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淡了相關作文20篇

年味淡了 篇1

國二作文 ,569字

“這年是越過越沒味了。”……

我的家鄉在湖南的一個小山村,過去過年時有著濃烈的年味,但隨著現代科技的侵襲,這種獨特的味道越來越淡了……

眼下也正是過年時,與以前的過年相比,雖然現在過年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並不是要到過年時才能吃到魚肉、穿到新衣,但卻總是好像缺少了些什麼,似乎曾經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點,我們似乎更懷念以前的年味,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也許是因為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人們就把過年的精神給忽略了,過年的程式刪減了一道又一道,年味也少了一層又一層。

又可能是因為電子產品給一代又一代的人帶來無形的隔閡,青年人低頭盯著手機,玩遊戲搶紅包,與同齡人交流;中年人低頭盯著手機,搶紅包,偶爾抬頭看電視;老年人無人搭腔,沉默不語看春晚。家裡沒有和睦和溫馨,有的只是無邊的冷漠和淒涼。

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們最缺少的應該是文化創新能力,如果我們能夠為我們春節這樣的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它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讓更多不同的人共同關注,就會擁有更多的趣味,年味也就濃了。

這樣看來,過年這種文化,在如今這種精神文化短缺的時候,或許,追求民俗,一家人圍在篝火前講講各自的故事,參加各地的風俗活動,才能找到一絲絲年味……

我思索著,那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何時能重新出現在年關呢?那份我懷念的年味、那種特殊的精神文化又怎樣才能迴歸生活?我默默祈禱著……

年味淡了 篇2

國二作文 ,815字

離過年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我跟爸爸媽媽早早來到外公外婆家。

近幾年鄉下不允許放鞭炮,過年前一兩天,顯得十分安靜根本不像是在過年。放在往年,不等過年那一刻四處已經響起了一陣一陣的炮聲白天也不間斷。

大年三十那晚家裡來了兩桌人原本兩間房子瞬間塞滿了人,煙味,茶味,燒炭的煤氣味瀰漫在空氣中互相交融,氣味十分刺鼻,我連忙從房子裡跑出來,到了大廳的一角,因為手機放在那裡充電,我便找了一個凳子坐在那跟朋友聊天。資訊聲不斷的響著,我也似乎忘了這是過年。不知道過在那待了了多久,有點困了,我小心翼翼的走進一間房裡看,發現五六個人在那裡打牌,電視機也沒有開啟,另一間房亦是如此。

大人們都在做自己的事沒有搭理我,我便悄悄的上樓了。我躺在床上與朋友聊天,朋友說她們那裡吵死了一直在放鞭炮,看到這我跑到屋外看著漆黑的天空,除了燈火通明之外一切顯得格外安靜。一點聲音也沒有。

今年過年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小時候玩的好的一個朋友也回家過年,算上今年我們已經三年沒有見面了。想想小時候過年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在屋外的大坪上防花炮,聽著空中響起的禮花聲,拿著手中的花炮在空中畫圓,現在想起來那時候的年才是真的年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團圓飯然後一起看央視春晚,小朋友可以跟其他孩子一起去領居家玩。現在,時間長了感情也就淡了,直到我離開也沒有跟他說上一句話。

手機在不停震動,螢幕一直在亮,在這有點黑的房間裡顯得有點刺眼。開啟一看原來是微信群裡在發紅包,點開紅包領取紅包在傳送一句新年快樂,這樣算是一種過年。臨近整點,外面依舊是靜悄悄的。樓下還在打著,似乎根本沒有發現少了一個我。

