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內心的安寧相關作文20篇

尋找內心的安寧 篇1

國一作文 ,904字

我曾用一句話去形容一個很要好的朋友,我說他“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而內心卻波濤洶湧”。儘管內心波濤洶湧,但也有一處安靜的地方,因為從他表面的風平浪靜我可以讀出他已找到了內心的那份安寧。

人們做事常求“心安理得”,就是希望能找到內心的那份安寧。其實,內心的安寧不用你刻意去尋找,只要在你不知所措,情況緊急的時候,停止你所有的思緒,靜下來聽一聽你心靈的聲音,你就會豁然開朗,因為你聽到了內心的那份安寧。

安寧,不在於你表面表現出來的冷若冰霜,也不在於你對萬事萬物的屑一顧,它在於你在緊急情況下,心情煩躁時的淡定從容,泰然自若。一個小和尚和一個老和尚下山化緣,老和尚揹著一個姑娘過河,小和尚一直不敢問,直到走了二十里地,他覺得憋悶了,終於就問了,說:師傅啊,我們是出家人,您怎麼能背那尼姑過河呢?師傅就神態安寧的告訴他:你看我把它背過河就把他放下了,你卻在心裡背了他二十里地還沒有放下。

和尚本是六根清靜之人,萬事萬物。平等視之。心無雜念。老和尚的神態安寧因為他找到了內心的那份安寧。小和尚卻揹著這事走了二十里地還放不下,因為他心裡還波瀾四起,心存雜念。由此可見,內心的安寧寓於你的思想中,並通過你的言行舉止表現出來。我們需要定時給心靈“除塵”、“去汙”,保持內心的一方淨土,讓安寧在你心裡有落腳之地,並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人們也常說“知足常樂”,知足的人心裡必有一份安寧。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份安寧,歐陽修的“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是一份安寧,

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是一份安寧。安寧讓你淡定從容,讓你處驚不變,讓你安寧之若素,泰然自若。內心安寧,你就能捨去那些看似激烈的、巨集闊的、張揚的、外面的形式,而尊重那些安靜的,內心的聲音,也許你就會更多的收穫,快樂的生活。

尋找內心的安寧,你會收穫快樂;尋找內心的安寧,你會找到自我;尋找內心的安寧,你會學會刪除憂愁,儲存快樂。一個人的視力是兩種功能的,一種是向外去無限寬廣的拓展世界,一種是向內無限深刻的發現內心。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快樂的祕訣就是去尋找你內心的那份安寧。當你身處塵世喧器時,別忘了:沉澱內心,找尋你心中的那份安寧。

尋找內心的充盈 篇2

高二作文 ,742字

人是社會性的群居動物,總要生活在一起才有安全感,即使與對方並不相熟,並不信任,但只要覺得自己還沒有脫離某個群體便不會空落。

現代人用各種科學技術把自己與世界聯絡起來,很多人痴迷社交網路,過分依賴通過虛擬建立起的充實感,看起來世界有他們的參與,而當沒有了這一切,那種虛擬的充實瞬間破滅,空虛依舊會充斥整個內心。

每個人終究還是孤獨的,大部分人都用盡各種方式想逃脫,但我想既然孤獨與生俱來為什麼不好好珍惜呢?真正有價值的孤獨會給我們帶來安寧,他可以指引著我們尋找內心的充盈。

亞里士多德說:“離群索居者,不是野獸,就是神靈。”對於人,離群索居大概不是真的離開所在的社會,而是讓自己的心在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有一個遠離喧囂的避所,讓自己的心足夠充盈與強大。

即使外界干擾們也可以保持平靜與淡然。

李白深知此理寫下了:“相望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他看透了塵世的虛浮,看厭了人與人的虛假,他熱愛並追尋著屬於自己的內心充盈,所以即使一個人獨處山中他也肅然自若。即使不得不混跡於人群,他也可以安然處之。對已他來說,因為內心充實,足夠承受他的情感,所以身處何方並不重要,心在何方才是他追求的。

陶淵明作為古往今來眾多隱士的代表,他的內心也足夠充盈,否則他不會有勇氣離開羈絆他三十年的塵網,他不會有勇氣放棄他已擁有的一切,他不會在那樣孤獨的生活裡感到幸福他不會有興致採菊東籬,把酒言歡。他以及他們都以擁有了比一切更重要的東西—一顆屬於自己的心,一份屬於內心的充盈。

