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的民風民俗相關作文20篇

滿族的民風民俗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148字

滿族男子夏季常戴涼帽,冬季就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等色的棉、綢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藍色腿帶,腳穿棉布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髮。

滿族,是我國其中的一個少數民族,是一朵豔麗的花,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和特色。這些都需要我們慢慢地瞭解,慢慢地認識。

彝族的民風民俗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823字

大家好,我最近收集了一些關於彝族有趣的風俗和生活特點,所以我把這些有趣的特點拿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彝族的服裝都是一樣的,男人通常會穿黑色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腳長褲。女人多數會保留自己民族服裝特點,一般頭上會圍上包頭,還會繫上腰帶和圍裙,有些婦女會穿長裙,確實非常有特點。

有衣服穿了,還要有東西吃,彝族的主要食物是玉米,而不是米飯和麵食,這是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除了玉米,彝族有時還吃蕎麥、大米、土豆、小麥和燕麥等,彝族人雖然也吃麵和大米,但不像我們吃的次數多,他們只是偶爾吃一次而已。彝族人吃肉的方式也很獨特,他們把肉切成一大塊一大塊的去燉,漢族人稱這種肉叫“坨坨肉”,光聽這名字就能想象這肉好大。彝族吃飯時還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那就是酒,酒對於彝族人是一個重要的物品,酒可以解除糾紛,而且還是交結朋友等各種場所不可缺少的東西,一般有了酒,不管什麼事都很容易解決。

吃的穿的都有了,還差一個住的地方,彝族的房屋和漢族很相似,他們夯起幾面牆,再用長長的“板頂”蓋上去,加固一下就可以了。

那彝族有沒有一些有趣的節日呢?當然有,比如火把節就是一個,節日曆時三天,第一天叫迎火,村子裡的人宰豬打牛,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在外的人都趕回來吃團圓飯,還會有人在村子裡建造祭壇,接著點燃聖火,再由全村人手持火把,照亮全村,希望火光可以驅趕病魔和災難。第二天叫贊火,也是火把節的高潮,人們會舉行賽馬、唱歌等熱鬧的活動,我也非常想參加,這些表演一定非常精彩,第三天叫送火,是彝族火把節的尾聲,夜幕降臨時,全村人手持火把,競相奔走,山上山下的村子裡的人會聚集在一起那場面一定非常壯觀,一條條火把組成的火龍向著一個地方前進,等人差不多到了,點起一個大篝火,人們揮舞著火把,載歌載舞,迎風引吭,希望日後可以團結有愛,為期三天的火把節就結束了。

看完這些,你是不是覺得彝族的風俗特別有趣呢!

鄉獨特的民俗風情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783字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美麗的家鄉——江山,除了春節貼春聯、守歲及一些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些獨特的民俗風情呢。

最獨特的當然是“麻餈節”,又稱老佛節,已沿襲了上百年了,據說當時人們為了慶祝當年豐收並期盼來年有個好收成,家家戶戶都要宴請親朋好友來家做客吃麻餈,那場景比過年還熱鬧。

每年的冬至就是我們家鄉的麻餈節。到了那天,奶奶早早起床,把前一天洗乾淨的浸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濾幹、蒸熟,倒入一個石臼裡。然後二叔上場了,只見他倆腳分開站立,二叔高高揚起巨大的木質錘子,用力敲打著石臼裡的糯米糰,奶奶則在二叔舉起錘子砸下去的那間隙,把手往水裡一浸,迅速而靈活地揉一下糯米糰。我看著心癢癢,趁著二叔休息空隙,抓起錘子也想試試,可誰知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錘子卻絲毫不動,怪不得二叔在這麼冷的天,還額頭上冒著汗呢。到了中午,家裡的客人都到了,大人們一邊喝著小酒,一邊話著家常,小孩則歡快地搶著美味菜餚。不一會兒,孩子的打鬧聲與大人的划拳聲融在了一起,堂屋裡顯得愈發熱鬧了,這也寓意著這家子來年會有更好的運氣。

“六月廿四賀村墟”也是我們家鄉的獨特民俗。一到那天,來自四鄰八鄉的村民早早來了,在不足幾百米的道路兩旁擺放著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的商品,攤前小販的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農村人淳樸,只要你砍的價格不低於成本,他們都樂意成交。小孩子對這樣的交易不大感興趣,他們喜歡前往那些特色美味的小吃攤前品嚐美食。油炸豆腐的香味早就沁入鼻間,被烤得焦黃的紅薯整齊地擺在鐵架上,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剝開了皮,伴著騰騰熱氣大吃起來。

