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遇見碎片化相關作文20篇

生活遇見碎片化 篇1

生活遇見碎片化作文1 ,1205字

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就有了生命。那麼,當生活遇見碎片化,又會發生什麼呢?

對於這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專有名詞—碎片化,我還沒有過系統的瞭解,甚至對其的認知也僅停留於字面。幸而藉此次徵文題目,得以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參考了網上的幾篇相關文章,大都稱其不是。“網路”是碎片化的標誌,但凡網路上的資訊絕大多數都屬於碎片化的範疇。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作者正利用著碎片化的社交方式來大談碎片化生活的弊端,既然如此你就是明知故犯嘍。可見,碎片化還是有它的好處的。正如“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每一個新的生活方式的誕生都是建立在一定利益的基礎上的。

就拿碎片化資訊來說,這是現代社會的主流資訊來源。報紙、微博、新聞網站等上的資訊統統都是碎片化的。其特點就是可以在豐富多元的現代社會中,以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資訊量,而閱讀起來也通俗易懂。假如你有任何一個知識方面的漏洞,上搜索引擎,那裡碎片化的資訊會讓複雜的知識系統變得一目瞭然,得以臨時裨補缺漏。由於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也可以做到隨時拿起或放下,利用起碎片化的時間。

當然凡事都有利有弊,只是我們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去衡量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顯然,又如網上的評論家所言,碎片化資訊同樣有它的弊端。它們往往多而雜,使人心下匆匆,方寸無多。你可能正慶幸於不費吹灰之力就瀏覽了大千世界,領略了人世百態,但轉念之間,你又記得多少呢?舊的資訊不斷被新的資訊所覆蓋,海量的資訊豈是你一時就能記下的、理解的。它們往往是一些事實的集合而非邏輯,沒有前因後果,對於一件事的理解缺乏多面性,太過定性。從而也導致人的閱讀變得碎片化,難以養成閱讀長篇文集的習慣;更甚,思維變得碎片化,不會再去深入鑽研某一件事情。

縱觀歷史,有哪一次變法、改革能夠一直廣受好評,若有那定能流傳至今,只可惜沒有。這可能就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吧,我們可以做的最多是揚長避短。選擇性閱讀碎片化資訊,像現在明星八卦橫行一時,其實這些東西又和你有多大關係呢?將軍墳前無人問,戲子家事天下知。我們更應該關注那些有意義的資訊,類似於時政。同時絕不能放下紙質書籍,目前為止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還是在書,紙質書予人的獨特感受也是電子書所不及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因為人類生活的不斷豐富,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每天一點點,日積月累可就不得了。據不完全統計,一天零零碎碎的時間加起來有一小時,一週七個小時,一年三百多個小時,想想這麼多時間你可以幹多少事情,而你卻在不知不覺中放走了它。作為一名學生,你可以在排隊等飯時背兩個單詞,在上學路上溫故而知新。

總之,自上個世紀以來,對於碎片化的生活一直褒貶不一,它帶給我們便捷的同時又使人類退化。在此,我也不敢妄下定論,很可能幾年以後討論的就不再是碎片化生活了,而成功轉型為一種新型生活。

生活遇上碎片化 篇2

生活遇上碎片化作文8 ,797字

當今社會,網際網路佔據了人們更多的時間。閱讀,聊天,寫作,打遊戲?時間便成了諸多零塊。那麼,當生活遇上碎片化,緊張而又匆忙的一天開始了?用完早餐後,我便開始在作業堆中奮鬥。“快點,我們要去上課啦!”隨著媽媽的催促聲,我撂下做了一半的功課,又匆匆忙忙去上補習班。補完課回家,已是傍晚。唉,拖著疲憊的身軀,燈影婆娑下,明月皎潔,而我,又要開始做那未完成的作業。我是個極愛閱讀的人,做完作業剛想看會兒自己喜歡的書,無奈夜已深,我也哈欠連天。每個週末,我都被各種各樣的事情煩擾著。唯一隻能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