表面的熱鬧總會退去,浮華的假象也會消失,當一切不再,我們擁有的只不過是自己的內心,所以去充盈它,去尋找它,選擇無論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我們都可以繼續堅強的生活,不會空虛,不會迷茫。無論道路怎麼變,我們同樣可以安然堅定的前行。

尋找內心的孤寂 篇3

國三作文 ,794字

朱自清先生曾說過:“不鳴則已的人一定會在經歷孤楚困難之後一鳴驚人;靜若處子的人一定會在歷經磨難這後動若脫寵。”是啊,在一個喧鬧繁華的大千世界中想要保持內心的寂靜並非容易,但其結果卻是肯定的。

在古人中,能願歸隱山林之士必是能保持內心寂靜之人,他們因不願與官宦之人同流合汙,而毅然決然地放棄世俗生活,迴歸本性,做到了“眾人皆醉我獨醒”,從而在田園之中孤獨而又快樂地生活。“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讓後人感受到了其內心的淡然與平靜,成為世人內心的依靠。“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李密,在長大成人的這一過程中,內心也是孤寂的,自幼喪父,無親無友的他只由祖母撫養成人,但正是孤獨的內心,終讓李密成為了讓皇上數次下詔的精明大臣。他們都是能夠保持孤寂,無需憑靠的古人。

近來成為世界新聞頭號熱點人物即是當之無愧的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與眾多偉人的經歷相同,他的生活中也並非一帆風順的。在其春秋鼎盛時期,他徒步孤身一人穿越了美國,並留下著作《旅行者日記》。在穿越美國的過程中,他守住了內心的清靜,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成為美國人民欽佩的對家。我們每個人在穿越人生的歷程中,都應尋找自己內心的孤寂,尤其在眾人喧鬧之中,沉住心氣,保持沖淡平和的態度,成為與芸芸眾生不同的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趨炎附勢、互相攀比擠對的小人佔據多數。如臭名遠著的秦檜與朝廷勾結,用卑鄙的手段殺害了民族英雄岳飛。他們如同不同族群的植物爭奪地盤,無所不用其極。他們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無法做到保持內心清靜,無法像高大的喬木一般孤寂的生長,無法真正的沉下心來遠離喧鬧的世谷生活。而喬木出淤泥而不染,即使處於浮躁喧鬧的環境,它仍能守住內心孤寂,一心一意的生長,最終為所依靠。

在這物質生活極其被重視的時代,請尋找自己內心的孤寂,請堅守自己內心的清淨,請做到眾人皆濁我獨清,我們的社會需要這種人。

尋找內心的淨土 篇4

高一作文 ,1110字

剛進入書店,我就被《日月》深邃的封面顏色吸引了。簡單而不死板,鮮明而不奢華的封面讓我立刻就買下了它。伴著書香,我沉醉在《日月》裡。

《日月》是安意如用清麗典雅的散文語言寫成的一部長篇小說。《日月》這本書故事簡單,語言清澈。行文如汩汩泉流,華麗溫暖而清碧灼人。它講述的是天資聰穎,沉穩無私,外表漠然,而內心卻熱烈而堅定的尹長生對尹蓮的那份跨越年齡差距,超越身份的愛。在追逐的過程中,他迷失自我,卻又尋找自我,拯救自我,最後超脫自我。在他深感與生俱來的孤獨,心靈上失去了精神支柱時,他萌生擺脫世俗的束縛、內心慾念的執障之戀,已然放棄一切,尋根溯源,踏上修行之路,走回覺悟之途。通過尹長生掙脫貪念的執障,最後迴歸心靈的安靜,表述了作者多次進藏朝佛、轉經,最後皈依藏傳佛教的感悟。與其說這是一部小說,毋寧說這是一曲從心靈深處流出的清泉,沖刷著人們與生俱來的孤獨感和與日俱增的焦慮感,從而確認內心的歸宿,安意如坦言,“若說這五年來,我最大的變化,不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女子,成為暢銷書作家,不是身份際遇的改變,而是我逐日確認了自己內心的歸宿,找到了可以信守奉行的信仰。”這不只是物理意義上的迴歸,更是精神鄉關的探尋。

