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蘭香相關作文20篇

幽幽蘭香 篇1

國三作文 ,817字

新年的腳步悄悄走近,連空氣中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息。我正沉浸在對美好生活的遐想中,卻不想被媽媽的關門聲打斷。抬頭望去,只見媽媽懷中抱著一盆花,她一邊小心翼翼地將它放下,一邊對我說:“你舅捎了一盆蘭花來,說是過年讓你看個新鮮。”

我曾見過梅花的冷豔,翠竹的挺拔,秋菊的淡雅,卻唯獨未見過這蘭花。我頓時便瞪大了眼睛,打算仔細瞧瞧它的模樣。只見那一株翠綠色的蘭苗挺著腰板站在土壤中央,像是在展露它的風姿。又尖又細的葉子微微卷曲,劃出優美的弧度。可是再一看,卻只覺與青草無異,空蕩蕩的連個花苞也沒有。心中不由得一陣失望,更是覺得它名不副實,怕是開不出什麼好花。

本以為過年是見不得蘭花,聞不得蘭香了,卻不想沒過幾天,那蘭花中間就竄出了一個個花苞,如一個個翡翠珠子懸掛在枝椏上,珠圓玉潤,彷彿其中有一陣陣香氣在伺機破“殼”而出。這下,我的心中升起了些許的期待,希望它能在過年時開出好花供人賞玩。

時間如白駒過隙,眨眼間就到了大年三十。可我本該歡喜的心情,卻被一盆涼水澆的絲毫不剩,我期待中的蘭花最終還是銷聲匿跡,沒了蹤影。心裡頓時一陣不忿,將那蘭花抱起,丟到了後陽臺的角落裡,任它自生自滅。

日出日落,又是十幾天過去了,我彷彿早已忘記了那盆蘭花。直到一天晚上,一陣暗香突然襲來,繞上了我的鼻尖,鑽進了我的心裡。那香氣既清新又濃郁,不似香水一般的矯揉造作,又不像尋常花香那般索然無味。我不由自主地跟著這香,尋找那快樂的源泉。結果讓我心中一震,竟是那盆蘭花。枝頭上青澀的花苞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朵朵簇生的嫩黃小花,向世界綻放它的優雅風姿。那並不是盛世般的豔麗,卻讓我沉醉其中,無法自拔。

一絲愧疚與自責不由得爬上了我的心房。蘭花並沒有為了迎合人的慾望而過早綻放芳華,而是守住了自己的快樂,遵循了自己的意願。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生活是自己過的,快樂是自己創造的,又何需在意別人的眼光。守住本心,便是守住了一生的坦蕩和快樂。

幽幽蘭香,芬芳我心。

在深雲中,在松濤下——讀《空谷幽蘭》有感 篇2

讀後感 ,1116字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看落雁修竹,月升日暮,行到水窮之處,隱於深雲之中,不與人溝通交流,執著於尋找自己的“道”。他們,是當代中國人熟悉又陌生的隱士。

《空谷幽蘭》這本書便是美國作家比爾彼特來到終南山尋找隱士的故事。書中的隱士們,在自己僅有的一方天地裡靜靜地冥想,有時,他們甚至可以幾個月不吃東西,一直靜坐,好似皎然筆下那句詩“醉臥白雲閒入夢,不知何物是吾身”,只是,他們醉的不是酒,而是醉於道,醉於迴歸自我,迴歸自然。

《老子》中有一句話:“大曰遠,遠曰逝,逝曰反。”大概意思就是世間萬物有其執行規則,他們都在迴圈反覆,包括我們的生命。懂得把握,才能知道何處是歸途。

想起陶淵明《連雨獨飲》中:“形骸久已化,心在復何言!”心與形,是兩個存在,“心”是真正的自我,而“形”,是外在的名利。萬物有性,所謂“人性”,就是率真純粹,一顆不刻意、不雕琢、不做作的心,這樣,才永不泯滅。

《莊子天地》中有一個抱甕灌畦的故事。傳說孔子的學生子貢,在遊楚返晉過漢陰時,見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著甕去澆菜,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願意,並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有機心。也許你會覺得故事裡的老人愚蠢又可笑,可是它體現了莊子那種“道法自然”的思想。

可是,正如學者智效民在《民國舊夢》中所描述:“在一個以權謀私甚囂塵上,金錢鋪路不足為奇的社會,人們紛紛放棄普通平凡的生活,而是把出人頭地、高人一等當做自己的夢想,就造成了一個病態的社會。”如今,誰沒有“機心”呢?

當然,並不是要讓每個人都像終南山的隱士們那樣,放棄舒適方便的生活,決意歸隱於深山中,與鳥獸同眠,花草為友,而是要有如陳寅恪先生所說的“自由之學術,獨立之精神”。自由,是人人都渴望的;獨立,是人人必須要做到的。但是,我們要問自己,我們足夠自由,足夠獨立嗎?自由,就不會被誘惑所綁;獨立,就不會被慾望所左右。說到底,人們都有一顆“機心”。而隱士們能夠自由、獨立,正是因為他們能守住心中的一方淨土,他們“守拙”,懂得捨棄,像弗蘭茨卡夫卡說:“我不想要什麼東西,只想從深淵伸出雙手就出自己”。

迴歸自然,迴歸自我,會使人感覺到純淨、美好。林語堂在《吾國與吾民》中說:“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到村舍炊煙裊裊升起,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遊子之情……”春則覺醒而歡悅,夏則在小憩中聆聽蟬的歡鳴,秋則悲悼落葉,冬則雪中尋詩。

田園、山林並不獨屬於謝靈運、陶淵明、王維、孟浩然,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歸隱的地方,能夠領悟到莊子所言的“法天貴真”。懂得捨棄。懂得迴歸,才能再一次出發,走得更遠。讀比爾的《空谷幽蘭》,你的心靈將會得到一次沐浴,一次昇華。

那段時光,幽幽花香 篇3

國二作文 ,639字

寫風,寫雨,寫盡人間悲歡離合。

愛酒,愛花,愛透天下陰晴圓缺。—題記

那個還是繁華鼎盛的王朝,你憑著一個放蕩不羈的心,寫下清新婉麗的《浣溪沙》。書香世家的薰染,你養就了溫柔與儒雅。那是一個絢麗的時代,你如涓涓小溪,穆然流過時光。

驚起的秋風掠過你醉人的面龐,一頁殘夢在你發中吐出綠葉。

一圈圈遠去的漣漪,是你一如既往的哀愁。那個餘溫尚存的昨天,摸起來竟然鑽心的疼?

