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炊煙相關作文20篇

故鄉的炊煙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1字

輕煙嫋嫋,緩緩升起,又緩緩散去。故鄉的炊,像從舊杆中飄出的雲霧,那麼淡然,那麼清幽。

遠處,是湛藍的天空和連綿的山巒;近處,是一望無際的廣闊的原野和一片寧靜安詳的村莊。這如詩如畫、多姿多彩的場景,是我不能用畫筆描繪出來的,只好閉上眼睛,陶醉在這淡淡的薰香中。

我從小便生在鄉村,在這美麗的鄉下度過了快樂的童年,這裡沒有城市的繁華,但卻充滿了溫情,充滿了我對奶奶的回憶。是跟奶奶放著羊吹著牧笛長大的。那時的我,胖胖的臉蛋頂著一頭乾淨利落的短髮,在蒲公英滿是的草叢中玩耍。只要望見了那青色的煙霧,我便撒開腳丫子往奶奶家跑。

年歲已高的奶奶,坐在那灰黑的灶爐旁,火紅的火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在鍋灶爐下跳著歡快的舞蹈。火光映照著奶奶那飽經滄桑的臉,屋子也顯得明亮了很多,我則歡天喜地的跑過去,因為我知道,奶奶又做了我最愛吃的南瓜餅了。奶奶一見是我,就笑吟吟的對我說:“丫頭的鼻子怎麼這麼靈?”“不是我的鼻子靈,是奶奶您做的東西太香了,我不回來都不行了。”我一臉認真地看著奶奶,“就只知道吃。”奶奶喃喃到。而我又跑出去玩了,身後傳來奶奶的囑咐話語,一直刻在我的心中。

後來,我被爸爸媽媽接到城裡上學。會做南瓜餅的奶奶早已不在我身邊了,而故鄉的炊煙似不知疲倦般升起,散去,奶奶的囑咐聲,一直在腦海中揮之不去,在耳畔隱隱響起。我想念故鄉,想念故鄉的炊煙,更想念我那慈祥的奶奶。

家鄉的炊煙 篇2

高一作文 ,765字

高中的生活緊張而嚴肅,壓力在不斷增加,意識朦朧間,回憶起故鄉的生活確是回味無窮的。

不知不覺,我又走在了這一條青石鋪成的小道上,地下的泥土流出了淡淡的香氣,四周的小樹似妖嬈的舞女一般隨風擺動著臂膀。遠遠望去,家裡的紅磚煙囪又升起了裊裊炊煙,和風一起奔向了天空。

一路小跑,推開了廚房的門,在充滿鄉土氣息的灶臺旁,是奶奶忙碌的身影。“奶奶,奶奶,今天中午吃什麼呀?”“啊,昊昊來啦,中午有你最愛吃的紅燒肉……”沒等說完,我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開心地笑了起來。奶奶望著我,也會心地笑了,一老一小其樂融融。

“煙囪裡的煙是什麼味道呢?”無意間問奶奶。奶奶若有所思,隨後笑了:“孩子,煙是燒菜燒出來的,它一定也有菜的香味。”或許,這話在現在看來不過是一個玩笑,但年幼的我天真幼稚,將這句話印在了腦海裡,並開始嚮往這帶著淡淡菜香,隨風走向天際的炊煙了。

隨著年齡增長,學習任務一波又一波如浪般打在自己身上,比起找人宣洩,我選擇了保守沉默,獨自承擔諸多壓力。面對家人,也無法像幼時那樣無忌了。很少再推開廚房的木門,也很久沒有見到親切的土灶,對於忙碌的奶奶,也少了歡快的對話,剩下的滿是答案以明的學習情況。站在院子內,看著田野上一片片麥浪,明知將會是豐收之季,心裡卻平添了幾分悲涼,這也就是魯迅先生《故鄉》中所說的“隔膜”吧。一陣菜香味飄過,回頭望去,奶奶正慈祥地笑著。下一瞬間,我明白了。是呢,故鄉和親人都不曾變過,被改變的,只有我而已,抬頭望去,煙囪裡的炊煙正伴著我歡樂的童年,一起緩緩流向藍天。