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或多或少都會在網上購物,閱讀,工作,打遊戲?生活因此而多姿多彩,也因此而不能讓人們去了解世界,做一些曾經想做的事。正如我的週末生活一樣,我想人們一天中大多數時間都沉溺於網路,公交車上,地鐵上,“低頭族”無處不在。也許,在工作學習之餘,我們應該拾起那些碎片化的時間,去各地走走,去看一些你想看的書籍。你是否因為上網而錯過了許多美好的事物?世界那麼大,何不去看看?拾起碎片化的時間,不要虛度光陰,充實自己吧!

或許,你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閱讀;或許,你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打掃房間;或許,你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購物?其實,無論你做什麼,即使一天中只有半小時是空閒的,整合在一起,一年你便有大約182個小時去體驗生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生活遇上碎片化,我並不覺得索然無味,整天在緊張的生活中,偶爾擠出點時間,去看看自己喜愛的書,疲憊感頓時消失淨盡,取而代之的是身心的愜意。偶爾去做一做以前你因為忙碌而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你會覺得生活除了抱怨,其實還是享受的。

生活由碎片組成,當生活遇上碎片化,拾起碎片,去做一些你想做的事情吧!不要侷限於網際網路,多與人交流,多學習知識,多出去走走。碎片化的生活並不可怕,且看你如何利用!

當生活遇上碎片化 篇3

當生活遇上碎片化作文 ,1225字

如今,電子產品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在地鐵上,在公交車上,在道路上,你很難發現有人身邊沒有手機的。因此,手機,電腦,平板已經不能離開我們的生活了。

隨著生活的智慧化,我們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活碎片化。原來好端端的生活,被這個智慧的“不速之客”給完全攪亂了。現金已經漸漸被不斷跳動的數字替代,而實名認證又給那些黑客有了有機可乘的機會。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最後,只要你有了手機,你就可以瞭解整個世界的趨勢。就像微信的開始介面一樣,你似乎擁有了一切,卻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湧上心頭的只有孤獨與寂寞。

是的,很多人都會稱讚智慧化的好處。你能足不出戶就能買到你的心意,也能隨時隨地與朋友聊天,雖然生活碎片化,但是對我們也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作為一名學生,每天都有作業,本身時間就不多,有時遇上不會的生詞,還要加上找字典,翻字典,查字等等繁瑣的步驟,十分耗時間。但自從有了手機開始,我就可以花費更少的精力去查詢資料了。開啟百度,輸入自己要查詢的東西,所有資料數不勝數地展現在你的面前。第一會增加資料的準確性,第二又有不同的選擇。

然而,手機有時十分害人。在遇到難題時,在以前,我會反覆揣摩題意,做錯了,未免有些遺憾,但不會像現在一般,有了作業幫,題目一掃,就有答案,做錯了,不會傷心,而會十分氣憤:為什麼那個查的資料不準?不過,經歷了一次次的教訓,我已經戒除了這個壞習慣。然而,不知怎的,每次有難題,我仍然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去網上找。

而且,手機是一個“無底洞”。當你筋疲力盡,想要休息時,不等你決定,你那罪惡的小手已經不由自主的往手機那兒靠去。“恩,時間好像還早,再等會吧。”我一邊聊天,一邊想。又過了半個小時,我發現時間有點不夠了,自己安慰道:沒關係,再玩十分鐘吧,反正十分鐘的時間又不是很長。不知不覺,又過了二十分鐘。“誒呦,時間好像不夠了,趕快寫作業吧。”於是急急忙忙趕去寫作業。寫著寫著,突然來一條訊息。“我就看看就好。”開啟手機,哦,是我的一個朋友。他問我題目呢。我先是給他講題,不知不覺竟然和他聊起來了。這樣,又過了半小時。

