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詩經相關作文20篇

我讀詩經 篇1

國二作文 ,662字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跨越千年的歷史阻隔,我彷彿再次聽到了耳畔邊想起的秦國士兵的震天吶喊與一同報效國家的誓死決心。

這便是詩經的魅力,沒有過多的渲染,沒有過分的修辭,一幅慘烈艱苦的戰鬥場面便被刻畫的淋漓盡致。僅三言兩語,就將秦人不苟且偷生,而是奮起勇敢對敵的愛國情懷錶露的一清二楚。

戰爭,中國文學史中最不缺的一種巨集大場面。可雖多,卻不盡好,而我獨愛這一篇《無衣》,這是出征前士兵互相鼓勵之言,更是他們面對強敵的勇敢宣言。即使環境再艱苦,甚至沒有一件完好無損的衣服又如何?我同戰友共穿一件便罷。君主命我們抗擊戎敵,保家衛國,我便勇往無前,無所畏懼!只要你我同心協力,再強的勁敵也將被我們攻克!這種由詩中讀出的戰鬥場面,如同從字裡行間迸發出來,填滿了我的內心。在那一刻,彷彿我就是那個征戰在外的秦國士兵,國之生死存亡,家之和睦興衰,朋之相見離別,田之豐碩荒蕪都同時湧入我心間。頓時,我遲疑了,我不知是否應用生命的光輝去點亮那死亡的聖火,更不知是否應捨棄自己的一切去報效祖國。但是,他們沒有,他們頂著生活的巨壓,毫無顧及地踏上那片註定沒有歸路的沙場,一次又一次地奏響生命的讚歌。

正是這首滿滿愛國的《無衣》,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些流進鮮血只為國家的一絲勝利的人們的真情告白。那時秦人的團結勇敢,捨身忘死的拼搏精神,即使是千年的今天,這首可歌可泣的詩還是能喚起我們內心中的一絲激動。曾有人這樣評價它:“英壯豪邁,非唐人出塞詩所及。”它不僅是《詩經》中的一段佳話,還是那些永埋入地下的勇士們的永遠回憶。

我讀詩經 篇2

國二作文 ,518字

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柳暗花明的便是先秦那淳樸的民風;踏過千年的滾滾紅塵,源頭處便是《詩經》那閃耀著的華夏文明。《詩經》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不自覺地打開了那千年古卷,誦讀《詩經》中的文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短短几行簡短的文字中,卻把一幅溫婉女子在水中央,謙謙君子傾慕追求的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眼前。讓我看到了男子心中的激動羞澀,女子心中的芳心萌動,彷彿馬上就要像河中結伴關雎鳥那樣比翼雙飛。短短几行文字,讓我恨不得立馬穿越時空去尋找這對美好男女,目睹這樣的畫面。

《詩經》的兩大核心主題就是情人之愛和家國之愛,而我讀《詩經》中最震撼的是家國之愛。

《無衣》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予,與子同仇!》從字裡行間都流露出那同仇敵愾的經過千錘百煉的錚錚鐵骨豪情,那不畏生死的嗜血屠狼的英勇無畏與大義凜然。短短几字便給了我超過百倍的衝擊力,讓我不禁讚歎人們是多麼偉大—那麼難以用語言表達的複雜情感,已完全訴諸於方寸紙頁之間。

都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經》就是一部集華夏五千年文明於一體的文學鉅著,在我讀《詩經》的過程中給了我美好、震撼等多個影響,讓我愛上了《詩經》。

我讀詩經 篇3

國一作文 ,784字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嘴中吟誦著這流傳千古的詩句,眼前彷彿真的出現了身穿白衣的窈窕佳人,似一朵白蓮,宛在水中央。

初識《詩經》,是在升入初中的第一個學期,當老師把一本本古銅色的《經典誦讀》傳到大家手中時,我立刻被那書中蘊含的知識的厚重感與淡淡的書墨味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就是在那時,《關雎》映入我的眼簾。那樣唯美而含蓄的詩句,那樣朦朧的意境,讓我不禁好奇:是怎樣的作者,通過什麼途徑才能寫出這樣的詩句!

