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喜歡諸葛亮相關作文20篇

我真喜歡諸葛亮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923字

公園208年,一個小茅草屋裡,一位英俊瀟灑,精神旺盛的青年正在和劉皇叔談話。此人不凡,頭戴綸巾,手持羽扇,一生中做出許多驚天動地之事。須臾,乘馬隨主公出山,改變了此生……

他,是諸葛亮,一位三國時期奇才,但是,眼前劉備軍力薄弱,兵不足萬,他該如何幫助劉備匡扶漢室呢?

機會來了!公元209年,孫權派魯肅前去請諸葛亮,合力抗曹。一葉小舟渡過三江口,本以為馬上就要見到仲謀了,卻被一群小輩擋住去路。於是,大堂中,孔明舌戰群儒。張昭起頭,說劉備本來很安全,但先生一來,反而讓劉備棄新野,奔樊城,走當陽,投夏口,隨後是一大堆侮辱諸葛亮的話……可他不懼,只是說了一句話:“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哉!”是啊,無名小卒,知道什麼!

隨後,諸葛亮和周瑜商議計策,也並不順利!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學,其又不能被東吳所用,三次設法殺他。但諸葛亮智謀生路,還策劃出火攻之計,在赤壁之戰大敗曹軍。曹操敗走華容道,諸葛亮派關羽鎮守,一念差……但大大消弱曹軍兵力!

赤壁之戰後,三氣周瑜,公瑾逝去……沒辦法!雖然諸葛亮很賞識周瑜,但留此人必為後患!噩耗傳來,旁邊的關張、趙雲大喜,孔明卻沉在悲痛中,去東吳悼念他。

光陰似箭,劉備稱帝,諸葛亮為相。但好景不長,劉備兵敗白帝城,就是因為沒聽從諸葛亮的勸告!白帝城託孤,劉禪登基,蜀由盛轉衰……

但北伐之志未減!已近半百的諸葛亮,呈上《出師表》,六出祁山,與司馬懿大戰。第四次時,那場火已夠活活燒死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但天有不測風雲,大雨傾盆而下!孔明長嘆,曰:“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諸葛亮知天意,他便如西斜的落陽般,慢慢沉下去了。

落日的餘輝照在大地上,火燒雲紅遍天空,須臾愈發青黑,諸葛亮,於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享年54歲。

一代名相,化作了天上的一顆明星,這顆星旁邊,有劉關張,曹操,默默看著晉的到來……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忠心耿耿,讓我敬佩不已,思絮千迴百轉,又有誰,一生像他那樣精彩呢?

我真喜歡你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2字

在世界上,你是我最喜歡的,所有人都需要你,所有人都愛戴你,所有見到你的人,都不禁要稱讚你,因為你太惹人喜愛了。可這個冬天,我卻總是找不到你。

每年春天,當農民伯伯春耕時,你就默默的和藏在春雨身後,春雨滋潤著大地,你就撫摸著大地;春雨伴著小草嬉戲,你就陪著樹苗成長。你的光芒讓萬物充滿生機,你的力量溫暖了千萬人的心房。

到了夏天,你都會長胖一些,也會有力量,活力四射的樣子特別惹人愛。有時,酷暑難耐,愛蹦愛跳的小朋友都覺得累了,但你卻彷彿永遠不知道疲倦,還在天上玩得起勁。你還把餘下的力量播灑到田間地頭,傳遞到山川湖海,讓農作物生長得繁茂蔥蘢,讓世界雲蒸霞蔚。你的足跡走遍世界每一個角落,滋養每一個生物。

秋天時節,走在樹林裡,我倆手挽手,肩並肩,緊挨在一起,看楓葉紛飛,看霜紅盡染。到了夜晚,我到處尋找你的身影,你卻跑到世界的另一頭,陪伴其他的人們。一大早,你就又回到我的身邊。我心疼你的東奔西跑,你卻說:我屬於每一個人,我愛每一個人。

今年冬天,我們好久沒看到你了。也許是你太累了,也許是你又去陪伴別人了。可你知道嗎,你走之後,北風總是賴著不走,寒雨也出來搗亂了,世界變得一片蕭條。

我和小夥伴們都很想你,想你的外套,想你的擁抱。我們還到處張貼尋人啟事:尋找我們的好夥伴,圓圓的臉,胖胖的身體,身穿橙衣服、黃褲子,從邵東縣兩市鎮四完小走失已經兩個多月了,有時會在街頭露一會臉,但很快又消失了。我們找不到它,我們很傷心!如果有誰見到了,請告訴我們,因為我們真的很喜歡Ta!

