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處處是科學相關作文20篇

生活處處是科學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04字

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小發現—花盆裡的小洞。

我的爺爺是一位養花愛好者,房子的窗臺上、樓頂上、家門口都擺滿了他的寶貝。瞧!爺爺今天這麼高興,肯定是又有新寶貝了。我看著他今天剛從鄉下挖回來的月季花,好奇地走了過去,我把花盆端起來一看,發現花盆下面還有幾個小洞洞,我以為花盆是壞的,撒腿就往客廳跑。

來到客廳,爺爺正在看電視。我跑過去對爺爺說:“爺爺,您剛從鄉下挖回來的月季花的花盆破了。”爺爺聽了立馬拉上我去看,爺爺左看右看,他說:“孫女,你可別嚇我,這明明沒破呀!”我一邊把花盆端起來指給爺爺看一邊說:“我沒騙您,您看這有好幾個洞洞。”爺爺聽完哈哈大笑,我有點疑惑不解。

爺爺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耐心給我解釋道:“花盆裡如果沒有這些小洞,水澆的太多,多餘的水就會積在花盆裡,時間一長,根就會因不通氣而腐爛。可水澆的太少,根就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花盆底下有了小洞,就可以放心給花兒澆水,多餘的水自然會從小洞流走,還能讓花的根吸收更多的新鮮空氣,使花兒能夠更舒服地呆在花盆裡。”聽了爺爺的解釋,我明白了,今天我又收穫了新的知識。

只要我們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就會懂得生活中處處充滿科學!

生活處處是科學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832字

地球是有地心引力的,所有的水都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但是,我從一本科學書裡看到,一個普普通通的玻璃杯,竟然可以把臉盆裡的水從下往上吸。真的是那樣子嗎?難道是杯子把水吸上來的嗎?我決定做一次實驗,按照書裡的方法,準備了一支蠟燭、一個玻璃杯、一盒火柴和一個臉盆。

我先把蠟燭點燃,把它放在臉盆上方傾斜。只見蠟油滴在了臉盆裡,我馬上把蠟燭固定在蠟油上,隨後把兩個杯子的水倒進盆裡,用玻璃杯把蠟燭罩住。我仔細地盯著火苗,心裡數著數。大概16、17秒之後,火苗越來越弱,直至完全熄滅。只見,外面的水越來越少,而玻璃杯裡的水卻越聚越多,超過了外面水面的高度。玻璃杯真的把水從下往上吸了呀!我不禁一想:臉盆裡的水如果多一些的話,吸上的水會不會也多一些呢?於是,我用記號筆在玻璃杯裡水面相應的地方做了個記號,開始第二次試驗。

這次的試驗步驟跟第一次一樣,不同的是在臉盆裡多加了兩杯水。火苗熄滅之後,吸上的水越來越多。本以為吸入後的水面會超過記號線,可是水一到線就戛然而止。看來,只要臉盆裡的水足夠多,玻璃杯罩住蠟燭後吸入後的總水量是一樣的。那麼,如果臉盆裡的水不夠多,少於吸入後的總水量,又會怎樣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把臉盆的水倒出了許多,開始做第三次實驗。火苗滅掉之後,杯子外面的水也慢慢減少,只聽“哧哧哧……”杯沿開始冒泡泡。一會兒,沒了動靜,外面滴水不漏,一乾二淨。我去拿杯子時,臉盆居然與杯子吸在一起,也跟著上來了。

為什麼臉盆裡的水會向玻璃杯裡湧?為什麼水足夠多時,玻璃杯吸入後的總水量一樣?為什麼水少時,玻璃杯會把臉盆吸起來?帶著這些疑問,我查閱了相關書籍,諮詢百度。

原來,空氣是混合物,它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氧氣能夠幫助蠟燭燃燒,等到杯子裡的氧氣用完,蠟燭就會熄滅。這時,玻璃杯裡的氣壓比外面的氣壓低,外面的水就要流到玻璃杯裡,等玻璃杯裡、外氣壓平衡時,水就不再上升。

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只要我們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大腦去思考,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生活處處是科學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1字

生活中,有許多意外傷害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避免的,今天我就告訴大家兩件事情。