終於整點到來,外面也響起了鞭炮聲。大約五分鐘過去了,外面重新恢復原本的安靜。過了半個多小時,聽見樓下????的聲音,那些人走了,爸爸媽媽上樓看見我叫我快點睡覺。

年,就這樣過完了。過年一年比一年淡了,彷彿人們已經不看中這個傳統節日,就在忙碌無趣中匆匆地度過了。

今年的年味是淡淡的。

年味淡了 篇3

高一作文 ,1235字

微露點滴,沾襟落袖。

麗日綽約,蒹葭榮茂,燕雀啁啾。

閒看故鄉溪畔,斜陽逐流。

聽聞瀠溪潺潺,炊煙悠悠。

——題記

一年暖比一年。原是寒冬臘月時節,卻不再靜悄悄的,而是大大方方地顯露出些許春姿來。

“舊時聽聞古老的傳言,不知何為冬雪”,小城已是許久許久不曾下過雪,惟餘記憶裡很多很多年之前不經意的驚鴻一瞥。

故鄉是偏安一隅的小鎮,依山傍水,很有一番景緻。兒時在故鄉,日夜盼著的便是一年一度的春節。

彼時穿著喜慶的大紅色夾襖,吸啦著鼻涕,用黑乎乎的小手揉揉眼,和鄰家孩子們一同看長輩們放煙花,於我看來便是極好玩的事兒了。

在滿是腳印的門前雪地裡,我們驚奇地看著叔叔伯伯們“哧”地劃亮一根火柴,點燃一箱煙花露出的火芯,然後捂著耳朵,像孩子們一樣,跑到屋簷下,遠遠地看著,笑著。

一朵又一朵的煙花含著苞兒,從地裡擠擠挨挨,迫不及待地鑽出來,升騰著,升騰著,飛上天空,伴隨著驚天動地的叫囂,化為閃耀的色彩,照亮夜幕籠罩下的天空。

那是它們最好最好的年華呀。而璀璨過後,它們又變為漫天塵埃,與雪花一起紛紛揚揚地落下,從雲層中跌到塵土裡。

這是盛放過的煙花。而有些煙花,悶聲不響,還沒有衝上雲霄,沒有“轟”的一聲綻開,便熄滅了,落下了,將生來便殘缺的身軀深深埋在紅塵裡。

這些都是夭折的煙花。它們還沒有出生,便已經死去了,永遠不能綻放,永遠不能衝上雲霄。它們從我們眼前一閃而過,又帶著我們的希冀,一同消失在黑夜裡,無蹤又無影徒留最初的滿心歡喜。

老人們坐在小板凳上,看著煙花,露出孩子般純真的微笑。那時的我只是看了幾眼,只以為他們同我一樣歡喜。而多年後的現在,才漸漸回味出他們眼裡的眷戀不捨。

人吶,一旦上了年紀,便是過一年少一年。這種惆悵,我自然是不懂的。我呀,不過是千千萬萬小鎮姑娘中的一個罷了。

我為盛放的煙花而欣喜,也為夭折的煙花而感到一絲說不出的落寞。它們的存在,就像謎一樣,誰也不知道它們若綻開了,會是如何的璀璨。

母親哄我說,夭折的煙花落在塵土裡,待我長大後,它便會從地底下鑽出來,升騰著飛上天空,驚天動地地盛放。

幼時的我信以為真,於是又日夜盼著快快長大。只是長大後的我,真的能看到重生的煙花嗎?

過完了年的人兒走的走,散的散,只是這故事,到底沒有完。

多年後,我抱膝坐在高樓上,聽著新年的鐘聲,電視裡是董卿萬年不變的笑容。突然感到一陣寒冷,止不住顫慄起來。起身關窗時,看向窗外,黑??一片,沒有半點色彩。

煙花呀,它不見了。它似是伴著兒時的雪,一同迷失在無盡的黑夜裡。四季如春。

我不再是神采奕奕的兒童,終於還是禁不住疲憊,蜷著腿睡著了。夢裡天地,彷彿傳來渺茫的“轟”的一聲巨響。

少時的煙花,終究離我越來越遠。

煙花忘記了我們的約定。

只是往後的路,我都要學會自己一個人走。

像是那些遙遠的年華,都付作了過往。到頭來只剩一寸一寸的舊時光。

年味淡了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848字

新年就要來了。

和往常一樣,街上的人多了,道路也變得擁擠了,在花草甦醒之前,中國人的春節到了。整個城市變得急匆匆的,著急的人不停張望,快樂的人追逐打鬧。年味不再那麼傳統,染上了幾分現代化的氣息。我不喜歡一片噪聲的春節,不喜歡群魔亂舞的垃圾堆。所幸的是,人還是沒變,僅僅有點沉默。

眼下的人們,總缺了些什麼。以往的貼窗花,領壓歲錢等一些快樂的活動,顯得那麼微不足道,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就把精神文化給忽略了,過年的程式刪減了一道又一道,過年的氛圍也少了一層又一層。這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說有著傳統過年記憶的老人們,才上小學的小弟,都一臉悵然地說,過年就剩了放鞭炮這件快樂的事。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煙花衝向天空,以一種絢爛的姿態獨自爆炸開來,很少有人會抬頭,很少有人會欣賞。不像是以前,說個話都要扯著嗓門來說,一家人像是吵架一樣興高采烈地談天說地,別提有多開心。有人說現在這樣也好,減少空氣汙染,清淨。可是這鬧騰騰的炮竹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家的沉默。糖果,新衣服早已習慣,最受人追捧的,那一定是“電子移動裝置”了吧?全家老小,低著頭,時不時發出一聲傻笑,這樣的傳統文化真的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其實不然,過年是生活本身的結晶,年味兒同樣如此,重要的是用心去品味。過年是一種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暫時歇息一下,到了春再走。過年是一種企盼。時代在不斷變化,傳統的節日逐漸與現實格格不入,難道是時間帶走了這份濃濃的年味?當年貨更加充足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

過年也是一種文化,在如今這種精神文化短缺的時候,或許,追求民俗,一家人圍在一個大火爐前講講各自的故事,參加參加各地的風俗活動,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覺……我思索著,那份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氛圍何時能重新出現呢,那份我懷念的年味兒,那種中國人特殊的精神文化。

年味不應該淡下去,多出去走走轉轉,幫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用心體會。今年也會是充實美滿的。

年味淡 篇5

國一作文 ,556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冬末將至,臘梅飄香。中華民族又迎來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春節。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恍惚記得兒時,每當到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在忙著貼窗花、貼對聯、貼福字、置辦年貨……可是如今,做這些事情時的心態,卻早已與過去大不相同。