太陽,你知道嗎?我真的喜歡你,我們大家都喜歡你。我們大家都喜歡善良的你,倔強的你,愛捉迷藏的你,充滿力量的你,你快回到我們身邊吧!

我是小小諸葛亮 篇3

國二作文 ,677字

困難,就像我們學習或人生跑道上的一個障礙,只要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就能跨過此障礙,解決困難。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到郊外玩,我一邊騎著車,一邊欣賞著周圍的環境,那裡有清澈的湖水、湛藍的天空,還有碧綠的草地。我看見這些便得意忘形,自行車的速度也加快了,突然,只聽見“啪”的一聲,自行車不受控制了,飛快地滑下斜坡。我一個急剎車,讓車停了下來,慢慢推到平地上,經過我對它的“全身檢查”發現原來是鏈子掉了出來,怎麼辦呢?平時自行車壞了都是爸爸幫我修理的,可是這次爸爸媽媽又不在身邊,我急得都快哭了起來,突然我想到了老師曾說:“遇到困難不能急,才能想好辦法,”於是,我努力地讓自己鎮定下來,想起了修車店的那些哥哥們,於是便計上心頭,開始修理我的自行車。

一開始,便出現了問題,我怎麼也把鏈子搞不上去,一搭上去,就滑了下來,我經過幾次試驗,才發現是鏈上有一根釘子,這根釘子深深地陷在那裡,一動不動,好像孩子緊緊地抱著媽媽。拔也拔不出來。怎麼辦呢?我的眼睛也向四周掃描著,尋找著合適的工具,突然,我發現了這根“鏈中釘”的剋星---石子了,我拿起那塊石子,毫不猶豫地向著釘子敲起來,突然,釘子被石頭敲飛了。然後,我把鏈子想裝上車,但是,鏈子上的油太多了,搞到我的手也骯髒了,於是,我把樹枝折成兩半,再用木棒把鏈子套在了齒輪上,自行車經過我的一再試驗,終於恢復原來活動自如的樣子了,我騎著自行車找到了爸爸媽媽,把這件事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爸爸媽媽,口像機關槍那樣說個不停,媽媽稱讚我說:“這下,我家又多了一個師傅了。”

現在,想起這件事,我還痛快地當了一回諸葛亮呢!

我真喜歡大自然 篇4

抒情作文 ,73字
我真喜歡大自然作文700字https://wWw.ZuoWen8.com/a/318954.html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5

國三作文 ,789字

諸葛亮可謂是神機妙算,智謀通天。但他畢竟也只是一個人,但大家似乎將他神化到了一個不可到達的高度。我們真的應該真真切切的認識他。

諸葛亮憑藉他的智謀和膽識幫助劉備完成了三國鼎立,功不可沒,為蜀國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創造了無盡的傳奇,充分地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還發明瞭許多機械,可謂是鬼斧神工。如諸葛連弩和木牛流馬等充分體現了他的才智是極高的。他七擒孟獲又充分體現了他的仁愛。他善於用兵,任用賢能,重視人才又體現了他的心慮深遠,不得不說他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

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雖然他被神化了,但卻始終實實在在是一個人,我第一次對他產生質疑是在他揮淚斬馬謖時,既然他已經知道街亭是一個如此重要的地方而且馬謖又不能守,為什麼又同意讓馬謖去呢?最後竟還流著淚殺了他。既然諸葛亮真的如此愛惜這個人才,他就應該堅持不讓馬謖去。對於街亭失守後亡羊補牢地殺死了馬謖我也是不看好的,雖然不知他到底是什麼動機,但這個事卻動搖了我心中諸葛亮神一般的地位。

其次就是對蜀國影響最大的一次—火燒連營。一把大火燒盡了一切也燒去了一條仁君的生命。既然諸葛亮神機妙算那麼也必定應該與劉備同行,這樣也許歷史將會被改寫,而他只是留守了國內。而他佈下的八陣圖則是這次失敗的最讓我疑惑的地方,據說諸葛亮做了最壞的打算,我卻認為比起亡羊補牢,讓失敗不發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一筆劃斷了蜀國的未來。

最後,先帝去世後諸葛亮打著討賊的旗號六出岐山,勞民傷財又無結果,最終命喪五丈原,為他閃著金光透著灰芒的一生劃上了句號。以他的才智和自己國家的優勢完全可以採用勞兵之計拖垮魏國,自己養精蓄銳最後一舉出擊。但他沒有,這是他人生的最後一次失敗!

