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便是虔誠相關作文20篇

活著便是虔誠 篇1

高一作文 ,945字

是不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思考生命的價值,活著的意義。

前幾天讀了太宰治先生的《人間失格》,沒有讀完。裡面的文字是我所不能理解和承受的。他的一生都在嚮往死亡。向死而終於死,這不得不讓我重審一下生命,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沒有答案。

其中有一句話給我留的印象深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對人世有多少無奈,才能說出口的啊。人生來就有苦楚,可是,怎樣才能活得有意義,我沒有答案。

窗外便是寺廟,早上甚至還能聽到誦經聲。說來也奇怪,我不信佛,但是聽到誦經聲和木魚聲,心卻很沉靜,似乎所有的紛爭都與我無關,此時,一人,一椅,足矣。無聊的時候,就站在陽臺上,可以望見寺廟裡的僧人雙手合十,拜著他們的佛。我很喜歡看,很有儀式感,很莊嚴,我這個旁觀者的靈魂,好像都得到了幾個度的昇華。但是又不免為他們擔心起來,一日三餐皆為素,生活也是那麼簡單,誦經祈福,打掃寺院。這樣的生活,該是何等的枯燥,有意義嗎。

有一個清晨,我站在陽臺上,望向對面。天還矇矇亮,對面的寺廟便有忙碌的身影。我細細地觀察著這座寺廟的一磚一瓦,紅牆藍瓦,有種說不出的聖神感。最震驚我的,是東邊離我最近的那座廟房,它似是和其他幾座沒有區別,可是它瓦藍色的房樑之上,竟然生長著一株不知名的植物。雖然它傳遞不出浩大的春天氣息,但它確確實實在那裡,默默生長著。它該是有多熱愛這世界,有多熱愛生命啊,那纖弱的身子硬是在堅硬的瓦石之間突圍,成功地擁抱著新生的太陽。我驚歎,它選擇的位置太神奇了,偏偏是在佛祖的頭頂,向陽生長。我想,它能活著的原因之一,定是因為足夠虔誠,得到庇護吧。

暴雨。春天的第一場雨,就這麼激烈。一路上全是殘花敗葉,我急急地推開門,跑向陽臺。它還在那裡!經過雨水的洗刷,幾乎是一種接近深海的藍。終於啊,又一次擁抱太陽,它露出了真實的樣子。明明美的驚人,卻不招搖。一心虔誠,守著它的佛,生生不息。因為心中有信仰,所以才會不懼風雨吧。

很快,東邊的太陽又出來了,整座寺廟綻放著奇異的光。那些疑惑早已消淡了,我也不想再去尋找答案。內心有個聲音告訴我:人生在世,就是最大的修行;活著,便是虔誠。向死而求,是懦弱,是逃避責任的藉口罷了。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向陽生長,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人而為人,感恩。

活著便是最大的幸福 篇2

高二作文 ,1220字

一口氣看完了《活著》。當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坎坷,讓我用幾個小時來瀏覽時,總覺得有些喘不過氣來。

餘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

《老黑奴》是福斯特1860年離開家鄉彼得斯伯格去紐約之前寫的最後一首歌。寫這首歌的時候,福斯特一生熱愛著的家鄉和親人,幾乎都一去不復返了。除了妻子和年幼的女兒之外,只有他一個人孤獨地留在家鄉彼得斯堡。此後福斯特又遭遇家庭婚變的悲劇,他被迫孤身流落到紐約,窮困潦倒,僅僅四年後就孤寂地離開了人世。

顯然,作者寫作本曲也融進了對自己境遇的哀嘆。

餘華用近乎冷漠的筆觸描述了福貴坎坷的一生:萬貫家財一朝歸空,遇上戰爭和文革這兩段中國史上最為黑暗的時代,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都離他而去,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

