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奇聞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昆蟲奇聞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81字

為好奇心開啟一扇窗

我對動物有著濃厚的好奇心,特別是昆蟲類的動物。當我遇見《昆蟲奇聞》這一本書時,就像幾天沒吃東西的人見到了食物一樣,如飢似渴地鑽了進去。

當我從這本書中走出來時,我對昆蟲有了全新的瞭解。

昆蟲是我們的朋友。令人恐懼的黃蜂,也許你想不到它竟是人類的好朋友。它每次捕捉到害蟲,它都僅吃其中一點,丟棄大部分,這個多捕少吃的優點是其他益蟲和益鳥都沒有的。偉大的糞便清理工蜣螂也是我們的朋友。別看它整天和糞便打交道,可埃及人還把它稱為“宣聖蟲”,並認為這種能去汙的帶有不良氣味的甲蟲和紅鶴一樣神聖。

昆蟲是人類的老師。蝴蝶的鱗片能隨陽光的照射方向自動變換角度而調節體溫,科學家受此啟發創造了人造衛星的控溫系統,保證了人造衛星內部溫度的恆定。人們從蜻蜓的翅膀上得到啟示,在飛機的兩翼上加了一塊平衡錘,避免了飛行時發生劇烈震動而引起操縱失靈。

昆蟲是大自然的藝術品。烏桕大蠶蛾是世界上最大的蛾類,展翅可達18釐米~21釐米,最美的還是那一對“燕尾”了。在中國臺灣省和日本,獨角仙常是寵物商店中的寵兒,不少昆蟲愛好者常把它們製成的標本當成藝術品。

這真是一本好書,內容既新穎又有趣,還極具嚴謹性和科學性;既有生動的講解,又有精美的圖片。這本書,為我的好奇心打開了一扇窗,讓我開闊視野的同時,也讓我放飛了夢想!

昆蟲印象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00字

今年夏天,我讀了《自然筆記之昆蟲印象》,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書中敘寫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昆蟲,比如蟈蟈、蝴蝶、蜜蜂、螢火蟲、蜻蜓等,還有一些現在已經很少見的,都說不上名字的昆蟲,如花蹦蹦、金鈴子等。作者用了很多優美的句子寫出了昆蟲們的可愛,讓人感受到作者對昆蟲們深深地喜愛。

書中《初春,第一隻蝴蝶》寫道:太陽西沉,晚霞醉紅,我看見一隻蝴蝶在晚風裡飛。它飛得很快很高,彷彿是被風追趕著。蝴蝶有時落在一朵野花上,翅膀一張一合,就像掀翻著書頁,供那幾只蜜蜂閱讀。看到這裡,我彷彿看見了春天的美景,星星點點的小花綻放,五彩斑斕的蝴蝶翩翩起舞,勤勞的小蜜蜂忙著採蜜。

還有一篇是寫米蟲的,看到作者把它養在小盒子裡,隔三差五的看看它、逗逗它,還很認真的觀察它……我好奇的跑到廚房去找米蟲,想看看它到底長什麼樣,是不是真的像文中所寫的那麼有趣。遺憾的是,我開啟米桶,找了好久都沒找到一隻米蟲。

今年春天,我養了一些可愛的蠶寶寶。看著它們破殼而出,從又黑又小的“小蟲子”,慢慢長成白白胖胖的“大蟲子”,每天都在不停的吃桑葉兒,還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它們很友好,從來不會爭搶食物。它們還有一雙雙帶著吸盤的腳,爬得很高也不怕摔呢!它們還給自己織漂亮的房子,像白花花的、金燦燦的帶殼花生。最後蠶寶寶破繭而出,變成了蛾……這是第一次深深地體會到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深意!

《昆蟲印象》真的很有趣,我多希望置身清涼的林間,親近自然,化身自然守護者!

自然筆記昆蟲印象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117字

杏子林說過: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著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毛蟲,可蛻變為一隻五彩斑斕的彩蝶。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奇蹟。這個暑假,我讀了金波所寫的《自然筆記——昆蟲印象》,這本書讓我對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這本書裡,你不但會認識給作者帶來溫暖和平安的灶馬;會遇到用目光看初春的第一隻蝴蝶;你還會牽掛那如親人般的油葫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關於作者和油葫蘆的故事。它講的是作者的朋友送作者一隻油葫蘆,作者精心地為油葫蘆做了一個有收藏價值的“家”,把它當作自己的親人,聽著它的鳴叫聲入眠。一天,油葫蘆卻“離家出走”了,作者費盡心思找到了油葫蘆,卻看著油葫蘆每天沒精打采。善良而充滿愛心的作者覺得油葫蘆應該屬於大自然,於是依依不捨地把油葫蘆放回了大自然。