我想世上沒有所謂的神人,人就是人,我們要以客觀的角度去審度人生,在不同角度對不同人物進行不同模式的分析,找到自己在人生中的立場!

我最佩服諸葛亮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6字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爭霸,我最佩服的就是家在隆中臥龍崗,號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他被人們稱頌千古,這是因為他有過人的智慧和赤膽忠心。

諸葛亮有過人的智慧。他與其他軍師不同,因為他料事如神。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料到東風會來,結果東風果然來了,幫他們以少勝多;吳國太招親的時候,諸葛亮料到劉備會上當,給了他三個錦囊,最終讓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諸葛亮的料事如神讓劉備贏得許多次勝利,難怪劉備覺得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了水呢!

諸葛亮還有一顆赤膽忠心。在劉備死後,他沒有唉聲嘆氣,而是繼續北伐,想要完成劉備未了的宿願—統一中原。諸葛亮巧使計謀,七擒孟獲,使孟獲投靠於他;諸葛亮用空城計迷惑了司馬懿,讓他無路可逃……最讓我佩服的就是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使糧食運送更加方便。魏軍東施效顰,仿製了許多木牛流馬運送糧食,結果諸葛亮巧使機關,裝滿糧食的木牛流馬為蜀國送了一萬多石的糧食,魏軍損兵折將,士氣大減,這個方法真是“絕”啊!諸葛亮這樣一生盡心盡力為蜀國做貢獻,真是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好軍師。

只可惜,諸葛亮因為日夜操勞,身體越來越差,最終在五丈原病逝。這麼一位足智多謀、有著赤膽忠心的軍師就這樣逝去了,但他永遠留在了我們的心中,是一位家喻戶曉、名垂千古的偉大人物,無論是智慧,還是忠心,都是無人能及的!他是千古流傳的“智者”,“忠臣”,我真佩服諸葛亮!

我變成了諸葛亮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532字

一天晚上,我剛看完《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智取漢中,然後便上床睡覺了。我看見了一位仙人給了我一粒仙丹讓我吃了它,再喝一口水,就可以變成你想當的那個人。我心裡暗暗說了一句,我想變成諸葛亮,然後我的頭上就有了一頂帽子,手中拿著一把鵝毛扇,嘴巴下還留了一束長長的鬍子。哈,我變成了諸葛亮。

我來到了三國時代,一天我看見了吳國孫權和魏國曹操正在相互打大仗,但是還沒有分出勝負,我突然靈機一動,如果等他們打得精疲力盡的時候再讓主公劉備派兵乘機追擊,不就可以一舉兩得了嗎?我趕緊往國走,向劉備告知說:“吳國和魏國正在打仗,現在還難分勝負,等他們打到兩敗俱傷時,我們便可以趁機追擊,不就相當於一箭雙鵰嗎?”劉備聽了連忙點頭,但是他問了一個問題:“如果他們發現了我們,該怎麼辦呢?”我答道:“我們只要埋伏在草叢裡等他們沒有戰鬥力時就撲過去。”於時劉備派大軍在周圍的草叢埋伏好之後,等他們都要撤退時就來了一個大追擊,乘勢消滅了他們國的軍隊!然後我們要再分別攻佔兩國的國土,去實現統一全國的夢想。我正得意時,忽然一個耳熟的聲音傳來:“浩浩,起來吃早飯啦!”我聽見叫聲後就爬下床吃早餐去了。

原來是一場夢啊!可惜我當諸葛亮統一全國還沒有完成好呢!下一次,我一定要完成好這個統一全國的任務!