後來,酷愛文學的媽媽從外地出差帶回一本《詩經》,那淡藍色的封面顯得那樣雅緻。我輕輕地翻閱書頁,再一次,“關雎”兩字映入我的眼簾。那空白的地方,一位窈窕淑女正倚在水邊,配著那清麗的文字,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再一頁一頁地翻閱過去,那些文字彷彿像水一樣靈動:“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啊!在那古老的朝代,一篇篇美到極點的詩文,那朦朧,青澀的愛……

現在的我,每每到了語文早讀,都覺得是一種美的享受。坐在明亮的教室,嗅著門前桂花的甜香氣息,搖頭晃腦地讀著那美妙的《詩經》,一遍又一遍品味著,咀嚼著那其中的韻味……

《詩經》是那個古老的年代多少文人通過沾墨的筆尖,沉澱的多少智慧!在現在這個資訊時代,有太多用華麗的詞藻堆砌的淺顯的書籍。而我們,就應該無視那些糟粕之書,多讀《詩經》這類純淨的文學作品,感受瑰麗的文學魅力!

我讀詩經,第一個字就是“美”,第二個字就是“純”。也希望多接觸到這純淨、瑰麗的文學作品。

我讀詩經 篇4

國二作文 ,627字

詩經,是千年釀的酒,是萬年開的花——題記

每一次去品《詩經》,讀過之後中,頌過之後,喝過之後,品過之後,總能一次又一次的發現它的美好,永遠是那樣甘甜爽口。同時它又如萬年的醞釀,有著一種清澈而又凜冽透骨的美。所以,我常被它所表達的那種和諧、執著、崇高與聖潔所吸引。叩開詩詞的門扉,走入詩經的世界。

《詩經》的美,是音韻之美,重章疊句,朗朗上口,它不同於現代作家所描繪的喧囂都市,它的世界滿是祥和與安寧。拂去歷史的塵埃,依舊能清晰的看見詩經中的潺潺流水與暖暖斜陽,徐徐清風與裊裊炊煙,恍然間,透過詩經單純而又缺華美的詩句與韻味,在心田開出一朵“靜好”之花。

《詩經》的美,是情韻之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少年在不經意間道出的青澀愛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在最美好的時光中,與心中的她攜手一生的契約與堅貞的愛情。“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宣其室家”是看到心愛之人身著嫁衣時難以言表的喜悅。《詩經》中的愛情是如此令人羨慕,但也許也只有詩詞才能描繪出這般的深情不朽的愛情。

《詩經》,是一本不化的書,她似動聽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讚美;但也有一份無奈。漫步於《詩經》中,是一種無法抗拒的飄逸的美;輕頌《詩經》,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賞的曲調。遠離塵世喧囂之後,洗淨鉛華,如此無與倫比,又令人心醉。

讀《詩經》有感 篇5

讀後感 ,950字

淡淡的書香,古樸的氣質,隨著手中的書頁慢慢增厚,我宛若見到了午後那溫暖的陽光,輕搖的柳條,還有山坡邊的輕聲吟唱。《詩經》,沒有波瀾壯闊的詞彙,也沒有萬分柔弱的語句,在我眼中,他是午後那溫暖的陽光,是那輕拂的柳葉,是那低聲的吟唱。他雖有槍林彈雨般的烽火,卻抹滅了那一份尖銳;雖有小橋流水般的溫情,缺淡去了那一份嬌柔。

《詩經》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我國實現主義文學的源頭。明人方孝孺早就說過:“能探《風》《雅》無窮意,始是乾坤絕妙辭。”近人梁啟超則認為:“現存先秦古籍,真贗雜糅,幾乎無一書無問題;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誠如胡適所言:“《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位置,誰都知道,他是世界上最古的有價值的一部文學著作,這是全世界公認的。”由此可見,《詩經》不僅對後世文學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具有不可代替的崇高地位,而且也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中最可信賴的物化形態之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表現了一個青年男子思念心中愛慕少女,睡夢中都渴望與她結成伴侶的熾熱情感。聞一多《風詩類鈔》說:“《關雎》,女子採荇於河濱,君子見而悅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是一首女子出嫁的頌歌。方玉潤《詩經原始》曰:“此詩氣體稍輕,故不得與《關雎》並,次《螽斯》後,別為一樂可也。然以如花勝玉之子,而宜室宜家。可謂德色雙美,豔稱一時。”

輕輕翻著一篇篇美文,轉眼間,眼前不再僅是那濃濃的親情,甜美的愛情,字裡行間透露著一股股對時事的評價,對社會的批判,以及對那統治者壓榨的嘆息—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此詩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剝削和壓迫,嚮往理想社會的強烈願望。《毛詩序》曰:“《碩鼠》,刺重斂也。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於民,不修其政,貪而畏人若大鼠也。”“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此詩斥責衛國統治者不守禮法,厚顏無恥。

篇篇詩詞,書寫了代代歷史;句句佳話,表達了人民的嚮往。

《詩經》,一本永不磨滅的書,一份淵遠流長的情。他用那動聽的歌喉,唱出了一份真情,一份樸素。他,擁有著一份典雅,一份美麗,一份清新,是天空中那潔白、輕柔的雲,在人們的心中輕輕飄蕩!