前不久,一個小男孩手裡的氣球忽然爆炸,有的氣球皮竟然飛到了男孩的喉嚨裡。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孩子奶奶正在一旁切橘子,橘子汁濺到了氣球,氣球瞬間爆炸。一位專家為我們揭開了爆炸的原因:橘子中含有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叫做檸檬精油,它會和氣球表皮上的橡膠發生化學反應,氣球皮會變薄,由於內部氣壓高過了那塊薄一些的表皮的承載能力,氣球就爆炸了。而氣球爆炸時往往離人很近,所以才會給人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第二件事情,也是有關於氣球的。在街頭巷尾,我們常常能看見小販手裡拽著一大把色彩豔麗的氣球,我們千萬不能被它美麗的外表所迷惑了,它其實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會在你身邊爆炸。

這種氣球大多是用較為便宜的氫氣做的,由於氫氣的化學活性高,遇到特殊情況很容易燃燒,而另一種較貴些的氦氣則不會。氦氣相比氫氣,安全的多,氫氣球在菸頭、靜電、打火機等情況下會自燃,嚴重燒傷人們,而化學活性低些的氦氣則不會,但氦氣價格高,所以用的人少,這類氣球還是以氫氣為主。因此,我們要拒絕這種氣球,不要去購買,保障自己的安全。

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科學,只有你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尋根究底後,才能得出其中的科學道理。

生活處處是科學 篇4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0字

科學,這是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詞語,我們的生活處處都是科學。

星期天早上,我到衛生間去洗漱,卻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門打不開了,爸爸這時也看見了,便來幫我。我和爸爸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它開啟。吃早餐時,我想:為什麼好好的門會拉不開呢?會不會是什麼粘住了?能不能修好?……我一直在想這個“拉不開的門”,我有了一個想法:自己做實驗。

我設想需要的物品:水,一小塊做木門的木頭,可以把木頭裝進去的器皿,裝水的器皿,支架,蠟燭,一塊木板。

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可以做實驗了。

我先將水倒入裝水的器皿裡,接著將裝著水的器皿放在支架上,在木板上放一根蠟燭,將支架放在蠟燭上,然後把木頭放在器皿上,點燃蠟燭,不時向木頭上灑熱水,將器皿裡的水燒開,有水蒸氣向上飄,這時,木頭上便有一層水珠,過了一會,木頭變得很膨脹。

“太好了,我成功了!”“可為什麼木頭和水在一起後,木頭會膨脹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開始查《十萬個為什麼》。

書上說,水蒸汽裡既有水,又有汽,水蒸汽進入木頭後,木頭就會吸收水蒸汽的水分,所以會膨脹。我拿來手機百度一下,手機上寫的也是一樣的。

這次實驗,我學習到了一個新知識。生活處處是科學啊!

生活中的小科學 篇5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2字

我經常去阿姨家看小妹妹,她是個才幾個月大的小不點,可麻煩了。

這一次雙休日,我和媽媽又去看哪個“麻煩鬼”。我剛進房間,就聽見小妹妹的大叫聲,聲音震耳欲聾,她的臉跟豬肝一樣紅。原來她要尿尿了,我連忙拿起一塊布,大步流星的奔過去,怕小便拉在床上,說時遲,那時快,還差半步時已經尿出了,但是床沒溼,原來她穿了尿不溼,可尿不溼也沒溼,只是加重了。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我決定做一次實驗。

我千方百計,好不容易向阿姨要來了一塊尿不溼。我先用剪刀剪開,發現裡面也只不過是一些粉末和一些棉花,我想那些粉末肯定是重點物件,於是我把大約3克的粉末倒進一盆水裡,奇蹟出現了,水被粉末給“喝”了而且個個撐得進化成了一種不知名的結晶體,我頓時怔住了。於是我查了一下電腦,原來是這樣的:尿不溼採用的材料是高吸水性樹脂,它是由澱粉和丙烯酸鹽做主要原料製成的。吸水量是自身重量的500~1000倍,所以穿上這種內褲,大人半天不給嬰兒把尿,也不夠這條內褲吸收,再也不用怕嬰兒把床尿溼了。

瞧!這就是生活中的科學,科學可以是在平凡中,也可以在讓人注意之中。要知道,許多科學家就是從平凡的小事中發現科學,在深入思考得出結論。比如說牛頓,他就是從蘋果掉地,這一件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事中發現了“萬有引力”。

處處留心皆學問,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科學,你一定會大有收穫!

