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秋光相關作文20篇

淡淡秋光 篇1

國二作文 ,613字

秋來時,行跡淡淡,向來如此。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的含義,終不過是草木之凋零,心境之悽清,年華之老去。屈原的“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便道盡了秋的萬古悲風。

然而,我卻不太能這樣理解。

我以為,一切情緒在秋,都不能夠濃烈,縱有無限愁緒,也終將化作一股薰薰的溫香罷了。

我所見之秋,是高朗的天際,颯爽微涼的風。挾著陣陣微香,明月高掛,尋及香氣之源,桂花皎潔。此般意境,或謂之幽遠,或謂之淡泊,或謂之圓熟。凡此種種,是秋給我的簡單聯想—是明月,是清風,是詩,是畫,是禪。固然,清景背後或有凋零與逍逝,但倘這一切在淡淡秋光中化作朗月疏桐,那些悲情與感傷,於我,是無法慷慨悲涼了。秋,便仍是閒適。

我常在春牽起對過往的懷思,在夏又常沉溺於焦灼的假想,在冬又升騰出肅穆的沉吟,倒是隻在秋光淡淡時,心靈才得以真正的安寧與平和。

聽蟬鳴稀薄,看層林盡染又憔悴飄落,有惆悵,但惆悵是溫和的。

中秋,便是秋的凝鍊。深沉的感知都隱沒於剝蟹煮酒話家常這般簡單的雅緻中。林語堂曾寫道:“那時喧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懍烈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我想著,這就該是中秋的況味、秋天的況味。

一個秋天的午後,獨自漫步在山間。雨水初霽,秋風攜著清泉的氣息,織染或遠或近或大或小的山巒。世界靜極,卻非傲視冷寂,而是純熟煉達、淡泊溫和。

淡淡秋光中,我沒有大徹大悟,卻稍稍體悟了些許。

這大概就是禪吧。

這大概就是秋吧。

淡秋 篇2

高一作文 ,745字

不經意間,幾絲涼風撲面而來,奏響了秋的歌曲。秋來了,悄悄地伴著冷氣來了,來到這不知名的小區上,人們多穿了衣服來迎接這位風塵僕僕的客人。沒有在空中翩翩起舞得意的落葉,沒有碩果累累,沒有沉甸甸金燦燦的秋穗,這真的很難讓我大飽眼福。少了幾分秋韻,異鄉的秋淡淡的氣息或多或少地讓我感到失望。

我鍾愛秋天泛黃飄零的落葉,喜歡在其中漫步穿行,然後抬頭望著湛藍的天空,感受那種寫意的感覺。但人的習慣動作就這樣被異鄉的秋給扼殺了,在我心中根深蒂固的“一葉知秋”就開始蠢蠢欲動了。

燈下,窗前,寂寞又起。毅然舉步,直向樓頂邁進。舉目遠眺,山影隱約有種朦朧美,像個害羞的古代大家閨秀躲在霧仙子的身後,神祕的臉龐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遠處四周全是霧仙子的身影,她的美麗面紗在我的眼前一覽無遺。近前是個大大的“田”字。不錯,這就是縱橫交錯的魚塘,她文靜地躺著,

夕陽早早的溜走了,丟下月亮在旁獨自孤單;月亮生氣地將光亮收了起來,而此刻星星卻遲遲未到。出色的畫家不忍天空那麼單調,為天空塗上了灰白。淺紅的色彩如風平浪靜的海面,有著另一番風味。我腦海中浮現出那句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天漸漸黑了,月亮高高掛在天空上,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高不可攀的距離啊!星星匆匆的趕來了,綻開自己閃亮的臉。突然,空中有一點如芝麻大小的光在移動,我頓時心花怒放;飛機穿梭於夜空,令我欣然;車燈成點在黑夜中穿行,令我眼前一亮;船和火車的笛聲也過來湊熱鬧。秋夜的寧靜,無法用語言表達。

