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則亂大謀相關作文20篇

小不忍則亂大謀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7字

在驕陽似火的夏天,色彩斑斕的蝴蝶飛在花叢中,我情不自禁想起了媽媽給我講過“破繭成蝶”的故事。每一個人都會感嘆她的美麗,但是誰想過他之前經歷過多少苦難。在它的幼蟲時期,他是隻極其醜陋的蟲子--毛毛蟲。所有人都嘲笑他,但他沒有反抗,而是默默的忍耐著。忍是一種品格,忍是一種修養,經歷了忍的裂變,便能有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期末複習,上課總愛開小差。“上課”!“起立!”“老師好!”一坐下,瞧,我又拿著一張空空如也的白紙,開始了“畫畫之旅”,我小心翼翼的在白紙上勾勒我的“中國畫”,彷彿置身在那奇思妙想的地方,眼珠一轉,東畫一簇草,西畫一朵花,一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畫誕生了!正當我得意之時,一隻大手從我眼前晃過,提走我的“傑作”,哎!怎麼這麼快就被老師發現了,真倒黴啊!我的寶貝就這麼被老師劫走了,這還不算,接下來是,老師一頓狠狠的責備。

雖說老師責備了我一頓,但也改不了我畫畫的念頭。大概是我這年齡的人,都有叛逆的情緒,我對畫畫的興趣越來越高。我時常熟練地操縱著畫筆,上課畫,課間也畫,做作業時,也要騰出時間畫,常常把作業做得一塌糊塗,不堪入目。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終日沉迷於畫畫之中,書包裡,牆壁上,隨處可見我的“傑作”,成績好像跟我作對似的,一落千丈。

期末考,我進了考場,坐在位置上,老師分發了考卷,我若無其事的翻著考卷,看到後邊,我大吃一驚,給我了個晴天霹靂。一題,兩題,三題,四題,什麼!我都不會!

通過這次的考試,我恍然大悟:畫畫雖然也是一門很重要的技能,但是語文、數學、英語沒學好,再會畫又有什麼用呢。

小孩的世界大人不懂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968字

大人永遠都不會知道小孩子內心想的是什麼,應為他們根本不屑於去知道。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想的是什麼,小孩便想的是什麼,總是一貫的把自己的思維強加給小孩。哦,我要你做什麼,你就必須得做什麼。做不到,或不夠完美,你就得被捱打;被嘲笑;被譏諷;被辱罵;被唾棄。

還有的大人總是抓住自己孩子的錯誤就對他(她)實行鞭打政策,不管那個錯誤是多麼小,但他們才不管這些呢,只要被逮著了,就進行鎮壓活動。殊不知這個錯誤是否存在,自己身上是否也有同樣的缺點。大人總是嚷著讓孩子反省,卻不會反省自己,這不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嗎?甚至有一張試卷上有這麼一道題:當家長沒收你的電子產品時,你是怎麼想的?

有一個同學答:“他們自己都在玩。”

大人總希望自己的兒女出人頭地,做一個人上人,還美其名曰這是愛。殊不知可能小孩子想要的不過一個平平靜靜的生活。還有的家長自作主張的給孩子報很多的興趣班。甚至連假期也不放過,每天過得跟在學校一般無二,那我試問:要這個假期有何用?!這樣望子成龍心切的行動不但會讓孩子厭惡學習,還有可能讓他們走上不歸之路。所以各位家長們,我帶孩子們求求你們了,放過他們吧,他們是無辜的!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而大人卻要扼殺這個天性,像關老鼠一樣把他們關在屋子裡逼迫他們學習學習再學習。一旦發現有小孩在玩,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一頓打。打完之後還不忘說一句:“玩玩玩,就知道玩!像你這樣長大了準沒出息!”才不管是否傷及了小孩的尊嚴,彷彿小孩天生就是被他們羞辱的。

而如此精明能幹的大人,在所謂的“專家”的演說下卻像一個白痴一樣不住的往教育的軌道上投拋無用的資金,或是直接偏離了軌道。那些專家只知道說什麼“小孩是被打出來的”“小孩是被管出來的”而一說的“小孩喜歡什麼”這裡話題就立馬絕口不提了。所以專家和騙子的最大區別是:小偷是偷錢的,專家是偷國的。專家講的根本不是真教育,而大人卻盲目的去迷信。對小偷偷的小錢斤斤計較,而對專家偷的大錢毫不在意,對其恭恭敬敬。哎,真是愚昧無知啊。而真正的教育是:保持一顆童心,能和小孩們玩的來,那麼你就是個成功的大人。應為小孩們會把你當成他們的朋友,你說的話他們都聽得進去,都能遵從。