人生匆匆數十載,在歲月的奔波中,一定要守住內心的自己。正如安意如所說的,那些在人世間滾打摸爬的人,是否守著心中的最後一方淨土、一絲光明?是否會在寂靜無人處獨自嘆息甚至咆哮?但至始至終沒有覺悟,自己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真的是那至高無上、手握大權的統領者?但這又是與別人鉤心鬥角、處處提防得來的。來世,我願做個清清淡淡的人,沒有過多的慾望,住在一個小木屋裡,捧上一本書,坐在窗前,細細品味。或許要經過各種跌宕起伏,才換來這樣的生活,看透人間冷暖,超越自我,此後長生。

現實的一切都是歷練,我們不能逃避現實,終究要明白,唯有懂得自己,才能諒解他人,唯有寬憫他人,才能解脫自己。因為,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自己陽光和陰晦的一面,如日如月。我們可以允許自己困惑,懷疑,但心中不能倦意,懈怠,依舊要真誠相信:只有領悟了真誠,才能超脫自我。告別慾望,在最接近佛的位置,尚存一方淨土,那是令所有世人心馳神往的。最難的是放下,最容易的也是放下,放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后,得到的便是一方淨土,昔念若水如沙,隨風逝去。

或許在塵世中,就應當保持著那一顆本源之心,“在人群中有獨處的心,獨處時有人群的愛”,這也是頗有佛學見解的臺灣作家林清玄的話。在愛與寧靜中織出一支美好的樂曲,奉給心中的淨土。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心中佛,在這個燈紅酒綠的浮躁紅塵中使內心保持清醒和柔軟,才是至真至誠的寂靜和歡喜。你是否還找得到自己內心的那一片淨土?

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尋訪心得 篇5

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 ,3629字

【篇一:尋訪心得】

黎明的雞叫將我喚醒,今天將是收穫的一天。

自古以來,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都是十分受人重視的,這是因為只有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才能成就一個良好的家庭,而良好的家庭才能成就一個良好的國家。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是成就一個優秀國家的基礎,所以,人們十分重視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

我這次尋訪的主題就是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於是,我決定去訪問我們家的老將—奶奶。

我推開房門,一陣風便立刻與我來了個親密擁抱。大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白地毯,大樹也穿上了潔白的棉衣,雪花依然在漫天飛舞,新的一年也會因這而閃亮。

我和我的弟弟踏著厚厚的雪找到了奶奶。在給奶奶沏了一杯茶後,我就開始了我的訪問。在交談中,奶奶給我們講了許多新奇的故事,雖然奶奶沒有怎麼讀過書,用詞不太準確,但是奶奶講故事卻也非常生動,非常感人。我記憶中最深刻、感觸最深的就是在前幾年的時候,奶奶生了一場大病,整天臥床不起,一直痛苦的呻吟。我的爸爸媽媽都在工作,所以奶奶白天的時候是由我的三叔三嬸照顧的,我的三嬸做完飯之後並不是自己先吃,而是先親自餵飯奶奶吃。三嬸餵飯時哈仔細地把飯勺裡的飯吹涼之後才餵給奶奶,飯勺裡的飯不能太多。到了晚上,就由我爸爸媽媽照顧。我爸爸媽媽更細心。他們為了更好地照顧奶奶,就在奶奶床旁邊放了椅子,躺在椅子上睡覺,為的是方便奶奶叫醒他們,而且,他們也基本上一夜不能完全睡覺。談起這些的時候,我發現奶奶的眼角泛起了淚花。

這次尋訪,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其中,我感觸最深刻的是“百善孝為先”。孝,不僅僅是順從,更是在長輩遇見困難時,無私的伸出援手,盡心盡力的去照顧他們。