我心中的諸葛亮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63字

我很喜歡讀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部書的作者是羅貫中。我喜歡書中的諸葛亮,因為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事"。他聰明過人,忠心耿耿,沒有什麼理由不喜歡他了。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他出山前隱居在臥龍崗。因為劉備"三顧茅廬"感動了諸葛亮,他便出山輔佐劉備,後為劉氏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對劉氏江山忠心耿耿。白帝城一章中,劉備去世之前還說:"如果自己的兒子劉禪不爭氣的話,你可以取而代之。"劉備死後,雖然劉禪不爭氣,但諸葛亮都在盡力輔佐,絲毫沒有想過取而代之。正如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的一生都在踐行著自己的這句話,

對劉氏江山忠心耿耿。

諸葛亮機智過人。諸葛亮在江東時,舌戰群儒,並且大獲全勝。還有一次,赤壁之戰前,周瑜想要為難諸葛亮,讓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前兩天諸葛亮按兵不動。第三天,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戰船和幾十名兵士,又準備了一大堆稻草人,浩浩蕩蕩向曹軍水寨逼近。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下令士兵擂鼓吶喊。因為江上霧大,再加上曹操疑心重,所以曹操只令士兵向江中射箭。不一會兒。所有的稻草人身上,就扎滿了箭。周瑜見到箭後,問明原委,也不得不說一句:"諸葛軍師,真乃神人也。"就這樣,諸葛亮又一次取得了勝利。

這就是我心中的諸葛亮--忠心耿耿,機智過人。他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心中不敗的神話。汝以為何?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9

國三作文 ,470字

徐庶一句:“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開始了劉備的三顧茅廬。“臥龍出山天下驚”,三國的局勢因這一人再次變幻莫測。

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諸葛亮本可在山林裡隱伏終生,心盤天下大事,身若山中臥龍,做個悠閒自在的隱士。然而或許就是內心對對手的追尋,對證明自己的渴望,還有對自己心中完美大計的實踐,讓臥龍騰天,南北震顫。

既在其位,便謀其政。諸葛亮日夜操勞,調率三軍,坐觀天象,指點江山。他從容鎮定,獨守孤城淡然撫琴瑟;他賞罰分明,嚴整軍紀揮淚斬馬謖;他“智情”雙全,七擒七縱孟獲攏人心;他鞠躬盡瘁,討賊興復苦撐孤蜀。

諸葛亮已經傾其所有,終其一生,無奈獨木難支迴天無力。曾經“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的藍圖,竟還是隨著劉、關、張的死化作南柯一夢。諸葛亮無愧“智聖”之尊名,算盡天下,卻算不過命運;看破人世,卻看不破自己。三氣周瑜卻勝不過司馬懿,一代臥龍最終還是鱗甲落盡,遁入大地。飲淚作別,唯負孔明這一生大志(智)。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諸葛亮離的是蜀地,別的卻是這臥龍一世的英明。對於一個已經為事業燃其一生的人,我們能表達的只有尊敬。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10

國三作文 ,386字

頭戴綸巾,手執羽扇,泰然自若地坐在城樓上焚香調琴,不動一兵一卒,使司馬大軍退兵,一場空城計,使諸葛孔明的形象在我心中幾乎被神化。

幼時從父親的口中,我知道諸葛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可不戰而屈人之兵。草廬中可三分天下,三天內即可草船借箭,談笑風生間亦能嚇退敵軍。從小耳濡目染他的各種英雄事蹟,使我認為,諸葛亮,是最為足智多謀的。

可後來我知道,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劉阿斗樂不思蜀,蜀國逐漸覆滅了。但他的智慧,永遠最令我欽佩。

諸葛亮並非只是軍事家,《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諸葛亮在文學方面也名垂千古。木流牛馬,孔明燈,他更是一個發明家。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有人認為他並非一個好伯樂,剛愎自用,團隊意識差,這是蜀國失敗的原因之一,可是,人無完人,諸葛亮並非聖人,有缺點也是情理之中,即使他非一個好伯樂,但他的確為一匹千里馬。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11

寫人作文 ,573字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諸葛亮,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三國時期政治,軍事家,往往被人們視為神人,上曉天機,下通地理,但在我眼中,也不過是個凡人,帶有悲劇色彩的平凡者。

為什麼他號臥龍?從《隆中對》便可看出大半,他為人低調,潛伏于山野之中,但心懷大志,通曉天下事,具有深不可測的才智。可他也會為自己“做廣告”,進行自我推銷,自比於管仲,樂毅,使徐庶崔鈞等人為他宣傳,以至名聲可以遠揚。至於近處,隆中的農夫都吟唱他所寫的詩、歌詞等,也創造了一個接地氣的形象,比起龐統的四處奔波求職,他的外表低調,內則使明君欲得其才的方式更為精明。只有這樣,才會篩選出真正需要他、又求賢若渴、有道德,還能完全發揮他才幹的君主,還不至於到了東吳或魏國,像他哥哥一樣受排擠。

