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內在相關作文20篇

尊重內在 篇1

高考作文 ,705字

事物大多不完美:稀少名貴的藥材,也許外表平淡無奇;傲立懸崖的古鬆,也許虯枝弱小;驚世才學的人,也許五官殘缺不全。

我們當然知道這些容易的道理,知道人的內在與表現形式的不符。但又有著這樣的現象:著名音樂家約夏。貝爾在一個地鐵站裡用一把價值三百五十萬美元的小提琴演奏了四十五分鐘,而在大約2000個經過他身邊的人當中,只有6個人願意停下來。偉大的音樂家沒有了光亮的頭銜就成為了一個普通人。這不禁讓我思考:我們在這樣一個繁華的世上活著,追隨的到底是華麗的潮流,還是品質修養上升所帶來的思想進步?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膜拜的是一種形式,而不是這種形式背後所佇立的厚實內在。生活中有著太多光環:明星光環、天才光環等,如果他們脫下了華麗的名聲外衣站在了眾人當中,人們是否能夠重新注意到他們內在的才藝?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一個人的形象,有一部分是公眾效應堆疊起來的,並且在生活中,公眾也在這種沖刷下淡薄了判斷力,造成盲目與尾隨。

然而,我們又怎能否認一個人的真正價值是要來源於內在的。在精緻或粗俗的名聲之下,內在才是真正純潔的,它彰顯的是一個人的修養與才華,能力與道德。約瑟夫。魯說:“一切精美的東西都有其深刻的內涵。”

一顆美好的珍珠不希望蒙塵,一顆砂金不希望埋沒於地底深處,一個有能力的人絕不希望隱跡於世。請尊重這個世界的內在吧,給予他們真正純粹的屬於自己的價值;請注意那樸實無華的內在沉澱,而不是迷人眼的外在形式;請試著提高自己的素養吧,用心傾聽世界上有價值的美好聲音。尊重內在,是給予了對方無限的尊敬。

拂開表面,直視內在,讓內在接受清風與雨露,以更純真的方式呈現出來。尊重內在,尊重世界。

注重內在 篇2

高三作文 ,765字

一個繡龍刺鳳的繡花枕頭,自然會讓睡覺的人心情大好。但躺下去才發現裡面是麥芒,定會讓人後悔不選,所以說,我們更應注重內在。

唐代的駢文追求文采,句式整齊。但由於人們刻意追求形式的整齊,卻忽視了作品本身的意境。駢文一味地追求技藝,是不是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價值。“歌詩合為事而著”,文章本是反映出作者內心感受的,但技巧卻限制了人們對感受的抒發。“縱然生得好皮囊”,文章卻沒有內涵,又怎麼名垂千古呢?只怕會玷汙了那好皮囊。外表再好也不過是一具軀殼,終歸要化為塵土,但人們的精神,其內涵是留傳千古的。韓愈不隨大流,認識到駢文的不足,於是韓愈的文章留傳千古。所以說,我們應注重內在,不被規則所迷惑。

金庸先生筆下的人物,有不少都是武功蓋世之徒,但最後卻被名不見經傳的人物所打敗。令狐沖憑藉“獨孤九劍”打敗天下無敵手,因為他明白了劍道的精髓,所謂無招勝有招。拘泥於表面是不夠的,需要我們注視內在。縱然一招一式我們都銘記於心,但不會變通,不會變換,那終究也只是裝裝樣子。程咬金憑藉三招,照樣打敗了不少高手。注重內在,需要我們對事物的進一步瞭解,透過現象看本質,方能瞭解事物的真諦。如果我們只學會了那一招一式,而不會運用,我們只會像那群眾演員一樣,永無出頭之地。所以說,我們應注重內在,不為所謂的招式滿足。

如今的社會,喧譁且多變。選秀節目一個接著一個,選手拼臉蛋、拼誰更慘。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紅了起來。俊男靚女,紅極一時,但終究會被下一個美人所遮掩。反觀葛優等實力派,雖然長得不怎樣,但人家追求內在,是實力派,他演的電影總會吸引很多人。商業巨頭馬雲,從一個小青年變成如今模樣,但崇拜他的人日益增多。注重外在,讓人有了短暫的成功,注重內在,讓人有了長遠的成功,而且永不褪色。