【篇二:有舍才有得—尋找家風家規家訓有感】

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家規。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在我很小的時候,爺爺就告訴我,要樂於助人,要捨得,對任何人都要尊重。爺爺那時是村書記,也是方圓百里都知道的大好人。那時有一個婆婆上山找豬草時扭傷了腳,爺爺一聽說,立馬去把她背到自己家裡,還讓奶奶殺了一隻雞,燉了湯給那位古稀之年的老太太。那時我不懂,那位老太太明明跟我們無親無故,為什麼爺爺要特意為她殺一隻雞呢?即使是我,爺爺也沒有這樣做過,因為那時畢竟條件艱苦,村支書的工資還不如種田農民。爺爺這樣做值得嗎?記得爺爺那時是這樣對我說的,“孫女啊,我是村支書,是大家信任我,才讓我坐上了這個位置。村民一旦有難,我這做村支書的怎麼能袖手旁觀呢?這不是辜負了大家對我的信任嗎?退一萬步來講,就算我不是書記,但是都是鄰里鄉親的,誰有了難處,我一樣要幫嗎?”摸了摸我的頭,爺爺又說,“孫女,你要記住,在這個世界上,人人平等,我們永遠不會高人一等,也不會矮人一截。你幫助別人,在你有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你,同樣的,你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尊重你。你今天給別人殺一隻雞,明天也許她會送你一筐蛋,當然,幫助別人不一定是硬要被幫助的人回報的。你幫助了她,你也會感到快樂,不是嗎?孫女,我希望你能記住,有舍才有得。”

記憶中那是爺爺第一次這麼嚴肅地跟我說話,“有舍才有得”這五個字也一直在我小小的心上盤旋。如今,更是深深扎進了我的心裡。在生活中,同學有麻煩,我都會第一時間去幫忙解決;在家中,媽媽做飯時,我也是她的“小助手”,靜靜的在一旁洗洗菜,端端盤子,有時也洗洗碗;在學習上,我尊崇著“有舍才有得”的思想,努力學習,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可以說,“有舍才有得”這五個字,陪伴了我的整個童年,同時,也成了我家最重要的家規。

我一定會把我的家風家訓家規永遠傳承下去,我相信,只要我們都能夠堅守,有朝一日,中國文化必會大放異彩。

【篇三:尋找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作文】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五千年以來的文化文明傳承至今,深刻在我們華夏兒女的心中。每個家庭都有幾條好的家風、家訓、家規。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好的家風、家訓、家規不僅傳給了後代,還能對後代起到良好的鞭策。

本次寒假假期中,爸爸、媽媽、我一起去拜訪了家族長輩—我們最敬重的爺爺。

訪問過程中,能夠從爺爺那裡清楚地瞭解到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純樸善良;做事效率高;家規,則列舉了以下幾條:誠實守信,勤勞吃苦;與人見面要懂禮貌、不擺架子,不做作;謙虛謹慎、戒驕戒躁。例如:其中一條內容中的“勤為本”,原來的我,在家中亂擺亂放,從不幫忙收拾家務。直到有一天,爸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看到家裡亂糟糟的,便把我從屋裡叫出來,和風細語地對我說:“爸媽工作挺累的,你也會長大,總不能懶惰一輩子吧!爸媽也會老,你要變得勤勞,這才能照顧到自己。”聽完爸媽對我的一番悉心教導,我讓他們快去睡覺,我把屋子打掃乾淨。第二天一早,爸媽看見屋裡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笑著誇我,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家風、家訓、家規需要良好的傳承下去。有些家長們認為制定那些規矩是一種陳舊的思想,覺得自己的孩子沒必要懂得這些。但是這些家風、家訓、家規能夠適當的約束孩子們的壞習慣。家風家訓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對人的成長而言,好的家風、社會風氣的影響,有一個不斷向上的過程。

家風主要是對人生的啟蒙。家風伴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穩重,人生的道路上印著一步步紮實的腳印,標誌著成長路上我的努力。是它塑造我無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

通過本次訪問,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制定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傳承家風家訓,踐行社會價值。

【篇四:追溯歷史訪古遺夢—尋家訓家風】

在無盡的宇宙中,你是一顆星辰

在浩瀚的碧海里,你是一朵浪花

在延綿的山脈上,你是一座青峰

在無邊的沙漠間,你是一陣駝鈴

—題記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無論是名門望族還是布衣平民,無論身在何地都有著自己的家訓家風用來管束兒女,家訓家風是平凡而不可缺的。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有著無數關於家訓家風的故事,清朝康熙皇帝嚴禁兒子在二十歲以前讀小說。在康熙看來,兒子過早的讀小說會令孩子單純的心變得充滿對權力的渴望。容易產生對皇位的爭奪,帝王家的孩子要聰明,但是,康熙並不喜歡他們玩弄心計康熙需要的是天下太平,家庭和睦。