睜開雙眼,舍友們也已起床,又將投入緊張的學習中了。

故鄉的炊煙帶走了我的童年,卻給我留下了青春,苦澀卻充滿活力的青春,而這苦澀也將消融在這流向藍天的炊煙中了。

推開宿舍門,走向陽臺,透過這朦朧的霧氣眺望遠方,我又一次,看到了一道嫋嫋的炊煙。

家鄉的炊煙 篇3

高二作文 ,862字

金色的霞光染亮了村西的半個村落,河水輕快地流著,一群稚嫩的面孔倒映在河面,伴著鴨子輕快的腳步聲我便是當中的一員。

記憶中,兒時迎接我放學回家的不是那隻撒嬌可愛的小黃狗,也不是媽媽慈祥的面孔,而是村中屋頂上一排排的炊煙。

一縷縷炊煙從煙囪中升騰而出,輕風拂過,散懶地擁入白雲的懷抱,彷彿和白雲一起做著甜美的夢。無論我在何方,受到任何委屈,一想起家鄉的炊煙便無時無刻的溫暖,總覺得那裡面就是家,有幸福有溫暖,沒有孤獨。

兒時,家鄉的炊煙是媽媽為我放飛風箏時手裡那根長長的線。

中學了,我告別了那條小溪,那群小鴨,還有炊煙,來到了離家幾個鎮外的初中上學。這是一座大城市,每當夜幕降臨便想起了家鄉,想起關於家鄉的一切,可是,我畢竟是孩子,當習慣了繁鬧街市的燈紅酒綠,早已將我記憶中那炊煙中的記憶淡漠。

當中學畢業時,再次回到家鄉接受新一輪的挑戰。我發現:當每次匆忙往返於學習啊與家之間我都忽略了家鄉的變化。那炊煙早已不復存在,一排排小洋樓的屋頂上是在陽光下刺得人耀眼的太陽能與有線天線。

春暖花開,陽光將愛心灑向大地,雖然無法回到以前那靜謐的村莊,但眼前這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足以讓我看到美好的前程與光明,會認為炊煙的犧牲是值得的。

時間的輪迴在不停地旋轉,村莊不斷髮展,我也在進步。高中的生活是獨立自主的,由淺入深的,遇到難題,我會消耗大量精力去解決。休息、放鬆的時間少了,但我仍然能感覺到身邊強者如林,競爭的激烈讓我喘不過起來,因為我也是這百米競爭中想爭冠軍的一員,雖然我不是最高的,沒有太多時間去想家鄉的事,只有下決心抽時間好好回去看一看。

終於,一次機會,學校放了幾天假。當媽媽用車載著我走過家鄉的小路時,那路已不是斷斷續續的石子路了。而是光滑平坦的水泥路,小河上建起了亭子,路兩邊栽起了花。在爺爺奶奶們的臉上看到的不是以往幹活的勞累,而是容光煥發,運動後的清爽與舒適在他們的臉上體現。

小村已逐步變成小區。我們繼續上前,前面一群大媽們正在跳舞,再仔細一瞧那背景再熟悉不過了,是大媽!原來一做這件事就害羞的大媽竟然教別人跳舞。

我愛家鄉的炊煙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4字

回到那個山青水秀的小山村—我的家鄉,我並不急於欣賞那秀麗的景色,我只想等到傍晚的時候看看嫋嫋升起的炊煙。

記得小時候,外婆在灶臺邊燒飯、做菜,我就幫助外婆燒火。那時候,一燒起火來就會有一陣濃濃的炊煙升起來,其中還夾雜著木柴燃燒的清香。我非常喜歡聞這種香味,更喜歡看一縷縷的炊煙。每當火燒雲升起來的時候,村子裡一陣陣的炊煙也升起來了。在五彩繽紛的火燒雲的映襯下,那炊煙也染上了一層淡淡的光彩,是那麼柔和,那麼優美。晚風姑娘也為之動容,左吹右吹,炊煙轉眼變成了一條金光閃閃的龍,好不神氣;一會兒,這條“龍”又變成了傳說中的七色花,閃著神奇的光芒;一會兒,花又變成了一件柔軟飄逸的仙服。倏地,這炊煙又變成了長長的彩練,五彩繽紛。此時,我不禁想起“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的詩句來。看著這美麗的情景,我不禁陶醉了!