人們應當修身養性,注重內在品質。做事也應當像這樣,注重內在,追求事物的本質。

注重內在 篇3

國一作文 ,764字

一個衣著華麗,長相美貌的人就一定是一個成功的人嗎?一個人的成功可以用外表來衡量嗎?我的回答是:當然不是,一個成功的人從來都不是外表的光鮮,而是內在的美麗。

內在似一枝寒月裡的臘梅,讓人忘記憂愁與煩惱。

貝多芬是一名偉大的音樂家,寫成了許多著名的音樂作品。但他虛懷若谷,並且從不在意自己的外在是否光鮮。他穿的衣服只要乾淨、大方就好,他平常所用的東西也是普通之極,他從不計較這些,只將自己畢生的精力全部投入到音樂的創作中去。在重重困難下,最終寫成了聞名於世的《英雄交響曲》。他的音樂激勵了無數人,讓他們勇敢的前進著;他的音樂讓無數個在深夜徘徊的人重新找到了方向。

內在如一顆謙虛的心,讓別人能更敬重你,讚賞你,從心底裡佩服你。

王安石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並精通曆史。但他不因此而恃才傲物,而是虛心待人,在別人高談闊論文史時,自己默坐一旁,洗耳恭聽。他用自己的謙虛之心,彌補了自己的不足,提升了自己的內在、完善了自己的知識。正是這樣,後來的人們更敬重王安石,也注重修養自己的內在。

內在如一顆閃閃發亮的晶石。能讓懂的人看到你的成功。

著名的作家洛史密斯曾說過一句話—一個人不可能是既時髦又出類拔萃。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正是遠東時尚的核心,燈紅酒綠中徜徉在外灘街頭的紅男綠女們時刻關注著時代潮流的動向。而張愛玲,這個孤島時期上海文學的翹楚,對文學創作有著極度的敏感和不俗的成績,然而卻是時尚的陌路人。在後人的印象中,她總是身著那身標誌性的紅旗袍:紅的花,綠的葉,寫出來很美,穿出來卻很怪,即便是鄉下嬰兒,卻也極少有人如此穿著。如此令人難堪的外表,卻因她的一系列作品而在文學史上留下了永恆的一席。

這些名人的例子都說明了:外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在,有內在美的人才是真的美。

我們要追求內在美!

尊重每一種生命的存在——讀《白狼》有感 篇4

讀後感 ,764字

在沈石溪的作品集《白狼》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老馬威尼》,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整個馬幫平安地通過了鬼見愁,走下山脊時,這才聽見遠方傳來虎的嘯叫和馬的悲鳴。”我的眼睛溼潤了。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老馬威尼會用自己的性命來幫助自己的主人呢?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忠誠!是我能想到的理由!對主人的忠誠,使老馬威尼在最危急的時刻挺身而出,保全了整個馬幫!“老馬威尼小跑著,沒有嘶鳴,也沒有拐彎,從容不迫地穿過鬼見愁路口那叢山茅草。”這是何等的悲壯!難道不會令某些人汗顏嗎?

一匹馬,尚能懂得對主人要忠誠,尚能如此“有情有義”,而我們有些人對待動物又是一種什麼狀況呢?我彷彿聽到了那些動物的哀鳴,當人類肆意地傷害他們時!當看到有的同學用手殘忍地弄死正在爬行的螞蟻時,當看到有的同學嬉笑著逗弄著抓到的蜻蜓時,當看到有的同學用石頭擊打小貓小狗時,我真想告訴他們:不要這樣了!你們正在傷害著無辜的生命!世界上有很多像老馬威尼這樣善良忠誠的動物,他們是人類的好朋友!請不要傷害人類的好朋友—動物了!請尊重它們!