因玄武門之變成為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殺兄弒弟,在許多人眼中,他冷血無情,可我認為,他既是一位好皇帝,也是一位好父親,在他執政的年代,有貞觀之治的繁華,天下太平,他言傳身教,教育兒子要善於聽取大臣的見解,廣愛天下。

抗日英雄趙一曼在英勇就義前給兒子留下了一封遺書,將對兒子的愛以及對國家的忠誠留下,她沒有用太多的言語來教育兒子,但是她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兒子,要做一個愛國的人。

在我們的身邊,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家訓家風也有不少,湖北楊啟發祖孫三代傳承並與中國畫同生,楊啟發老人用六年的時間來完成《楊山草堂》。

秭歸的李元成與戰友同生共死,在戰友死後,他遵守對戰友的約定,像對親生父母一樣,照顧了戰友的父母長達三十五年之久。

遠安縣的羅必炎善心無邊,一邊照養從小就不願承認自己存在的父母與繼父母,與妻子成婚後又養妻子的養父母與親生父母共八個老人,一個個為他們養老送終。

在大千世界中,家風家訓已經成了一份不可缺少的東西,冥冥之中,它主宰著這個世界上所有人的命運,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少,少兒時的家風家訓,逐漸影響我們的一生,讓我們尋找家風家訓,讓我們開始為自己的一生打下基礎吧!

【篇五:我家的家風】

每戶人家裡都有屬於自家的家風,而,今天我就要踏上尋找屬於我自己家的家風的拜訪之路了。

走在山間蜿蜒的小路上,我去拜訪一位家族的老人。走了許久,我終於找到了老人的家,長輩欣然把我請進了屋,我向他表明了我的來意,他拿著菸斗的手臂猛然的僵硬了,彷彿提到了什麼神聖的事似得。她的眼睛裡閃爍著光芒,彷彿是崇敬是追溯。半晌,他吐出煙氣,在煙霧瀰漫裡對我講述,“我們家族自建立以來就用一個字來治家,那就是‘好’,工作中要做到最好,學習要做到好學,人與人之間要做到樂善好施。像孔子,好學,不恥下問。所以你也要如此,與人交往時要‘好’幫助,學習時要做到最好。當然好不一定只做到這些地方,還有許多更好或者更加重要的,你需要自己去思考去研究”。

走在歸途,身後依舊是那不變的的青山,那小屋。而我心中卻依舊是那一個被煙霧藏著的“好”字。忽然在路旁的一株小樹上,我看見一隻正破繭重生的幼蝶,有時用力有時又停住。我正嘆息一個將放棄的生命,它卻突兀的出來了。一個不屈的生命,煽動翅膀,閃耀著最美的光芒,飛向屬於它的那片天空。轉過頭,那青山,那小屋,我頓悟。原來,“好”不是讓我們做到最好,超越所有人,而是讓我們努力去做,不讓我們在將來的走一天後悔昨天的不該,為的是讓我們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那片天。

我家的家風就是“以好勵身”,自己永不後悔。

用心尋找身邊的風景 篇6

高三作文 ,852字

世間百態,五味雜陳,需我們逐一品味,才知酸甜苦辣。風景並不一定巨集偉壯麗,自然花草,皆成風景,用心去找尋身邊的風景。

又是暑假,按照以往的慣例,我得去外婆家住幾天。昨晚電話告知外婆我今天去。一路上,水稻田裡的那一抹抹綠色霸佔著我的眼球,空氣中瀰漫著溼潤的泥土的氣息。外婆家仍是記憶中的模樣,乾淨而又簡約。外婆餵養的那隻小黃狗,見到我的到來,搖著尾巴向我跑來,用它的頭蹭蹭我的褲腳,用鼻子嗅嗅我的腳尖,向我打著招呼;而我則是彎下腰來摸摸它的頭,表示我對它也甚是想念,很是融洽。