那是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如江南煙雨,朦朧而捉不透。只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些許彷徨也無助。破碎的江山,懦弱孤傲的王,被金兵擄掠異鄉。你獨倚月窗,千絲萬縷的鄉愁,束縛著年輕虛弱的心靈。那支新婚插在頭上的紅花,在夜中默默地凋零。

盤古的巨斧丟棄在宇宙的盡頭,宙斯的雷電在哀鳴。一段愁思插進你的胸口,吐出一口嫣紅。月華在地上借了一角浪漫,在你心中又是如此的觸目驚心。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你堅守著趙明誠的歸來,等待江河重新恢復光照。

最後一曲傷殤,在遠方的琵琶彈起。你那深深的嘆息,穿越了歷史的卷軸,在世人耳邊想起。無奈,無助,無依,無念。

一切歸於平靜,只是他一直未回,你尋尋覓覓良久,最終只能舉杯消愁,只是三杯兩盞淡酒,澆不滅,心傷舊痕。

明月清風此夜,想起相思紅豆,想起莫名的甜美。

或許這就是人生,只是美人自古多厄難。

或許這就是宿命,兜兜轉轉,便是盡頭。

朵朵蒲公英迎風飄絮,埋葬著我對你的傾愛。

旋轉的流光,映出了你蹁躚的身姿。影子述說著黑色的光明。時光帶走了你,而我只能在時光的一頭,眺望你。

幽幽書香淡淡書情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1028字

翻開了書籍的篇章,就翻開人生最美的樂章。

—題記

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就像一個個絕妙的音符,連成一首首美妙的樂章,這就是書,人生中重要而又寶貴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頁書淡淡的幽香,已嵌入我的靈魂。

書,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每一次翻開書,我就像口渴的烏鴉見到了清澈的水源,迫不及待地去閱讀,然後沉浸在忘我的世界中,任憑外界的風吹雨打,不去理會;每每依依不捨地從書中退卻,都是精神的極大補充和短暫的休眠。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每讀一頁好書,一本好書,就像為自己的腳下多墊了一塊石頭,站得越高,才能望得越遠。如果有的時候,你或許會感到被世界拋棄,那麼,讀書吧,因為書不會拋棄任何一個愛它的人。

書,不是活物,但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我們一點一滴的吸取書中的精華,變成是自己的東西,那些凝結的美好善良的品質,在每一個讀透書的人的身上體現:魯迅的無私奉獻,老舍的默默無聞,朱自清的孝順……這些光芒,正是書給予我們極好的禮物。

無論前人還是後來者,每一個人都對書有自己的見解,伏爾泰曾說過:“書讀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波爾克也說過:“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讀書,若常去鑽研,去探究,那麼便能讀出不一樣的一番天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多讀好書,好書多讀,才能真正發揮出書的作用。僅在字母、文字和書頁中瀏覽一番—這不是讀書。閱覽和死記—也不是讀書。讀書要有感受,要有審美感,對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會貫通,並使之付諸實現。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曾記得,書中有這麼一個問題:“如果你去世界環遊,那麼你只能帶一樣物品,你帶什麼?”如果是我,那麼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一本書。是啊,一本書,本不是多麼了不起,但書帶給人類的是精神的慰藉,是靈魂的洗禮,它是唯一能夠穿越時空,而依然讓人們心連心的奇蹟。

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生的美好果實的人。

伴隨著幽幽的書香,我與書結下了不解的淡淡情緣,夕陽再美終會西下,風景再迷人終會枯萎,而我與書的情緣再漫長終不會有結尾……

幽幽梅香 篇5

國二作文 ,811字

又是一個難眠之夜……

她從夢中驚醒,是那樣的失落,日晚倦梳頭。蠟燭被點燃,在黑夜裡發出微弱的光。燭光下的她是如此的憔悴,人比黃花瘦。她輕嘆一聲,拿出一瓶梅花酒,自斟自飲。無盡的辛酸湧上心頭,欲語淚先流。

房間裡太悶了,使她的呼吸沉重,她決定出去透透氣,她已好久沒有邁出房門了。“吱—”門開了。

一片飛舞的雪花飄落在她蒼白憔悴的臉頰上。下雪了,這是今年的初雪,是她期盼已久的初雪!丈夫臨行前答應過她,在今年初雪的時候一定回來。從那以後,她就一直等待著,等待著……對她而言,今年的初雪來得太晚了,太晚了……好似等待了一生。

漫步於冰雪間,寒風襲來,她絲毫不覺得冷,因為心已冷。漸漸地放慢腳步,一股沁人心脾的梅香撲鼻而來,令人沉醉。

意識一點一點的迷糊,各種幻像在眼前閃動。她似乎又聞到了年少時那股令她久違,令她魂牽夢繞的梅花香……

那個濃霧繚繞的清晨,她獨自在院中蹴罷鞦韆。薄汗輕衣透,便起來慵整纖纖手。無意中發現,煙霧中有個白色身影若隱若現,待凝神細看,卻又消失在霧靄中。忽然想起昨日父親說今日有客來訪,她已經好久都沒有見過陌生人了,就趁這個機會到廳堂去看看吧。