我不禁要問:福貴受了這麼多的難,身邊所有的溫暖和人生的盼望都沒有了,年紀也大了,又能活多久呢?可是,福貴還是活了很久,和那與他相伴的老牛一起。

福貴生命中和他親近的人,父母、妻子、兒女、女婿和外孫,都是淳樸善良的好人,還有村裡的鄉親、隊長,當兵途中遇上的老全,甚至是間接害死有慶的春生,對他也是不薄的。或許輸掉家產是富貴命中一劫,卻讓他感受到了父母給予他的真情,甚至讓他後來逃過死劫。福貴的妻子家珍,雖然是有錢人家的千金,卻沒有大小姐的做派,雖然福貴開始時好吃懶做、吃喝嫖賭,可是她卻陪著富貴一生共苦難,即使在他被抓壯丁不知所蹤的日子,縱然心中有疑惑、不信任,卻也依舊堅守著他們的家。福貴一生最大的福分,就是娶了家珍吧。

女兒鳳霞雖然聾啞,但始終關心照顧福貴。而機靈的外孫苦根,伶牙俐齒,卻也像她的母親一樣,小小年紀便懂得心疼福貴,為福貴分憂。

這大概就是福貴活下去的支撐,溫暖得令人落淚。

最後對老牛的唸叨,他對書中的那個聆聽他人生故事的“我”的感激,都是他對人生的回憶,到了最後他已了無對人生的埋怨,而是在那溫情的回憶中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滿足,甚至於自我安慰,親人的先他而去讓他最後能毫無牽掛地死去。

終於明白,人生總有這樣那樣的事,就像長跑時胸腔裡讓你痛不欲生的窒息感,當時的你是那麼怕,那麼累,幾乎忘了終點就在前方,但你總會到達。

餘華在韓文版自序中有這樣一句話:“作為一部作品,《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埋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大概這就是活著的意義,葛閃說,“生活中,在每個人的心裡其實都有一盞燈,不論遇到怎樣的挫折和黑暗,重要的是信念不可以被磨滅,轉過身,換個想法,天再黑,人再背,眼前有一盞燈就好。”讓書充實自己享受快樂的生活!

活著便是最好 篇3

議論文 ,620字

“活著便是最好”這個觀點我既不支援也不反對。可能對於我們現在這個年齡實在是不適合說這種話。我認為,若不是遇到什麼事,受到什麼刺激,也不會說出這種話吧。

一句美國諺語說得好:“人生就是一場為了激情和夢想而展開的表演”。或者才能展現個人的魅力,或者才能讓生命更有意義,而這些事物的前提就是:活著要有目標,要有夢想。

一個人若是沒了目標,沒了夢想,大概會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失去方向感,整天無所事事,到最後整個人都會墮落,從此一蹶不振。

一位著名的美國導演曾經說過:飛翔對於鳥來說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有樂趣,是為了生存而拼搏。是的,我們必須承認,社會上有那麼一種人是為了生存而拼搏,而不是所謂的理想,夢想。或許他們的腦子裡只有一個念頭:活下去。這對於他們來說:活著便是最好。

我曾經聽我們初三的語文老師講過一個故事:那年他教初三,班長有個性格很孤僻的男生,那個男生的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去世了,從那以後,那個男生的性格越來越孤僻。哪天那個男生離家出走,被老師帶到學校後,問他:“為什麼要離家出走?”他只是淡淡的回答:“不想學了。”之後老師便不再問什麼。老師只是告訴我們那個男生的文筆很好,我也曾看過他的幾篇作文,大多數都是回憶性的,關於媽媽的,對現在生活的描寫只剩下幾句話,文字中透露出幾分憂傷。

他若不經歷這件事,大概也不會如此墮落吧:他若時看見其他孩子向媽媽撒嬌,他的心裡也會難受吧。或許對於現在的他:活著便是最好。

歲月靜好,年華無傷。

活著就是幸福 篇4

國三作文 ,995字

當“泰坦尼克”號即將沉沒之時,每個人都渴望幸運之神的降臨,渴望生命的延續。那時對於每個人而言,可以不擁有財富、可以不擁有榮譽,可以不擁有地位,只要能夠活著就是巨大的財富,就是最大的幸福。?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應該說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學會了在生命長河中游泳;學會在逆境中奮發;學會與同類合作;學會追求與奉獻。?

學會在生命長河中游泳?

一位學識高的學者去乘船,他問船伕說:“你會物理嗎?”船伕回答說:“不會”。學者又問:“你會數學嗎?”船伕回答說:“也不會,”這時學者搖頭嘆息說:“唉!你可失去一半生命了。”這時,海上颳風了,波濤澎拜,船被大浪打翻了,船伕問學者說:“你會游泳嗎?”學者回答:“不會”。船伕說:“那你就失去整個生命了!”?

