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時間的思考相關作文20篇

對時間的思考 篇1

國一作文 ,1351字

在小學讀了朱自清的《匆匆》,才知道時間的流失無痕;上初中讀了《與時間賽跑》,才知道時間來之不易。以前,我不知道珍惜時間,每天就是混日子,還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我發現,一個人長大的真正標誌,不是身高的增長,也不是年齡的增大,而是對時間的覺醒。我後悔覺醒太遲,因為我虛度了許多大好時光。但我馬上又認識到,時間又在我的後悔中流失。所以,庸俗的人,沉迷於昨天的快樂,享受著今天的幸福,描繪出明天的夢想;有志的人,不悔恨昨天,不虛度今天,不等待明天。

“天地無私草木秋。”時間對世間所有一切都是公正的。“夸父追日”,“魯陽揮戈”,這是古人為珍惜時間所傳頌的優美神話。

“恨不得掛長繩於青天,系此西飛之白日。”這是李白髮出的感嘆!

“若使魯戈真在手,斜陽只乞照書城。”龔自珍如此表白心跡。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古老格言警示我們時間貴於黃金。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是啊!如果今天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就會累積到明天;明天又有新的學習任務,又累積到後天,總想著明天再做,照這樣下去,事情會越積越多,明天又有明天,何日是個盡頭呢?

成功的人士對待時間的態度卻不是這樣。

巴浦洛夫說:“假若我能擁有兩次生命,時間對我來說也是不夠的”。有一年除夕,他的未婚妻和朋友去他家做客。可鑽進實驗室的他竟然忘記了陪客過年。等不到主人的朋友們都陸續散了,未婚妻在實驗室門口雪地裡站著等候心愛的他。直到時鐘敲了12下,新的一年開始了,巴浦洛夫才從實驗室出來。

唐宋八大家歐陽修,官居一品,任宰相之職,日理萬機。有人問他為何公務繁忙還能堅持寫作。他說,我用“三上”時間進行藝術構思,打好腹稿。所謂“三上”,就是“馬背上、枕頭上、廁所上。”

毛主席的許多詩詞,也是在馬背上隨口吟誦而成。

居里夫人是科學地運籌時間的高手。她同時讀幾種書籍。她認為專研究一種書籍容易使頭腦疲倦。如果因為讀書久了而分心,她就做一些代數和三角習題。從調換研究內容的交替中得到休息,從而提高使用時間的效率。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每年暑假都到爸爸打工的工地上去呆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爸爸讓我領略勞動的艱辛。我從中看到缺少知識的人幹活只能是蠻幹。我也看到工地上很多人在抱怨:“我小時候為什麼不好好讀書呢?現在只能幹一些苦力活。”我還看到許多苦力活即將被機器或機器人代替,到我們這一代,沒有文化可能連打工的地方都沒有了。

我時常反思自己,以前的我,耽誤了多少時間呢?現在我應該好好珍惜時間了,再不珍惜時間,我將如何面對三年後的中考啊?三年對於我來說,是長是短?有人沉浸在回憶中,他們依戀昨天;有人沉醉在夢幻中,他們期盼明天,這兩種人,都忘記了最應當珍視的是寶貴的今天。

再也不能用年月日時作為自己學習的時間單位了,也不能用分來作為自己的計時單位,把時間單位精確到秒吧,這樣會比用分做單位多出59倍的時間!

對“追星”的思考 篇2

國二作文 ,1166字

“啊—”

一陣尖叫把我從教室裡轟了出來,彷彿哥斯拉在裡面張牙舞爪,還把口水滴得到處都是。或者一大群耗子衝進了這個坐著大部分女生的教室。這尖叫是那樣的尖利,使人擔心教室的窗玻璃會被引發共振而碎成粉末。

其實掀起這陣可怕的聲浪的,只是出現在教室電腦螢幕的一張明星照片。

我嘆了一口氣,追星真是一發不可收拾了。從富二代到演員,從歌手到節目主持人,中國的明星是那樣多,明星們都要“不明”了。但是,願意“追”他們的人也很多,便使他們像小銀幣一樣閃閃發光了。這些人們被稱為“粉絲”,他們對於明星表現的狂熱崇拜,和讓旁人不解甚至側目的過度消費,就是他們最鮮明的名片。