像這樣的民俗,在我的家鄉還有很多。比如鄉下趕集、鳳林的南塢三月三……你們有機會一定要來我美麗的家鄉領略這些獨特的民俗風情。

不該遺忘的民俗 篇4

國三作文 ,814字

天,很藍,如一湖平靜的水。那幽靜深邃的藍一絲一絲地扣進了心裡。因為假日,我又回到了幼時學習的學校門口,這裡少了市中心的喧譁,多了些讓人安心的平靜。

咦,那個熟悉的背影居然仍在。這是一位老爺爺,從我記事起就在校門口捏糖人。走近,他還是我記憶中的那個樣子:滿是溝壑的臉龐佈滿大大小小的老人斑,眼睛很渾濁,彷彿隔著雲霧看人,他的眼神可以穿透你的思想,而你卻永遠看不透他。兩隻深陷的眼睛之間是長而挺的鼻子。老人向我微微一笑:“買糖人哩?”我點了點頭,老規矩,先轉一下。我心裡默唸“鳳凰”,然後手指用力推了下木質的指標,指標“吱呀吱呀”地低吟,慢慢地停在了一個圖案上,我的心一陣緊縮,呀,是鳳凰。“娃娃運氣真好呢。”老人雖年歲已高,做事可麻利了,他從木製箱子的下層取出一塊金黃色的晶體,放入一個黑色的小圓鍋中,鍋下的火燒著,不一會兒晶體就融化成明晃晃的金黃色液體,用一個特製的勺子舀滿糖稀,糖畫就開始了。

老人先在白玉般通透的板上燒上少許金黃,就製成了鳳頭,又均勻地將勺子傾斜一定的角度,不快不慢,不偏不斜,就畫成了鳳脖與身子。接下來,老人的動作突然加快,勺子快速地遊動,白玉板上奇蹟般地出現了許多晶瑩的金黃色線條,有的竟細不可見。老人將手中一把黑糊糊的勺子變成了筆,糖稀就是上好的墨汁,金黃色的液體如行雲流水般顯示,一筆呵成,鳳的尾巴就那樣張揚著它那雍容高貴的美麗。定上棒子,一幅糖畫完成,在陽光下泛著點點金光,顯示民族藝術輝煌的美感。我嘆道:“你真厲害!”老人淡淡一笑:“做什麼都需要功夫。心無雜念,心若止水,手才會穩、快,才會一氣呵成。”

“姐,你怎麼在這兒啊?”妹妹走過來,現出鄙夷的神色,“土死了,還買這個。來,嚐嚐比利時的巧克力。”我舔著糖畫,竟嚐出苦澀。兩個打扮入時的女子走過,聲音不大卻異常清晰地刺痛耳膜:“這個糟老頭,天天在這兒,真有礙市容。”回首,看見老人穿黑衣的背影顯得格外落寞而又倔強……

唉,那本不該遺忘的民俗!

精彩的民俗世界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974字

“快點、快點!”我不停地催著媽媽,儘管車子的速度已經像風一樣了,但是我還是不由自主地催促著,因為我的心早就飛到那裡了。

今天是我第一次參加活動,這次是參觀安陽市民俗博物館,聽說還是全省唯一一家以民俗為主題的博物館。可我現在還在路上,我能不心急如焚嗎?

終於到了,一個高大雄偉的大門出現在我的眼前,我跳下車,迫不及待地跑了進去。

在我的期盼中,活動開始了。通過講解員阿姨的講解,我瞭解到這座博物館位於市城隍廟中,而城隍廟歷史悠久,儲存完好,現在還被列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呢!

跟著講解員阿姨,我們走進展廳,也走進了一個精彩絕倫的民俗世界。

秦氏絹藝是滑縣的民間藝術,它做工細膩,作品能夠始終保持不變質、不褪色、不變形。這裡展示有“白菜蟈蟈”,那兩個逼真的大白菜,有嫩綠的葉子,葉子上面有細細的紋路,下面是我最不喜歡吃、厚厚的白菜幫子,要是把這兩顆白菜拿出來放在一車白菜裡,恐怕費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找不到吧。上面有兩隻蟈蟈,下面的一隻趴在一片微微泛黃的菜葉上,頭微低著,彷彿在享用著一頓美餐。上面的那一隻則仰著頭,細細的觸角如髮絲一般,似乎在風中上下飛舞著,兩隻前腳貪婪地摸著嫩嫩的白菜葉,後腿有力地彎曲著,似乎要準備大快朵頤,又似乎時刻準備著蹬起後腿,隨時跳起逃跑。可笑的是最上面的菜葉上,居然有一顆黑黑的小球,我敢肯定那是蟲卵,真想摳下來扔掉。下面的白菜上面有一隻蝴蝶,它展開翅膀,向人們展示著它的美麗,翅膀上圖案清晰,一點一線是那麼的逼真,我懷疑那是一隻不知哪裡飛來的蝴蝶,在嗅到了白菜的清香後剛剛停留上去的。我屏氣凝神,不敢大聲喧譁,唯恐把它們驚跑。

