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心靈的南山相關作文20篇

尋找心靈的南山 篇1

高二作文 ,818字

《菜根譚》中有言:“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閒,而擾攘者自冗。”人生於世,不過一場百年的造訪,何必拘泥於高度的延伸,而不得開心顏?

現代社會的發展,數字時代的到來,讓人們開闊了視野,卻也產生了更多的慾望,人們追求利益、物質,不斷想要攀登到更高處。而這過程中,人們與自己的初心漸行漸遠,於是人們又開始悲春傷秋,嘆息良辰美景虛設。可是他們又何曾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蕩?不斷地追求高度,卻忘記了寬度的拓展,導致根基不穩,結局終是轟然塌陷;涉獵於各個領域,卻在任何方面都無所建樹,不甚悲乎!

反觀那些能夠淡泊於世、不為高度所困的人,大多能達其所欲。俄羅斯數學家格里戈裡就是這樣的人,無數個夜晚的冥思苦想,甚至深居避世,只為潛心研究,最終證明出了龐加萊猜想。然而,當人們將鏡頭聚焦於他的時候,他卻選擇了淡出人們的視野。他拒絕了學術榮譽,因為他所追求的並不是高度,而是出於對數學的熱愛,只想證明自己。他選擇了繼續深居避世的生活,潛心一志完成他所熱愛的工作,他是意氣虔誠的守護者,拒絕高度的大智者。

納蘭容若,從他降生在王府便註定了極不平凡的一生,可是他所追求的並不是名利。他享山珍海味,卻思粗茶淡飯;他處紅牆綠瓦,卻慕竹籬茅舍,他始終保持淡泊心境,一首《飲水詞》更是給後人留下了無數感動。他在人群中享受著天真,堅守心靈的純粹,在詩詞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人生的意義不只是在高處才能得以顯現。孔子在杏壇講學,李時珍在山間品藥,蘇格拉底在鬧市討論,他們都不處於讓世人仰望、難以企及的高度,卻能名垂青史,原因是他們都在既有的高度避免了傾軋,釋放了精彩。

攀高,是對自身的超越,而非慾望的化身,邪惡的附麗。前者指向光明,後者則通往萬劫不復的深淵。一味地追逐高度會讓人遺失初心,在有限的高度將生命綻放到極致才應是我們的追求。尋找心靈的南山,停下追名逐利的腳步,如楊絳先生所說,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尋找心靈深處的感動 篇2

國三作文 ,1235字

感動是一種心靈的震動,很難用語言形容。有時候聽一首歌,看一部感人電影,講一個故事都會讓我們熱淚盈眶。那我身邊的觸動心靈深處的感動他又在哪裡呢?我怎麼看不見,也摸不著呢?眼前突然浮現出一個畫面:那是一個喜氣的秋天,我們全家去參加一個阿姨的婚禮。婚禮上主持人為了活躍現場的氣氛準備了許多的小遊戲與我們互動而且還準備了很多的獎品。