哪兒都能窺見粉絲們的影子。從今日仍有餘波的“楊麗娟事件“,到“王寶強離婚”的瘋狂點選率,都能體驗到他們力量的強大。而新聞版面上,八卦新聞也擠走了國家大事和科技熱點,還不停地在滑鼠下彈來彈去,一副非要人點不可的架勢。“顏值“、“帥哥”成為小青年們嘴邊的熱詞,”神舟“遠遠沒有一曲新歌來的重要。書店的暢銷書架已經被言情、玄幻文學佔領了,而名著們只能畏縮在書架的一角積灰塵,若不遇上考試,連學生也不光顧它們。”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的日子在粉絲的腦袋裡甚至沒有明星生日清晰。而在電影和大街上,黃頭髮的,酒紅頭髮的,綠頭髮的,染色的白頭髮比比皆是,讓人覺得似乎來錯了國家……

這並非說粉絲大軍的存在是不好的現象。當粉絲是人們的自由。當了粉絲,也許就會給人以力量,給了人人生楷模與奮鬥的目標,充實著我們的生活。可是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奇怪的事情呢?深夜不歸,失蹤,不孝都與粉絲,與追星掛上了鉤呢?與許多事情一樣,追星是一把雙刃劍。一旦掌握不好度和物件,就會栽下無底的深淵。張海迪,保爾柯察金在當年一樣有著“粉絲“,而這些青年正是受著他們的引領和激勵,走上了光明的道路。而以窮奢極欲的富二代,和貪官作為偶像,以這些寄生蟲作為偶像,就會讓人走上歧路。帶來的扭曲的價值觀讓一個本有理想,有熱情的青年,變成惟利是圖,目光短淺的小市民。作為一名明星的粉絲,你可以買明星照,看明星的介紹書,牢記他的生日,但這也不妨礙你記住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2月13日,不妨礙你去體味四大名著的深奧,不妨礙你與父母之間多一些耐心與親情。你也可以模仿他,可以愛他,但不要遺忘了生活是你自己的,遺忘了父母賺錢的不易,遺忘了明星背後的努力和艱辛,而只記住他的衣帽穿戴。他是你的星星,但一切愛你的人也是你的星星,不要拋棄了對他們的尊重與愛慕。這樣,你的生活會變成一片真正絢爛的星空,而不是隻有一顆小星星的無邊暗夜。

粉絲朋友們,明星,是你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是你們其中一個所愛的人,而不是唯一值得愛的人。是彩虹中的一道美麗的顏色,而不是整道彩虹。而我,真誠地祝願你們的生活是一片絢麗的星空!

面對黃河的思考 篇3

國二作文 ,564字

“黃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只要是中國人民都知道我們的母親、我們的搖籃。它承載著幾百萬人的心血,幾百萬人的希望和夢想。

俗話說的好,“跳進黃河洗不清。”我們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黃河,它之所以叫“黃河”,是因為每年有許多的黃土、黃沙注入到它的身體裡。據每年統計,黃河下游輸沙量為16億噸,平均含沙量為每立方米36千克。“跳進黃河洗不清”就是這樣由來的。同時沙的顆粒很細,有時甚至會變為漿糊,進去就真的再難以洗清了。

黃河,在所有人的心目中,它是偉大的、英勇的、勇敢的、堅強不屈的。因為在它的身體裡流著許多英雄的心血、汗血,以及他們對家鄉的思念。“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它歌唱著黃河的英雄氣概,磅礴的氣勢。

黃河,它是完美無暇的,但是總有一些旅客隨便往河裡扔垃圾,破壞了美麗的環境、美麗的黃河,不愛護我們的母親、不愛護我們的搖籃。我們應該呼籲大家:如果你是一位炎黃子孫,那麼就請你愛護自己的母親、搖籃吧;如果你是一位愛國者、愛家者,那麼就請你歡呼吧!為我們的祖國的母親加油吧!