我不想假惺惺地說用自己的生命來換秋的景色—用生命來換這種豪情壯志是件不實際的事情。我曾想用古人的“逢秋悲寂寥”來描繪秋,但畢竟自己還沒到達那種境界。所以,我只能用平淡的語氣來描繪這平淡寧靜的秋,以給自己年輕心的一絲安慰。

淡淡月光,悠悠月情 篇3

國二作文 ,661字

晚霞消退,太陽漸漸地逝去了明亮的光輝,悄悄地藏在大山的後面,像一團燃燒著的火球正悠閒地趴在大山的肩膀上,留給了大地的是暗紅的憂傷。慢慢地,一輪明月悄悄出現在靜謐的半空中。

抬頭仰望,沒有一絲雲,顯得有些意盡闌珊。伸手想觸控,卻又感覺可望不可及。一陣微風吹過,似乎月亮就要墜下來。驀地,她睜開了她那朦朧而又迷人的雙眼,嘴角微微上揚,淡淡的笑意掛在微潤的臉上。這笑如同是達芬奇筆下蒙娜麗莎那聖潔的隱隱一笑,顯得如此淡然神祕。正是因為這笑打開了我的心扉。

月亮,像是一條淙淙的溪流,時時為人們送去情感的活水。她使歷代名人的詩句流傳千年萬年,卻還是顯得如此的年輕、活力。她贏得了世人無限的眷戀與讚美。於是李白感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九齡在《望月懷遠》中感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維也覺得:“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其實,月亮既是偉大的,也是悲傷的,更是溫馨的,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曾寫過一篇不朽的詩篇:“今人不識古明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昔如此。”是啊,正像李白所說的,無論是今人還是古人,都對月產生了一份獨特的感情。所以,我看懂了、也讀懂了月,她是悲傷的,是孤獨的。沒有任何知己的陪伴,沒有一絲熱鬧的氣息,就在這如此的空冥,在這無邊的寂寞當中。我讀懂了,我真的讀懂了,她那一個微笑,那個深邃的笑。她是寧靜的象徵,永恆的象徵。同一個月亮,不同的心。世界萬物似乎在她的撫摸下變得更韻味,面對如此悽美動人的月光,誰不會動心呢?

我愛她,愛她的純潔,愛她的永恆,愛她的神祕。

借我一段平淡時光 篇4

高一作文 ,844字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題記

有這樣一幅白描畫:無須水墨的潑灑,樸實簡潔的幾筆,便意趣盎然,清新奪目。寥寥數筆未勾勒出肆意山水,卻繪出最美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溪水潺潺,綠草青青。那間茅屋,蓋在了宋朝一方寧靜的田園之上。那位叫辛棄疾的老人此刻正擁有著和家人平淡度日的幸福。一口水井,兩間籬院,幾畦菜地,還有幾縷打身邊遊走的白雲,就是這樣的茅屋成了他的世外桃源。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夕陽正待西下,就是這樣一對白髮夫妻相依坐在樹蔭下,喝著鄉間自釀的米酒,促膝長談,回顧數十年的風雨歷程。而如今,對平淡生活的欣慰隨著夕陽襲捲而來,在二人臉上淺淺暈開。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簍。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熟識的幾句如話家常般平實地娓娓道來。大兒子最是樸實,在田間辛苦勞作,擔起家庭的責任。二兒子年紀稍輕,耐心地編著雞簍。小兒子最是可愛,不諳世事,滿腹天真,臥在溪邊或是剝蓮蓬,或是摘荷葉荷花。

而我,竟被這樣一幅寧靜平和的畫面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這個物慾紛擾的紅塵裡,似乎太多人,都想過要放下一切世俗的負累,做一個簡單,平淡的人。見慣了紅燈酒綠,倒更向往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了,和青山碧水為伴,與明月風清為鄰。可人生無處不紅塵,徹底拋開一切,去過清貧的日子,又有誰做得到。

