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與精神相關作文20篇

讓物質與精神之花同開 篇1

高二作文 ,960字

哲人說,假如你有兩塊麵包,你得用一塊去換一朵水仙花。是啊,只有物質與精神的同步文明的弦,才能奏出有深度的人生之樂。

佇步在社會的十字路口,靜心諦聽。大千世界,五彩斑斕的誘惑之雲下,只見人們如蟬般為著更多的“麵包”聒噪。君不見,多少人帶著欽妒的語言談論著福布斯富豪榜上誘人的數字,卻忘了自己的靈魂是多麼單薄;多少人又愛又恨地仰視這個老闆、那個總裁的腰包,卻不肯俯下身來靜靜品讀一篇哲趣的小文;我們在富足之後,又開始為LV、愛馬仕節衣縮食,卻忘記了向心靈充一點氧,於是,那朵水仙花便無助地枯萎了。

掩卷而嘆,情何以堪!物質已初步充足的今日之中國,又有多少人汲汲於更多面包的香氣,扭曲了心靈的航向?要知道點亮生命燈塔的不僅是物質的泛濫,更應是靈魂的熱度啊!

人,當生如夏花,之前所有對養料拼命的吸收,不僅為了生存,更為了那朵驚豔的靈魂綻放。“物質以自足,精神以富足”,智者如是說。

印度王子釋迦牟尼原本生活無憂,但他卻沒有漫然迷失於物質的海洋,僅帶清水乾糧,訣別嬌妻愛子,毅然踏上尋覓真諦的旅程。菩提樹下苦禪無數日夜,一朝之間猛然頓悟,於是佛教之光從此照亮亞洲大陸。拋下的是多餘的富足,捧回的是心靈的蓮花。

一座小房子,一把錘子,三把椅子。大衛。梭羅的瓦爾登湖為那個工業時代染上了一絲澄明的藍意。他說,自己只想證明,基本的物質保障之下,精神的財富更加重要。他躬親播種,親手收穫,並藉此深刻剖析自己,直擊靈魂,他用內心的強大擺渡過所有寂寞或喧囂,欣然駕船遊弋於“麵包”和“水仙花”的兩岸之間,最終定格在了一個萬人景仰的高度。

又如喬布斯,願意“放棄所有的科技去換取與蘇格拉底共度的一個下午”,早年去印度修行的他,多年以來一直過著樸素的生活。“過多的錢毫無意義”,他說,“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重視締造了整個文明。”

掩卷深思,智者的聲音帶來氤氳的香氣,真正的“富豪”,絕不應是一個又一個令人咋舌的數字所堆砌成的,而是一種“左手面包,右手花香”的從容,是一種“半身溫飽,半身書香”的霸氣,是一段“物質為底色,靈魂作音符”的樂章。當我們迷亂於光怪陸離的物質世界,請停下匆匆追尋的腳步,收住汲汲探求的目光,為自己的生命栽一朵水仙花吧!

祈願,人類終將能如雨燕,在物質的驟雨淋溼身心之後幡然醒悟而飛回心靈的家園,在閱盡千山秀色之後,魂兮歸來。

物質與精神 篇2

高三作文 ,789字

有人說“百姓富裕,物質豐富,對於文明自然渴求”。但君不見顏氏之子,陋巷瓢飲仍痴醉儒學不改其樂?有人說“驕奢忘本,但圓明園獸首重聚豈非因國人高價拍回?”

其實,文明與物質好比果實與種子。文明來自物質,高於物質,反作用於物質。正如種子種下會長出果實,人們吃完果實又會留下新的種子。二者本是同源,互為生滅,怎可單向辨析。

如今的《國家寶藏》中的寶藏正是前人留下的種子。貧弱年代,種子離了水,無法生根,但人們將其代代相傳,誓死捍衛。固然,當清代末年我們捱打受餓時,無什麼電視節目宣傳“中國文化”,但那時人們就不追求文化了嗎?那些抱著價值連城的瓷器、國畫、玉雕潦倒一生的人,守住了心中的文化種子,並傳之後世。

於是今天,當我們不必空守著前代的古物,而有了足夠可享受的物質資源時,種子便萌發。一時間,電視節目、電影、街藝;弘揚者,追求者雨後春筍般破地而出,漫山遍野。

人們所未注意到的是,當這些器物改變、震動著我們的文化觀時,我們的文化也在賦予這些種子新的基因。

敢問何代何朝有請明星講解推廣文化?敢問何曾有專人成組,耗資耗時只為宣傳文物文化的?基於工業時代物質富足產生的全新文明,與前代文明,以前代物質遺產為紐帶,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基因交流”。而後我們又誕下了新的物質“遺產”—影像。當百年後人類同時拿起“清明上河圖”和《國家寶藏》節目中關於它的解說錄影,又會有怎樣的文明碰撞?這碰撞,又將誕下何樣的文明果實?這果實中,又該有怎樣的,帶有何種基因的種子?

正是這輪輪迴回,相互作用,才使文明與物質密不可分,糾纏千絲。

看到《國家寶藏》時,我不禁笑了,這便是我們的文明價值吧:我們拾起前人的種子,用自己的文明澆灌培育它,賦予它新的意義與基因,當我們離開時,把這一期節目存於U盤,鄭重的交給後人,叮囑他們擇良日種下……

這大約也是古人、來者之文化價值吧!