大人就是大人,永遠都是大人。但小孩卻有可能在大人的帶領下變成又一個大人。我害怕變成大人,我只想永遠的做一個無憂無慮,沒心沒肺的小孩,永遠。

小書房裡的大風景 篇3

國三作文 ,694字

吾之所愛,寬泛之極。若說吾之最愛,不禁眉飛色舞:書,吾之友也;房,吾之友也。吾思:有了房,也是為了觀書,讓書的靈魂有一個靜歇之處。

喜歡夜深人靜時,泡上一杯茶,擰開小檯燈,擺脫世間的喧囂,獨守一份寂寞,一份寧靜。拿起書,問聲好,慢慢地品讀,品讀《雷雨》中悲劇式的愛;品讀《駱駝祥子》中墮落無奈的祥子;品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堅強的、一生充滿鬥志的保爾;品讀《故鄉》中無奈的結局……象接受了一次次洗禮,隨書一起難過,一起快樂,一起流浪,周圍一切都已消逝,只有我和書魂,在這如天堂的境界裡默默地戀著……

漫漫夜裡,枕書而臥,思緒綿綿。不禁縱觀古今:孔子、王維、王勃、少陵野老、易安居士、青蓮居士、隨園老人,都是啟迪我思想的導師;泰戈爾、契柯夫、亞里士多德、盧梭、巴爾扎克、扇谷正造,都是讓我擺脫困苦的好友。

在小小的書房中,天地無垠,我泛舟暢遊在歷史的大海上;

在小小的書房中,心緒可無限放飛,我翱翔於夢幻的世界裡;

在小小的書房中,心情可隨之淨化,我穿梭於哲理家的思想中……

書房是淨化靈魂的天堂,那悽慘美好的故事,發自內心的吶喊,讓我彷彿把靈魂也交給了書,悟出了一段段人生哲理。山清水秀的心境,自己體會著一份孤寂,一份難以描述的境界……

書房是漂泊書生的驛站,累了,乏了,來到書房裡,撫摸著一本本使人快樂的傢伙,靜謐的感覺在心中蔓延、蔓延……

忽而記起一段智者的話:

孤獨的書房,其實並不孤獨,廊橋的遺夢伴隨著你豐富的情感;付雷的家書讓你領悟做人的哲理;歡娛的書房其實並不歡娛,生活的藝術,指導你跨出迷惘的歲月;閱讀的戰略,教你重新開啟生活的一頁。

因而得以感悟:書房,這邊的風景獨好!

小小苦瓜作用大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84字

它的長相併不出眾,渾身長滿綠色的疙瘩;它的味道非常苦澀,但作用卻很大,這就是路人皆知的苦瓜。俗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苦瓜雖然相貌醜陋,味道也遠不及甘甜的西瓜,但它的作用卻數不清,大家可不要小瞧它哦!

前幾天,媽媽從菜市上買來了一些苦瓜,經過媽媽的精心烹飪,一盤苦瓜便做好了。剛開始我對苦瓜“敬而遠之”,可媽媽偏說它可以美容,我不信,便去請教我的“電腦小老師”,這一查不要緊,我可真是傻了眼了,沒想到苦瓜的作用那麼大,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科學家在苦瓜的體內發現了一種極具生物活性的成分—高能清脂素,這種成分貴如黃金,只要多食用苦瓜,不管你怎麼吃大魚大肉,怎麼睡,都不會發胖。另外,苦瓜還可以促進飲食,消炎退熱。苦瓜的體內有苦瓜甙和苦味素,可以使厭食的人們增進食慾、健脾開胃。而且它的體內還有鹼類物質奎寧,有利尿活血、消炎退熱、清心明目的功效。苦瓜的新鮮汁液裡含有苦瓜甙和類似胰島素的物質,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現在我是不服也得服了,苦瓜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竟然吃苦瓜有那麼多益處,我何樂而不為呢?我夾起一片苦瓜,細細地咀嚼,味道確實很苦,不過再慢慢品嚐,我又吃出了一絲香甜的味道,淡淡的,和苦味夾雜在一起,味道還真是不錯。

從那以後,我改變了對苦瓜的看法,也漸漸喜歡上了吃苦瓜。它從不居功自傲,默默地做著貢獻!

