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信心相關作文20篇

我們需要信心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7字

我們活著需要信仰,因為它能給予我們力量,我們學習需要信心,因為它能助我們戰勝困難,逼近成功。舉一個不怎麼恰當的例子,假如你要做一件事,別人說你不行,但你對自己有信心,你就能盡你的全力去做,如果你對自己沒有信心,那在還沒有做之前你就已經輸了。人有時很堅強,但有時卻很脆弱,我們會為小小的事煩惱,會向某些困難屈服,這就是人的一塊軟肋。

涉世不深,資力尚淺的學生,在挫折面前顯得尤為脆弱,他們會因為老師的批評,與同學的小矛盾,或者一兩次考試失敗而陷入痛苦的泥潭,我們該怎麼做,才能樹立或找回信心呢?用一句哲學的話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們是在哪丟了信心,我們就該從哪找回來,我們是怎麼丟掉信心的,我們就要破之重樹信心。

平時的小考不佳,不能說明你不行,即使高考失敗了,也不能說明你不如他人,因為它們不能代表你的全部。作為學生,學習成績自然很重要,但是我們不能過分看成績,更不能片面地看分數或者排名,它們並不能代表你。對於學習,我們應該始終對自己抱有足夠的信心。

信心是我們橫渡茫茫大海時的指航明燈,信心是我們穿越浩浩沙漠時的繫命水,信心是我們戰勝困難時的制勝法寶。

朋友,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遇見困難,請不要害怕,請用你的信心和智慧征服它。

我們需要的是一顆知足的心 篇2

國三作文 ,837字

“知足者常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懂得知足的人總是很快樂;知足,是一個簡單而深奧的名詞,而我們需要的正是這一顆知足的心。

知足的人才會快樂。從前,有一位國王,他很富有,可是他卻不快樂,於是他讓他的大臣帶回一雙快樂者的鞋子。大臣找了半年,終於找到了一個“快樂者”,可他卻驚奇的發現,那個人並沒有鞋子,但他依然很快樂,正如他所說“正當我在為我沒有鞋子穿而苦惱時,我發現了一個沒有雙腳的人。”是啊!知足是一種心態,它並非產生於豐富的物質中,這正如梁啟超所言“人若能知足,雖貧不苦。”因此,無論我們生活怎麼樣,我們都應該知足,去快樂的面對生活的每一天。

知足的人才會堅強。假如你的身體有缺陷你會如何?也許你會整天自艾自憐,哀嘆生活的不公平,也許你會感到前途的渺茫,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但是,瞧瞧霍金是如何做的吧!他不向命運低頭,知足的過好了每一天,為科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海倫凱勒呢?她不僅不哀嘆上天的不公,相反,她還感謝大自然的陽光與雨露,感謝父母給他的靈敏的觸覺,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最終,她的生命之花因此而絢爛多彩!他們是何等的堅強啊!這一切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知足。因此知足,是我們必不可缺的一種心態。

不知足的人會受到懲罰。《漁夫和魚》的故事正能說明這一點。漁夫由於沒有一顆知足的心不斷的向那條有魔力的魚索取,從鍋碗到至高無上的權力,一點也不知足,貪慾的心越來越大,最終還是變回了那個一窮二白的老漁夫。我想倘若他能知足一些,還是能過上好一點的生活吧!這可見,知足是一個多麼重要的心態,人若不能知足,終究會受到懲罰。

可是,現在社會上有太多不知足的人了,他們並不滿足自己的生活,希望更多的財富,於是就“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有了一回,就有上百回!貪慾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而回報他們的往往是終身的監獄。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物質豐富的年代,為什麼還要苦惱,認為人生無望呢?想想霍金、海倫,抗日戰爭時期吧!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快樂呢?其實,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顆知足的心。

我們需要一顆知足的心 篇3

國三作文 ,811字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清代著名政治家曾國藩是如此說的。知足,天地之間寬廣無比,心胸坦蕩;若貪得無厭,那麼連浩渺的宇宙都變得狹隘。

清代著名作家吳敬梓在寫《儒林外史》這部長篇諷刺傑作的時候,家境貧困,以賣菜為生。吳敬梓卻不以為然,自得其樂,在49歲時完成了《儒林外史》。吳敬梓不因生活困難,條件差而更喪失希望,他以其樂觀知足的心煉成了一部不朽的著作。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文化大革命中,一位被打成“牛鬼蛇神”的音樂家,被迫到鄉下種田數年。在災難過後,人們問他“這幾年一定很苦吧?”他卻說:“不苦!我每天都按節拍去鋤草,好玩得很!”在難以想象的迫害面前,這位音樂家並沒有如一些同行自殺或墮落。面對困境,他表現出了驚人的知足,連鋤草都覺得好玩。他的這種強大的知足,使他挺過了危機,也令人折服。

這樣來看,擁有知足,不僅是一種表現,更是智慧了。沒有智慧,可以想象人是怎麼從成功走向失敗。

清初名臣年羹堯,康熙三十九年進土。在未滿而立這年就任四川巡撫,勇於為治,為政清廉。之後出任總督平定青海叛亂,受皇帝好評,可謂志得意滿。但其為滿足,忘乎所以地培植黨羽,爭權錢財,導致抄家賜死的下場。

