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園相關作文20篇

努力走出一條探索之路——讀《昆蟲記》有感 篇1

讀後感 ,603字

今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閱讀了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昆蟲記》。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獨一無二的個性。如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啊!手捧這本佳作,我彷彿置身於奇特的動物世界,正和各種動物進行著對話,我恍若變成了一隻小甲蟲,一隻小蜜蜂……生活中的一切不快都已跑到了九霄雲外。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在觀察昆蟲,描述昆蟲時都付出了我們難以想象的代價和心血。因此他的《昆蟲記》能經久不衰,讓我們少年兒童著迷。我相信在讀《昆蟲記》時,我們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

法布林在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過許多困難、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昆蟲的路,這正是我們所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可貴精神。我想:我們在對待自己的興趣愛好方面,也應該花大時間、花大力氣,努力走出一條屬於自己,造福他人的路。

融入自然——讀《昆蟲記》有感 篇2

讀後感 ,795字

法布林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神奇有趣的昆蟲世界,也是大自然送給我們的完美禮物—《昆蟲記》。在這本書裡,昆蟲世界的真面目閃耀地登上了舞臺。這個世界裡不僅充滿了生機,更包含無窮的科學真理,讓我體會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奧祕。

法布林的專注,以及他那份對大自然的熱情,實在讓我佩服。昆蟲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內心的情感,都一一展現在了法布林的筆下。法布林在這本書裡微妙地譜寫下了昆蟲生命的樂章—昆蟲的生活以及各種種族之間的鬥爭。

這本書讓我十分著迷,因為它包含了許多科學道理。比如說,讀完之後,我才知道:蜜蜂們是怎麼回家的;蟋蟀是怎樣蓋房子的;屎殼郎是怎樣滾糞球的……這些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昆蟲們翩然登場,一個個故事都是那麼的奇異,那麼的有趣。

法布林是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既不善於觀察,也不善於思考。就好比上學的路上,這個幾乎每天都會經過的地方,我卻沒有認真地留意過路邊的花草。在學校學了那麼多的東西,各種植物的名字,我都沒有用在生活中。路邊的花草多種多樣,我卻一個也不認識。所以說,我們應該向法布林學習,懷著一份專注與熱情,去觀察、探尋大自然。

我不僅感覺到法布林是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還體會到他已經融入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了。動物也是我們家園裡的一份子,我們應該去愛護它們,而不是去傷害它們。我覺得我這點也做得不夠好:有一次,我在教室裡發現了一隻壁虎,於是“召集”了同學們將它打死。壁虎本是益蟲,不會傷害我們的,而我卻傷害了一個這樣的小生命。現在想起來可真是不應該,我對那隻小壁虎感到很抱歉。無論是多小的生物,也有他們生活的權力,我們應該用愛心去呵護它們,讓家園更美麗。

《昆蟲記》是一本值得一生去閱讀的好書。每一次閱讀都能給我們帶來別一番的滋味,不一樣的感想。這個五彩繽紛的昆蟲世界,讓人回味無窮。

讀《昆蟲記》有感 篇3

讀後感 ,781字

春節前,爸爸媽媽帶我去書城買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寫的,法布林在書中真實地記錄了各種各樣的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殖死亡等過程,體現了作者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精神。同時,《昆蟲記》筆調優美,語言精緻。法布林以人性觀照蟲性,全書都滲透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和敬畏之情,體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精神。

在我的這本《昆蟲記》書中,一共寫了二十一種昆蟲,有蟬、螞蟻、螳螂、灰蝗蟲、綠蚱蜢、大孔雀蝶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它力大無窮,又嗜肉成性,外加它那完美而可怕的捕捉器,使它可能成為野地上的一霸。

在書中,作者用文學家的文彩,用科學家的探究精神去研究、描寫螳螂:如果不提它那致人死地的工具,螳螂其實沒有什麼可以讓人擔驚受怕的。它甚至不乏其典雅優美,因為它體形矯健,上衣雅緻,體色淡綠,薄翼修長。它沒張開如剪刀般的凶殘大鄂,相反卻小嘴尖尖,好像生就是用來啄食的藉助從前胸伸出的柔軟脖頸,它的頭可以轉動,左右旋轉,俯仰自如……