婚禮上的獎品和豐富,最後一個遊戲的大家更是誘人,參與遊戲獲勝的可以得到一個有米多高的超大豪華毛絨熊,但是前提條件是需要家長帶一個小朋友來一起遊戲。

“老爸,我想要那個大熊,你陪我去玩一下吧?”我走到我爸身邊撒嬌的說。

“你都這麼大了,家裡的玩具都快裝滿一屋子了,還搬一個回去,我們家哪裡有地方放啊?”“我是不會陪你上去做什麼遊戲的,你去找你媽吧!”爸爸一臉不樂意地拒絕了我。

於是我又去攻佔老媽的堡壘。“媽,我想要那個熊,老爸不陪我去,你陪我去遊戲嘛!”我好聲好氣地哀哀求老媽。

“哎呦,你個姑奶奶,你饒了我吧,當著這麼多人你讓我上臺,我羞都羞死了。”“你真心喜歡那個熊,明天我網上給你買一個。”老媽再次拒絕了我的邀請。

我不灰心,繼續去找爺爺,爺爺的頭搖地像撥浪鼓。

“奶奶,你最好了,你陪我上臺去遊戲吧!”我拉著奶奶的手,做最後的垂死掙扎。

“啊,我都這麼大年紀了,上去不被笑噴啊,不去,不去。”大家都不陪我上臺,我覺得好委屈,眼眶開始不自主的溼潤起來。

奶奶看了我泛紅的眼睛,急忙說:“好,好,好,我陪你上臺去遊戲。”頓時,我臉上陰轉晴,興高采烈拉著奶奶的手上臺去了。

上臺後主持人把參加遊戲的大朋友小朋友分成5組。第一關由小朋友來比賽蹲蘿蔔。這個難不倒我,我和奶奶順利的闖入了第二關。第二關是考驗家長的,要求家長們跟著音樂的節奏跳”騎馬舞“,並且根據臺下觀眾的掌聲高低,評定最後的冠軍。我心想:完蛋了,讓奶奶當著這麼多親朋好友的面跳舞她一定不樂意。如果換成我自己都覺得含羞,更別提讓奶奶來跳了。我悄悄靠近奶奶,在她耳邊輕聲地說:“奶奶,這個大獎我不要了,你就隨便伸伸手,應付一下就好了。”可當歡快的音樂響起時,奶奶卻從容大方,面帶笑容的跟著主持人動作,歡快的晃動起來。雖然奶奶跳起來不是很協調,像一隻憨憨的大熊貓在臺上耍寶似的,引得臺下的親朋好友哈哈大笑,但她一臉的自信,認真的跟著節奏舞動,動作一板一眼,不知不覺我的眼角溼潤了。

最後奶奶版本的騎馬舞感動了全場,掌聲此起彼伏,我也成了全場最令人嫉妒的小孩,拿到了超級大毛絨熊。每當抱著這隻熊,溫暖的往事總會浮現眼。

這回我明白了,這就是我尋找的感動,它一直在我身邊,她像層層波浪,緩緩前進,溫柔地拍打著我心中的石壁。

尋覓心靈的幽靜 篇3

高一作文 ,802字

開始那本書還被我沒落在一旁,幽綠色封面上點綴著零零星星的文字,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翻到了它,一句話觸動了我“繁星閃爍著—深藍的太空,何曾聽得見他們對語,沉默中,微光裡,他們深深的互相頌讚了。”輕輕的觸動像是沉溺在零星的世界裡,墨藍色中黯然的閃亮的半透明的零星鋪在身旁,沒錯,這就是《繁星春水》,一本用文字感觸我的書。

作者是我們很熟悉的人—冰心,原名為謝婉瑩,她以特有的女性纖柔、清新秀麗的語言寫成了這本詩集。不得不說從她暖入人心的《寄小讀者》到深情入意的《繁星春水》處處體現了她濃厚而又清新的文字功底,比起那些新銳脫俗的,憂愁傷感的,她的文字有一種寫入心底的魅力,這是旁人無法比擬的。

“冠冕?是暫時的光輝,是永久的束縛”一句華美而又不失體貼的散詩,揭開了冠冕背後的紅與黑,切實的語句展開了名譽背後真正的迷途。開始看時是一種意境般的美,深深濃濃,濃濃深深。愈看得深,就愈覺得親情如此,人生如此。曾經喜歡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重重疊詞和易懂而又不失文雅與清麗的語句使我難以忘懷。而冰心那淡淡情懷,把道理放在旖旎的詩裡,再往後有現實的鍼芒,感情的失落寄託或以露骨的或以隱匿的詞中句中,這是《聲聲慢》的昇華。

而詩人又是個彷如稚嫩的人,《紙船》一則中折一隻紙船懷念母親,憂愁的想念的悲傷的讓一隻可愛的紙船傳向汪洋,而不是使人心痛的,有些童話的語句漂淡了現實,不是轟轟烈烈的語句,讓轟轟烈烈的感情飄向深沉的大海。這也是這篇詩集的特點。

紙頁無意人有意,小憩時泡一杯不濃不淡的香茗,讓濃郁的色澤浸到空氣,香味瀰漫心靈,讓一本幽靜美麗的詩集陪自己度過閒淡的午後,度過心中狂風過境的忐忑與徘徊,度過生活中雨點下落的憂鬱與悲傷。細細的品輕輕的嗅,詩集也是一杯香茗,使我們找到心靈味蕾的體會,放下躊躇的不安,置身於自己,尋覓心靈的幽靜。