然而真正的悲劇在於,雖然他與劉備“互相選擇”,劉備“自稱”漢室之後,敬佩他,又能任用他,但這仍不能阻擋大勢所趨。劉備,一個編草鞋出身的,說他是騙子也不為過,與高祖劉邦倒真有幾分相似。論才能、政治能力、統率力、陰謀詭計、名望人手,都無法與曹操抗衡,諸葛亮即使能縱觀天下全域性,有著完美的計劃,可這就像一局賠率失衡的賭局,輸贏早已預定……

諸葛亮身上,反映著人算終不勝天算的宿命。他一心要發揮才智,奈何像劉備這樣的君主,給他的擔子實在太重,已經違背了天下大勢,他不敗,誰敗?識時務者為俊傑,可惜了一代良才!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12

國二作文 ,1109字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陽都人,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大名可謂聞名天下,劉備“三顧茅廬”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諸葛亮被歷代人所稱頌,原因有很多。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學識淵博的俊傑。他精通政治,綜觀天下,所以才會在隆中被劉備諮詢時作出“天下三分”的英明論斷;他足智多謀,瞭解別人的性格,所以才會有“草船借箭”、“空城計”的故事流芳百世;他心胸開闊,明知周瑜是嫉妒他的才能而專找他的麻煩,但為了東吳和西蜀兩國的友好,他從不計較;他公私分明,內外同法,陟罰臧否,不曾異同,贏得了將士們的愛戴和尊重;他從不偏私,曾揮淚斬馬謖;他自出山輔佐劉備興復漢室以來,就一直對劉備對蜀國忠心耿耿,鞠躬盡瘁;他為劉備外平戰亂,內修政理,從未有過一絲鬆懈。在他40歲之際,還親自帶兵伐魏、伐魏前還滿懷深情地向蜀後主上書,提醒劉禪要廣開言路,賞罰分明,親賢遠佞,治理好國家。諸葛亮可謂一片丹心昭日月,一生無私獻蜀國啊!

我們每個人都應學習諸葛亮這種為國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不論年齡、種族、宗教、信仰的不同或文化的多少,都應時時刻刻想著為國家服務,為民族服務。

諸葛亮確實不愧為一代忠臣,一世良相。但是,我個人認為諸葛亮也有不可取之處。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前,諸葛亮只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平平凡凡、安安靜靜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沒想過要平定亂世,沒想過要解救百姓於戰亂的水火,這就不免太狹隘,太自私了。不但如此,他還非要劉備委自枉屈,三顧草廬,才肯與之見面,看來,諸葛亮是太耍大牌了。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面對社會嚴峻的竟爭,決不能隱居“山中”;不能懷抱利器而不去施展,不能消極等待別人來拜訪自己,發現自己,而要學會主動出擊,自己推薦自己,自己發展自己。我們現在要努力學好本領,將來只要祖國一聲召喚,我們就應該隨時隨地站出來為國家作貢獻。我們的能力知識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國家給的,人民給的。為國家效力,為人民辦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或許有些人有這樣的想法,管他什麼國家,我只要自己過得寧靜,過得舒適就對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沒有國家的繁榮富強,哪來個人的寧靜幸福?我們生是國家的人,死是國家的鬼,我們就是為了能為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添上自己的色彩而出生,而來這世上走一回的。

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有點瑕疵的玉才是好玉,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一個人都有優劣兩面性。就像事情一樣,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有美的一面,也有醜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所以,我們對於人或事,應從多方面去認識、評價。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偉哉,諸葛亮!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13

國二作文 ,683字

七星臺下,冷風蕭蕭,你手持七星劍,執劍而舞,七星燈火,微微搖曳,眼看功成,怎奈下屬報軍情,帶風而來,七星燈滅,你喟然長嘆,憶起年少意氣風發,回首老境頹唐,遂暈迷倒地,不省人事。