書中生動有趣的昆蟲故事不但給我帶來認識很多昆蟲、增長知識的快樂,而且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像在我的心裡植上了一棵精神之樹。那是一個颱風天,颱風剛走,天剛剛放晴,我來到公園呼吸新鮮的空氣。我在樟樹下聚精會神地看著《自然筆記——昆蟲印象》,忽然聽到鳥的叫聲,像是絕望中求救者的哀鳴。我立刻循著聲音過去,呀!有一隻可愛的小鳥兒在地上無助地撲騰著翅膀。我急忙蹲在它的身旁,它撲愣愣地想躲開陌生的我,可沒站穩,打了個滾。這時我才看清楚,它的一個翅膀上有血跡——這是一隻颱風中受傷的小鳥啊!我小心地把它捧在手心裡,回家後放到一隻鳥籠裡給它養傷。媽媽給我抓了一把小米,我把水和小米小心翼翼地放到廢飲料筒做的水槽裡。爸爸看見這個情景,誇我《自然筆記——昆蟲印象》沒白看,並要我照顧好小鳥的飲食起居。幾天後,小鳥的傷奇蹟般癒合了,它似乎要表達它的感激之情,總是朝我唱著動聽的歌,照顧它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樂趣。我還真捨不得它離開我呢!但是,我想起了《自然筆記——昆蟲印象》書裡的油葫蘆就毅然有了自己的決定。我對爸爸說:“爸爸,您幫我給小鳥照一張相。明天,我們把小鳥放飛吧!”“好的。”爸爸一口答應。第二天,我們來到廣場上,看著小鳥興奮地衝出鳥籠,飛向藍天。我們全家都開心地笑了。

《自然筆記——昆蟲印象》這本書讓我真正品嚐到閱讀的樂趣,它不僅讓我走進了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還讓我懂得了珍惜生命、尊重自由和熱愛生活的道理。同學們,讓我們都擁有一顆善良而溫暖的心,一起愛護生命,珍惜自由、擁抱生活吧!讓生活的美好一直伴我們前行。

沒有挫折的生活是殘缺的——《如果遠方有奇蹟》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857字

假期我讀了一本非常好看的書—《如果遠方有奇蹟》。這本書是兒童文學作家商曉娜寫的,書中漂亮女生裴心瑜覺得生活陷入到一團亂麻當中—期終考試成績糟糕,媽媽和爸爸無法溝通,好朋友看起來都那麼靠不住……置身於豪華而孤獨的大房間中,她決定逃離眼前的一切。她從寒冷的北方來到了溫暖的深圳,亞熱帶城市的旖旋風光和淳樸人情,讓這個內心混亂而孤獨的小姑娘慢慢平靜下來,開始重新審視和找回自己。一系列新鮮刺激的生活經歷讓她豁然開朗:生活是一面鏡子,它忠實地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困頓、挫折和艱難是生活的家常便飯,與其抱怨與對抗,不如換一副豁達而智慧的眼光打量,你會驚喜地發現,它居然還給你一副自信的快樂表情。裴心瑜在美麗的深圳找回了本就美麗的自己,自信地踏上歸程。

當我們在遇到挫折困難時候,要用積極的心態去看待這件事,用良好的精神狀態去迎接這件事,微笑著面對生活所給予我們的必須要面對的挫折。我不否認這一觀點,沒有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誠如每次和朋友將互贈的賀卡中寫的那樣:希望你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可是,生活是現實的,現實是殘酷的,一切的祝願雖是美好的,但卻也好似最無用的。面對生活,我們必須學著面對現實,笑著去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一切挑戰。

海倫凯特是一名殘疾人,但她總是微笑著與病魔抗衡,譜寫了又一曲可歌可泣的神話。總之,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一定不要向它屈服,要微笑著面對生活中的挫折!笑對挫折,笑對生活,笑對人生!要知道“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我們的痛,那些刻在生命裡的疤痕,也許在多年之後的某一天,會成為我們引以為豪的驕傲。

上帝從來就是一個再精明不過的商人,往往在他賦予你一份成功的時候,他就早已讓你付出數倍於收穫的努力了。這樣的生命才是多彩的,正因為有了挫折,才有了我對生活發自內心的熱愛,才會感激所有賜予我幸福的人和事。我們應該感激挫折的力量,那種痛苦過後的快樂,煎熬過後的幸福是平靜的生活永遠無法實現的,因為我們需要挫折。

沒有挫折的生活是殘缺的!

《如果遠方有奇蹟》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46字

暑假裡,我滿懷激動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如果遠方有奇蹟》這本書。藍色封面上正在微笑的女孩和散發出陣陣墨香的書頁之間,無一不詮釋著少男少女們內心苦悶、成長艱難的青春歷程。

開啟這本書,映入眼簾的便是一行行充滿了詩意與美感的文字,我被它們吸引住了,漂亮女生裴心瑜覺得生活就像一團亂麻:期末考試成績糟糕、媽媽和爸爸無法溝通、好朋友靠不住……她決定逃離眼前的一切,便去了深圳。一系列新鮮刺激的生活經歷讓她豁然開朗,變成了一位自信的快樂女孩。