剛邁進廳堂,一個白衣少年映入了她的眼簾,他就是那個神祕的身影嗎?她又仔細打量了一下他:他的身影修長挺拔,他的肌膚白皙潔淨,他的神態寧靜祥和,他的雙眸清澈如水。門外吹來的風使他髮絲飛揚,他彷彿雪山之巔的仙人,不染半點俗氣,清雅出塵。“你好,李小姐,在下趙明誠。”他的嘴角輕輕上揚,一個完美的幅度,那笑容溫柔寧靜,掠過她的心靈。她羞怯的轉過身,臉頰上浮起微微的紅暈,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淡淡的梅香就永遠留在了她的心靈深處……

站了許久,漸漸地回過神來。初雪已至,而云中誰寄錦書來?只有一聲長嘆:“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她又失落的走進了孤寂的小屋自斟自飲,梅花酒的香氣溢滿口中,卻已不是那股幽幽梅香了……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幽幽書香伴我成長 篇6

國一作文 ,655字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思維縝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書,或許早就成為我身體的一部分了吧。是它散發出的幽幽書香,陪伴了我的成長。

或許是年少無知,亦或是不懂人情。

小時候的我總喜歡刨??問底,對待新鮮事情都不免窺探一番,所以科普類的書籍成為了我的首選。尋《兒童百科全書》,讓我只知道科學技術的偉大;探《十萬個為什麼》,讓我明白了世界的奇妙;再尋《科學經典》,我彷彿遨遊再奇妙的遐想世界中不能自拔。這些書使我受益良多,從小在心中種下了用科技與智慧為人類創造美好明天的種子。

隨著年歲增長,見解加深,我愛上了中國的古史詩詞。

看“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讓我看到了作者悠閒自得、釋然淡泊的心境;覓“靖康恥,猶未雪,臣之恨,何時滅”。讓我看到了怎樣一番的壯志豪情和背後的腐朽與陰冷;又悟“暖風薰得遊人醉,總把杭州作汴州”,那是一種無奈,一種嘆息,同時又或許是一種樂觀的精神吧;再尋“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又覺得陶淵明那種平靜悠然的心境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吧。讀完這些,讓我的心境更加滋潤,同時又增加了文筆,獲益匪淺。

到了現在,這些都不能夠滿足我的“貪婪”了,我更傾向於小說和雜誌。感《活著》中福貴的頑強,讓我感受到了窮苦人民樂觀向上的精神;找《水滸》中梁山的英雄好漢,讓我感覺到朝廷的腐敗,專制者的暴虐與人民英勇抗爭的精神;再悟《復活》中的種種,又讓我感到一個人靈魂的偉大。

書幾乎承載了我整個童年。拂去書上的微塵,再次掀開,又是另一種感悟,這幽幽書香薰陶著我,滋潤著我,更陪伴了我的成長。

幽幽書香伴我成長 篇7

國一作文 ,645字

天漸漸暗了,朦朧的月光籠罩著大地,一切都沐浴在淡樸的月色中,我正在桌前欣賞著那本《傲慢與偏見》,與此同時,我也正品味這幽幽的書香……

英國文學史上曾出現過多次文學變動,那幾乎影響了所有作家的聲譽,只有簡奥斯汀和莎士比亞的作品經久不衰。而今年,剛巧正是簡奥斯汀去世的第200週年,她的作品,雖然沒有華麗的詞彙與優美的句子,但她寫作時非常注重一個“真”字,以自身為原形,樸實的文章裡處處見真情,難怪毛姆將它列入“世界十大小說”之一呢!

文章的內容可所謂是一波三折,男主人公達西自身是一個貴族,非常傲慢,但對待朋友卻是真心相待,可女人公伊麗莎白贝內特並不瞭解他,相信了她對達西的初次印象,所以一直對達西有所偏見,直到後來真相大白,達西用自己的真情打動了伊麗莎白,他們倆才幸福地相伴終身了。

作品中人物的個性非常鮮明,伊麗莎白的姐姐簡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這導致了她被賓利小姐所欺騙,貝內特夫人則是一個虛榮心極強的婦人,整天渴望巴結上那些王權貴族,她還甚至妄想過把自己的大女兒簡嫁給賓利先生,作品裡的反向代表則是威克姆,他仗著自己看似溫文爾雅的外表,對伊麗莎白說盡了達西的壞話,不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終還是原形畢露了。

為個作品對我來說影響真得很大,因為它教會了我不要只憑初次印象對一個人下定義,初次印象不能代表對一個人的認識,並且它還教會了我看待一個人要從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待,因為人是多方面的。

我愛讀書,希望—幽幽書香永不要離我遠去。

空谷幽蘭自芬芳 篇8

高三作文 ,763字

八月的杭城細雨連綿,是大自然對這一方水土的饋贈,透過空中飛揚的柳葉,杭城山水映入眼簾。

踏著一路翠綠的青苔,我們走進靈隱寺所在的那座大山,山水空明,層巒疊嶂,水珠滋潤著身邊的花草,參天的水杉沐浴在煙雨中,彷彿蒙上了一層白色的輕紗,輕盈而曼妙,耳畔迴盪著深沉的鐘聲,陣陣清風裹挾著雨水滋潤著遊人的肌膚,清爽而溼潤。

偶然間發現路邊的石縫間冒出一抹顯眼的藍色,我走過青石板,臨近石縫旁,彎下身子,原來這是一朵蘭花。細小的花瓣搖搖欲墜,弱不禁風。我用手指輕輕觸控著花瓣,時不時有幾點露水從頭頂的水杉樹上滑落,順著我的指縫,流在蘭花的花瓣上,此時的它猶如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親吻著晶瑩剔透的露水。