我知道,動物和人類可以成為好朋友!因為我家曾養過一隻小狗,所以我懂得動物和人類的感情可以是真摯的!我和它是好朋友,每天我都會陪它玩,它也會陪我一起做作業,趴在我腳邊,好像要陪伴著我才會安心。我也因為有了小狗的陪伴,增添了許多快樂。

和老馬威尼忠誠地為人類服務一樣,我在網上搜索後,發現狗可以做導盲犬,為盲人指路,還可以做警犬,協助警察辦案,我還搜尋到狗在火災中救出嬰兒的新聞,這和老馬威尼對主人的忠誠不是一樣的嗎?

所以,同學們!我們要愛護像老馬威尼這樣的動物,尊重每一種生命的存在,就像作者沈石溪說的那樣,“從動物身上折射出人性的亮點和生命的光彩”可以“指出人類在未來征途上理應拋棄的惡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

體育精神,在尊重中體現 篇5

話題作文 ,446字

不知道大家是否最近一直在關注著正在韓國平昌進行的冬奧會,即便你不看,開啟你的朋友圈,你就會發現,這屆冬奧會可謂是槽點滿滿啊,朋友圈中也是罵聲一片,大多數都是指責韓國評審團的不合理評判。那麼真正的體育精神,到底應該如何體現?

很多人看比賽,認為最關鍵的應該是公平,那麼公平的前提是什麼?不光取決於裁判的公正與否,更加能夠感染觀眾的還有競爭對手的相互尊重。或許我們記憶猶新的就是羽毛球壇上的“林李大戰”。2016年奧運會男子羽毛球單打半決賽上李宗偉戰勝林丹,結束了第三十七次“林李大戰”。在賽場上他們奮力拼搏,給觀眾呈現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比賽。賽後的他們惺惺相惜,交換球衣。這是對競爭的對手,也是對老朋友的一種尊重,也正是在這種尊重中體現出了奧林匹克精神。

體育賽場上有輸贏,但是體育精神沒有輸贏,只有互相尊重、奮力拼搏與否,我們的體育精神,應該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體現。在很多時候,對於對手的尊敬往往比比賽獲得勝利更加讓人們肅然起敬。

真正的強者,往往都能夠尊重自己的對手,在尊重中展現精神的高尚。

在尊重他人中成長 篇6

國一作文 ,1338字

天性的粗暴,使得一個人對別人沒有禮貌,因為他毫不注意什麼事情可以使得相處的人溫和,使他尊敬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題記

和諧,讓我們品評甜蜜;艱辛,使我們志懷高遠;尊重,讓我們學會寬容與理解。面對不愉快的經歷,我們擺脫了矇昧,也擺脫了自私與幼稚……慢慢的,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慢慢的,我們在尊重他人中得到了成長。

那年,是我讀五年級的時候,同桌的他,是一個師生眼中的地地道道的“調皮蛋”。只要學校裡一有壞事發生,總有他的份,只要是老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總有他的“一杯羹”。諸如:在同學文具盒裡放蟲呀,在女廁所裡扔蛇呀,往窗簾上潑髒水啊,把別人的作業本毀壞啊……總少不了他。在所有老師與學生的眼裡,她壓根就是“無可救藥”。

有一次他的作業沒做,老師把他拉到講臺上,當眾嚴厲地批評他,還含沙射影地辱罵他,同學們在講臺下哈哈大笑。他的臉頓時漲紅,就對老師吼道:“不就一次作業嗎,至於這樣嗎?”說著便推了老師一把,老師跌倒在地上,他卻捧腹大笑。老師頓時面紅耳赤,咆哮道:“明天把你的家長帶來”,接著老師便怒氣衝衝的走出了教室。

第二天,他帶著母親來了。老師對母親嘮叨了半天,把他在學校做的“好事”統統抖了出來。

“他將來一定是社會的渣滓!”老師最後又加了一句話。聽到了這句話,母親的眼睛頓時紅了,而他又變本加厲地對老師吼道:“你才是社會的渣滓!”說著,他便大吼著跑出了教室。

回到家,他傷心極了。他把房間門反鎖,鋪在床上聲淚俱下。隨後,母親也回來了,母親敲打著門,哭著說:“兒子!開門啊!”。

以後的每一天,母親都在苦口婆心的勸他:“兒子,我們去上學,好嗎?”但是,他每次一聽到這句話,就會大發雷霆,說道:“我不去!我不去!”。

就這樣,他和母親僵持了幾天。這幾天,他有時候會透過門縫看母親,母親每次都是在打電話給老師,求老師讓他回學校。

他不讀書的理由是痛恨於老師對自己的傷害,認為老師不尊重自己,可他又回想自己在校的點點滴滴,忽然發現,自己對同學對老師的不尊重在先,才導致老師在無奈之中傷害了自己。