是的,一個人儘管擁有了很多的東西,但如果你並不懂得如何利用這東西去生存的話,你將會被生活逐出。要生存就要學會在生命長河中游泳,這是生存的前提。?

學會在逆境中奮發?

鴕鳥雖說它是一種鳥,但它卻不會飛,正是因為它不會飛,才促使它飛快地向前跑,否則它將是一隻“活廢物”。鳥不會飛是可悲的,但鴕鳥卻不因此而自暴自棄,在逆境中磨鍊自己,飛不了但跑得快。生活中阻礙前進的絆腳石很多,但是我們選擇了生存就必須去應付、去承受。?

學會與同類合作?

當螞蟻找到食物時,往往由於自身能力的限制不能獨自把食物搬回家,於是它們便一隻留下看守,別一隻就去叫同伴,然後大家一起齊心協力把“果實”搬回家。動物如此,人也如此。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認識到生存不是殺死每一個和你不同的人而是團結所有與你不同的人,不是犧牲同類以求生存,而是團結一致與天鬥,與地鬥,戰勝並適應自然而存活下來。?

學會追求與奉獻?

保爾柯察金說過:“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既不應虛度年華而毀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力量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他奮鬥了,他奉獻了。他在每個人的心中活下來了。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但我們必須明白的是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並不是為了吃飯,而是讓自己在社會上放一點熱,發一點光。?

學會了在生命長河中游泳;學會在逆境中奮發;學會與同類合作;學會追求與奉獻,活著就有了意義,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著便好 篇5

議論文 ,791字

人,出生下來,存於這個世間,便稱之為活。有的人,他可以活,但覺或者無趣,選擇了死;有的人,面臨著死,卻在死的邊緣線掙扎:是的,他想活。

於是,活著,對於不同的人而言,便有不同的意義。

而我認為,活著,便好。

從字面上理解,活著,是一種狀態。更深的理解為沒有被世界所拋棄,你依然可以沐浴陽光,呼吸空氣,沉醉於自己的天地。活著,何其有幸。

可君不見夕日紅極一時的阮玲玉,卻因“人言可畏”而在最為耀眼的時刻摒棄了塵世。

越劇名角筱桂丹因生活不如意,終於用血在被單上寫下“做人難,難做人,死了”之後,放棄了生命。

活著,真就如此之難嗎?從一方面而言,她們是懦者,因為她們沒有面對生活的勇氣;從另一方面而言,她們是勇者,因為她們敢於面對死亡。

對於她們的看法,只留給後人評說。

而我認為:活著,便好。

活著,是一個大前提,不管你是想要平淡一生,還是成名於世,都得活著。

韓信先忍胯下之辱,才有後來的成名於世。

昭君無懼異族之苦,才有那幾百年的兩朝和平,百姓安樂。

劉備早期乃一襲布衣,寄人籬下,後來才成為一代明主。

活著,且忍耐的活著,終於會有厚積而薄發,傲然於世的時刻。

當然,不乏這一種活著的方式,不被世俗牽絆,清清淡淡,亦是耐人尋味的一生。

忽然想起了陶淵明,那個淡如秋菊的文人,他所追求的,不就是如此嗎?單純的活著,為了自己那顆追求正義的跳動的心。甘願作歷史的塵埃,只因你曾來過。泰戈爾不是說過嗎?天空不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何其睿智,何其灑脫。

哪怕再平凡不過,只要坦坦蕩蕩,無愧吾心的活著,這已足矣了吧。

活著,實在是太過玄妙。肉體的不滅抵不過精神上的活著上帝給了我們這樣一個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的命題,是否是要指點著我們不讓我們活的不知所措。

我們無從得知。

這是一個多美麗又神祕的世界。

好好活著吧。世事太過無常,也許,明天一顆流星砸在你的頭上,便會一命嗚呼。

活著,便好。

活著是幸福 篇6

國一作文 ,523字

秋風瑟瑟,一閃而過,枝丫上零丁的幾片葉子抖了抖,但似乎沒有隨風飄匿蕩的意思。

一大清早,葉子在朦朦朧朧之中醒了過不揉揉眼,才發現樹下一群群人活動得正熱鬧。老人們在緩地耍太極,清潔工打掃著樹底的枯葉兒,孩子們揹著書包去上學,一切的一切,是多麼平靜、和諧!