“現在九點了呢,我還要做別的事情呢,不和你聊了,88、”我抬頭一望,竟然已經九點了,我慢慢將視線移到我的作業本上,驚呼了一聲。天!我才寫了幾個字啊!我趕忙趴在桌上—趕作業。那時,當我寫完作業,已是深夜。

放學了。“明天見!”“不不不,微信上見!”然後一個人回家,倍伴著和我聊天的,是我的“好朋友”,只是少了他的人罷了。一個人,我不孤獨。

放學難得有機會,幾個同學和我一塊走。“誒,我手機呢?”“怎麼辦,我裡面有很多自己的個人的東西啊,找不到了……”

然後,有一天,我手機沒帶,那就慘了。一整天,我的魂似乎也被手機帶走了。我惘然所失,十分迷茫。

其實,在我身邊,一定有像我一樣唯“手機”主義者,而且數不勝數。雖然,我們被它深深影響到—這個碎片化的生活,但想來想去,這到底是為誰而發明呢?

生活遇上碎片化 篇4

生活遇上碎片化作文1 ,1063字

這個世界已經逐漸被碎片化,碎片化時間、碎片化閱讀、碎片化消費、碎片化經濟、碎片化媒體……

但,這是好是壞呢?

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也正在逐漸碎片化,貧富差距正在不斷擴大,西北地區相對貧窮,沿海地區相對富裕,同一地區的消費情況也根據階層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在市場銷售的東西,也在以許多的消費階層並然存在著:大眾市場,分眾市場和碎片化市場。20世紀中後期,“三大件”的變遷正是不同時期消費熱點的集中體現。從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到黑白電視機、洗衣機、收錄機,再到彩色電視機、電冰箱、雙桶洗衣機,每一時期的“三大件”幾乎都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在當時大眾消費市場佔據主導地位。但自從進入了21世紀,收入差距的不斷擴大促使著消費階層中不斷產生出僅符合一個階層的消費熱點。然而,由於同一個消費階層內的人們不同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了碎片化消費。

人們正在閱讀的媒體、新聞、報紙,都在逐漸的碎片化。長篇累牘,在很多年輕讀者眼中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舉個例子,一個大學生跳樓的事件,會以無數的關鍵詞來拼湊出整個事件的經過,許多讀者也許看到一半就不繼續往下看了,瞭解到的只有表層的淺一些的東西。文章中的短句、斷句會越來越多,描述性的句子會越來越少,更多的用關鍵詞來概括,並多多的使用圖表,以此增加閱讀的清晰性。這究竟是閱讀的盛宴還是感官的陷阱呢?

“羅一笑事件”也牽扯到了碎片化。在這一事件中,由於當時的碎片化媒體,人們只認識到了最淺一部分的資訊,並沒有更深入的去了解幕後的事情,從而覺得很可憐,就會去捐錢,但當事後知道這羅一笑的父親並非沒錢給孩子治病還很有錢時,他們大大覺得自己被騙了,甚至覺得羅一笑的父親就是個騙子。但這又能怪誰呢?現在的人們大多數已經在碎片化文章的“薰陶”下,不習慣去深入知道一件事情,完全停止在還是表層的東西里面,所知道的資訊雖然很廣泛但是也非常的朦朧,籠統,模糊。如此的事件還有很多,比如兒童失散這件事情,很多的明明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卻還在一直轉發,手機號碼都換過了,有些打過去都是空號,卻仍然在延續。

在生活中,最多的還是時間的碎片化,就拿看書來說吧,我們沒有整段的時間去看書,而更多的是“快餐式”閱讀,重要的是當我們習慣了這種閱讀方式,那麼即使有很長的時間我們也不會去看書,反而認為這是在浪費時間。實際上,“快餐式”閱讀,並不能很好的吸收知識,也不可以很好的理解和品味文章更深層的魅力。這樣繼續下去,不單單閱讀能力上會受到影響,人們的思維空間也會變得更狹窄,更淺顯。

那麼,碎片化,這個概念,和生活會碰撞出怎麼樣的火花呢?