雨越下越大,我們不得不撐起傘,往山上的寺廟趕去。鐘聲迴盪在山谷間與蟲鳥的啼鳴混雜在一起,奏出一首秀美禪意的樂章。這恬靜的景象被一陣驚雷打破。霎時間,暴風驟雨,遊人匆忙向路邊的店鋪裡逃竄,唯有滿山草木巋然不動。一陣寒意湧上心頭,那石縫間的蘭花定是被風雨摧殘得再無生氣了吧,頓時感到一絲惋惜。

經文入耳,心終歸平靜,燒了香,我們沿著原路返回。滿牆的夏意,雨水潤溼了,爬滿青苔的牆。我埋著頭,下了山,眼睛時不時往路邊瞥了幾眼,找尋著路邊那一抹藍色。許久過後,她嬌小的身子再次出現,我不禁感嘆,不是春風和睦,是驟雨傾灑,那株蘭花依然能在夾縫中生存,碩大的雨點停駐在花瓣上,花瓣似乎少了兩朵,卻絲毫不影響它的綻放。

我輕合雙眼,傾聽山上傳來的鐘聲,身體浸潤在雨中,任由雨水打溼衣裳。輕輕嗅著空氣中泥土的氣息,卻有一陣蘭香鑽入我的鼻腔。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也許蘭花才是最為睿智的,面對風雨,它搖曳著,但這不是低頭,這是生命的吶喊。蘭花如是,人亦如此,即便烏雲壓至眉梢也要相信烏雲過後就是太陽。

八月杭城柳葉揚,空谷幽蘭自芬芳。

幽幽書香伴我成長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3字

我的書房有一股濃濃的書香,每當走進這裡,我都會迫不及待地坐下來,細細品讀。

一縷陽光透過書窗灑在我身上,風輕輕拂過,翻起書來“沙沙”作響,如同交響樂一般,清脆悅耳。我隨手拿起一本《茶花女》靜靜地品讀。屋裡十分靜謐,十分祥和。此時此刻的我,已完全沉浸在書中,讀著一個又一個愛情故事。在讀書過程中,我就像一個傾聽者,同作者一起分享喜樂與哀傷。有時讀著讀著,我嘴角邊會漾起快樂的笑容;有時又忍不住流淚,為主人公的處境感到悲傷。

曾經的我,是那樣的懵懂,我一邊讀著《一千零一夜》,一邊驚歎這本書的神奇之處,幸運的阿拉丁,萬能的燈神,邪惡的巫師,美麗的公主等,書中的每一個情節都敲打著我的心肺,令我如痴如醉。有時,我會合上書本,稍作休憩,思考阿拉丁神燈為何如此奇特,或者跟隨愛麗絲一起來到兔子洞底探索究竟。

轉眼間,那個小小的我已漸漸長大,但書依然是我身邊不可缺少的夥伴。現在的我,對散文情有獨鍾。我靜靜地坐在書房裡,讀丁立梅的散文《低到塵埃的美好》,感受著字裡行間帶給我的樂趣。我想,在這樂趣的背後定是一種真諦!正如書中所說,“生活,快樂與不快樂都是一天,何不選擇快樂呢?”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我最愛讀的是《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平淡無奇的荷葉在他的筆下竟成了舞女的裙裾,先生的想象力和駕馭文字的能力無不令人欽佩!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果真如此,讀書使我的語文成績提高了,更提高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幽幽書香,伴我一路成長。

幽幽藥香 篇10

高一作文 ,876字

注水入瓦缽,慢火煎熬,一縷一縷幽幽的藥香,淺淺地從縫隙中溢位,悄悄地充盈滿屋,沁入肺腑,雖苦尤甜。

家中外祖父,曾是一位鋼鐵般的軍人,上過戰場,得過功勳,在我眼中,他就是撐起我一片天的支柱。然而,這個在我眼中一輩子都不會倒下的男人,卻在病魔的折磨下,壓彎了腰。手術過後的外祖父,瘦如枯木,形如枯槁,近乎讓我們一家人心碎。從此以後,家中永遠都充滿了苦澀的中藥味。

那時的我,年幼而無知,雖知外祖父病痛,卻不喜歡那滿屋子苦極澀極的藥味,屏息而灌,五臟和情緒都是黑漆漆的。而每日替外祖父不辭辛苦煎藥的母親,卻從未有過半句怨言,只是斂眸凝視那“咕嘟咕嘟”冒泡的瓦缽。

日子久了,這原本苦澀的藥味也漸漸不再那麼令我厭惡,我似乎也品出了幾縷深意,只因那日的側頭一瞥。

依舊只是平淡的一天,晚飯後母親照常替外祖父煎藥。看報之餘,我抬頭瞥向母親所在的一隅,卻是再也挪不開眼。夏季仍微亮的傍晚時分,霞光依舊絢爛地鋪滿半邊天,陽臺角落,母親跪在地上,雙膝著地,平時筆直的脊背稍有彎曲,目光中只有眼前的那個瓦缽,關注著它的一起一伏與溫度。暮色微動,一明一暗,像是閃爍的眸光,而那一縷一縷從瓦缽中飄出的幽幽藥香,表示母親那滿含孝心的溫柔煙波。那目光,灼灼熾烈,映出一顆赤子之心;卻又柔情似水,無半點雜念,唯有深沉無言的愛。忽明忽暗的夕陽微光拂照在母親的臉上,淺淺勾勒出她溫柔的笑顏,那個畫面,刻骨銘心。

鼻息間,原本我不大喜歡的藥味竟幽幽淡淡地沁出一絲耐人尋味的香氣,原先的苦澀,似乎隨著母親淺淺的笑意隱在了徐徐霞光中,散在了幽幽藥香裡,內心也不禁泛起波瀾。

母親的孝是家中之最,有時是深切的關懷,有時是洗碗拖地,有時只是生活中一個彎腰拿起拖鞋的動作。她寧願自己辛苦一點,勞累一些,也不希望家中長輩再有辛勞。外祖父手術前後,母親也是最為勞碌的一個。以後長時間的中藥調理,母親也是不假於他人之手,親力親為。看著外祖父的身體漸漸康復,母親隱著倦意的臉上,終於展開舒心的笑顏。