我慢慢的合上書,靜靜地思考起來。其實,文中那間在別人眼裡所謂的豪華大房間,在裴心瑜的眼中簡直就像一個牢籠,因為她跟父母的對話就像電臺的兩個頻道,怎麼都交織不到一起。我的爸爸媽媽也和女主人公的父母一樣,在外省工作,生意忙得幾乎兩週才回來一次。開始我還有些埋怨,直到漸漸長大後我才明白:爸爸媽媽常年漂泊在外,掙錢實在不容易。他們為的就是讓我能夠好好讀書,過上幸福的生活呀!我正好趁這機會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減輕爺爺奶奶的負擔,學習上努力進取。這應是他們的最大的願望吧!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會磨鍊自己,成為經得起挫折的生活的強者。多謝你們的養育之恩。

讀了這本書,我不由得感慨,生活更像一面鏡子,它實地反映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困難是生活的家常便飯,與其抱怨與對抗,不如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傾訴一下自己最近的心事;跟好朋友互相討論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共同進步……你會驚喜地發現,它居然還給你一副自信的快樂表情。這是我讀完《如果遠方有奇蹟》後的感悟。

自信是燦爛的陽光,人只要擁有了自信,才算一個健全的人。裴心瑜在美麗的深圳找回了美麗的自己,自信地踏上歸程。而我,也希望能在新的學期裡重塑一個更加出色的自我。

美麗的奇蹟——《如果遠方有奇蹟》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932字

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羨慕是因為別人擁有而我沒有……

我似乎是懦弱的,因為遇見壓力和困難我就會想要逃跑,逃到那個夢中的遠方。但去遠方始終留在了夢裡。因此我特別羨慕裴心瑜。她就是《如果遠方有奇蹟》的女主人公。糟糕的期末成績,媽媽的不關心,只有大房間陪伴孤獨的自己……所以她就“逃”到了深圳表姐家。就是獨自一人去了那個好像就是叫做遠方的地方。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風俗人情,新鮮奇趣的生活讓原本嬌蠻無禮的裴心瑜慢慢改變,最終不僅與許多熱心腸的街坊成為了朋友還找到了一個美麗自信的自己,並改善了與媽媽的關係愉快的踏上了歸途。可能遠方就是一個充滿奇蹟的地方吧,為她帶來的奇蹟就是遠方的力量吧。

心瑜,她選擇用冷淡和傲慢來對待身邊的人藉此來保護自己。拒絕別人的熱情。但是孤單的她又渴望著有很多的朋友圍在一起吃吃喝喝,開著玩笑。這樣矛盾的心理又讓我覺得有點熟悉。因為有時候我也是這樣,不知道該如何去融入,乾脆就不融入。但是偶爾聽到孤獨這兩個字,都會在我的心裡泛起漣漪。我想到有時候的自己也是獨自一人的,但這都是自己選擇的吧,誰也不會接受莫名其妙冷淡的態度。幸運的是,心瑜遇到了樂觀的週一奶奶。心瑜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奶奶也願意接受她的小情緒,指引著她走向後來那個美好的心瑜。我也挺幸運吧,遇見了能包容我小情緒的蘇蘇。我重要的朋友。因為她給我豎起的榜樣,讓我學會怎麼去和人相處。更欣賞的是周奶奶“時尚的活法”和樂觀的心態,真是一個可愛的老太太,等我老了,我也要學她當個可愛的“頑童”

有時候學會袒露自己的心聲,在意別人的感受會讓自己輕鬆些。不需要想太多,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好的,只要你能停下來看看,停下來想想。最後。飛機起飛,那座城市在心瑜的視線裡慢慢變小。這個原本陌生的地方,因為有了認識的人,有了可以回憶的事情,忽然就變得熟悉起來,且溫暖而美好。遠方似乎在我心中有了另一種意義。遠方不一定是因為逃避而存在的地方,可能是為了遇見而存在的地方。現在羨慕心瑜僅僅是因為她能在遠方有一段特別的記憶而不是能去遠方。我相信,只要我能解決面臨的所有問題,因為我期待有一天我是毫無負擔的去到那個夢中的遠方,遇見美麗,遇見奇蹟……

我會拼搏,因為如果遠方有奇蹟,我希望我就是那個獨一無二且美麗的奇蹟。

《烏丟丟的奇遇》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40字

我的好朋友曾小明可是個超級“學霸”,他特別愛看書,任何書到他手裡他就想馬上“啃”完就好,我幸運的從他手裡借了《烏丟丟的奇遇》這本書,我迫不及待地“啃”起來……

我一口氣看完金波爺爺寫的《烏丟丟的奇遇》這本書,主人公烏丟丟的一系列遭遇,讓我感慨萬分。

這是一個美麗而憂傷的童話故事。烏丟丟本是一隻根布袋爺爺演木偶戲的獨腳丫,不小心被布袋爺爺弄丟了,給跛腳的珍兒撿到,並把它裝在自己的醜娃身上,讓烏丟丟得到了新的生命。烏丟丟因想念布袋爺爺與珍兒不辭而別,溜到吟痴先生的家,與吟痴先生髮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最後,珍兒學校的一場大火,烏丟丟為了救珍兒失去了生命,把自己唯一的一隻小腳留給了珍兒,使它的生命有了延續,讓珍兒得到了健康。

看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愛是多麼珍貴!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要彼此真心待人,愛無處不在。記得有一天放學,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我被困在了教室裡焦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住在學校附近的一位同學毫不猶豫地把傘借給了我,我感動極了!沒過幾天,這位同學忘記帶文具盒了,剛好我有多餘的筆,我馬上主動把筆借給了他,他同樣開心地對我說了聲:“謝謝!”我們都感受到了來自對方的愛……

愛是相互的,有付出就有回報。在這篇童話故事裡,烏丟丟懂得感恩,這才是它的可愛之處,我們應向他學習!