當生活遇上碎片化 篇5

當生活遇上碎片化作文 ,751字

不知何時。“碎片化”這個詞已經慢慢進入了人們的現代化資訊生活,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推廣。

碎片化這個詞,被認為是“描述當前中國社會傳播語境的一種形象性的說法”。其中的內涵也很多:碎片化時間、碎片化閱讀、碎片化資訊等,綜合到一起就成了人們當今的碎片化生活。

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是現在處於碎片化時代的沒個人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這其中最成功的應該就是聽音樂了吧,不用刻意地抽空去做這件事,聽音樂被碎片化成了極為細小的一件事。其餘的像早上吃早飯,或者是等車時看看手機等,在我看來都是可取的,當然了,前提是不能打亂原本的計劃,如果是在做一件事的時候,聽到聊天軟體的資訊聲音,就條件反射地去點開,導致自己的時間被碎片化的話,這完全是得不償失的。

然而,對於碎片化的閱讀,我是抱著完全反對的態度的。

公交車上,碰到了一位老朋友,見面打了個招呼。見他一直低頭看手機,我便瞄了一眼,問道:“在看書?”“嗯”他頭也不抬。“這樣不太好吧。”“有什麼不好的,多方便啊看到哪裡還能自動儲存。”不過,我追求的是能在陽光和煦的午後品著下午茶,手捧一本書悠閒地看著,讓身體和精神都能得以放鬆,沉醉在一個人的世界中,和書中人物作伴。也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吧,我望著現在留級的他最終也沒說什麼。

關於碎片化資訊,就是爭議比較大的地方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不過對於我這樣的懶人來說,不用刻意動手去查最近發生的新聞大事,手機中的軟體就能彈出資訊,這也是極為便利的,不過並非彈出的視窗全是自己所需要的,而是要通過篩選,保留自己想要的資訊,才是正確的開啟方式。

如今,在這樣一個充斥著網際網路的時代,碎片化生活有益,自然也有弊。但追其究竟,說到底,還是在於自己如何好好利用這被碎片化的一切,而不是一味地譴責或讚賞,這不過是愚者的見解罷了。

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6

國二作文 ,1517字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這句名言是不是常常會聽到呢?在日常生活中,存留在海綿的水有利也有弊,你把它裡面的水擠一擠吧,會弄溼你得衣服;不擠吧,你就沒有多餘時間。在快節奏的大都市裡,每一個人都不能懈怠,生怕我們趕不上這麼快的速度、這麼快的時代。但人有惰性,必須在今天完成的事情量很多,卻在一個時間段只想放鬆。那就只有用碎片化的生活將它補全。原本那麼簡單的用一部分整的時間做完的事情,卻要分成碎片化一部分一部分拼湊起來。我,也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零零零……”鬧鐘在六點三十分準時響起。“啊……不想起床啊!”昨天晚上睡得好晚啊。不行!今天晚上一定要早點睡覺了啊……好睏啊,心想著,眼睛要閉了起來。不行,快點起床,否則要遲到了!心裡的這種思想支配著我慢慢起床。簡單地刷牙洗臉梳頭後,我開啟手機,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看看昨天睡著之後還有沒有人發我微信。確實好了之後,卻發現早餐沒動幾口。眼看出門時間馬上要到了,關掉手機放回書包,隨便喝一點粥,立馬飛跑出家門,一邊跑還一邊急忙繫上紅領巾。打了一個哈嚏,走進班級的門,把作業放在桌子上,再趴著休息一會兒,好累啊!時常,老師會早點佈置回家作業讓我們可以早點寫,但是,這件事是一把雙刃劍,有些人會在副科上寫作業,只為了回家能減少一點作業量。

