此看來,少年當自強。

少年自強,終得輝煌

是什麼使本是跑龍套的成龍一炮而紅?是什麼使長相一般的成龍受全球萬千人追捧?是少年自強,是自少練就的一身本領。少年成龍拜師戲班,個小輩低,難免受人欺,但他從未放棄鍛鍊自己,終借《醉拳》紅遍大江南北。

少年的成龍自立自強,不依靠他人,努力刻苦練就一身本領。成龍的輝煌並非偶然,這是他少年自強的必然結果。

少年自強,流芳百年

“最喜歡的詞人是誰”。想必,90%的答案都是蘇東坡。一個早已離我們而去的古人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呢?原因很簡單—少年自強,勤學苦練,後才識過人。蘇先生出身大家,非但沒有依賴其父,反而超過其名聲。可謂少年自強,百代流芳,不依其父,終得自強。

蘇先生遠去了,他留下的不只那些受人喜愛的詞句,還有那亙古不變的“少年當自強”的耳訓。

少年自強,則國將強

少年者,國之將來也,少年自幼獨立,強大,則國必將強盛,繁榮。

周總理自幼立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毛澤東於風華正茂之時奮發圖強,譜壯麗少年時代;80後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自強不息,終撐起了中國的一片天;不甘示弱的90後,也在眾多批評中,自立自強,在社會中展露頭角。自立自強的革命先烈,將持撐中國的80後,在路上的90後,共同創造了中國美好現在和絢麗未來,故曰: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自強,方可有不朽未來;

少年自強,方可受世人敬仰;

少年自強,方可國家強大。

請謹記:少年當自強。

堅忍當自強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1字

兩千多年前,有這樣一個人,在遭受了莫大的屈辱之後,忍辱負重,以心靈和血肉之軀完成了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這個人就是司馬遷。

沒有司馬遷我們就不會知道過去,不知道歷史究竟發生了什麼!司馬遷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天漢二年,李凌出塞攻打匈奴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解釋的話,觸怒了漢武帝,把他投下監獄,第二年漢武帝殺了李陵全家,處司馬遷以宮刑。宮刑是個大辱,汙及先人,見笑親友。司馬遷在獄中,又備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棰,幽於圜牆之中,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搶地,視徒隸則心惕息。”幾乎斷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蒐集資料,要寫部有關歷史書的夙願,因此為了完成《史記》的寫作,忍辱負重,苟且偷生,希望出現一線轉機。

我相信現在的人很少有他這種毅力和勇氣。常人從獄中出來,就自甘墮落,萎靡不振。現在的人經受不起挫折,遇到一點小事就杞人憂天,感覺整個天就要塌下來了。

他們說高中等於半個社會,什麼樣的人都有,我只想說做好自己萬事如意。面對任何事我們都得認忍,此乃小不忍則亂大謀。現在的我們都還小玩不起所謂的社會,若果你以為自己很了不起那你大可去社會上生存,好多畢業後的上班族都說讀書好,天天工作累啊,每天沒有驚喜,就像一個機器一樣重複著做著一件事。當被責罵時要想想是不是自己哪做的不夠好,而不是責怪他人。相反有些人就喜歡唱反調,像這樣的人只會對別人產生不良的影響,試問如果以後踏上了工作崗位,你這樣和上司對著幹就不怕“炒魷魚”?凡事都得忍。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胸狹隘之人必不能成大事,只有心胸寬廣之人才會討得別人喜愛。

一個人要想活得長久就得忍,等到自己實力強大時再去反駁曾經對你冷嘲熱諷的人!

少年當自強 篇7

高一作文 ,657字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作為當今少年,我們必須回報祖國,做到“少年當自強”。

穿越歷史的洪流,採擷一片真情。因為責任的肩負,生命是如此厚重,我們要做到自強。

也許我們像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無法如鮮花般燦爛迷人;也許我們就像山澗裡一條不為人知的清泉,無法如大海般浩瀚奔騰;也許我們只是芸芸眾生中的平常人,無法如偉人般驚天動地,舉世矚目。我們可以如此默默無聞,但絕對不可以缺乏“自強”這個品質。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平凡人,卻具有了“自強”這個品質。

“自強”必須奮發向上,堅持不懈。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能真正體會到?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要“自強”。

作為當代的新青年,我們應該做到“自強”。葉嘉瑩是一位平凡的教師,她曾說:“中國古代詩詞是寶貴的傳統,文化瑰寶,不盡到傳承的責任,上對不起古人,後對不起來者。”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偉大的教育事業,無怨無悔。她每次講課,都會寫滿一黑板字,傾其所學,傳授給學生知識。她的手因接觸粉筆而過敏,於是手上常常貼著膠布,幾十年如一日。在她89歲時,她為學生上了一節課,站了兩個小時,一口水都沒喝。她是多麼熱愛自己的事業,她用自己的行為向同學們詮釋了“自強”的真正意義。

曾經有很多人一味地把“自強”放在嘴上,只顧形式,從來沒有能真正做到過,而一個平凡的女性向我們詮釋了“自強”的真正意義,踐行到自己的身上。

“少年當自強”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從古至今人們一直都明白“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的道理。所以我們應當“自強”,明白“少年當自強”這個道理。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22字

82年前,魯迅用犀利如刀的筆和熱情似火的文,向全世界疾呼:中國人不會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中國的筋骨與脊樑依舊在支援著中國人的信仰!

