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之道,貴以專相關作文20篇

孝之道,貴以專 篇1

國三作文 ,768字

兒時,我曾聽隔壁的姐姐對她媽媽說:“媽媽,你現在對我這麼好,我卻無法回報您,媽媽,我愛您,雖然我現在在讀書,但是我將來一定要讓您過好日子,不讓您受風吹雨打……”我聽後便跑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您苦嗎“您累嗎”我想讀書,我要上大學,將來把您捧在手心裡!”媽媽聽後,熱淚滿眶的說:“好孩子,你長大了,孝順了!”我好奇的問:“媽媽,‘笑’是什麼啊?我沒笑啊?”媽媽說:“傻孩子,不是哭笑的笑,孝順是一種傳統美德!”

對呀,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所稱道,所尊敬,不孝子孫經常被人們譴責。所以,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說到孝,我們首先應該孝敬我們的父母。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含辛茹苦的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父母有恩於我們,可我們卻難報那三春暉。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去孝敬他們。

我們心裡應該時時刻刻想著父母。父母累了,就給他們捶捶背,洗洗腳。父母管教我們,我們應該接受,我們要體諒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艱辛,心裡時常想著他們,在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學校好好學習。

這是我認為對父母最好的孝敬方法。但是,一個孝字,不單是隻針對於自己的父母,還有長輩以及其他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還要孝敬其他長輩。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我們應該多幫他們處理生活瑣事,經常陪他們談心、散步、鍛鍊,讓他們有一個愉快的晚年。

對自己的長輩如此,對別人的長輩更應該如此,如果每個人都懂得孝敬老人,那麼,這個世界將多麼和諧美好啊!

孝,雖說只是簡簡單單一個字,但是卻很難做到,因為孝需要我們的付出。

孝,寫起來,筆畫不多,卻需要我們持之以恆,一日兩日的孝順,也許很容易,對自己的親人孝順,也很容易,可社會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廣義的孝!

讓我們加入“孝”的行列,持之以恆的去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吧!

孝之道 篇2

國三作文 ,947字

“孝之道,貴於言,行不止”“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同樣在我們家孝為先也成為了首要家風,孝敬父母,尊重長輩,

在我眼裡,爸爸媽媽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孝的含義,無論平時工作多忙,週末都會抽出時間常回家看看,尤其是外婆,她是獨居老人,爸爸經常說外婆獨自一人很孤單,我們要多給外婆打電話,陪她說說話,多陪她出去走走。每當我對長輩子使性子的時候,爸爸就會嚴厲地訓斥我,並用家規教育我。

記得有一次傍晚去走路,因為我覺得很累所以不想去。一路上愁眉苦臉的我心裡想也許走走,心情就會好起來,也許就不會感覺累了。但是媽媽看到我的苦瓜臉氣不打一處來,她那晴轉陰的臉讓我的心情更加低落,把所有的不高興滿滿地寫在了臉上。外婆看到我不開心,不斷過來安慰我,還一直給我打氣鼓勵我,讓我堅持。可是我當時的情緒太低落了,對外婆也開始不友好,沒有聽外婆的話。外婆看到我噘著小嘴想回家的模樣,心裡很難過,就催促著媽媽早點回家。

媽媽看到外婆難過了,便試圖來說服我,盡力地討好我,可是我仍是那麼地倔強。我的這番行為徹底把媽媽給惹怒了,她動手打了我,而我一激動竟然獨自一人跑掉了,為此爸爸媽媽百般焦急地在找我,媽媽都急哭了。當我回家的時候,爸爸狠狠地批評了我,並且要我寫下檢討書。

事後,爸爸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家中長為大,孝為先。老人一人在家是很孤單的,作為晚輩的我們應該理所當然地孝敬尊重老人。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即使自己的心情有多麼地不好,有多少個不想去的理由,但對於老人,我們要學會放下自己的情緒,要多為長輩想想。外婆辛苦了一輩子,為兒女著想了一輩子,現在該輪到晚輩孝敬的時候。外婆什麼都不缺,最缺的其實就是親人的陪伴。常回家看看,短短五個字,包涵著老人對子女的期待,對團聚的渴望,對親情的享受。

爸爸還告訴我,父母的年齡越來越大,兒女能進孝的機會越來越少。而我們每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慢慢地老去,言傳身教,你是如何對長輩的,你的子女也是如此。聽了爸爸的話,現在想想,我有很多做錯的地方,我正在努力地改正它。