年味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類大型商場四處都有遍佈,網路購物也變得越發普及,這為人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動動手指就能完成的事情,也沒有人再願意浪費大量的時間去置辦一些看似無用的裝飾物。並且,零星的鞭炮聲也很好的印證了這一點。

記得兒時,一進臘月門,鞭炮聲便總是不斷的,大人們或許覺得有些聒噪,孩子們卻是樂趣不斷,各類煙花爆竹遍佈大街小巷,一片繁榮祥和之景。而如今,電視電腦手機的使用趨於低齡化,孩子們都有了更有趣的東西,便很少去碰那煙花爆竹了,花錢聽個響這樣的傻事,更是沒人願意去做。

年味淡。小時候,每年最期待的事就是大年三十晚上家長手裡的紅包了。然而,隨著手機轉賬功能的流行,就連新春紅包都選用轉賬的方式,越發的失去了年味……

或許可以找藉口說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也在一點點成熟,所以看待事情也會有了新的角度。也有人解釋,說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現象的出現也屬必然。

然而,真的如此嗎?一個失去了靈魂的民族,真的是我們想要的未來嗎?

年味變了 篇6

國一作文 ,587字

什麼是年味?年味是全家歡聚一堂的歡樂氣氛;是晚輩對長輩的一杯孝敬酒;是屋外的絢爛煙花點綴閃爍的星光;是小一輩們開心玩耍的歡樂笑聲;是大家一張張燦爛無比的笑臉。

可是,現在的年味大不如以前了。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雖保護了環境,減少了噪音,但是在那寧靜的除夕也讓人覺得那種聒噪的聲音變成了一種懷念,一場過去。小時候那種點了鞭炮,捂著耳朵奔跑的經歷也成了腦海中的回憶。

記憶中的團圓飯,是親戚、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和兄弟姐妹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飯。今年雖然像往年一樣,有隆重的菜式,但是人沒有那麼多,餐桌上也沒有那麼熱鬧,夾幾口菜吃便放下了碗筷。春晚一如既往的播放,主持人激情昂揚地開幕詞,對電視機前的觀眾已是一場過場詞罷了,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小品演出了,除了這個,其餘的似乎都沒多大看頭,也沒有多大興趣。

除夕照舊是要守歲的,覺得今年的春晚無聊便把電視關了,想出去走走,可覺得外面的夜晚是漆黑的,又帶著一絲的涼意,便打消了這個念頭。看一兩集電視劇消磨時光,覺得電視劇也是隻有角色的各種對話罷了。……終於熬到午夜,可以躺下休息了。

第二天初一,壓歲錢也無多大意義,只有小孩們還期待著罷了。依舊登門拜訪,從小到大看著長輩們依舊禮貌地推來推去,似乎春節的除夕和以後的日子大概都是這樣重複的吧。

我似乎看不到春節與除夕的意義了,也找不到了。似乎就是這樣,重複過下去的。

年味淡了!淡了!淡了!

年味淡 篇7

國一作文 ,713字

剪窗花,貼春聯,包餃子,賀新年……

“年”是一個節日,也是一次團圓,而如今卻成了一種思念。隨著時光荏苒,年味兒,也漸漸淡去。

今年的“年”,父母帶我去了外省度過。

大年三十的早上,空氣中沒有菸酒臘肉的味道,而是酒店桌上清新的香薰味兒,我換上母親為我準備的新衣,不像往日的欣喜歡樂,而變得有些沉重。這個年,好像很勉強。“辰!快點!我們要去參觀新景點了。”門外母親的呼喚,讓我不再多想,戴上帽子,趕緊出了發。

孔雀放飛,原始叢林,大象表演這些多彩的景點,讓人們玩得不亦樂乎,而我也樂在其中。帶著滿身的疲倦我們回到了酒店。房間,早已被工作人員打掃的乾乾淨淨,門口卻是空空如也。哎,過年又少了大掃除,貼春聯這兩個環節。

晚飯是在自助餐廳中度過,人們都匆匆地走來,隨後又匆匆地離去。沒有酒桌上的噓寒問暖,也沒有其樂融融的包餃子。大家都埋著頭,滑著手機,安靜的吃著。

還好還好,除夕夜,電視上依舊播放著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依舊在激情慷慨的演講著,演員歌手們依舊為我們奮力表演著。電視機前的我們,也在仔細觀看著。而新鮮有趣的手機紅包卻一下把我們吸引到了眼前,剛剛的一幕也就置之一邊了。

現在的“年”好像換了一種風格,這是“年”,但“年味”卻淡去了許多。上門拜年變成了手機簡訊中那空虛的四字;全家的團聚變成了網際網路上的遊戲;做年夜飯的過程變成了可以只用一個電話就搞定的滿漢全席……

年難留,時易損。莫懷念,那曾經。年味不應該這樣淡下去!