少年時,心懷大志,身處臥龍坡之間,卻知天下之大勢,指點江山,春風得意,為劉備所用。率兵出征,連戰連捷,活用兵法,機智如你,又怎會敗。

火燒新野之時,你活用地勢,火擊水阻,讓敵方丟盔棄甲,狼狽而逃,乘勝追擊,首戰大捷,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身處高山之巔,把酒臨風與他人對飲而坐,笑談兵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男兒豪情在你身上展現。

赤壁之戰前夕,曹軍大軍壓境,採用連環船之術,銳不可當,士氣高漲,而你方士氣低落,人心惶惶,而你卻巧借東風,火炸連環船為赤壁之戰的勝利打下了基礎,面對這一切,你從不驕傲自滿,只是說巧借天時而已,而你在營前,七星臺上執劍而舞,你的瀟灑,你的身姿,你的謙虛早已印入了將士的心。

機關西城城頭,你正襟危坐,雙手撫琴,琴聲如泉,身後便是幾百殘兵,面對十萬大軍,你面不改色,縱使對面氣勢恢巨集,你面不改色,琴聲一變,轉瞬便金戈鐵馬,兵刃相向,金鐵交擊之聲不絕,一人一琴,嚇退十萬雄獅,大擺空城,保全百名殘兵。

兩國邊境,你率上萬兵馬,與王莽脣槍舌劍,言語交鋒,佔據上風,幾言幾語,便活活氣死王司徒。奈何此後,連戰連敗,少年了了,老年頹唐,難敵五大原秋風寒,身死七星臺下。機智如你,運籌帷幄,最終也未見劉備一統天下,可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以臥龍坡中的心懷大志起興,以少年之時的風發意氣為過渡,以老年之時蕭瑟蒼涼為結尾。組成了臥龍先生傳奇而跌宕起伏的人生。

我心中的諸葛亮 篇14

寫人作文 ,585字

“一對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縱八陣圖”是他一生的概括。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和高風亮節的品質至今仍被人歌頌。他,就是諸葛亮。

他本躬耕於南陽,淡泊名利,吟著《梁父吟》,念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只因劉備的知遇之恩,一生為了漢室王朝鞠躬盡瘁。

他是智慧的化身,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在空城計中,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扎草人佯攻曹營,從而借來十萬之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為了求得南方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與孟獲的戰爭中七擒七縱,最終使得孟獲心悅誠服歸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

他,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本可以取而代之,可是他沒有,盡心盡力輔佐劉禪,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出師表》。他把報答劉備,忠於劉禪當作了自己職責本分。直到死前,依舊不忘蜀漢的社稷。

時至今日,諸葛亮儼然已成為智慧的化身,一把羽毛扇,彷彿蒙山了一層神祕的面紗。除此之外,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那“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的忠貞不渝。

淡泊名利,充滿智慧,知恩圖報,忠貞不渝,這就是我心中的諸葛亮。他的靈魂與肉體雖已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出耀眼的星河,為世人永遠展現他那聖潔的光輝!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15

國二作文 ,710字

諸葛亮的名字婦孺皆知,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因為他的忠心。

諸葛亮的半輩子可以說都在報恩。到底是多大的恩情才能讓這樣能人異士如此?其實也不大,就只是被三顧茅廬與臨終託孤之恩而已。諸葛亮為報劉備的恩情,忠心的輔助爛泥似的阿斗,只盼完成劉備的巨集圖大志。只可惜諸葛亮心願未了便去了。

諸葛亮的忠心日月可鑑,世人皆為之感動。但也有人不贊同他的做法,他們認為這是愚忠,這樣不值得。

三顧茅廬是不算什麼恩情,是劉備有需求諸葛有才華。

既然諸葛亮隱於山林之中,說明他不認可官員的臭架子。他富有極高的才華,但是隱居,說明他明瞭定會有人登門拜訪。而劉備本就有求於人,這樣做是應該的。

但是,劉備是“漢室正宗血脈”,他認為他本就是要當皇帝的。可見劉備也有一些自傲,當有人一而在再而三的存心試探他時,他可以不厭其煩的一次又一次接受試探。他可以放下身段,色愈恭,禮愈至的聽取諸葛亮的意見。這些就打動了諸葛亮單純的心。

臨終託孤是為了栓住諸葛亮的心。

劉備在臨死前告訴諸葛亮,若劉禪不能做皇帝他就取而代之,他知道諸葛亮沒有這個心思,聽了他的話後反而會更加忠心的輔佐劉禪,這果然不出他所料。諸葛亮這不就是被他“套路”了嗎?