母親煎的幽幽藥香,實際上並不是一劑苦藥,而是一種以愛鑄成的藥湯,這種“獨家湯藥”,恆遠是世間的一劑良方。

幽幽書香伴我成長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717字

從小我就最喜歡看書了,我彷彿是一條自由自在的小魚,在無邊無際的書的大海里遨遊,快樂地成長。它猶如一位益友,幫我排憂解難;它猶如一位良師,教會了我許多本領;它更是一盞明燈,為我指明前進的方向。

當我還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幼童時,書和我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聽媽媽說,那時爸爸工作比較忙,媽媽有事情的時候,就在我手上放一本書,我立馬被一張張五顏六色的圖片吸引了。每當這時,我就坐在一把小凳子上,靜靜地翻閱一本本口袋書,繪本,不哭也不鬧。在那裡,我認識了紅紅綠綠的蔬菜、奇形怪狀的玩具……就這樣,我喜歡上了書,喜歡上了閱讀。

當我背上小書包,跨入學校的大門時,書的世界更大了,我的閱讀之路更長了。在一本本科學漫畫中,我知道了海市蜃樓的來歷,知道了在野外遇到危險時如何自救;在一本本童話故事中,我感受到了童話故事的魅力。隨著年級的升高,我的閱讀面更廣了:《國家地理》讓我瞭解了祖國地域的博大,資源的豐富;科技類的書幫我解決了自然現象帶給我的困惑;文學類的書,讓我瀏覽了文字的美妙。

至今,我有近10年的閱讀經歷了,通過一本本輸的薰陶,我長大了,懂得了很多的道理。特別是《天下父母—有一種愛叫淚流滿面》這本書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愛的力量,懂得了爸爸媽媽在養育我們的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回想自己,有時會跟爸爸媽媽頂嘴,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呀!五月十二日是母親節,那天我送給了媽媽一個蛋糕,一束康乃馨。我還輕輕地擁抱了媽媽,輕輕地吻了一下媽媽的額頭,輕輕地說了一句:“媽媽,我愛您。”媽媽的臉頓時變成了一朵盛開的鮮花,我的心也樂開了花。

書,一路有你相伴真好。是你,讓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是你,讓我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再迷茫。謝謝你,伴我一路成長。

幽蘭亭記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985字

我們中國有很多有名的亭子,如浙江杭州的湖心亭、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長沙的愛晚亭等。就拿我們黃州來說,最有名的亭子就是遺愛亭了,我們的遺愛湖公園就是以它來命名的。而我今天要寫的亭子,它默默無聞,藏身於遺愛湖公園,甚至連名字也沒有。只是因為一次偶然邂逅,我便對它念念不忘。

週末了,我乞求爸媽:“帶我到遺愛湖去玩吧!”媽媽頓時臉上笑出了一朵花,“你不是說遺愛湖都玩夠了嗎?”我不好意思地說:“我要去找一個亭子。”

“什麼亭子?”爸爸好奇地問。“我也說不清楚,我們一起去找吧!”

我們一路騎車來到了遺愛湖,卻並不著急玩,而是四處張望,尋找著那個亭子。爸媽給我找了好幾個亭子,我都說不是。我眉頭緊鎖,擺出了一副苦瓜臉。亭子也似乎跟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總是找不到。我告訴爸媽,那個亭子在一個小山坡下,遺愛湖邊。爸爸於是把我們帶到一個山坡上,在我們鷹一樣的眼睛的搜尋下,它無所遁形,我們終於發現了一條極其窄小的羊腸小道,順著小道,我們來到了一個亭子裡。“就是它”,我連跑帶滾地尖叫起來。

這個亭子並不太大,卻十分好看:頂端雕刻著一朵大花;旁邊有一隻栩栩如生的龍王;底下還有圍成方形的大凳子。亭子裡一個人也沒有,這個亭子彷彿成了我們的小小世界。我們一家人,躺在大凳子上:聞著公園裡的花香,看著天上的流雲,聽著樹林裡的鳥鳴,好愜意啊!更吸引目光的還有周圍的蘭花,在微風的輕撫下,它們跳起了動人的舞蹈,散發出陣陣清香。

“我們給這個亭子取個名字吧,免得以後找不到它!”爸爸提議道。只見爸爸媽媽都不懷好意地看著我,我若有所思,接著就胸有成竹地說:“就叫它‘幽蘭亭’吧!我給它取名了,就是作記號了。這個地方很偏僻,少有人來,我們的‘幽蘭亭’好孤單哦!我們以後經常來看它,好不好?”爸爸媽媽點點頭。

爸爸於是又隨口吟出了李白的那首《蘭花詩》“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飛霜早淅瀝,綠豔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我似懂非懂地看著老爸,他接著說:“在這幽靜的花園裡,蘭花一定是在為懂得她情懷的知己而開放,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如果此生沒有遇上知己,蘭花怕是寧願孤獨終老,也不遠將自己風華絕代在庸俗的世人面前展現,因為俗世的一粒塵埃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她驚擾,再也回不去當初的模樣。”

回到家裡,我已然把“幽蘭亭”當做了自己朋友,經常會想起它,期待著下一次的重逢!

幽幽墨香伴我行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47字

漢字向我們訴說著中華民族的歷史,也向世界描繪著中華民族的輝煌。漢字是古代文明的精髓,也是往昔先輩智慧的結晶。

幾千年來,漢字成了我們抒發情感的橋樑,同時,漢字也是傳承和積澱文化的重要紐帶。以往,詩人留下一首首流芳千古的佳句;如今,文豪寫出一篇篇舉世聞名的經典著作。同時,漢字還可以像藝術品那樣供人觀賞,古往今來,出了很多書法家!