我印象較深的還有松樹鰓角金龜,作者用了大段文字去考證這種昆蟲名字的來歷,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有刻苦勤奮的精神。為了便於觀察,作者捉了四對,放進了一個裝有一根松枝的大籠子裡。作者仔細觀察鰓角金龜是怎麼樣發出樂聲的,他還用了放大鏡去觀察發現鰓魚角金龜是用腹部柔軟部分發出聲音的,而不是用嘴巴發出聲音的。

在作者眼中,昆蟲都一個個有生命的個體,作者把它們當作人來寫,賦予它們感情,充滿對昆蟲的愛,對微小生命的愛,所以寫得栩栩如生。從書中,我們可以學到作者細緻的觀察方法,生動描寫方法,嚴謹的科學方法,感受到作者對昆蟲的熱愛。這些方法和態度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幫助,我們以後要認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嚴謹治學的精神,不斷進步。

建議沒有看過《昆蟲記》的同學,好好地看一看,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讀《昆蟲記》有感 篇4

讀後感 ,1082字

昆蟲學家法布林從人性關愛動物的角度,用生動幽默的筆觸寫出傳世鉅著《昆蟲記》,為後人塑造了一個集知識、趣味為一體的童話王國。

寒假裡,應語文老師的要求,我去書店買了這本書。回到家後,我隨著一行行黑色的字型進到這個有趣的世界進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

在這個昆蟲的世界裡,楊柳天牛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是一個十足的“吝嗇鬼”;小甲蟲是盡心盡職的“模範父母”,它為兒女操碎了心,為後代的延續作出了無私的奉獻;螞蟻搬運食物的時候,會懂得團結協作,自己搬不動就會向同伴發出求救的訊號;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螳螂是一種十分凶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是天生的織網高手,“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範的網來”……

多麼可愛的小生靈們,我彷彿進入了一個魔幻世界,我和作者一起遨遊,去感受這些昆蟲們的喜怒哀樂,去探知他們生存的奧祕:凌晨,知了是怎麼脫殼的;屎殼郎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這些小可愛們,雖然他們體形看起來沒人類那麼龐大,可是它們的情感和我們是一樣豐富的。他們的生育、勞動、狩獵與死亡和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

魯迅曾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確實,作者觀察昆蟲非常細緻入微。例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著“兩排十分鋒利的鋸齒”;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圖的性質”等,這些都是仔細追蹤觀察才能得來的。

當我繼續深入研讀《昆蟲記》時,我看到的不只是法布林生動的描寫,還有他細緻入微的觀察。為了追求最真實的答案,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大膽假設、反覆推敲實驗過程與資料,循序漸進地推敲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對於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他也堅持不懈地實地考察,而不是靠臆斷和想象。如果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會分析原因,轉身設計下一次。

細緻的觀察、嚴謹的實驗、大膽的質疑,勤勉的作風,造就了這部偉大作品的產生。平常裡我們同學總會埋怨“寫作難,難於上青天!不知有什麼可以寫的?”其實我們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缺乏像法布林這樣善於觀察和嚴謹、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

通過這次奇妙的旅行,我明白了“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許多有趣的事情,我們應該學會像法布林一樣,用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尋找、探索、研究,總有一天你的筆下也會出現一個像《昆蟲記》一般的奇妙無比的世界!

昆蟲音樂家 篇5

國一作文 ,534字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清晨,爸爸媽媽帶我去爬山。這時空氣溼潤潤的,風吹到臉上,很清爽。

我們到達目的地後,便沿著一條彎彎曲曲,高低起伏的山路向上爬。一路上,我興高采烈,一邊上山一邊蹦蹦跳跳的,興奮極了。走到半山腰時,由於雙腳過度疲憊而“罷工”,我們只得就地休息。