將來無論身在何方,無論歲月如何摧人,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孝之道始終是我堅守的信念,爸爸媽媽辛苦養育我,我要努力地回報他們,不管走得多遠,我都會常回家看看。

這個故事讓我學會孝之道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987字

從小,媽媽就常給我講《烏鴉反哺》的故事,並溫柔地告訴我要向小烏鴉學習,尊敬老人,孝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什麼叫“孝”?我似懂非懂,但總會默默地學著媽媽的樣子去做,一杯熱水、一聲問候……每次看到爺爺奶奶開心的笑容,我心裡總會像喝了蜜一樣甜。

又是一個悠閒的週末,晴空萬里,太陽公公笑眯眯地照耀著大地,照得我的心也陽光明媚。

“梓涵,今天媽媽帶你去養老院。”“您為什麼要帶我去養老院呢?”我好奇問媽媽。“等到了之後你就明白了。”媽媽笑著回答我。

“養老院裡一定有很多爺爺奶奶吧?他們都在那裡幹什麼呢?……”懷著滿心的好奇和期待,我隨媽媽來到了養老院。老爺爺、老奶奶們看到我們來了很高興,熱情地帶我們去參加他們的生活區、活動區……參觀完後,我開心地說:“爺爺、奶奶,你們這真好玩,可以看電視、下象棋、還有好多健身器材呢!我也想天天待在這裡啊!”沒想到說完後,幾位老奶奶微笑的臉變得憂傷起來。是我說錯話觸動了他們的傷心事嗎?這時媽媽提議道:“梓涵,你來為爺爺奶奶們跳支舞吧。”“好呀!”我一口答應,挑最拿手的舞蹈一邊唱一邊快活地跳了起來。爺爺奶奶們也高興地為我拍手打節奏,還連連誇我跳得好。看到爺爺奶奶們開心的笑容我也激動不已,跳得更起勁了!跳完舞,媽媽陪著爺爺奶奶們聊天。我見活動區一片片枯黃的落葉,心想:我來幫爺爺奶奶們掃地吧。於是,就拿起掃把掃了起來。爺爺奶奶們見我又跳舞、又做衛生都為我豎起了大拇指,直誇我是個乖巧、懂事的好孩子。雖然有點累,但看著他們開心的笑容,我心裡美滋滋的。

我好像明白了,媽媽為什麼要帶我來這裡,其實他們不需要住多大的房子,生活條件有多麼好,他們老了,沒有親人在身邊,對他們來說一聲問候,一點關心就是最好的禮物!

“孝之道,百行源。聖賢立,千載傳。孝文化,多內涵。……家美德,孝當先。親之恩,重如山。”我終於懂了!以後,我要比現在做得更好,要比故事中的小烏鴉做得更好,更孝敬老人,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續傳承下去!

孝之可貴,親力親為 篇4

高一作文 ,837字

烏鴉總是那麼地不討喜,但連它們,也懂得反哺母親;小羊羔還柔弱無知,卻也不忘雙膝跪地,感恩母親的養育……動物尚且如此,身為智慧的人類,我們,豈不更應將孝付諸於行動?因此:在我看來,清明“微信直播代客祭掃”的行為是可笑、可恥更是可惡的。

為何我們要在陰雨綿綿的清明時節上山祭祖?又為何我們不辭辛苦地年年掃墓?我堅信,它是傳統的力量,是親情的可貴,文化之的以源遠流長,代代不息,靠的是後人對文化的敬畏與繼承,也許有人認為,掃墓不過是一種形式,但從文化的角度出發,正是這種形式,使得中華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續,不至泯滅。而“微信直播代客祭掃”,則是對文化的褻瀆。它真真正正地將親情與孝心變為了陌生人帶去的一束花、一罈酒和一次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祭拜。這,難道不可笑麼?

不可否認,有些人確實需要頗費周折才能親自掃墓,但,這決不是找人代替的理由。連高高枝頭上的花葉都在生命凋零後拼命地鑽向樹根,因為那是它們的家,是給予它們生命,得以讓它們在枝頭上鳥瞰蒼生的地方啊,哪怕遠度重洋,哪怕跋山涉水為了感念親恩,又何嘗不可呢?那些尋藉口搪塞,以“麻煩”為理由請人祭祖之人,難道不可恥嗎?