願此輪迴之火,永不熄……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337字

還有哥白尼,他本是一名醫者,被當時的人稱為“神醫”。觀察天文只是業餘愛好,偶然一次他發現了他所信仰的天主教所說的《地心說》是不對的。他經過了多少次的觀察計算,研究出來了《日心說》推翻了天主教會的《地心說》。在天主教會極力反對下,哥白尼在臨死之前才看到了《天體執行論》的小樣,才與世長辭。一生逃亡,躲避教會的哥白尼用畢生心血創寫的《天體執行論》被教會說成禁書。直到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才使哥白尼的真理得到肯定。

這處處告訴了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驗而得到,不是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以求到的。這就是格物致知。為什麼我們要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因為這是一種生活態度,告訴我們要尊重知識,注重實驗,才能探求事物的真理,得到事物真諦。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808字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致知,獲得知識”。

“格物致知”是什麼?就是通過探查物體而得到知識。任何一個新知識的獲得,任何一個新事物的發明,都是建立在不斷探察新事物之上的。

我國的傳統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大學》中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天地,從而追求如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這早已不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這個物質大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推敲身邊的物體,並學習好文化知識,要從探察物體中求知。

求知的方法有很多,可親自動手實踐,讓事物的發展變化直觀地呈現在你面前,是獲得知識的最好方式。這便要求我們不能死學書本知識,必須在生活中潛下心來研究事物,從中獲取知識。列文虎克曾是一名門衛,整日閒暇無事。他利用空閒時間做什麼呢?他玩起了鏡片。於是,他憑藉著對事物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索科學的精神,終於玩出了名堂,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個放大鏡和顯微鏡。

從列文虎克的事例中不難看出,探察事物的確是獲取知識的好方法。可我們應該盲目地去觀察任何事物嗎?答案是否定的。這也不會有成效。永遠也不要忘記,實踐是與知識相結合的。諸葛孔明一生好學,在年輕時便遊歷四方。早在隆中時,她便精通兵法,三分天下。可縱有滿腹經綸不去施展有怎能體現他自己的才華呢?他追隨劉備,子啊連年的南征北戰中,我相信對他自己是一種常人莫及的提升。正如他在破南蠻藤甲兵前說,“我早在隆中便知道南蠻有驅獸之法”,後用火攻破之,不正是實踐的過程嗎?諸葛孔明後來有發明了孔明燈、木牛流馬,成為三國時期的一位發明家。

由此看來,親自動手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在生活中也有體會。在物理課上學習電路,之上可以輕而易舉地連線,而當一大堆電學原件擺在面前時,還真有些摸不著頭緒。幾次實驗下來,才逐漸有所領會。

憑我這些年的親身體會,只有不斷地研究事物規律,並把書本中的知識廣泛應用到實踐中,有所變革,才能適應21世紀發展的需要。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14字

古之慾明明德與天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摘自《禮記大學》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文化上並沒有太重視實踐精神,只是注重書本上片面的知識,沒有真正的實現格物致知精神,相比下,在西方國家,他們更注重在實踐中探求新的知識,因此導致了中國學生與西方國家的學生在實踐上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國的傳統教育與古代《大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的道理在軌跡上有些偏離。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在一次物理課上,我沒有好好看老師做實驗,只是背會了書上所寫,老師所說的內容,並沒有太過在意怎樣做實驗,第二天,去了實驗室,老師讓做一下“滑動變阻器”的實驗,在看到別的同學都在滿臉期待的做著實驗,當時的我,不得不後悔,沒有好好看,才明白只是背會知識點沒有用,相反,另一組同學因為上課好好看了老師做實驗,在自己的實踐下,完成了老師所交代的任務,開開興興地去做另一組實驗。在這種情況下的我,不僅沒有理解其中要點,反而將之前的知識忘的一乾二淨。相比之下那組同學已經理解透徹,反而很輕鬆。在近代的化學家中,俄國的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週期律後,在一次次對其探索中,編制了元素週期表,為後代學習元素而奠定了基礎。可見,實踐出真知。

在現在的學習中,應該更加註重實踐,在實踐中獲的更多的知識,在實踐中探索,重新回到“格物致知”的路軌上。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511字

實踐才是真諦

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摘自《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知識是成功的基石,智慧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而實踐肯定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了。

諾獎得主丁肇中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也列舉了古時名家的事例闡述這一論點,對於我們而言,在如今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是否也該有一顆積極探索,敢於實踐的心呢?

拿愛因斯坦的例子來說,他的偉績無疑是推翻了經典力學,使物理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當時的物理學家說過,物理的大樓已基本建成,後人只需添磚加瓦便足矣。當時的愛因斯坦只是專利局裡的一名小職員,但他很喜歡思考,一個偶然間的想法,使他為之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去證明,實踐,從而也鑄就了他傳奇的一生。試想,若他只是靈光一現,並未反覆推敲。歷史的長河中,可能並沒有這個名字。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生活的我們,很多時候只是一味接受,但不曾想過究竟是對是錯,認為真理完全正確,可往往真理之中會存在很多小的紕漏,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在學習的同時,更應該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即不斷探索追求實踐,多問一句為什麼,收益肯定多多!

精神與物質 篇7

高三作文 ,1120字

信仰是一種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生活中那些虔誠的信徒們的所作所為常常會讓我們發出這樣的感慨。

據說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歐洲,教堂永遠是最華麗的建築。不同的是,歐洲人建教堂時會統籌兼顧;印度人卻會為了建教堂而放棄建設,因為在他們心中,神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很難理解,在一個收入水平低下、貧富差距懸殊、社會矛盾尖銳的國度裡,人們會為了信仰甘願在物質生活上委屈自己。據說歐洲人建造一座教堂往往需要花費上百年的間,因為他們只會用多餘的財富來修建教堂,印度人卻為了建教堂而節衣縮食。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狂熱的信徒畢竟只是少數,沒有人可以僅憑信仰而活著。“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唯物主義者最基本的理念。縱觀人類歷史,是物質基礎催生了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質的支撐,信仰也就很難維持下去。缺乏物質根基、溫飽難以維持恐怕正是今天的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社會面貌難以更新的主要原因吧。

中華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概念叫“治世”。所謂“治世”,必須是物質財富豐富,如此方能社會和諧,國家安定。正如杜甫詩中所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才會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景象。從沒有聽說那個朝代能夠僅憑精神力量使得國家安定和諧。從太平道到白蓮教,歷史上的這些宗教組織在遭遇許多社會問題無法解決之時,只能被迫使用暴力解決問題,而驅動百姓揭竿而起的力量恰恰不是信仰,而是貧困與飢餓!

