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年味兒相關作文20篇

消逝的年味兒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485字

每年除夕,家人都要團聚在一起,我家也不例外。今年過年,媽媽特地開車去浙江,和爸爸一起過年。

今天,是去爸爸那兒的日子。我早早地起了床,和外公掛完燈籠,貼完春聯,就坐到媽媽的車上,出發了。

經過六個半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爸爸那兒。但一下車,我開心的心情立即如同被潑了冰水一樣,涼了大半截;街上光禿禿的,一陣風吹來,除了幾片枯葉,其它再也沒有什麼。放眼望去,甚至看不到一絲紅色,整個定海區沒有一點節日的氣氛。

看著街上光禿禿的樣子,我不禁心想:春節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嗎?燈籠不掛,鞭炮不放,這還叫什麼過年啊?雖說放鞭炮汙染環境,但偶爾放一次也不是大事啊!想到這裡,我又回憶起了家鄉過年時的情景。

去年過年,外公帶我去老街玩。那兒有許多表演:踩高蹺、舞龍、舞獅……各種節目數不勝數,都是孩子們愛看的。定海、寧波的才行我也去過,但除了人多,其它都看不出過年的蛛絲馬跡。

同學們,你們過春節也是這樣嗎?現在,我們嘗不到過年的年味,也感受不到春節應有的快樂……總之,我有太多的遺憾,最讓我遺憾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正在逐漸流逝。我很迷茫,我不知道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消逝的年味 篇2

國三作文 ,1096字

作為我國最隆重、最悠久的節日之一,春節,在上千年的文化發展之中逐漸誕生了它的獨特韻味—年不好過味。年味曾在祖先之間衍生,在祖祖輩輩之間發展,卻又在高速的發展之下,逐漸地消逝了。

小時候,每逢過年,必將是每個孩子最為喜悅、每個家庭最為喜慶、每個小村、每座城市,喜氣洋洋而張燈結綵的日子。

除夕當晚,廚房裡總是忙碌不堪—爸爸正忙著殺雞,那邊爺爺正在烹飪著新鮮蔬菜,媽媽也淘好米,開始煮飯;奶奶也會拿出只有到過年才會用的瓷盆—用來燒紙錢,祭奠祖先,與之共同慶祝這歡樂的節日。

之後,便是豐盛的年夜飯了。一家人繞著象徵著團圓的大圓桌依次坐下,大人們倒好白酒,小孩則是果汁可樂,在吃飯前,就要全體起立,相互乾杯:長輩們和藹可親地表述對我們年輕人的期望與鼓勵;我們呢則是真切地表達我們對父母工作順利、爺爺奶奶身體健康的希望,以及感謝他們對我們的照顧。在這之後,才可以開動。桌上有香噴噴的紅燒魚;也有象徵著團圓的肉丸子,而長輩總是會將雞腿雞翅讓給我們,寓意可以走得更遠……

吃完豐盛的晚餐,一家子團聚一堂,欣賞著春晚,討論著哪個小品幽默有趣,其樂融融。一直到晚上十二點,總會傳來一陣洪亮的鐘聲,我們便會跑到小路上去:聽到鞭炮噼啪作響,看見煙花爭相綻放在空中……

此時的年味,或許就是那煙火的璀璨,是年夜飯的美味,是團聚的喜悅吧。

而如今過去數年,高速發展的今日,再一次迎來了這一盛大的節日。

全家人不再在老家慶祝,而是到了繁華的一線城市。叔叔早早地提前一天買好年貨、蔬菜,到了除夕,把各種各樣的新鮮蔬菜與肉類成碟裝好,在縮小了三分之一的圓桌中間支起一個火鍋,煮好雞鴨魚肉,便開始了年夜飯—少了祭祀,也只有簡簡單單的問候與乾杯,就像是延續數年的傳統,卻在不經意間慢慢淡去。

吃完飯,在這裡是看不到煙花鞭炮的—沒辦法,大自然已經千瘡百孔了。春晚呢?曾經期待無比的隆重節目?如今,早已被人手一臺手機上的所謂遊戲、qq微信的紅包刷屏所取代。甚至直接跑到房間裡,絲毫不在意與家人團聚的溫馨—或許那些許久沒有放鬆的中學生僅僅把除夕、把春節當做假期而已吧。也許是利用這個所謂假期好好玩耍吧。年味,彷彿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但是,他們卻忘了,這正是在淡忘傳承的年味啊!寒假,僅僅只是學生的假日嗎?似乎不是。它更像是對中華傳統、對年味的尊敬!