我相信,只要是中華人民一起行動起來,只要我們努力奮鬥保護我們的家、母親,燦爛的陽光就會很快來到!當野外的森林變成茂密、鬱鬱蔥蔥的樹林時,我們的黃河就會更加輝煌,更加英勇!

黃河,加油!

共享時時代的思考 篇4

國二作文 ,1354字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出現了星星點點的橘黃,給這個鋼筋水泥構建的烏托邦帶來幾抹亮色的溫暖。我也不覺加入其行列,思考起這個共享時代。

“嘀嗒”我解鎖了一輛小黃車,騎過一片茂盛梧桐,想起了那段在外公自行車上度過的童年時光。我小學的時候,共享單車這個生物還未誕生。那時,我總乘外公的自行車上下學。外公的那輛自行車可得說道一番。據外公之言,這輛自行車是他年輕時太外公贈與他的,用到現在也算是“老古董”了。不得不佩服這古董的毅力頑強,雖說車身佈滿鐵鏽,騎起來還有“咯吱咯吱”的聲響,但依舊可以正常使用。家裡人都建議他換一輛,可他卻敝帚自珍得緊,逢人還炫耀一番,別人碰都碰不得。鄰里都說,只有老古董才配得上老古董啊!為了方便出行,外公總將它停在弄堂口。今日得空,便與媽媽一起,去看望外公,順道問候一下那輛古董。

一進弄堂,竟沒有看到那抹熟悉的車影。一問外公才得知,古董終於退休了,正安穩躺在儲物間中。我疑惑不解,不想外公卻輕捏我的肩,爽朗地笑了:“咱也得跟上時代呀!現在不都騎小黃車了嘛,多方便!”我一怔,一邊暗歎外公的與時俱進,一邊深諳這個“共享時代”帶給人們的影響之大—就連外公這個視車如命的老古董都被波及到了。

回程中,我看到了一位年輕人—穿著潮流無比,下了小黃車隨意地往路邊一丟,繼續插上beats耳機,哼著調走了。我在大馬路上就這麼喊著這位青年人,他卻連頭也不回,不知是充耳不聞還是耳機開得太響。我在眾人各異的目光下扶起車子,重新停好。在人們或怪異,或不屑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戲謔,真是令人心寒!

在緘默中我繼續往前騎。忽然一位老人的身影映入我的眼簾。他,似乎在幫一輛小黃車打氣?我停下腳步,走上前去看。“爺爺,您這是在做什麼?”“哦,小娃娃,我剛想騎這車,發現輪胎氣不足,就借了打氣筒打打氣。這可是共享的!萬一下一個騎的人有急事該多麻煩!”看著老人臉上質樸的笑容,我也笑了。原本的陰霾散去了不少,原由竟是一位老人不經意間流露的善良。老人的布鞋上佈滿了泥塵,衣服似經多遍洗滌已泛黃,可他那顆炙熱的心,閃亮無比!

一路騎行,一路看見,一路思索。我感嘆時代力量之龐大,也沉思人性在時代飛速發展中的淋漓盡致。共享時代帶給人們極大的便利,卻也暴露了人們致命的弱點—對社會的不負責。如果沒有這個共享時代,是否一切都會不同?答案我是不確定的。但我記得《浮士德》中的一句話:“善良的人在追求中縱然迷茫,但終究能找到一條正道。”每個人心中對於正道的定義是不同的,而在於這個共享時代中,我們能選擇的,不變的正道就是一直善良下去,讓那一抹抹橘黃,帶著愛一同共享!

時間改變的不是過去,而是我們對過去的看法。同樣,時代如何發展並非我們一己之力可以改變的,我們唯一可以選擇的,是對待時代的方式。於外公,於那位青年人,於那位老人,於我,於每一個你,都應該從一而終的,是在共享時代中散發人性的美好和初心的善良。

我堅信,我們親手打造的烏托邦必能使這個共享時代更加溫暖、美好!唯願時代發展,我們不忘初心,一路攜手—來日方長,不如一同騎過……

歷史是過去的現實,而現實是將來的歷史。我似乎看見了,未來某日,我們垂垂老矣,在爐火旁打盹時,回想起這個共享時代:“啊,可真是美好!”