《俗世奇人》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47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馮驥才先生寫的《俗世奇人》,裡面有各種身懷絕技的奇人妙事,每個人都有一個外號,比如有力大無窮的張大力、有刷牆絕活的粉刷匠刷子李、手藝高超的泥人張等等。讀起來非常有趣,我很喜歡這本書。

我最喜歡裡面的刷子李,他的刷牆功夫超好。他每次刷牆的時候都要穿一件黑色的衣服,他的牆壁刷的非常勻稱,刷完後粉末一點兒也沒有掉在地上,更沒有掉在黑衣服上,可見他的功夫是多麼的高超。他有一個小徒弟名叫曹小三,對師傅的絕活是半信半疑。每次和師傅刷牆的時候只關注師傅身上有沒有沾上粉末—終於有一日,在刷牆的時候,他發現了師傅的褲子上有一處很醒目的白點,心想是不是師傅剛才刷牆時不小心沾上的呢,原來是師傅抽菸的時候不小心把褲子燒了一個小洞,他那潔白的襯褲露了出來,看上去就像是刷牆的粉漿掉在了身上。師傅教導曹小三要好好學習本領,不要把心思放錯了地方。

通過這件事讓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專一,不能三心二意。刷子李能有這樣的絕活和他勤勞的練習是分不開的,正所謂天才不是天生的,是靠後天加倍的努力和汗水換來的。想到自己每天都是極不情願的去練習書法和刷子李比起來我很慚愧,刷子李的故事讓我改變了我對練習書法的態度,想要寫的一首漂亮的書法,我必須踏踏實實的練習基本功,每天堅持練習,一定也能練就一手好書法。

《俗世奇人》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673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書名叫作《俗世奇人》。這本書是由一篇篇的小故事組成的,讀起來妙趣橫生、不捨放手!現在,我就把我讀了之後的感受寫下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馮驥才先生,他是通過邊回憶,邊記錄的方式寫下這本有關各種天津奇人故事的一本書。他把這本書裡所有人物的性格、動作寫得惟妙惟肖,比如在“酒婆”這一章節,他把酒婆的外貌特徵寫得十分生動:衣衫破爛賽叫花子;頭髮亂、臉色黯。還有她喝酒後那種灑脫的動作"上搖下襬、左歪右斜;悠悠旋轉樂陶陶,風擺荷葉一般;逢到雨天,雨點淋身,便賽張慢慢旋動的大傘了"看看,馮驥才先生的語句是多麼的具有表現力、將人物的神態是描寫得多麼的生動啊!這個人物立刻就像活了一樣站在我面前。

我最喜歡的故事還是得數“狗不理”那一章了,他把狗不理包子寫得好像真的就擺在你眼前一樣,咬一口,噴香流油,寫得我口水直流了三千尺,已經迫不急待地想要買一個來嚐嚐了。“狗不理”包子除了包子有名,還有“狗不理”這個店名也很有名。據說,當時“狗不理”包子店並沒有店名,但是包子做得好,生意也好,狗子就是這個包子店的老闆,他每天都太忙了,在做生意的時候忙得沒有時間理人,久而久之別人就有了“狗子賣包子不理人”的說法,於是就得了這個店名“狗不理”。又因為這個名字是罵名,很稀奇,便有了更多的生意上門。直到現在,“狗不理”包子的名氣一直沒有下降,好吃的包子流傳至今。

這本書裡的奇人個個都有有趣的故事,還有馮驥才老先生親手繪出的畫,通俗易懂。這本書讓我瞭解了天津市井民間的小故事,還學習了作者描寫人物時的細緻生動,值得一讀!

新聞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458字

新聞:10月26日,香山賞紅的遊客倍增,司機嘆道:“開車還不如走著快呢!”

香山周圍的11個停車場中的2386個停車位都“滿員”了,連香山門口也不得不開放停車。

感觸:我覺得交通堵塞除了人多之外是小轎車太多了。因為我可以拿公交車和小轎車做對比:一輛公交車可乘坐50人,而一輛小轎車卻只能乘坐5人。這說明一輛公交車頂10輛小轎車。同樣要運50個人,公交車只用1名司機,小轎車卻要10名司機,並且一輛公交車要比10輛小轎車佔地少很多。所以,我希望大家儘量不坐小轎車,多坐公交車,這樣交通會更加通暢,也會減少停車位。省出來的地方可以做公園,做學校,還可以做遊樂場供小朋友們玩耍。