我們難道能眼睜睜地看著年味與傳承在我們手中葬送嗎?當然不能,它是先輩的心血、是祖先的傳承,但人人心中依然對年味懷有崇敬,懷有對曾經的美好的憧憬,更要一起,讓消逝的年味迴歸,而不是手持手機,僅僅嚮往網路的繁華!

消逝的年味 篇3

國三作文 ,687字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悠久的節日之一。在幾千年的傳承中形成了中國人那獨具特色的年味,但在這高速發展的時代中,年味似乎變淡了。

小時候,過年,是每個孩子最高興的日子。

除夕當天,廚房裡總是忙碌不堪—外公忙著殺雞,爸爸忙著炒菜,媽媽仔細淘好米,開始煮飯,我則幫助外婆做著七七八八的準備工作,共同慶祝這歡樂的節日。

豐盛的年夜飯開始,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大人們倒好白酒,小孩則是果汁可樂。在吃飯前,就要全體起立,相互乾杯。長輩們祝願我們學業有成,我們也祝願父母工作順利、外公外婆身體健康。

吃完豐盛的晚餐,一家人團聚一堂,欣賞著春晚,討論著哪個小品幽默有趣,那個舞蹈意蘊悠長,其樂融融。等到了深夜,那真是熱鬧非凡,各式各樣的煙花都在空中炸裂,放出絢麗的光彩。我們小孩則拿著小玩意兒,和夥伴們玩得不亦樂乎。那時的年味,或許就是那煙火的璀璨,是年夜飯的美味,是團聚的喜悅吧。

漸漸長大的我,又迎來了這一盛大的節日。

全家人雖團聚在家中,但之間的話語明顯變少了,都低著頭看手機。年夜飯也只有簡單的問候與乾杯,延續數年的傳統,在不經意間慢慢淡去。

吃完飯,再也看不到煙花了,則是為了更好的環境。春晚,曾經期待無比的隆重節目,如今,早已被人手一臺的手機所取代,絲毫不在意與家人團聚的溫馨。我們僅僅把春節當作假期,只是利用這個假期好好休息,好好補補功課。年味,彷彿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不由思索,這被逐漸淡忘的年味,寒假僅僅只是假期嗎?我們不能讓年味與傳承在我們手中葬送。它是祖先的傳承,人們要在心中對年懷有崇敬,懷有美好的憧憬,更要讓消逝的年味迴歸,而不是僅僅嚮往虛擬世界的繁華。

消散的年味兒 篇4

國一作文 ,704字

窗外的鞭炮聲依舊響亮,煙花依舊絢爛。家中也依舊死寂,只剩客廳的吊頂燈默默發光,雖把家內照得燈火通明,但該在的人仍沒回來。

走出家門,走在煙花絢爛的街道,感受這正消散的年味。

在父母的那個年代,大家都不富裕,但過年時卻是花樣最多也最熱鬧的,年味也十足。大家會掐著手指頭,翻著日曆一日一日的算著,等待這個神聖隆重的春節到來。真到了春節時,孩子們就會聚到一起,約著到外面放鞭炮,蹦蹦跳跳的,好不熱鬧!孩子們還特別喜歡走親訪友,因為可以得到更多的紅包,還可以去親朋好友家中吃到不一樣的糖果。但是不管怎樣,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大人們看了,也樂不停。

過年不僅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的積澱。老人說:“從前過年,是有一整套必須遵守的習俗的,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準備果品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床腳點燈,驅鬼辟邪。年三十,貼門神,貼年畫,貼窗花,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花燈,年才算過完。”

現在的過年,也就剩放鞭炮,看春晚,貼春聯,貼窗花才能算得上有一點年味兒。

年味兒越來越淡。也可理解為我們這一代人長大了,父母那代人變老了。現在也不再是歡天喜地、興高采烈的置辦年貨,不再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操持家務,不再期待除夕時的年夜飯,也只剩下心如止水的低頭擺弄手機,這年,就這樣算是過了。

如今,紅包變成了微信的,煙花爆竹變成了各式手機遊戲,拜年走親訪友也變成了實屬無奈,時代確實在變化,年味也確實在消散,家的溫馨也一去不復返。

消逝的年味 篇5

國二作文 ,787字

過年時,聽著父親和朋友寒暄,總聽到他們異口同聲地感嘆:如今過年年味越來越少……接著就是一起回憶他們小時候的年,穿新衣,玩花炮,打雪仗……

聽著父親的感嘆,想到現在我們的年簡直太無趣了,最無奈的是還要為回答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種問題做準備。