辛棄疾當時便是這樣一個叱吒風雲的熱血男兒,脫下戰袍,歸隱田園。可一直心有波瀾,無法靜心從容。到後來,他的一腔壯志難酬還是敗給了那段質樸光陰。

初讀這篇《清平樂》,眼前便是一幅樸素生動的畫,那畫面依稀很熟悉,卻又好遙遠。辛棄疾早年時的詩大多是慷慨豪邁,氣勢浩蕩的風格,有著桌爾不群的氣勢,氣衝斗牛的果敢。可晚年遭受排擠,被迫離開政治舞臺的他卻寫下了這樣不同以往的詞,沒有任何的雕飾,也無粉飾太平之意。而是他讓自己徹底投入了生活,讓自己真實地擁有了這段田園風光。

那位叫辛棄疾的老人,將他的妻子和稚子,以及一生的心願,平靜地鋪在紙上。讓我們,在樸素的光陰裡,忘記了轉換的流年。

黯淡無光 篇5

國二作文 ,928字

走了好久才發現,所有的色彩,漸漸枯萎成一片黯淡

—題記

離別得令人措不及防,那一刻,我的生活黯淡無光,黑白兩色交錯,掩映了那刺眼的血紅。親愛的它徹底離開了我們,是否它也不甘,不然為何始終不願閉上那木然的眼?這難道便是宿命?我們始終都無法違背上蒼的意願嗎?

那天,我看著失魂落魄的妹妹從門外走來,聲音在哽咽,心中升騰起不祥之感。“它死了,下午還活蹦亂跳的……”我頓時有些發愣,心想,妹妹肯定是在跟我開玩笑!她自顧自說了下去:“它不戀家,總往外跑,淵淵騎著車出去,它也跟著,結果在馬路上被車撞了。車主跑了,它就那麼孤零零地躺在那裡……”我聽不下去了,拽著妹妹往外奔去,看見了路邊的一灘血。

那時,我多麼希望時光倒流,它仍在我的身旁搖著尾巴。我15歲了,在我的人生中,三分之一的時光都有它的身影不斷陪伴。目光順著那灘血跡移動,我看到了它。那一瞬間,我有些感傷,它就那麼了無生機地躺在那裡,雙眼一直睜著。我總自欺欺人地對自己說,它是鬧著玩,沒事的。可它一動不動,嘴角還流著血,泛著白沫。我搖了搖它,它並沒有蹦起來,叫著鬧著。明明下午它還追隨在我身後,我都厭煩了,它卻樂此不疲。它為何一定要誓死追隨主人?它死了,這是一個永遠也無法挽回的事實。

從小到大,這是我第一次經歷生離死別,儘管它只是我生命中的一條狗。看到它死不瞑目,我心塞不已,嘗試著讓它閉上那好似怨念的眼。或許,那眼裡只有迷茫。生命是那麼脆弱,上一秒還活蹦亂跳,下一秒便倒地不起。不管我怎麼努力,它就是不閉上眼。

我仰望漆黑的夜空,隱忍著情緒,生怕壓彎駱駝的那一根稻草下一秒便會壓在我的身上,讓我情緒失控。我不能在弟弟妹妹面前顯露,早已泣不成聲的他們,並未明白生死兩岸隔那麼近。他們哭著離開,悲傷的氣氛那麼濃重。我終於忍不住,熱淚滴落在冰冷的水泥地上。它會冷嗎?它已經走到生命盡頭了嗎?我討厭“宿命”這個詞,為什麼不能時光倒流,讓我再對它好一點?

人真是個可笑的生物,當它在你身邊,你卻不予理會,非到它離開才懂得悲傷與惋惜。人有時那麼愚蠢,那麼自欺欺人,總認為死亡遙不可及,當死神冰冷堅硬的鐮刀毫不留情地架在你的脖子上時,卻為時已晚。下一秒,血腥的味道將會瀰漫。

祝你安好,原諒我曾對你的不好。

和他一起走過的淡淡時光 篇6

抒情作文 ,973字

(一)