今年暑假,我又回到了那個久別的小山村,可是我驚呆了。這個小山村彷彿脫胎換骨了:河上的獨木橋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橋;低矮的瓦房變成了一座座漂亮的別墅……

我找了半天,才認出外婆家的小洋房。一到家,外婆就幫我燒了一碗香噴噴的米線,可我卻無心品嚐,因為我沒有看到那思念已久的炊煙。我跑進廚房一看,原來那土灶早換成了煤氣灶!

也許,我再也沒有機會看到外婆原來的村莊了,但那嫋嫋生起的炊煙將永遠縈繞在我的心頭!

家鄉的炊煙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748字

炊煙,是家鄉的“常客”,天天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帶給人們和諧的溫暖,團聚的幸福。炊煙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村莊的興衰,炊煙是村莊的靈魂。

我小的時候,在老家住過一段日子。我幾乎每天都會外出玩耍,呼吸著農村的新鮮空氣,追逐在田野間自由飛舞的蝴蝶,觀看水中的魚兒相互嬉戲……但是,我從來不會忘記回家的時間。每到飯點,各個村莊的上空都會升起一縷縷縹緲的炊煙。這時,我便會跑回家走去。等我回到了家裡,飯菜也剛剛做熟。飯菜的香味灌滿了鼻孔,我不禁狼吞虎嚥起來。當我填飽了肚子後,連午覺都來不及睡,就又跑到外面玩耍了。

中午的村莊是安靜的,沒有了人們的喧鬧,狗的狂吠,只有一陣陣微風吹來,輕撫我的臉龐。靜也有靜的好處,因為靜能生慧。這時,我便會有很多想法。比如:去河邊抓魚、修理玩具、搞個小發明……這讓我感到十分愉快,輕鬆。尤其是當我的想法變為現實後,內心的喜悅不可言說,彷彿自己做了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

時間飛逝,幾個小時的玩耍時光很快過去了。一轉眼就到了晚上,雖然晚上看不見炊煙的存在,但是家家戶戶的飯香味會立刻傳到我靈敏的鼻子裡,我便會飛快地跑回家。有一次我跑反了,到了另一個陌生的村莊裡。我急得團團轉,那裡的巷子猶如無出路的迷宮,把我困在了裡面。直到有一位好心人把我送回了家,從此我再也不敢亂跑了。

兒時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可現實卻是如此的殘酷:一座座村莊被“連根拔起”,嫋嫋的炊煙也消失了蹤跡。舊村改造工程,讓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不過也把炊煙“趕盡殺絕”了。故鄉的炊煙啊,我何時才能再見你一面呢?

炊煙是一個村莊的希望,更是一個村莊的靈魂!

炊煙裊裊起,我心暖暖意!

故鄉的那一縷炊煙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71字

故鄉,一個溫暖的家;故鄉,一個隨時可以回去的家;故鄉,一個親朋好友可以陪伴在你左右的家……

讀了顧老師的《故鄉的那一縷炊煙》我才明白,故鄉的“風景”是如此之美。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是:從故鄉一路走來,從泥濘的坑坑窪窪的鄉間小路走來,走過大山走過鄉村,走過城鎮,一路磕磕絆絆,我終於帶著夢想走進了都市……

是呀,這句話說的沒錯。這個世界上的農村人有多少不想去大都市的,有著許許多多的“都市夢”卻無法走出這連綿不斷的大山,只能在鄉下過著無聊乏味的日子。可見他們是多麼渴望著大都市,期望走出這個小山莊。去看看山外的世界,去看看那未知、美麗、夢幻、遙不可及快樂的世界。

走出去的人,也有著走出去的痛。那些從深山老林中走出去的人,也有著一些不為人知的苦。他們不是被欺負就是被刁難。要不是為了生活,他們也不想出來呢,要不是為了兒女,他們才不想出來呢……

是呀,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要成天抱怨命運的不公。

故鄉的那一縷縷炊煙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251字

我從小就認為,天下所有人都像我一樣,能吃上飽飯,穿好的衣服,上好的學校,可是並不如此,反而差了十萬八千里。

《故鄉的那一縷縷炊煙》散文集記載了顧啟淋先生又困難又能感到一點溫馨的童年。其中一段有許多故事描寫了他家的貧困,吃飯沒什麼菜,早上就是吃上雞蛋麵也算得上最營養的;穿不上暖和的的毛衣,只能和同學你擁我擠地取暖;學到的的知識很少,就連《西遊記》的作者都說不出來,多麼可憐啊!

