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與勇相關作文20篇

畏與勇 篇1

高三作文 ,1068字

畏懼,作為一種與生俱來的性格屬性伴隨著我們一生。許多人視之如附骨之蛆,視之為不成熟懦弱的標誌,因此我們從小到大每個人腦中都不斷灌輸著對於“無畏”的追求。然而,“無所畏”真的對麼?

腐敗官員在收下一筆筆不義之財時是無畏的,那是對規則的無畏;醉酒司機在馬路上橫衝直撞時是無畏的,那是對生命的無畏;霸座男孫赫在地鐵上撒潑耍瘋時是無畏的,那是對道德的無畏……然而,當大老虎戴上冰冷的鐐銬,當車頭撞上驚恐的行人,當指責咒罵充斥了整個網路時,他們必然感受到了無畏的代價——“無所畏懼而亡”

無所畏懼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我們更是無法避免畏懼的產生。相反的,“存在即是真理”,既然上天在我們呱呱墜地時就賦予了我們畏懼的能力,我們就應該學會利用它,珍惜它,而非棄之若敝履。

我們需要認識到畏懼對於一個人的道德形成有著重要作用,“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畏懼是比道德約束更為本質的自我限制,它來源於內在意識的否定和抗拒,它直接規範了個體的言行舉止,如一張高壓電網嚴禁個體的出格舉動,而這樣的潛意識限制會自然外化為個體的道德修養和公民素質。

而對於社會群體的穩定,個體畏懼則更加不可或缺,一切的規則的權威性都建立在通過暴力等措施導致的個體畏懼上。試想,當人失去了對規則的畏懼而為所欲為,社會與充斥著獸性的原始森林有何差異?

或問:“對畏如此推崇備至,豈非不悖於中華勇之精神?”非也。墨子曾言:“勇者,志之所以敢也,以其敢於是也命之,不以其不敢於彼也害之。”勇敢與否本就是一個相對而言的命題,畏與勇也非二元對應,相互矛盾的概念。

我們所談的畏,是“君子有三畏”的畏;是對“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畏,是對“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的畏;我們所說的勇,是“猝然臨之而不驚”的勇;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勇,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畏與勇不矛盾,更可並存。

畏,不可避免;勇,不可或缺。在道路的紅燈前我們應敬畏地停下腳步;在“扶不扶”的困境中我們能勇敢伸出援助的手。人生在世,當畏所宜畏,勇所宜勇,方為君子。

愛與勇氣——讀《長襪子皮皮》有感 篇2

讀後感 ,429字

暑假裡,媽媽給我買本書《長襪子皮皮》,我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就覺得挺有趣的,於是就津津有味的閱讀了起來!

這本書主要是說:一個沒有父母的九歲小女孩皮皮,一個人孤零零的流浪到一幢破舊早已沒人居住的老房子裡。雖然無依無靠,但是她不怕困難敢去面對生活。她還在這小鎮上交了兩個好朋友一起騎馬、做遊戲、撿破爛……她們還去商店用身上唯一的金幣買糖果和餅乾,並把這些吃的送給了鎮上貧苦的孩子!後來皮皮的開朗和善良感動了一位船長叔叔,他帶著皮皮他們遊玩了很多地方!

看著皮皮的生活,讀著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現在的我,天天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健康快樂地成長,沒有吃過一丁點兒的苦,還整天叫苦叫累,而小姑娘卻那麼勇敢,那堅強,絲毫沒有被困境打敗。在她的生活已經窮困潦倒的時候,她還想著別人。原來,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周圍的朋友,就能讓愛不斷地傳遞下去!想到這,我就更加佩服這個小姑娘的勇氣。皮皮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會像她一樣變得勇敢堅強,用愛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敬畏與畏懼 篇3

國一作文 ,1077字

周圍平說:“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區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聖,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而更令其深信不疑的便是“不相信神聖的人,必將被世上一切神聖的事物所拋棄”。

相信神聖,有所敬畏,心中自然會生出一種東西屬於做人根本,不可褻瀆,所以面臨欲求有著一定自控的能力,以此維繫生活;至於不相信神聖,對世界毫無敬畏,那隻要能滿足他的欲求,只要能不受懲罰,再神聖的東西也敢踐踏,再美好的東西也敢毀壞,而且心中沒有絲毫的不安。這樣的人最終只能被神聖拋棄。世界似乎在以這種方式維持著平衡,而人們似乎也以此活著。

然而真的只要相信神聖,有所敬畏就夠了嗎?

20世紀最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史懷澤,創立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他明確地提出“只有當人認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神聖的,他才是倫理的”。對於生命為何都是神聖他也無法論證。我想他的這句話更重要是在揭露一種本質:即世界的精神本質是神祕的,我們不能認識它,只能懷著敬畏之心對待。而因為這世界神祕的本質,讓我們根本無法判斷面前的人、事、物到底具有著怎樣的能量,無法判斷他們會給我們造成怎樣的影響。如若只是對於心中的根本有所敬畏,而對於廣闊的未知抱似無視甚至不屑的態度,那麼就像一個小丑站在活火山的邊緣興奮的舞蹈自以為在邊緣就可平安,可火山一旦噴發結果可想而知。正如當年的滿清政府,假借對“禮教”的敬畏維繫的統治,對於西方的科學一無所知卻還一副無朝上回,唯我獨尊的模樣,它的結果,大家都明白。

當然如果由此可以得出,敬畏的缺失會上人從天堂墜入十八層地獄,那麼我想墜入之後對一切都充滿了畏懼便是第十九層地獄。

缺乏敬畏的人,遭受了命運的懲戒本也還有挽回的地步,只要改過自新還是有活的希望。可是有的人偏偏被這嚇破了膽。他所得到啟示便是世界處處陰險毒辣,我應當“敬畏”。敬是敬而遠之而畏則是畏懼了。真是這樣那便一下便墜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了。忽而想到自已,剛上高中,還沒有從初中的得意勁兒緩過來。幼稚地以為,高中嗎,也就那樣吧,我還能學習不好嘛!滿心的不屑甚至蔑視。於是高中告訴我,對啊,我就是那樣,你的成績也就那樣吧!我這才見到了高中的猙獰,才明白高考如此可怕。於是又得出這樣的論斷:高考都這樣,那奧賽呢?那還和我有半毛錢關係?權當為高考準備了,想都不敢想了,奧賽成績也自然一塌糊塗了。可是一切雲淡風輕之後再想想,它真的或那麼可怖,那麼無法企及?不是。

生活如此,我們常常因為自已的自大而忘卻了敬畏,又因為一時的懲罰而對一切充滿了恐懼。可我們若能常懷敬畏之心而無畏懼之意,從容面對生活,還有什麼是無法企及的嗎?

我收穫了信心與勇氣 篇4

我收穫了信心與勇氣作 ,5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