飯桌上,外婆擺滿了我最愛的菜,一個勁兒的給我夾菜,讓我多吃點兒,我不能拒絕,只能敞開肚皮吃。午飯過後,我原想讓外婆午睡一會兒,可外婆卻毫無睡意,外婆神神祕祕的從房間裡拿出一隻籃子,我細看籃中有幾張彩紙和剪刀等,便明白了:外婆是要剪紙。我端坐在一旁,準備觀賞外婆的剪紙“表演”。外婆雖已七旬有餘,可心靈手巧的風采不減當年。外婆戴起老花鏡,左手持紙,右手握剪,剪刀一張一合,便在彩紙上留下一道道“傷口”。外婆目不轉睛,神情嚴肅,眉頭緊皺,好似遇到了難題。慢慢地,一張剪紙的模樣顯現出來樂。外婆的臉舒展開來。外婆攤開剪紙,再在合適的部位刷上金黃色的油漆,剪紙就算大功告成了。外婆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外婆小心翼翼的托起剪紙,這是,一縷陽光照射在剪紙上,金黃色閃亮我的眼眸,外婆也是樂在其中!外婆那剪紙時的動作,神態,不正是一片活風景嗎?我的心為之盪漾。

風景,並不僅是名山大川才有,許多細微的人和物,都有可能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只要我們帶著智慧的雙目去尋找,就會有所發現。身邊的風景從未缺少,缺少的只有善於發現的眼睛。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身邊的風景,熟悉的人物和事物,無論大小,都會成為風景。我們的目光不能僅聚焦在山川勝地和令人流連忘返的自然美景,我們更應該注重的是身邊人物所形成的風景。若自然風景給你視覺的享受,那麼人形成的風景會給你帶來心靈的淨化、道德層面等重要的人生含義。

我的雙眼找尋到了我身邊的風景—外婆的風景。

守住內心的寧靜,做真實的自己 篇7

高三作文 ,812字

我們生活在一個喧囂功利的世界裡,在這個世界裡,萬物皆在變化。但古人有云:“以不變應萬變。”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守住內心的一?y淨土,做真實的自己。

做真實的自己,不因世俗功利改變是屈原的“寧九死其尤未悔,豈餘心之可懲?”屈子遭讒被貶行至江邊。一老者勸其說,你過度清醒只會造成與世俗格格不入,為何不學會變通一下呢?屈子卻說:洗過澡的人會不惜一切擦去身上的塵土,我的高潔之軀又怎可被腳下的汙泥所玷汙呢?眾人皆醉唯屈子獨醒,這是屈子內心的寧靜,他做到了真實的自己。

鐵面無私包青天,不肯因權貴的威嚇錢財的誘惑而停止將真凶緝拿歸案。這是一個多麼真實的人,多少年來,始終不肯變化。而他的鐵面無私,遇事不肯“變通”雖然得罪了不少權貴,卻給當時的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安定。包公不為權貴所恐嚇,不為金錢所誘惑,做了一個真實的自己。

同樣,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先生多少年來,始終不肯變化,一直在做一個真實的自己。麥家先生說:自己只想乘船去倫敦,讓船在海上慢慢地航行,自己在窗邊邊飲咖啡邊寫作,讓自己遠離這個喧囂的世界,作一個真實的自己。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並不是要求自己一成不變,而是能夠靈活改變,遊刃有餘。畢竟適當的改變還有助於自己能力的提升。

清朝晚期,統治者認為自己物產豐富,無須改變,閉關鎖國,換得的卻是西方國家的入侵,清朝的國門也因西方的槍而被迫開啟,從此割地賠款竟一發而不可收拾。所以我們在做一個真實的自己的同時也應守護住內心的一?y淨土,適當地改變。

而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功利的時代,身邊的一切也因各種因素而不斷變化。“不喜,不以己悲,”而今古人高尚的情懷又有幾人可以做到。所以我們應守住內心的寧靜,靈活變通,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讓自己有一個不斷髮展與進步的空間。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守住內心的那份寧靜,讓我們的德智體美共同發展吧!