山風呼呼的向我們吹來,彷彿是小山在歡迎我們,風中夾著野花那清純的香味。小路兩旁的樹林裡,時不時傳來幾聲悠揚的樂曲聲,我想:一定是小昆蟲在開音樂會吧。於是,我在好奇心的驅動下,隨著音樂聲找到了音樂會會場:這是在一棵大樹下舉行的,有蟋蟀、甲蟲、蝴蝶和七星瓢蟲。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動著翅膀,優美、柔情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湧出來。蝴蝶們則在一旁伴舞,婀娜的舞姿,華麗的動作,使人駐足痴望。七星瓢蟲們在為它們伴奏。蟋蟀彈起了琴,演奏出優美的樂曲。正在勤勞採蜜的小蜜蜂們被這夢幻般的音樂打動了,也紛紛加入到其中,邊採蜜,邊飛舞著;路邊、樹上辛勤運食的螞蟻見了,也停住了腳步,做起熱情的觀眾來;小鳥也被陶醉了,在樹上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清風流水應和著,給人一種仙境般的感覺……

直到中午,媽媽的呼喚聲才把我驚醒過來。我離開音樂會會場,告別了這些昆蟲音樂家們,也告別了這座可愛的小山……

我是昆蟲迷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459字

有些人總是會因為一些特殊的喜好而被人看作是“異類”,我就是因為對昆蟲有一種特別的好奇心,所以經常會被朋友們嘲笑,他們覺得昆蟲又不衛生還很恐怖,有的還會咬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樣子,我卻覺得它們各有各的特點,有的很渺小,卻也很可愛。

我會在夏天的時候,早早的準備好麵筋跟長長的竹竿,因為過不了多久,就會有知了在樹上吱吱亂叫了,其實並不是因為它們的叫聲太吵人,而是因為聽說了它們破出殼子,慢慢翅膀變硬,可以飛到樹頂的故事後就對它們越發的感興趣了。而且知了還可以炸來吃,尤其夏天夜裡,吃過晚飯,閒來無事,跟家人一起出門散步遛彎,多麼溫馨的場景。

我會在偶爾去田野的時候,拿好一個特質的小瓶子,抓了一些蛐蛐蟋蟀帶回去跟小夥伴比鬥,雖然有些幼稚,也不是很大氣,但是快樂本來就是可以很簡單的事情啊。

我會在秋天快要過去的時候在路邊的草木上捉來幾隻螳螂,它們雖然鋒利的前後腳很是嚇人,但其實只要你找準了位置,一下子就可以制住它們,畢竟人類才是最有智慧的動物。

我是個小小昆蟲迷,雖然會對很多昆蟲好奇,但是我也是一個很注意衛生的小觀察員。

《昆蟲記》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454字

近日來,我讀完了昆蟲記一文,它讓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

作家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用豐富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昆蟲世界,讓我們領悟了大自然是多麼的生機勃勃。

在這本書裡,法布林向我們探索並解開很多自然之迷:母螳螂為什麼會吃食自己的同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體內的蛋白質更豐富;紅螞蟻為何不會迷路?因為它們是靠視覺來認路的,根本不是人們所說的嗅覺或氣味來識別道路;最令我驚奇的就是白蠍子自殺之迷,有人說,白蠍子遇到危險情況會自殺,為了驗證,作者把白蠍子放到用燒紅的木柴圍成的圓圈裡,只見它左一躲、右一閃,突然一抽搐,接著就不動了,但當作者將木柴拿走時,它又“活”過來了,證明了白蠍子不會“輕生”,讀到這裡,我便特別敬佩法布林,這位有著超高洞察力、堅定的信念的人,他日日夜夜全神貫注地潛心觀察,將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用細膩的文字描述出來,讓我們品讀去了解不一樣的科學自然界,我要學習她這種百折不屈,潛心的高尚品質。

我要感謝這本書,是它讓我懂得了更多,我更要感謝作者,是他讓我明白要善於發現身邊的美。

昆蟲也是有生命的 篇8

國二作文 ,635字

開學沒幾天,我就發現我們班上有幾個男生喜歡捉昆蟲。這使我十分稀奇,因為我從不知道捉昆蟲玩也可以是一種樂趣。

他們在捉到昆蟲之後,先將它們放在筆袋裡面,等有空時再拿出來玩。怎麼玩?他們常常先將昆蟲的腿折斷,然後便將它放在課桌上,看它如何動。光看覺得不過癮,有人用筆在它的身上畫,有人用圓規的尖頭戳它的肚子,甚至有人將它的頭都掰斷了。

