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以孝為先相關作文20篇

百善以孝為先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24字

我們家世世代代的家風是:百善以孝為先。過年的那幾天,我與爸爸媽媽回到了老家。在一個寧靜的晚上,爸爸興沖沖地端著一個倒滿了溫開水的洗腳盆,快步到了安靜的前院,他三步並兩步,“飛”到了爺爺的面前,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下子抓住了爺爺的腳,不由分說給爺爺脫下了襪子。

接著,他輕輕地、慢慢地將爺爺的腳放入洗腳盆中,問了一句:“水溫怎麼樣?還適應嗎?需要加點冷水嗎?”在得到了爺爺的肯定回答後,他便將手伸入水中,用雙手仔仔細細地搓洗著爺爺的雙腳。那樣子,好似要將爺爺的雙腳清洗乾淨才肯罷休。

可能在父親看來,這都是他應該做的。可是,我卻知道,父親已經忙碌一天了,他早已累得肩酸背痛,但是現在出現在我眼前的這是一幅多麼和諧的闔家歡樂圖啊!每一個人的臉上都顯露著幸福的笑容,我也忍不住幫爺爺敲了敲肩,屋子裡是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我想,正是“孝”,才使這個家庭變得萬分融洽。

竹,雖挺拔壯觀,枝葉茂密一片,生機勃勃,但它擁有著自己的家風——竹心裡的謙虛;蘆葦,雖表面看起來軟綿綿的,但如果遇上狂風暴雨等自然災害,估計倖存下來的也只有它了,這正是自它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家風——剛正不阿,不向疾風暴雨低頭。我的家風讓我知道,縱使遠行也必有親人牽掛,百善以孝為先,是家人之間最深的愛。希望它能世世代代傳承和發揚下去。

以孝為先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7字

俗話說得好:“百事孝為先”。在社會上,在生活中,我們都要以孝為先;而最近發生在身邊的一件事情,令我深有感觸!

那是在傍晚之後,我和奶奶從菜市場回家。一路上,奶奶一會兒翻翻口袋,一會兒摸摸錢包,似乎在尋找什麼東西……

“哎呀!鑰匙丟了,肯定是翻錢包時掉的,這下怎麼辦呀!”奶奶急切地說道。

“什麼?”我瞪圓了雙眼,十分生氣地說:“今天作業還沒完成呢!這下好了,寫不成作業,飯也沒得吃了。”

後來,奶奶急忙聯絡開鎖公司!

晚上8點半,我們才踏進家門,奶奶紅著眼眶,一聲不吭,就像做錯了事。

我回到書房,開啟書本,幾個鏗鏘有力的大字顯現在我的眼前——百事孝為先。“是啊!我餓,難道奶奶就不餓麼?我急,難道奶奶就不著急麼?”我自己一個人自言自語,漸漸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於是,我走進廚房,拉住正要切菜的奶奶,拿過奶奶手中的菜刀,愧疚地說:“奶奶,對不起,我錯了,我不應該責怪您,您肯定累了,就讓我彌補一下自己的錯誤吧。您去客廳裡面休息一會兒,今天我來切菜,切好了就叫您過來炒。”說完,我把奶奶攙進了客廳。

客廳裡,奶奶坐在沙發上,看著忙碌著的我,欣慰地笑了。

吃飯的時候,我發現門後面掛在掛鉤上的嶄新的鑰匙,正在衝我微笑。

百事孝為先,這幾個鏗鏘有力的大字,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將一直激勵著我,影響著我。

百善孝為先 篇3

國一作文 ,840字

孝行,無需要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握著父母的手,珍惜陪伴他們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也是一種幸福。

當我看完《最美少年頒獎典禮》後,我無語,淚在眼裡,情在心中,十位孝心少年的事蹟深深感染了我,使我忍不住熱淚盈眶。試想:若他們的不幸處境落到我們身上,我們會堅守那份執著的孝道嗎?而他們,正以無聲的語言,做出了表率,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使我們對他們不得不肅嚴起敬!

在父親病重,母親離家出走的情況下,誰能像黃鳳一樣推著400斤的鐵床帶父親到處治病?或許只有她。她不怕苦累,從六歲到十六歲,她十年如一日地為父親做飯、餵飯、洗衣、翻身、不間斷地推著父親治病,走了無數的道路。主持人問她每天晚上為父親翻身難道不累嗎?她笑著說:“小時候很累,長大了,力氣大了,也就不累了。”這一句簡單的話包含了小鳳蜂和她爸爸濃濃的親情,割也割不斷。

在馬路上,有一個“奔跑的女孩。”她就是路玉婷。為了使母親的病早日康復,她整天在學校與醫院之間穿梭,整天在道路“狂奔”,生活的歷練使她變得堅強無比。雖然母親最終還是離她而去,但是她的孝心,我們不得不感動。

而最讓我感動的是捐骨髓救母的邵帥。面對患有白血病急需輸骨髓的母親,邵帥決定以自己骨髓來救母親,母親堅決不同意,在邵帥的苦口婆心與醫生的勸導下,母親終於同意了這個決定。當涓涓骨髓流入母親的身體當中,這豈止是骨髓啊!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愛。

俗話說:“久病無孝子。”而這些少年,卻在困難面前毫不退縮,迎難而上,以微笑面對生活與苦難,他們的孝行將會感染社會,感染更多的人學會孝道。他們的孝行,像燦爛的花朵一樣在歷練中倔強開放,不久會在大地盛開。他們以實際行動完美地詮釋了“孝”這個大字!我相信,因為他們,社會會更加美好,中國會因此驕傲,世界會因此自豪!