再往前走,就是“剪紙之鄉”湯陰的剪紙了。我眼前展示的一張剪紙,上面有高高的文峰塔,塔山的小風鈴清晰可見,旁邊的柳枝隨風擺動,好像一位少女翩翩起舞,下面的花兒怒放著,互不相讓,最左邊是一位少女,她雙手捧著一隻展翅欲飛的和平鴿。整個畫面惟妙惟肖,彷彿不是剪出來的,而是照片的底版。

我們又參觀了木版畫,它始創於明朝初期,主要取材佛、道、儒三教人物。眼前的這個木版畫就是觀音菩薩,只見她一手拿著玉淨瓶,另一隻手拿著荷花,踩著祥雲,似乎就要飛去。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活動很快就結束了。這次活動,不僅讓我瞭解到了民間藝術,更讓我感受到了它的獨特魅力,我更加熱愛我的家鄉,也更加為我的家鄉感到驕傲。

快樂的民俗節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512字

時光飛逝,我們又迎來了校園人氣最火的節日—民俗節。一早,校園裡處處張燈結綵,處處歡聲笑語,同學們個個喜笑顏開。

今年的民俗節活動豐富多彩,有親近非遺攜手行、益智有趣猜燈謎、特色小吃樂口福等六大活動。我最喜歡的是“特色小吃樂口福”的活動,不是美食吸引我,而是今年我們班去做志願者。

下午我們來到體育館擺攤,第一次當“老闆”,心情非常地激動。八個攤位一字排開,甜蜜蜜的冰糖葫蘆、香噴噴的步步糕、白花花的棉花糖等中華傳統美食。我們組負責賣“雞蛋餅”,瞧,同學們帶上廚師帽、一次性手套和口罩,摩拳擦掌等著“食客”們的湧進來。隨著二年級的同學陸續進來,頓時,體育館裡炸開了鍋。我揮舞著手裡“大刀”,把雞蛋餅切成4份,“食客”們有的迫不及待叫喊著:“我買2個,多少錢?”。有的拿著民俗券的小同學,爭先恐後地擠進人群。還有的大同學和我們討價還價,“生意”無比興隆。心妍招架不住這熱情的同學們,扯著嗓子大喊:“排好隊,人人都有,不要搶。”整個體育館裡充盈著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歡笑聲……,它們編織出一首歡樂的歌。

往年民俗節的美食和遊戲都帶給我們無比的歡樂,而今年志願者的身份,讓我更懂得服務同學更快樂!期待2017的民俗節……

湘鄉的民俗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658字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領大家走進湘鄉民俗大觀園吧。

一、湘鄉蛋卷

只要再湘鄉吃過酒席的人,就一定品嚐過那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的湘鄉特產—蛋卷。毛主席曾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曾提到過湘鄉的蛋糕席,那是一種普遍的宴席,蛋卷則是上面的主菜。蛋卷的製作方法是:現將剁碎豬肉和紅薯澱粉按7:3的比例攪拌,然後把雞蛋和佐料放進去,做成原料,放在蒸籠裡蒸,大概蒸五分鐘後,再將蛋汁均勻潑灑在原料上,蒸熟切成塊,蛋卷就做好了。蛋卷還有一種做法:將雞蛋攪拌好,再倒入已燒熱的鍋內,搖勻成一張很薄的蛋皮,再把上面提到的原料放在蛋皮內,捲成圓柱體,蒸熟後,切成卷,那香噴噴的蛋卷就做好了。我最喜歡吃的是剛出籠的蛋卷,咬一口,滿口流油,真是美味極了。

二、比燈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傳說,有一個獵人出去打獵時,不小心把玉皇大帝派來的伸鵝射死了。玉帝知道後非常生氣,就命令天兵天將到人間放火。有一個善良的仙女偷偷將訊息告訴人間,大家就在這晚大點燈光,玉帝中計了,收回了成命。以後每年都大點燈火。舊社會常有宵禁,唯獨這晚不禁,叫做放夜,逐漸演變成了比燈。起初是孩子跟孩子比,看誰的燈籠有趣,人慢慢的增多,形成了廟與廟比村與村比,河這邊與河那邊比,比誰的燈多亮大,時間長。有的人甚至整堆柴獻出來燒也不可惜。1986年潭市鎮比燈,充分利用電氣化,燈光映紅了半邊天。

湘鄉還有很多敏風民俗,如送財神,舞龍燈等。每個地方的民俗都有不同的特點,等著我們去發現。

家鄉的民俗 篇8

話題作文 ,723字

微涼的清水順著指尖流下,隨意的拿起手邊的毛巾,無意間看到了門後的一條白毛巾,心頭微微一震,思緒隨著那條白毛巾飄向遠方。

黃土地,黃山坡,黃面板,頭上卻繫著一條白毛巾,這是所有人對黃土高原上土生土長的農民形象,我的家鄉就在這裡,豪放,不拘小節的黃土風情也感染著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裡覺得這個人比較偏愛白毛巾,事實上不能用偏愛來形容,應該用偏執來說。