即使當時的中國天昏地暗,即使當時的人民掙扎於水深火熱之中,即使當時的東北瀕臨瓜分,中國,中國人,中國精神,中國人民的自信也不會倒下!

初讀文章時,我並沒有很理解魯迅筆下文字中蘊藏的深意,只是直白地認為魯迅只是在讚頌那些仁人志士,反駁那些一味“求神拜佛,懷古傷今”的人,但我也深知魯迅的文章,並不只是說些皮毛,道些淺理,再細讀幾遍,“自信力”這個字眼,彷彿有了幾分姿色。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有確信,不自欺,他們在前赴後繼地戰鬥,不過一面總在被摧殘,被抹殺,消滅於黑暗中,不能為大家所知道罷了。”

以上這幾句話,魯迅不光有對勞苦人民,對為民請命的革命先驅的讚揚,我還讀出了當時的國人心頭有萬千仇恨急於言表,卻被黑暗織的大網牢牢籠罩,越反抗那網越緊,但中國人民放棄了嗎?沒有!中國依舊有那些引路人,而他們就將魯迅口中的“自信力”彙集於一身。這些人沒有屈服,因為中國人的血脈裡沒有畏懼,中國人不會畏首畏尾!

魯迅用強有力的信念,教會中國人自信,也教會了我,儘管現在的天不再灰暗,現在的空氣不再汙濁,但現在的我們是否還有自信力呢?常常害怕面對失敗,害怕遭受否認的我是否做到自信了呢?我還做得不夠好,害怕,膽怯,這不就是懦弱,這不就是畏首畏尾嗎?這與整天求神拜佛,懷古傷今的人沒有兩樣!魯迅告訴我要將自信力刻在心間,千千萬萬中國榜樣告訴我,不要做畏首畏尾的人。

讀魯迅,讀國人,讀自信,我相信不再畏首畏尾才是真正讀出了魯迅文字下的情思吧!

少年當自強 篇9

高二作文 ,669字

有人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因為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自私、脆弱、經不起風浪,是大多數人賦予他們的標籤。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不然,將90後這一代人單純的標籤化,是有失偏頗的。這種以偏概全的認知,對於90後而言其實是不公平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90後這一群體之中,也有著諸多出類拔萃之人的。便如浙大“90後博導”劉明偵,以少年之姿成為博士生導師,這一成就和過往人們對於90後的印象自是截然不同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痛處,也有其不同的時代特點。

90後的成長時代是一個迅速發展的時代。他們出生於20世紀末,卻成長於21世紀之初,在科技蓬勃發展的背景之下,90後有機會去接觸更加新穎、前沿的知識。在此之下,又怎麼說這是“垮掉”的一代呢?

更多的人詬病90後,是因為他們在寵溺中長大,缺少責任感,責任意識淡薄。在諸如李天一之類的事件影響,輿論的導向似乎一夜之間都是對於90後自私的抨擊。寵溺中長大,似乎是90後這一代人的共同點,讓人覺得這些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承受不起風雨,難以擔當重任。然而,真的是這樣嗎?90後海軍陸戰隊退伍女兵宋璽在執行亞丁灣護航任務時表現優異。既然她能擔負起國家使命,完成國家的任務,又怎麼能說這是缺乏責任心的一代呢!責任意識的關鍵還是在於家庭的培養,每一個不足的背後,其實都有著諸多因素的影響與制約。青年一代,在漫漫人生歲月中,唯有保持腳步不停歇,以堅定的毅力,在砥礪奮進的路上去收穫累累碩果。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少年當自強,請給予90後乃至00後更多的理解與支援,未來是屬於少年的。

少年當自強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479字

當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時候,當全國人民為申奧成功歡欣鼓舞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曾經有過一個百年的噩夢。那是一段中華民族受盡屈辱的歷史,也是一段中華兒女奮力抗爭的歷史。

你可知道革命戰爭時期犧牲了多少革命壯士嗎?你可知道,抗日戰爭有多少無辜的老百姓被殺害了嗎?你可知道,中國那個百年的屈辱史有多麼漫長多麼慘烈嗎?不知道?知道?這是我國中華人民不可以忘掉也不可能忘掉的那段歷史,那段讓人想到就毛骨悚然的回憶。

12月13日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日子,國家公祭日,這一天就是為了紀念抗日戰爭時期,禽獸般的日本人在南京四肆意殺人,不論是大人,小孩兒,男人女人,統統殺害,當時除了炮彈聲,飛機聲和鬼子的笑聲,剩下的就只有老百姓的慘叫聲。這一場浩劫,讓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夠忘記,歷史的陰影始終揮之不去。

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不用再受外國列強的欺負了,屈辱史也到此完結。在一代代英明領導人的帶領下,我國的國家走向昌盛,走向富強。我相信祖國,只要不忘國恥,我國一定會強大無比,那段記憶將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