生活中的小科學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969字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想不到,眼前這看似弱不禁風的塑料袋也穿上了“黃金甲”,變得“堅不可摧”。

今天,鍾老師帶我們體驗了塑料袋的神奇。

作文課上,同學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鍾老師,只見他神祕莫測的笑容以及桌上簡單的道具—塑料袋、鉛筆和一盆水,令往日喧譁的教室安靜了下來。

老師徐徐問來:“同學們,我們來給塑料袋穿上一層‘黃金甲’如何?”大家一聽,如同在聽“天方夜譚”,好奇心的蟲子立即被勾了出來,轉念一想,又把頭搖成了“撥浪鼓”,剛要說老師又在吹牛了。鍾老師雙手往下壓,豎直食指,示意大家用眼睛看,讓嘴巴放假:“同學們,知道你們不相信,現在,我要在你們眼前施展一下這奇妙的一切。注意了,眼睛千萬別開小差。”老師取來一個塑料袋,把它浸入水盆裡,等撈上來時,塑料袋成了滿滿的水球。老師一手提著沉甸甸的水袋,一手抓起一支鉛筆,說:“現在,我要把鉛筆扎進塑料袋裡,大家猜猜會怎麼樣?”“漏水唄!這麼明顯的問題還用問?”“塑料袋肯定一戳就破,爆開口的!”“老師把我們當傻小子看了,這有什麼稀奇的?”這真是一石擊起千層浪,大家你一語,我一言,各種聲音從嘴巴里飛了出來,教室裡頓時炒起了豆子,嘩啦嘩啦響。

“是嗎?那我們就拭目以待!”鍾老師又露出了他專屬的賤笑,拉長了他的男中音,“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

老師抓緊鉛筆,像對準靶心,狠狠地將鉛筆扎向水袋,前面的同學馬上將身子後仰,生怕被水濺成落湯雞。“怎麼回事?那鉛筆像箭一樣戳穿了塑料袋,竟然滴水不漏!”鍾老師瞬間又抓起一支鉛筆紮了進去,二支,三支,四支……水袋變成了一個長滿刺的仙人球,鉛筆還在搖擺著身子,晃動了,真像在嘲笑我們剛才的熊樣:“哈哈,傻眼了吧,剛才還怎麼說的?瞧,我有魔力護身!”沒等老師吩咐,同學們也躍躍欲試,走上前,學著老師的樣子,把鉛筆使勁插進塑料袋,呀—十來支鉛筆都被融入了塑料袋裡,水袋卻依舊安然無事。“沒漏!真沒漏!”大家歡呼起來。

老師將分組輪流上臺嘗試,同學們玩勁正濃時,老師揭示了塑料袋堅不可摧的科學原理:這是摩擦生熱的緣故!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稀,當鉛筆快速插進塑料袋時,產生的摩擦熱令塑料袋收縮,緊緊包裹住鉛筆,密不透風,水當然就漏不出來!

原來如此,生活中的小科學無奇不有,讓我們留心生活,細心觀察,去發現它們吧!

生活處處有科學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571字

上課前,老師說:“我有一塊神奇的手帕,就算是三味真火也燒不破。”班上頓時炸開了鍋,大家都迫不及待要看看這塊神奇的手帕。

實驗開始了,首先,老師拿出了一瓶酒精、一雙木筷子、兩個玻璃碗、一塊手帕。看了那塊手帕,我們都大失所望,那塊手帕非常普通,還有點舊。我也半信半疑:老師這是異想天開吧?

接著,老師把酒精倒進玻璃碗裡,然後把手帕放進去,用筷子攪拌使手帕完全浸溼,最後夾起手帕,用打火機點燃。一瞬間,火焰把手帕包圍起來了,就像一隻張牙舞爪的小怪物,好像在說:“哈哈哈!我要把你吃掉!”看著這囂張的火焰,我們都心驚肉跳。有的同學眉頭緊皺,為手帕捏一把汗;有的伸長了脖子,目不轉睛,生怕錯過一絲精彩。

可手帕卻沒有什麼變化,猶如一個白衣仙人,完全不懼怕火焰的炙燒。同學們都目瞪口呆:明明火焰把手帕完全包圍起來了,怎麼會燒不壞呢?真不可思議啊!還沒等我們研究出所以然來,老師已經用另一個玻璃碗把火焰蓋住、熄滅。取出來的手帕還是完好無損的,只是摸起來涼涼的、溼溼的。

老師提出了我們心裡的問題:酒精是易燃物,為什麼手帕沒有被燒燬呢?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最後,老師告訴我們:“酒精裡含有30%的水,在燃燒的時候保護了手帕,所以手帕不會被燒燬。”同學們聽了,恍然大悟。