因為小轎車很多,所以排放的尾氣也自然有很多,還導致了霧霾:白天看不到純淨的天空,夜晚看不到閃爍的小星星。我想:如果小轎車減少了,那空氣一定會變好,清晨能看見小鳥在藍天白雲下歡快地飛翔;夜晚,無數顆閃爍的小星星伴我入眠……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養成綠色出行的好習慣,在以後賞紅的最佳期裡,去香山的路一順到底。讓我們處處的空氣都像香山一樣一直新鮮。

俗世奇人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533字

《俗世奇人》寫的是清末民初天津衛的一些奇人怪事,小說通過一個個小故事的形式,把奇人們的故事寫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不禁令人拍案叫絕。

這是一本講俗世的書,裡面講的都是一些俗世的事,比如連書中主人公們的名字都很“俗氣”,有很喜歡喝酒的酒婆,有特別會刷牆的刷子李,有力大無邊的張大力等等。雖然,喝酒、刷牆、力氣大等,這些都離我們生活非常的貼近,但是作者卻把這些俗事寫的如此引人入勝,真是令人佩服!

這是一本講“奇人”的書,其中有一個故事名叫《蘇七塊》,講的是一個叫蘇金散的大夫,他定下看病的規矩,病人要把七塊銀元放在他眼前,他才肯出手看病。眾人因此送給他一個綽號:蘇七塊,暗地裡嘲笑他眼裡只有錢,私下貶他只值七塊銀元。話說,有一回蘇七塊和華大夫正在打牌,車伕張四受傷找蘇七塊看病,因為拿不出七塊錢被拒,華大夫便偷偷借了時,主動免了他的藥費。最後,蘇七塊將看病收的七塊銀元悄悄地還給了華大夫,並說:您別以為我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規矩不能改。一個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蘇七塊形象立馬樹立了起來,讓七塊銀元給張四,蘇七塊就飛也似得把張四的病看好了,在張四無錢付藥費人印象深刻。

在《俗世奇人》中,每個故事都很精彩。如果說俗世真有奇人的話,那麼《俗世奇人》也真算是一本奇書了。

《俗世奇人》讀後感 篇12

國小四年級作文 ,47字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只有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實現不平凡的傳奇人生。

《俗世奇人》讀後感 篇13

國小五年級作文 ,1663字

生活是平凡的,卻是不平凡的。在《俗世奇人》這本書中,作者講述了一位位有著跟普通老百姓不一樣的地方,謂之奇人。

在天津衛這個地方,舉凡中國大災難,無不首當其衝,因而生出了各樣空前絕後的人物,既在顯耀上層,也在市井民間,粉刷匠“刷子李”幹完活,身上不粘一個白點。“泥人張”從鞋底扣下一塊泥巴,一手吃飯,單手就可以把泥人捏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治病從來都是信手拈來,臨場發揮的“神醫王十八”等等。“碼頭上的人不搶活不成,一搶就生出各樣空前絕後的人物”,文中的這句話,就是對奇人最好的描述。

開篇的“蘇七塊”蘇金散看病前必收七塊銀圓。有一次,三輪車伕張四請求先欠著,幫他接上胳膊,但蘇金散坐視不理,還是跟人一起打牌,出了名心善的牙醫華大夫藉著去撒尿的藉口,把錢偷偷的給張四。但在故事結尾,待人走光,蘇金散攔住正要走的華大夫,把前面那堆銀圓取出七塊給了華大夫。從中可以看出,其實不是蘇金散不心善,求財心切,而是他自己定的規矩不能亂。他若亂了這個規矩,他的話別人是不會聽的,在天津衛這個混亂的環境中無法生存,他也是在為自己謀生。

第十一個故事,給我們栩栩如生展現了一個“認牙不認人”的華大夫,初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一直覺得這個華大夫記性不太好,剛在他的診所治過牙,過一天就忘了。而當讀到最後,他認出了搶首飾的傢伙,他不是通過看面貌,是看到那傢伙的虎牙,就是他治的,而他治這顆牙的那天,就是便牙偵探說的那天,他再看一看那個傢伙的面貌,果然和便衣偵探形容的一模一樣。通過華大夫的發現,終於抓住了這個劫匪。這個時候,我再想一想,就發現不是華大夫記憶不好,而是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牙上,提高效率,增加自己的能力。