在一個明晃晃的長廊裡,我駐足在一副書法作品前,久久地端詳著……

一張純白無瑕的宣紙上寫著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寧靜致遠,這也是許多人所追求的境界,希望能擁有平穩靜謐的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樹立或者實現自己遠大的目標。

“寧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不是平淡,更非平庸,而是一種充滿內涵的幽遠,使人心曠神怡。“寧靜”,一筆一劃都是那麼沉著、有力,那麼地富有氣勢和力量,就像書法家揮筆書寫時的淡定、從容。“寧靜”,一筆一劃都是那麼安然、柔和,處處彰顯書法家當時安之若素的神情。“寧靜”,起筆遒勁,收筆輕柔,溫和中卻不失剛勁,矛盾中卻又和諧。

因為有了“寧靜”,所以才能“致遠”。不同於“寧靜”的柔和、淡定,“致遠”的每一筆、每一劃都盡情地舒展,灑脫、大方,絲毫不拘束,宛如一隻鳥兒在廣闊的藍天裡盡情地翱翔,又宛若一條魚兒在無垠的大海中恣意地暢遊,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甚至還蘊含著一絲快意和豪邁的味道。也許,正是因為樹立了遠大的目標,有了奮鬥的方向,對未來有了堅定的信念,書法家在書寫時也不由得心情愉悅、通暢,把筆豪邁一揮,最後一筆的“捺”才寫得如此瀟灑。

看著“寧靜致遠”這四個飄逸的大字,我的心情也情不自禁地隨之明朗……

漸漸地,我的思緒不禁隨著“寧靜致遠”這四個字而越飄越遠,越飄越遠……

“寧靜致遠”是對我的指引,也是對我的警示。“寧靜”是我心中的一方淨土,“致遠”則是我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而這四個散發著幽幽墨香的字就是我未來前進的目標。

這幽幽墨香將一直伴隨著我,與我同行……

幽蘭滋潤了我的心田 篇14

國二作文 ,785字

有的美呀,天生含羞,你可以感受到她縷縷浮動的幽香,卻始終不見她飛揚的紅暈,難道不是嗎?

家中呀有一盆幽蘭,母親甚是喜歡她,同喜歡我一樣,天天小心呵護,連我都不可觸之分毫。幽蘭她啊,香味清淺,我不知不覺就染上了她的香氣;她不如若牡丹華貴,不如若蓮花高潔絕世,不如若曇花驚人一現,卻往往使其他的花變得黯然失色,也不知為何愛之。

“傳說”,母親與她有一“曠世奇緣”。母親那晚打傘外出,與花店中的她對上了眼。竟然在第二天中午在店門中與她再遇。店員說,這花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於是打算丟了。母親一聽,心底一顫,將她帶回了家。本以為不久將別離,卻未料蘭花竟也健康成長了起來。這頑強的生命力,為其心動!

如今,其葉翠綠,其莖、其花溫潤如玉。娉婷生姿,美好如畫,香遠溢清,何以蘭不為美人焉?這清麗的姿態,為其心動!

她雖處於塵世中,卻有與這世界上有著不遠不近的距離。似處而非處於中。說近吧,便覺得塵氣了;說遠吧,又覺得清高了。說獨立於中,才覺得剛剛好而已。自由,君子常以蘭稱之,覺蘭者,淡如水。物如此,人亦如此,因此,何人不讚如蘭者?這高潔的品質,為其心動!

幽蘭平常人家都可以栽養,可似乎永遠那般纖塵不染。可知其香,觀其狀,觸其實,卻獨獨不能品其神。蘭花放置在屋內,有淨化空氣之用。不若夜來香,香氣甚濃,不可久置於室。房內自然少了些自然的氣味,在冰冷的水泥鋼筋的房間裡,可聞幽香,賞簇綠,潤我心,該是多麼……幽蘭,滋潤了我的心田,因奉獻。

洇染的流光,渲溼的裙袂。風乍起,泛起陣陣漣漪,只有你永駐於我心田。

這是一種相見恨晚的情。因此情而動心絃,因動心而潤我的心,使心變得明亮,看清繁忙塵世間的紛擾,使我可品其神(奉獻而又高潔)。

謝謝你,使吾心得滋潤,吾同蘭者共奮進,為社會奉獻一份微薄之力。相信自己!

幽幽書香伴我成長 篇15

國二作文 ,753字

濃濃書香在空中瀰漫,一縷縷、一絲絲,毫無頭緒的亂撞。趕緊將其攬入懷中,讓它們感受到溫暖;讓我們瀏覽其內容,汲取其知識,感悟其內涵。幽幽書香,伴我、伴你、伴大家。

我們剛剛出生時,什麼也不懂。伴隨著幽幽書香,我們漸漸的長大。大腦裡的知識不斷積累,越來越多。無論是兒童讀物還是古典名著,無論是童話故事還是詩歌散文,無論是教學書本還是課外刊物,都是我們知識的源泉。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書籍是人類最好的營養品”;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我說,書籍是我們成長中的良師益友,是我們通向理想彼岸的揚帆巨輪,是我們尋找幸福生活的指路明燈。不信你看,現在的我們多有素質,多有氣質。

也正因如此,我們從牙牙學語開始,就在書籍的幫助下,探索知識的海洋,翻越智慧的高山。文字像一個個精靈進入我們的大腦,從一個字、一組詞、一句話,最後彙集成一篇篇洋洋灑灑的華麗文章。如果沒有書,此文、此章,那所謂的一切又都從何而來呢?所以,讀書吧!“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我把這句話送給大家,也很願意和大家分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們的儒雅、高雅都藏在書中、藏在文中、藏在字中。只要我們願意讀書,只要我們熱愛讀書,只要我們刻苦讀書,那麼,一個個夢想、一次次成功、一場場歡樂,將是我們實現的目標。