年味變了 篇8

國三作文 ,819字

春節期間,無聊的我開啟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看著那一幅幅精美的描寫古時人們過節時的情景,再看看今時有些不免的悲傷。

杭州西湖邊的蘇式建築裡,人們忙著貼對聯,大街上張燈結綵,人們都在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小孩們便是換上了新年的新衣拿著一根香燭,在點小鞭炮玩。大人們則是看著小孩子笑嘻嘻的,大人們也就高興了。隨著鞭炮的升空,過年也到了高潮。

幻想著的我呆望著窗外,今年衡陽市中心嚴禁鞭炮,第一次感到過年格外的冷清,因為寒冷雖然生機蟄伏,立春後便會日漸溫暖,但窗外依舊生意隱然,人的感覺首先都是隨著視聽觸而來的,從小到大那股習慣的力量便成了一種執著和情感。如果窗外傳來一陣鞭炮聲,大概就不會感覺如此。

今年的年夜飯提早了,往常,年飯時就有人在外面放鞭炮,可是今年,外面卻顯得格外冷清。口裡的飯,嚼著嚼著,便覺得年味的味道有些變了。不知是不是被外面的氣氛感染了似的,家中的年飯沒有一個人說話,人們只是顧著看自己的手機,不時的就發出驚歎的聲音,我靜下心來回想著那一幅畫,人們從四面八方來的這裡,不就是為了吃一頓團圓飯嗎?團圓飯上面人們不一起聊聊今年的收穫和明年的憧憬嗎?也許是外面的氣氛所帶動的。

年夜飯過後,叔叔伯伯們圍在一起打牌。我們只在電視前看春晚,也不免抱怨春晚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好看了。每個人都盯著手機,隔一會就傳了一陣搶紅包的聲音,搶到紅包還要大聲炫耀一下,外面的寧靜襯我們家格外的熱鬧,這種氣氛很好,但是我覺得我們失去了一些固有的東西,而那些東西也正是最寶貴的。我獨自一人下樓走走,路上空無一人,鞭炮屑子早已不復存在。路上空空的而我的心更空。我坐在小區的石凳上,直到12點也就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

我們不應該在現實生活中喪失傳統,或許跟上現實潮流才是正確的選擇。我不知道現實潮流是什麼?我們只知道要繼承傳統,不能讓年的味道慢慢的在時間的推移中散退了。

我很失望,年的味道漸漸都改變了,而沒有變的只是人的心。

年味變了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1字

我的家鄉在河南,那裡有農村,我的老家就在那裡。

前年過春節時我們到了那裡,我和媽媽在那裡買好年貨就到奶奶家包餃子了。

包餃子時我們全家動員,我和哥哥姐姐在用麵粉和麵團來做白嫩嫩餃皮,我們做餃皮時不時捉弄對方,哥哥先發制人,捉弄我和姐姐,在我和姐姐的頭上灑下“麵粉雨”,然後對姑父說:“哎呦,他們的頭髮怎麼變成白頭髮了!”姑父聞聲趕來,呵呵大笑起來,這時全家都笑了,當然我和姐姐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我和姐姐也想捉弄下哥哥,所以我向姐姐獻上計策,姐姐連連稱讚,我們說幹就幹,我先從麵糰上取下一點面然後放在水裡好長時間就變得特別粘,然後偷偷放在哥哥腳前讓他踩到,可哥哥很機智,看穿了這個把戲,還沒踩就說:“哇,小狗拉便了!臭死了!”(小狗指我)這一句話逗得我們呵呵大笑,這一年的除夕我們都是在歡笑中度過的。

可去年年味完全變了一個樣,因為家人聽說過春節時可以在手機微信上搶紅包,所以過春節時我們每人捧了一部手機。因為我最小,反應最快,所以我自告奮勇拿了三部手機,就連爺爺奶奶手上也捧了智慧手機搶紅包,哥哥我姐姐兩手開弓,不時聽到大家的喜悅聲和哀嘆聲,“哇,我拾了10元!”“唉,差一點就點到了!”這就是指尖上的除夕,沒了家人的歡聲笑語,我一點也不開心,因為每個人都低頭看著手機,沒有了以前的那份家庭團聚聊天的溫馨。

我多麼希望下次不再是指尖上的除夕,而重新變為擁有歡聲笑語的除夕!

為什麼年味越來越淡了 篇10

國二作文 ,768字

現在過年,無論老人還是小孩,無論老人小孩都拿著一部手機,刷起了微信。再加上今年的禁炮令等一系列政策,往年街道上熱鬧的炮火聲也沒了。幾十人,坐在一個客廳裡,看著手機,除了進門時的問候外別無交談,反觀微信群上則是熱鬧哄哄,紅包發的發,搶的搶。難道面對面的交流變得這麼難嗎?