除夕那天奶奶、姑姑和母親一大早便忙活開了,爺爺則宰了一隻雞,當做藝術品一般處理著。看向客廳,昨天還亂糟糟的桌子已被阿姨清理整潔,走出門外,門上早已被叔叔貼上春聯,屋簷上也掛上了新的紅燈籠,來到大街上,路燈掛起了燈籠,行人提著大包小包小跑著往家裡趕,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我想:這也許就是年味吧。

時間總過得飛快,西邊的天空掛上了紅霞,城中路上行人與車輛漸漸減少,家家戶戶傳出家人團聚的歡笑。吃過晚飯,我們坐在客廳裡休息著,很快,春晚開始了,但並沒有多少人在看,大部分人只是低著頭玩手機,只在別人看著小品哈哈大笑時,才抬起頭瞥一眼電視,跟著呵呵笑上一兩聲,或是連頭也不抬奮鬥在虛擬的戰場,親朋戚友叫他,他也充耳不聞,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到了12點,大家從屋子中出來看著夜景。遠處,第一枚煙花打破了寂靜在空中綻出五彩的花火,接著無數的焰火帶著火尾飛向空中、綻開,傳來陣陣轟鳴。我們也點起煙花,我們沉默著看著煙花在頭頂一朵朵綻開,卻提不上半點興趣。

電視中的春晚依舊在直播著,遠處的煙花依舊在綻放著,但那年味卻是如同消失了一般,大家不應該坐在一起吃著東西,一起看著電視螢幕笑著,一起興奮的仰頭看煙花談論哪個更好看,小朋友則一起興奮地大叫著點著買來的花炮。而現在,雖說有家人團聚的喜慶,但仔細看去,看見的只是一個個支稜著腦袋沉默著盯著手機的人,年味,在這沉默中漸漸消逝……

我看著遠處的煙花,沉思著,何時我們能重新過上那“正真的年”

從不曾消逝的年味 篇6

國一作文 ,993字

談論起中國的春節,無疑是團圓飯、搶紅包……但隨著歲月的蹉跎,年齡的增長,年味反而越顯得清淡。但當暮然回首之際,年味卻從未曾消逝。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趁著空閒之餘偷偷溜至大街上尋樂。

走出小區數十米,街道上早已燈紅酒綠,繁華的街道上也只有零零星星的人群。頹禿的枯樹象徵性的長在路旁,一陣凜冽的寒風颳過,僅剩的敗葉也簌簌滑落。幾時,一輛車飛馳而過,在蒼老的年輪上留下斑駁的光影后又迅速消失不見,整座城市在昏黃的燈光下顯得好不悽清。看著條條縱列的商鋪大門緊閉著,一種無限的惆悵油然而生。而這種少有的異樣情緒像是牽引著我步步邁入萬丈深淵,無所適從……

倏忽,耳側多少傳來孩子們嬉笑打鬧的聲音。我尋跡找去,但映入眼眸的竟是另一番景象,這彷彿世外桃源般的發現令我欣喜不已:數十幾米的街道上,左右兩旁掛滿了喜慶的燈籠,由進至遠,由大至小都泛著薰黃的燈光,看上去只想沉醉於此。而不遠處,一堆孩童正來回嬉戲打鬧地燃放著各式各樣的煙火,笨拙而好奇的試探模樣讓人忍俊不禁。身後幾米處的家長也紛紛抱胸長談,話題不斷,從往年的趣事聊到來年的計劃。每個人凍的通紅的臉蛋上卻絲毫遮掩不住對新年的期盼。相反的,我這位不速之客愈發顯得格格不入。我只好自嘲的笑笑便原路返回,又再次回到冷清的黑暗之中。兩條街道卻似兩個世界。一瞬間,我只覺渾身上下,每個骨節縫隙中都泛著讓人無力挪動的酸冷。

不知麻木的走了多遠,當我再次抬頭之時,竟是母親因長年奔波在外而日益衰老的容顏,她那始終平靜如死水般的眼眸中,終於有了驚濤駭浪。接著又是一個讓我猝不及防的擁抱。這個擁抱似忽的將我一下拉出萬丈深淵,輕觸陽光。整晚的陰霾被強行拉開一道縫,投過來的光不偏不倚的落在了心尖上。鼻尖周圍都是母親的味道,只讓人無比心安。驟然,“嘣”的一聲巨響,身後光芒一片,與漆黑的夜色相映生輝。難得一見的煙火看得我如痴如醉。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連綿不斷的爆竹聲中……雖說煙火轉眼即逝,但那份永不堙滅的美麗仍會常駐心間。