看完這本書後,我淚如雨下,想想現在美好的生活、先進的科技……

不珍惜現在的生活,更待何時呢?

讀《故鄉的那一縷縷炊煙》有感 篇8

讀後感 ,614字

《故鄉的那一縷縷炊煙》是我的班主任顧啟淋的原創之作。有這樣的作家老師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幸運。一聽書名就能讓你遙望到心中的故鄉,那個需要長途跋涉坐很久很久的車,走很長很長的路方能達到的終點。升起炊煙的親人一直在那等待著我的歸來。

我的故鄉在江西上饒,那是個物資豐富的地方。物美,景美,人也美。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片油菜花,每年春節回家的路上,總能透過車窗看見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遠遠的望去,似金色的麥浪,但又比麥浪更鮮更亮。春風路過菜地時,它們相互點頭搖曳,讓過往的行人心曠神怡。

每年回到這裡我和幾個表姐弟都要相約去地裡拍幾張與油菜花的合影,看看故鄉的油菜花,不知是不經意間養成的習慣,還是一種已經融進血肉的懷念,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留戀。拍照時,鏡頭裡湛藍的天空上飄著潔白的雲朵,映襯著下面一望無垠的油菜花海。站在花地的我此刻猶如花中仙子般,盡情呼吸著這沁人心扉的自然花香。

在花叢裡穿梭玩耍的時候免不了會踩爛油菜的枝花葉,可是在故鄉,沒有人會惡意指責我們甚至罰款,因為故鄉的人不像大城市的人那麼冷漠計較。頂多有路過的大人會在田埂上吼幾嗓子,就把我們這些破壞者嚇得四處躥跳不見了蹤影。現在想想他們那純樸親切的模樣,真讓我後悔當時的行為。

以上的情景在《故鄉的那一縷縷炊煙》中有許多許多,作者將自己在故鄉的點點滴滴都用文字敘述的那麼精彩生動,讓我由衷敬意。這時我才感覺到有故鄉的人是一個幸福的人,熱愛故鄉的人更是一個幸福的人。

故鄉的煙花 篇9

國二作文 ,1549字

即使是過年,喧囂的廣州城也是不許放煙花的。我極目遠望,卻始終看不見故鄉的煙花,有的只是鱗次櫛比的高樓與漆黑的夜。

小時候,每逢過年,最讓我又恨又愛的就是那些噼裡啪啦的煙花了。

屁顛屁顛地穿過故鄉院子那硃紅色的大門,總會看到手拿著各種煙花的爺爺。他總會小心翼翼地幫我點燃一種會順著小棍子燒的煙花,遞到我的手上。我拿著它跳啊,叫啊;猛然看見火苗呲呲地向我跑來,嚇得我趕緊往雪地上一扔。爺爺這時總會用手輕打了一下被衣服裹得緊緊的我,半笑著說:“給你又不好好玩啊。”然後重新撿起,重新點燃,握著我的手,帶著燒了一半的煙花慢慢地在空中畫了一道弧。我總會感受到絲絲溫暖,好像是煙花傳來的,又或許是爺爺的大手傳來的。

抬頭看著半蹲的爺爺。在月光的照耀下,從帽子裡露出來的黑髮極其烏亮,一同烏黑的是他明亮的雙眼,精神抖擻的臉渾然不顯一絲老氣。他說,故鄉的煙花是最明亮的星:照亮了天,照明著地;給天上添一點光景,給地上加一絲溫暖。

就這樣,在老家的幾年,爺爺教會了我無數種煙花的玩法,我也深深愛上了故鄉的煙花。

後來,我便離開了盛滿了我童年回憶的故鄉。坐上火車的那天,大雪飄揚,窗外一片迷濛;車開動了,故鄉的四合院迅速向車尾奔去,依稀聽見背後的幾束煙花在空中綻放。

來到廣州,每逢過年,總會憶起故鄉那一場盛大的煙火。

那天大家都起了個大早,盛裝打扮,前往全縣最大的酒家,去為爺爺辦一場熱鬧的六十大壽。酒店前,排列著大箱大箱的煙花。爺爺一個箭步衝向前,用打火機將沖天炮點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八十一發煙花頓時飛翔入空,奔突著,交織著,旋轉著,翻飛著,化成璀璨的煙火,紅的,綠的,藍的,紫的……留下最燦爛的瞬間。