有那麼一個人,跟我出生在同一個小鎮,和我穿著一樣的校服。

這個人,討厭老師偏寵好學生,儘管自己成績很好;這個人,喜歡扯著我去爬山,儘管自己很恐高;這個人,揹著用了多年的雙肩包,儘管書包的顏色已經褪掉……

不知不覺,我已經與這個戴著籃框眼鏡,撐著青色雨傘的男生走過了那麼多日子了……

(二)

帶著種,無法表達的心情,跟著自己的腳步,走進了一家熟悉的早餐店,熟悉的說出“老闆,一碗糯米飯,鹹湯。”話音未落,後面就蕩起了熟悉的聲音“老闆,一碗糯米飯,鹹湯。”我轉過身,看見一個熟悉的雋秀面容。見我,他的嘴角上揚,那是一個美麗的弧度。坐下後,我問他為什麼會來這家店,他一邊扒著飯,一邊說:“上初中之後就沒來了,想吃了唄。你呢?”“和你一樣啊。”我們默契的笑笑,“老闆,再來一碗!”我看著他吃飯的樣子,那是一個初中生少有的興奮。我突然覺得,這個人,很念舊。

(三)

這個人喜歡路燈未亮時開始散步,我也喜歡陪著他散步。他總愛帶我拐進一條小巷。那條小巷沒有燈,一層的樓房和門上的門神有些嚇人。而他有時,會飽含深情地對我講述,他與這條小巷的故事,有時會講述一戰與二戰,講金融危機,講中國的南海局勢。我喜歡聽他講這些,喜歡看他講這些的樣子,就像一個老者,講述往事那樣。我傻笑,在他的臉上,有一種成熟,而在我臉上,貌似永遠看不到。

(四)

我和他一起,走在香樟樹下。我對他說,我喜歡初夏香樟樹淡淡的氣息。還記得,在樹下,我向他傾訴:“我考試考差了,科學就扣了12分!”他一副不可思議的樣子,笑笑

“我也是誒—”“看來我們的默契程度不一般啊。”還記得,在樹下,我問他有沒想過以後會怎樣,他的眼神很迷茫,“以後還能怎樣呢。不過就是大學畢業,找到份工作,成為新一代房奴,車奴,再培養自己的兒子……”還記得,在樹下,我們共同討論朋友的問題,我苦笑“我朋友很多,真心朋友很少。”他卻笑得比我還苦“我朋友很少,沒有真心朋友。”聽著他的話,我的笑僵住了,在這個看起來陽光的男生身上,到底藏著多少言不盡的悲傷?

(五)

白熾燈閃得耀眼,我躺在床上,想念著與他的滴滴點點……

我是否該慶幸,在千篇一律的生活中,有一個人陪我走過。

我希望在以後,我可以陪他懷舊,陪他散步,陪他憂傷。

我希望能夠,再在街上碰到他時,沒心沒肺地大喊出表哥,然後享受他叫我名字時的笑容……

淡秋 篇7

散文 ,511字

微風習習,吹拂著我的髮絲,葉落無聲,秋,正悄然而至。清晨,捧一本好書,在樹下靜靜品讀,忽然間,一片小可愛落在我的肩頭,它似黃未黃的衣裳逗樂了我,莫不是見我看書看得過於入迷忽視了它的倩影而有些吃味兒了?我將它從肩上轉移到了手掌心,饒有趣味的打量這可愛的小東西,許是見我終於捨得將目光從書本轉移到它身上了,它竟有些小開心,一時間竟忘了自己還是個“被觀看者”,控制不住地隨著微涼的和著泥土芳香的秋風的節奏輕輕搖擺起來,搖啊,搖啊,從我的手心搖回了它母親的懷抱。我就這麼靜靜地用目光寵溺的看著它,嘴角勾著淺淺的笑,喉嚨裡也溢位些許笑聲。聽到我的笑聲它才想起自己似乎有些忘形了,卻也不慌,悄悄地放慢了輕擺著的節拍在大地媽媽的不知不覺中停了下來,又恢復了我初見它時的文靜乖巧,殊不知它的小九九早已被我看得透徹。