孝的可貴之處,在於子女的親力親為。社會輿論為何批判將父母送去敬老院而不管不顧的子女,卻大肆褒獎十年如一日悉照顧患病親人的後輩?客觀來看,前者出錢,後者出力,損失是等價的。但很可惜,孝心不接受客觀,花費錢財是不願照顧長輩的醜惡外衣,是棄情分於不顧的冠免堂皇的藉口。如此看來,那些出錢請人幫忙祭祖的人,與剛剛提到的前者,又有什麼差別呢?他們試圖用看似萬能的金錢來替代“孝”,堵住世人的嘴,他們,難道不可惡嗎?

綜上所述,對於“微信直播代客祭掃”,我不敢敬同,孝心不在於任務觀點,而取決於你是否願意親力親為。請別讓傳統文化遭受切割,別讓親情變為毫無意義的表面開式!

孝親尊師人生之道 篇5

國二作文 ,934字

不知道度過了多少個嚴寒酷暑,當我們回憶起昨天,老師與父母的恩情,我們又記錄了多少,體味到了多少呢?

所謂:“經師易遇,人師難求。”我有幸遇到了這樣的一位老師,從她身上,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悟了師生之情的真諦。她就是我們的班主任。

白楊老師很特別,在她的臉上永遠都是很嚴肅的表情,可私下她的臉上卻總是掛著和藹的笑容。有一件可能很微小的事情,卻深深地影響我至今日。

那是一個陰冷的早晨,我沒有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起了早,我以為老師會狠狠地批評我一頓,但結果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我一到班級就和老師主動承認錯誤,老師很平和地和我說:“你這是第一次犯錯誤,而且還能知錯就改,老師這次原諒你,下次就不要再犯了。”雖然這次老師沒有說我,但那一刻,我終生銘記。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許多——承諾、責任、尊重還有信任。我學會了在老師的立場上進行思考,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要用尊重和信賴搏得他人的肯定。在這樣小的事情中,我體味到師生之間的真情。從那以後老師不僅是嚴厲的長輩,更是值得尊重、值得信賴,可以去訴說心事的朋友。

我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那就是我的父母。“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又何止是虧欠呢?我甚至有時給他們帶來了傷害。

一次,我和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她的媽媽因著急給她打電話,尋問她身在何處,但朋友卻不理解母親的擔心,她的態度很惡劣,語氣更是生硬。

忽然之間,我陷入了沉思,我開始反省自己,我平時對自己的父母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將笑臉送給朋友,用惡言來指責父母。仔細想來,有很多人,都把笑臉奉獻給了朋友、同學、甚至是陌生人。而對父母,更多的是指責、粗俗的語言。對於這些,我們真的應該仔細思考,認真反省了……

只要我們有一顆真誠的心,一雙善於觀察的眼,一雙體貼的手,對於老師,對於父母,我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只要我們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都會令他們感到欣慰。善意、理解、尊重、寬容,這一切,都將為我們的未來指引前進的道路。

我堅信終將會有一天,我們每個人的名字,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我們每一份貢獻,都將於神州一起,在這世間永恆!

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篇6

讀後感 ,1959字

自轟轟烈烈的郭明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陷入了低谷。黨根據局勢判斷,做出了將工作重點由城市轉移到農村的舉措,毛澤東在1927年領導並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但是在當時的黨內仍存在一部分人,幻想以大城市為中心進行革命,如以林彪為例的悲觀主義者,他們不相信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設想,不認為革命高潮有迅速到來的可能,提出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為防止錯誤思想在黨內蔓延,端正和堅定革命信念,毛澤東同志寫下了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在來讀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在艱難歲月裡面懷揣著對黨無比堅毅的信念和熱忱,感受到一個革命者對革命事業的準確定位。