尋找心中的那片綠洲 篇4

高三作文 ,902字

淡淡的雲霧宛如輕煙盤繞在沙子鋪滿的荒漠中,一份無聲無息的靜謐滲在周圍的世界裡。輕輕的,我好像迷失了我自己,寂靜中,我尋找著心中的那片綠洲。

夢中的我,走在沙漠中。而現實中的我,憑著心中僅存的一點信念,尋找著心中的理想。

淡淡的雲霧散去,我來到練功房中。默默地咀嚼著失敗的痛苦。我取出衣裙,卻帶出了一張卡片,上面是我熟悉的筆跡:“用愛憐的思維去點燃靈魂的火把?蛐用甘醇的瓊漿去擦亮思想的光環?蛐用涓涓的清泉去滋潤生命的喉管”握著它,我心中僅存的一點信念似火一般燃燒,灼灼的,激勵著我踽踽前進。

夢中,我的信念將歇,突然碰到沙中一個堅硬的東西。拾起來,令我欣喜若狂:那是一個沉甸甸的水壺!也許是先行者落下的,也可能是為了激勵後人而留下的,它的出現給了我繼續尋找綠洲的信念。

夢醒後我猛然覺悟,為了尋找心中的那片綠洲,信念一直支撐著我。我不斷的練習,記不清有多少個夜晚,在我旋轉的足尖滑落,記不清有多少雙舞鞋,見證了我的刻苦。我時刻聽到信念在向我歌唱,它吟著讚美詩稀釋了我的年少無知,我願自己是一隻上足了發條的時鐘,帶著信念尋找自己的綠洲。

淡淡的雲霧又彌散開來,身處在沙漠中的我發誓讓這壺水成為我的支柱,不找到綠洲我絕不會開啟它。炙熱的沙子烤著我的雙腳,吸乾了我身上的水分。我的嘴脣乾裂了,但那壺水—信念始終支撐著我,我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力量。終於,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發現了一片綠洲,湖水清澈,綠樹成陰。我步履蹣跚地走了過去,盡情享受著成功的喜悅。突然想起了支撐著我來到這裡的水壺。拔出塞子,卻發現壺中裝的不是別的,正是隨處可見的沙子!沒想到支撐我來到這裡的,竟然是沙子!但我豁然開朗,支撐我找到這裡的,不是想象中的水,而是心中尋找綠洲堅定的信念!

霧氣最後一次彌散,直至消失,我不懈的努力也有了回報—我在大霧中奪魁!這時我才發現,信念像那隻盛滿了沙子的水壺一樣,支撐著我走到了最後,走向心中的綠洲!

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唯有信念支撐我們走到最後。我們只有具有堅定不移的信念,才能走到目的地,找到心中的綠洲!

我知道,那片綠洲不是終點,我會帶著信念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尋找心中的綠洲!

尋找心中的靜 篇5

國二作文 ,1240字

整天生活在城市,聽著吵鬧的汽車鳴笛聲、看著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匆匆地趕路,每個人都很著急,不知在追趕著什麼。我們都想靜一靜,去年暑假,爸爸帶我們全家去了一個海上的小島。

去小島的船三四天才發一次,我們特別幸運,去的那天剛好有去小島的船。登上船,船上的人特別多。我想,這麼多人去,會安靜嗎?隨著船慢慢駛離碼頭,我在船上看著大海,望不到邊。四十分鐘過去了,終於看到一個小島,可是,不是我們要去的小島。在這個地方,很多人下去了,船上一下空了很多。我靜靜地坐在船頭,夕陽下的大海特別美。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到達目的地。

下了船,看到碼頭上沒有幾個人。爸爸拉著行李箱,我和媽媽揹著旅行包,順著沿海路走著,看到兩三個漁民在他們的小房子裡織網,遠處幾艘小船正在駛進,原來是打魚的船回來了。我很好奇,從來沒有見過大海,順海邊走著,有像大圓盤一樣的海蜇,伸縮著觸角,一點一點在海中游著,很是悠閒。天漸漸暗了下來,除了燈塔,別的也慢慢看不到了。由於爸爸提前已經網上預定住宿,我們就這樣慢慢走著,十來分鐘後,就來到了住宿的小院。店主熱情地招呼我們,已經安排好了房間。洗漱完畢,我來到小院,天上的星星那麼亮,耳畔傳來蛐蛐兒的叫聲,我靜靜坐在小凳上,海風吹來,有一些鹹鹹的味道,我在想,這裡的人們該多幸福啊!