一天上課的疲累都要延續到回家做作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放下書包。以為我要寫作業了?不不不,首先我先吃一些家裡的零食休息一下,然後慢慢吞吞地挪到課桌前,坐下,又站起來,倒了一杯水,又站起來,拿一下手機,時間就慢慢走過。轉眼五點半了,我開始“認真”地做起了作業。“嗡嗡……”“咦……有人發我微信?”拿起手機,回覆簡訊,又放下了手機。覺得有些安靜,又拿起手機,播放音樂,一邊哼著音樂,一邊做作業。呀,查一個單詞,又拿起手機,這一次不是直接點開翻譯軟體翻譯,而是玩了玩遊戲,點贊朋友圈,看看微博,然後又繼續寫作業。剛想動筆的,卻發現這個單詞依然沒有查,又拿起手機……迴圈往復,竟發現我做了三個小時才把原來兩個小時能做完的作業做完了。這一個小時我在幹什麼?毋庸置疑地我在浪費時間。然後,我又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晚飯,時間又被浪費了,睡覺時分卻已經十點了。心裡想著:明天晚上一定要早睡!

我把一整段時間,拆分成碎片化時間,用“事倍功半”來形容也是再好不過。效率不高,時間也被浪費掉了。一天天,就這樣慢慢度過。在生活中,還有一個詞“碎片化閱讀”,常常在你我身邊徘徊。

在路上,在家裡,在工作,在學習,我們現在都可以用手機來看書,隨時隨地,輕輕鬆鬆即可下載一本書來看。但有沒有想過,在這麼快節奏的時間裡,你又能在什麼時候看?能看多少?能看透徹這本書嗎?一般,我們都會用到碎片化的時間。倒水時,拿著手機看書;上廁所時,拿著手機看書;吃飯時,拿著手機看書。真是“廢寢忘食”地看書啊!這麼著急地看書,想必也是囫圇吞棗,只是看清大概意思罷了。

碎片化閱讀,就像一顆糖果。當你含在嘴裡時,你會感受到無比的香甜,甜蜜縈繞在舌尖。但時間慢慢過去,糖也越含越小,你也越來越餓。而翻開一本真正帶有書香氣息的書,就像一碗米飯。雖咬下去沒有甜蜜,卻在最後有一絲絲甘甜,你也有了飽腹感。在家裡,明媚地陽光透過窗戶,你坐在椅子上,安安靜靜讀一本經典。遠遠比在忙碌過程中開啟手機,看一小段著急地一目十行要好的多罷!但是我卻發現儘管我知道要怎麼做,可我已經不想再翻開書籍了。它就像一種本能反應,滲透進我們每一個人中,慢慢用越來越多的碎片化時間來閱讀所謂的書籍。

一個完整的時間段,慢慢被拆散,一點一點破碎,一點一點分裂,正讓我們“合理地利用”越來越多的碎片化時間……

當“00後”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7

國三作文 ,1140字

2004年3月的一個夜晚,我這個“00後”懵懵懂懂地一頭扎入了這個全新的世界,開始了屬於我的漫漫人生路。在過去的十三年中,我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感受著真善美;同時也遇見了前所未有的“碎片化”生活,—

眨眼又是一個幸福的週末,無鬧鈴之亂耳,無課程之勞形,怎一個“爽”字了得!我揉著惺忪的睡眼,拿起床頭的手機,照例瀏覽一下視訊的更新進度,然後點開微信班群,撲面而來的是幾十條新資訊“班長,下週的隊會稿子寫好了嗎?”、“老班,課本劇劇本找到了嗎?”、“老陳,有空約一局王者怎麼樣?”……

“噢,不”我哀嚎一聲栽倒在枕頭上,頓時覺得美好的週末被無數的任務“攪局”了!老媽循聲而來,問清了事情的原由,幸災樂禍地“嘿嘿”直樂,然後丟下了一句最高指示:“能者多勞,速戰速決!”