面對時間的流逝我流淚了 篇5

國一作文 ,687字

人們常用“白駒過隙”來形容時間的飛速流逝。從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都在感慨,其實我也想說,時間過得太快了。

時間往往會讓人把以為自己彌足珍貴,難以忘懷的事在它的推移中逐漸淡忘。

比如說我吧,記得在小學六年級快要畢業之際,大家在畢業典禮那天看著螢幕上一張又一張昔日相處的照片,往事回放在眼前:班上哪個同學天天遲到被老師罰在後面蹲馬步累得大汗淋漓,紅起了整張眼的窘事,哪幾個同學又調皮爬上了樓頂的天台被老師罰,班上哪個同學又上臺去領了一張獎狀,哪次又沒有得到“行為規範示範班”……這些往事如潮水般湧進了大腦,侵蝕著神經,再想想即將分開各自進入自己的學校,開始一段新的旅程……眼眶溼潤了,淚水如斷了線的珠子,往下滴落,每一個同學,每一位老師,甚至包括每一位家長……人是感情動物,相處一會兒都會產生感情,況且那是六年,六年!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縱使有千分萬分的不捨,最終還是會分別。許多人對此都是不捨,不願意分開,這種念頭我也會有,可是並不是那麼的強烈。我當這是一件美好的回憶,應該好好收藏起來,可是我並不打算太沉迷於過去,過去的終將過去,與其在這時後悔,曾經的不好好珍惜,不如多看一看當下,珍惜當下,不要讓過去的後悔又成為未來的後悔!

到了現在,上了初中,於同學混熟了,我也不會再去老想小學的同學,老師了。偶爾也會在腦子裡閃現幾下,可我也不願去想。時間很珍貴,過去了就不可以重新再來了,我應該珍惜現在,珍視當前!過去的終究是過去的,後悔只會讓自己感覺自己的罪更深,並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珍惜當下吧!過去了就不會再擁有了!脾氣怪怪的時間先生就是這樣的,不會重來!連悔改的機會都不會有!

碎片化時代的思考 篇6

碎片化時代的思考作文 ,1166字

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當下,碎片化的時代已悄然降臨。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眾多便利,無論是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一臺聯網的電子裝置,我們就能用它在我們碎片化的時間裡上上微信、翻上幾頁公眾號、順便再看幾眼朋友圈……這些不知不覺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獲取資訊的一大途徑,然而,我們實在應該靜下來思考一下,通過這樣碎片化的閱讀瀏覽,我們到底收穫了什麼?

魯迅先生曾說過,凡事須得研究,才會明白,就好比以最受人們歡迎的朋友圈為例,許多人喜歡將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發到朋友圈,與家人朋友同事們分享。在這些風景美食滿天飛的朋友圈裡,偶然可見這樣的標題或文字:“沉得住氣,彎得下腰,抬得起頭。”“多看多想多做,超越常理,出奇制勝。”乍一看這些文字都很有道理,但是閱讀之後,對自己的內心也並沒有什麼幫助,轉眼也就忘記了。仔細一想,“多看多想多做”這六個字,誰都會講,聽上去覺得不難,可真的要付出行動時,又有多少人能完完全全做到呢?

這些看似正能量的文字背後,有著許多被我們忽略的,最本質的東西。在許多時候,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誤導性,它會讓你覺得努力和承受痛苦的重要性,而卻忽視了其它成功的條件和方法。這種文字隱藏了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只講大家喜歡的東西,這也是碎片化資訊流行的原因。

在碎片化閱讀流行的當下,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去學習齊白石的學習方法。在那個資訊貧乏的時代,他20歲在一個主顧家裡幹活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套《芥子園畫譜》。指導書在當時非常有名,對他來說就如同珍寶一般,可這套書是別人的。他下定決心,一定努力工作向主顧藉來讀。在他百般懇請後,主顧終於同意將它借出。之後,他便利用每晚空閒的時間,用薄竹紙附上書頁,描紅一般,把原畫一筆一畫地描在竹紙上。就這樣勾畫了足足有半年,畫成十六冊,才悉數描完,然後才把原書歸還。