第二天早上,我們早早起來去散步。路上稀稀疏疏幾個人在跑步。吹著海風,呼吸著海的清新的味道,人整個都精神起來。聽說有一個山頭上是這座小島的最高點。我們一起走著去。先是走過一段轉圈的沿海路,然後緩緩向上走,走著說著,來到一段爬坡路,遇見三五個人,看來與我們一樣,遊客。我們一塊向上爬,路的兩旁傳來海鳥的叫聲,望過去,鳥在海面盤旋。不知不覺,我們來到最高點,環顧四周,真美呀。整個小島四面環海,向下望去,星星點點的房子嵌在下面。遠處,一些漁船已經駛出港口,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我在拍照,總覺得拍不完,一切都是那麼美。爸爸拍的照片中的我也美了起來,笑容那麼燦爛。沒有人趕著做什麼,我拍拍照片,采采野花,沒想到海島上的花,顏色這麼豔麗,沒被打擾過吧。時間就這麼緩緩的流過,肚子咕嚕,提醒我餓了。下山去,經過一個小小的集市,說是集市,就是路邊七八個漁民,兜售自家剛打的蝦、海魚,活蹦亂跳地。我餓了,我們加快腳步,回到小院。店主已經準備好飯菜,有一盤小魚,不知什麼名字,我拿起就吃,真好吃啊。店主叔叔告訴我,海魚不需要什麼調料,直接蒸著吃,很鮮。我在家就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魚。吃過飯,休息了會,我們就去海邊游泳。來到海灘,也是稀疏三五個人,一眼望到水裡,能看到小魚在游來游去,還有彩色的海星在淺水處擱淺了。多麼舒暢,我們遊了一中午,沒有人打擾。追著海浪,撿著鵝卵石,偶爾撈個小魚,又溜走了,累了,找塊避光的地方躺著,時間在這個小島上好像停止了。

就這樣,在這個小島上,我們呆了四天,每天都在悠閒中度過,沒有催促做作業的聲音,沒有催促睡覺的聲音,不用聽著鬧鐘起床。心也安靜了下來,靜靜聆聽大海傳遞給我的資訊。

尋找心中的董黯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6字

有這樣一個人,因為相依為命的母親沒錢治病而自願賣身在金魁“金扒皮”家為奴;他聽說:喝大隱溪的水,能讓母親的眼睛好起來,於是他不辭辛苦,常到十幾里路外的大隱溪邊去挑水;他自己捨不得吃好吃的食物,總是先讓給生病的母親。他就是東漢著名的董孝子—董黯。我們慈溪就是因他而得名。

《尋找董黯》這部公益電影中,董黯和他母親的母慈子孝的形象被演員們演得栩栩如生。這部主要以慈溪本土幾個著名景點為背景的電影,以“穿越”這種形式,帶著觀眾一起尋找古代的董黯。

主人公陳述被一隻會說話的陶罐穿越到了東漢,他穿越到了東漢句章(慈溪的別稱)“金扒皮”家,變成了天賜少爺。他穿越前一直苦苦尋找的董黯,卻被發現困在金家制作陶罐。於是,陳述和他爸爸、金秀秀開始想辦法幫助董黯,最後,終於感化了“金扒皮”,讓董黯回家照顧母親。陳述這個頑皮的小孩子在古代與現代的幾次來回穿越中,也感知到了“百善孝為先”,學會了要孝敬父母、關愛他人。

曾經在峙山文化廣場的一處水池邊,我看到過“汲水孝母”的雕塑,那時只知道在遙遠的古代,我們慈溪有個董黯。看了電影后,董黯孝母的故事在我的印象裡變得清晰了。這部電影裡的陳述不正好是我們嗎?我們也會從不怎麼認識董黯到尋找他、熟悉他、學習他。

董黯是多麼孝敬長輩呀!比起我們現在的“小皇帝”,“小公主”,他可懂事多了。雖然有時候我們也會在課餘給父母捶捶背,端端茶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可還是有不夠體諒他們的時候。我們會抱怨父母陪自己的時間這麼少,不給自己買喜歡的物件,不讓我們看電視、看電腦。而董黯在金家為奴時,對母親毫無怨言;收工後,想著給母親去做飯;外出打水也不敢逗留太久,怕母親擔心;和母親說話,也是尊敬有加。我們平時有注意過細節嗎?是不是隻關注了自己的需求而忽視了長輩們的?