他們將殘害了的小昆蟲的軀體往地上扔,往其他同學身上扔。

我曾勸他們不要再這樣折磨小昆蟲了,但他們就是聽不進去。老師也曾嚇唬他們說:如果有誰再捉蟲子,就罰他將學校裡所有的蟲子都捉光。本以為老師發話了,他們會收斂收斂,但他們仍我行我素。

國家呼籲我們愛護小動物,但是他們卻如此的殘害它們,他們是多麼愚昧和殘忍啊!他們的行為使我感到十分寒心。一箇中學生不管出於什麼理由都不應該如此殘忍的去對待小昆蟲。再說了,這些昆蟲又沒有什麼地方得罪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傷害它們呢?小小的昆蟲也是有生命的,我們對這生命難道就沒有一點點關愛之情和敬畏之心嗎?

有時候,我們敬畏生命,也是為了更愛人類自己,豐子愷曾勸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腳踩螞蟻,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殘害螞蟻。他認為自己那樣做不僅僅出於憐憫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點點殘忍心以後擴大開來,以至於駕著飛機裝著炸彈去轟炸無辜的平民。

確實,我們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僅僅是因為人類有憐憫之心,更因為它們的命運就是人類的命運:當它們被殺害殆盡時,人類就像最後的一塊多米諾骨牌,接著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昆蟲記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449字

今天,我終於讀完了《昆蟲記》,心情很激動,腦海中浮現著很多昆蟲的畫面。因為我很喜歡這本書,所以查閱了一些關於作者的資訊。我瞭解到,法布林是一位法國著名的科普作家,也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為了研究昆蟲的生活,投入了一生的精力,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和習性,才寫成了這部昆蟲鉅著。

如果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那探索精神就是其中最燦爛的一朵。我們人類有史以來,正是憑藉著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才把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向前推進著。

法布林的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他筆下的昆蟲世界也讓我懂得了許多小知識:小蜘蛛是怎麼從媽媽卵袋裡孵出來的;屎殼郎是怎麼滾糞球的;蟋蟀為什麼一生都在修葺住宅;蜜蜂是怎樣築巢;蝴蝶是怎樣孵化;狼蛛媽媽為女兒操碎了心;蝗蟲怎樣脫皮……只要一想起來,我就會覺得特別有趣、回味無窮。

讀完這本書,我學會了很多自然科學知識,也提高了自己的觀察能力,並且更加懂得保護小動物。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的昆蟲,不妨讓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去了解他們吧!

昆蟲記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69字

我讀了一本書—《昆蟲記》,它是由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用畢生的心血完成的。這是一本專門描寫昆蟲的書籍,裡面寫了各種昆蟲的習性,並且描寫得十分詳細。

比如,大孔雀蝶為了求愛可以獻出生命;蜜蜂和紅螞蟻那超強的記憶力使它們成為不會迷失的精靈;以及甲蟲被重重的摔到地上後動彈不得,被人們認為是為了騙過我們的技巧,實則是因為它們就會這樣,像人們痛了會哭一樣;還有毛蟲那毒素並不是毛上有毒,而是因為它們的排洩物有毒,使得一些毛蟲身上有毒。那麼為什麼蠶不會有毒呢?原來,它們像人們一樣,有愛乾淨的,也有不愛乾淨的,而像松毛蟲,就弄得屋裡全是排洩物,並不停地轉悠,便染上了毒素。

初讀這本書我感到十分的乏味,但直到我讀完這本書後,回過頭來回味時,又感受到了這本書的樂趣,同時對這位了不起的作者感到無限的敬佩。

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法布林的很多優點,例如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因為我在作者簡介中得知到—法布林為了完成這部鉅作總共花了28年的時間,當我知道這點後,不禁地感到慚愧起來—因為我總是在做一件事情時半途而廢,很少能夠持之以恆地做下去,做好而這位法國的昆蟲學家卻花了28年的時間去創作這本書。而我呢?可能還達不到他的萬分之一吧,我以後一定要向他學習。