在我回家鄉的幾次中,幾乎沒有看見過他們是不帶白毛巾的時候,舉個例子就能感受到他們對白毛巾的無私的愛,別人耕田勞作時,頭上戴的是草帽,黃土高原帶的是白毛巾,別人表演時頭上戴的是表演帽,他們戴的是白毛巾,別人做飯時帶的是高白帽,他們是站在大鍋前,頭上戴著白毛巾。

如此偏執的愛好,常常令我不解,為什麼他們非要在頭上戴白毛巾呢?事實上,在地裡帶白毛巾是為了防晒,因為白色反熱,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誰又知道白毛巾因為它的方便功效,最後甚至被奉為傳統了。

無論是表演還是工作,頭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時你不需要看他們誰在前面只需要看誰的毛巾不一樣,誰就是領頭的了,放羊上山,頭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見很奇異的景象,在黃土山坡上放羊時,你總會看見對面山坡有個白毛巾,然後就聽到,對面山坡上那個帶白毛巾的人喊你的聲音。

只不過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戴白毛巾的風俗雖然還沒有完全泯滅,但也只有極少的人還在戴著。

重新回到現實,我看著那條白毛巾,心情微微複雜,大聲的叫著:“爸爸,你怎麼又買一條白毛巾。”然後就聽見我爸爸用濃厚的陝北腔說:“習慣了。”

是啊,習慣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後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掛在脖子上的習慣,我默默的收回視線,若無其事的說:“那就彆強迫自己改了。”

美麗的民俗館 篇9

寫景作文 ,444字

我遊覽過美麗的藝和館,遊覽過壯麗雄偉的科技園,但是卻從沒看過那美麗的民俗館。

民俗館可真好啊!來到大門前一看,大門上有幾個燈籠,燈籠上用毛筆寫上奇瑰豔美的大字“民俗館”。門開了,“文物在哪呢?這分明是民樓嗎!”我心裡想著,忽然一個同學喊著:“快來呀!”我走過去,看到那裡陳列著紅軍的衣物、帽子、手槍,看著看著,我哭了。我心裡想,紅軍戰士他們的生活是多麼苦啊,他們為了中國,做出了多大的犧牲啊!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做一個好少年。

民俗館可真美啊!走著走著,眼前的展品讓我驚呆了!精美的古物令我目不暇接,千姿百態的小泥人栩栩如生多麼可愛啊!

民俗館可真甜啊!走進一個小房間,每個房間都有著可貴的歷史古蹟啊!精美的梳髮油有著迷人的香氣,蘆葦編的炕蓆新奇好玩,那些過去生活的用品讓我瞭解了過去的艱苦歲月,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心裡甜甜的。

走進美麗的民俗館,這樣的好裡有著這樣的美,這樣的美有著這樣的甜,這樣一個又一個美好,怎能讓我忘了呢?

啊!美麗的民俗館,你是多麼的美好呀!

我身邊的民俗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3字

我們中國有很多有趣的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等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因為中秋節有吃月餅的習俗,所以我喜歡這個節日。

節日那天,我興高采烈的和爸爸、媽媽一起回到鄉下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過節,我們買了一盒月餅,月餅的種類還真多呀!有紅豆味、綠豆味、蛋黃白蓮蓉、五仁味、水果味等等,饞得我口水都快流下來了,媽媽說到晚上邊賞月邊吃月餅會更有情調。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晚上給盼來了,我們一家人坐在桌旁邊品嚐月餅邊賞月,哇!今天晚上的月亮可真圓啊!美麗而皎潔的月亮就像一個很大的玉盤。看到月亮想起了嫦娥奔月的傳說,我便要求奶奶給我講一講嫦娥奔月的傳說。奶奶說:“因為在很久很久以前,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得到一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於是他把仙丹交給嫦娥,然後一個壞人知道了,他就去搶嫦娥的仙丹,他追著嫦娥死死不放,眼看就要追上,嫦娥不得不吞下仙丹,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飄出視窗,直上雲宵。因為思念后羿,他就留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下來。”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還有一個這麼悽美的傳說,看著天空高掛的月亮,彷彿真的看到了裡面的嫦娥仙子。

月亮是圓圓的,象徵著團圓,月餅也是圓圓的,也象徵著團圓,這個中秋節讓我們一家人聚在了一起,一起品品月餅賞月,一起說說笑笑,我覺得我們真幸福。我喜歡中秋節!

難忘的民俗節 篇11

國小三年級作文 ,719字

2018年12月29日,一年一度的校園文化民俗節活動又開始啦!

