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2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擺渡人2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91字

帶著激動的心情看《擺渡人2》,想追隨迪倫去看她和崔斯坦回到人類的真實世界後的愛情如何發展,卻在看了十章之後被一個樂觀的老太太邢有瑜圈了粉。

她在見到擺渡人的時候便知道自己已經死去了,但是她沒有傷心難過,也沒有嘶聲力竭,更沒有痛苦不堪的不願意離開。她坦然的接受著眼前的一切,對於久臥病床的她來說,此刻沒有痛苦,可以站在地上,可以大步向前走,可以大口大口呼吸,簡直是一件太美妙的事,就像又活過來了一樣,雖然她已經死去了。

有瑜的荒原一直陽光明媚,豔陽高照,甚至開滿了牡丹花。這讓她的擺渡人也驚訝不已(荒原是靈魂心境的印射,若靈魂心境不好荒原則容易陰雲密佈,暗淡無光,那些專吃靈魂的惡鬼便會趁機而動)。因為看過第一部所以知道荒原有多麼的變幻無常,靈魂的心情稍微有變動都會使天氣立刻由豔陽高照變為陰雲密佈。也知道荒原有多麼的危險,有多少靈魂在陰影中,在黑暗中被惡鬼拖入地下。然而有瑜卻那麼輕鬆的走過了荒原,他們也曾在最危險的地方遭到惡鬼的襲擊,但書中有一處描寫到“惡鬼們未能損傷有瑜笑臉上柔軟、帶著皺紋的面板”讓我徹底迷上了這個老太太,僅僅“笑臉”一個詞就勝過千萬句話,有瑜的樂觀、坦然、堅定連惡鬼們也進不了身。她實在讓人佩服。

書中不止一處描述了那些死去的靈魂在得知自己已經死掉之後是怎樣的反應,有的絕望不願接受不再配合擺渡人,有的傷心欲絕痛哭流涕。而有瑜在見到擺渡人的第一刻便接受了自己死去的事實。她輕快的跟著擺渡人上路,即便知道荒原上有惡鬼她也沒有畏懼,甚至她還會安慰她的擺渡人,在她的身上樂觀、自信、睿智被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樣的有瑜即便是因病去世的老人,卻依然讓人覺得她魅力十足,優雅、美麗、熱情、開朗……似乎所有美好的詞用在她身上都不為過。

我想若是我們在面對生活的時候也像有瑜一樣樂觀、自行,即便遇到如惡鬼般的困難也“笑臉”相迎,那我們的生活定然也會豔陽高照,開滿美麗的牡丹花。

《人生》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46字

《人生》我相信大家基本都讀過,這本書是路遙的成名之作,而我讀這本是因為假期作業要求。剛開始我對這本書的印象並不好,但我沒想到這本書會如此的吸引我。

這本書講的是高加林工作失意,下放農村與巧珍相遇而後相知並相愛,但最後卻未能與之攜手一生的故事。

而在書中他與巧珍的感情糾葛深深牽動了我的心,讓我不禁思索愛情的真諦。其中最讓我震撼的事巧珍對高加林堅定不移的愛,但當她與高加林不被父母看好,被世人所唾棄,她卻願意攜著高加林的手勇敢面對村民的指指點點。巧珍的勇敢讓她收穫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

當前途和愛情放在天平的兩端,你會作何選擇?而高加林卻選擇了前途,他辜負的不僅是巧珍這個如金子般的女子,還是對黃亞萍的不負責任。人為了一時之利,而做出的決定是經不住時間的考慮的。而高加林也受到了張克南媽媽的報復,前途隨著黃亞萍而離去,而他內心唯一的摯愛,巧珍也懷著一顆破碎的心嫁給了老實憨厚的馬栓,高加林失去了他追求的前途,巧珍也失去了他所追求的愛情。都說相思好,相思催人老。幾番費思量,還是相思好。即使是高加林拋棄了巧珍,但當高加林一無所有時,還是他心中的巧珍願意幫助他。