“國學小名士”電視大賽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1091字

昨天,觀看完“國學小名士”電視大賽後,我心情激動,真是受益匪淺。經典誦讀的魅力再次感染了我,在開幕式上小朋友的朗朗誦讀聲中,我彷彿又回到了小學的教室。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讓我們每天誦讀《大學》、《中庸》等國學經典,還要背下來的。老師說我們現在不懂意思沒關係,其實國學經典就是先賢聖人的話,聖賢是大家的老師,我們讀經典,就是要對聖賢的教導有恭敬心、尊重心,不要望文生義,不要勉強猜測。對國學經典不懂怎麼辦呢?先讀熟了背熟再說。頌讀就是接觸聖賢的原話,等於親聆聖賢教誨。所以當我們大聲誦讀經典的時候,就好像聖賢在我們眼前,無比親切,好像直接聽聖賢講話。雖然有的字很生僻,意思也很難懂,但朗朗上口的韻律美讓我著迷,基本熟讀幾遍就全背下來了,到現在還記得一些,比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時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段話教導我們凡事都有根本有枝末,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本末終始的道理,就瞭解事物發展的規律。這不就像我們學數學一樣,只有掌握了最根本的定律才能舉一反三的解題。國學經典教導我們的很多道理,至今依然適用於我們的學習和生活。

我更喜愛的是國學經典中的古典詩詞,喜愛它洋溢著一種綿綿繞樑的格律之美和揮之不去的中華之氣。不同於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那從字裡行間揮灑而出的熱情,我國古典詩詞平平仄仄的韻律交疊和欲言又止的一詠三嘆,把文字所能表達的情感昇華到了極致。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中寫道:“腹有詩書氣自華”。慢慢進入青春期的我們,偶爾的懵懂與衝動,無人理解的孤獨與彷徨,因為有了古典詩詞的裝點,會變得更加明媚與多彩。詩與詞,能夠為走在青春路上的我們,敞開一扇通往純美世界的窗。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讀著南宋愛國將領岳飛的這首《滿江紅》,我能感受到他抗金救國的雄心壯志和慷慨豪邁的英雄氣概。整首詩氣勢激昂,使人讀之振奮,數百年來,激勵了無數的中華兒女,“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更是成為人們惜時的箴言。

經典無數,需要我們學習之餘多去誦讀。我們通過這些經典與古人對話,在精神得到滋養的同時,也在心底埋下了文學的種子,希望通過不斷學習讓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誦讀經典,傳承美德,提高修養,好好學習,努力成為國之棟樑,我們要做有文化有思想的一代青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不平則鳴 篇6

國二作文 ,696字

樂觀有一項好處,它能叫人把事情都看得美好。這個可能也就是我的壞處,它太單純,太幼稚。

因為我樂觀。由於樂觀,我不敢多愁善感,作不出“如夢前朝何處也,一曲邊愁難寫”這樣的詞句。由於樂觀,我不敢憤世嫉俗,想不透“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樣的氣魄。正因為樂觀,我看重並接納所有人的冷嘲熱諷,如蘇軾一樣,認為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但事實告訴我,我的樂觀是錯誤的。

降生於和平年代,我在充裕的物質社會裡感到滿足,對國家的前景充滿希望。然而在這令人樂觀的世界裡,仍層出不窮的,是那些道貌岸然、裝腔作勢的偽君子。我試著寬容這一切,開始讀史書,品詩賦,吟詞曲,看雜文。回想諸子百家,風雅離騷,唐有子美“出師未捷身先死”,宋見稼軒“東風夜放花千樹”,元聞漢卿“憑闌袖拂楊花雪”,清悲納蘭“酒醒已見殘紅舞”。本想隨道家出世,卻又因文學的薰陶而情鬱於中。

荀子說得不錯,人性本惡。有人類爭強好勝,愛慕虛榮的本性,才產生了罪惡。因為罪惡,屈原投江自盡,卻寫下“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司馬遷受腐刑,卻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因為罪惡,李白仕途不盡如人意,仍揮毫潑墨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他們是英雄,在歷史的潮流中堅定不移。引吭高唱自己的信念。這個世界的前景,是由他們的精神決定的,因為他們懂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比之下,我所謂的樂觀,也就微不足道了。

韓文公曰:“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這應當是詩詞歌賦湧現的源泉吧。

我不再樂觀,因為我人生在世所需完成的使命,可不只滿足現狀這麼簡單。萬一將來我不得已改變了社會,這篇東西也許會成為緣由,等著瞧吧。

忍受巨大孤獨的勇士 篇7

高二作文 ,1323字

在奧運會掀起的“國球熱”中,人們浪潮般湧向“國乒三劍客”。而我卻被僅持P卡的樊振東吸引了。也許是年輕,也許是親和,總之,我開始關注這個97年出生、卻已然世界第二的乒乓球運動員。