年羹堯為什麼失敗?是因為他缺少智慧—知足。在萬惡的封建社會,皇帝的權力是登峰造極的,無人敢爭。年羹堯權力過大後,不知足還拼命地與皇帝爭權,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被雍正殺掉。

由此可見,擁有知足,不僅帶來智慧,也可以帶來幸福。反這,一味地貪婪,最終有可能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所以,當你覺得鬱悶了,苦惱了,想一想吧!艾迪瑞肯贝克在太平洋上絕望地漂泊了21天后,他學到了:“人只要有淡水喝,有東西吃,就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你也許是什麼東西沒有別人的好,考試沒考好,但你有沒有試過在太平洋上絕望地漂泊21天?除了用知足來化解絕望,還能有什麼?

所以,讓我們平靜下來,安靜地想一想,我們需要一顆知足的心,才能使自己處處快樂。

我們需要生氣 篇4

高一作文 ,960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也都能在一定程度範圍內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作為中國人,不太喜歡喜形於色,總是願意將內心的情感壓在心底,因此並不會時常生氣。殊不知,我們不應該一味抑制自己的想法,人是有權利生氣的。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不平等之事,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忍氣吞聲,一忍再忍。正是因為這些人的不生氣,那些不平等因素才會被不斷放大,最終將逃避的人們吞噬。所以說,我們需要生氣。這不僅表明了一種態度,也是要有相應的行為去支撐它的。你看到有人向河裡倒垃圾,為什麼不上前阻止他?如果你每天路過都能聞到陣陣惡臭,你的心中定會有些許不快。但是又不敢生氣,你會說,我要是惹著人家不高興了,人家來報復怎麼辦?事實上,正是因為每個人都向你這般想,都不敢於表達自己的生氣,才會使這種現象屢禁不止。古時所崇尚的“非禮勿言”,是說不能蠻橫無理地抒發自己的感情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在這裡我們需要的生氣,不是發洩,不是蠻橫,而是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你的生氣,多數情況下不光是你一個人在生氣,因而你代表的也絕非你一人,更應當生氣地理直氣壯。既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並且能夠合理表達氣憤,為什麼不大聲說出我們很生氣呢?

近年來網路上有一句經典語句: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這句話說得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並不全對。如果你因為別人的錯誤而火冒三丈,甚至與別人大打出手,那麼反倒得不償失,是懲罰自己了。不過這不能算是生氣,最多也只能說是莽撞。生氣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表示,它不是發怒。我們所需要的生氣並不要它去影響我們的情緒,生氣是不會導致衝動的。縱觀歷史,中國人似乎一直不喜歡生氣。人們被殘暴統治的時期,說出自己很生氣而起義的很少,人們大多還是選擇了逆來順受,只要還能過日子就一直忍著。豹子頭林沖便是這樣,不到最後走投無路他是不會上梁山的。若他能夠早些看透這一切,想必他早就說出自己很生氣了吧。

作為個人和群體,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需要勇於生氣,同樣的道理也使用於一個國家和民族。二戰結束之後,一些犯下了滔天大罪的戰犯潛逃到了南美隱匿起來。以色列花了近二十年時間,終於在阿根廷發現了納粹頭子埃希曼,並帶回以色列處以絞刑。納粹的殘暴讓整個猶太民族都生氣了,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十幾年都未消散。

我想,在適當的時候,我們都需要說一聲“我很生氣”,然後付諸行動。

雷鋒精神,我們需要 篇5

國二作文 ,925字

伴隨著春風的到來,我們也迎來了雷鋒。3月份全國各地掀起了一股“學雷鋒,做好事”熱潮。但與此同時,有人提出了疑問:

身處21世紀的我們,還需要學習雷鋒嗎?

當你在路邊摔倒時,有人會扶起你嗎?

當你在無助時,有人會幫助你嗎?

當你……

我們面臨著無數的問題,我想我們應該學習雷鋒精神。不但要學習,而且要它長存下去。“雷鋒同志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難道我們就不能永遠地學習雷鋒精神嗎?不能僅僅只是做做樣子,靠靠形式。

從小爸爸媽媽就給我們講雷鋒的故事。寫到這兒,突然想起雷鋒的一篇小故事。雷鋒從安東回來的途中在瀋陽轉車。他揹著揹包過地下通道時,看見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娘舉著柺杖還揹著一個大包袱,很吃力的一步步邁著步子。雷鋒立刻走上前去,一手拿起大娘的包袱,一手扶著老大娘一同上了火車。一路細心照顧,到了撫順又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這些事後來被戰友知道了。有人評論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卻並沒當一回事。

但在當今的社會上,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老人,會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她媽?我想應該不會吧。大家都怕被訛上。在當今的社會裡,人們不能坦誠相待,每個人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別人。我們需要雷鋒精神。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工作的崗位上?在生活的倉庫裡,我們不應只是個無窮盡的索取者。……”是的,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盡的索取者。

雷鋒的螺絲釘精神,我們需要它。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一個民族創造歷史的過程也是創造英雄的過程。英雄是歷史的剪輯,是歷史最華彩的部分,也是民族精神在其代表人物身上的突出體現。一個沒有了偉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就沒有世世代代千錘百煉的民族之魂。同學們,我們要知道,中國還沒有完全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學習雷鋒不僅僅是3月份的一項活動,我們永遠都需要去傳承。

雷鋒精神值得驕傲。因為它堅忍不拔,刻苦耐勞,不拍犧牲,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造就了為後世所敬仰的悲壯高潔的民族英雄—雷鋒,澆灌出美麗絢爛的中華之花。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雷鋒精神,我們需要!