高加林的父親和德順老漢雖然是這片土地的兒子,他們從勞動生活總結的人生哲理是如此的深邃,並給予我強大的力量。

做人永遠不能忘本,無論我們走的有多遠,都不能忘記自己來自哪裡。生活會欺騙你,城市的繁華會迷惑你,但是你的故鄉,在這片土生土長的勞動人民回無條件的堅定的支援你。即使你犯再大錯,善良的人們不會去落井下石,而回以博大的胸懷原諒你。

命不由天——《名人傳》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55字

讀了《名人傳》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看完這本著作後,文中體現了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從這個意義上說,《名人傳》不僅是一部文學著作,而且在提高人們對歷史偉人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其中音樂巨人貝多芬。令我感觸最深,貝多芬人生坎坷,但他卻能擺脫這一切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建立至偉而不朽的作品—《命運交響曲》。他令人相信命運是把握在自己手上的。

作者羅曼罗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命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隔膜,不懂的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寫作《名人傳》要把為人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得以安慰和鼓舞。

讀後這位偉人的著作後,使我更對“命不由天”這個詞的堅定。

從小我就懷著自卑的心理。總是覺得不如別人。無論在家庭、學校、生活等都是一路坎坷。在學校我嘗試參加不少課外或年級裡的各項比賽。但總是高興地進入考場,愁眉苦臉地出來。當我經受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後,是我性格更加自卑,無法與別人溝通,心理壓力便更加大了。總是埋怨,為什麼我的人生一直都是坎坷的呢,別人的卻這麼一帆風順?老天呀!你太不公平了吧?

直至,同學介紹我看了《名人傳》這本名著後,我才知道沒原來世界還有許多比自己坎坷的人。就像文中的音樂巨人貝多芬。

原來,他經歷過耳聾、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疾病。尤其是當一名音樂家失去聽覺後,怎麼去創作音樂呢?但,這一切困難難不倒貝多芬,最終他建立了不朽的《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正因為它具有不屈不饒,意志堅強的精神,才成為了世界名人。如果我與他相比,豈不是小菜一碟嗎?是他,他告訴我,做人不要相信命運,無論你家境多麼貧窮,只要懷著一顆意志堅定的心,什麼事情便迎刃而解,人生有了坎坷才有成長的經驗。所以我不要在挫折面前低頭。

同學們,當“千里馬”沒遇到“伯樂”,它是否要自暴自棄呢?

做人嘛,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伯樂”不賞識我,自有人會賞識自我的。所以我會很理直氣壯地對你說:“我們的命運絕對不是由您這老天決定。”

別總拿我和別人比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580字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擁抱文明幸福成長》這本書。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就要數《別總拿我和別人比》一文了。作者寫出了我們真實的心聲,教會我們克服困難,讓我們能夠繼續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前行。

我的爸爸媽媽總喜歡把我與別人比。一天,盛子純告訴我我在第七屆藝術節寫字比賽得了地等獎,主鑫鑫獲得第一名。我興主采烈地把這個喜訊告訴媽媽爸爸,沒想到媽媽一聽,又開始嘮叨起來了:“你看你,啊,才得了二等獎,就歡成這樣。你看人主鑫鑫,還沒練過字,就能得第一,你呀,要壞了!”這時,老爸也混進來說:“如果你再這樣,從明天開始,去給我撿瓶子,一天撿不到100個瓶子,不要回家了!該滾哪滾哪!”媽媽說的話我還能接受,可爸爸說的話,句句都刻薄,都令我傷心、自卑。我常常一個人在默默地想,難到我真的就那麼令人討厭,任何人都不如嗎?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的謎團終於解開了:家長老是用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是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奮進的目標。讓孩子有一個競爭的對手。而不是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我們要理解爸爸媽媽的苦心。

從今天開始,我要每天都進步一點點,一點點。讓父母每天都看著我的進步,而欣慰地笑容。

這本書讓我學會了:每一個人的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學習成績棒……我們要知道,父母的嘮叨是為了讓我們自我鼓勵,而更上一層樓;是一種父母對我們愛的表達……

