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去哪兒了相關作文20篇

年味去哪兒了 篇1

高二作文 ,72字
年味去哪兒了作文600字https://wWw.ZuoWen8.com/a/318566.html

年味去哪兒了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7字

如今的年早已經不是充滿希望和熱鬧的年了。

在今天有了高科技的出現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關係越來越模糊,交流越來越少了。雖然網際網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戶,但也關上了我們人與人溝通交流的大門。

在以前我每到過年的時候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拜年,一家人都坐在一起聊聊天,嗑瓜子兒,看看電視。晚上就一起吃年夜飯,放花炮。

可如今一家人坐在一起都是低著頭看著手機一言不語,家中沒有一絲絲的生機和活力。

我坐在爺爺身邊,從他身上我看到了滿滿的失望他低著頭,彷彿在說著什麼,眼中含著淚水,他雖是長輩,但他又能做什麼呢?

我覺得他應該在想著以前年的樣子吧-門上帖著紅紙金字的對聯;小孩子們放著花炮;嬰兒的哭鬧聲縈繞耳畔;大人們說著家常話;大家坐在一起看著熱鬧的春晚;強著大大小小的紅包,哪怕只有幾毛幾分都很是激動,因為這也是一份禮物和祝福;吃晚飯時,大家圍著桌子吃著年夜飯,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啊!

接下來就是拜年了。去每家每戶拜年,其實無非就是收壓歲錢,聽著好像是小朋友們收了好,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我們看看就要上交給父母,心裡難免會不舒服,但不久就忘了。

這就是那熱熱鬧鬧的年,可是,我們紅包搶到手軟,遊戲玩到深夜時,這卻失去了過年時熱鬧的氣氛。我們應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將年味玩出新花樣,而不是讓年味漸漸消散,讓我們一起迎接未來美好新年吧!

年味去哪兒了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847字

今年春節,我好象找不到過年的喜悅了。

以前在老家過年時,家家戶戶走親串巷,鄰里鄉親猶如一個大家庭,互幫互助,溫暖著對方。誰家老人兒女不在家,不用對別人說,就會有別人家的兒女主動來貼春聯,寫福字,包餃子,與老人聊天,讓老人也能熱熱鬧鬧地過個年。但現在呢,老房子雖然翻成了新房,一個個家庭之間卻豎起了高高的圍牆,似乎隔斷了人們心與心之間的聯絡。洋樓很美,可它終歸是用鋼筋水泥堆砌起來的毫無感情的冰冷的東西;老房子很醜,可它是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親手堆砌起來的,它不僅僅只是一棟房子,更是鄉里鄉親,將心比心的見證。它的房門永遠敞開,就像主人的心一樣,永遠敞開,可現在呢,兩層防盜門,三把密碼鎖。這扇關上的門,把裡面的人們和外面的人們隔絕了。人們習慣了關門。

以前回老家,在火車站聽到的總是“媽,我即將回來了,等我!”,但現在卻有“哎呀,你煩不煩吶,都說快回家了,催什麼呀?”,如此不和諧的語調。這句話,像一根針,刺進老母親的內心的期盼中,或許那孩子之後會後悔,會道歉,會設法拔出那根針,但總歸是有印子的,而且無法磨滅!曾經遠在外地的人們的家鄉只有寒冬,再無夏秋。他們一年中的大半年,在別人摯愛的土地上度過,熟悉了異鄉的景色,內心裝的,卻只有家鄉的溫暖。可現在即使可以回家,卻總有人用一個又一個理由拒絕回家,他們是不知那些回不了家的人的苦啊!

今年春晚舞臺上,有則小品中的開車乘務員和車站警察夫妻,用停站的一分鐘吃了水餃,過了年。一分鐘,他們當六十秒,六萬毫秒來度過,留給了我們一輩子的感動!可是儘管有如此精彩的節日,也總有00後抵擋不住遊戲的誘惑,把團聚的時光給了虛假的人物,卻卻忽略了身邊的家人……

人們行走奔波在生活的繁忙中,用微笑的面具掩蓋了內心的真實想法,有多少人受了委屈在半夜裡痛哭,呢喃著想家卻沒有家回,可當春節來臨可以回家時,他們卻放棄了,為了什麼而放棄呢?

回家的路依然在,可是過年的喜悅究竟去了哪兒呢?!