孝行,或許是一座豪宅,或許是一片瓦磚;或許是一件盛世華衣,或許是一隻純潔的布鞋;或許是數以千計的錢財,或許是一枚溫暖的硬幣……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量同重。因為愛的指引,讓我們眾尋千里;因為孝的存在,足以感天動地!

百善孝為先 篇4

高一作文 ,1004字

古人云:“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又何嘗不是呢?不管是在哪個國度,哪個時代,孝的形式可能不同,但內涵是一致的。

那麼,何為孝?

孝就是尊敬長輩,即盡孝心奉養父母或其他長輩,順從父母或長輩的意志,以長輩的利益為最高利益,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有孝則家安,家安則國泰,國泰則天下太平。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許多孝子。東漢時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正是由於黃香始終把孝字放在心上,才是父親隨生出寒冬卻依舊溫暖,身處豔陽天,卻心頭一陣涼意,黃香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由此可見,“孝”是一種責任。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厲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的單衣順母的閔子騫;“葬父貸孔無,仙姬陌上逢;織線嘗債主,孝感動蒼穹”的董永賣身葬父;“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摸“的王祥臥冰求鯉;”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的王裒聞雷泣墓……試想假如董永不能心繫孝道又怎能有賣身葬父,感動蒼穹的信念?假如沒有王祥對母親的孝敬,又怎有臥冰求鯉的感動?。—孝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信念。

古代聖賢尚且如此,在如今社會的我們又是如何做的呢?當天氣轉涼的時候,你記得提醒父母注意保暖了麼?當父母心情不好時,我們又在哪裡呢?這些姑且不說,甚至有些人將父母養育自己當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難道“孝”在當今社會已經消失了嗎?當然不是。

就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試想,一個未成年的孩子,竟然用他瘦小承擔瞭如此多的責任,他這麼小,卻盡到了當今無數人都不能盡的孝。

孝心,是夜空高掛的一輪金黃圓月,皎潔無暇,溫嫻明朗,普照大地;孝心,是順勢蜿蜒的一條透徹小溪,清可見底,不染汙濁,流入山谷;孝心,是一望無際的綠茫茫的草原,滿目翠綠,映入眼簾,點綴繽紛世界。

百善孝為先 篇5

國二作文 ,663字

在這個紛擾忙碌的社會環境裡,有誰還記得陪父母說說話、聊聊天,有誰還記得常回家看看,讓他們不再孤單。太少了!長大後的我們奔波於自己的學業,已無暇估計父母是否需要我們的陪伴,是否需要我們的慰藉,古語:百善孝為先。試問一下自己,我們是否做到了。

物質橫流的社會,錢成了我們的奮鬥目標,錢成了我們生活的支柱和生活的動力,於是乎淺薄的我們只知道掙錢,而忽視了對父母、家人的照顧,認為錢可以買來一切。可是,這是錯的。因為錢雖然可以買來一切,但惟獨買不來人世間最珍貴的感情—親情。父母已經年老力衰、風燭殘年了,只希望能和子女在一起安享晚年,共度這最後為數不多的時光。

大人雖然疏忽對父母的照顧,但也會偶爾陪陪父母。那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呢?我們又為父母做了些什麼?在家裡,我們只知道衣來張口、飯來伸手。和父母吵架,我們覺得自己委屈,覺得父母不夠同情達理,試問自己,我們是否換位思考了,作為父母的他們委屈嗎?其實父母才是最委屈的那個,他們為了家庭生活和我們的學業日夜操勞,他們給予我們的關心卻換來了我們的不理解,甚至是我們的無理取鬧。

“孝“是什麼?”孝“是我們在與父母溝通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無力取鬧”;“孝”是我們在學習時多一份努力,少一份慵懶;“孝”是我們在生活中多一份節儉,少一份浪費。

所以,從現在起,多從父母的角度考慮問題,要多體諒體諒父母的辛勞。多分擔父母的家務,多陪陪父母聊聊天。因為父母的嘮叨也是一種愛。讓我們學著發現父母對我們的好,學著關心父母,理解父母,體諒父母。珍惜現在,與父母共度的時光,孝敬父母、關愛父母。