今天,天氣寒冷,可是經貿小學的校園裡人頭攢動,熱鬧極了!

上午,各班的孩子們都拿著遊藝券在參加各種遊戲專案。以我為核心領導人物的第五小組,火速來到各班的遊戲場地準備大顯身手。“火箭筒投射”、“C919飛機競技”、“動物大連蹲”、“深海捕魚”和“衝呀,復興號”等遊戲活動,讓我們玩得不亦樂乎!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遊戲專案是“C919飛機競技”比賽。在三四班的教室裡,我們每人發到一張空白A4紙,要求在30秒內摺好一架紙飛機並寫下C919字樣,然後五人一排展開飛行比賽,看看誰的飛機飛得最遠。面對挑戰,我們心情激動。憑著紮實的技能,我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任務。緊接著,飛行比賽要開始了!我拿著心愛的紙飛機,對著它吹了一口氣,舉起右手奮力將它投射出去。我的好夥伴—C919飛機穩穩當當地在空中劃出漂亮的弧線。正當我感到勝券在握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左邊一架飛機忽然超過了我的飛機!我緊張起來,屏住呼吸,盯著前方。邊上圍觀的小夥伴們吶喊助威的聲音,讓我的心跳加速起來。忽然,只聽“啊”的一聲驚呼,原來那架趕超我的飛機中途墜毀了!我愣了一下,感覺幸福來得太突然。“同學,祝賀你獲得飛行比賽第一名,過來敲個章吧。”一位老師微笑著對我說道。我這才反應過來,樂呵呵地遞上我的遊藝券。

下午,我們拿著遊藝券衝出教室,來到校園裡事先擺設好的各個攤位前換購美食。我帶領著小組成員靈活的穿梭在人群中,懷抱各種食物成功回到教室與大家一起分享美味。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以“厲害了,我的國!”為主題的第十屆校園文化民俗節活動結束了,但是它將永遠珍藏在我的心中,成為難忘的回憶。

家鄉的民俗藝術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1326字

我的家鄉在建甌,有著與眾不同的民俗:每逢節日到來之際,人們都要舉行挑幡活動。

我很早就聽過過挑幡。傳說是民族英雄鄭成功為了奪回寶島臺灣,在建甌這一帶地區招兵。最後,戰爭勝利了,將士們回到了建甌,家家都辦喜宴迎接,還搭臺表演,將帶回來的軍旗放在高高的竹竿上搖擺,來紀念犧牲的戰友,這就是挑幡的原型。

今天來到了江濱公園,終於要近距離接觸真正的挑幡了!我看到了三根巨大的竹子,底面的直徑起碼都有30釐米,幡的頂上有著很美麗的立體圖案,是一根一根的小木頭拼成的,再用一層一層透明的幡布黏上去,還有一面紅色的小旗,隨風舞動,真精緻!每一個幡下面都有一個老人扶著它,準備表演。

我心想:“這些幡,至少都有7。8米高,又那麼粗,這些老人不要說表演,我懷疑他們連舉起來都很困難。”

突然,一陣悠揚的歌聲響起,打斷了我的思緒,表演開始了!伴著歌聲,那位金髮的老人,一下子舉起了幡,那姿勢,那力度,一點都不像老人,甚至比二三十歲的壯小夥更有力!他將幡的頂部放在腳背上,突然,用力一頂,整個幡懸了起來,臺下瞬間想起了掌聲,完了,要倒了!我想錯了,轉眼間,幡已經停在了他的手上,如果是我,哪怕是一根細細的,小小的掃把棍子,也會歪來歪去,馬上就倒,可是這個七八米高的幡在他的手上,卻像定型了一樣,不管老爺爺做什麼動作,幡都穩穩地立在他手上,一動不動,真像一棵長在地裡的巨大竹子。

高難度動作來了,他行雲流水,像乾坤大挪移一樣,手十分柔軟,彷彿沒有骨頭一樣,一下轉到後面,轉眼間又到了另一隻手上,讓我們這些觀眾眼花繚亂。雖然老爺爺目不轉睛地盯著幡的頂部,但他絲毫不緊張,左右手不停地交換著,而幡卻紋絲不倒,小紅旗也迎風飄動。

然後,兩個老奶奶上場,老奶奶們和老爺爺們比起來絲毫不遜色。只見老奶奶們一手接過巨大的幡,和她們瘦小身體比起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老奶奶將幡放在腳上,用力一頂,瞬間,幡已經穩穩地停在了肩膀上,同學們鼓起了響亮的掌聲。

還有更高難度的!只見後面的老爺爺們掏出了手絹,放到了老奶奶手上,手絹像一個傘一樣旋轉了起來,腰上也轉起了呼啦圈,我以為老奶奶堅持不住了,可那個幡仍然一動不動地立在老奶奶額頭上。