但是若沒有平時的真心相對,諸葛亮會留下來嗎?諸葛亮也是聰明人,他怎麼可能會不知道。

可見他並非真愚,僅僅是體現了他的忠心罷了。

也有人說他可以輔佐自己的兒子或者投靠曹操,至少不會戰死沙場。

可是在諸葛亮心中,曹操就是一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小人,怎可助紂為虐?若他真的“識時務”了,或者當太上皇了,豈不是成了曹操一樣的小人?況且天下人又會怎樣看他呢?

原來諸葛亮的忠非愚忠,只是輔佐了一灘爛泥而毀了一世英名而已。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9字

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而在這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

他,是智慧的化身。手持一把鵝毛扇,號稱“臥龍先生”。“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這些神話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諸葛亮的聰明蓋世體現在許多方面,草船借箭就是最為精彩的一件。當時周瑜想殺了諸葛亮,但又怕曹操取笑,於是心生一計,對諸葛亮說:“先生,軍中正缺少箭用,敢煩先生您在三天內造十萬支箭。”可見周瑜的陰險狡詐,心胸狹隘。但令周瑜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居然答應周瑜在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這裡體現了諸葛亮的自信及非凡的能力。原來,諸葛亮預知這兩天會有大霧天氣,便用二十多條扎滿稻草人的船支引誘曹軍,使曹軍誤以為敵軍入侵故而放箭,這樣不費吹灰之力就集齊了十萬多支箭。

諸葛亮還是一個忠心耿耿的人,劉備在白帝城逝世,臨終前囑咐諸葛亮可心輔佐劉禪,也可以自立為王,諸葛亮明知劉禪扶不起來,但還是盡心輔佐為其辦事,始終不肯自立為王,最終在五丈園病逝。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位有勇有謀、智慧超群、忠心耿耿的大英雄。

我心中的諸葛亮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0字

我欽佩救死扶傷的醫生,欽佩為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老師,欽佩為了革命而犧牲性命的烈士等,但我最欽佩的一個人,那莫過於歷史上這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千古的智者——諸葛亮。

他足智多謀。“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歷史長河裡閃著耀眼的光芒,讓人看了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不但料事如神,且把三十六計,孫子兵法,在戰場上用的如火純青,如大擺空城計,他的計謀讓敵人摸不著頭腦,只能退兵。這就是諸葛亮的智慧,令我歎服叫絕。

他赤膽忠心。如果當年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他按照遺昭,自立成王的話,那又會是一個怎樣的後果呢?可他卻沒有選擇這條路,他仍像當年幫助劉備一樣幫助阿斗,並幫助阿斗得天下,可那阿斗爛泥扶不上牆,到了最後仍是把蜀國帶向了滅亡之路。他當年必然知道,他幫助阿斗,到了最後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可他還是竭盡全力地幫助阿斗,這難道還不能體現他的忠心嗎?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我最欽佩的人,不僅是因為他的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更是因為他那忠心耿耿、信守諾言的精神,那用一生換來的承諾……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18

國一作文 ,739字

諸葛亮,何許人也?有著“智絕千古”之稱的他,在我眼中卻是一個逐夢者,他像一束光芒,於暗夜之中創造無邊希望。

那年,草廬清幽,春意蔥蘢。特別的是,一個年輕人鏗鏘有力的聲音在草廬中迴響:“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這樣的話語,何等意氣風發,這樣的憧憬,又是何等美好!正是先主南陽三顧,孔明草廬一對,傳為千古佳話。從此,“良臣擇主而事”,諸葛亮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明主,開始了“上下求索”的漫漫長路。

暮春,白帝落花,殘蕊滿地。突如其來的夷陵一敗,讓十幾年來建立的基業風雨飄搖。在劉先主的病榻前,諸葛亮泣不成聲,肩負舉國之重,衰亡抑或奮起?那句“竭股肱之力,忠貞之節,繼之以死”是他含淚的誓言,他終將以足夠堅定的信念,去繼續追尋那個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八月,渭水之濱,秋風蕭瑟。經歷過六年北伐路上的起起落落,諸葛亮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當然,他終究放不下他的夢想,恨不能將他身後之事件件安排穩妥,於是,遺表,家書,一篇篇流傳至今。終於,他走了,帶著未完成的夢,帶著深深的遺憾。留下的,是歷史的長河中,一個逐夢之人不朽的身影。