我喜歡這本書。

名人傳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736字

為藝術做傳

音樂,雕塑繪畫、寫作這三樣毫無疑問可以說是藝術的代名詞。而羅曼罗蘭為沉醉與藝術的三人而寫的傳記,便可以說是為藝術做傳。

羅曼罗蘭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政治家、社會活動家和音樂史學家。20世紀初,羅蘭有感於世風日趨頹糜,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他把變革現實的希望寄託於“英雄人物”的力量,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在這些傳記裡,作者極力頌揚他們渴望自由、主持正義的精神,讚美他們以造福人類為己任,為堅持真理和信仰而受苦受難的鋼鐵般意志。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組成。傳記裡的三個人物,一個是音樂殿堂的璀璨明星,一個是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塑大師,一個是文學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作家。相對於他們不同的職業,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追求和表達藝術的完美和真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羅曼罗蘭把這三位偉大的天才稱為英雄。他所謂的英雄,不是那些靠自己的武力征服世界的人而是用行動和思想影響和改變世界的人。

“通過痛苦,得到歡樂”。路德維希冯贝多芬出身貧寒,父親是一個不聰明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鋼琴,母親在貝多芬17歲時就去世了,使得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的重擔。他憑著自己超乎尋常的毅力完成了大量膾炙人口的作品。如:《月光奏鳴曲》、《第九交響樂》。等他把自由、平等、博愛看做是自己的人生信條和奮鬥目標。

“就像熱離不開火一樣,美也無法離開永恆;我讚頌一切來源於它或是與之相似的東西”。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他出身於一個貴族家庭,但6歲時喪母,被寄養在一個石匠家裡,與雕刻結下了不解之緣。1501年,他在佛羅倫薩雕刻了《大衛》,是他無數心血的結晶。1508年為西斯廷教堂創作了壁畫《創世紀》,歷盡四年的時光。米開朗琪羅一生創作了很多出色的雕塑和繪畫作品,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經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工作,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藝術。他每一件作品的誕生過程都是相當漫長的,他不在意自己作品的完成速度,而是精益求精的對每一件作品傾盡心血。

“美與愛是生存的兩大意義”。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文學史上奪目的里程碑。1828年出生在一個有名望的貴族世家,後來繼承了爵位。他兩歲喪母,九歲喪父,由姑母監護長大,童年和少年時代受過嚴格的貴族家庭教育。早期他以自己為原型創作了自傳體三部曲。60年代初,他的創作進入高潮,完成了史詩性長篇鉅著《戰爭與和平》,70年代撰寫了《安娜卡列尼娜》。1899年寫成了長篇小說《復活》,可以說是作者一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總結。高爾基曾說,托爾斯泰哪怕多活一天也是這世界的財富。

羅蘭在《名人傳》中,再現了一個地域一個時期的社會風貌,透過種種渾濁的人生圖景,褒貶人性的善惡,並揭示出蘊涵其中的人類永恆的本質心理、生活哲理和價值觀念。

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缺憾的藝術。書中的英雄人物身上有著一種淳樸的毅力和堅強,或許也夾雜著一絲無奈與隱忍,但卻有一股力量—一股鬥爭與征服的力量。他們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和挫折,仍然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他們為了追求一種更大的快樂,滿足一種強烈的願望,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生命的缺憾在於太過短暫,但英雄的人物即使死了,也會像流星一樣,用自己的光劃破沉沉的夜空,在善良、仁慈、堅持、美麗、不朽的追求中獲得永生。

用生命凝練而成的藝術,滲透了飛蛾撲火般的生之激情,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在有限的時間中追尋無限生存價值和意義的信念。這種精神是一種悲壯的激情,是一首以熱血和生命高唱著的撼人心絃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的聆聽,歷史也在無盡蒼穹中微笑。

我想,藝術品之所以從歷史長河中踏浪而來,跨時間跨地點點燃無數充滿激情的熱血之心,是因為它們蘊含了作者的靈魂。為藝術而生的靈魂,將隨著這些藝術品用行動和思想影響和改變世界,繼續為這世界歌唱。餘音繞樑,永垂不朽。