16歲完成青年大滿貫,18歲世界排名第二,19歲斬獲世界盃男單冠軍。這樣的履歷在,怎麼看也是天才的簡歷。而初進國家隊時,樊振東卻被教練說“他完全達不到我的要求”,他自己也說“有時候一節訓練課下來一點都沒跟上”。但是,不過大半年,他便以全錦賽擊敗王勵勤躋身八強的好成績進了一隊,又在全運會上一路猛衝,先後擊敗張繼科、許昕,打進決賽對戰馬龍。

知乎上一位答主在評價他時說,“他是有望成為偉大運動員的人”。裡面還告訴我們他“訓練結束後大家都三五成群的打著哈哈準備走了,他還一個人做專項步伐”、“每節訓練課不會很瘋狂,也不會很低沉,一直把自己的計劃合理完成好”。這時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人之所以優秀,甚至偉大,他總是心有所向且堅定的,是甘於寂寞和享受孤獨的。

赫胥黎說,越偉大,越有獨創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我不能用平庸的自己的心理去揣測樊振東,但我可以這麼認為,他便是赫胥黎所說的這類人中的佼佼者。我不知道剛進二隊時,跟不上教學進度的他時怎麼想的,但是他一定不是因為自己年齡小而放鬆要求去得過且過。吳教練說,他年紀小,有什麼都想說出來,希望有人能為他解答、能幫助他。但我們要知道,最終能幫到他的還是隻有他自己。教練可以給他制定訓練計劃和目標,但完成要靠他自己。接發球練習何其枯燥,國家對的人早已得心應手,指哪打哪,力輕力重,都遊刃有餘。可他也要耐住性子練。單球訓練又多麼無聊,自己的長短有缺早就心知肚明,何必費盡心思再進一步挖掘。可就是這樣的無聊,讓他展現出反手的巨大潛力,而後練成的高質量反手被稱為“暴力美學”,堪稱一絕。

他不簡單,能以年輕的身軀打敗一隊的主力,又在不久後躋身一隊主力,他當然不簡單。他又很簡單,不過專心地、耐心地做好該做的事情而已。難怪有人說,他打球,已經超越了物理,邁向了哲學的至簡。

蘇州世錦賽男單比賽中,他早早抱憾出局,記者對他說:“沒關係,反正你還年輕。”他笑了,搖了搖頭,說:“我也沒有幾個兩年可以耗了。”更早的時候,他也說過,“不要因為我年輕,就對我放鬆要求”。偉大的人是這樣的,不為失敗找藉口,也不沉迷於失敗,在失敗中頹喪。他們很快從失利的沮喪中脫身,然後埋頭繼續自己的事業,直到奮鬥到獲得認可。

人走在這樣的路上的時候,便是孤獨。好心的旁人指點迷津,壞心的觀眾指指點點,但沒有人可以參與進來幫你完成。所以當他成功時,不管外界曾經如何,當時都會為他祝賀。而那時,他也許會感謝孤獨帶給他的。也許也是因此,他才更喜歡孤獨。

世界盃奪冠後,樊振東說“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彷彿聽到了弦外之音:我的孤獨還很漫長。但是我們都知道,他從來不懼怕孤獨,反而喜歡孤獨。他知道只有沉得住氣,才能戴得住桂冠。

我們要感謝這樣的他,和感謝與他一樣心懷理想的每一個乒乓球隊國家隊隊員。他們都是忍受著巨大孤獨的勇士,在他們成就自己的路上,也是帶給國家無上的榮光。中國乒乓球隊之所以強,正是因為有這樣偉大的運動員。他們兢兢業業地傳承國球精神,讓國球歷久彌新,生生不息。

不忍說再見 篇8

國二作文 ,626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蓮天……”悠揚的歌謠伴隨著我們的畢業,一樣地情意綿長,一樣地憂傷。

有關畢業,我想說太多太多的話,可薄薄的紙張載不了那麼深的情。我開始不斷回憶,想把記憶翻個遍,有關琳的記憶,被我定格在了那年初夏。

那段時光,一如以往的熱,連偶爾吹過的風也是熱的。白T恤泛著閃耀的光芒,夾雜著青春的氣息,連頭上的髮帶也閃爍著耀眼的光。你理所當然地走進我的生活,沒有絲毫的距離感。你性情溫和開朗,那個夏天,在我失意彷徨時,陪我哭、陪我笑。如一縷清風,緩緩清涼我煩悶的心。那個初夏,我不再炎熱。

關於秀,在暖春。在這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季節,秀讓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平靜。初一那年,我們形影不離。在我遇到困難坎坷時,幫助我的總是她,當我有一大堆煩心事無處訴說時,耐心傾聽的總是她;在我百般無聊時,輕聲歌唱的總是她……那個嫻靜少言的女孩,那個淡然平靜的暖春,被我珍藏在記憶深處,不捨得與人分享。