終於有一天,他走出來,對母親說:“我們去上學!”母親紅著眼睛對他點點頭。

第二天,他和母親來到了學校,見到了老師,他對老師說:“對不起,老師,我想回來讀書,可以嗎?”老師點點頭。

他轉過去,看了看母親,對母親點了點頭。母親紅著眼,欣慰的看著兒子:“孩子,你要記住啊,尊重他人,有時候不僅僅是尊重他人,更是尊重自己”。老師也慚愧地低下頭:“老師也有錯,老師不該傷害你,走吧,我們進教室……”

要尊重每一個人,不論他是何等的卑微與可笑。要記住活在每個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靈。

——尾記

有縫的蛋,無縫的人——讓我們做受人尊重的中國人 篇7

高二作文 ,1020字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此話有理,適用在大部分中國人身上。為何?只因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人大多數都是“法律文盲”,尤其是在國外是“法律文盲”,對外國的法律、制度的一些“漏洞”見縫就插或視而不見,以身試法。

為何同樣對於“有縫的蛋”,大多數外國人可以做到熟視無睹,而國人卻見縫就插呢?這可能因為新中國發展史短,法律構建起步晚,國人法律意識低的緣故,部分人看到法律漏洞便以為“有縫可插”,以身試法。再者,受文化水平普遍低,生活窮困所逼,在無知與誘惑之中,人們“插縫”了。還有就是中國人愛“扎堆跟風”,看到別人因著鑽漏洞得便宜了,便一起鬨全軍出動,於是“全盤皆輸,落花流水”。這裡裡外外的大小之因已積存悠久,一時半會兒還無法根除,更何況國人對“有縫之蛋”早覬覦良久,只待時機一到便一哄而上,先佔了便宜再說。其措施只能逐步完善法律,逐步提高國民生活。百年之本,重在教育。法律達人是目前最好的培養目標之一。對祖國的新一代花骨兒進行改革創新的“法律意識”培養迫在眉睫。

假如是我出國留學,我會入鄉隨俗且隨遇而安。一個人在自己的國家裡是億分之一,但出了國,一個人就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人就是那一億。我們這些留學之人,都應該力爭取得成為一個備受尊敬的中國人。對這些漏洞,我們應該端正首風,嚴於律己,在遵守本責時,勸解他人,幫助他人明辨是非。

現今社會文化交流甚快,出國留洋生應努力學習,取他國文化精華,去我們文化糟粕,學貫中西。中國也在逐漸改善中,公共場合的溫馨標語就是一個進步的標誌。當我在國外時,面對那些所謂的小人關,我應該敲響警鐘,努力學習法律知識,小心做事,不能偽造證件獲取個人利益,不做損國的劣跡。只有我們自身做好了,國家才能取得進步。

翟華《東方文化西方語》裡說到,君子難過小人關,即語言關,金錢觀,心理關和小人關。中國人以前所做的種種劣跡已讓外國人對中國產生了巨大偏見,中國人的形象在某些方面已危立於世。於已於國,都不利發展。我們都應該謹慎起來。當外國人不信任中國人時,很多利益之門就會對我們國家關上。中國人就如正在發育成長的兒童,一旦營養的吸收不足,就會營養不良畸形發展。同時,對國人出國留學也有很大影響,如海關面試更艱難,外國大學錄取中國學生的門檻更高,國外工作機構更不信任中國人等等。

做一個懂理守紀的留學生,做一名倍受尊敬的中國人—這是我們的座右銘,也是我們中國人學好做人的第一步。讓我們遠離有縫的蛋,成為無縫的人!