尋找丟失的信心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714字

大家都應該知道吧!信心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信心是對自己的一種認可;信心是我們用金錢買不來的;信心可以讓人走出黑暗,找到光明,它可以從迷失中走出來,在十字路口可以找到自己要到的正確地方……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一直在迷茫中尋找我已丟失的信心,直到現在我終於找到了。

有一次,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跑步比賽,當時的我被推選為女生代表,我心裡驚呆了——像我這麼沒有信心的人,竟然還能參加這次比賽!不怕會給我們的班抹黑嗎?在這漫長的幾天,我一直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也沒抱多大的希望。直到比賽那天,我來到跑道的那一刻,我感覺心裡非常緊張——手心裡全是汗,全身一直瑟瑟發抖,我用手抹了一下額頭上的汗,真是揮汗如雨呀!當時我都快急哭了。但是在我緊張又害怕時,我還是堅持把比賽跑完了,雖然我沒有跑到第一名,但是全班同學並沒有嘲笑、打擊我,而是在我身邊給予我鼓勵,讓我下次繼續努力。是他們的鼓勵讓我找回了自己曾經尋找多年的信心!

我從那時開始就對自己非常有信心了,每次參加活動一點也不緊張,根本就不是原來的那個我了,同學們還誇我是“自信小能手”呢!從此以後我不再是當年那個沒有信心,沒有自信的人了,而是從黑暗中逃出來的“自信小能手”了!

從那以後我擁有了對自己的信心,擁有了它,我敢面對所有的困難、挫折,我要消滅曾經那個沒有勇敢、沒有自信的自己,我要做一個“自信小能手”。

經過這些事,我明白了,只要有信心就不怕不會成功,擁有信心吧!我相信你們也可以的,加油!我相信:有了信心,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成功!

追尋那漸遠的安祥與寧靜 篇9

國二作文 ,792字

夜深了,我望著窗外的燈紅酒綠,不禁回想起那一幕幕。

曾經,蕭瑟的秋日中老師在講臺上緩慢地講課,不急不躁,同學們在底下安靜地坐著,伴隨著窗外清脆的鳥鳴與新鮮的綠葉。而如今,炎熱的夏季,窗外的霧霾揮之不去,鳥兒也早就遷離舊巢,老師的嘴像崩豆似的吐出一個個新單詞,同學們有的吵鬧,有的在睡覺,偌大的教室,宛如在熬一鍋怎麼熬也熬不熟的臘八粥,各自痛苦難耐地躁動著。

曾經,輕鬆的課間,幾個同伴手牽著手一同往操場走去,圍牆那邊時常會有一兩隻鑽洞進來的貓狗,我也總會拿著剛買的火腿餵給他們。可如今,下課了,我急忙的抱著書跑出去,沒走幾步就被人撞了一下,路過了操場,看到了操場一角有幾隻死去好久的老鼠。唉!應該是被門衛給打死的吧。

曾經,我與夥伴歡快地在操場跑著、跳著,時而討論最近新學的知識,時而聊著發生的趣聞,時而講幾個笑話。人家都躺在柔軟的草坪上,看著藍色的天,白色的雲,棕色的鳥兒。而如今,我坐在教室中,寫著桌子上厚厚一沓的卷子,旁邊的同學不再打鬧,只是盯著桌上的卷子。我有些洩氣,抬頭望見的只是灰色的天,灰色的雲,灰色的鳥。

曾經,我在一條不知名的小河旁散步,水很清澈,真是應了吳均寫的那句“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我歡快地哼起歌來,旁邊的媽媽聽到了,對我說:“要是喜歡這裡,我們多來幾次。”青山綠水,衝破了我的心房,而如今,爸爸再次載車來到那裡,上游工廠的廢水毫無遮攔的排放進了小溪,早就聽說這裡的風景吸引了很多人,所以我迫不及待地向前走去。河旁酒店的DJ衝破了我的耳膜。飯館的桌子擺放到了外面,桌上的酒瓶的碰撞聲,男女的吵架聲,賣烤串的吆喝聲,打破了這一份原有的寧靜。