捧起一本本書,翻開一頁頁書,品讀書中蘊含的奧祕,解開困擾我們的一個個疑惑,是我堅持不懈的追求。讓腹中充滿書香,讓氣質昇華,讓書籍成為我們更上一層樓的階梯。

濃濃的書香,幽幽的書香,一絲絲,一縷縷,伴我成長,伴你成長,伴大家成長。

幽幽蘭草,觸動了我的心靈 篇16

國一作文 ,630字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是蓮的品格,也是名家周敦頤愛蓮的原因。我卻到:“予獨愛蘭之只聞其味,不知所蹤,香遠益清,無私奉獻。”這是蘭的品格,也是我愛蘭的原因。

蘭,她從不在意居所,也不引人注目,只是默默無聞而無私奉獻。

她居住在山川叢林原野,常與雜草同生、與亂石相伴,她的居所只有一個條件,清幽。她默默無聞,與雜草無異,能辨出的只有她的香遠益清。她會開花,但開的只是苔花,雖也學牡丹開,卻從不引人矚目。所能察覺的,只有那揚揚其香、幽幽其芳。閉上眼,她的香無私奉獻而奕奕清芳。她常讓我想到我的母親。母愛如蘭,清靜無私。

每天傍晚,放學回家,日落黃昏,我騎著車,離開學校,那一縷飯香總能引著我回家。不論多晚,母親總守著那一桌飯菜,毫無怨言。

有一次去爬山,母親昨夜加班到深夜,但一定要陪我一起和我的小夥伴們爬山。半山腰上,她就氣喘吁吁走不動了,卻一心堅持與我爬上山頂。後來我問她為什麼要陪我。她說:“是你陪我,而不是我陪你。”我這才明白她當時很累卻不願意讓我失望(因為我當時年紀小,很想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就必須有監護人陪同),真是一心為我、母愛無言。

母愛如蘭,不引人注目,有時甚至叫人容易忽視,留下的,只是那一縷幽香。不論什麼環境那幽香默默奉獻,卻讓人安穩一生。母愛如蘭草,不圖回報,給與你幽香,讓你溫暖一生。

幽幽花香伴我行 篇17

國一作文 ,963字

我家有一個微型花園。

三年前,媽媽從外面買回來一些花的種子和一些大小不一的花盆,並從鄉下老家帶回了一大袋子泥土後,開始在陽臺上佈置起微型花園。那時,媽媽說要把它當作我的十歲生日禮物送給我。

當時的花園,無草無花,沒有一絲生機,看上去有些單調。媽媽告訴我,如果我天天按時照料它們,它們就會發芽開花。於是我開始悉心照料它們,按時給它們澆水、施肥。果然,在冬日裡飽經風霜的花種子終於長出了嫩芽,往泥土外努力地鑽著。日復一日,許多花種已長成了花苞,五顏六色的花苞一朵挨著一朵,有紅的,黃的,紫的……看著它們都長成了花苞,我興奮極了。過了沒多久,花苞都綻開了笑臉,成為了一個個絕世美女,身上自帶香味,聞起來給人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

原來媽媽種的品種這麼多,各種各樣的花都彷彿很顯眼。有康乃馨、菊花、月季、桃花、梅花……雖說梅花已經開過,但它也冒出了綠芽。媽媽覺得小花園裡全是花太單調了,於是又去買了幾盆綠植,與花兒們搭配在一起,顯得更加好看了。

春天,我就把桌子擺到小花園裡,坐在那裡聞著花香寫作業。整個人都神清氣爽了,頭腦中的每個細胞都被喚醒了,覺得寫作業不是什麼難事。

隨著學習越來越緊張,我也沒有心思去打理那些花草了。媽媽工作忙,也沒有時間,現在根本沒有人去理睬它們了,把它們遺忘在了角落。花兒們一天一天地衰弱,一天一天地枯萎,一天一天地凋零。整個花園又變得像以前那樣毫無生機,給人一種頹廢的感覺,我的心情也越來越浮躁。有一次放學,我無意間瞟了一眼那個小花園,天哪!小花園裡除了花盆和泥土只剩下了枯枝敗葉,曾經我最幸福的地方如今卻成了這樣。我不禁有些慚愧,是我沒打理好它們,它們才會成現在這副樣子。就在這時,我突然發現角落裡還有一顆小嫩芽,還有希望!

我於是在週末的空閒時間裡來打理小花園,又重新買回一批新的種子種下,在每天晚上睡覺前都給它們澆水,施肥。

又過一年,花園重回以前的樣子了。這年春天,我又坐在了香氣瀰漫的小花園中,心中所有的不愉快統統消散了,學習上的煩惱也瞬間解除了,連空氣都是使人放鬆的。每當坐在這裡時,一絲愉悅和溫暖透過花香湧上心頭,帶給我前進的動力。

時光不會辜負每一個用心努力的人,這是打理小花園給我的啟示。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幽幽花香會伴著我成長。

幽幽書香伴我成長 篇18

國二作文 ,924字

書香,是咀嚼出的香味,是吸收的回味,也是生命永久的香味。

對於我們而言,日子就像一盤沙子,總會趁你不注意時,在指尖悄然滑落,陽光總是伴隨著兒時的書香,撒了一地的暖意,碎了一地的記憶。往事如煙,唯有那幽幽的書香,縈繞於心。

從我捧起第一本書時,就被書中所蘊含的哲理,深奧的思想,流溢的激情所感染。我喜歡讀書,喜歡那書中獨特的香味,就想那雄鷹喜歡在藍天展翅飛翔,就像那小草,喜歡甘露的滋潤與哺育,其實書香是書的精靈,只要你開啟書,它便會讓我們感受新生命的底蘊,盡享生命的真諦,使我們學會困難與挫折時,樹立奮鬥的信心和勇氣。正是因為有了書本,我們才能體會書香的魅力,才懂得用審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正是因為有了書本,我們才會逐漸進步。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歷史經驗的總結,是生活的反應。古人云:“人可一日不吃肉,不可一日不讀書。”書!就是我們精神的糧食。