讀完這篇文章,合上書頁,我們會發現一種激情澎湃在心胸,這就是他文章的魅力。他於平淡的論述中、於激昂的言辭裡都會寫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無論是在寫中國社會的矛盾激化時的痛心疾首,還是在結尾處的信心滿滿,都洋溢著個人的風采。我最喜歡的是他表述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的語句,用簡單的三個意象就寫出了那種迫不及待的渴望之意。用“看見桅杆尖頭的航船、噴薄欲出的朝陽和躁動成熟的嬰兒”就表露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良好發展態勢和革命高潮的即將來臨。當然文筆的成熟是錦上添花的美麗,若是文章沒有思想精髓肯定是敗絮其中。這篇文章很典型地反映了毛澤東思想的特徵: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認識指導實踐,毛澤東在認識上卻不會囿於條條框框,他堅持凡事都要從生活實際出發,在對周圍事物做了全面、深入的瞭解和考察後,才能具體地運用到實踐中。他反對只從表面淺層次地分析,認為“我們看事情必須要看它的實質,而把它的現象只看做入門的嚮導,一進了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這才是可靠的科學的分析方法。”回到文中,毛澤東正是看到當時革命主觀力量削弱,革命陷入低谷的現象,但是認識到立足於落後的脆弱的小農經濟之上的反動勢力,他們相伴而生的各種組織(政權、武裝、黨派)也是相對弱小的實質,做出了放棄蘇聯的城市中心道路,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的偉大決議。這條全新的革命道路雖然艱辛、坎坷,但卻代表了中國革命的發展方向,表現了毛澤東同志作為一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瞻遠矚。當然無一例外的,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成為這一革命道路理論的標誌著作。

敢不敢堅持革命,怎樣堅持革命?這是那時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必須面對和回答的兩個問題。在現在的共產黨人面前,他們也急需回答怎樣堅持深化改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90多年的風風雨雨,共產黨領導我們走過戰爭年代的腥風血雨,也迎來了和平年代的安穩前行。但在今天,我們當中卻有一部分人蠢蠢欲動,貪汙腐敗現象令人生寒,網路上的“仇官、仇富”言論也層出不窮,我們不禁發問:“這個社會怎麼了?”為何在戰火紛飛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能夠團結一致,共同抗敵,但是在以和平與發展為時代主題的今天,部分人卻用著對立甚至仇視的目光看待世界。一部分的原因是在於黨內的一些破壞分子並未秉承為人民利益辦實事的原則,而是滿足個人私慾,丟棄了黨員的操守。另一部分的原因則是境外反動勢力死灰復燃,試圖通過策劃反動事件來破壞社會主義建設,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澤東提到了怎樣判斷事物的前景問題,結合當前實際,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臺獨分子、新疆的打砸搶燒事件,或是最近的香港佔中事件,我們國家都以迅速而強硬的態度去處理和麵對。對涉及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問題,黨和政府都是不可退讓半分,必須實行到位。這樣一個以人民為根本、對人民負責的政黨又何理由不被人民群眾信任呢?所以反動勢力所妄想煽起的零星之火,成不了燎原之勢,只會被更深的人民群眾的泥土所掩蓋。

以前談到以上的話題時,我只是在朋友中靜靜聆聽,不會發表觀點。可是我卻在想如果不是空談誤國,那麼我們作為普通的公民,在議論社會熱點和現象的時候,更多的應該基於什麼樣的立場和態度去評析。白巖鬆說過:“權力要懂得妥協,對自己要有所剋制。公眾的妥協在於,我們可不可以變得更加理性,而不是情緒化;我們可不可以在反抗的同時,也能自責和自律。”那麼在對於社會事件的評論中,我們扮演的不應該是吐槽者、或者一無用處的憤青,而要用理智的目光去看待,用我們所掌握的發言權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些事件,並且能夠更好的更正我們的生活,而非是做手指翻飛的“鍵盤手”。星星之火看似微小,也許我們不在意的“點贊”和“轉發”,就會在無形之中擴大無知言論的影響,那麼我們所扮演的將會是儈子手的角色,這種星星之火還是不能讓它助長為燎原大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很好,但是學會剋制、學會自我控制地理智分析更為難能可貴。毛澤東的燎原之火是基於可靠的科學的分析之上,在網路時代的我們要把燎原之火引燃也要在正確判斷的基礎上。

取得之道,人生境界 篇7

高三作文 ,748字

得我所應得,棄我所不必得,以所得善吾身,以不必得明吾心,知足者方可常樂也。

人生在世,不必說以後將踏足的社會,就目前而言,存在著許多令我們心動的事物。這些華麗的誘惑震顫著我們的內心世界,取與舍的矛盾時時衝上腦波。我們是真得想得到,那些近乎不勞而獲的美或許足以衝破我們人生的底線,然而天上不會掉餡餅,天底下更沒有免費的午餐,當我們取得“掉下來”的好處時。令我們有所失的事也在暗暗發生。得我所應得,貴在一種理性的心理。