年味去哪兒了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456字

有煙花,有爆竹,有熱騰騰的年糕;最重要的是有團圓、有快樂,這樣才稱得上春節。

我有過這樣的春節,比如以前——每逢過年,親朋好友全部到齊,團團圓圓一個不差。我們小孩子也都聚起來滿院子瘋跑。大人們則坐在一起喝酒、聊天,非常熱鬧。

吃飽了飯,我們小孩子要開展一個超級有趣,而且很有意義的遊戲:踩歲。這個遊戲只需要幾根稻草就可以啦!先把稻草灑在地上,然後在上面蹦跳就算是踩歲。

記得每到這個時候,我和小夥伴們就使勁在稻草上蹦跳,那聲音清脆悅耳,聽起來處處洋溢著過春節的喜悅,大人們說,踩著歲,新的一年一定吉祥如意,歲歲平安呢!

可是今年就不一樣了,春節到了,好像人人都變得懶惰了。無論大人小孩,天天窩在家裡,能不出去就不出去。躺在床上,窩在沙發裡追劇、搶紅包,一點兒年味都沒有。特別是我,沒有了朋友的陪伴,除了看書,就是寫作業;除了上補習班,就是睡覺。日子過得一點味道都沒有。

我真懷念跟小夥伴一起踩歲,懷念所有人坐在一起談笑的春節啊!我想要讓那個充滿快樂的,有著濃濃年味的春節回到我的身邊。

童年都去哪兒了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437字

童年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童年就沒了。我們為什麼不能“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為什麼不能“兒童散學歸來早,忙乘東風放紙鳶”?為什麼?

你們看古代的那些孩子們學習時間比我們少卻仍然可以成才。為什麼?可能是因為我們變得越來越傻了吧。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的時間也就越來越長了,留給我們感受童年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大人們想讓兒女學到更多的知識,有更開闊的視野。正是他們這種慾望,讓我們感受童年的時光變得越來越少。這種慾望就是罪魁禍首。

我每個星期五晚上要上數學補習班,一直學到七點四十。每個星期天上午要上作文課,從八點到十點半。就這樣,每週我就少了四個半小時享受童年的時間,一年下來,那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啊!就是這樣,我們的童年在迅速地消失,家長們是否想過我們的感受。我們是如此的忙碌。你們的童年享受完了,也不能來剝奪我們享受童年的時光啊!

我們的童年,我們珍貴的童年啊,就這樣被擠佔了。每擠佔一點,我就有鑽心剜骨的疼。家長啊,別在用“好好學習”的藉口來浪費我的童年了!

年味都去哪兒了 篇6

國一作文 ,751字

新年,總都是讓我滿懷期待的。

依稀記得在那個孩童時代的除夕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老屋門前的紅燈籠亮著微光,絢麗多彩的煙花如同顏料一般裝扮著整個夜幕,耳畔迴響著炮竹之聲,大人們圍坐在一起,聊著家常。孩子們三五成群,揮舞著手中的燭火棒……歡聲笑語迴盪在新年的空氣裡每個人都沉浸在過年的歡樂之中,

然而,我總感覺這樣畫面再難浮現在眼前,只能成為幻想了。我們對過年的期待不再像以往那樣濃烈,年味兒也越來越淡了,有時甚至感到年味在逐漸消失。院子裡少了爆竹煙花,顯得十分寂靜;孩子們不再期待厚厚的大紅包,而專注於那螢幕裡的幾塊幾毛;爺爺奶奶們忙著年夜飯,卻再難看見他們臉上期待的笑容;大年初一的早晨,不再是早早的拜年,而是窩在被窩裡快到中午才慵懶地爬起……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過年都圖個新潮自由,哪裡還像以前一樣千篇一律?但我認為,這不僅僅是過年的方式有所改變那麼簡單,而是在這樣的新年裡,我們不知不覺間摒棄了傳統習俗,更是淡漠了親情。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本是一頓團團圓圓的連夜飯,只因大人小孩們都捧著手機玩,鬧得長輩們心有不快。的確,一年裡能回家看望父母老人也就這難得的一次機會,而我們卻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疏遠了就在身邊的親人,一年復一年,真正能陪伴他們的時間本就屈指可數,卻還要被自己白白浪費,都明白“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又為何不幫他們洗洗碗,和他們聊聊天,珍惜在眼前的親情呢?