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三武滅佛”事件,就是政府為了社會安定而採用暴力手段拆除了廟宇、道觀。結果使得社會安定,國祚綿延。由此可見,一旦宗教信仰侵佔了過多的社會資源,反而可能成為社會發展的障礙。信仰之所以成為信仰,便在於其催人向善,若是僅僅著眼於禮神之地、禮神之人、禮神之物的奢華,恐怕就是捨本逐末了……

許多宗教信仰的另一弊端就在於它的迷惑性。宗教可以給身處絕境中的人以希望,但同時也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國的佛、儒、道三教都曾被歷代統治者用作鉗制思想的工具,其作用說到底就是愚民。佛教教人相信因果論,寄希望於來世;儒教教人忠君,做一世的順民;道教則教百姓安於現狀,安貧樂道。歐洲的宗教也不例外,從號稱“聖戰”的十字軍東征到“贖罪券”盛行,宗教領袖總是依靠自己的宗教地位來聚斂財富。前者導致了百姓安於現狀,社會停滯不前;後者則導致了社會的動盪,百姓的貧困。這樣的信仰,就不是“催人向善”,而是“致人愚昧”了。

我不信教,但我尊重那些宗教徒。不過我絕不相信信仰可以取代一切,我只相信“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那種為了宗教信仰而放棄物質追求甚至罔顧生命的做法的得失優劣,實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從共享物質到共享精神 篇8

國二作文 ,967字

清晨醒來,清涼的秋風拂面而來,T先生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騎著共享單車來到公園開始晨跑。沿著兩旁火紅的楓葉,在曲曲折折的石板小徑上穿行,望著路旁各種各樣的共享資源:共享飲水機、共享書店、共享棋具,T先生突發奇想:為什麼只是共享物質,沒有共享精神呢?

這個想法一旦在T先生腦海中閃過,便再也甩不掉了。經過一番設想,T先生決定開一家“共享成功”公司,讓失敗者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過了幾天,T先生的門面公司在淮海路順利開張了。各色各樣的人在開業頭一天湧進這家公司,尋找可以共享的成功。在底層奮鬥了十幾年的工人買了一個月的“共享工程師”,想感受一下統領別人的滋味;高考成績平平的學生來這裡買了一些“重點大學共享券”,蹦蹦跳跳地去享受重點大學的生活;創業失敗的人買了一天的“CEO享受票”……很多未能成功的人都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成功。T先生望著潮水般的人群和秋日高升的太陽,開心地咧嘴笑了。

可是過了一個星期,各種各樣的投訴信紛至沓來。人們紛紛訴說這些買到成功的人根本無法勝任,把原來的好秩序搞得一團糟。甚至有政府人員前來干涉,要求T先生不要再開下去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T先生不知所措,彷彿小船駛進了一團迷霧之中。

為了尋求幫助,T先生去找S教授談心。T先生不解地問:“為什麼不能共享成功呢?”S教授語重心長地教導他說:“大部分人的成功都是由自己的努力換來的。聰明的人也得獻出汗水才能獲得成功。而這些失敗者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不夠努力或不知正確的方法,自然不能正確地享受成功。生活中的一些物質資源是可以共享的。但成功是一定要經歷一定過程的,不能直接用錢財來一步登天。就像一些人,用金錢買到一個官職或仗著後臺直接飛到很高,可再怎樣也沒有能力把這份官職做好,最終也只能被民眾趕下臺。”T先生仔細思考了S教授的話,又迫不及待地問:“那我現在該怎麼辦呢?”S教授捻鬚大笑:“你現在來請教我不就是一種共享嗎?”T先生豁然領悟。

第二天,淮海路上的“共享成功”公司不見了,取代而之的是“共享教導”。上門求教的人數不勝數。S教授正認真地分析這些失敗者的問題並給他們正確的方向。有一名記者問T先生:“您為什麼放棄共享成功,採取共享教導呢?”T先生笑著說:“錢財買來的成功只是一時的,是弊大於利的,而有了正確方向而努力奮鬥得到的成功,是永久的,是真正可以共享的。”

共享的物質·獨有的精神 篇9

記敘文 ,935字

當今社會之發達,實非古往之能比。當科技的衍生事物—共享,剛出現在人們眼前時,人們就像猶太人看到摩西一般,不由地盲目推崇;而一旦出現問題,人們又想簡單扼殺。其實,就我看來,共享之事物的利與弊是矛盾伴生的。不信?講個例子給你聽聽?

某週日的一大早,我騎著很火的摩拜單車去圖書館,陽光很好,街市也很煩雜,小販們各自吆喝生意,煞是熱鬧。看著市井的繁榮,不得不感嘆社會發展之快。一切都很美好時,突然嗚呼哀哉,鏈條斷兮!太讓人心煩了。但是,圖書館還是得趕去的,四下張望,還是叫輛計程車,比共享單車貴上不少,但明顯更加靠譜,更不會出現義大利軍隊在二戰時打不開彈藥箱而被全殲的事情。

不愧是書籍的海洋啊!圖書館裡老者圍在中醫藥書籍那邊駐足;幾對夫妻則停留在烹飪區;孩子們面對巨大的書櫃不知所措,像被鵬、鯤震撼的莊子。我一摸口袋,哎呀,完了,我沒帶借書證。這下白來一趟。不經意間,看見只要出示共享書店的證明,便不須帶借書證。太好了!這可比以前沒共享服務時方便多了。出示證明後,我也遨遊在浩渺的書的海洋中了。

讀完書,也接近飯點,肚子也早已不消停了。我走了出來,忽然間,一個籃球飛過頭頂,嚇死人了!這是誰丟的?怎生得這般討厭。正要興師問罪時,又一個籃球飛來。原來在一旁,一群男孩子在玩一個共享籃球機。手機掃一下,就會飛出一個籃球,看著是好玩,可是要是隨意飛出,砸傷人該當如何啊?