遙遠的安祥的生活,我想伸手抓住它,張開手,發現只是一片虛空。

遙遠的寧靜的日子,我跨開沉重的腳步想要去追你,而我發現你我離得越來越遠……

尋找失去的童心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1581字

歲月匆匆的過去了,童年也是如此。在不痛不癢的歲月裡,重新在我的身邊,匆匆的離去。我曾試圖抓住它,可我抓不住。

童心是一個多麼幼稚,可又是一個多麼深奧的詞語。我悵望灰天,在一本書中翻出了一本,舊得幾乎要發黃的相簿。那,是我幼兒園畢業時拍的合照,我細細的尋找著,沒一會兒,我便找到了相簿中的那個我,那是小時候的我,天真、純潔的我。我詫異的望著相簿中的自己,相片,朝我笑的那麼燦爛,如果只單單從我的笑容中,看,我覺得和現在的我簡直一點都不像。往往相片圓圓的,閃閃發光的眼睛中,我彷彿看見了童年的無憂無慮,燦爛而純真的笑容,我卻已不再擁有那燦爛的笑容,我回翻近幾年的照片。叫,國防服,已不再擁有著與生俱來的本領,即便有效,也是那種絲毫不純真的笑容,我彷彿我在有意隱藏內心深處的博弈中悲觀,淒涼的情感眼神中,也彷彿多了一層難以令人捉摸的五,也許這種物掩蓋住的,就是我那早已不見蹤影的童年吧。

我慢慢的合上相簿,也許我真的變了。腦子裡各種雜亂的念頭掩蓋住了我的同心。也許吧,成長的過程中,我看上去依舊是那個我,但內心卻已是物是人非。

我緩緩的閉上了雙眼,試圖讓童年的回憶重新回到我的腦海中,可出現的卻是一些零零碎碎的鏡頭,我絞盡腦汁,想讓回憶再湧現出來。可是這些美好的回憶就像是突然消失了一般,我再也不能在我的腦海中尋找他們的身影了,我睜開雙眼,天已經暗下,來了,黃昏印入了我的眼簾。我用雙手夾住我的腦袋,我心中混亂不堪,最明顯的那一塊就是悲觀。我已經無法再次理清我的思緒了,我呆滯的望著天空,心想,也許童心會在某一刻悄悄回到我的身邊吧。默默的放回了相簿。也許我會在外面的世界找到童心,找到童年。於是我出門去尋找。:

走出門,我惆悵的心情彷彿得到了一點緩解。我漫無目的的向前走著,不知不覺,就,走到了菜市場裡,撲面而來的惡臭,收拾我離開這個地方。正當我準備離轉身離開的時候,不經意間,我的餘光看上了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只見有兩個2到3歲的小孩,正坐在地毯上,玩著石頭剪刀布,在一輪輪的比賽中,他們抬手,又落下,他們傻傻地笑著,就算是輸了也是如此,好像完全不在意結果似的。他們長著大大眼睛,紅紅的嘴脣,和我的童年是如此的相似。

“咯咯咯……咯咯咯……啊呀呀……”他們一邊笑著,一邊說著不為人知的牙牙語,溫馨而又快樂。

他們互相笑著,玩著遊戲,他們的媽媽則賣著菜。我情不自禁的就走向了那個菜攤,望著他們充滿稚氣的身影,我一步步地向那走去,悄悄地坐在他們的身邊,陪他們一起玩了起來。他們彷彿一點都不介意我的到來,還特意給我拿了一張報紙墊在地下。沒一會兒我便很快地融入了其中,和他們一起玩了起來……我的心中不由得產生了一種奇特的感覺,這是童心的感覺,童年童心彷彿都在這一刻重新回到了我的心中。

在回家的路上,我又看見了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姑娘,她長著白得幾乎讓人羨慕的面板,她很愛笑,笑的時候兩顆大門牙總是露在外面,十分可愛。這個小姑娘在前面跌跌撞撞地走著,臉上一直傻傻地笑著,有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在右面跟著,嘴裡還喊:“喂!曉曉等等奶奶啊!”呀!原來小女孩都這麼活潑、淘氣的嗎?我不禁失聲大笑起來,幸好旁邊的噪音及時蓋住了我的笑聲,沒讓老奶奶聽見。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那個淘氣的小女孩,心中還是會暗暗偷樂一陣。

我回到家,拿起筆,筆尖流逝下一時的感受:

童年往往會在你最開心,最想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重新回到你的身邊,你留不住他,你,可以留,也可以認任它在你的心田中遨遊。

童年可能已經離我們而去,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心中仍然保留著你,召喚童心的鑰匙,當你想到她需要她的時候,他總能在最快的時間裡回到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