爺爺臉上滿是笑意,閃著光彩的眼睛,如同白日裡那八十一發明亮的煙花一般閃亮。

我突然明白,在爺爺心中,故鄉和煙花有著同樣的分量。

再後來,爺爺的皺紋一根根多起來了,頭髮也不知何時染上了一片難以抹去的銀灰,面板也悄無聲息地變成枯黃。他老了,也不再放煙花了。

那是我最後一次回故鄉看煙花。

高鐵外邊的景飛速的變換著,一會綠一會黑。白日當空,幾大片白雲遊蕩在空中。幾處枯枝被大雪壓得低極了。整個世界一片茫茫的白。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在漫天飛舞的白雪一片片飄下。落在頭頂,頭頂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落在大地,大地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落在那紅木棺材上,棺材上也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走在隊尾的我,看著那一行人,白巾,白衣,白花,白箱,走在這混沌的白色世界中,若隱若現。

我最後望了一眼熟睡的爺爺。藍衣金領,寧靜安詳;仍怒放一絲威嚴的眉毛下,再也看不到那飽含深意的雙眸;枯黃的雙手再也無法為孫子放一次煙花了。一堆堆土埋上,他去了。我再也無法與他相望,不管我哭,我叫,我跳,我鬧,也無濟於事。

故鄉的習俗,喪事要放煙花。我擰著打火機走向煙花,慢慢地點燃。小雪零零散散地滴到引火線上,沒點著。再點一次。我將另一隻手放在火苗上,慢慢地呵護那一絲小火苗,就像當年爺爺呵護我一樣。

轟天的響聲炸開了,那煙花轟轟烈烈地飛出,快速奔向天空,消失,又出現,在雪的襯托下,成了白布上唯一的炫彩,然後化為烏有消失在天際。

爺爺啊,您看見了煙花了嗎?您看見了孫子的美好祝願了嗎?

再次踏進故鄉的院子。一切彷彿在爺爺走後變新了。鑲著金頭獅子的大門依舊鮮紅,卻不知何時成了冰冷的鐵;當年的院子裡的樹成了現在做雞欄的材料。一切都變了。

匆匆離開,離開這片我和爺爺曾經歡鬧的土地。

可能,以後我會更少回來了。

回到廣州,趴著自家陽臺上,只能看見北部隱約的一星。那是故鄉嗎?

故鄉是什麼?是爺爺與煙花!

只是,煙花逝去了,爺爺也逝去了。

故鄉的棗樹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89字

我的故鄉在一個遙遠的小山村,院子裡有一棵棗樹。我喜歡棗花的清香,棗兒的甘甜,更喜歡棗樹的平凡與奉獻。

春天來臨,棗樹那彎曲得很古怪的枝丫上抽出片片嫩綠的葉子。過了些日子,像是突然從綠葉間冒出細碎的,淡黃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玲瓏別緻,滿樹都是,在綠葉的映襯下分外漂亮。偶爾一兩隻蜜蜂在花葉間飛舞,像是一幅畫似的。這時,院裡屋裡洋溢著棗花那淡淡的清香,進門的客人都說好香,我們全家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棗花謝了,落滿了一地,這時樹上便結出一顆顆淡綠的小棗兒。等到夏秋季節,棗樹茂密的枝葉層層疊疊,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樹下濃蔭密佈。我和小夥伴們便常常在樹下乘涼,玩耍,那歡樂的笑聲把樹上的棗兒都震落下來了。熟透的棗兒掛滿枝頭,像一個個的紅燈籠,在月光的映照下紅通通的,發著光。我摘下幾個分給小夥伴吃,看著他們甜津津地吃著我家的棗兒,心裡比他們更甜。

去年冬天,爸爸買回了一套傢俱,設計新穎,做工細緻,尤其是傢俱上面的木紋:有的如湖中蕩起漣漪,有的如層層疊起的浪濤,有的如一渦清澈的泉水在迴旋流轉……總之,有一種獨特的美。爸爸告訴我:“傢俱是用棗木做成的。”我很驚訝,沒想到遍身長滿棗兒、爬滿密密麻麻皺紋的棗樹竟能製出如此精美的傢俱。一股敬意油然而生。

棗樹,平凡的棗樹,把一切都獻給了人們。村裡有許多叫“棗花”、“棗麗”、“棗根”名兒的人。父母大概也是希望他們像棗樹一樣平凡而有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