制止他們後,我又想起了吃飯的事,就近找了一家餐館。進去之後,才發現餐廳是自助點餐的,用手機一掃,選想要的菜名,確認一下就算點好了。可沒有APP怎麼辦,難不成現場下載?要不像以前一樣,叫個服務員?揮手叫了服務員,沒想到,他還愛理不理的。我在點單,又不是收他們錢,為何不管我?細察之下,原來在網上訂餐,是有額外的回扣可拿的。迫於飢餓,我不得不多付小費換來一份飯菜,怎麼用了新的科技,反而顧客更加拘束不便了呢?巨人安泰被陸地所限,我難道也就這麼被共享限制了?

古往今來,矛盾常見,像陶淵明,像王陽明,像張居正,無一不在矛盾中糾結。當今之共享的種種事物,正是又方便又不易啊!

在共享的道路上,有驚喜也有困惑,我們既要上下而求索,更要揚長避短。共享物質和服務的同時,人們還需要有獨有的精神,才能真正實現自由。

貧窮的物質精神說 篇10

高二作文 ,783字

有人說,貧窮是物質的。是別人有豪華的別墅,而你只有幾間平瓦房;是別人開著賓士寶馬跑車,而你開著三輪車來往于田地間;是別人吃著雞鴨魚肉,而你卻容膝之所粗茶淡飯。是別人穿著名牌穿梭各大都市中,而你衣著平凡毫不起眼。沒有錯,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這是真真實實的貧窮。

中國要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首先就是讓老百姓在吃穿住行等物質上無憂,貧窮的物質性是一個古往今來最最實在的話題。中國現在仍致力於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目標,誰能說,貧窮不是物質的?

其實不然,人們往往只看到最普通的那一種貧窮,卻忽略了貧窮的精神性。

貧窮的精神性也是真實可感的,是你是你生活在繁華都市每天煙塵肆虐,而我享受著鄉村環境中天然氧吧的滋潤;是你滿肚肥腸一身疾病而我辛苦勞累百病不侵;是你身著名牌空有外表而我普通平凡內心充實。無疑,貧窮也是精神的。

陶淵明貧窮中自有久在樊籠裡一復得反自然的恬靜,居里夫人貧窮中也有實現自我價值的喜悅和滿足。陶淵明不為官場的渾噩所牽絆,終於選擇了“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山間田園;居里不為世俗名利所牽累,願意堅守一份自在舒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多少人能夠深味陶淵明的那一份心境,還有誰願意獨守一份精神的富足而不甘於物質的追逐?

從古至今,多少人厭惡了物質利益的追逐,而在老後開闢一間鄉間茅舍,聽流水潺潺,看山樹環繞,感花開馥郁,聞鳥語花香,多少人在貧窮和富貴的漩渦中迷失了自我,最終得不到物質的享受也終未獲得山水的樂趣。

貧窮是真是可感的東西,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只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被它物質的一面矇蔽了雙眼而忽略了精神的富足。所以,其實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清楚地認識到貧窮的物質性和精神性,無論你願追求上流社會的豪華生活還是願如陶淵明、居里夫人一般擁有滿足恬淡的心境,你都不會是貧窮的代名詞!

我與市北精神同行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1字

大家知道市北精神代表著什麼嗎?市北精神是屬於我們市北的精神體現,是我們市北區精神追求和文明的標誌,每一個市北人都應該更好的履行市北精神的橫條:包容、創新、激情、超越。

一個住在阜新路街道安泰社群的一個普通的警察:康龍,以自己的激情當選了“感動市北”十佳道德模範,被安泰社群的人們稱為“溫馨民警”,小區居民白大姐說起了他是如何用自己那永不消退的激情工作;看見那間小屋沒有?那就是康龍警官“溫心計劃”最早的工作室,白大姐說:“康警官經常為了一個案件和團隊探討到深夜,溫心工作室的燈常常亮到很晚。”她為此很是感動,在她眼裡,這就是為迷茫的孩子指路的一盞明燈。他,所具備的市北精神就是激情。

包容是市北精神中最為重要的,包容就是忍讓,所以不要時時刻刻都為小事計較,應該做一個心胸豁達的人,如果你每天給他人多一個微笑,少一份埋怨,那不僅會對自己有益,還可以把微笑傳染給每個人,讓我們的市北被微笑點燃。

不僅僅要學會包容,還要學會創新,人類有了創新,才有了新的生活,我們雖然不能說是無私奉獻,但每個人只要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來為建設我們更美的市北出一份微薄的力量,那也是我們的一份貢獻。只要我們愛市北的情意還在,就算奉獻了一點力,也表達了我們對市北的感情。

激情,是我們每個市北人所要具備的,激情是創新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沒了激情,那我們就沒有前進的勇氣,創新的精神。每個市北的人,有了激情,就會創造出跟美好的明天!