在史書冰冷的字裡行間,我讀不懂諸葛亮的心路歷程。但我想,在逐夢的路上,他走的問心無愧:做股肱之臣,他盡心竭力,不辭辛勞;出將入相,他一面連年出兵,一面治國安民。為了一個理想,他傾盡半生,付出全部,即使最終未能實現,可他作為一個逐夢者的堅毅,卻激勵了後世無數逐夢者,無數志士仁人。

他把夢想當做理想,把理想當做信仰,為之燃盡了生之熱忱!

諸葛亮,一個逐夢的人,他正是照亮我內心的那束光芒。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9字

說到三國演義,你們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劉備、曹操……因為這是你們喜歡的,而我,喜歡的當然是大名鼎鼎的臥龍先生——諸葛亮。

《孔明草船借箭》的故事,講的是周瑜看不起諸葛亮,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三日內交箭。大家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諸葛亮看了看外面的天氣,還是一口答應了。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只戰船,每隻船上30名戰士,而且不讓他告訴周瑜。第一二天孔明都不提造箭的事,直到第三天四更天的時候,孔明請魯肅到船上來喝酒。孔明讓士兵在船的兩邊插上稻草人,每隻船都用草繩連起來。

船接近曹兵的水寨時,諸葛亮讓士兵敲鑼打鼓,在睡夢中的曹軍都被驚醒,以為是東吳攻打過來了,曹操下令渡河,手下勸阻到:“現在有大霧,渡河的話恐怕會有埋伏。”曹操趕快讓弓箭手往河面上射箭,頓時萬箭齊發,這些箭全部插在了稻草人上,當稻草人一面插滿了箭,孔明讓船的另一面繼續受箭,等稻草人上密密麻麻插滿了箭,諸葛亮才下令退兵。

諸葛亮讓士兵把箭紮成捆搬下來,周瑜數了數,有十多萬支箭呢!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們應該像諸葛亮一樣,心胸寬闊,寬巨集大量,遇到問題或難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我眼中的諸葛亮 篇20

國一作文 ,760字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一個十分聰明的人,並且又是難得的奇才,簡直成了智慧的化身。但對於這位被稱為“一代忠臣,一世良將”的人,我覺得還是應該對他進行一分為二的審視。

雄才大略

諸葛亮少年時隱居隆中,他精通天文、地理、軍事、政治。自劉備請他出山後,他就展示出“未出草廬已知天下三分”的卓越才能。他對蜀國盡忠職守輔佐了兩代君主,屢建奇功,使蜀國很快就與吳、魏成了三足鼎立之勢,直乃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然而,諸葛亮就沒有不足的地方嗎?

用兵之要,先於擇臣

“用兵之要,先於擇臣”。就是說,一個人會不會用兵就要看這個人會不會用將。而諸葛亮身為蜀國軍師,卻在關鍵的時刻用錯人,這是不能容忍的。在赤壁之戰中,蜀國坐收漁翁之利,曹操兵敗華容道。此前,在布兵時,諸葛亮若將關羽、張飛或關羽、趙雲的位置調換一下,那麼,既讓關羽還清了曹操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的不殺之恩,而且還讓張、趙二人中的一位能順利捉住曹操。然而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卻並未這樣做,從而鑄成大錯,為蜀國最終被滅埋下了禍根。

資質、勇氣和聰明

在蜀魏相爭中,蜀國和魏國的實力相差懸殊,況且劉備死後,蜀國元氣大傷,可諸葛亮卻六出祁山,攻打魏國。當時,吳國陸遜還在,倘若蜀、魏聯手,來個東西夾擊,那麼,魏國唯一有才能的人司馬懿,也會在東西兩線長途奔波中失利。然而諸葛亮卻一意孤行,只願這樣做,也沒有這樣做,結果屢戰屢敗。由此可見,諸葛亮此時已只有愚勇而無自知之明瞭。

後來劉備昏庸無能,劉備在臨終前曾有遺命:“如若小而無能,軍師可取而代之。”諸葛亮不但沒有取而代之,反而硬要扶助他,從而造成“扶不起的阿斗”的遺憾,雖成就了個人名節卻誤了國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