來到新年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年味變淡了。一些人認為年味之所以變淡,完全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古代的生產力低下,人們就預設過年就是吃的不同,所以當生活水平提高,古代過年時吃的東西,平日裡也能吃的上,所以導致年味變淡。可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會導致年味變淡嗎?我認為,年味的變淡,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人們對其的重視。現在的春節缺少了儀式感,人們不是搶紅包,打牌就是看電視上無聊的節目,哪怕扯點家常都非常稀罕。以前放鞭炮,穿新衣,貼年畫,舞獅舞龍的習慣,有些被繼承了下來,有些則消失在了記憶裡。

年味在變淡,我們也可能是其中的推手。習慣性的拿起手機,漫無目的的開啟微信,搶幾個一兩塊的紅包,留下一句恭喜發財,一天就這樣無意義的度過。反觀以前的年會,"要到東關看五猖會去了。這是我兒時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為那會是全縣中最盛的會,東關又是離我家很遠的地方,出城還有六十多裡水路,在那裡有兩座特別的廟。"魯迅筆下的五猖會,值得走幾十裡的路去看,值得背下大段枯燥無味的書,而今天的我們,過年時都癱在家中,不停的刷著,要不是掛著一副對聯,真不知道是在過年。這真的是過年嗎?

北伐後統一的國民政府曾一度推行西洋公曆,廢除舊曆,禁止過春節,而民間對春節的慶祝卻屢禁不止。過年是中國人數千年來自家傳統,而在新舊時代的夾縫裡,它以頑強的生命延續了下來。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難道真的會消亡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嗎?我希望能過一個沒有手機、電腦,一聲鞭炮,一顆糖就很滿足的新年,那時候,年味正濃。

淡了的年味 篇11

國一作文 ,784字

經過了數十天的學習,除夕也悄然而至,“又是一年了。”我不禁感嘆萬分。過年本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不知從何時起,這份欣喜漸漸淡了下來。

又回到了爺爺家,但小區裡安靜地嚇人,除了來往車輛的聲音,就再無他聲了,一想起昔日的情景,我長嘆了一口氣。

記憶中的過年是十分令人欣喜的。每逢回家過年時,耳邊無時無刻不響起爆竹的聲音,一到爺爺家總會迫不及待地去放爺爺早已為我買好的一盒鞭炮,晚上吃完年夜飯後一家人齊樂融融的在一起看春晚。這似乎已成為一種習俗。大街小巷上都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而現在過的年,早已沒了那份滋味。

聽到晚上出去吃年夜飯的訊息,更是讓我大吃一驚。吃完晚飯後我往四周看了看,早已人滿為患,甚至還有等位置的。回家後,一家人則是人手一臺手機,都在搶著微信紅包,雖然只有幾毛錢,但人人都樂意搶上一??上。天花板上掛的燈籠也沒有了。看來時代真的變化了,我心想。

爺爺看著我悶悶不樂的樣子,不禁問我怎麼了,我對他說了種種現象,爺爺笑而不語,帶我去了裡屋。

一進屋裡,兩張黑白的老照片映入眼簾,爺爺拿出了兩個鮮紅的蘋果擺在照片前,接著又倒了兩杯酒放在旁邊,最後燒香,並嚴肅的向照片鞠了一躬,我也跟著效仿。做完這一切後,爺爺語重心長地說:“這每年過年都要拜一下我的父母這是必不可少的,過年的味道看上去淡了,但真正的年味是在人心啊。

這時我恍然大悟,年味是在人心裡呀!鞭炮的聲音漸漸變少是因為會汙染環境,出去吃年夜飯是因為方便,而搶紅包則是時代變化的表現。所有的這一切所看到的都只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家人放下工作的勞累聚在一起,過年不是一項儀式,也不是一個義務,而是中國人千年以來精神和信仰的。正所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嘛。

再一看手機,親朋好友的祝福早已鋪滿了螢幕,隨著電視裡新年鐘聲的響起,窗外響聲一片。

表面上年味是淡了,但存在於全中國人心中的年味卻是濃濃的。永不改變。

淡了的年味 篇12

敘事作文 ,766字

從大年初一開始,我就發現這個春節註定不同了。

早上,當我抵達親戚家後,幾個和我同齡的親戚也陸陸續續地到來了,隨後我們幾人便在一個房間內默默地打著電子遊戲,沒搭上幾句話,即使是有人發紅包也無動於衷,嘴上說些客套話,眼睛卻根本沒有離開iPad。吃飯時,也不過狼吞虎嚥,吃個半飽便又往房間內跑去。

離開時,我回頭,卻發現只有老一輩的在聊天,其餘的都捧著手機,低頭看著。出去拜年三次,卻次次如此。

至於不去拜年時,我一個人在陽臺上默默地補作業,媽媽則在客廳裡看電視劇。除了吃飯時,兩人也沒怎麼交談。

不得不想到一個問題:春節的年味,為何變淡了?

我先是想到了電子產品的問題—沒有人說話,是因為都在低頭看手機;我們急著吃完飯,是因為要去打遊戲;媽媽一言不發,是因為在看電視……事實彷彿就是如此,這麼簡單清晰:都是電子產品惹的禍。

仔細想想,卻又不只是如此。電子產品讓人愛不釋手是事實,但問題是,根源在於人,而非電子產品,就像你不能光憑一個人用菜刀砍死了另一個人就判斷出菜刀是有問題的。實際上,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比起有血有肉的人,有些人竟然更喜歡電子產品!