有時,我也十分難忘看書的過程,每當全神貫注地看書時,我便會十分愉悅。對於我而言,與書一起走過的每一分鐘,有過感人的淚水,有過溫暖的微笑。書如良師益友,給予人星光的鼓勵,給予人清風般的慰藉,它就像深夜蟲鳴,我最願細聽它的低訴,聆聽它的輕唱……時光荏苒,我任知識的嫩芽一天天茁壯成長。

年歲逐增,我開始青睞於娓娓娓動聽的詩歌,蘊意深刻的小說與文筆優美的散文,不管書的大與小,薄與厚,只要是書,是使人受益匪淺的書,便甘露般滋潤了我乾涸的心田,《紅巖》讓我感受到身處黑暗時代,正義人士們的赤膽忠心,革命骨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教我學會了堅毅。《紅樓夢》使我常常為林黛玉的感人悲劇而涕淚交集……啊!讀書是那樣富有樂趣,是那麼富有生機!

倘若千千萬萬的書籍匯成了知識的海洋,那我便是一葉扁舟,在大海中乘風破浪。倘若數不勝數的美文,長成了一顆顆茁壯的大樹,形成一片森林,那我便是停在最高枝梢上的一隻小鳥,在這林中穿梭翱翔。

我……任知識的果樹默默開花,結果……

讓它的藤蔓,纏繞著我的生活,書香圍繞著我,只等果實滿載而歸……

玉蘭香滿少年時 篇19

國二作文 ,750字

不久,玉蘭花又要開了。—題記

記得那時,走在小路上,一股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是玉蘭,也只有她,才能發出如此香韻天成的氣息。

我孩時就已深深愛上了玉蘭。每當春末夏初玉蘭花開之時,我們一群小夥伴就會爭先恐後的跑到院子裡那棵玉蘭樹下,看看那花兒。那個時候,我還是“孩子王”呢!因為只有我,才敢去爬那顆好高好高的玉蘭樹,儘管,我是個女孩子。坐在樹上,看著樹下一個個焦急而又期盼的小臉蛋,總覺得特別有成就感。有時候我也會不小心從上面摔下來,可我在當時是不知道疼的,又會像沒事人一樣,一骨碌地爬上去。很奇怪,我現在看著那棵樹都不敢去爬,想著那時候真傻。我卻只為那花香。

還有,上小學的時候,聽老師講睡美人的故事,也就期盼著自己能睡在一朵花裡。對,我要睡在一朵大大的,大大的玉蘭花裡,睡他個一千八百年的,這樣我就可以一直沉浸玉蘭花香中了。可我要上哪兒去找那麼大的玉蘭花呢?哪兒又會有千年不謝的玉蘭花呢?終於我懂了,這只不過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童話而已。於是,我把玉蘭花瓣一片一片的夾在我的童話書裡,只是想告訴自己,虛構的童話也是會有真實的花香的。

那時候很愜意的一件事是,在耳後夾上一小株玉蘭花,騎著自行車,嘴裡哼著不知名的小調,任陽光吻著我的臉頰,就這樣穿梭在每條小巷裡。有時,也會喊上朋友相伴,我們共同分享那玉蘭的清香。我們會大聲的唱歌,也會肆無忌憚的大笑,因為那時我們眼裡除了彼此,便只有那怡人的芬芳了。那樣,多好。

朋友說,你怎麼不去摘幾朵放在身邊,這樣你每天都可以聞到玉蘭的香。對啊!我怎麼不去摘幾朵呢?就像那時候,不是很好嗎?的確,我可以留住那些馨香,留住很久,但終究會慢慢的淡去,到最後,只剩下枯黃的癟葉。所以,我寧願那香在枝頭盡情的釋放,也不會伸手,我會在樹下仰著頭,看著,聞著,想著。

又聞玉蘭香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75字

玉蘭花又開了。花絮從樹上落了下來,猶如只只白蝴蝶在空中飛舞。我站在樹下,一縷縷淡淡的幽香嫋嫋地鑽進我的心中。花瓣雪白雪白的,花香勾起了我的記憶。似乎每一朵花裡都包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明明那小小的身影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明明是我童年的夥伴,五歲時,她從上海來到我家隔壁的外婆家。她才來兩天,我們就成了最好的朋友,因為我們倆性格相似,做什麼都很合的來。

八歲時,也是玉蘭花開的季節。每天,我和明明都去玉蘭樹旁,看看開了多少花,卻一直捨不得摘下來。偶爾幾片花瓣從樹上落了下來,我們都搶著撿,然後像寶貝似的夾在書裡面,那時,真是快樂似神仙呀!

明明可大方啦,雖然我們這兒的玉蘭花特別少,一年只開幾朵花,可附近的弟弟妹妹要是找明明要花瓣時,她會把自己收集的花瓣全送給他們,而我連一片也捨不得給。望著弟弟妹妹拿著花瓣時高興的樣子,我慚愧地低下了頭,把自己的花瓣也送給了小弟弟和小妹妹們。是明明,教會了我不要那麼小氣,要為別人著想。

可是快樂的日子並不長久。去年,又是玉蘭開花的季節,可我們並不像以前那麼快樂,因為明明就要走了,要回上海了。臨走時,我摘了一朵玉蘭花給她,然後就跑開了。我怕自己一不小心,會大哭起來。

淡淡地,悠悠的,花香又向我襲來,幾片花瓣落到了我的身上,如夢一般。哦,不知遠方的她是否能聞到這醉人的芬芳?風掠過耳邊,載著我深深的祝福,飄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