我們需要禮儀 篇6

國二作文 ,686字

禮儀,是一種奇妙的東西。它就像一輪紅日,溫暖我們的心靈,就像一盞明亮的燈,為我們照亮前方的路,就像一個指向標,無論如何,都能指引你走向成功之路……—題記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有著“文明之邦”的美譽。文明禮儀是非常重要的,就像人類失去了光明,生活不再多彩,紅花失去了綠葉,變得不再多姿。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要講文明,懂禮貌!

在一些美麗的景點旁,隨處可見的“××到此一遊”看到這些字,我的心中涼了一下,就如被野獸撕裂的一樣疼痛,心中想著:為什麼要破壞這美麗的“寶石”呢?為什麼不讓它們發出永恆的光呢?看著這原來潔淨無比的地面,被無情的“野獸”們侵略的領地,而我卻只能默默地撿著……

夜幕降臨,我邁著沉重的步伐緩緩來到了公交車站口,漫不經心地上了車。

在車上,我看到一位拄著柺杖,臉上刻滿了一條條歲月的痕跡,鬍子花白,步履蹣跚的老人,他艱難地走過來時,不知道怎麼了,我果斷地站了起來,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了老人,老人很感激我,我心中也十分愉快,這也使我明白了“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道理。不知不覺,車子停了下來,我滿足地向窗外望去,身體隨著車子而搖擺起來,心裡甜滋滋的。突然一隻小鳥唱起了歡樂的歌,那美妙的歌聲和人們的道謝的聲音融為一體。我想這就是文明吧!

中華民族用自己源遠流長的文明屹立於世界的東方,成為世界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有一種美,飄逸於浮雲,深埋於古壘,這是一種可以吸引靈魂的美,它就是—文明,讓我們共同來用文明建立美麗的中國吧!

文明禮儀就像一泓清泉可以為我們滋潤心靈,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後記

我們需要不滅的蠟燭 篇7

高二作文 ,796字

親愛的同學,你在抱怨自己天資不如人嗎?你在抱怨社會上種種不公平嗎?你在抱怨人生充滿艱難和挫折嗎?我告訴你答案:不能!我們不能浪費時間,浪費青春—“與其埋怨天黑,不如點一支蠟燭”。

我們渴求成功

人生的挫折在所難免,沒有哪一個成功的人沒經歷過風風雨雨。

大家熟知的林肯,在競選總統的歷程中多次遭到失敗。但他在十幾年的競選中,從沒有氣餒,反而越戰越勇。原因何在?就因為他渴求成功,心中有一團不滅的火。這團火,時刻激勵著他鼓舞著他溫暖著他,所以林肯一直堅定不移,孜孜以求,最終如願當上總統。這就是渴求的力量。

我們在生活當中,或遇到天生不足,或遇到後天困難,這些問題總是數不勝數。只要我們不放棄夢想,心中留下一支不滅的蠟燭,最後成功還是屬於你!

我們需要堅強

要想有一個絢麗的人生,成功的人生,我們需要堅強。

你還記得歷經無數失敗,造出鎢絲燈泡的愛迪生嗎?你還知曉盲人作家海倫。凱勒艱難的成長過程嗎?你還了解殘疾作家張海迪感人故事嗎?他們的骨子裡都有“堅強”兩個字。可以說,堅強就是他們心中一支不滅的蠟燭!

所以,我們也需要堅強。當你面對困難與挫折時,請不要萎靡不振,患得患失;更不要怨天尤人,唉聲嘆氣!你要相信,只要堅強,每天都是陽光明媚。堅強是成功的基石,是黑暗中的燈塔,是心中的蠟燭!

我們必須勤奮

光擁有理想,不行;光擁有堅強,也不行。我們還需要腳踏實地地奮鬥。

大家都知道和喜愛《哈利波特》。這確實是一部聞名於世的奇特作品。可作者羅琳當初在寫作它的時候,花費多少心血,走過多少彎路,你知道嗎?但她都一一戰勝了,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繼續寫作,最終成功了!