年味並不是要大手筆的紅包,也不是口口相傳的客套話,而是那份如煙火般永不泯滅的愛與永恆。僅有這樣的春節才會讓長久未歸家的遊子感到家庭的溫暖,讓全家的成員感到親情的可貴。也僅有這樣的春節,才會更加的彌之珍貴……

慢慢消逝的年味 篇7

國小五年級作文 ,863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一首《元日》牽動著無數遊子的心,他們彷彿都拉了一個勾,約定這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回家看看,與家人團聚在一起。於是便形成了好漢壯觀的春運景象。但是近幾年了,過年這個詞變得不再特殊,團圓也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那麼多的任都要回家過年,不熬個夜,不用個搶票軟體,真的是一票難求。但在今年,春運的人次似乎比去年少了許多,火車站、高鐵站的任少了許多,不再像以往那麼擁擠了。百事年代的火車站臺,到處人山人海的畫面和時間流逝,一去不復返了。為了買票而徹夜在售票廳等的人也不見了,因為人多而爬到火車頂的景象更是無處可尋了……面對站臺泰然自若的等車的人,我感到欣慰,又有些疑惑:人們對真的對家的看法改變了嗎?家真的只是一個地名,而不是一個充滿溫暖的小窩了嗎?以往,多年是要弄個“大場子”的,殺豬宰羊、穿新衣,通常會把一年的積蓄拿出來,只為了過年的那十幾天,過年前,還要喝臘八粥、搞大掃除、洗熱水澡……就為過年的熱鬧幾天。但是現在,這些習俗早已不見,人們也因為平常大魚大肉,過年也是大魚大肉,也就與平常沒有了區別。小孩子在平常也會買衣服穿,尤其是大型活動的時候,“京東六一人”“雙十一”等,過年買衣服這個習俗也就被人們淡忘了,從此“過新年穿新衣帶新帽姑娘要話兒要炮”也就鮮為人所傳頌了。

以前過年時,總有小孩在大街上玩鞭炮,一點燃就趕緊跑開、捂著耳朵,看著鞭炮炸開。但是現在,一個個“禁止放鞭炮”的告示牌,一個個花炮店的關門,我不禁想:以後買鞭炮,是不是要跑到瀏陽去了?我還記得小時候,電焊條、沖天炮、降落傘等一應俱全,玩的不亦樂乎,如今賣驗貨的少了,那一聲聲鞭炮的“砰砰”聲是不是也將成為千古絕唱?

2019年除夕馬上就要到了,我靜待著那一點點年味的來臨……

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篇8

國二作文 ,2752字

【篇一:家鄉的年味兒】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臘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臘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裡,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裡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鬥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麼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裡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鹹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後一天,家裡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裡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篇二:家鄉的年味兒】

春節期間,人們一般要走親戚,回老家,於是,我就跟爸爸媽媽回了老家河南,先去爸爸老家三王莊,再去媽媽老家洛陽。23號我們和其他幾個人加行李,滿滿當當地駕車去了。

經過一整天的顛簸,來到了河南新鄉三王莊。到家時已是深夜9點多了,一進臥室就看見了我的奶奶—我爸爸的媽媽。她穿著棉襖,正在暖爐旁暖手,一見我來了就很激動地笑了笑,操著滿是河南味的方言示意我也暖暖手,一路上天很冷,我就坐下來了,她便問我長問我短,我都一一回答了,有些聽不懂的我便找馳哥幫忙。晚上,昌昌來了,他比我大一點,一見我便熱情地帶我出去放炮,老家的炮不想城裡的那樣好,小店的炮很單一,大一點的店也沒有什麼好看的花炮,都是響炮,可我玩的津津有味,因為這裡的人十分好客,雖然生活節奏慢,但卻很令很多人羨慕。第二天,我上午十一點起床去走親戚,大半的人我那時是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每到一家都是笑臉,很溫暖。有一次竟被強迫吃了兩次晚飯,使我一連一整天吃不下東西。26號還是27號,我去了洛陽。