此時沒有掌聲,並不是因為表演得不好,而是觀眾們驚呆了,呆得連掌聲都忘了。表演,最後在觀眾們熱烈的掌聲中完美謝幕了。

後來,我去試著扶了一下那根巨大的幡,一開始,我將它抱了起來,正要說不重時,突然頂上的重心倒了,我趕緊用力地抵抗它,可是太重了,要不是被老爺爺扶住就要倒了,這可真是太重了!可他們卻能撐住,還表演類似雜技的挑幡,這是為什麼?是因為他們在背後灑下了無限的汗水,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他們之所以創造了奇蹟,是因為他們背後的努力。在年少時,可能別的孩子在那裡玩耍,他們在那裡練習;別的孩子在享受父母們帶來的濃濃的愛,而他們,還是在練習;別的孩子摔倒了,有人扶起,而他們在練習中受傷、摔倒,要自己忍受,自己爬起,不斷地練習,才有了今天的輝煌,今天的奇蹟!在他們這一輩的努力下,才讓我們這個傳統民俗入選了吉尼斯紀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家鄉的藝術—挑幡,不僅是高難度的藝術代表,還是一種精神。我對家鄉的獨特民俗文化感到無比自豪!

中秋節的民俗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531字

民俗,就是民間的風俗習慣,節日不同,節日的民俗也不一樣。

中秋節,是中國四大重要節日之一,不過中秋節不像清明節那樣的壓抑,也不像春節那樣熱鬧非凡,有一種清淨的感覺。中秋節流傳的習俗也有很多。如祭拜月亮、吃月餅、賞月、喝桂花酒、猜謎語……等等。今年我家的中秋節與往年過的不同,就是爸爸買回來一盆桂花和一瓶桂花酒。

節日的晚上,一輪明月早早的就等在天上了,它又圓又大又明亮,銀白色的月光潑灑在大地上,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晝。爸爸在院子中間放上桌子,上面擺上各式水果、糕點和月餅以及一瓶桂花酒,旁邊還有一盆香桂花。毛澤東也有句“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的詩句,我不知道吳剛和桂花酒、桂花有什麼關係。也許背後有什麼緣故吧。我們一家人團團圍坐在桌子周圍,一邊吃著月餅,一邊品嚐著桂花酒,一邊觀賞著月亮,聊著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的事兒,大家說話時都壓低了聲音,生怕把月亮嚇跑了似的。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起源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人反抗元朝暴政,定於八月十五這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方法,把紙條夾在月餅中傳遞訊息。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民俗,是節日的血脈,沒有這些民間習俗,無論什麼節日,將變得枯燥無味。

樺甸市二道甸子鎮中小學六年級一班:肖欣怡

春節的民俗 篇14

節日作文 ,602字

年,都在過,就連外國人也有過的。可過年的民俗風格不一。

過年最忙的就是節前的幾天,大街上的人你來我往,每家忙的不可開交,吃的、用的、玩兒的,都要買齊全了,好像所有的日子都要在這一天過似的,害得爸媽換著班的往商店跑,商店裡的人更是擁擠不堪,想買一件東西順利地走出來,這時也變成了一件難事。

農曆三十這天的上午,必須要完成掛紅燈、貼窗花、春聯,福字要倒著貼哦,寓意在福到了。做完之後,屋外節日的氣氛顯得更加濃郁了。

各民族過節都有燃放鞭炮和煙花的習俗,我們這裡也不例外。最激動人心的階段是午夜前後。室內燈火通明,酒香四溢,桌上擺滿熱氣騰騰的飯菜。這也是最能顯示出一家人團圓的時刻。大家喜氣洋洋地圍坐在一起,把平時不開心的事一股腦地丟到腦後,興高采烈地一邊喝著、吃著、聊著,看著春晚節目。一時間,室外的鞭炮聲響成一片,空中的煙花紛紛揚揚,色彩繽紛的。把整個夜空照得如同白晝,直到零點鐘聲響起來,守歲才算完成。

春節最熱鬧的習俗是看秧歌,男男女女一幫人身著各色服裝,手搖彩扇,踩著高蹺,隨著吹鼓手的節奏和高蹺接觸地面整齊的“咔咔”聲,一搖一擺的往前走。秧歌隊到了誰家門口,誰家都要放鞭炮,給一些香菸和酒作為答謝的禮品。看秧歌的人群,簇擁著秧歌隊,浩浩蕩蕩的從西走到東,又從東折到南,無論天氣有多冷,都一步不離地跟著看……

民俗是節日的調味劑,沒有了這些,節日將枯燥無味。

樺甸市二道甸子鎮中心小學六年二班:李雨晴

熱鬧的民俗節 篇15

國小二年級作文 ,365字

近期幾天,是我校開展民俗文化節的日子。下午該我們二年級參加了,全班同學都興奮極了!