超越自我,是我們所缺乏的精神,每個人都要挑戰自我,突破極限,我們才可能做最美的自己,收穫成功的喜悅。

與世長存的雷鋒精神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8字

“學習雷鋒,好榜樣……”媽媽一邊哼著曲子,一邊幫鄰居哄小孩,我笑嘻嘻地問:“媽,這曲子已經過時了,怎麼還唱啊?”媽媽立刻嚴肅起來,正式地說:“雷鋒是我們的榜樣,他的高大形象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不會過時的。我們應該向雷鋒學習,當別人有困難時,我們要給予幫助……”咦?這句話怎麼這麼熟悉呢?哦!迄今為止我聽過無數次類似的話。

記得在一個夏日的中午,天空忽地下起雨來,我揹著書包徘徊在學校的走廊裡,心裡一個勁兒發急。“大哥哥,我們一起走吧!”一個稚嫩的聲音從背後傳來。我轉過身,原來是一個小男孩,看上去不過八九歲。他說著,晃晃他手中的傘。“噢”我一愣!一種不知怎樣形容的感激湧上心頭:“謝謝你,小同學。”小朋友微笑著說:“不用客氣,我的老師說過當別人有困難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人。”我們隨後便撐著傘走進雨中。

又一次,暑假,我第一次坐長途汽車去看望外婆。一路上,汽油的味道薰得我想吐,最後我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不知道過了多久,我揉揉朦朧的睡眼,發現自己躺在一個老奶奶的懷裡。“孩子,你醒了!”老奶奶用手絹輕輕地擦去我額上的汗水並把我慢慢地扶起來,說:“你剛才暈車了。”“謝謝你,老奶奶!”“這是哪兒話,當別人有困難時,就應該去幫助啊!……”

儘管雷鋒已經不在,但他的精神與世長存,影響著每一代人,他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五老”精神與中國夢 篇13

高一作文 ,1274字

關於“五老”,在我慚愧的淺顯認知裡,所能道出的只是它們的全稱:老幹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範。僅此而已。

進一步探尋,便可知“五老”精神的蘊意,即忠誠敬業、關愛後代、務實創新、無私奉獻。可如若只是這麼幾個乾巴巴的字眼,我們很難真切感受到這四大精神的引領。我不想在這裡充當新華詞典的職責,將這四個詞語做過多的口頭翻譯,反而我想從這些奉獻家們著手,深入瞭解“五老”精神的寶貴之處。

老幹部,這個讓人肅然起敬的代名詞,用開國元勳來形容這些英雄們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在祖國最虛弱、最無助時挑起大梁的革命者,用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和超群的智慧深入敵人腹部,不畏恐懼、不懼強敵,一步步將中國引領回了光明的大道上。我敬佩這些革命者,我們能有今天的生活,全都是仰仗他們的無私奉獻。

在去年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我們所觸及到的最偉大的勇士們,當數這些曾經為祖國揮灑熱血的老戰士們了。是他們,奉獻了自己本可以無憂無慮的青春熱情,在祖國千瘡百孔的大地上注入新鮮的血液和生機。他們見證了一代人,一個時代,一抹傳奇色彩。這些為祖國出生入死、決戰沙場的英雄們,我崇拜你們。

除過這些,還有一些人,他們把弱小的中國發展壯大,使中國在科學以及其他諸多領域上的實力一步步攀升,以致屹立於世界不倒之林。這些人,便是智慧與勇氣並存的化身:老專家。不論是“兩彈元勳”鄧稼先,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這些做出過巨大貢獻讓後人永世難忘的偉大人物,還是一生堅守在崗位上默默無聞的老專家們,都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

而在處於和平盛世的今天,教育事業成為了一個國家能夠持之發展的不竭源泉,“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最是能闡述這一觀點。我們一直都在強調“科教興國”,而在教育事業日益壯大的背後,不能抹去的是教師們為祖國辛勤奉獻的背影。這些一輩子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恪守崗位的老教師們,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們。我們所不能忘記的,是老師在多少個日日夜夜裡為我們揮舞的粉筆,又在多少個人生的岔路口,化作引路人苦口婆心地勸誘我們。人們常說少年是祖國未來的花朵,誰又曾想:灌溉了我們這些花朵的園丁們,正是老師啊!老教師們,我敬愛你們。

道德模範,相信大家對這個詞語並不陌生。正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社會上才出現越來越多的正能量。真善美成為社會主流,需要每個人的努力,而這些老模範們,便是傳遞正能量接力棒的領頭羊,引領我們樹新風,守道德。

正是這“五老”,正是有這些人的存在,我們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的生活是由上一代人創造的,那我們的下一代人呢?這就需要我們將“五老”精神傳承下去,將忠誠敬業、關愛後代、務實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傳承下去。

正如中國夢,往大了說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夢,往小了說是每個中華兒女寫在掌心上的夢。但無論怎樣,就像俄羅斯民間故事的三十二個模板一樣,中國夢,正是由我們的一個個小夢拼湊嫁接而成。只有我們每個人都心繫中國,每個人都履行應該履行的義務,並能將我以上所說的“五老”精神發揚光大,我們的祖國,世界的中國才能夠巍然屹立,經久不衰。

城市准入與共同體精神 篇14

高二作文 ,1089字

據說,我國幾大城市都在討論准入制度,以便把“低素質”的人排除在城市之外,以維持其良好的社會秩序,准入制度的提出是有其現實背景的,這個背景就是城市治安的惡化。有人認為外來閒雜人員是造成城市居民缺乏安全感的罪魁禍首。可是這種變相的戶籍制度和市場經濟有著根本的衝突。經濟學家們早就發現,在一場經濟博弈中,當那些追求最大利益的博弈者們知道這場博弈是不斷重複的交易或遊戲時,當他們對其他博弈者過去的表現都相當瞭解時,當博弈人數有限時,他們之間就喜歡合作。

我們過去說農民老實厚道,特別是那些住在偏遠地區的農民就更老實厚道。如今突然把他們稱為“低素質”的閒雜人員,說他們是犯罪的根源,原因之一,是他們離開了過去那個面對的生活圈子,來到了誰也不認識的大城市。來無蹤去無影,老實厚道已經不符合他們的生存利益。大家要做的都是一錘子買賣,一錘子買賣當然就沒有必要信守不斷重複的交易或遊戲規則,其中個別人偷偷搶搶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由此可以看出,一個社會的長治久安,就需要社會成員都意識到彼此打交道不是一錘子買賣,意識到他們之間的交易或者遊戲要不斷重複,彼此要不斷增進了解,共處於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圈子”之中。這樣,大家即使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須時時顧及到對他人的責任。再簡單地說,構成社會基礎的是一個共同體或者社群。