通過這個有趣的實驗,我明白了: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留心觀察,就會把科學的大門開啟。

生活處處有科學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1字

10月21日的下午,天空萬里無雲,我懷著緊張又興奮的心情跟隨爸爸去參加小記者團的活動—參觀荊門市科技館。

剛下車就看見科技館門口好生熱鬧,前來的小記者都爭先恐後地簽到。簽完到排好隊,就有一名講解員阿姨帶領我們參觀。講解員介紹完一些展品之後,就讓我們小記者自由參觀、體驗。

我發現館裡有許多好玩的東西,比如寶藏換不換、對稱臉形、大炮菸圈、制勝之道、混沌水車、上升的氣泡……這裡面最吸引我的就是對稱臉形和上升氣泡了。

對稱臉形,就是根據題目提示,對準面部中心位置,按下“確認”按鈕,就會拍左臉對稱和右臉對稱的自己,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同,導致骨骼發育和皮下軟組織發育不對稱,所以左右臉並不完全對稱,會略有差異。在幾何對稱的圖形中,給人以美的感覺,所以在建築中經常容易找到對稱的元素。

上升的氣泡,就是提壓打氣筒,向不同的濃度液體中注入氣體,液體中會有一個個像水母的泡泡浮上頂端,有的像螞蟻那麼小,有的像小魚那麼大,有的甚至有液體外的柱子那麼大。因為矽油濃度的差異,每個容器中氣泡上升的速度也不同,快速提壓打氣筒時,氣泡會逐漸變大,而慢慢地提壓打氣筒時,氣泡就會慢慢變小。

科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他一直在等待我們發現,真希望下一次還能來科技館。

生活處處有科學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502字

今天早上,我醒來走出房間,弟弟拿著一個癟了的乒乓球,愁眉苦臉地站在我面前,對我說:“哥哥,我的球壞了,怎麼辦呢?”我揉揉睡眼朦朧的眼睛,迷迷糊糊地想起來可以用水讓乒乓球鼓起來。我拍拍胸脯對弟弟說:“點點,你別擔心,這件事包在哥哥身上。”

於是,我舀來一盤冷水,把乒乓球放在裡面,乒乓球浮在水面上,過了好一會兒,也沒變化。我又把癟了的地方朝下放,等了好久,還是老樣子。

看著我們兩傻傻地站在臉盆邊上,束手無策的樣子,媽媽走過來說:“要不你把乒乓球放到我剛燒好的水裡試試?”於是,我們把乒乓球癟的一面朝下放進了熱水裡。“但願能幫弟弟。”媽媽邊說邊撥弄了一下乒乓球。啊,“增肥”成功了!乒乓球又恢復了原樣。

這是為什麼呢?我翻遍了我所有的《十萬個為什麼》,還是找不到原因。我只好向電腦求助。原來把乒乓球放入熱水中時,乒乓球內部的空氣會受熱膨脹,體積變大,在密閉的容器中,內部壓力會增大,會產生由內向外的壓力。又因為乒乓球受熱自身還會變軟,雙重作用的結果,癟了的乒乓球就會重新鼓起來。

哦,我明白了,乒乓球鼓起來是因為熱脹,剝雞蛋利用的是冷縮,合起來就是熱脹冷縮原理呀!看來,只要做個有心人,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啊!

生活處處有科學 篇10

國一作文 ,372字

週末,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這是我上網搜到的一個實驗。我讓妹妹和我一起做。我從廚房拿了一杯清水,一包食鹽,拿了一個新鮮的雞蛋,把雞蛋放進清水杯中,雞蛋馬上沉到杯底。

我問妹妹:“你覺得雞蛋能浮起來嗎?”

她說:“怎麼可能?”

“你好好看著!”我一本正經的說。

我往裝雞蛋的水杯中慢慢的撒鹽,一直撒鹽,過了一會,雞蛋漸漸浮上來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鄰居家的小夥伴都跑過來看,他們嘰嘰喳喳的議論著。雞蛋還在慢慢的往上浮,小夥伴們情不自禁的拍手起來,太神奇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一開始雞蛋沉杯底,因為雞蛋的密度大於清水的密度,所以雞蛋沉底;後來水裡加鹽,清水變鹽水,鹽水密度大於雞蛋的密度,所以雞蛋就浮起來了。所以為什麼我們游泳的時候,感覺海水浮力大於江水,不容易下沉是一樣的道理。

啊!原來生活處處有科學,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身邊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