老師給我們分好了小組,我和幾個好夥伴分在了一起,我們幾個走呀走,轉呀轉,民俗節真熱鬧啊!現場有好多吃的、玩的、用的等等。東西多得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我們一個攤位接一個攤位的轉,終於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很多人都在急著要,我和好朋友不得不說:“別擠了,別擠了,同學互相謙讓嘛!這樣每個人都能夠買到。”有一個男同學問我:“不擠能行嗎?這東西這麼好,買的飛快,要是不擠,就賣完啦。”我對他說:“賣完了還能再進呢,你不用著急。”聽完我的話,大家都自覺的排好了隊,按照順序購買物品。買完之後,同學們一邊吃,一邊玩,一邊說,一邊笑。

希望學校多多組織這樣的活動,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熱鬧的民俗年會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685字

一年一度的非遺民俗年會又開始啦!年味越來越濃了,我和爸媽也忍不住來湊湊熱鬧。

在市文化中心廣場上,彩旗飄揚,人山人海。花白頭髮的書法家爺爺們正揮著羊毫,忙不迭地寫著春聯,送著福字;小朋友們則圍攏在一起認真地拓著年畫,體驗傳統年俗文化;隔壁攤位上一件件用麵粉捏成的經典人物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讓人讚歎不已。

年俗會上必不可少的是來自各鄉鎮的特色美食,有八珍糕、糖畫、胡蜂窟、爆米花、宴球、定勝糕、姑嫂餅……品種繁多,琳琅滿目,每個攤位前都排了長長的隊伍。這些“上了年紀”的,大家熟悉的美食,可都是爸爸媽媽記憶中的“桐鄉味道”。等了很久,熱氣騰騰的胡蜂窟終於新鮮出爐了,表面一層金黃,色澤誘人,咬一口有股焦糖味,裡面包裹著甜甜糯糯的豆沙餡,三口五口就被我吞下肚了,太美味了,難怪這家的隊伍排得最長!

不一會兒,重頭戲來了,一陣敲鑼打鼓後,民俗表演隊風風火火迎面而來。瞧,首先是舞龍隊,一條金龍正張牙舞爪,不停翻滾著,彷彿即將要騰空而去;兩隻霸氣的獅子搖頭擺尾,威風凜凜;“孫悟空”、“豬八戒”踩著高蹺也來湊熱鬧啦;一隻只漂亮的魚燈在人潮中歡快地游來游去;高高的抬閣上,《紅樓夢》《楊家將》這些經典的劇幕正在上演;時不時還會偶遇“財神”爺爺、“福豬”寶寶,真是喜氣洋洋,熱鬧非凡。

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還有美味可口的傳統美食,這裡到處充滿著節日的氣氛,充滿著濃濃的年味,充滿著幸福、喜悅!

蒙古族的結婚習俗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0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大家知道我們這裡的結婚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你知道蒙古人民是怎麼結婚的嗎?蒙古族跟我們這裡大不相同

在蒙古族,結婚的首要倒是跟我們這裡的一樣,要選擇一個良辰吉日,男方是要個女方送彩禮的,分別有現金、衣服、布匹、首飾、稻穀等,女方的陪嫁物是櫃子、被褥、衣服、首飾、電器、自行車、大米、瓜子等,新房的鑰匙,是由女方的母親拿的,到了新郎家之後新郎的母親,要用錢去把鑰匙贖回來,在結婚的這一天,新郎和伴郎要去迎接新娘,有伴郎挑著去青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新郎是不許說話的,就算吃飯,也是由伴郎來喂,新娘要有舅舅來抱上轎子,並有新娘的弟弟,配送到男方,新娘上轎後要哭泣,直至進洞房,拜完堂後,入洞房,新娘就必須停止哭泣,新郎為新娘掀開紅蓋頭,摒棄在吃飯的時候,新娘要在洞房裡吃獨席,由新郎來添飯。

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回孃家,還要再在女方家中,拜一會堂,岳父母,還要給新婚夫婦銀鐲,之後,就要回男方的家中,在路上遇到什麼人,都不能說話,但是回到男方家加後,要在拜一會堂。

第三天去上祖墳。新婚夫婦在姑娘和小夥子的陪伴下,挑著豬頭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雙方家的祖墳。回來後,新娘燒火,新郎挑水,給長輩和同伴燒洗腳水。婚禮再這樣就結束了。

在婚後的七天的時間裡,不能回孃家,而且還不能在別人的家中住宿,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卻不能改嫁的習俗。

民風民俗之過年的福餃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8字

除夕之夜,熱鬧非凡,鞭炮爭先恐後地響了起來,一束束火花竄上天空,轟地一聲在天空中綻放,我越來越激動,可我激動的並不是可以拿到大紅包,而是我可以吃到我們老家那兒過年常有的“福餃”。