一會兒,今天的第一縷陽光來了,從葉子身上的小涸兒穿過,葉子深深地吸著這清新的空氣,對著天空,大地笑了笑,傍晚,葉子看著黃昏,回憶著自己的前塵過往,它們沒有感傷,因為它們的花兒開得那麼亮麗,果實結得那碩大。

又是一陣秋吹過,它們之中又少了好幾片,葉子有點憂傷,但它很快又忘了,它懂得生命有始有終,旁邊的幾隻麻雀吱吱喳喳了幾聲,飛去了。葉子沒有多想,是不想去揣測自己的生命,只要活著就是幸福。

漸漸,夜幕降了下來,那風依舊吹著,雖在不算大,但總有點寒氣刺骨之冷,葉子又抖了抖,睡了。

葉子時不時搖搖身子,時不時發出個笑聲。原來,它見到了春暖花開,萬物復甦,自己與同伴們說說笑笑,一會兒挑逗著歇息的鳥兒,一會兒揍上去嗅嗅花蠔,真快樂!

終於,寒風再次吹過。葉子醒了,不,那好像正在飄落。葉子沒有掙扎,沒有痛苦,那一瞬間,它知道活著就是幸福,哪怕是在做夢。

不錯,幸福的每一瞬間總是在你、我生活之間。

閱讀是為了活著作文 篇7

高一作文 ,1492字

【篇一:閱讀是為了活著】

閱讀是為了活著。閱讀可以充實人生,可以教會我們乘風破浪,可以使我們的思想更深遠。

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由此可見,不論讀什麼書,對人的一生都可產生不可抹滅的作用。閱讀讓人的思維更嚴謹,在與人談論中顯示出一股睿智的氣息。

閱讀是為了活著,是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汲取各種營養,豐富自己。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挫折會伴隨我們跌跌撞撞走過一生。當面對挫折的百般阻撓時,不要放棄。請謹記:是鋼,就要經歷烈火,才能發出劍的光芒;是石,就要經歷歲月,才能有巖的峭拔;是蚌,就要經歷磨難,才能孕育出珠的晶瑩。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閱讀知曉。閱讀可以在人迷茫失措之時,告訴人們,經歷這些,可以“增益其所不能”。

由此看來,閱讀可以教會我們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閱讀可以讓我們活的更無畏。

閱讀可以給予我們很多的知識,教會我們很多的道理。可是,閱讀並不意味著一切書籍都要翻閱過,閱讀可以是一種最單純的享受。

宋真宗曾雲:書中自有千鍾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是,對於一個真正的讀書人而言,閱讀並不是在於尋求其中的“千鍾慄”、“黃金屋”、“顏如玉”,閱讀應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一種最單純的品味。

宋代尤袤更是對閱讀給予了一種浪漫的讚語,其雲:餓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衾,貧賤讀之以當朋友,寂寞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所以說,閱讀應是一種享受。

蘇東坡曾說:書富如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可兼併讀取。意思是說,書籍眾多浩瀚如入海,什麼樣的都有,人的精力不可能什麼都可以讀取。因此,閱讀時應選擇自己所希望讀的。

閱讀不需要頭懸樑,錐刺股,因為它可以是一種享受。

【篇二:閱讀是為了活著作文】

法國作家福樓拜說過這麼一句話,“閱讀是為了活著。”這句話說明了,如果一個人沒有閱讀,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我們都不知道。世界之大,我們如果想了解這個世界。似乎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過,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去了解這個世界,慢慢地發掘出世界的另外一個角落不鮮為人知的一面。閱讀,可以瞭解這個世界,發掘這個世界上的精彩。

讀一本好書,能悟出許多個道理,從書中得到收穫。書籍改變命運,它能感化一個人,改變這個人的思想,讓渾渾噩噩的自己得到改變,清楚這個人的意義。就如當一個人因為乾涸,喉嚨似乎要裂開一樣,當你拿著一碗清水給他,他便得到了重生的機會。飲水思源,他會感謝你這一碗清水,當想到這時,明白了自己有了生存的機會,何不試著做些什麼好好利用起這次機會。