那個深秋,定然屬於你,你在這個時節出現,帶給了我不一樣的美。你活潑可愛,彷彿總有無限動力,彷彿不知道什麼是氣餒。慧,這麼安靜的名字卻不適合你,你永遠像個開心的天使。寂寥的深秋,也不再深沉,而是充滿朝氣與活力。

嗯,你,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個冬天,我和你在雪中奔跑,我們總會因為一件事而哈哈大笑。我還記得你體質偏寒,天氣驟冷,你便緊握我的手,我會毫不猶豫地把手套脫下為你戴上,希望給你溫暖。

畢業!畢業!我的朋友們,你們顛覆了我的春夏秋冬,又怎忍心離我而去呢?

小困難鑄造大堅韌 篇9

國一作文 ,766字

人生就是一次漫長的旅行,路上有鮮花也有荊棘。面對棘手的困難,我們無法逃避,也無需逃避。

記得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那年冬天,適逢一場鵝毛大雪。我揹著書包,早早地走出家門,一頭“扎”進了雪地,開始與雪為伴,暢遊其中。

不料忘乎所以的我耽誤了上學的時間,小臉通紅,一把抓起書包,像一匹敏捷的小馬般飛馳向學校,不料“馬失前蹄”的我一頭栽進了雪地裡……看著右手纏繞著的繃帶,我欲哭無淚,本來還在雪地裡生龍活虎的我不得不因為右手骨折而休學了。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把學習,功課拋到了九霄雲外;取而代之的則是精彩紛呈的動畫片,它們“充實”了我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長”,三個星期後,我的右手痊癒了,這也就意味著:我又要“背起書包上學堂”了。再次走進教室,我握著冰冷的鋼筆,看著一道道天書般的習題,望著同學們奮筆疾書的身影,再看看自己痴傻的模樣,頓時感受到了那“遲到”的困難: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曾經成績優異的我,彷彿掉進了無底的深淵,沒有了希望,現在我該何去何從?

就在我茫然困惑之時,老師把我叫到了面前,對我說:“人總是在低谷與高潮中沉浮,人生就像一幅畫,有暖色也有冷色,面對困難,你要堅強面對呀!”一瞬間,我彷徨的眼神中多了一份堅韌,我頓時明白了!就在那一天,語文老師突然在講臺上宣佈:“以後的一個星期內,每個同學都要儘可能努力寫作,寫的最多最好的同學,就會得到獎勵。”儘管我討厭寫作,但老師的那番話卻一直激勵著我向前,第一天我便憑著堅韌的毅力完成了兩篇日記,接著是第二天、第三天……直到最後,我那被鑄造出的堅韌匯聚成了十四篇工整的日記。老師看後,笑著問道:“知道什麼是獎勵嗎?”我笑著點點頭:“堅韌。”兩個有力的字眼從我口中吐出……

正是這小困難,鑄就了我的大堅韌。它讓我敢於迎接暴風雨的沖刷和狂風驚雷的危嚇,因為我知道:黑暗過後是黎明!

應不應該上大學 篇10

議論文 ,528字

自從阿里巴巴大發其財,人民對網路的關注空前絕後。幾乎人人都想在網路上拿下一桶金。並且成功者也不在少數。網上掙錢的方式有很多,如寫書、開網店、做威客……參與網賺的人有大學畢業的,有小學畢業的,甚至還有沒上過學的,他們中都有成功者,就和我一個村子的初中畢業的女孩兒在網上開了一個網店,月收入五六千,這在網店老闆中收入只算中等。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不上大學都可以賺大錢,大學還有沒有必要上?

首先,自古以來,人都以讀書為重。為什麼?因為功名利祿?不可否認,這是其中一個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讀書能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岳飛因為讀書,所以知精忠報國,所以寫《滿江紅》,所以流芳百世……

司馬遷因為讀書,所以心智堅強,可以忍辱負重,寫出《史記》……

因為讀書,所以我們明事理,明善惡,辨是非,辨忠奸……

因為讀書,我們滿腹經綸,學富五車,造福人民,思民之所想,為人民謀福祉。

因為讀書,才有現代文明……

因為讀書,我們才能知道人類從何處來,又將歸於何處……

因為讀書,我們懂得了愛,懂得了如何愛……

為什麼上大學?為了讀更多的書,為了受更精深的教育,為了明白更多的道理,為了讓自己的心靈更加開闊……

我們應該上大學,為了充實我們自己。為了明白“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