收回心思,合起書本,望著一樹似黃仍綠的淡秋之景,會然一笑,是了,這裡穿過北迴歸線,如此早又如此暖的秋,能找到這麼淡淡的應景之色,也算是不易了。南寧的季節一向如此,四季對於南寧來說只存在於傳說中,南寧的一切植物似乎是擁有著永恆的青春的,時光不會帶走它們的青春,南寧的秋天也有落葉,但也只是少數,秋的味道—淡極了。

淡淡春光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2字

春天的雨,喚醒了正在熱睡的萬物。我出來散步,走到這兒時,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路邊,整齊地種著幾棵樹,它們有白、有粉,有黃,卻殊不知它們是大自然給世界的饋贈。瞧,它們如“等差數列”一般一白一演或一粉一黃地規律排列著。從遠處走來時,便能聞到兩種不同的香氣,一種是蠟梅那濃郁的香,另一種則是梅花那淡雅的香,這種香促使著我走近它們,我不顧一切,走在雨後那溼漉漉,軟綿綿的泥土上,這種感覺是治癒的,是美好的,彷彿帶走了這些時壓在我心上的緊張和煩惱。春風吹過,雖還帶著些涼意,但那惟美的梅花妹妹卻跟著風舞動起來,整個世界都復甦過來了。梅花在樹枝上也排著隊,靠近樹枝末端的花還是花苞兒,她們像穿著連衣裙一般,一層包裹著一層,花骨朵的尖還凝結著一顆晶瑩剔透的小雨滴,讓人情不自禁地伸出手來接這“小可愛”。當盛開著的花朵和花苞在同一枝上,那花苞便顯得稍遜色些,那愛心形的花瓣,燦黃的花蕊,再披上粉嫩的外套,這畫面真是完美無瑕,加上晨露和雨滴構成一副淡雅優美的梅花圖,令人心曠神怡。

高雅的梅花是春天的春徵,而蠟梅則是秋冬季為世界點綴色彩的彩筆。它的樹幹比梅花樹樹幹稍粗些,隱約有少數花調謝。而別的仍然在為世界奉獻著短暫的一生。冬季給了她薄如蟬翼的花瓣,她為冬天做天然”空化淨化器”;冬季給了她明豔的色彩,那是她為冬做的裝飾。梅花與蠟梅同在一方沃土中生長,春天和冬天在一起共存在世界上,大自然為人間饋贈了萬千草木。

初春,萬物剛復甦,就能欣賞到此如美妙的場景,天漸暖後,更多奇妙等待我們去發現,更要感謝大自然的禮物,讓我們去發現世界的美。

希望來年春天,也能看見這世間美景,想到這兒,我便加快了腳步……

深秋光景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631字

孩子世界中的景色永遠和大人不一樣,有些景色,揮之不去,並在成長的某一刻給他們以久久的觸動;有些景色,還未到來,但藍圖已深深地刻畫在他們的心中。請看幾位小朋友眼中的景色是什麼樣的。

深秋,不再有夏日燦爛而溫暖的陽光,迎面吹來的風中多了幾分寒冷刺骨。但,秋,有秋獨特的寂寥淒涼,有秋特殊的蕭瑟惆悵。這是秋天的氣息,是任何其他季節無法比擬和效仿的氣息。

深秋,離不開落葉的裝點。秋是一位藝術家,她偏愛於暖色調,她將我們的世界調節成了黃和紅的天下。從鵝黃到深黃,從嫩紅到暗紅,每一片葉子都有屬於自己的色彩。在三門這座小城的任何一個角落,都瀰漫著濃濃的秋意。漫步石羊溪,秋總會俏皮地指揮幾片落葉翩翩飄落到溪水中,每一片落葉都是一葉精緻的小舟,構成了一個顏色不一、錯落有致的舟隊,乘著溪水緩緩前行。

深秋的人們和夏天也大有不同。街上漫步的人減少了很多,街上的棒冰小攤消失殆盡,原本冰棒冒著的白氣被人們撥出的白氣所取代。大多數人的穿著相對於夏日都變厚了許多。靴子取代了涼鞋,手套和圍巾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此刻終於尋回了人們的寵愛。街上,桂花濃郁的甜蜜香氣也不再瀰漫。