除此之外,還讓我懂得了:要是想成功一定得要付出,在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他為了這本書付出了巨大的財力,精力,人力,他總是為了研究一種昆蟲而花費兩三年的時間,因為時間不等人,過了今年的這個昆蟲活躍的期限後,只有等到下一年了,而且為了得到大量昆蟲,他總是給那些孩子們錢來換取昆蟲,因此,他在28年內也花了不少的錢。所以,我得知:要想成功,絕非那麼容易,一定要付出,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

讀一本書往往會讓你懂得很多,我還要讀更多的書籍,讓知識與感悟來武裝我的大腦!

昆蟲讓我著迷 篇11

國三作文 ,639字

大自然是個神奇的魔術師,他指揮手中的魔術棒將這個原本死氣沉沉的世界變得生機勃勃,處處充滿生命的活力和未知的喜悅。

漫步在田畔小路間,讓自己的心靈與周圍的綠色連城一片。仔細聽,就在不遠處的草叢裡,高貴的“音樂家”們正在彈奏著一首動聽的交響曲。輕輕撥開草叢,身著燕尾服的蟋蟀用它獨有的觸角指揮著自己的樂隊,別說有多威風了。耳邊縈繞著動聽的歌聲,此時,一支排布有序的“軍隊”阻擋在我面前,只不過這支隊伍看起來十分微小,但整齊的佇列著實讓我著迷,我俯下身子,觀察著忠實的“士兵”。它們有的三五成群,齊心協力地抬著食物,有的顯得十分強壯,它們奮力地拖著戰利品。對於它們來說,我可是龐然大物了,然而它們並沒有退卻,依然邁著堅定地步履,向著它們的目標進軍。我小心翼翼地跨過蟻群,繼續向前走。忽然耳邊傳來刺耳的鳴叫聲,那聲音十分尖銳,又有幾分悽慘,我朝著聲音的方向走去,不遠處的樹幹上,正發生的一場激烈的戰爭。一隻螳螂正用它那對強而有力的“剪刀手”刺進一隻蟬的身體,那隻蟬不停得煽動翅膀,腳爪在不停地揮舞,同時發出悽慘的叫聲。而進攻者絲毫沒有理會,繼續發動猛烈的攻勢,不管蟬怎麼掙扎,也無濟於事,最後終於停止了呼喊。這場戰鬥並沒有黃雀的加入,這場生與死的較量最終以螳螂的飽餐一頓結束。這使我想起了達爾文的一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就是這樣,充滿著競爭與殘酷,然而也有意想不到的樂趣。

昆蟲讓我著迷,我痴迷於這些小生物,迷於它們的小巧,迷於它們的合作,對於這些小生靈,我是由衷地喜愛。

小小昆蟲迷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4字

比起長大後回到都市裡,每天鋼筋水泥的生活,我更喜歡小時候待在老家,每天無憂無慮,在田野裡自由自在的奔跑,人,從來都是更向往自由的生活。

小的時候,每天一大早就會起床,大概是年輕氣盛,精神頭也足的很,醒了就不願再繼續待在床上賴著,等著爺爺奶奶催過好幾遍,才肯慢慢悠悠的起身。

那會兒我們從來都像是約好了一樣,每天一大早,洗刷收拾好,吃過早餐,就跑到那條中心街上,等待著小夥伴前來集合,在那個沒有手機電腦流行的年代裡,我們的快樂好像更加的純粹,也更加難忘。

有時候,如果有隊友缺席太久,我們就會排隊端著架子,跑去他家裡,聲張著要掀被子,嚇得他立馬起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拾好自己,跟著我們出發,開始新一天的生活。