大家熟悉的“硬漢”海明威,在撰寫《老人與海》時也是遇到一些問題的,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一心撲在創作上,廢寢忘食,心無雜念,以致百病纏身,潦倒不堪。但是,最終還是一舉成功。

所以,勤奮也是我們心中的蠟燭。

我們需要的未來 篇8

國二作文 ,1037字

湛藍的天空宛如一塊碧玉;澄澈的湖水彷彿一面明鏡;茂密的叢林恰似自然的一襲綠衣;各種動物的鳴叫聲就如同一場醉人的音樂會,那跳動的音符在耳畔徘徊……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未來。

乘著時光機在宇宙中穿梭著,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三十年後的某一天。當我踏出時光機的那一刻,幾縷白光射入了我的瞳孔,讓我沉醉其中。

在自然間踱步,周圍的溫度很舒適,不時有幾縷輕風柔柔地從你的身邊滑過,有時還會淘氣地鑽進你的衣袖,給你帶來一陣清涼。滿眼是一片翠綠,每一片葉子都綠得那麼飽滿,彷彿一塊塊翡翠,懸掛在枝頭。深吸一口氣,那沁人心脾的氣息從鼻腔而入,隨著氣管,漫延到全身。頓時,一片晴朗在心中盛開。視野裡都是綠,偶爾還會發現那萬綠叢中,幾抹鮮活的色彩。那些花兒似乎很是調皮,像在和你玩躲貓貓似的,若隱若現。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未來,處處都充滿了生機。

我繼續前進著,身邊的人流越來越多。我仔細地觀察了每一個人,他們身上都佩戴著一個我從沒有見過的儀器。我打聽了一下,才知道,這是一種能和動物對話的儀器。沒想到,三十年後的地球人,居然真的發明出了這種東西。帶著好奇心,我走進了一個農場,農場的主人正在使用這種儀器和他心愛的夥伴對話呢。他心愛的寵物不是別的,正是被人們稱之為萬獸之王的老虎。從老虎那兩顆如同寶石般的眼中,我讀出了友誼與和諧。我繼續向前走著,才發現原來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在現在都已經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並且繁衍旺盛。它們通過這種對話的儀器,和人類和睦相處。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未來,沒有殺戮,處處都洋溢著和諧。

我駕著彩雲,飛向了城市,從空中俯視的感覺還真的別有一番滋味。

在城市中,人流雖然很多,但是卻不難發現,人雖多,且很有秩序。每一個人都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能夠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而且,在地面上根本找不到一處刺眼的垃圾。寬闊的道路上,沒有了原來的那般車水馬龍,人們出行的方式,大都選擇了步行,騎自行車或者是乘公交車。沒有人再開私家車了,原先的那種車名聲也隨著時間,如一縷輕煙,慢慢但卻了。在這裡,也沒有了那讓人驚心動魄的交通事故,安全之花,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深深地埋下了種子。

這,就是我們需要的未來,在每個人的心頭,都縈繞著安全與自覺。

時光機的能量不夠了,我不得不帶著不捨回到了現代。看著眼前的這一切:砍伐,濫殺,血腥……我不得不懷疑,我們的未來真的是我看到的那個樣子的嗎?

不,我相信那是真的,只要我們從現在朝著那個做起。人類,請醒一醒吧,不要讓這個我們需要的未來,永遠只是一個夢。

我們需要博愛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398字

如果要使人生過得充實有意義。就必須選擇博愛。

選擇博愛,就是選擇對情感的珍視。親情、友情、愛情無不讓生命更加充實更加精彩。博愛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拳拳深情;“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絲絲牽掛;“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深深思念……司湯達說:“每一個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正由於這至真至美的人類情感才讓人們的生活富有詩意,我們要珍視感情,選擇博愛,讓生命風光無處不在。

選擇博愛,就是選擇對世間美好事物的愛心。世間萬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不朽財富,天空是蔚藍的,海洋是遼闊的,大地是堅實的,草木是蓬勃的,花朵是芳香的,動物們相互依存,人心向善。一切都是那麼陽光,一切都是那麼讓人戀眷。

選擇博愛,就是選擇高遠的志向。“有志者,事竟成。”為了這無限美好的世界,為了這無比可親可敬的祖國,我們就應該樹立遠大的志向,把燦爛的青春奉獻出來。

讓我們張開雙臂,用博愛之心擁抱世界吧。

我們需要自立自強 篇10

國一作文 ,803字

小草經過暴風雨的吹打後仍能夠欣欣向榮的生長,是因為自立自強;河流經過山路十八彎後終將流入大海,是因為自立自強;鷹能在羽翼未長豐滿之時就翱翔於藍天之中,是因為它的自立自強。

自立自強,是我們成功的奠基石。

梅蘭芳曾去拜師學藝,但老師拒不收留,說他有一雙死魚一樣的雙眼,不是學戲的料子,但他並沒有放棄。每天,他的雙眼隨著池塘裡的魚兒遊動,緊跟著空中的鳥兒飛翔,不斷練習著,因為他朝他的夢想不斷奮鬥,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他成了最著名、紅透演藝圈的京劇大師。試想,如果當初他放棄了,沒有自立自強,哪有他腳踏實地的實在,哪有他如今輝煌的演藝生涯?所以說自立自強,是成功的基石。