我蔫頭耷腦地吃著早餐,嘟囔著微信群的“十宗罪”,吃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我心愛的大茂脆筍快吃完了,不由地嚷嚷著再買幾瓶,老媽一邊答應著一邊拿起手機,點開一號店的APP,在購物車裡加了幾樣日常用品,我瞥了一眼,發現十點前下的訂單當天就能送到,老媽一副篤悠悠的樣子,對我說了句“瞧!碎片化購物,方便!”

早餐後我休息了一會兒,照常進房做作業,爸媽也開始各司其職—我爸負責打掃房間,我媽則一頭扎進了廚房。休息時間我去廚房慰問辛苦的大廚,卻發現廚房裡傳來一陣說書的聲音,原來是老媽一邊洗菜做菜,一邊用喜馬拉雅APP聽《三國》吶!說書人抑揚頓挫的語調,和老媽手裡的砧板菜刀剪刀的碰撞聲,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哦,這大概也算是一種“碎片化閱讀”吧!

週末的午後,是我最自由最嗨皮的時間—因為我可以名正言順地拿起手機,和我的朋友們在網路上聯網打幾局遊戲,雖然週五剛剛和他們分開,不過在遊戲裡搭檔廝殺一番,和在學校裡一起上課的感覺可完全不同!等我盡興地放下手機,老媽幽幽地嘆了口氣道:“想當年,我們小的時候,和鄰居家裡的小夥伴們一起去弄堂裡玩……”得,老媽一回憶往事可是滔滔不絕、綿綿不斷,我趕緊丟給她一句“這就叫‘碎片化娛樂’呀!”然後一溜煙進房間做作業去嘍!

這就是我們“00後”遇見的“碎片化”生活,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沉浸在碎片化的模式中。我們享受著手機APP給我們帶來的便捷,見縫插針地利用所有片段的時間閱讀網路資訊,以父輩無法理解的方式溝通著彼此之間的情感;但我們也被鋪天蓋地的資訊包圍著,無論是否願意,那些提示資訊總是會跳出來阻礙我們的視線,我的同學們甚至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已經逐步喪失了靜下心來閱讀一本紙質書的耐心……

我們是“00後”,面對全新的“碎片化”生活,我想我們能做的是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唯有儘可能地保留澄淨的心靈,才能在這多變的時代中,尋找到不變的心靈皈依!

媽媽的那些花兒——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8

國三作文 ,1094字

媽媽離開故鄉已久,特別喜歡哼哼這首歌:“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她們已經被風吹走,散落在天涯。她們還在開嗎?她們都老了吧?”

前幾年,媽媽帶我回去過一次。故鄉的變遷讓媽媽茫然而惆悵,因為城市建設沒有了熟悉的故園,因為輾轉和失聯沒有了兒時的舊友。站在曾經的老校舊址,媽媽又輕聲唱起那首歌:“如今這裡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她們在哪裡呀?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我問媽媽在想念誰?媽媽的話匣子便打開了:“帶我抓螃蟹的香蓮、山上山下扯嗓門遙喊的棵棵,每天早晨給我梳辮子的家鈴、保護神朝暉、一起逃課去抓蚱蜢的曉巨集……”說起小時候的趣事,媽媽的話就像潰堤的洪水剎不住腳。夜深了,眼皮打架撐不住了,我幽默地用那首歌的歌詞打斷她:“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媽媽嘆口氣拍拍我的頭:“你還小,體會不了‘無處追尋’的感受……”

時光荏苒,短短几年,網際網路給現代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無孔不入地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以令人乍舌的速度雕塑著現代生活方式。電子信箱、QQ、微信……資訊化的新型智慧工具把人們帶入碎片化的生活中,人與外界的每一次互動幾乎都離不開這些工具。