我讀詩我快樂 篇6

國二作文 ,637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愛讀書,它是知識的寶庫,是力量的源泉,是最忠實的朋友。閒暇時隨意攜一本書來閱讀,四季美景都蘊蓄在詩意中。

讀詩,享受春意濃濃。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嫩綠的小草悄悄探出頭來,春草遙看一片蔥綠,近看卻又若隱若現。不禁想到“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卻無。”漫步在草坪上,望著這蓬勃的春意,白居易“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詩句便跳入腦海。

讀詩,享受夏荷豔豔。

夏日陽光炙烤著大地,讓人幾乎喘不過氣,來到池塘邊,倚著蒼翠欲滴的白楊樹,翻著詩集,享受這清幽的環境。池塘裡的荷葉何等碧綠,蓮花何等鮮紅,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池塘中,綠葉映襯著紅花,偶然有幾隻蜻蜓飛在蓮花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構成一幅和諧的畫面。

讀詩,享受秋風瑟瑟。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讓人感到秋天無情卻有情。騎著單車走在一片楓林中,楓葉如火,不禁讓人想起“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路邊的野花不得不使人駐足欣賞,百花中我猶愛菊花仙子,一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足以表達我對它的喜愛。

讀詩,享受冬雪皚皚。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引領我走進了銀裝素裹的神奇世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又讓我看見冬天枯樹上“梨花盛開”的景象。來到河邊,冰凍的河中,偶爾有人獨釣,讓我想到“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我瘋狂地愛上了這白雪世界。

讀詩,觀四季之景,享人生之樂。

讀《詩經》有感 篇7

高三作文 ,71字
讀《詩經》有感800字https://wWw.ZuoWen8.com/a/421139.html

品讀詩經 篇8

國二作文 ,742字

吟詩,寫詩,頌詩,唱詩。

宣紙泛著淡黃,濃濃的墨汁一滴一滴的濺在上面,又慢慢蘊染開來。剛勁的筆鋒瀟灑一揮,輕重緩急的踏著紙,書寫乾坤。一名名衣著典雅的淑女,長長的青衣裙,勾勒出女子曼妙的身姿,有的手握琵琶,有的輕撫揚琴,有的口吹短笛,緊接著,優美的詞句化作一個個靈巧的音符,組成一支樂曲。

初遇《詩經》,是在青山綠水環繞的一座古寺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旋律似乎有些不同呢?不同於洪亮的歌喉,琴鍵敲打的歡快。更不同電子的奇妙。它只是緩緩地,漸漸地,似一口清泉沁入乾燥的喉,似一隻水鳥輕挑湖面的一層層漣漪。沒有歎為觀止的震驚,卻在不經意間撩動了心絃。心好像平靜如水,甘甜似飴。

我在小河中划著舟,誤入了藕花深處,被素雅的美麗迷了雙眼,輕輕地,小心翼翼地,撥開那層薄薄的水霧,渴望看得更真切些。

我看到了《詩》的句。“惜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枝條隨風吹,大雪紛紛漫天飛舞。出征的士兵歸途了,帶著滿身的疲憊,滿心的憂愁。他的思念如蜿蜒的溪流之長,如一望無底的潭水之深。這漫天飛的,不只有雪,彷彿也有悲。這詩意似的圖畫,與悠悠的情絲,融為一體。詩中飽含的情,令人身心陶醉。

輕輕揭開《詩》的面紗,我探到了,在水霧的後面,那一朵朵盛開的蓮花。嬌美動人,欣然綻放。果然,它是美的。可我不知足,把舟劃得更近些。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男子的心之所向,便要追求。似乎眼前就有女子吹短笛,男子輕撫琴的意境了,只感覺悠揚的琴聲迴盪於耳畔,輕快的笛音與鳥兒飛揚。君與女的愛是純真的,他們沒有放棄追逐內心美好的向望,擁有著靜美的心,靈動而又寶貴。

我尋到了《詩》,是內心之純淨,甘露之甜蜜,詩意之美好,情懷至真粹。

我讀書經歷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1066字

【我讀書經歷】

作者:趙浦軒

誰也有自己的讀書經歷,我的讀書經歷那可就長了!