自立自強,使人奮發向上。

楊光,一個從來沒有沐浴過陽光的人。他從小就雙目失明,對於一個熱衷於音樂的人來說簡直是個巨大的打擊,但他並沒有因此就放棄對音樂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沒有逃避上天為他安排好的命運,而是用實際行動向上天發出挑戰—登上“星光大道”的舞臺,那是一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他在家中不斷的努力練習著,練習著走上臺階的步伐,練習著如何正確對待,自然對待他人的表情,動作,再加上對音樂的熱衷和努力向上,最終登上夢想的舞臺,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向他人證明自己是有用的人。如果他沒有自強,自立,因此而消沉,就不會為了那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夢想而奮鬥,就不會有現在的成功。所以說自立自強,使人奮發向上。

梅蘭芳經過拜師打擊之後仍沒有放棄學戲,是因為他自立自強和對戲曲的熱愛;楊光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不接受上天的安排從不放棄自己唱歌的夢想,是因為他自立自強和對音樂的熱衷;我要像小草一樣就算經過暴風雨的洗禮之後也要欣欣向榮的成長,那是因為我要自立自強和對生活的無限嚮往。

在我們人生的路途上,困境,挫折都等著我們,而我們必須自立自強,通過自己的腳踏實地,自己的辛勤,大膽的向命運挑戰,使自己不斷走向成功,翱翔在屬於我自己的藍天之中!

我們需要眼淚 篇11

國三作文 ,711字

眼是心的使者,淚是心的陳述,哭則是內心情感最好的表達。在一個人的眼淚中可以看到所經歷的失去、悔恨、困難、成功。我需要眼淚,我們需要眼淚,自己或他人的。

我們需要在眼淚中經歷失去、悔恨、困難、成功。每個人都一樣,沒有經歷風雨,怎能見到絢麗的彩虹。摔倒了不怕,在眼淚中知人生之意就好。

“阮籍猖狂”阮籍幾次碰壁,失去一次又一次施展抱負的機會,駕車,無路可走便嚎啕大哭。是啊!若不是這一次又一次的大哭,一次又一次在大哭中得到的人生感悟,又怎能寫得出那驚天地泣鬼神的詩句。對於我們而言也是一樣,在失去親人的淚水中知道珍惜親情,在國破家亡,硝煙四起是的眼淚中知道珍惜和平,在水資源枯竭,最後一滴水是眼淚中知道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我們需要眼淚,需要眼淚告誡我們的失去。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要讓悔恨的眼淚從你的臉上劃過。其實我們可以不吃一塹到長一智從他人的眼淚中得知人生的意義。我們需要悔恨的眼淚告誡我們的悔恨。

人生在世,困難重重,荊棘遍佈,而困難就像你手中的掌紋,溝溝壑壑,彎彎曲曲,但只要你握緊便一直有你掌握。面對困難,我們會留下眼淚,可是不經歷這困難時的眼淚,怎能是我們的路好走些,或許不是路變得好走,而是你越來越會走路了呢?我們需要經歷困難時的眼淚告誡我們尋找方法。

在收穫成功時,;流下那歡樂的眼淚是甜滋滋的,是讓人身心愉快的,令人振奮的。在成功時,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流下眼淚,因為我們經歷了失去,悔恨,困難,我們需要在成功的眼淚中回首,在每一個淚珠中總結經驗和教訓。

淚水滑過臉頰,淚痕稍縱即逝,沒有留下絲毫痕跡,卻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經歷了那失去、悔恨、困難和成功。所以,我們需要眼淚,需要眼淚得到快樂,感悟人生。

我們需要和平 篇12

我們需要和平作文20 ,195字

茂密的森林,本來是鳥兒的天堂,可是被人們突如其來的戰爭毀滅了,這究竟是為什麼?美麗的春天,本來是孩子的樂園,可是無情的子彈毀了他們的樂園這究竟是為什麼?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那些在戰火中逃生的孩子,有爸爸有媽媽,不再失去任何親人。

請救救孩子們吧!

請不要再讓罪惡的子彈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吧。

請停止戰爭!

讓他們繼續在綠油油的草地上玩耍踢足球吧!

讓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吧!

和平之神,我們需要你 篇13

和平之神,我們需要你 ,412字

當您聽見母親將要失去孩子的那一刻、當您聽見妻子將要失去丈夫的那一刻、當你聽見孩子講要失去父親的那一刻。你是否會想起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中國,轟炸上海南站時讓人刻骨銘心的一幅幅場景。

給大家將一個真實的事情。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在轟炸上海南站,瞬間,上海南站的周圍建築倒塌。這時,一名只有一歲多的小男孩坐在事發中間嚎啕大哭,用含糊不清的話語呼喚他的母親以及家人。他雙手不停的抹眼淚。哦,他站起來了,超和媽媽走散的地方走去,忽然,他趴在一塊大石頭上用手不停的拍打著,不時發出“嗚嗚”的聲音也許這正是他媽媽叫他的歌吧。他現在可能在想:媽媽,爸爸,我找到你們了,別和我玩捉迷藏了,快出來吧。

這孤獨的孩子,他也許將永遠失去天地間這兩種偉愛了吧,他並不知道自己現處的環境,他也並不知道現在是誰在破壞自己的家園。他不知愛、不知恨,他天真無邪。

現在,讓我們一起呼喚和平吧,閉上眼睛默默的祈禱,求和平之神永駐人間吧!