一本書籍中,有多少句話;一句話中,有多少哲理。好書會成為名著,好話會成為名言。是作者為我們創造了閱讀的條件。我們就要從這本書籍中感受作者的感情,享受這本書帶來的無形的財富。從每一句話中感悟哲理了解人生,豐富自己的閱歷。

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閱讀,能使一位曾經普普通通的人做出讓世人為之感嘆的事;能使一位神祕都不懂的文盲變成一個見多識廣的學者;或許它還能使一位像過街老鼠一樣的流氓變成一個知禮節的紳士。

閱讀並不是簡簡單單的文字,這些文字中存在著人類精神的財富。這是作者們嘔心瀝血的創作,他們共同編寫著這個世界上最美的一首曲子。

我不曾想過這個世界上沒有書籍的後果,也許我們的思想會回到遠古人類一般,野蠻,衝動。甚至他們沒有共同的語言。這樣的世界將會多麼可怕,我們人類將沒有資格被稱之為人類,這和動物、野獸們沒有什麼區別。

閱讀是為了活著,沒有閱讀,我寧願說我沒有活過。

活著是一種幸福 篇8

高二作文 ,641字

當初春的一絲微風吹拂你的臉龐,當盛夏的一聲蛙鳴傳到你的耳朵,當晚秋的一陣稻香飄進你的鼻子,當寒冬的一縷暖陽照射你的身體,你是否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活著的幸福?

有人說,幸福就是家人平安健康,幸福就是能安居樂業,幸福就是有花不完的錢……可這些,都基於你有一個鮮活的生命,才能用實際行動去感受。所以,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活著,你可以感受學習的樂趣。你可以在清晨,讀一些名言警句,可以在午後,慵懶地品一篇美文,可以在夜深人靜的夜晚,看一本感人肺腑的小說。彷彿淋浴在和煦的海風中,化作一葉扁舟,飄搖在細浪之上,悠然忘我。穿越時間與空間距離,遙望歷史的長河,書中的人物緩緩向你走來,訴說著塵封千年的往事。學習的樂趣能讓人覺得活著是一種幸福。

活著,你可以看盡人間的美景。仰望瓦藍的空中悠閒飄浮著的白雲,遙望飛流直下的雄偉的瀑布,眺望那蓊蓊鬱鬱的樹林。感受著“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豪邁,“大漠孤直,長河落日圓”的蒼涼,“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壯闊。你飽覽了人間的美景後,會覺得活著是一種幸福。

活著,你可以感謝給你帶來幫助的人。小草感恩給予他青蔥的細雨,魚兒感恩給予他暢遊的江河湖海,鳥兒感恩給予它自由的天空。感恩,會讓你覺得活著是一種幸福。

幸福其實很簡單:比如灼灼秋天,行走於古典裡呷一杯淡淡的香茗;霏霏雪天,隔一扇透明落地窗端詳一朵紛飛的雪花;濛濛春晨,聽鳥兒在樹梢撒下美妙的音符;晶晶夏夜,揀一條石凳端坐,赤腳在清風明月裡暇想。

感受生活的美好,活著,就是一種幸福。

生命就是好好活著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857字

生命是什麼?生命是活著,不停地運動。這是在不久之前我對生命的定義。

後來,某一次,叔叔拿給我一本書。我起先覺得無聊,似乎講的就只是對生命的感恩。我不知道為什麼感恩生命?即使感恩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翻著翻著,一張矮個子的老人圖片映入我的眼簾。他很老,但奇怪的是,眼睛裡似乎散發著一種青春的氣息,滿是對生命的憧憬,但似乎又有一點失落,我忍不住去看那個故事。