名人傳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69字

這本書介紹的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鬥爭的崇高精神。

與命運爭鬥的貝多芬

他,矮小的身材,土紅色的闊臉龐,額頭凸起,頭髮濃密,雙眼閃爍著一種神奇的力量,眼球小而深陷,興奮或激怒是會突然變大放射著一道道粗野的光芒,似乎帶著什麼奇妙真理,右下額有一個深深的酒窩,笑起來顯得很極其不對稱……

這面容平凡的人就是貝多芬,一個出生在父親為男歌手愛酗酒,母親是個女僕的貧窮家庭中的貝多芬,他的一生就是在向命運挑戰的一生,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貧苦並沒有磨滅他的音樂才華,成年的貝多芬在維也納刻苦學習,可後來他聽覺漸漸消退,他的愛情也走到了盡頭,可是面對這樣巨大的困難,貝多芬沒有屈服,他靠自己的努力,扭轉了自己的命運,同時也創造出了無數的樂曲成為了世界頂級的音樂寶典。

他說過“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最高權力者,也絕不背叛真理”。

他的堅強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我感動、敬佩萬分,我彷彿就能感到貝多芬一直在與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

與夢想共存的米開朗琪羅

他的故鄉在佛羅倫薩,在那裡有一座座黑沉沉的宮殿,塔樓像長矛一樣直戳天空,山丘蜿蜒,一叢叢小杉樹和橄欖樹起伏著。那裡,人們狂熱、驕傲、易怒彼此猜忌容不下任何自由的思想,而米開朗琪羅卻胸懷寬廣,豪放不勒,完全不同於其他人。

那是一張充滿憂傷和疑慮的臉,額頭凸出,佈滿皺紋,小而敏銳的眼睛顏色常常變化,鼻子又寬又直鼻翼下是深深的皺紋,顴骨凸起,面頰塌陷,分佈者稀疏的鬍鬚。

他是個天才,可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緊緊的束博,因為天才的聰穎所以非常多的人找他,讓他雕刻,他的每一天都用在了雕刻身上,甚至失去了吃飯睡覺的時間和與朋友家人相處的時間。

米開朗琪羅告訴了我要永遠追求自己的夢想,併為之努力。

為理想奮鬥的列夫托爾斯泰

他生活在富裕的貴族家庭,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和文學天賦,他完全可以享受榮華富貴,可他卻到了社會的最底層去寫作,就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在82歲高齡時懷揣著69盧布、毅然離家出走的托爾斯泰不幸因風寒感染肺炎,在此與世長辭……,他出版了下層人民三部曲,最終,俄國下層人民戰勝了沙皇俄國。

《名人傳》告訴了我,要有他們一樣的精神,有夢想就要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名人傳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14字

假期裡,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讀完後,我獲益匪淺。

這本書介紹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名人苦難坎坷的一生。他們身上不屈不撓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貝多芬出生後不久母親去世,父親酗酒,年幼的他開始獨自承擔家庭的重任。法國大革命爆發後,他去波恩大學學習。不幸的是,在26歲那年,他患了耳聾。這對任何一位音樂家都是毀滅性的打擊。但他卻扼住了命運的咽喉,憑著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成為世界著名的音樂家。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著名的雕塑家。小學時,米開朗基羅因喜愛素描所以經常被人看不起,還多次遭到父親的毒打。1489年,他去雕塑學校研讀,老師非常賞識他。他努力學習雕刻可卻被教皇徵去替他造陵墓,他忍受著學非所用的痛苦,但他並未放棄對雕塑的追求,最終成為著名的雕塑家。托爾斯泰3歲喪母,10歲喪父。但他並沒有消極悲觀,而是刻苦鑽研。並創作出《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著名的長篇小說。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受啟發,古今中外多少成功者都是在挫折中獲得成功的。舜出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正如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些名人原來都出身貧寒,經過一番挫折後才獲得成功的。