其實那時候快樂很簡單,無非是一堆人湊在一起,玩著百無聊賴的遊戲,分享著各自的趣事。有時候我們還會一起去捉些小昆蟲,大家都是小小昆蟲迷。尤其是夏天,蟬鳴陣陣,聲聲入耳,我們洗好了麵筋,拿了根很長的竹竿,甚至要好幾個人才能夠抬得動。到達目的地,把竹竿放在那裡,麵筋粘上去,尋好了獵物,就開始捕捉,即使收穫不是很明顯,但是大家一起去做一件事情,那種開心是沒法用結果來衡量的。

炎炎夏日,我們有時還會在晚飯後,出去遛彎時,捕捉一些不知名的小蟲子,當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包括有一些蟑螂啊之類的,雖然現在想來會覺得那個畫面有些怪異,但是換在小時候,那都是很珍貴的回憶,我們都是小小昆蟲迷。

讀《昆蟲記》有感 篇13

讀後感 ,428字

讀完《昆蟲記》後,輕輕合上書,腦海裡湧起昆蟲的世界。

《昆蟲記》是法布林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認的文學經典,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字裡行間情趣盎然,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昆蟲記》讓我熟悉了昆蟲的生活環境,昆蟲的食物;還有昆蟲的生活習性,本能等。從這本書中我知道了蟬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鑽出地面,在陽光下歌詞五個星期,唱出自己生命的歌曲,無論生命多麼短暫,自己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提起現在的我們,不懂得實現生命的價值,與它相比,我覺得真是慚愧不如。我也知道了蟋蟀善於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獨具才能;螳螂善於利用心理戰術制服敵人……

或許在我們人類的眼中,這些小事隨時可以看見,可這動物世界的生活嗎,只有善於觀察,有耐心的人才能發現這就是法布林,這就是奇蹟,我們應該學習法布林的精神,挑戰不可能。我突然看見有多少日日夜夜法布林沉浸在昆蟲王國內,他教會了我如何觀察事物,研究問題,讓我知道了昆蟲和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昆蟲音樂會 篇14

昆蟲音樂會作文600 ,578字

每到夏季,世界各地的昆蟲音樂家都和附近的知音、同行們聚集在它們的豎滿綠“柱子”的音樂舞臺—草叢上,一到傍晚就開始進行音樂會。

雖然舞臺很樸實,有的還是雜亂無章、枯黃焦黑的“柱子”,但它具有大自然的氣息,具有大自然的生機,具有大自然的靈氣。昆蟲歌手們不聚集在溫暖的春天或涼爽的秋天,卻要在炎熱的夏天展示自己的歌喉,因為它們認為這樣一舉兩得:既磨練了自己的意志,又為他人解除了酷暑的煩悶。

今年夏天,它們也如約聚集在附近的舞臺上,為了奪得“歌星”的稱號,努力的練習著。天還沒黑知了就扯著嗓子練男高音,蛐蛐和蟈蟈這對兄弟也在對唱練習,為了在音樂會上贏得光彩……坐在樹蔭(next88)下乘涼老人邊打撲克,邊聆聽它們的歌聲。

期待已久的夜幕終於降臨了,由各地區昆蟲音樂協會主席宣佈音樂會開始。一個河邊的音樂協會的主席是吉斯(一隻老青蛙),它宣佈開始後,知了們紛紛展示了它們的男高音;蟈蟈和蛐蛐們每對兄弟搞一個組合,上演了出出動聽的齊唱;蟋蟀用它們最迷人的歌聲沉醉了在場的每一隻蟲……

經過三個月的比拼後,吉斯說:“我宣佈,本次大賽的冠軍是蟋蟀哈納,被評為‘最佳歌星’,亞軍是寧夜組合,獲得最佳團體獎,季軍是知了傑萊,獲得最佳男高音獎”長年奪冠的傑萊這次竟然拿了第三名,而不出名的哈納卻拿了第一。但它們並沒有自卑或自負,仍然平靜地為來年的音樂會做準備……

昆蟲記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434字

《昆蟲記》是描述昆蟲們一生的科普書,幽默地敘述著各樣的蟲子。那些詳盡樸實的文字讓我嗅到了蟲子的氣味,看到了星辰的閃亮。

早些年間,炎炎夏夜,提著“燈籠”的螢火蟲會在草叢裡遊蕩,似星星一般,一閃而過。如今,隨著城鎮的發展,螢火蟲已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野。