接下來的五年裡,齊白石靠著全套勾描出來的《芥子園畫譜》,做木雕,反覆斟酌,勤學苦練,終於成了一代國畫大家。而在今天,又有幾個人可以像齊白石先生那樣去讀一本好書呢?一部智慧手機在手,我們的時間就被分割的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駁的資訊,

讓我們無所適從,不知如何選擇,我們的耐心越來越少,總是被那些“標題黨”所吸引,開啟正文後又匆匆關掉,再滑到下一個……

我覺得,在這個碎片化時代下,我們的思維智慧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而唯獨缺失了一樣東西—深度。每當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時,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到角色中去,不被外界所打斷。而是平凡的時間,利用起來也固然不是什麼壞事,可以先計劃性的定一下幾個小小的目標,能在幾分鐘內完成,而又不影響到其他工作,比如背上十來個四六級單詞,鑽研鑽研自己看過的一小段文章,又或者是聽上一小段輕音樂,放鬆放鬆呢。

所以我認為碎片化的時代並不是完全沒有利處,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安排時間並利用好它了。

面對時間的錯過我流淚了 篇7

國二作文 ,661字

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這是“民族魂”魯迅所說的話。時間就好比是一支蠟燭,燃燒了的是過去,殘留的是未來,那已燃燒的蠟燭,難以再燃一回。

時間,無色無味無形,對於它的悄悄流逝,曾經的我竟毫無發覺,白白讓這真金悄然逝去。

在我上小學時,最憧憬的事不過是放心罷了。每天在閒聊中等車,在頭昏腦漲中上課,在說笑中進完午餐,又和同學談論最新訊息,再蒙著頭睡到上課鈴響,又鬆散地去上自習,望著書本發呆,最後渾渾噩噩地走向一天的尾聲。

在家中,望著電視看幾個小時,又或者拿著手機玩幾個小時遊戲,有時好不容易將書本拿出準備複習,卻在三分鐘後又將書放回書包。最後再一次走向了一天的尾聲。

在這渾渾噩噩,不知不覺中,一天過去了,一週過去了,一年又過去了,轉眼間,小學的生涯就此告別,可驀然回想,這六年中,我又掌握了什麼呢?是電子遊戲,電視訊道,還是娛樂方法呢?

初一放暑假時,我去往上海看望父母,在下車時,忽然看到父親頭上泛著點點銀光,仔細一看,那竟是幾縷白髮,父親看見我,不由感嘆道:“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間,你又長這麼高了。”我忽然醒悟了,人的一生,實則是極為短暫的,在這短暫的一生中,吃飯、睡覺佔去一半時間;少年要積累知識,老年要修養生息,又要佔去一半時間,再加上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們又還有多少時間呢?

想起曾經那逝去的時光,不禁潸然淚下,想到哈佛大學的校長曾說過:“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啊!”加加減減眾口之人祈求的明日,更感到十分悲傷。

現在,我將更加珍惜時間,將時間花在刀刃上,不再向光陰惰寸功。

對生命的思考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363字

我經常想生命是什麼?一說到生命,我的腦海裡就會出現一連串一連串的問號。

我也想過生命是什麼,可我怎麼也想不到。生命也許是讓人活著,也許就是讓人去玩耍。但是我現在明白了,是動植物們給了我答案。

比如美麗的蝴蝶,他們在幼兒時期,還是毛毛蟲的時候,他們曾遭受到多少人類的謾罵和傷害。他們受到的傷害有可能是輕傷,但是如果收到重擊時,很有可能會失去他們寶貴的生命,但是他們依舊頑強地活了下去。

還有身邊的小花和小草,他們看起來這麼渺小和瘦弱,但他們有著巨大的勇氣和力量。他們不需要多麼寬廣的土地,只需一寸泥土、一絲陽光和一點水,就能成長並堅強的活下去,他們面對狂風暴雨,毫不畏懼,依然挺立,他們是多麼的勇敢!