蕩起“尊重”的船槳 篇8

國三作文 ,1150字

陽光明媚的週末,漫步走在喧囂的街道上,微風拂過,滿天飛舞著蝶一般的落葉……我漫無目的的掃視著周圍,感覺一切都有條不紊。忽然,看到不遠處有一位較為年輕的男子正坐在人行道上,衣衫破爛不堪,雙腳殘疾,俯著身子,雙眼直直地盯著地面,右手拿著粉筆,用力地一筆一頓地書寫著什麼;而左手卻在吃力地支撐著身體,一絲不苟,旁若無人。

走到他的旁邊,我注視著他所寫的文字,每一個字都鏗鏘有力,衝擊著我的靈魂,我全身像是被電擊了一般。他身有殘疾,做不到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卻用自己的方式報答幫助過他的人,他以“大地”為證,用心地寫下對他們的美好祝願,真誠的感恩他們。並且無論身體有怎樣的缺陷,都依舊尊重著自己的生命,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做出有無限價值的事情。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但是他卻做出了最深刻的詮釋—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想想自己,十四年了,虛度了多少光陰,我對自己的生命有過尊重嗎?

當我緩緩從沉思中醒來,另一個更為感人的一幕呈現在我的眼前:一位媽媽牽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的手匆匆經過他的身旁,而在不經意間踩到那位男子所寫的字。這時,小女孩仰起天真可愛的臉蛋對媽媽說:“媽媽,你踩到那位叔叔辛辛苦苦寫的字了。”然後,她又轉身面向那位男子,抱歉的點了點頭,嘴角輕輕上揚,奶聲奶氣地說道:“叔叔,對不起!我們剛剛踩到你寫的字了,”微風將落葉輕輕飄飄地吹落入平靜的湖面,激盪起了層層的漣漪,小女孩鮮紅色的裙襬也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著,而那豔麗的鮮紅色也在漸漸喚起人們內心的良知。她又俯下身,輕輕的吹了吹被媽媽“踩疼”的字。然後,小女孩微微抬起頭,眼神快速的掃過那位男子的臉龐,那位男子或是太投入,沒有應聲,她又繼續大聲說道“真對不起!”

此時,周圍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的投向小女孩,有人鼻子裡哼了一聲:“至於嗎?用的著嗎!”“怎麼用不著呢?老師說過,我們要尊重每個人的勞動!”小女孩眨著她那對清澈的雙眸,認真地看著發問的那個人,就像是一個小天使,純潔、美好、善良。大家都看著著小女孩,目光中有讚許、有慚愧、還有深思……激盪起的波紋擴散到了整個湖面,是啊,老師與父母從小就教導要尊重他人,為什麼殘疾人寫的字就不該得到尊重呢?想起小時候幾個人手拿樹枝追打路邊的乞丐,幾個人圍著啞巴孩子逗樂,相比於小女孩,我真是愧疚!

尊重,看起來簡單,可它蘊含著的,豈止是字典上那寥寥的幾筆?尊重,說起來簡單,可心裡真正裝著尊重的又有幾人?尊重,想起來簡單,可能夠實際做到的又能有多少?不要認為不必尊重生命,或許你會因為不尊重生命而虛度了時光;不要認為自己是多麼的尊重他人,或許你還不如一個孩子;不要認為可以不尊重他人,或許有一天你就是那個“他人”。就讓我們在心中蕩起“尊重”的船槳,激盪起世間最美好的浪花!

尊重 篇9

國三作文 ,795字

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友好的動作,都能表現出我們對他人的尊重。

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正是這種寶貴的尊重,我的思緒回到了那年到鳳凰古城遊玩時的一幕。

古城古樹,古街古道。矮矮的小屋小樓,洋溢著納西風格。在一個小木屋前,坐著一位老人,一動也不動。這吸引了我的注意:她已經很老很遲鈍了,面板鬆弛,像是泛黃的書皮,雙眼微閉,盤腿坐在石板上。她面前擺了些納西族手工製品,不過顧客很少,誰會注意到她呢?

那會兒,我卻欣喜地發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幅絕妙的畫面:悠悠古城下,一位古稀老人,穿著當地風格的服飾,打坐於一小木屋前,雙眼微閉,一副與世無爭,在自己的一隅中寂然美好的樣子,愜意極了。我緩緩地抬起相機,想把這一幕收入我的相簿中,甚至我都想好了要把它當做桌布。

我緩緩拉動聚焦,老人似一棵樹,在我的相機螢幕上,靜靜地。突然,鏡頭前晃出一張臉—“不許拍!”