再談談能說會道的好嘴“楊巴”。楊巴本名楊八,跟楊七一起在天津衛這一帶賣茶湯。有一次,李鴻章來天津衛,地方的府縣道臺費盡心思:究竟拿什麼才能把“中堂”大人哄開心。京城豪門,山珍海味不新鮮,新鮮的反倒是地方風味小吃,可是天津衛的小吃太粗太土。幸虧知府原是地面上走街竄巷的人物,便舉薦出“楊家茶湯”。李中堂正要嚐嚐,目光一落碗中,就把碗給砸了,當官的都不知道李中堂為什麼發怒。楊巴腦筋一轉,就知道中堂大人肯定不知道浮在碗上的是碎芝麻,以為是髒東西。他趕緊磕下頭來,叫道“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大人不喜歡吃碎芝麻”。中堂大人也順坡下了,沒吃茶湯,反而賞銀百兩。從這個故事中我看出,手藝人在處世方略上順時應變,像同行的競爭,惡勢力的橫行霸道、官吏們的仗勢欺人,常常威脅著他們的生存。如楊七和楊八,本以為給李中堂進獻茶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是當時楊八如果實話實說,可能科會招來禍水,機靈的楊巴不愧是逢場作戲的好手,他揣著明白裝糊塗,“大人不記小人過,饒了小人這一次,今後一定痛改前非”這個絕妙的回答,既讓李中堂明白,又給足了中堂大人面子。但這又是多麼無奈的回答,明明是中堂大人的錯,卻要搶著加在自己身上,明明自己無錯,卻又搶著求恕罪。這種機靈是以犧牲自己的人格為代價的。此刻作者之前寫過“泥人張”為代表的手藝人那張孤高、耿介、自尊的人格蕩然無在,有的只是生存空間遭遇擠壓之後的人格扭曲,有的只是面對生存困境的順時應變。楊巴這個人是個異數,他沒有什麼硬碰硬的絕活,全靠一張嘴,卻成了楊氏茶湯的“頂樑柱”。並不是說作者文筆不好,前後矛盾,而是借楊巴這個人物點出了作者之前故事中未涉及的手藝人生存困難這個命題。結尾,作者特意強調說李中堂並沒有喝茶湯啊!似乎在提示我們,茶湯的出現與楊七的手藝毫無關係,這又重複了作者之前說的一句話:“天津衛是做買賣的地界兒,誰有錢誰橫,官兒也怵三分,手藝人除外。”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作者通過楊巴的故事告訴我們手藝人也不例外,手藝人不是萬能的,手藝人也要去“求誰”“怵誰”。這再一道出手藝人生存現實的無奈,這種思考比“泥人張”故事中手藝人人格之獨立,要深刻許多,現實許多。

在這時代,有才華的人不怕遇到伯樂,只怕才華比不上別人。隨著社會的進步,物競天澤、強者生存、弱者淘汰,這不算殘酷,只是一個事實而已。

《俗世奇人》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416字

《俗世奇人》講了許多個人的故事。他們都有特殊的外號,其中本名已經沒有人之知道了,像:刷子李,九婆等人;有的本名雖然還有人知道,但知道的人不多,還張大力,蘇七塊等人。他們能有特殊的絕活,比如說:刷子李可以刷牆時穿著一身黑,刷完後,全身上下竟沒有一個白點……

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捏泥人,治牙,養鳥……都是手藝人,個個有絕活,這個世界真是五彩繽紛,千奇百怪。雖然我覺得有些地方不符合常理,但是,如果把它們當做超人來理解,來崇拜,則會有另一番惟妙惟肖的滋味,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古怪人,這麼幽默,這麼厲害的人該多好!

因為這本書幽默,所以,在看這本書時,如果想笑就大聲笑出來,甚至可以忘掉整整一年的煩惱。

看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人雖然不可能哪一個方面都很優秀,至少也有某一個方面本領很優秀,所以,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利用自己的優勢,努力訓練出裝,屬於自己的“絕活”,長大之後才能在社會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天地”。

烏丟丟的奇遇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901字

金波的《烏丟丟的奇遇》雖然是童話故事,但隱含著一個淺顯易懂的道理,它表達了作家對人生、生活、生命、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思辨。在我看來,童話的最高境界是詩,而詩的最高境界是愛的力量,能讓一個布偶,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擁有自己的情感,能讓他為他人付出生命。這樣美好的故事,是否真正存在,誰說的準呢?

本書的故事以十四行詩串聯起來,講述了玩偶烏丟丟在吟痴老爺爺的幫助與教導下有了心,成為了真正的人,又找到了創造自己的布袋爺爺,用愛感恩了他,也找到了幫助自己的小姑娘珍兒,用愛回報了他,把自己原來的模樣—一隻小腳丫給了珍兒,原本殘疾的珍兒又能跑了,它與珍兒融為了一體。我覺得烏丟丟是一個用愛去回報別人的人,他珍惜生命的可貴,並懂得用愛滋養生命,用愛回報生命。

這個故事很美,但似乎又有點小傷感。難道說,小腳丫真的不見了嗎?其實並不是,它永遠存在於珍兒的身子裡,永遠存在於這個世界。是愛,讓烏丟丟重生,讓他懂得回報,讓珍兒重生。愛能有無窮的力量,它使人美好地存在,使人悽美的死去。是愛,教會了烏丟丟和每個人用愛的力量去幫助他人。也許,烏丟丟便是愛的化身。付出了愛,也便是擁有了愛,會回報於愛。