別讓年味越來越淡,別讓親情越來越疏遠。中華傳統習俗博大精深,需要我們這一代人去繼承與發揚,如果我們仍然無法擺脫當下的快餐式生活,不僅是親情,源遠流長的文化很可能就這樣葬送在我們的手中。

新年,期待的更是“新”年。

年味去哪了 篇7

國一作文 ,765字

從我孩提時到現在以來,過年從以前的熱熱鬧鬧變為現在的平淡無味,也只是簡單的回家吃頓團圓飯,陪陪父母,卻淡忘了我那童年記憶中美好的年味。

今年,我們回家過年對現在年味的感受就特別的深切。

一到家,還是如以往一樣放好了行李,就吃上一了碗暖暖的甜酒稱蛋,還沒幾天,除夕到了,快到午飯時間時,親戚們也陸陸續續的到達了奶奶家,大人們擺好了大圓桌,而爺爺奶奶正在廚房裡忙的不可開交,只聽見奶奶在廚房裡一陣清脆的喊聲,我們就去把菜端到大圓桌上,最後,終於大功告成,各種佳餚有秩序的擺放在了桌子上,這下不僅是聞到了氣味,還看到了如此美好的實物,迫不及待想要下筷子,但還得等待爺爺奶奶到來才能開餐,只聽見一陣拖拉而慢的腳步聲越來越近,終於,他們到了,坐下後拿起筷子正要夾菜,可這時,我看到了舅舅站起來拿起了他的手機對著美食拍起了照片,接著,大人們都拿起手機來拍照,氣氛就莫名變得尷尬,我立馬就把筷子收了回來,等他們拍完後才敢把筷子伸入碗中,大人們坐下來,也拿起筷子吃了起來。

只聽見“滴滴”一聲響,一位長輩便拿起了他的手機,看了一會兒,便沉入了這手機中,手機在滴滴滴地響個不停,而他也在一直用手機打著字,也許是他在回覆他的朋友,他便邊拿著手機邊用手夾菜,吃飯,可他卻總是關注著手機,而漸漸淡忘了那以前大家一起熱鬧聊天的年味。

在晚上時,以前除夕鎖定的央視春晚,生動有趣,我們看著小品,哈哈大笑,而現在我們卻只是低著頭與網上的好友聊著天,搶著紅包,沒在一直看這春晚節目,春晚似乎也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節目了,並且以前看時還會一起邊聊邊看,而那樣的日子已逝永不回了,年味也漸漸的淡了。

我童年記憶中的年味是美好的、熱鬧的,大家會一起寒暄聊天,還會聊著這一年發生的事,可現在,鞭炮沒了,熱鬧也漸漸地消失了,我想知道,年味去哪了!

年味去哪了 篇8

國一作文 ,739字

白茫茫的天空罩在頭頂,樹上幾隻孤鳥在嘰嘰喳喳,告訴著人們——除夕到了。

母親照常為我準備了一碗熱騰騰的面,便急匆匆地上班去了。看著碗中的麵條,它今天是那麼的白,一絲色彩也沒有,毫無食慾,我勉強將它吃下,出門走走緩解一下莫名的不適。

走在街上,我環顧四周發現只有我一人,街旁店鋪只有“關門停業”四字貼在門上,這座城市就如同一個行將就木的老者,感覺不到任何生氣,只剩孤寂。

十幾個小時後,黑夜代替了白晝,我來到爺爺家吃年夜飯,雖然餐桌旁僅圍坐著四人,但飯菜很豐盛,雞鴨魚肉擺滿一桌。爺爺穿著一身大紅的衣服,倒了兩杯白酒,把一杯推給了我,“孫子,你爸不在,你陪爺爺喝點兒。”神色略顯哀傷。

“好,我們爺孫倆喝個夠。”說完,我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如烈火一般從我的口腔一路燒到胃,全身都在發熱,難受不已。爺爺看著我說:“你和你爸第一次喝酒一樣,哈哈。”

奶奶連忙倒了杯果汁給我,並把酒從我桌旁移開,瞪了爺爺一眼說:“老酒鬼自己喝,別帶壞孩子。”爺爺尷尬地笑了笑,又獨自喝了一口。

“哈哈……”聲音顯得格格不入,轉頭看,原來是我表弟因為搶到了個一百多的紅包開心大笑。表弟也許是感受到了我的目光,抬頭瞟了我一眼,把自己杯中的果汁仰頭一喝,說了句:“我吃飽了。”匆匆離開了餐桌。