有的人說,現在可以直接用網上聊天來代替拜年的長途跋涉,但我對此不敢苟同。春節最終可能只是親戚間的拜訪,但隨著時間流逝,它早已成為了一種形式,進而進化為了節日,最後演化成一種不可動搖的傳統。傳統是和信仰同級的,因此改變拜年方式就像讓一個道士去寺廟,理由是更近一般荒謬,這無疑會大大使年味變淡。

但年味淡了,為何我們漠不關心,還是自顧自地看著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想起從前在新聞上看到的,許多外國人都對中國的文化很感興趣,但現在的中國年輕人卻不在乎“國粹”、“非遺”,大有“崇洋媚外”的勢頭。有些人愛說“勿忘國恥”,但這難道不亦是一種國恥?(公眾號:我們555666)

年味變淡了 篇13

國一作文 ,1012字

年,也就是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不僅意味著舊的一年的過去,還意味著忙碌了一年的人們能夠停下來享受一段時間。近來有很多人大說特說什麼年味變淡了之類的。如果從他們說理解的儀式感來說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覺得年味更應該是在過年的過程中與家人共同享受到的幸福。

在這個新時代裡,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在節節攀升,所以在過年的時候自然就有了更多也更自由的選擇,不僅僅再像二、三十年前的那樣只能一大家子圍坐在火爐旁聊著家長家短,還能趁著這一個長假出門看看世界、甚至把春節假當作一個黃金週來享受著度過。圍坐在火爐旁一起聊天自然是一個很好的春節開啟方式,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嘛,不應當也不能去強求別人與你過相同的生活。

時代在發展,許多舊的年俗的確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批判地繼承的。比如燃放煙花爆竹。“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場景現在在許多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城市中就已經逐漸減少,有人甚至因為違規燃放煙花爆竹而被“通緝”,這些種種難道不是因為燃放煙花爆竹對環境有很大的破壞所以才出現的嗎?而且你認為燃放煙花爆竹是在增添年味,是為了熱鬧,但也許就有人認為這些打攪他一天的正常生活。再比如貼春聯、貼“福”字。春聯是對未來一年的美好祝福,把“福”倒貼則意味著福到(倒)了。但今年過年時我走家串戶的過程中發現不少的人家把上聯貼在左、把“福”字正貼。雖然這些不符合傳統儀式,缺少了儀式感,但它依舊是這些家庭的美好的祝願,對來年生活的期盼,你能說這是年味淡了嗎?

當然不是!照之前所說的,幸福並不是伴隨著這些儀式自然而然產生的,而是在陪伴著家人的同時充分地過好春節假期的每一天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的。你不能說你一大家子看春晚就一定比他們一家在海邊度假旅遊更加幸福,反而有可能因為春晚的不合胃口覺得度日如年。

每一家在春節假期中都有著屬於他們獨特的喜悅,但卻又不是所有的喜悅都能叫作體會到了年味。例如在過年的時候農村裡就有著以打牌賭博為樂趣的人,但是賭博這類低階趣味所帶來的歡笑是不能算作年味的,反而應當是過年時的一大毒害,應當儘快肅清這股歪風邪氣,找回正確的年味。但是這個正確又沒有什麼同一的度量,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所以年味並沒有變淡,變淡的只是一些不合時宜的傳統儀式,而真正的年味將隨著一個一個年的度過不斷傳承發展下去。

淡了的年味 篇14

國二作文 ,722字

以前常聽大人們提起: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這春節將至,感覺確實如此,都市生活的快節奏、車水馬龍、鋼筋水泥,特別是過年期間城區裡靜悄悄的,往常摩肩接踵的人們好像瞬間消失般的攪亂了年的聲音、色彩和味道。

雖然大街小巷都像往年一般張燈結綵,可我卻發現,近年來過年的味兒卻越來越淡了。似乎過年能讓我們高興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收點壓歲錢,玩著手機沒有大人的嘮叨而已。

眼下也正是過年時,與以前的過年相比,雖然現在過年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但精神文化卻總是像缺少了些什麼,似乎那些文人墨客寫的過年更熱鬧,更開心一些。

而每當到了西方的節日,卻受到了人們的大肆追捧,為什麼現在中國人對待自己國家的節日還不如對待國外的節日那麼有激情?我猜可能是,在現代人的眼中,過西方人的節日,更顯得時尚,更顯得潮流。但試圖想想,為什麼我們自己傳統的節日過得越來越平淡?為什麼我們會激情似火地追捧西方人的節日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迎來了大年三十。和父母親早早地坐上歸家的車上,透過車窗向外望去,粉飾一新的各家各戶都像過年的電影鏡頭般的一閃而過,而我卻像個看客,看著人們面帶微笑,心透喜氣的和家人一起過年的場景。父母在車上談笑著,討論著和親戚朋友的聚會,討論著這一年來所取得的成績,討論著車廂後座裡的禮品的分配。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喜悅,他們的話題充滿了親近。那一瞬間我好像忽然明白了!年味從表面上看好像是感覺淡了,城市離裡過年不準燃放煙花鞭炮,電視臺裡千篇一律的春節聯歡晚會,桌上擺放著我們基本天天吃的美食。這些似乎讓過年變得不在讓人期待,讓年越來越感覺平淡。但過年卻讓中國人那種傳統親情卻濃稠了!過年其實是中華民族的一根堅實的紐帶,讓我們炎黃子孫能在這片神州大地上延續永久。