今年的秋日,農民們收穫頗豐。水稻早已不在田地裡垂著它金黃的穗兒,它的穀殼被碾碎了,收穫的新米和番薯、黃豆一起在市場上賣了個好價錢。

伴隨著山的顏色被秋調得愈加鮮豔、明朗,深秋的氣息愈加濃烈。寒風撲面,五穀豐登,落葉翩飛,桂花凋零,無一不是深秋光景。深秋光景,增了一分寂寥、一分淒涼,也添了一分喜悅、一分歡騰。

一路秋光一路歌 篇10

高三作文 ,1068字

高天大地,我們站在地平線上,準備去賞秋天。

深秋的清晨,天氣已經有了幾分涼意,幾縷乳白的若有若無的淡淡薄霧在天空中慵懶地飄著。我們便在這時出發賞秋了。

車在一條平整的小路旁停了下來。我們拉著手悠閒地漫步在在一條小道上,小路的一旁是開闊的田野,金黃的麥穗搖曳著飽滿豐盈的身姿隨風扭擺。另一邊是成片的果園,紅紅的柿子像一盞盞小燈籠,嬌嫩欲滴;黃澄澄的橘子你擠我碰,新鮮可人,個個都像待嫁的新娘,令人眼花繚亂。在果農的熱情的召喚下,我們每人摘了一個橘子和柿子,酸甜絲滑,浸入心田。

薄霧漸漸褪去了,天空碧藍、澄清,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大海。強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微波。此情此景,我們都興奮而激動,你看,小雨同學的嘴角如同一輪彎月,眉毛也因高興而微微向上挑著,嘴裡不禁哼起了《快樂的童年》,沉甸甸的稻穗在清爽的秋風裡發出輕柔的小清新的歌聲,與《快樂的童年》交相呼應,宛如天籟一般動聽悅耳。我們彷彿進入了世外桃園,如痴如醉。

我們邊走邊聊,聊著學校發生的故事,不時地開懷大笑。不一會兒,便來到了一條小河邊,清澈的河水上泛著魚鱗的微波,一群群魚兒似乎也抵不住秋天的誘惑,互相追逐著、跳躍著,企圖呼吸一下暖暖陽光的味道。河上有一座木板串聯的橋,兩邊只有粗繩欄杆,我一踩上去,它便不停地搖擺,我總在準備衝出去的那一剎那間退了回來,因為害怕掉入河中。經過無數次的思想鬥爭,我還是不敢邁步。對岸的一個同學大喊:“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你怎會知道自己不能成功?懦夫!”是呀,我為什麼成為懦夫?我堅定而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一步一個腳印地到達了對岸。我深深地呼了一口氣,空氣中有股甜甜的香味,這便是成功的美味。

河的對岸是一株株魁梧的銀杏樹,在秋風的撫摸下掉光了樹葉,露出了烏黑的光禿禿的枝幹。真是美到極致,便是蒼涼。我忍不住唱起了那句歌詞:“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鄉間秋最美……”這恰如其分地反應眼前這幅美麗的圖畫。

不過,也不要太傷感,我們手挽手繼續前行。小草都換上黃色的衣裳,輕吻著我們腳下這邊深秋的土地,蝗蟲、蟋蟀不時傳來幾聲叫喚。不遠處有一座小山,一眼望去,青綠的、橙黃的、火紅……滿眼都是色彩斑斕的楓葉,像一朵朵小花盛開在秋天裡。小鳥也在樹林間開音樂會,競相唱著一曲曲歡快的歌曲,彷彿要昭示天下:秋天是紅火的季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風兒輕輕地撫過,站在山頂,俯覽一路的秋光,靜候浪漫的繁星……。

一路秋光一路歡歌。秋不僅給了我們味蕾上的刺激,給了我們視覺上的享受,更告訴我們只有努力付出,才能收穫秋的果實。我願就將歡歌沿著一路秋光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