我們需要一個和平的世界 篇14

我們需要一個和平的世 ,309字

我們除了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知識外,還需要有一個繁榮而和平安定的世界。

我們因該知道,人類生存在這個世界,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互敬互愛的,科學應該用來改善人類生活的,人類發明原子彈使用與戰爭,那真是太可惜了。相信誰也不希望見到漫天煙火,誰也不希望離妻子散,美好的家園變成殘破瓦礫,誰也不希望那天真活潑的孩子,變成無父無母的孤兒,那個本該和平安定的環境,轉眼間變成廢墟,因此,我們應該齊心協力來維護世界和平,共同創造一個和平安定的世界,人與人之間,互相諒解,減少糾紛。

我們這一刻年輕、純真的時代,是國家的未來,是世界的新一代,更應該挺起胸膛,用我們的決心和毅力去創造未來,使人人都能過上豐衣足食,自由安定而幸福的生活。

和平之神,我們需要你 篇15

和平之神,我們需要你 ,373字

當你身邊還存在著戰爭時,你是否會想起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中國,轟炸上海南站時讓人刻骨銘心的一幅幅場景。

給大家將一個真實的事情。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在轟炸上海南站,瞬間,上海南站的周圍建築倒塌。這時,一名只有一歲多的小男孩坐在事發中間嚎啕大哭,用含糊不清的話語呼喚他的母親以及家人。他雙手不停的抹眼淚。哦,他站起來了,超和媽媽走散的地方走去,忽然,他趴在一塊大石頭上用手不停的拍打著,不時發出“嗚嗚”的聲音也許這正是他媽媽叫他的歌吧。他現在可能在想:媽媽,爸爸,我找到你們了,別和我玩捉迷藏了,快出來吧。

這孤獨的孩子,他也許將永遠失去天地間這兩種偉愛了吧,他並不知道自己現處的環境,他也並不知道現在是誰在破壞自己的家園。他不知愛、不知恨,他天真無邪。

現在,讓我們一起呼喚和平吧,閉上眼睛默默的祈禱,求和平之神永駐人間吧!

我們需要改變 篇16

國一作文 ,792字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共享”這個字眼慢慢開始變得熟悉,單車可以“共享”,籃球可以“共享”,甚至汽車也可以“共享”……可以說,我們正邁向一個“共享時代”。

“共享”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有了共享單車,人們走出家門,在每一條街道上都可找到它的身影,只需輕輕地拿出手機“掃一掃”,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將單車騎走。它還使人們多了一種綠色出行的方式,讓汽車裡的人們重新開始關注單車,減少了汽車尾氣的排放,更加環保……共享單車的好處是說不完的,它似乎是“共享時代”一個“完美”的產物。

然而,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看似“完美”的共享單車,到了人們的手中卻成了“反正不是我的,弄成什麼樣也沒關係”的玩物。街道上,共享單車依然隨處可見,但已沒有了剛開始的排列整齊、顏色鮮亮,有些被騎行者隨意丟棄,有些“缺胳膊少腿”,更有甚者,把它們鎖起來,佔為己有。共享單車,原本應該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現在卻成了一個莫大的諷刺,它像一面鏡子,誠實地映出人們內心最真實的一面。

“共享”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卻改變不了人們內心深處愛佔小便宜的心理,如今,“共享”已不再是新時代“完美”的產物,而是人們用來佔小便宜的一種工具。“共享”來了,時代變了,不變的只有我們自己,面對“共享時代”,卻還停留在“東西不是我的就沒關係”,總想著“共享的就可以拿走不歸還”“共享的不是我的弄壞了也可以”……。這一切全都體現在了“共享時代”的種種亂象之中。

“共享時代”,我們需要改變,改變我們原來的觀念,改變我們原來的看法,改變我們原來的習慣。“共享”的初衷是為了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為了使“共享”發揮它的最大作用,為了讓排列整齊、顏色鮮亮的共享單車重新成為街邊的一道風景線,為了他人,為了自己,也為了城市的形象,我們應該改變。不再佔小便宜,及時歸還共享的物品、保護好共享的物品……

“共享時代”,我們需要的,是改變。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需要怎樣地思考 篇17

國二作文 ,922字

自舉世矚目的人與人工智慧機器人的圍棋對決後,人工智慧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甚至有人預測未來的許多職業,特別是技術類職業,很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也有人擔心人工智慧會通過圖靈測試後掀起科幻片中的人機大戰。而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更關心的是人類會怎樣思考。這確實是個重要的問題,因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的思考,都不應該拋棄價值觀和同情心。曾有人提出過這樣的問題:如果交通實現人工智慧化的運作模式,當遇到緊急情況,如在高速公路上不得不選擇撞車或撞人,人工智慧會如何取捨?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但是人工智慧尚且沒有“價值觀”的概念。這或許就是人與人工智慧的不同之處。人類是有價值觀,有本能的個體,這也決定了人的種種行為和選擇。所以當我們去思考的時候,就不能拋開價值觀去思考。