話說,年味兒去哪了 篇15

國三作文 ,631字

早已盼望的春節悄然而至—今天已經是大年三十了。街上似如往常一般平靜,並非如爺爺奶奶所說的那樣鑼鼓喧天,炮竹聲連連,行人的臉上也多了些匆匆。這就是所謂的年味兒。

是少了童真,還是多了寂寞?感覺連天上的煙火都是冰冷和孤獨的化身。年夜飯的餐桌上,少了的那幾雙筷子的主人是整桌人的心結。

手機在生活中越來越普及,但它不僅帶來了便捷,也帶來了隔膜。

菜上齊了,最先做的不是動筷子,而是掏出手機,拍張圖片,在朋友圈裡秀一秀,再發表一個評論,點個贊,緊接著便是一條又一條的回覆……短短的二十幾分鍾,就在這手指的划動中流走,菜涼了,可涼的豈止是那些佳餚,更是那些忙碌了好久的家人的心呀!

因為有了手機,年味兒似乎沒了,可真的是因為手機嗎?難道年味藏在手機裡?

不知從何時開始,過年開始演化成一張張渴望而不可及的車票,一個個寄往家鄉的包裹,一條條群發的簡訊和空有幾句祝福的通話。老一輩們辛辛苦苦準備的年飯變成了一盤盤熱了再熱的家常便飯,拿著話筒卻不知如何將手中的紅包交給可愛的小孫子。穿著兒女寄來的新衣,呆呆的看著寂寞的煙火離開地面。給小孫子買的擦炮和小煙花堆在家裡,灰塵為它穿上了新衣……過年,真的應該如此嗎?年味兒哪去了?

本該熱熱鬧鬧的年夜飯變成了三口小聚,各自宴食,本該有的圍爐夜話,守歲過年變成了孤單隻影看電視的冷清,本該有的歡欣卻在煙花絢爛時悄然退場……

究竟是生活的變化太大了,還是人心越來越冷漠了?為什麼連過個年都那麼不盡人意?

話說,年味兒哪去了……

變淡的年味兒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0字

新年過去了,是不是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春節越來越沒意思了呢?確實,在不經意間,年味兒真的變淡了不少。讓我們看看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人情變淡了

以前每到過年,媽媽就會帶著我出去拜年,這兒走走,那兒串串,幾乎把整個村子給轉遍了。互相說說祝福的話語,嘮嘮一年的收穫,談談今後的生活,就像親人一般。

現在呢,大家都住進了高樓,大門緊鎖,即便在樓道見到也只是點頭微笑而已。就算和親戚朋友拜年,也只是發條微信或發個紅包,傳遞祝福,少了那份親情與溫情。

激情快沒了

以前,只有過年才有新衣服穿,只有過年才能吃一頓好的,只有過年才能拿到薄薄的壓歲包。所以呀,一到過年就特別激動,期盼著春節的到來。

現在呢,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想穿新衣服,隨處都能買到;想換換口味,隨時都能嚐到;想要零花錢,更是小菜一碟。天天都是吃好的,穿好的,每天都在過新年。所以,也就沒有了那份期待與激情。

煙花少放了

以前,只要過年總少不了煙花爆竹。不管條件怎樣,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煙花爆竹,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煙味,以此營造出那股濃濃的年味。

現在呢,空氣質量那是越來越差了,霧霾的滋味大家已經嘗夠,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正在逐步增強。所以你看呀,今年的煙花爆竹明顯感覺少了許多,多了份安寧與清潔,少了些嘈雜與汙染,自然也使得年味淡了許多。

年味變淡,有著許許多多的原因。但大家不必憂國憂民,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或許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後會有更好的年俗發展起來,過年會有新的意蘊!

淡淡逝去的年味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490字

想起幾個月前那熱熱鬧鬧的春節,我都感覺記憶猶新,因為那一幕—

“子珊,子珊,快點來貼春聯了!”一聽到爸爸的喊聲,我“嗖”的一聲跑了過來,貼春聯最好玩了,尤其是這一次,這一次的春聯是我自己寫的,我一定要叫爸爸貼在最顯眼的位置!很快,春聯就貼好了,看著我自己寫的春聯,心裡別提有多激動了,“這才是真正的傳統!”

貼完了春聯,一陣陣香味鑽進了我鼻子裡,是什麼呀?我跑到廚房,媽媽正做油炸食品:炸排骨、醋肉、鰻魚……真是的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啊!我剛想伸手去拿,可媽媽說:“不行!”看到了媽媽的態度那麼強硬,那麼堅決,我就不再說什麼了!