欽佩孟子,他是智者,將取捨之道參透得淋漓盡致。“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他亦能將所得之物加之於身,善其身心。人之所以高貴是因為其人生價值的完美體現,然而,取得之後,我們也要刻意地將其用之於身,以實現我們所得之物的真正價值。

取捨的境界還在於懂得放手,懂得捨棄。我們一定會經歷某個時間,這個時間裡,我們取捨難辨,守住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問題。當生活把我們拋進一口深井,此時唯有去掉纏於身上的金銀飾物—金錢、名利、聲望—才可緣壁爬上,我們會選擇什麼,答案或許因人而異。然而結果是肯定的,選擇生存,就必須拋棄那些於己不會太有利的東西。懂得放手,懂得捨棄,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亦是一種明示內心,昇華靈魂的靈丹妙藥。

其實很羨慕陶淵明,他為自己的人生做了取捨,拋棄了聲望與俸祿,選擇歸隱田園,從此“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放棄了富貴卻得到一生清閒與安然。生命固然可貴,是我們每個人所緊緊抓住的,然而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為生死做了理性的取捨,名垂千古。

知足者常樂。理性取捨的最高境界,安然守住自己的靈魂,讓所得之物真正有效於我們平凡的人生,讓其絢麗多彩;捨棄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以豁達的心境面對生活。

學會取得,懂得取得,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讀《父親的為人之道》有感 篇8

讀後感 ,713字

讀畢全文,我的眼睛泛起淚光,似哭非哭。我被文中的父親所感動了!雖然,父親很愛布克,作者也很愛布克,作者一家甚至把布克當成了家中一員!雖然布克只是一條狗,但僅因為它是一條狗,所以才更引起我們的注意!

相信不少人都養過寵物。可在養之前,可否有人曾想過,在你面前的是怎樣的一價責任,你將會肩負著一份怎樣的責任?!你是否知道,一但你養了它們,你把它們接回家之後就要好好照顧它,給它養老送終,要知道,在你手中的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你總不能說想不要它就不要它吧!是否有想過,有一天你也“淪落”到要人贍養的地步,別人也要將你“置諸死”的話,你怎麼辦?!你會開心嗎?!我想,世界上不會有哪個人會願意被人遺棄的!當然,文中父親遇到他的發友克萊格特乞求他把布克賣給他時,他也堅決不同意。但是,當克萊格特說了這麼一句話的時候,父親並沒猶豫便毫無條件地把狗送給他了。當時,克萊格特對比爾說“我們愛這隻狗。每晚,我妻子在孩子的臥室中給它放了張床。我們會給它養老送終的。我給你多少錢都行,比爾。”為什麼之前克萊格特這麼乞求父親,而父親都不肯把克買給他呢?而卻因為一句話而沒多想便答應把狗送給他?是因為父親很愛布克,但是,他知道有人比他更有愛布克!可是,換成是自己的話,我們能如此“偉大”嗎?可能很多人不但不會,而且很可能會為此爭個你死我活!

記著,我們不能如此“霸道”!在世界上不能把一個生活永遠握住不放,除非愛它併為它工作,如果自己不能做到的話,那麼這樣東西就應屬於比我們更愛它的人!同時,從父親身上我學會了很重要的東西—逝去的教訓比什麼都重要。在倒黴的時候,作為一個人應當肯於努力、犧牲、胸懷寬廣;並且,珍視最珍貴的東西並保護你愛的人們。

智者的成功之道 篇9

高二作文 ,932字

才高八斗為何卻不能高就?檢視一下亂世三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答案。原因主要有二:一個是天定的—不遇明主,另一個是人定的—缺少謙遜。而後者是個可變之數,也是成就才高者的主要原因。