人人的價值觀各不相同,但是價值取向是多數人的利益,心懷社會與天下,才是人們應有的價值觀。而這些,都不會是一臺計算機會有的。換個角度來說,人工智慧本身就是科學家本著造福全人類的價值觀的產物。

除了價值觀,人與計算機、人工智慧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類是帶著同情心去思考的。同情心並非只是像楊絳先生同情“老王”那樣的社會底層人物的悲憫情懷,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和思想的共鳴。

曾讀著名作家韓少功的文章《當機器人成立作家協會》,其中提到當機器人能夠通過大量的詩詞輸入產生自己的“詩詞”“文章”。難道將來人文職業也會被機器人取代嗎?在我看來,顯然不會,雖然機器人能夠作出詩詞文章,但是這並非人類的舞文弄墨。人類的詩文是情感表達的產物,而機器人不過是程式碼的輸出。除此之外,人與人工智慧對於文學的輸入過程也不一樣。試想,人工智慧如何理解“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壯志?如何品出“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那絲酸澀的離愁別緒?但是,人類有同情心,可以產生情感的共鳴,可以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物我兩忘的情懷。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曾說“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人的思想,當屬價值觀和同情心為最重要的部分。倘若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人還不如計算機來得強大。

在人工智慧發展的時代,人類應該抱著價值觀和同情心去思考。否則,計算機在進步,人卻在退化。庫克的觀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

效率至上的世界,我們需要什麼 篇18

國三作文 ,1216字

最近有一種說法頗為流行—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個詞出自某教授的一次演講:一位學生為了得到該教授的留學推薦信,在他的選修課上,積極主動,下課與他討論學術問題,卻在出國後不再聯絡,使教授感到被人利用了。其實,我們心知肚明,世上不乏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人們漸漸有走向效率至上的道路的趨勢。何為效率?在最短的時間中取得最大的收益,若無收益則不付出。就像那位學生,用盡辦法取得老師的推薦,在目標達成後一走了之。就像人們只用手機去處理需要解決的問題,手機怎樣執行並不被關心。的確,效率作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我們完成了許多工,可是在效率之外,我們生活還有什麼其它的呢?

曾有人問哲學大師羅素,生命的意義在於什麼。羅素回答: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同情,作為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美德,是指對他人的處境感同身受,痛苦他人的痛苦,憐憫別人的不幸,同情顯然是出於人道而非效率。同樣一塊麵包,自己吃了可以果腹,但是送給比自己更飢餓的人,就有了同情,有了善意和感激。而喪失同情心,再高的效益和效率都只是慾望。

我特別欣賞畢飛宇先生說的一句話:人就是這樣,一旦有了信仰,他就有決心和毅力浪費時光。其中“浪費”一詞尤其說得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難以成功也要義無反顧地去費時費力,這又是與效率背道而馳的做法。人類之所以這樣不顧一切,是因為信仰。伽利略用近十年計算思考,提出日心說,絕非為了人們的敬佩與崇拜,而是他相信科學;達芬奇用了三年只為畫好蒙娜麗莎的嘴脣,絕非單單為了完成一幅畫,更是他對於藝術的追求。還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信仰,或成功或失敗。我相信,無論如何,他們的生活一定是充實而幸福。

前文提到,效率是為了讓我們更快更多地完成任務,但是,我們是否想過,人這一生完成這些任務是為了什麼?如果只是為了名次而學習,大概永遠也無法有所突破;如果只是為了利益而奮鬥,你收穫的利益如何安放?面對這麼多利益,你又選擇哪一條?事實上,一開始人們就是先有信仰來明確方向,再用努力和奮鬥去實現它。這個過程中,人們爆發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是驚人的,於是人們獲得了許多成果。而後來迷茫而倦于思考的人,他們看見了這些成果,便盲目追求。或許他們自己都不知道,這樣追求是為了什麼,也正因為他們的盲目與茫然,終難以成就大業。

蘋果公司總裁說,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我想,若把人生比作一條漫漫長路,是同情心讓我們的旅途不再孤獨,讓我們的交往,不再都是利益權衡;又是信仰,為我們撥雲見日,像明燈一樣為我們指引方向。當我們擁有這兩樣,我們不被利益左右,我們成了利益的主人,這也正是人與機器的不同之處。

在這個效率至上的世界裡,或許漸漸被人們遺忘的東西才真正左右人類的結局。我們需要同情與信仰,有了它們,上帝也會為我們讓路。

我們需要“不一樣” 篇19

國二作文 ,1366字

蘋果公司總裁庫克認為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比計算機像人一樣思考更值得擔憂和警惕。我認為是極有道理和警示意義的,因為人首先應徵服自己,再審視其他。如果我們先失去了身而為人的充沛的情感和思辨能力,如同計算機一般活著,不僅於己身無益,更會拖垮一個時代的進步。