這時,我看到鄰居家的對聯是印刷體的,而我們的卻是手寫的,我想到了—

現在,已經很少人用毛筆寫字了,春聯,也是用印刷的,不再用手寫的了,年味,在漸漸淡去。

現在,我們見面聊天,更多的是用微信、QQ等。很多人都變成了手機控,吃團圓飯時,更多的人是用手機聊天。變成了個手機控,這樣真的好嗎?

我們過年吃的年糕大多數都是機器製造,雖然也很好吃,但是我覺得純手工做的比較好。

年味,是一次團圓;年味,是一次歡笑;年味,是一聲祝福;年味……

年味去哪兒了 篇18

高二作文 ,72字
年味去哪兒了作文600字https://wWw.ZuoWen8.com/a/318566.html

越來越淡的年味兒 篇19

國一作文 ,609字

迄今為止,我已經度過了15個春節。隨著時間更迭,那股總是令人歡喜的年味兒在逐漸轉淡。

很小的時候,新年是十分有意味兒的。家家戶戶走街串巷,每扇大門背後都掩藏著一片歡聲笑語。到晚上吃年夜飯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彷彿是故意要勾人胃口似的,那香氣聞起來只覺得通體舒暢,接著就愈發餓了。然而在小孩子眼裡,飯可以不吃,鞭炮絕對不能不放。草草扒拉了幾口飯之後,就連拉帶扯地把大人拉到外面空地上給我們放鞭炮,看著面前的火花四濺,這才盡了興。這兒是不守歲的,但是因為有很多人在放煙花,那聲音同樣擾得人不能安眠。所以該打牌的打牌,該看春晚的看春晚,該收壓歲錢的收壓歲錢,一大堆人擠在一個小屋子裡,十分熱鬧。

但是到了現在,我感覺新年味道大不如從前。

飯桌上,小一輩的都是“低頭族”,目光緊緊黏在那掌心大小的發光屏幕上,偶爾要敬酒給老人,這才不情願地站起身來,手上仍握著手機。所幸,一頓年夜飯裡充斥的都是老一輩人的爽朗笑聲,時不時談些陳年舊事,倒也不索然無味。

讓我心寒的還在後頭。長時間待在上海、過年才得以回來的表妹來我家拜年,我正為自己找到一個玩伴而歡喜,不料她見面第一個動作就是掏出手機,第一句話是問我:“你家的WIFI密碼是多少?”沒有惡意的一句話,卻足以給我當頭一棒。

晚上放鞭炮了,也許是覺得自己童心不再,五光十色的火花在夜空中雖十分引人注目,心裡卻一片木然。最後反而被它散發出的濃煙狠狠嗆了一大口。

過年,過年,越過越蔫。

我讀懂了年味 篇20

國一作文 ,766字

在九州大地上,“年”永遠是最為隆重的節日。這一天,人們總是在滿城飛紅中掛著淡紅色的笑容四處走親訪友。

前幾年的春節,我總會興致勃勃地四處購買“福”字、對聯以及各種年飾,把家裡各牆面都貼一遍,再紅紅火火地看上一場春節晚會。可媽媽不覺得,她固執地認為,回趟老家才是最好的慶祝方式。耐不住她的嘮叨,我極不情願地同意了。於是今年,媽媽用通宵不眠換來了三張親情直通車票。

“這邊走!舅舅在這兒呢!”眼尖的我一下車就發現了那張似曾相識的面孔。他身上是一件不起眼的灰夾克,被夜裡十一點的寒風吹得直縮脖子,手握在袖子裡,像只企鵝一樣,邊仰望大鐘邊焦躁地踱來踱去。我們連忙拖著行李跑去匯合,並立即手中一空,兩大盒沉甸甸的禮品外加龐大的行李直接被搶了走。

上了舅舅的甲殼蟲小車,他便開始不住地搓手,還哆哆嗦嗦地發出:“噝—噝—”的聲音。仔細一看,他的嘴脣已凍得發青,口中一呼吸便有白氣冒出。媽媽不滿地質問他到底早來了多長時間,他卻只是風輕雲淡地說,沒多少,就一個多小時而已。說完,他還晃了晃手臂,就把著方向盤啟動了車子。將近凌晨一點,旅館到了。我們一家臥在軟塌塌的床上,入了沉沉的睡眠,而舅舅卻還要驅車幾十公里回自己家。

第二天,我們來到閻良,正式地與親人們見了面。午餐設在了姥姥家,剛進門熱氣騰騰的菜就擺在了桌上。姥爺忍不住抱怨姥姥:一把年紀了,做頓飯熱上百十遍!這當然是誇張,但十幾盤名小吃輪流登場,還是足以看出姥姥的辛勞。席間,姨媽、姥爺、叔叔輪流給我塞紅包,夾菜,親密地叫著我的小名,還不停勸說父母多留幾天,惜別之意溢於言表。

奇怪,西安的小吃怎麼就這樣好吃呢?北京做的哪裡不正宗了嗎?返途中,看著身邊旅客探親後的神采飛揚,我懂了。我身上流淌的,必定是古城西安的血液,是親人的血統。

年味兒,是老家的味道,是親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