英國城市化問題的根本解決,還有賴於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一系列立法,從而逐漸承認工會的權利,保證工人階級的基本福利,把勞工階層接納為城市共同體中體面的一分子。

在城市化中吸收外來人員方面最成功的,還是戰後的日本。一位日本官員在10年前說了一句話:日本是村莊!高度工業化和城市化也沒有打破村莊裡那種面對面的社會人際紐帶。戰後日本給農民的福利非常豐厚,農村的基礎教育是世界一流的。在工業化程序中,東京的一個大公司跑到一個村子,一下子把村子裡一年畢業的學生全僱下來。這樣,村子裡一代人集體進城,到了一個公司,有了終身的工作和優厚的福利。他們自然以公司為家,在大都市還和在村子裡一樣,維持著對共同體的忠誠。

從世界工業化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准入制度不僅無助於解決城市化過程中的治安問題,從長期來看,可能會把治安搞得更壞。城市治安惡化的重要原因,在於外來“閒雜人員”失去了傳統的共同體和麵對面的人際網路,同時又不能進入新的共同體,並建立新的人際網路。這樣的環境自然促使他們在和周圍的人打交道時進行一次性的交易。上述各國國情雖然不同,但解決城市化過程中治安問題的根本都是城市的社群接納外來人員,使他們把城市看做是自己的家園,建立新的共同體的歸依感和責任感,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

刷出精神與人生 篇15

高一作文 ,906字

如今,在這個倡導素質教育的時代,有很多人反對老師給學生布置過多作業,反對學生刷題,但是或許他們並不知道,題海中卻蘊含著大道理,並非僅僅唯刷題而刷題。

刷簡單的題,例如基礎題,概念題,不是簡單的重複。這考驗的不僅是你的耐心,還有細心。不僅要注意做題的速度,更要確保正確率。在反覆的練習中,可以把所用的時間無限趨近於零,不僅不會感到枯燥,反而會頗有成就感。這不禁讓我想起在生活中做一件極其細小的事情,需要你去反覆完成,反覆練習,反覆琢磨,熟能生巧後,便能為自己的生活節約更多的時間,這何嘗又不是一種樂趣呢?

較為耗時的中等題對於我們這些中學生來說無疑是最為苦惱的,因為它們既需要時間去計算,又不能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無疑是一項耗時又耗力的工作,但沒辦法,我們必須去完成,這就好比生活中那些不太重要,但又因某種外界因素而必須完成的事,我們只有拿出刷中等題的態度,靜下心來克服心中的煩躁,認真而耐心地完成它。

對於那些壓軸的難題,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想法。有的人認為它難,覺得它是一道無法超越的鴻溝。那麼,這種人到最後,就一定完不成這道題。而對於我來說,刷難題是極富吸引力而又具有挑戰性的。雖然難,但它能使我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也總堅信自己能夠完成。為了去品那一小段成功的甘甜,我會迎難而上,願意花時間,去思考,去攻克,當完成之後,內心就會有說不盡的喜悅感與成就感。如同那些艱難得看似無法完成的事情,在你面前就像一堵牆,你認為無法越過,或許你就真的不能越過了,但倘若你有信念,相信自己的實力,或許便能在某個靈感突現的時刻,帶著對成功的渴望,突破這一難關,而在這之後湧來的,不僅會有外界的讚美與崇拜,更會有來自自己內心深處的甘甜,如同站立高山之巔,心曠神怡。

其實我們並不是在為刷題而刷題,就好比賣油翁那樣,把任何事情做到極致,這才是我們刷題的目的,那些能工巧匠們之所以最後取得成功,甚至成為大國工匠,也是在熟練地掌握基本的技能基礎上,不斷地攻克一道道難關,方可成就最終的輝煌。即使在過程中感到厭煩,或是遇到困難,我們都會保持堅韌去努力克服,這刷的不是一種單一而又機械的重複,而是刷的一種態度,更是刷的一種精神與人生!

共享時代與中國精神 篇16

國三作文 ,972字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題記

人們常說時代在變遷。誠然,我認為我們走過的時代可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是我們的老祖宗創造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那時的人們物質生活單薄,精神更是貧乏,這是滿足於生存需求的時代。後來,工業革命帶領我們走進蒸汽時代、資訊時代,西洋要比我們領先一步,人類處於科技發展的時代。而在今天,一個嶄新的時代在中國起航—共享時代。共享,有科技加成,卻更有人文精神的體現,我們終來到日益成熟的人文時代。

“共享”挺新鮮,可我卻覺得它極古老。古時漢代便已有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帶去中國本土之物,帶來西域種種“新奇”的物什,這就是一種共享。這時,不得不提時下與“共享”一樣“熱”的一個詞—一帶一路。細細想來,兩者倒是異曲同工。將中國的美帶去,帶來別國的美是一帶一路的精神,將美共同分享是“共享”的精神。我在看今年《開學第一課》時,看到這樣一個畫面:幾十個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們肩並著肩在陽光下,左上角有一排小字:路路相連,美美與共。這個畫面震撼了我,一種細碎的感動蔓延整個心房。共享帶來的生活便捷和一帶一路帶來的經濟發展最終指向一個方向:長居久安,國富民強的和諧社會,一個大同社會。

關注人文是一個國家真正富強的體現。就拿共享單車來說,國外已有幾個城市風靡起來。許多外國人在中國也覺得非常方便。或許有些人對中國有些不滿,我卻要說:此生無悔入華夏。中國跳過資本主義制度,直接走社會主義道路,這何其艱難。或許我不懂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或許我不理解什麼是中國特色,但身處於共享時代的我感覺到“小黃車”是多麼方便,“共享雨傘”是多麼有用,我感到了中國在努力讓老百姓過得好一點的渴望,我感到我們的社會更加的文明、和諧。