尋找心中的微光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727字

原本無意穿堂風,偏偏孤據了山洪。善本無意與陽比,微光卻照亮了心底。—題記

心若有光,路便明朗。無光的人生總是迷惘,不知從何來,又要去往何處,到哪兒都像是流浪。可是光在哪?何處尋?

窗外烏雲漸攏,風捲帶著落葉飛舞在窗前,遠處的高樓在灰暗的天色中一重重,眼前的紅叉映紅了雙眼。又一次失敗,又一次被叫去老師辦公室。趴在桌子上,拿著不及格的英語試卷陷入迷惘,失敗的疼痛總是來得如此急切,說好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穫呢?“錯的不是我,是這個試卷!”所有的傷痛最終化成了一句憤憤不平的話語。卻又忍不住自責:誰叫我連三單、過去時態都分不清呢!

“啪嗒”雨滴落,敲擊著窗戶,“啪嗒啪嗒……”一聲一聲,撞擊我的心,陰霾籠罩我的內心,矇住了我雙眼,我已然看不清,路在哪?這時一個清靈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沉思,“這又怎麼了?”抬頭一看,是我的同桌,成績好得“一塌糊塗”的班長。

“別管我!”聽到這話,她也不生氣,拿起我紅叉滿是的試卷。看了一會兒,“我可以教你哦。”我複雜地看了她半天,最後地吐出兩個字:“隨便!”她絲毫沒有因為我的“懈怠”而不耐,反而自顧自講了起來。很是投入,我不禁動容,看著試卷,心裡一股暖意湧上……

“講完啦,怎麼樣?”她回眸一笑,窗外陽光穿透烏雲,絲絲縷縷了地灑在她的側臉,在她頭上生出一閃一閃的亮點,是那麼得耀眼。我死寂的心掀起了波瀾,原來光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世界上不缺少善意,只是我們往往都因它微小而忽略了它。它們一個個正努力發著微光,溫暖了社會、人民。心底的微光在哪尋?擦亮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自己周圍,也許它就匿藏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如果,能學會讓自己先變成微光,照亮別人的心底,也許這才是尋找途中最美的光。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溫暖、更美好……

尋找心中的月亮 篇8

高三作文 ,677字

今年的中秋節晚上因為天陰沒看到月亮。

我不禁感慨,現在的中秋節還剩下什麼?月餅,中秋晚會,還是電視新聞裡報道的各地慶中秋的盛況?這些都是現代的產物,雖然還有一些傳統的影子,但也僅僅是影子而已。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科技潮流推著我們不停向前。回首身後,只有滾滾濁浪在低吼。似乎聯結我們與古人的也只有這亙古不變的月亮了。可今年,我連45°仰望夜空的計劃也泡湯了。在欣賞詩人“中秋月/是枚遠古的銅板”的比喻時,心裡有著艾艾的感傷漫過。

也許,古人過中秋節的方式才是最正確的。一家人在院子裡搭上桌子,搬來木椅,點上幾盞風燈,清炒幾個小菜,小酌濃情,閒話家常,飯後來點月餅、瓜果,在潔淨的石板地面上鋪上涼蓆,躺在席上看天賞月。也許有人會在這晚失眠,思念著遠方的親人,回憶生活中的點滴幸福,一夜燈燭燃盡,枯坐天明。

可現在,通訊技術越來越發達,遠隔千里,依然能相見相談,有誰還會對著月亮吟誦“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以寄託自己的思念之情?即使有,也會被人視為異類吧?我們生活中的“月亮”太多了,以致於我們忘了原來世界上還有真正的月亮。

資訊時代轟然帶走的何止月亮?有一次,我乘公交車經過兒時的家門口,看見那片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所建的老樓正在被拆除,我的心莫名地有些酸楚。想起我曾和小夥伴們在牆根下過家家、玩泥巴,埋下我們的“寶藏”——可是以後,我是否要在某棟大樓的某塊地磚下去追憶我的童年?

我是否還能在某一天尋找到我心中真正的月亮?