一天,媽媽又哼起《那些花兒》。這次和以往不同,歌聲輕快舒展,沒有了以前若有所思的遲疑。“曲風改了?”我打趣道。“託網際網路的福,失聯多年的老同學老朋友們終於聯絡上了!”“怎麼聯絡上的?”我忍不住好奇。“先是你小姨朋友的同事幫我聯絡上了一位小學同學,這位同學拉我進了微信小學群。在群裡敘舊聊侃時,得知有位同學認識我一位初中同學的鄰居,”媽媽開啟手機指給我看:“瞧!這同學通過鄰居幫我聯絡上遠在日本的初中同學。之後,”媽媽頓了頓,忽然雙手一拽我:“便跟拔蘿蔔似的,一起一大串咯!”媽媽哈哈大笑,開心的漣漪一層層在她發光的瞳孔裡盪漾開來……

接下來一發不可收拾,媽媽被她的“那些花兒”拉進了各種群,她原本單調、寂寥的朋友圈,頓時奼紫嫣紅、熱鬧沸騰起來。一會兒這個發笑話,一會兒那個發自拍,媽媽每次都會把好玩有趣的內容和我分享。神奇的網路帶來的五花八門的碎片資訊,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中秋夜,媽媽的同學群裡下起了“紅包雨”。來自美國、加拿大、芬蘭、日本以及俄羅斯等國的紅包真的驚到了我:微信真的強大啊!正如媽媽所言:“以前中秋夜都說‘千里共嬋娟’,現在呀,憑你天南海北,一條微信就能拽你‘回家’!”

碎片化生活,讓人們自由自在、天馬行空。我們在碎片中相遇相逢,在碎片中碰撞交織。碎片化是點點滴滴的生活元素,是構築現代生活的花兒朵朵,是為花兒傳播芬芳的縷縷清風!

遇見碎片化的生活 篇9

國一作文 ,1491字

遇上那盒拼圖,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還是在幼兒園的時候,我拿到了生命裡的第一盒拼圖。我記得那是一幅花仙子的圖畫。我趴在地上循著樣畫的圖案,努力試著找到每一塊拼圖上細緻的聯絡。或許畫面中地上的一顆小草,女孩裙襬上的一個別樣精緻的花紋就能成為完成這幅拼圖的突破口。第一幅拼圖不是很難,只是半張卷子那麼大,但卻能把那時趴在地上瞪著大眼睛,好奇又歡喜地擺弄著這凹凸的小方塊的小女孩捲進了拼圖堆裡,深深的被吸引住。

媽媽見我喜歡拼拼圖,每次看到一些精緻可愛的小拼圖都會買下來回家帶給我。一拿到新的拼圖,總數迫不及待跑回房間將零零散散的它們倒在地方,又是趴在那仔細研究起樣圖來,那小小的手攥著一片小拼圖,略皺著眉頭,一點點仔細的對比,直到正確找到它的“小家”將它放進去,才露出了自在的笑容。有些拼圖很調皮,無論自己再怎麼努力地找,都不能一眼讓我看出。媽媽總在我身邊陪我,看著我玩拼圖,每當我的小腦袋轉向她,露出了些許無奈和委屈的樣子後,媽媽就湊上來,慢慢引導我將這塊小拼圖放到正確位置。於是就這樣,大手和小手,將原本零零散散的小碎片拼湊起來還原成一副完美的畫。完成後,我靜靜地欣賞著,不禁笑了起來。不僅僅是因為玩拼圖的樂趣、堅持的結果,更因為是我和媽媽一起共同創造出了一個美好的畫面,那種幸福感和成就感無法言喻。

在這個世界中慢慢長大,我的生活變得忙碌與充實,媽媽也不一例外。但在我的內心深處,仍然喜歡著擁有拼圖的驚喜,觸控它的感覺和創造它的樂趣。

媽媽還是會給我買拼圖,但間隔久了,數量少了,我記得最後一幅是《美人魚公主》,那幅拼圖到現在還沒有被我拆開,就靜靜地塵封在一個豪不起眼的小角落裡。很久了,我也沒有開啟過它……