那居然是個十六歲的少年,但因為早衰,卻有著八十歲老人的身體。他羨慕過、絕望過,看著同齡人的自由奔跑,他們笑著跳著,而他更多的時候卻是一個人做在輪椅上,只有看著,心裡滿不是滋味。但他知道,他的父母或許比他承受著更大的痛苦。他從來不會違背父母親的意願。直到他的生命開始倒計時,他是絕望地、痛苦地,從沒對死亡有過如此懼怕。他說:“我再也看不見孩子們嬉笑了。我每一次看到父親、母親,看到藍藍的天,青青的草,就好想活下去,只是,再也不行了……”直到最後一天,他明明是懷著痛苦,卻笑著走了。他最後看見的是滿天的星星,殞落的流星還有父親的關切。

那種對生的渴望,臨死的痛苦和絕望,彷彿讓我感同身受。那種活著的幸福,年輕的幸福,原來是有些人可望不可求的。我們身上的理所當然,卻是某些人一輩子憧憬的。那個時候才發覺,原來生命的定義除了活著,還有想做的。活著,青春本來就是最寶貴的財富,這些財富,或許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擁有完好的生命,雖然只是百花叢中平凡的一朵,卻開得比那些生來就凋落的要幸運。明明只是幾瓣平常的花瓣,卻是從未有過的人無法擁有的夢想。

生命的定義,不是一定要做多偉大的事情,更多時候能做到珍惜活著,健康,還有年輕。趁年輕,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揮霍、浪費的光陰,可知,這是有些人一輩子求不來的。生命生命,它不盡完美,健康就好,年輕就夠。趁著這個資本,不辜負這生來的幸運,生命的定義,也就基本體現了,因為感悟生命的人不捨得去浪費。

我們活著,我們年輕著,趁年輕,別去浪費生命,只要在活著的時候,做得值,死了,也就滿足了。趁著生命完好,我們能做很多,而未來的路也還長著呢。

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 篇10

國一作文 ,1013字

生活是一本書,包含了無數的知識與奧祕,需要我們去細細地口味。

品味到“書””中的快樂、幸福、風雨。——題記

我們輕輕地,輕輕地打開了“書”的第一面。那是我們天真的笑容。我們與父母玩耍,與太陽嬉戲,與浪花戲水,我們無憂無慮的玩。父母手拉著我們的小手,教導我們走路,慢慢地;慢慢地。我們生活在了幸福之中,只有快樂與自由。

然後,我們翻開了“書”的第二面。我們已經不再是嬰孩時的無憂了。學習如同一座大山,狠狠地壓在我們身上,我們哭鬧、放棄。但又在黑暗中尋求出一絲光明。我們死死抓住它們,讓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重生。慢慢地,我們嚐到了艱苦中的一抹甘甜,在一次懂得了人生中的道理時,我們會興奮不已。這是生活中的苦,但終有一天會苦盡甘來。

風雨,是無法避免的,但總會有人在我們身後推著我們,我們是一隻小船,他們是一陣大風。也許,我們會失去希望吧!生活的壓力源源不斷,它狂狠地打著我們,我們倒下,又一次次地站起來。終於,我們向它示弱,我們天真地以為它會放過我們時,它一口將我們吃掉,我們已無力掙扎。我們痛苦不已,生活就像一隻惡魔,玩我們,讓我們絕望。這時,又有一群天使來救我們,使我們已失去動力的心重新跳動起來。這時,我們又領悟出了一個生活的大道理——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必定有風雨的追打,我們迫不得已,只能戰鬥,去打敗它,戰勝它!

過後,我們又滿懷著勝利的喜悅打開了“書”的第三面。因為不久的勝利,我們欣欣然地覺得生活的壓力根本沒有什麼了不起!自大狂妄!卻不知,真正的考驗才正式開始,生活就與我們捉迷藏。我們被玩得團團轉,不但找不到它,也失去了自己的初心,忘了自己本該幹嘛。當我們再一次向天使們求救時天使們已經動不了了。只有在一開始便清醒的人,才能走到最後。這時,生活又送給了我們一段啟示:只有保持清醒的大腦,不忘初心,才能活到最後。一直失敗的人,也無人可幫他們了。因為只有靠自己才能走到最後,走進考驗的下一關。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我們不知翻了多少頁。每一頁都是生活這一書給我們帶來的知識。

其實,生活本無字,因為這本書便是我們自身的體驗,每個人都不同、每個人認識、得到的也不同。我們只有細細品味這本“書”,才能懂得所有的知識。

生活雖無字,常讀便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