到了洛陽,我見了婆婆—我媽媽的媽媽。她很慈祥,一見我們先是抱了抱弟弟小雨,可小雨竟然不認得了昔日如此關愛她的婆婆,好在我們的到來令婆婆很高興,晚上,二姨回來了,包括她的未婚夫,一家人其樂融融。第二天,我去了寶寶家,寶寶是我的表弟,我們小時候很喜歡在一起玩,他們家很招待我,我很感謝。除夕,我又回到了婆婆家,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放炮,年都是這樣過的。第二天走親戚,雖沒有三王莊一樣裡的那麼近,可一天下來也忙得夠嗆,一堆作業都沒有做。倒是燴菜挺好吃的,那是由一些各種不同的菜和肉還有粉絲拌在一起煮,一做出來十里飄香,還有餃子,可讓我好好品嚐了一頓。

一回家,我就瘋了似的趕沒做完的作業。唉,春節就這麼過了。

【篇三:家鄉的年味兒作文】

家鄉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身”,並且今年搬了家,所以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媽咪是家裡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這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餚。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於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於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變淡的年味兒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0字

新年過去了,是不是感覺年味兒越來越淡,春節越來越沒意思了呢?確實,在不經意間,年味兒真的變淡了不少。讓我們看看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人情變淡了

以前每到過年,媽媽就會帶著我出去拜年,這兒走走,那兒串串,幾乎把整個村子給轉遍了。互相說說祝福的話語,嘮嘮一年的收穫,談談今後的生活,就像親人一般。

現在呢,大家都住進了高樓,大門緊鎖,即便在樓道見到也只是點頭微笑而已。就算和親戚朋友拜年,也只是發條微信或發個紅包,傳遞祝福,少了那份親情與溫情。

激情快沒了

以前,只有過年才有新衣服穿,只有過年才能吃一頓好的,只有過年才能拿到薄薄的壓歲包。所以呀,一到過年就特別激動,期盼著春節的到來。

現在呢,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想穿新衣服,隨處都能買到;想換換口味,隨時都能嚐到;想要零花錢,更是小菜一碟。天天都是吃好的,穿好的,每天都在過新年。所以,也就沒有了那份期待與激情。

煙花少放了

以前,只要過年總少不了煙花爆竹。不管條件怎樣,家家戶戶都會燃放煙花爆竹,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煙味,以此營造出那股濃濃的年味。

現在呢,空氣質量那是越來越差了,霧霾的滋味大家已經嘗夠,人們的環保意識也正在逐步增強。所以你看呀,今年的煙花爆竹明顯感覺少了許多,多了份安寧與清潔,少了些嘈雜與汙染,自然也使得年味淡了許多。

年味變淡,有著許許多多的原因。但大家不必憂國憂民,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或許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後會有更好的年俗發展起來,過年會有新的意蘊!

致那消逝的年華 篇10

國三作文 ,576字

記憶中,那個單純的女孩笑著揮手,可如今呢,那個女孩去哪裡了?

時間在不斷地流逝著,一遍遍地衝刷著那些刻著記憶的石頭,石頭漸漸地磨平了,記憶也慢慢在消逝……

曾經那些繁華,如今只剩下空虛了。

曾經一次次地抬頭望向天空,看著天空的幾朵白雲,思緒卻飄向了遠方……

小時候的玩伴,小時候的風景,小時候的遊戲,可現在呢?那些曾經,它去了哪裡?為何如今我苦苦尋找著它留下的痕跡,但卻再也找不到了。

春季的生機勃勃,夏季的烈日炎炎,秋季的落葉落花,冬季的白雪皚皚,這一切都照常繼續,那麼,曾經的年華和最初的自己為什麼改變了?為什麼不能照常繼續?

光陰是一把無情的又鋒利的劍,它不斷地銷燬著我們那完美如初的記憶,頃刻間那記憶變得支離破碎,可它依舊這麼無情、毫不吝惜我們心中的傷痛,它仍然一意孤行,誰也阻止不了,因為—它是永遠的勝利者。

隨著桌上的習題冊越來越多,心裡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我們早已在時光中迷失了那個最初的自己,再也找不回那個最初了。

青春年華,是那麼疲憊、滄桑。

靜靜地看著一次又一次的落葉飄下,大雁一次又一次地往南飛,時間也一點一滴地在流逝,再也回不來了。

葉,落了,明年的春天又再生出來;花,謝了,明年的四季又再綻放開來。那我們的那些曾經呢?它,走了,逝了,卻沒有再回來的那一天。

記憶,早已隨著風,飄散了,破碎了,沒有再完好如初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