學業慢慢繁重,屬於自己的愜意慢慢減少,於是每次放學回到家中就是埋頭寫作業、複習,每天都盼望著可以早點寫完作業,可以安安心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這段時間真的用來做一件事情,一點兒都不分心這是很難做到的。每當手機一震,螢幕一亮,“您收到了一條新訊息”,好奇心總是驅使著我點開一看究竟,而這好奇的點開,手彷彿聽不找使喚一樣,“朋友圈看看誰有沒有發出新的訊息、微博上又有什麼實時熱點……”這些網際網路帶給我的訊息,吞噬著我原本學習的時間,而我又要用更多的時間去彌補,到最後沒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

有幾次,我可以提早寫完作業,還惦念著我小時候的那盒拼圖,滿心歡喜將它找出,拍了拍它身上的灰塵,愛惜地把它捧在懷裡,一蹦一跳地跑去媽媽房間想邀請她與我一起拼圖,媽媽似乎有點意外。

“你的那盒《美人魚公主》?”

“對呀對呀!”

我一把把媽媽拽到我的房間,將拼圖拆開,一片片小方塊一下子湧出,我對它們還是愛不釋手。於是我一個人開始研究起這盒拼圖,還是趴在地上聚精會神的拼著。媽媽在一旁看著手機,我總是極力邀請她與我一起,而她為了不讓我失落總是會看著我一會兒,幫我拼了兩三塊,又盯著手機了。一會兒是新訊息的“叮咚”,一會兒又是她打字時手機發出的摁鍵聲。完成好了工作,喜歡在網上購物的她還在精心挑選一些好看的衣服、鞋子呀等等。有時候還會要求我站起來給我量尺寸,問問我的喜好。就這樣,原本兩個人約定好的拼圖時間就這樣被碎片化,一起拼拼圖的時間越來越少。之後又有幾次,但我的美人魚依然還是零散的小碎片,還是沒能將它們拼湊起一個完美的畫面,又靜靜地躺在那個小角落裡。就像美人魚一樣,本以為自己獲得了雙腳,最後卻變成了泡沫……

這塊拼圖再也沒有完整的拼完。我如同一個邯鄲學步的孩童,在碎片化的生活中磕磕碰碰,從眾的去適應碎片化的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我們每個人更應該永遠持續投入一件事,並永恆追求。

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10

國一作文 ,763字

剛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理解什麼是“碎片化生活”,我查了百度,碎片化生活(FragmentedLife)是由碎片化(Fragmentation)和生活(Life)組成。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看完之後,我還是不理解。

早上起床,我發現媽媽一邊刷牙一邊用手機看著新聞,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吃飯時,媽媽開啟手機上的程式給我聽英文朗讀,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爸爸開車時突然來了個電話,別人打來的電話總不能不接吧?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坐地鐵、公交車時,我看見車上的電視都在播放新聞、廣告,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人們站著或坐在車上,有的拿出書看,有的拿出手機刷微信、QQ、看視訊……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聚餐時,一道美食上桌了,朋友們拿出手機,紛紛拍照,發朋友圈,希望點贊評論,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媽媽告訴我,碎片化生活是零零碎碎的,很容易被打擾的時間,被分割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是無處不在,而人們也已經習慣了。

以前我學習過一篇課文《不知疲倦的人》,講的是陳景潤在食堂排隊買飯時;臨開會前,人還未到齊前;外出候車時;在上班需要走路時,利用這些零零碎碎的時間,學會了四門外語。像陳景潤這樣會充分安排自己碎片化的時間的人,才會在學習和事業上取得成功。

雖然,我剛剛明白什麼是碎片化生活,但我想自己也有很大碎片化的時間可以利用起來,比如:在學校我用課間時拿起書看一會,去籃球場打會兒球,放學後坐在校車上用百詞斬背幾個單詞,作業寫累了就彈一會我心愛的吉他,放鬆一下心情。

如果我規劃和安排自己的時間用在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讓自己每天都有進步一點點,這樣就會使我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