每個人剛出生,都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嬰兒,是身邊的家人給予我們愛,我們便也回報於家人快樂。我從小就一直被家人呵護著,保護著,他們就像幾棵大樹,為我遮風擋雨。幫助我快樂成長,我也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長大成人,就會反過來保護他們,照顧他們。成長的經歷中,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讓我們體會付出與回報的美好—在五、六歲的時候,有一天,我突然頭很疼,額頭上彷彿有東西在燃燒似的。媽媽得知這個情況,趕緊跑來急救,在我脖子上按摩。不一會兒疼痛便得以緩解,媽媽又給我端來晚飯,忙前忙後……打這以後,只要有媽媽頭暈腦漲,我都會為媽媽按摩肩背,按摩腦袋,我手法花樣百出,力度適宜。媽媽感受到女兒的回報,每每都露出欣慰的笑臉……

愛需要撒播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愛需要種植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無私的付出,必會有意想不到的回報,不過是時間的早晚而已。這就是愛教會我們的道理,也是這本《烏丟丟的奇遇》給我的最大收穫。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55字

“如今這裡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

俗世奇人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055字

近來,我閱讀了馮驥才的小說集《俗世奇人》。馮驥才以細膩而平俗易懂,傳神而富有人情味的筆觸,塑造了36個“奇人”,令人歎為觀止。在天津衛這個魚龍混雜、臥虎藏龍的地界,是“不強活不成”的,但“一強就出現各種空前絕後的人物”,可見這“俗世”之俗,“奇人”之奇了。書中既有“蘇七塊”這種本領高強的怪人,也有“酒婆”這般不同尋常,充滿傳奇色彩的奇人,甚至還有陳四這種善於送禮討好的歪門邪道的貨色,實在令人目不暇接,回味無窮。

但其中,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人物要屬李金鰲了。他五大三粗,極講義氣,是天津衛出名的混混頭兒。一次,聞名天下的小楊月樓戲班被大水圍困天津,為了有飯吃,只好將行李押在典當鋪,而今卻無法取回。李金鰲一聽說戲班子的困難,二話不說,到典當鋪樓下一聲吼就解決了困難,還分文不收。後來,李金鰲去上海辦事,恰逢數千腳伕因黃浦江上凍忍寒捱餓,不忍放手不管,於是請小楊月樓義演三天,竟靠著這戲票錢就養活了上千人。李金鰲臨行,小楊月樓送還謝禮並盤纏,李金鰲仍是分文不收,一番話更是說得又熱又辣:“想想看,您和我這段交情,有來有往,打誰手裡過過錢?誰又看見過錢?折騰來折騰去,不都是那些情誼嗎?錢再多也經不住花,可咱們的交情使不完!”

是啊,“人脈就是錢脈”,“多一個朋友你就多一條路”,自古以來,朋友都是人們人生中的一大追求。朋友,是永遠可以依靠的避風港,是會認真聽你傾訴的那個人。他們總能在艱難困苦之中,讓你們心靈深處的紐帶牢固的連在一起,患難相扶。如若朋友滿天下,不論流落何方都不須彷徨,不論於何處為困難所阻撓都不必慌張,朋友總會遞給你一隻手,為你送來萬里晴空。魯迅先生說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但李金鰲此人,奇就奇在於他無論對哪個朋友都能推心置腹,都願為其赴湯蹈火,兩肋插刀。亞里士多德說過,“對誰都是朋友,實質對誰都不是朋友。”但李金鰲此人,人脈廣,交情深,真心實意,我們自然無法做到我們自然無法效仿,因而我們更應去追尋那最真摯、最永恆的交情,去守護、去奉獻那本已存在的情誼,讓自己時時刻刻為交情所圍攏,去體味朋友懷抱的溫暖。

李金鰲與小楊月樓的情誼更是告訴我們,當你可以無條件地,絲毫不猶豫地幫助你的朋友,且在你的朋友幫助你時,你的心裡全無愧疚,無任何欠還之意,你才是獲取了最為真摯的情誼,而你們更是融為了一個整體,無論如何,總可以一同緊握雙手,披荊斬棘,走上輝煌之路。

“俗世”之“奇人”,“奇”卻仍未脫“俗”,“俗”卻非凡離“奇”,無時無刻不為我們這些身處“俗世”之“俗人”指明為人處世之“奇”妙所在。

海洋奇緣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426字

啊很久以前,南太平洋上有一座名為莫圖魯尼的美麗小島,島上居住著以捕魚為生的波里尼西亞人部落,其祖先本愛行海,但一個古老傳說,人們開始畏懼大海,不在出海探險,部落首領的女兒一莫亞娜天生對大海情有獨鍾,為了拯救部落的未來,在塔拉祖母的鼓勵下,獨自踏上了航海之力,她能否打破古老傳說的詛咒,他會碰到什麼樣的幫手和對手?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他能說打破古老傳說的詛咒,這本故事書裡的確講了,找到了,毛伊,就是這麼故事,書裡面原來的壞人,最後從對手變成幫手。裡面還描述塔瑪託亞,和特菲提之心。以及後來的椰子大軍,火山怪物惡卡。還有特菲提,但是最後她回到自己的家園,用自己的方式引到人民。

這讓我瞭解到一件事情不能做到一半,就放棄,從大家經常來說的詞語中來看就是半途而廢,我們做事情一定要一做就是做到底,不能做到一半就放棄,就像裡面的她,他最後還是當上了酋長,中間也講到他也半途而廢了,我原本認為沒什麼,但最後我認為半途而廢是很重要的。這是一本好書,希望大家來看看。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1088字