螢火蟲發出的光很微弱,卻也耀眼,上面附著著一種特別細膩的顆粒物質,好似我們美術課上的白色顏料,這就是螢火蟲的發光物質。

她看起來雖是天真溫順,實際上卻是“食肉獵手”。她的手段毒辣得罕見:用兩片非常鋒利,細小得如同頭髮末梢,彎曲成獠牙的大顎,親吻著蝸牛,將某種病毒注入它的體內。幾秒過後櫻桃般的蝸牛,就成了她的美餐。

我愛螢火蟲,因為她懂得以柔弱的表面掩藏強大的內心。

再如螞蟻,它雖弱小,當它組成一個集體時,卻有著強大的合作精神,能完成一項艱鉅的任務……它們的生命卑微到了塵埃,似乎只要人們輕輕一踩、一碰,就已到了盡頭。你有感受到它們不甘的哀鳴嗎?

世界上的每一個生命都不關乎自身的大小,而是在乎內心對生活的渴望……

昆蟲的城市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513字

清晨,披著薄霧,踏著水珠,我來到了一片雨後的森林,我靠在一棵樹上,在大自然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突然,一隻螳螂振翅飛過,我慢慢地在後面跟著它。它身上穿著一件綠油油的衣服,似乎握著兩把大刀,在一片茂密的草叢裡走走停停。這些草對於人類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可對於一些小昆蟲來說,卻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即使是一棵十釐米的小草,也等於一棵參天大樹。跟著這隻螳螂走,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眼前的“森林”開出了一條通道。走了一兩分鐘,到了一個小土坡,上面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昆蟲,有螞蟻,有天天揹著自己家的蝸牛,有黑黑的甲蟲等,它們忙碌地穿梭者,活動範圍卻不大。一個小小的洞穴就等於一個家。我想這大概是他們的城市,而且熱鬧非凡。

螳螂看到了一群螞蟻,就走了過去,螞蟻用好奇的目光看著這個龐然大物,它們搖頭晃腦,似乎在交談,是在分享旅途中看到的風景嗎?我看到了一些紅紅的小果實,已經熟透了,而且還被雨水洗過,那是多麼可口的午餐啊!一些披著漂亮的衣服的蝴蝶,忽上忽下,翩翩起舞,周圍的風聲就是它們的樂曲。

我在昆蟲的城市裡觀賞了一天,直至太陽變成雞蛋黃。它們開始各自歸家了,“城市”也在夜幕中漸漸沉睡。我真希望能再和這些小昆蟲交流啊!

《昆蟲記》讀後感 篇17

《昆蟲記》讀後感作文 ,644字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做《昆蟲記》的書,《昆蟲記》是法國傑出生物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名作。

書中作者把我們引領到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昆蟲世界裡。向我們詳細講述了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等等昆蟲的生活習性及特點。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恍如身臨其境一般。通過這本書,我不僅能瞭解到昆蟲世界的真實面目,還能讓我們發現大自然中蘊藏著的無窮奧妙。

我就拿書中的第三篇《石蠶》這篇文章來講。裡面的石蠶它是一種多麼聰明而又勤勞的昆蟲啊!我們人類可不能小看它們哦!這篇文章首先講了石蠶用了“金蟬脫殼”這個辦法從水甲蟲的手中逃了出來,然後它把小鞘丟在河裡後,又重新做了一個。因為鞘是石蠶的住所也是它的防禦工具。它們會隨時預防著水甲蟲的下一輪襲擊。如果沒有鞘,石蠶不僅沒有住所,連它的命都會丟掉。不過讀這篇文章地時候,有一個地方我很好奇,為什麼石蠶能駕駛著它的鞘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呢?