晚上十點,我回到了家中,周圍依舊寂靜,只有偶爾地一兩聲鞭炮聲在告訴我,這是在過年。

當今社會在高速發展中,在時代不斷進步中,傳統也在漸漸地被人遺忘,年還在過,氣氛卻所剩無幾,年味究竟去哪了。

爸爸的童年去哪兒了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530字

好不容易,盼來了暑假,本以為可以“瘋玩”一把,可天太熱了,我只能吹著空調悶在家裡,聽著樓下的噪聲,看著馬路上擁堵的汽車。就是出去了,也是很無聊的——無處可去。雖然有幾棵樹,但一點兒樹蔭也沒有,一陣“薰風”吹來,使得人們又多了一絲燥意。

老家的村頭,黛溪河常年流著臭水,我只能“望河興嘆”又不敢走近去玩。

夜晚,我仰望天空,只見天上黑乎乎的,只是雲彩壓著雲彩,看不見傳說中那明亮的,會眨眼睛的繁星。

聽爸爸說,他小時候放暑假,常去黛溪河邊玩耍,他與小夥伴一起,在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捉小魚、摸河蚌,在綠樹成蔭的小樹林中游戲:掏鳥窩、粘知了、爬樹、撲蝴蝶,在沙地裡捉迷藏、扮解放軍、和泥巴……大人晚上呼喚才回家。

吃過晚飯,爸爸躺在院子裡,知了的叫聲響成一片,爸爸聽著知了叫,看著星星,吃著西瓜。真令我羨慕!

都說現在的社會進步了,大家富裕起來了,可為什麼環境變差了?天,沒有了往日的湛藍,水,沒有了之前的清澈,孩子們有的成了“眼鏡蛇”,有的在培訓班之間來回跑,累的喘不上氣來。

爸爸小時候的那些快樂,都去哪兒了呢?

年要去哪兒 篇10

國二作文 ,884字

“年”這個怪物愈走愈遠,投下的影子也越來越小,是因為它背後的陽光正逐漸消失。

—題記

什麼能把中國文化完全凸顯出來,能把人們的快樂在一剎那間釋放?沒錯,是年。

年這個東西原本是當一個怪物來講,在年末出來吃人,令人惶恐,後來人們想出了放鞭炮、燃爆竹等方法趕跑了它,而這也成了一個新節日的代名詞。今天我們仍過年,只不過叫春節了。當然習俗文化都一樣,改了名字還是過年,這像姓名,姓不變,字可以改。

過年從臘八這一天就已經開始了,或許人們在吃到這又香又稠的臘八粥時,看到裡面豐富的內容,想到了過年的繽紛多彩和忙碌與狂歡,自此時間便晃得飛快。當除夕夜時,才驀然驚醒,哦,已經開始過年了。

過年幾乎就是物質的極大豐富,那頓年夜飯就是證明。尤其那些包了錢、糖、棗、栗子什麼的餃子,最受小孩子的喜愛。就連平時不大吃飯的人也吃開了,為什麼?圖個高興、快樂。過了一年了,終於和久別的親人見了面,吃頓團圓飯,吃在肚裡,樂在心上。

除夕第二天初一,當那條由一夜未斷的煙花爆竹紙屑鋪向遠處的路出現在你面前時,你便知道,要串門拜年了。那一扇扇貼著紅春聯的門打開了,迎向你的是一張張笑臉,一句句祝福的話在你和友人之間傳遞……拜年是小孩的最愛,因為還可以得到額外的壓歲錢。

然而時代的車輪卻開始碾壓上了年文化,西方的習俗開始打著“時尚”的號子入侵。春聯交給了印刷廠,現在幾乎很少有人寫對聯和“福”字了;年夜飯交給了飯店;拜年交給了手機和電腦。聖誕節在中國變得轟轟烈烈,年卻開始縮水。許多人感嘆年味兒淡了,然而這只是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這一規定造成的嗎?人們的熱情被越來越發達的現代社會所抹殺,沒有了對年的渴望,孩子沒有了對年的感覺特異性,因為他們幾乎天天都在過年;西方的文化也在調和著年的味道,儼然成了“西餐”,卻還有點過去的樣子。

有新文化就會有新習俗,例如看春節晚會,但無論怎樣變,這都是生活,就要過下去,只是守歲成了看電視,拜年成了聊微信、看簡訊罷了。

但我們原有的習俗正在流失,就像西沉的太陽,說不準什麼時候就陷入了黑暗。我們應當都站立起來保護春節,這也讓我們不愧對祖先留下來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