通過這些動植物的例項,讓我明白,雖然生命不知道哪天就會結束,但我們仍要有勇氣,要有活下去的信念,讓有限的生命釋放出無限的價值。

對科學的思考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757字

復活不再是傳說

“復活”一直以來是人類夢寐以求的事,一件不大可能的事今天,在林老師的解說下,我知道了“復活”是有希望“的。

“人體冷凍”能讓生命得到延續。最先體驗此實驗的人叫詹姆斯。原來,是羅伯特這位敢於異想天開的科學家邀請了他,希望詹姆斯能進液氮罐中進行冷凍詹姆斯的心態也很好,就算不能讓生命得以延續,但一想。因為他得了致死的癌症,他知道自己已經沒有治癒的可能,所以他答應了羅伯特的邀請。只有這樣才有重生的可能。到能為科學、醫學事業做出貢獻,他便覺得心安理得。如今時月五十年後,詹姆斯真的通過冷凍復活技術讓生命得以延續。

林老師還給我們舉了一個案例。外國一位年僅兩歲的小女孩在液氮罐中冷凍。他的父母希望相隔陰陽的一家子能再次團圓,所以把小女孩送進了液氮罐。父母定期會來看她,讓自己感到心安。“人體冷凍”技術讓人們避免相思之苦。

用“人體冷凍”技術也能將傳統的習俗、文化帶到未來。就拿詹姆斯來說,他所在的那個年代就有許多現在沒有傳承下來的習俗;而我們能通過復活,儲存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於新時代的人們。

但是,“人體冷凍”也是很大的弊端。比如:如果一個四十歲的人去世,他進行了“人體冷凍”,可他的兒子才十五歲。五十年後,父親依然是四十歲的模樣,而兒子卻早已年過花甲。這樣兒子稱呼爸爸時,場面一度非常尷尬,這便破壞了倫理。

在大家激烈的討論聲中,林老師總結了“人體冷凍”的利處與弊處。希望我們能學好知識,努力發揚“人體冷凍”技術的優,避免“人體冷凍”的弊。

碎片化時間引發的思考 篇10

碎片化時間引發的思考 ,2338字

雖然只是碎片化的時間,但卻可以有無限的知識在那時等待著你到來。—題記

碎片化的時間裡可以有許多事情可供我們去學習,去思考,去工作。引用魯迅先生說的一句話:“哪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工作上。”的確,我覺得魯迅先生一定也是具備了利用喝咖啡這種碎片化時間的能力去完成一些細小的事情。

在當今社會,電子產品的發展速度日新月異,科技的創新,科研的成果,無不預示著世界的發展與進步,人們的時間少之又少。在這時候有些人會問:“現在的時代怎麼能和魯迅的時代去比呢?他有閒工夫去品茶,喝咖啡,我可沒有。”是,我承認現在的生活節奏的確很快,但你們沒有過娛樂嗎?你們的手機不是一直24小時不睡覺,伴隨著你嗎?似乎沒有了手機,人們會感覺“缺胳膊少腿”似的,但是如果我們能更好的利用手機去完成一些有價值的事,是不是更好呢?如果沒有了手機,我們是不是也能更好的進行碎片化的利用呢?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方法:學會給每一種碎片化時間尋找一個多元化的作用。

現在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可以利用的最小時間單位是什麼?是一分鐘還是五分鐘?你的1分鐘可以幹什麼?你的5分鐘又可以幹什麼?你的10分鐘?甚至是20分鐘?……這問題先打一個問號,之後會一一講到。

現在我舉一個例子,每當我坐上地鐵的時候,便會看見有大約80%的人拿著電子產品(其中不包括打電話的哪一類)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在刷微博,聊微信,看“朋友圈”。也有一些人在玩現今最流行的一些手遊,例如:王者榮耀。幹這些真的有意義嗎?又沒玩出什麼名堂來。不像一位愛爾蘭的年僅13歲的男孩喬丹。凱西—(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企業家),凱西的年齡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完全不相符,他9歲學習程式設計,12歲就擁有了自己的遊戲公司,而且還是CEO。可你們是他嗎?能玩出大成就嗎?很多人會回答不能。那為什麼不把這些時間花在一些有用的電子書籍上呢?至少這可以增長知識的儲備。可在那80%的人之間,又有幾個會看電子書呢?去留意一些時政?關心一下熱點呢?