為了能解開我的這個疑惑,我決定做一個實驗。我拿了一個礦泉水瓶子裡面裝滿水放進池塘裡,它會沉到水底。於是我又拿了一個礦泉水瓶裡面裝半瓶水,也把它放進池塘裡,發現它浮起來了。我這個謎總算解開了,原來呀!裝滿水的瓶子比較重,所以水就浮不住它,而裝半瓶水的瓶子較輕,那水自然浮得住它。所以石蠶依靠它的鞘也就擁有了這麼大的本事!

值得一提的是,法布林寫的《昆蟲記》除了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生活習性外,還透過昆蟲世界折射出社會人生,讓我們懂得生命的可貴。讓我們一起走進昆蟲的世界裡,與它們一起生活一起快樂吧!

《昆蟲記》讀後感 篇18

《昆蟲記》讀後感作文 ,412字

這學期,我讀了法國作家法布林寫的《昆蟲記》。看了《昆蟲記》,我才知道原來世界上有那麼多種類的昆蟲,每個昆蟲的習性和捕獵方法各不相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朗格多克蠍子,因為它的毒液可以殺死任何昆蟲,非常厲害。《昆蟲記》這本書讓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

有一天,我在學校足球場發現了好幾只螞蚱。我模仿法布林觀察昆蟲的方法,發現小螞蚱因為還沒長出來翅膀,跳的時候只能用腳跳,而大螞蚱用腳跳起來的一剎那,扇動它的大翅膀飛起來,所以大螞蚱比小螞蚱跳得又遠又高。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作家法布林因為對昆蟲仔細觀察、日積月累,才寫成了《昆蟲記》,不管是炎炎夏日還是天寒地凍,他都要找到昆蟲來觀察。我要像法布林一樣,去觀察、探索這個世界的祕密。法布林的堅持不懈讓我深深地敬佩他,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要像法布林一樣,要有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堅持不懈的恆心和嚴謹的科學精神。

讀《昆蟲記》有感 篇19

讀後感 ,459字

昆蟲的世界是奇妙無比的,它們其中有許多鮮為人知的事情,而我們要做的,便是去了解,去探索。而這本書,使我獲益匪淺。

這是法國作家法布林用盡畢生精力寫的一本廣為流傳的鉅著,名為《昆蟲記》。法布林耗盡一生的光陰,觀察昆蟲,研究昆蟲,探索昆蟲,寫就了這本書,讓後人閱覽、學習。這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這本書用細緻的描寫,將昆蟲介紹得活靈活現。而我最喜歡的便是那螢火蟲了。

在法布林作家的筆下,螢火蟲像一點點火星兒一樣,像尾巴上被掛了一盞燈。從這篇文章中,我瞭解到了螢火蟲的一些特徵和生活習性。它有兩個地方十分特別。一是會亮的尾巴。二是它們的捕食方式。它們會先給獵物打麻醉針,讓獵物喪失知覺與抵抗力後,再將獵物輕而易舉地吃掉。這個結論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法布林做過多少次實驗後才得出的結論!從中我感受了,作家法布林細緻的觀察,不斷的努力。

在生活中,哪裡不需要這樣呢?在學習中,只有認真與努力,才能讓自己的成績優異。如果馬馬虎虎、半途而廢,定是不能成功的。我們要向法布林學習,努力完成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放棄。

花仙子和昆蟲的舞蹈 篇20

想象作文 ,275字

夏天的晚上,螢火蟲提著幽藍的小燈籠,在花叢中飛來飛去。金龜子奏起了美妙的樂曲。伴隨著樂曲,花兒們紛紛開放。其中,一朵最大的月季花中,慢慢升起了一個身穿裙子,長著翅膀的花仙子。這時花朵們形成了一個花舞臺。於是,花仙子和昆蟲們的舞蹈開始了。

只見,花仙子清了清嗓子,唱起歌跳走舞來。只見她一會兒跳到玫瑰花上,一會兒跳到向日葵上。奇怪的是,花仙子跳過的地方,都長出了一朵朵小小的月季花,有紅的、粉的、白的。然後花中又升起了許許多多的小昆蟲,它們跟隨著花仙子一起跳來跳去。

慢慢的,太陽出來了,花仙子重新飛回了花中,消失了。昆蟲們也迅速飛走了,舞會也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