“亂世出英雄”,在三國這個亂世能人才輩出,但並不是每個“能人”都能成為英雄,“能人”成英雄就取決於其“才高而不自詡,居功而不自傲”的態度。

著名的三國“雞肋”事件演繹了一場引人深思的好戲。才華橫溢的楊修是一個極愛顯才華的人,有一次在曹操營帳中,曹操正為打仗不能得勝而煩惱,餐後無意說出“雞肋”一詞,而楊修卻自以為是地用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思教唆夏侯敦退兵,最後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的罪名處斬。有研究三國的學者分析,楊修之死並非因為一時意氣,無心之失,而是因為他愛出風頭,驕傲自詡的性格招惹的殺身之禍。“聰明絕頂”的他卻不懂得“看破而不說破”的為臣道理,在曹操面前每每鋒芒畢露,不知收斂,所以才被曹操忌恨從而設計“雞肋”陷阱殺害。

這就是才高者失敗的原因之一—才高自詡,而著名的“許攸顯功”則引證了後一個“智者”失敗的原因。

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許攸捨棄了不聽諫言的袁紹,投奔曹操,曹操舒尊降貴赤腳迎許攸,而許攸也確實在這次戰役起了重大作用,為曹操取得勝利。但戰後的他卻不懂收斂,逢人就說自己的功勞,甚至在曹操面前也不惜損害曹操面子,大言其功,最終又是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楊修、許攸等例子不勝列舉,死因都一致為為缺少謙遜態度,驕傲自詡,而在反面,同事曹操的許荀攸卻可以堪稱謙遜的楷模。

荀攸一生輔助曹操爭霸天下,徵張繡、戰袁紹、擒呂布、定烏桓、為曹操雄霸北方無不作出重要貢獻,作出非凡功勞。但是荀攸為人卻十分淡薄緘默,不爭權奪利,不爭風頭,不爭高低,為曹操策劃奇策十二而不揚。所以他一生穩穩當當、平步青雲,被曹操評價為“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還被史家稱為“張良、陳平第二”流芳百世。可見,才高而不自詡,居功而不自傲不但可以保身,還能成就一番非凡的事業。

有道是“滿招損,謙受益”,人如果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懂得謙遜做人的道理,並把它貫徹得徹徹底底,才高者如是,芸芸眾生也莫不如是。

孝心可貴 篇10

國一作文 ,882字

“孝”是我們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從這個字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質怎樣。我從一本書上看到了這樣幾則故事:

“親嘗湯藥”講述的是劉邦的兒子劉恆。他身為皇帝,每天要處理國家大事,但是對母親的孝也是可見的。劉恆的母親生病,他擔心宮女們照顧不周,就親自照顧母親,每次給母親喂藥之前都自己先嚐一下,生怕藥太燙、太苦。在母親病情惡化的時候,他日夜守在母親的身旁,寸步不離;夜晚睡覺時從不寬衣解帶,生怕母親有什麼情況時自己不能第一時間到達;除此之外,在母親生病期間,他從未睡過一次好覺。由此就有了“親嘗湯藥”的故事。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家有三口人,女兒高青和她的父母。爸爸在她十二歲的時候去世了,留下年幼的她和雙目失明的母親。父親去世後,照料母親的重擔就落在了小高青的肩上。母親因病住院後,高青一放學就到醫院照顧母親,從不敢在學校或路途中逗留,因為她知道母親正等著她呢。

讀到一半,眼淚情不自禁的滾落出來。原來,高青並不是他們的親身女兒。當媽媽想要幫高青找回親生父母時,她拒絕了,她說:“您就是我的親生母親,我只有您一個媽媽。我要努力讀書,找到好工作,賺錢給您治病。”媽媽聽了淚如雨下。

是呀!孝是我們作為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尊貴的皇帝,十二歲的養女,他們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也能像他們一樣孝敬父母。

我們現在都是十五、六歲的人了。想想:父母把我們從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東西的小娃娃養育成了一個會走路、會說話、會吃東西、會……的少年,那是一個多麼不容易、多麼辛苦的過程啊!可有的人呢?不但不孝敬父母,不尊重父母,還在家裡隨便亂髮脾氣,說什麼就要什麼。如果父母不能立即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對父母發脾氣,大吼大叫,不斷的“折磨”父母,有的父母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許多。

我想告訴這些人:你們做得太不應該了。父母帶我們來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把我們養育成人,付出了多少努力,經歷了多少辛酸是數不盡的。現在我們長大了,應該知道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就應該要體會父母、理解父母、尊重父母,把孝心刻在心上。

聽了這幾則故事之後,你是否反省過自己是怎樣對待父母的呢?如果做得不好,趕快改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