現在回到之前的那個問題:在你可以利用的最小時間單位內你會幹什麼?這個問題一般的人很難給出超過三個回答,甚至還碰到過有些朋友全部回答刷微博,看“朋友圈”。當你的碎片化時間找不到合理的用途的時候,它的最大可能就是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所以我要求你為你的每一樣碎片化時間單位找至少3-5種有價值的用途,比如:3分鐘時間內你可以回覆一條簡訊,回覆一個訊息,收看一下不重要的郵件,刷一下微博,看一兩條新聞,構思一下下一條朋友圈應該發什麼,查詢一個感興趣的話題…

然後你要進一步思考在地鐵上的三分鐘你能幹什麼?在辦公室的三分鐘你能幹什麼?在臥室裡的三分鐘你又能幹什麼?(根據不同的年齡段可以制定不同的計劃)這樣的碎片化是不是更有規劃呢?在自己心中一定有了一個自認完美的答案了吧!

可這時有些人會說“沒時間”,“抽不出空”來敷衍這種問題,可真的是沒時間嗎?其實不然,在坐公共交通,走路,甚至在吃飯的時候,這不都是時間嗎?這些時間加起來少則也有半小時吧?按先前說的方法來做,是不是能做很多事情呢?舉一個例子,毛主席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軍事家,之後新中國成立後又是國家領導人,政務繁忙,可正是這樣的他,卻說過這樣一句話:“我一生最喜歡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夜不睡,但不能不讀書。”有專家做過統計,毛主席一生讀過136524本書。在辦公室、在火車上、隨時隨處手不釋卷,他的床頭都堆滿了書籍。直到老人逝世前,也依然書不離手。這也可以看出毛主席也是一位很會利用碎片時間來讀書的人。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也就不一一闡述了。

近幾年來,一個詞語開始流行,並漸漸成為現實生活中最為普遍的現象:“低頭一族”。通過手機網路來閱讀一下新鮮趣事、回味一下歷年熱點,這種方式幾乎成了大部分人獲取知識和資訊的唯一途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習慣性的不斷重新整理朋友圈,習慣性的點開各個公眾號推送的內容,習慣性將低下頭的地方作為全世界……的確,現在的社會不是之前的社會,電子產品無處不在,想完全像幾十年前一樣棄之於外的確很難,可花上半把小時,做一回“原始人”真的有這麼難嗎?

再以坐地鐵為例,前80%的人在看電子產品,可也還有20%的人沒有看,他們又在幹些什麼呢?有些人會說:“睡覺,看書,K歌”不過K歌有點不可取。這些說的大致沒錯,這的確是其中的一部分,據我自己的統計,大約有5%的人會選擇休息,的確,現在的生活節奏很快,是一個緩解自己的好方法。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會拿紙質書看的不亦樂乎,有些人還看得到了忘我的程度,連要下車了都不知道,這大約佔了7%,還有5%的人在聚在一起聊家常,談公事,這也是一種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增加感情的一種方式。

那還有3%的人在幹嘛呢?先賣個關子,聽我講玩這個事例。有些人會說:“學習語言難死了,想千百萬只螞蟻咬著我的腦袋,弄得我頭也炸了。”其實在地鐵上揹他國單詞的時間是很有意義的事,哪怕只是背了3、4個,日積月累不也有成百上千個了,學新語言也就不這麼難了,那3%就是他們這些人。這樣構成了地鐵上所有人的所作所為。

因此,利用碎片化時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是能用最快速度得到最高回報的學習方法,沒有之一。只要你能夠在碎片化的時間裡,系統地吸收碎片化的內容,以及知道如何以最少的重複,將理論內容化為自身習慣。收集那點滴的時間,哪怕就是那牙酸的5到10分鐘,也可以多瞭解至少二三十條新聞,多背十幾個單詞,多看百八十頁書了(不過這是對我自己而言),這樣也就能收穫更多的知識儲備。其他應用碎片化時間來規劃我們的生活還需要我自己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所以請珍惜時間,珍惜這些方案,這是智慧的結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