但“共享”仍存在許多問題,有些人刻意破壞,佔為己有。甚至有些不法分子以此來做文章。而發展不均衡也是一大問題,有些上海郊區共享物品都較少,更不說外地。看來,實現一個真正有秩序的共享時代,還需更多人的努力。

共享時代的背後體現的是文明、和諧的中國精神。而共享時代和社會主義道路我們還都處在初期階段。共享時代將要實現的是人與人的共享,中國與世界的共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願“共享”觀念深入人心,成為世界理念。願未來將會有一個美麗新社會。

人文精神的去與留 篇17

國三作文 ,1487字

由谷歌公司設計的AlphaGo與圍棋界頂尖選手李世石的“人機大戰”近日引起人們的關注,人們敏感於得知輸贏的結果,擔憂著人與科技能否共存的未來。

而蘋果公司總裁庫克曾表示他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般思考,而擔心人們像機器般思考。的確,人們在關注輸贏的同時,變得越來越功利性。今人貌似卻忽略了競技比賽不在於輸贏的真諦,淡忘了圍棋本是修身養性、鍛鍊思考、沉浸心靈的過程。美好的人文精神是否已經喪失?

是的,奧運會上的國與國在光輝獎牌榜上你爭我奪;國內的足球聯賽中為了贏球不擇手段;少兒學習圍棋是為了儘早升段。如今的孩童學習樂器是為了考級,而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興趣和教養;青少年的課外實踐是為了應付課題,而不是自身對科學的探索與鑽研;工薪族的遊玩休閒是為了顯擺賣弄,而不是讀書、休閒豐富自我。時代下的人們越來越功利,越來越物慾。人們在乎物質的需要,捨棄了人文精神的滋養。

回首看,人們捨棄了人文精神,使當今的人們更加重視物質,重視金錢,出現了“金錢至上”之論,形成個人利益的絕對化,使道德良知、價值理想,甚至為人的基本操守都變得一文不值,生在人世間,終日奔波苦,只為了一點錢;他們追求名利,眷戀著徒有光彩卻無實力的虛偽外表,在人生道路上成為迷途羔羊。

人文精神的“去”因為快速的時代的步伐,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生活需求的提升使人們需要相應的安全感,而金錢物質則帶給人們心裡以及經濟上的慰藉與滿足;是因為當下人們對於功利的不捨,使物質拿得起而放不下,“不捨”的心態成為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是因為當下人類的審美扭曲,比賽亦或是其他事物,往往只有兩個結果—非輸既贏,相比起50%的單調結果,人們卻忽略甚至是忘記了那存在無限可能的過程。有阻礙就有跨越,有推動就有前進,外部條件與內在因素所能碰撞出的“東風夜放花千樹”的火花,人們卻忘了欣賞其多姿多彩。

人文精神的滋養真的不能適應當代的緊張功利的社會和生活嗎?此言差矣。

人文精神的“留”是人們價值觀的傳承,正如圍棋中的對弈時縱橫十九道,三百六十一子,虛實變幻,譜寫出得是博弈者的“智慧”的動力,多與少,高與低,得與失;人文精神的“留”是生活的恬淡,正如杜少陵所述“老妻畫紙為棋局,稚童敲針作釣鉤”中老少耕地之餘,閒敲棋子的閒適,體現對弈的藝術中更包蘊著無窮的智慧和淡然的人生感悟;人文精神的“留”是人們追求夢想的動力,如同《月亮六便士》中思特里克蘭德捨棄了物質經濟,放棄了社會地位,解開了家庭的束縛,他飽受孤獨的摧殘與身體的痛苦,為追求自身理想實現自我價值,衝出世俗的樊籬,走向了藝術的至境—這是我們所仰慕卻達到不了的境界。

人文精神的“去”與“留”的鬥爭中,人們在退步。我們失去了判斷美的審美的價值觀,失去了品味過程的價值觀,失去了崇尚道德的價值觀。我們失去了同情,失去了愛心,失去了人情味。我們為建公路,砍伐千年古樹;為拍美照,驅車追趕藏羚羊;為行公法,摔傷無辜兒童。

而人文精神能使面對挫折,飽受苦難以及忍受壓抑的人們學會捨棄,學會淡然。德國詩人黑塞先生曾說過“彷徨在物慾橫流中,最終也只是一?g黃土。”就像脫離了人文精神層面的棋局,則就失去了棋局的真諦。

歷史長河中,有一顆被叫做“人文精神”閃耀的的星,它是一顆散發著光芒的指明星,為在渡跨大河的人類引導正確的方向,告訴人們“不忘初心”。

罔顧後果之人如《月亮與六便士》序言中寫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望見了月亮”—過程的美好非結果所能到達,人文精神的滋養也將一直留存。人生亦如棋局,其博大精深,猶有過之。

人文精神不“去”,永“留”!

與民族精神結緣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670字

看中華大地,歷經數千載演變,而佇立不倒得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看滾滾紅塵,歷經數千載更換,而被人稱歎的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看天地之間,歷經數千載風雨摧殘,而始終強大的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

身為一個炎黃子孫的我,願與民族精神結緣。身為一箇中華兒女的我,願與民族精神結緣。身為一個熱愛祖國的我,願與民族精神結緣。

人人都說:“我愛我的祖國”,人人都唱獻給祖國的歌,人人都誦贈給祖國的詩。有人說:“長城是脊樑”,有人歌唱:“黃河是母親”,有人朗誦:“祖國是我們的生命”。登泰山一覽眾山微渺,下江南滿眼妖嬈嫵媚,長江萬里奔流,兩岸猿聲歡啼,喜馬拉雅高聳……如同女神降臨。

仰望自然的天空,親近厚重的土地,擁抱清秀的大自然。自然推動民族精神飛揚。

在面對日寇的鐵蹄時,中華民族顯現出異常的凝聚力,“國家主權高於意識形態,民族利益高於一切”。對待日寇,槍口一致對外,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鮮血捍衛民族利益,捍衛自己的領土,捍衛國家的主權。為民族流盡自己的最後一滴血,將五星紅旗裝飾得更加鮮豔,更加光彩照人。