哦,是個納西小孩,黑土黑土的臉蛋,背上的破袋裡有幾個塑料瓶。他正張開雙臂護住老人,將她擋在身後。小臉上一副堅決的表情。我還沒緩過神來,小男孩又一本正經地說:“你不要拍,她又不是一棵樹,憑什麼拍她!”我一愣,對呀,老人又不是一堵牆,一棵樹,哪能隨隨便便拍!我尷尬地放下鏡頭,跟小男孩道了歉。我彌補似的對他說:“我拍你,行不?”他眨了眨小眼睛,歪了一下小腦袋,俏皮地脆脆地說:“可以,拍吧!”他擺出一副可愛的樣子,納西的孩子著實上鏡,在我的鏡頭裡他的眼睛閃著調皮的光。

我笑問他為什麼我可以拍你,卻不能拍老人呢?“他認真地回答:”因為你徵求我的同意了,而你卻沒有問她就想拍,這當然不行!她又不是一棵樹!“

當下愣住,頓時羞愧難當。小男孩一蹦一跳竄入人群,帶著滿心的尊嚴。對啊,你沒有徵求別人的同意,憑什麼把別人放進你的鏡頭,他又不是一棵樹。

自那以後,我便學會了尊重他人。只有讓尊重這朵道德之花綻放,才會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模仿,從內在開始 篇10

高二作文 ,967字

著名的德國詩人歌德曾近說過:“外貌美只能取悅一時,內心美方能經久不衰。”我們身邊總有一群自己崇拜的物件,見賢思齊焉,差距促成了我們的模仿,或注重表面,或注重內在。然而正如歌德所說,人的外貌並不能對自身的成就產生持久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注重內在的模仿。

外在的模仿,是精美外盒中毫無價值的石塊,是光鮮外衣下醜陋的靈魂。古有東施,模仿西施捧心病喘,遭人嘲笑;今有各種“有幸”與名人“撞臉”的人為名利或是財富模仿名人的動作,聲音,穿著打扮,然而這些模仿秀風靡一時後便被掩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刻意模仿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並不代表模仿了這個人,就像華麗的鼓面,再怎麼雕飾也掩蓋不了內心的空虛。外在的模仿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可悲,帶來自以為是的成就感和驕傲感,在他人眼中卻成了笑料。所以,我們要避免這種悲劇,選擇內在模仿。

內在的模仿,是平淡無奇蚌殼下溫潤光澤的珍珠,是普普通通外表下樸實卻高尚的心靈。成功者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他們選擇模仿賢人的內涵本質。愛因斯坦視牛頓為偶像,不僅研究牛頓的著作,更重要的是他模仿牛頓對待科學的嚴謹態度和探索精神,最終超越牛頓,提出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內在的模仿,不是將自己複製成賢人,而是汲取賢人身上的精神內涵。內在的模仿豐富了我們的思想和靈魂,幫助我們為未來的挑戰做好應對準備。內在的模仿拉近了我們與成功之間的距離,讓我們切身體會到賢人成功的艱辛不易。內在的模仿同樣為我們提供了高於常人的平臺,給我們超越前人的空間和機會,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後,內在的模仿亦是對人生的豐滿,使我們對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滿意,對未來充滿希望。

內在的模仿,需要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雨果說:“醜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醜怪藏在崇高的背後,惡與善並存,黑暗與光明相共。”我們要從或美麗或醜陋的的外表下揭露本質,找到閃光點;內在的模仿,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和謙虛謹慎的態度,做到“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內在的模仿,需要時時刻刻的自我審視和追求完美的心態,需要善於看準時機的智慧和敢於抓住機遇將模仿變為超越的勇氣。

閃光的不一定是黃金,我們可能無法擁有黃金般的外表,但我們可以努力鑄造黃金般的人格和心靈,做到和黃金一樣閃閃發光並超越黃金的光芒。

模仿,從內在開始,在模仿中造就自我,在模仿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