我們在小學課本中曾學過一個叫談遷的人。他完成《國榷》的底稿後,底稿被小偷偷走了。但他沒有被厄運所擊倒,而是四處奔波,收集資料,花了三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國榷》。在英國,也有一位史學家的命運與談遷極為相似。他就是《法國大革命史》的作者卡萊爾。卡萊爾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將這底稿全部託付給自己最信賴的朋友米爾,請他提出寶貴的意見。可是底稿卻被米爾的女傭當廢紙燒成灰燼了,而卡萊爾又沒有一絲底稿。開始他十分沮喪,但是他又重新振作起來,嘔心瀝血地寫出《法國大革命史》。讀了這則故事,我為卡萊爾越挫越勇的精神感到敬佩。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當我們遭受挫折和坎坷之時,我們應想想這些名人的事蹟。咬緊牙關,勇往直前。當我們遭受苦難與災害時,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79字

你只要開啟《名人傳》,生命的烈火就會撲面而來。

英雄並不只是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心靈偉大的人也是英雄,羅曼罗蘭在貝多芬身上發現的“英雄氣息”,是他偉大的人格,在肉體和心靈的雙重痛苦的重壓下仍然保持著的不屈不撓的高昂鬥爭精神,巨大的創造力和道德標準,任何時候都決不向命運屈服。

貝多芬作為一個音樂大師,他需要敏銳的聽覺,但在他還不到三十歲的時候,耳朵就開始變聾,內臟也有一些疾病,貝多芬還不得不忍受感情的折磨。第一次,他愛上了居麗艾塔居西爾第,她卻在兩年後另嫁他人。這大大加重了貝多芬的病情。但他卻沒有屈服,貝多芬以頑強的毅力投入創作,寫出了一系列輝煌的作品。

貝多芬戰勝了死亡,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又與一個熱愛著他的姑娘訂了婚,體會到愛情的甜蜜,但後來婚約解除,他又陷入無邊無際的孤獨之中,從此他以全部精力創作,無論是成功還是困窘,都無法阻擋他前進的腳步,他熱愛自己的事業。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極其矛盾的悲劇人物,他以無窮的精力來追求藝術盡善盡美。可是,他的精神卻很軟弱,他就已經十分衰老了,而且對敵人、朋友、親人都產生猜疑,這使他很孤獨,他厭惡自己的懦弱,他不快樂,這位天才藝術家死於貧病和孤獨,死前一週他還在站著工作,他是“天才的工具和犧牲品”。

托爾斯泰擁有純粹的基督教徒的靈魂,儘管他有種種矛盾和弱點,但他有博愛精神。托爾斯泰是—如他在信中自稱的,“那個在一切名稱中最美、最甜蜜的一個—”我們的弟兄。

他們各有各自值得稱頌的地方。貝多芬的鬥爭精神、米開朗琪羅對於真善美的追求以及托爾斯泰的博愛是我們崇拜的恐龍精神。

名人傳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1010字

即使身在黑暗裡,也能找到自我,不丟初心,《名人傳》中的三位名人,很好地為我們詮釋了這句話: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人類群星閃耀時,他們站在巔峰,為這個世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羅曼羅蘭為感嘆19、20世紀的混亂,寫下了這篇不朽名著《名人傳》,這本書是由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產生了廣泛地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木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真實樸素地敘述了三位名人不朽事蹟。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藝術家米開朗、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們困苦的一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他們為了事業擠盡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他們不想卑微,他們希望能儘自己的所能,為自己的國家乃至整個歐洲作貢獻。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父親運用暴力強迫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痛苦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這的。法國大革命爆發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繼續拜海頓為老師。後來,貝多芬漸漸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離成功越來越近時,災難再度來臨,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弱,他的內臟也受著猛烈的苦痛煎熬,但他仍然瞞著所有人,一直到再也掩飾不下去了。才致函洽豐格勒醫生和呵曼達牧師這而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程度是漸漸增加的,但是有絕對聾,可謂,貝多芬的作品幾乎都是耳聾後寫的,貝多芬用他剛強的心志,以一種不可抗拒的氣勢去除愁悶的思想、最後變成著名人物。