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的老師有一套書,那套書叫《十萬個為什麼》我們當時光讓那是的老師讀給我們聽我們聽得很入迷我們有的能記住一個兩個問題等到放學,放學的時候我們就提問我們自己的爸爸媽媽,有的我們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我們就給他們講。

一年級的時候,我們都有一本格林童話,我們每次在閱讀課的時候我們都在讀格林童話我們一個個都迷住了,回到家裡我們還給爸爸媽媽聽。

在我升入二年級的時候,我們開始訂雜誌,我們讀書還附贈小獎品,更鼓勵我們讀書了,我們有的還能講給別人聽,因為很好看我們有的還向別人接著看。

這就是我的讀書經歷,我就是從那時起我開始讀書的學校的雜誌已經成了我的最愛了。

【我讀書經歷】

作者:趙星博

我的讀書經歷,那可是有著波折的。

我在三歲的時候,是看媽媽給我買的英語字母卡片,一開始,我跟著媽媽讀。後來等我完全認識了以後,我便自己讀,我讀了五六天,便不感興趣了。

於是在我四歲的時候,媽媽每天晚上忙完後,便給我講童話故事。媽媽每讀完一個小故事,就讓我把自己認識的字用筆圈起來,我每天都會多認識一兩個字,那是我從動畫片中學到的,因為每天電視播動畫片的時候,底下都會有字幕,每次動畫人物說話的時候,我便看下面的字幕,便認識了好多字。後來到五歲了,媽媽便讓我自己讀小故事。

到了小學一年級,我除了讀老師讓讀的書,都不怎麼讀別的書,直到上二年級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作文書,從那以後我便喜歡上了讀書。

到了三年級,新來的班主任一直鼓勵我們讀書,我便開始讀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到了四年級,我便開始讀四大名著的原著版。

【我讀書經歷】

作者:劉媛媛

我和讀書的經歷,還真是蠻少的。

我在3—6歲的時候媽媽為了我在幼兒園裡學習好一點兒,能趕上進度,就花了好幾十塊錢,給我買了語文卡和數學卡,再加上我在幼兒園上了英語特色班裡英語老師發的英語卡,每天晚上,媽媽就交給我怎麼讀或者是怎麼寫,媽媽就這樣讓我讀讀寫寫,就這樣我在班裡跟上了進度,老師還表揚了我,給了我一個大紅花,在那時我就開開心心的把大紅花給了媽媽說:“媽媽,這是老師給我的大紅花,就這樣媽媽給我補習的很有用處,得了大紅花。

要上一年級了,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帶拼音的故事書,我每次下完課後,就開始讀,又不會的時候,媽媽讓我問老師,在我讀的時候,其他人也跟我一起看了起來,當有個人不會的時候就問身邊的人會不會,如果都不會的話,我們就一起去問老師。

我很快的就把媽媽給我買的書看完了,媽媽也非常的開心。

讀《詩經》有感 篇10

讀後感 ,666字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口中不禁念出這兩句詩詞,就像滿口繾綣,極盡溫柔。

幾枝蒹葭,幾片涼風,幾許傷感。似無意地從這白色的紙頁中透了出來,這是我第一次讀這首詩的想法,作者寫的很奇妙,用景來渲染淒涼悲傷的氛圍,“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說實話,我真為那男子感到不值。他在著急地尋求所愛之人,可終究見不到。詩分為三段,每一段表達的情感都基本相似,其中的“宛”字,讓人看著彷彿一股涼意湧上心頭,這樣朦朧而又卑微的愛,就這麼不值得嗎?追求的道路險阻重重,可不管有多困難,隨著時間推移,最終都會變成一粒粒塵埃,飄在空中,淹沒數不盡的孤寂,悵惘之中。全詩反覆詠歎,將一男子熱烈地追求所愛慕的“伊人”,雖望而不可得,但依舊執著專情的樣子表達得淋漓盡致。

然而轉念一想,在這樣的情況下,男主人公竟依舊執著,這便讓我想到了“縱然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試想一下,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我們不但不能逃避,反而要不斷追求,挑戰自我,精神上堅忍不拔,我們要努力,就像主人公對所愛之人的執著,就像這蒹葭一樣堅韌。

喜歡一個人和挑戰挫折,對我來說,是一樣的,都要經過時間的磨練,經過無數的困難,每當失魂落魄時,想想《蒹葭》,心裡就會有一股幹勁。

“蒹葭萋萋,白露未??”,我默默合上書本,原來,這就是“蒹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