初三結束後朋友給我看這本書。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很不可思議,塔莉與凱蒂,說實話,我覺得她們的性格相差甚遠,幸運的是,她們都是同一類人,儘管她們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有些相反,夢想也不一樣,但她們都渴望愛。

塔莉希望母親愛她,並無可救藥地把這種情愫轉移到了穆斯齊太太身上,她可以在凱蒂的面前釋放乖張的本性,卻會在穆斯齊太太面前變得乖巧文靜。塔莉太需要愛了。不管是家庭的愛,朋友的愛,抑或者是戀人的愛。那都是她內心深處渴望的東西。而凱蒂呢?她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四個人,一條狗,生活規矩平凡不算艱難。可是青春期的她,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肯定而不是每一次的"你還太小""人生總是…"諸如此類的一大堆道理,令人可憐的是,她也沒有朋友,她無比溫望成為萬人迷卻也知道她永遠做不到像塔莉那樣光芒四射。第一次見到塔莉的凱蒂,被她的耀眼所吸引,而在那個馬圈旁的談話,我認為她們被彼此的內心吸引。上帝安排她們相遇相識相知,她們會擁有一個永遠也不需要考慮"如果沒有你我該怎麼辦"的好姐妹。其實我也覺得,塔莉太過要耀眼,又因為缺愛,她不太擅長去愛別人,她想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就認定了凱蒂會有一個跟她一樣的未來。雖然有些霸道,但不否認這是她珍惜凱蒂的表現,她喜歡凱蒂,希望將來她們仍能在一起共事生活,她不止一次說過她會在她成功的時候說"這一切都是因為凱蒂"。我覺得凱蒂也太過柔弱,哪怕極度想要留住塔莉這個好朋友,她也不應該輛牲自己的夢想和壓抑自己的直實感受。為什麼這世界上有了"朋友"這個稱謂後,還會有"好朋友"甚至是"知心朋友”這些稱謂的存在?正是因為塔莉與凱蒂是永遠的好姐妹,所以我不認為凱蒂需要為了塔莉而次次低頭,先退出。永遠的好姐妹,是她們的心永遠陪著對方,永遠愛著,想著對方。所以我很高興後來她們做到了。讀到凱蒂患癌,即將去世時,我想她一定會因為家人和塔莉的陪伴,成為醫學上的奇蹟,成功地克服癌症。可是最後她死了,留下了她親愛的爸爸媽媽,愛人。子女,與她最放心不下的塔莉。"如果沒有你我怎麼辦?"如果塔莉再次問起這句話,我不知道凱蒂會如何作答。是一如既往地說"你永遠不需要知道,我會永遠在你身邊,就在螢火蟲小巷裡,在你需要我的時候",還是說"嘿,親愛的你太貪心了。我能給的都給你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呢?

“我們都曾以為對方的生活是最好的,但是最終發現,人生總會有殘缺,而這殘缺,讓我們完整。”那些在塔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無法與她分享喜悅,如果能夠回到從前,她仍舊會心懷感激,哪怕她很少得到母親的關心,但至少,凱蒂在身邊。

人生是一段孤獨的旅程,但我遇見了你。你不是我,卻又像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575字

人生是一段孤獨的旅程,但我遇見了你,你不是我,卻又像世界上另一個我。

那天,那晚,那少女明亮如螢火的眸,在夜空中,閃呀閃……

14歲那年,兩個完全不同的女孩,在沒有螢火蟲的“螢火蟲小巷”裡,遇到了那個和自己有著同樣影子的人,至此,一段難忘的友情,流淌在了彼此生命的長河中。

塔莉,美麗聰明,卻行為叛逆,是人們眼中的“萬人迷”。她一直走不出被母親拋棄的陰影,更害怕與她相依為命的外婆拋棄她。她渴望愛,渴望歸屬,渴望溫暖和真誠。

有一天,一個叫凱蒂的女孩踏著星光,正式走進了她的世界,成為她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凱蒂,一箇中規中矩的乖乖女,有著溫馨的家庭,性格溫順,可愛乖巧,只是這陽光的外表下,始終藏著一顆逃離的心。

就是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女孩,在人生的漫長歲月中,在相互的交往中,擦亮了彼此生命中最美麗的部分。

從14歲到40多歲,她們走過人生短暫而漫長的路途,走過坎坷而平凡的歲月,歷經嫉妒、憤怒、傷害、憎恨,最後重歸於好。

從14歲到40歲,兩個人的友誼,像螢火蟲的微光,卻足夠溫暖彼此一生。螢火蟲小巷沒有螢火蟲,只有無數閃亮的夢想,還有笑淚交織卻比星星更永恆的友情。

塔莉知道,只要說“我需要你”,好朋友就永遠會在一起……螢火蟲小巷,一個關於愛與友誼的故事。

凱蒂和塔莉,世界有你才美麗。願你讀過此書,能收穫屬於你的陽光,收穫屬於你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