天南地北,斗轉星移。看世事變化,天風浪浪,海勢蒼蒼。而我們的民族精神不因任何風雨而飄搖,而民族精神就是天山上聖潔的雪蓮花,引導祖國走向美好的明天。讓東方雄雞報曉一個新的黎明,讓沉睡的雄獅甦醒撼動寰宇,讓高傲的雄鷹俯首稱臣。讓祖國的未來成為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成為一道絢麗的彩虹,成為一棵永摧不朽的參天大樹。

一箇中華兒女的我,願與民族精神結緣,傳承祖國的民族精神,讓祖國的民族精神千秋萬代永傳下去。令世人仰望它、稱讚它。讓我們的民族精神永垂不朽。

智慧思想與不屈精神換來的和平 篇19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0字

在抗日戰爭中,有許許多多的英雄,因為他們的智慧思想與不屈精神,讓許多敵人葬身於中國土地上!

在這些人中,有一個在全國影響非常大的兒童—王二小。相信大家都知道他的故事:二小本該在草地上放牛,但他卻被前來掃蕩的敵人抓去帶路。後來他憑著自己的智慧把敵人帶到了八路軍的埋伏區,最終與敵人同歸於盡。在聽了這個故事之後,我們班有的人落下了豆大的眼淚,但有的人居然嬉皮笑臉地你說一句我說一句。這可使我生了氣,心想:要不是這些抗日前輩為你們帶來了和平,你們能是現在這樣嗎?

還有一位小英雄,他非常會游泳,游泳還讓他從日本鬼子的子彈下虎口逃生!沒錯,他就是雨來。雨來任憑敵人怎樣哄他、打他、罵他,也不說出村裡的聯絡員藏在哪裡。這就是不屈精神!

還有一些人,不但有智慧思想,而且有不屈精神,是的,在《地道戰》裡使用地道戰術戰勝敵人的人就是這種人。他們的智慧思想體現在能想到利用有限的裝備與資源,不屈精神體現在為了勝利不惜與敵人同歸於盡!

現在的和平是前一輩人用生命與鮮血來的,我們要珍惜!

寫出人物的精神 篇20

國二作文 ,1273字

我的父親

俗話說得好,“父愛如山,母愛如水”。如果把父親比作一座高大而雄偉的大山,母親就是川流不息的小河。如果把父愛比作滾滾流雲,那麼母愛就是涓涓小溪。

令我驕傲的父親

每次當我無聊翻手機時,都會開啟百度軟體,然後在上面輸入五個字:畫家馬勝利。沒錯,他就是令我驕傲的父親!

我的父親一直追求著富有象徵意義的花鳥形象構造之美。父親的畫面,從不凝固在一個僵化的模式之中。我父親的畫鳥畫形成了獨具個性的“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新格局。

多年來,他總是以一個充滿愛意之心,把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理想寄情於筆端。爸爸經常指導我:只有對景有強烈的感情,才會鼓起想象的羽翼,只有胸有情思,注情於景,才會創造出意境美的精彩作品!

我的父親無論工作多麼繁忙,總是忘不了給我上一些人生的道理,使我茁壯成長。

放風箏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媽媽帶我來到渭濱公園放風箏。

蔚藍的天空中五顏六色的風箏展翅翱翔。在風的吹拂下,它們彷彿是一隻只五彩繽紛的蝴蝶,把天空點綴的更美麗了。

我把風箏往天上一送,風箏便徐徐地飛上了天空,慢慢的升高,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翱翔。

正當我暗暗自喜時,一轉頭忽然看見一個三四歲大的小妹妹騎在她爸爸的脖子上。那小妹妹手持著風箏著,在空中奔跑著。她的媽媽也緊隨其後,跟著他們父女倆一塊兒奔跑。他們一路歡聲笑語,玩得不亦樂乎。

我看著他們漸漸黯淡的背影,心裡總是空蕩蕩的。不禁想起了身在北京工作的爸爸,我想起他們在室外休閒遊戲時,爸爸可能還在畫室裡辛勤的工作吧。

想著想著,兩行淚水就不斷的往下掉,一陣微風吹過,覺得臉上涼嗖嗖的。我回過了神,撿起了摔在地上的風箏,又把它重新升起。我希望這隻風箏能帶著我的願望,送上碧藍的天空。

短暫的時光

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對我來說,是稀有的、寶貴的,我格外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每一秒鐘。現在的我,一年見到父親的日子屈指可數。而且其中一半的時間他都在忙於工作,和我玩耍的時間只佔到了極少數。

寒假,我和媽媽長途跋涉,來到了他工作的地方。我清楚的記著,一推開門,我便撲向了他結實的臂膀。在那一瞬間,我的淚水奪眶而出。我緊緊地抱在爸爸的懷抱裡嚎啕大哭,不過流下的是幸福的眼淚。

不追求名利

每當同學們分享週末和父親一起出行的故事時,我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出爸爸忙碌的身影。他那低頭伏案的動作,令我記憶猶新。

因為長期伏案工作,導致頸椎一直有問題;因為飲食無規律,導致胃一直也不好。我和媽媽時常提醒他,可是他總是笑著點點頭。

總是有人羨慕我有一位這麼優秀的父親,有一個這麼好的家境。但是他們並不知道的是,如果有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我寧願選擇一個平凡的父親。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快樂的家庭。

感謝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了。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謝謝你做的一切,雙手撐起我們的家,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多想像從前一樣,牽起你溫暖手掌……”

“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了!”

後記

我是一隻小鳥,而爸爸的愛是天空,我在爸爸的關愛中翱翔;我是一條小魚,而爸爸的愛是海洋,我在父愛的溫馨中暢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