尋找心中的童真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786字

“一條大道蜿蜒而下,斜穿過山谷,路兩旁密密地長著榿樹……”作為一個故事的開頭,總是在人心中揮之不去,吹向了路盡頭的綠山牆,這時,我看見:花開了,葉發了,那座古老的綠山牆湧溢位了春的氣息……

蒙哥馬利的著作《綠山牆的安妮》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今天,再來品讀這本書,仍然使人感慨萬千。安妮,就是這樣一個角色:童真、愛想象又渴望著真正家庭的溫暖。

她像一陣清風吹進了閉塞的綠山牆,為馬修與馬麗拉帶來了歡樂,更使她真正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故事發生在加拿大一個農村,哥哥馬修與妹妹瑪麗拉是綠山牆的主人,由於年齡高,他們決定收養一男孩幫助馬修工作,可是陰陽差錯,委託人卻從孤兒院帶來一女孩,她很小失去父母,雖然經歷許多生活磨難,卻生性樂觀,終於以優異成績取得了成功。

面對生活艱難,她選擇了樂觀去面對,以一顆童真的心去面對,從而博得了兩黨與鄉親真摯的友情與關愛。這就是安妮,一個平常又不平凡的女孩。“我腳下的小路是狹窄的,我知道,這一路上卻仍然開放著恬靜的幸福之花,無論前方有再多艱難險阻,我仍然會以樂觀去面對。”讀到神色自若,我驚呆了,一瞬間,她的善良、純潔、聰明勤奮都不足以談了,她那堅強的生命力、夢想的火花與樂觀面對眾生的態度使我受到了心靈的洗禮,每個人不都在追求著這種天真嗎?生活的壓力使人們將童真遺忘在心靈深處的某個角落,一旦被激發,便會將一切看破,因為一顆童真的心會使你感受到世間最快樂的東西。

如果你還不理解“童真”的話,看一看封面吧,清清的河水旁,錦簇的花叢中,一位小姑娘望向深藍色的天空,這種場面也許只有在夢裡相見,但對於安妮來講,這種美景就在身邊,從一株草到一窪水,都蘊含著美麗的色彩。

它需要你用童真去編織,去尋找心靈深處的童真。

尋找心中的精神家園 篇10

國二作文 ,1131字

尋一?g土,會唐詩氣象。

——題記

自記事起,我便在尋找,尋找那心中的精神家園。那精神指引我穿越時空,來到那座理想的國度。

在尋找的過程中,那些寂寞的靈魂,又有多少人在淤泥下尋找它心中的精神家園呢?

在歷史長河中最繁榮的盛唐,迎來了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就是李白。

李白,站在波濤洶湧的黃河之上,眺望遠方,滿腔赤誠的他心中滿是豪情壯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你是何等的豪放,那震懾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那歇斯底里的鬱怒情緒,那高亢的雄渾的聲音,展示了你對政治的渴望,我知道你的豪情壯志,你一生都想大展巨集圖,你雄偉的志向,雄渾的聲音為世人所敬仰。

緊接著,繁榮的盛唐迎來了新的轉折點,它的名字叫做安史之亂。在安史之亂爆發點後,又迎來了一位現實主義詩人。

他就是滿臉憂愁的杜甫,年時以高的詩人杜甫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眺望遠處蕭瑟的秋江景色,百感交集的他,“艱難哭恨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連綿不斷的戰火和永不停息的硝煙拖住了你一生的腳步,一生熱情卻志不能展的家國情懷,那是一片憂國憂民的偉大之愁,健康之愁,你一生雖不功成名就,但你卻以儒家的仁政思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在後世聲名遠播,給人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首《登高》更是有“七律之冠”的美譽。

隨著時間的推移,盛唐氣象早已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號稱“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美好思念,又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神遊境界,又有多少人想象得到呢?一生坎坷的他,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那強烈的思念足以表達他對那美好的思念。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細細的小雨遙寄著對家人的思念,一生頗有成就的他,在清明時節寫下了這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多切經世人物的他與李商隱一樣,為經歷了盛唐氣象衰敗後的人們樹立榜樣,激勵他們創造新的詩派和詩風。

最後,經歷了二百五十六年岌岌可危的大唐帝國就此隕落。而就在大唐嘆出最後一口氣時,黃巢以《不第後賦菊》結束了一個時代,“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農民革命摧舊更新,主宰一切的黃巢起兵落敗在湖南結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於是,當大唐帝國嘆出最後一口氣時,我捧起一?g土,祭奠那些被塵土掩埋消失的靈魂,唐詩精神也隨著這些寂寞的靈魂前往神遊境界,去尋找心中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