於肖邦、莫扎特等音樂家來說,我以為貝多芬的音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面對不安的社會背景,貝多芬的創作中大都包含了對祖國的滿腔熱枕以及對社會的悲憤,他把這些事都融進了音樂,巧妙有力地表現出來。音樂真的很神奇,你可以完全地信任他它,依賴他它。將想談的話說給它聽,他宅會為你的話作最好的詮釋,它有生命。

貝多芬性格古怪,但正是因為古怪的性格,他才能完全與藝術融為一體。他孤獨嗎?或許是的,他一生追求愛與美,終於得到了心愛之人,卻只是瞬間即逝的幸福。曲終人醉,他的一生孤苦伶仃的,只有一個醜陋、卑鄙的侄子。

他將所有的精神寄託,全部投入了音樂。幸運的是音樂沒有辜負貝多芬,他們相互扶持,走完了一生。

所有的成功都需要付出很多,《名人傳》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光輝的背後,往往是我們想象不到的汗水。

九型人格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148字

讓你保護你

我一直不明白自己的人格型別,讀了整整一個月的《九型人格》,我終於知道,我屬於一個典型的八號人格—保護型的人。

“你,有正確認識自己的人格嗎?”這是我在本書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我不能正確認識,所以要好好地讀你。

這本書是關於九型人格的,九型人格不僅僅是一種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更主要的是為個人修養與自我提升、歷練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與當今其它性格分類法不同。九型人格揭示了人們內在最深層的價值觀和注意力焦點,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為的變化所影響。它可以讓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幫助人們明白自己的個性,從而完全接納自己的短處、活出自己的長處;可以讓人明白其它不同人的個性型別,從而懂得如何與不同的人交往溝通及融洽相處,與別人建立更真摯、和諧的合作伙伴關係。

讀了此書,我才明白,我作為一個典型的八號人格—保護型的人,我應當如何抓住機會,如何掌握自己的情緒變化,如何讓自己的言談舉止得體,如何協調人際關係。如果不在這些方面加以改變,我就會變成一個保守的人,一個內向的人,就會錯失良機,就會失去好朋友,我就不會開啟心扉,我就不能主動地與人溝通交流,我的生活就會不快樂。

活在這個世界中,人是需要愛心和個性的。同學有難,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朋友錯了,我直言相告,不遮不掩。同學和朋友都稱我為“女漢子”,因為我的個性,也因為我長得高大威猛。我之所以獲得了真正的友情,因為我張揚了個性,活出了自我。

我要向世界上著名的八號人格林登约翰遜學習。他是美國第36任總統,他是總統,便好像沒有總統的一本正經,西裝革履。他經常裸露著身子在白宮游泳池游泳,一邊喝酒一邊飈車。他想搔癢就搔癢,想打嗝就高聲地打出來,我行我素,個性張揚。他有時在宴席上會從別人的盤子裡取東西吃,有時正開會,他會要求大家和他一起去方便……總之,從骨子裡,約翰遜是一個放蕩不羈的人。

約翰遜喜歡用高壓手段,他行使總統職權並不專橫。約翰遜自比為美國人民的家長,是他們的“大爹”。他愛發號施令,但平易近人。

我雖然是八號人格,但可惜不是美國總統,不是那個“大爹”,我沒有他那麼大的權力,但在我的班級裡,我大小也算是一個官吧。

我大大咧咧,喜歡操控一切。在班級裡,我是副班長,我似乎長得有點著急,竟然有同學不叫我副班長,叫我“奶奶”了。叫“奶奶”也就算了,能為那些“孫子孫女們”做點事也值。做“奶奶”的總是愛心氾濫,樂於保護一下弱小群體。“奶奶”對於班裡的刺頭敢於動真碰硬,對班裡不順眼的事總要管一管,說話也不免嘮叨。有同學說,“班主任也沒像你這樣,你也太過份了吧。”沒辦法,誰讓我是保護型的八號人格呢。

讀《九型人格》一書,我樂意接受保護型的八號人格,但我要做一個保護你的人。讓我個性張揚,讓我保護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