福餃福餃,顧名思義,那便是有福氣的餃子,這餃子可不是一般的餃子,它分為三種味道、三種外皮。加起來便是六六大順。

首先,餃子的三種外皮十分特別,並且純天然無色素,第一種是胡蘿蔔汁皮,是由今年新磨的小麥粉和新豐收的胡蘿蔔壓榨成汁後又和的麵皮。成品紅通通的,寓意著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第二種是芹菜汁皮。它是由今年新磨的玉米粉和新豐收的芹菜壓榨成汁後又和成的麵皮。成品綠油油的,寓意著身體健康。第三種是艾草糯米皮,它由今年新磨的糯米粉和切得細細的艾草和成的麵皮,又糯又軟,寓意著新的一年裡無病無災,無憂無慮。

其次,餃子裡面包著不同的食材三種味道,也分別寓意著不同的意思,比如第一種包的是蜜棗,寓意著新年天天甜甜蜜蜜;第二種包的是金色小魚,寓意著年年有餘;第三種甚至會包一元硬幣在裡面,寓意著新一年財源滾滾。這三種味道,三種麵皮合在一起便是九種福餃,寓意著我們相處的日子地久天長,真是奇妙!

“終於端上來了!”

我心裡一陣狂喜地叫著,迫不及待地將筷子伸向了那盤福餃,閉著眼睛選了一個,送入口中。一陣艾草的清香在我口中迴盪,“咯噔!”我的牙齒咬到了一個堅硬的金屬,我連忙吐出來,原來是一枚硬幣!我的腦袋一轉,心想:這一年,我肯定會無病無災,無憂無慮,我們家會也會財源滾滾喲!

傳統的民俗風情和美食真是有趣,我們要盡力保護它們,可不能在新世紀的海洋裡沒有了它們的身影……

我所熟悉的民風民俗——過年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6字

在中國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比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但我最喜歡的是春節。在那天可以吃餃子、放鞭炮,真的好開心啊!

以前我總感覺過春節也沒什麼特別的,春節是和家人團聚的節日,我已經很久沒跟家人離過春節了,因為每一次過春節我都在想一家過的,這一次,我終於能吃上一次團圓飯了。

在這段時間裡,家家戶戶都要打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各種食品,準備辭舊迎新。春節前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記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拜年,外婆準備了三個紅包,我看見其中有兩個紅包鼓得很高,而剩下的那一個卻很薄,弟弟一下拿了一個很鼓紅包,妹妹也拿了一個很鼓的紅包我卻拿了一個最薄的,弟弟的是有五張五元,妹妹的有五張一元,而我的是一張100元,弟弟看見我的比他多,他就雙手插腰生氣起來了,我們看見了,哈哈大笑起來,整個屋子充滿了我們的笑聲。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天晚上要吃元宵,我和弟弟妹妹打著各色燈籠四處遊玩,煙花又在此刻重新裝點起美麗的夜空。一個個孔明燈就像天空中明亮的星星,帶著人們的美好願望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

家鄉的春節在正月十五的香甜元宵中結束了,可我還沉浸在熱鬧、祥和的春節中。

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 篇20

國小四年級作文 ,581字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每個民族的特點都不一樣,有豪氣樂觀的維吾爾族,還有好客注重禮儀的蒙古人,但是要說注重節日和規矩還要數回族了。

回族的四個特點一飲食,二節日,三服飾,四建築。

回族的飲食非常有特點和漢族不一樣,不能吃豬肉驢肉,只要飯菜中有豬肉驢肉都不吃,不管是再新鮮再美味。這就是恪守規矩的回族人。我們漢族人有大鍋菜,而回族的人和我們大鍋菜可以相提並論的就是粉湯。粉湯非常好喝,白菜、酥肉、辣椒一應俱全。

回族的兩個重要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

開齋節,可謂是最有特點的一個節日。開齋節一般都有二十九天到三十天,到了那一天先要去清真寺裡跪拜,然後家裡面有什麼好吃的可以捐獻給清真寺。凡是捐獻的人名字都會印在一個黑板上面。家裡還會在那幾天裡招待客人,親戚朋友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

古爾邦節基本和開齋節差不多都要去清真寺裡跪拜但是不需要募捐而且日期也比開齋節短得多。

回族人的服飾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他們有傳統小巧精緻的禮拜帽,帽子上的圖案各式各樣,有菱形花邊的,有像窯洞似的拱形。戴上了禮拜帽彷彿來到了印度,別有一番風味。回族還有禮拜時候才穿的長袍,穿上長袍戴上帽子相機了從印度穿梭到古代的人。

回族人的建築也是獨具特色,清真寺藍色的寺頂上還有彎彎的月牙,在晚上月光下照耀的時候就像天上有兩個月亮。

這就是回族人的民族文化,這就是注重節日和規矩的回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