計算機是模式化的機器,倘若一個人習慣以計算機般的模式生存,其必是死板且無變通的。在這過程中,我們將失去判斷是非、自主思考的能力,充沛的感悟世界的情感和對推動世界進步有重要意義的創造力,帶來無可估量的後果。

自主思考過程的缺失使我們依賴於他人已做好的判斷,遵從他人設下的“答題模式”,按部就班,犯下低階的錯誤。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再分辨和質詢事物的真假好壞,因為只要達到預期結果就好。也許個人、企業、社會的辦事效率會因此提高,但缺乏外力的適時更正,終會有不可逆轉的結果。進一步地,缺乏自主思考間接引發思辨和創造力的流失。十九世紀末的中國社會沉溺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對西方勢力警惕防備,並不思索辨明先進技術和落後生產方式的優劣,人為阻止新時代的到來,釀成慘重後果;相似地,中世紀西歐堅定持有“地球不是圓的”觀點,人們對此深信不疑,反抗的聲音微弱到幾不可聞,直至麥哲倫航海成功,用事實再次向世界證明“地球是圓的!”,倘若不是質詢和思辨精神,人類社會又會被“矇蔽”到幾時呢?

人之所以為人而具備的豐沛的情感若是流失,同樣意義非凡。區別於計算機,人會因悲傷而哭泣、因快樂而發笑、因鬱結而沉思、因外物而動容,酸甜苦辣中體味的人生經驗使人不斷成長,從而進步。一個漠視自己,漠視生命的人註定無法與世界發生共鳴。老舍在底層勞動百姓中深刻體會人性,揭示人性,對苦難感同身受,並深為動容,方才寫出《五九》一般含蓄深沉的作品。同情之心使我們感知世界,謳歌美好的、思考沉重的、唾棄卑下的,若是失了“情”,便當真成了“活的死人”,不僅人生毫無樂趣,更使社會失去活力,死氣沉沉。就如《變色龍》中的世界,黑暗殘酷,麻木不堪。

因此,為了摒棄同機器般模式化的人生,我們需要“不一樣”,不一樣的見解和看法,不一樣的情感和態度,不一樣的迴應和行動……這些獨一無二才是社會發展的源頭。模式化的麻木不堪的人性在過往歲月中時有顯現,但人類史中的英雄和偉大的先驅不吝於奉獻出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獨一無二展示出來,於是他們愈發閃耀。十九世紀末中國苦於外國勢力的侵擾和疲憊的國力,以李鴻章為首的大臣發動洋務運動,希望做出改變,雖然歷時三十年最終失敗,但中國人民對於進步的摸索,已在失敗後漸漸有所作為,為後代給予蔭澤,不難想象,若始終無人站出發聲,最終會怎樣;美國獨立戰爭的發起與之相似,被殖民的人們充滿反抗精神和對自由的追求,大聲宣告並最終使英國折服。這些都源自於對時局的審慎和探索,源自豐沛的情感和熱血豪情。當今社會更是有如動物保護協會等組織,勇於為愛與正義發聲……足見充滿情感的質詢、思考對社會有多大作用。既然是他們的“不一樣”讓這世界“獨一無二”,我們又如何能夠邁入計算機思維的陷阱?

人之所以為人,在於有情、在於思考、在於創造,我們依靠它們走過漫漫歲月,用我們的勇氣和堅持踏破腐朽崩壞的舊體制,而不是死板嚴謹、模式化的計算機思維來維持運轉。沒錯,跳出計算機模式吧,人類世界需要那個“不一樣”的你。

我們需要魯迅 篇20

話題作文 ,618字

翻閱課本你會發現,有很多篇課文都出於魯迅先生的手,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時代不一樣了,課本上總是有魯迅那樣在特定背景下才能讀懂的文章呢。很多人和我一樣思考過這樣的問題。有的人甚至還說:“魯迅是被教科書毀掉的作家”,因為他的文章考點最多,需要深入理解的地方也比一般的文章多,文中不時夾雜著文言詞語,所以很多同學牴觸魯迅的文章。

我可偏偏喜歡魯迅,因為魯迅的文章中有太多我們現在缺少的東西,甚至很多中國人缺少的信仰,倘若能夠讀懂魯迅,我們一定會成長很多,學會很多不止用於應付考試的東西。

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魯迅先生寫的《故鄉》,一篇蘊含著出門在外的遊子與兒時的玩伴變得陌生的淒涼情感,現在我都能記得文末的語句:“我又不願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展轉而生活,也不願意他們都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願意都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年少的玩伴也漸漸被歲月改變的唯唯諾諾,心裡變得卑微麻木。而作者本人也年年流轉,辛苦著生活。這樣的文字不僅讓人思考,成長的路上自己丟失了什麼。

魯迅的文字還有一部分很有警醒作用,看了《孔乙己》我們知道了人不應該被封建禮數約束著,讀了《藥》我們學會要分辨正義是非,不做伸著脖子旁觀的麻木的路人。魯迅的文字鋒利又有力量,激勵我們團結起來,鼓舞著我們堅守中國人的初心。他的文字,任何年代都不會過時。

我們需要魯迅,需要他文中的良藥,需要他那般正義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