百善孝為先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904字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之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字老在上,子在下,這正是“孝”的涵義。今天,我們觀看了由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最美孝心少年》節目,那一個個孝心少年的感人事蹟讓我深受感觸,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十位孝心少年中,推著高位截癱的爸爸、帶著雙目失明的奶奶到500公里外的上海為爸爸治病的黃鳳,微笑面對生活的林香,與奶奶相依為命的何秀巡、林章羽姐弟,捐髓救母的邵帥……他們有著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而他們那令人感動的孝心卻是我們永遠也比不上的。他們面對困難時,堅強地撐起整個家,他們的孝心給我們上了生命中最生動的一堂教育課,讓我們受益匪淺。

看到他們的事蹟,想到自己平時對父母的態度,我深感愧疚,淚水不聽使喚地奪眶而出,順著臉頰流進嘴裡,苦苦的,澀澀的……

我們現在就像家中的“掌上明珠”,被父母寵得像個“小公主”,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孝敬父母。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進窗臺時,媽媽早已在廚房裡奏起了鍋碗瓢盆交響曲,當寧靜的夜晚,我們早已進入甜美的夢鄉時,媽媽卻還在辛勤的為我們操勞著。不知有多少個清晨,媽媽總是天不亮就起來,為我們做飯,並準時叫我們起床,而我們不是埋怨起得太早,就是磨磨蹭蹭,不好好與父母配合,卻不知媽媽為我們蒼老了多少。早餐時,媽媽總是為我們煮兩個雞蛋,自己卻沒有,平時在我們看來,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卻飽含著媽媽對我們濃濃的愛。爸爸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工作,臉上不知多了多少道皺紋,頭上添了多少根白髮。而我們卻不懂得父母對我們的用意,總是和他們頂嘴、吵架,卻從來沒有考慮過他們的感受。從今天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父母為我多操心,為爸爸媽媽洗洗腳、捶捶背,讓他們感受一下女兒的一片孝心,經常與父母溝通交流,讓我們的家庭更加和睦,更加幸福。

百善孝為先。孝是一種美麗,它的芬香,是愛的自然芳澤,我們要把孝心傳揚下去,讓整個社會都沐浴在溫暖的孝的世界中,讓擁有孝心的世界變得更加美麗迷人!

百善孝為先 篇7

國二作文 ,621字

弘揚孝道文化,匯聚中華孝道。浩瀚如雲,那一首首綺麗的詩篇撩動了多少人的心絃。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而今,曾記否,孝的真正含義。

孝,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有多少人還記得孝的蘊味深長?泱泱華夏,是否記得“百善孝為先”的真正令人思考的美德?古人云:孝,乃中華的文化,不可遺忘的資產。何為孝?學子們不停地思索著:孝乃孝心,給親人沏一杯熱茶,一句暖心的話,一次對父母的報答等乃是孝。

曾幾時,一個人獨自倚於窗頭,望著那天空,思索著,在記憶的深處翻找著,什麼是孝?一位名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孝是泱泱大國的傳統美德,是民族復興的根源。一個“孝”字蘊含了多少希望!孝是落葉對大樹培育它的感恩,化作春泥又護花。只有孝心的人才會理會孝道之深遠。

孝於尊老而扶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對老人一聲關心是一句孝心,千里之外送暖心,孝是做人之本,道德之首,根源之處,感恩之地。孝道文化,匯於心頭,是否孝對於老人的一聲關愛的話,在二十四孝圖中,多少感人肺腑的畫面,撩動了多少人的心絃,點點滴滴的感恩匯聚而形成了孝道,一件不曾關懷的事,也曾匯成了一道孝的風景線。

孝心,孝道,做人之根本,無論是一句安慰關心的話,還是對長輩、親人的關心,那都是孝的表現。不知幾時,“孝”已經逐漸在我心中生根,現已經形成了一顆大樹,那是用感恩的淚水凝聚形成的一片蒼穹。

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做人之本。朋友,請讓我們攜手去尋找,傳承孝的文化,弘揚孝的諧和。孝道已在心中逐漸匯聚、昇華……

百善孝為先 篇8

高一作文 ,946字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6歲時,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會聽你的話;16歲時,我對媽媽說,媽媽你好煩啊!26歲時,我說,媽媽你說的原來是對的;76歲時,我說,如果我還擁有媽媽,我會為此付出一切。”這段看似簡單的話,引發了我對孝的思考。想想有多少人後悔著,都覺得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一定會先孝順親人。

古人曾經說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不是簡單地掛在嘴邊,而是要用我們的生命去實踐這重於泰山的五個字—百善孝為先。畢竟,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在我們短暫的生命裡,孝能夠銘記在心,是一件繁重的事,而百善孝為先,是一件艱難的事。

古代帝王漢武帝劉恆,他做到了。劉恆被呂后視為與她兒子爭奪皇位的眼中釘,劉恆的母親不想每天過著這種擔驚受怕的日子,於是在呂后的面前自毀容顏,帶著劉恆來到代國。直到後來,劉恆當上了皇帝,可是劉恆的母親卻患上眼疾。本來母親可以由宮女伺候,但是劉恆每天堅持侍奉母親,一堅持便是三年,試問誰能夠想劉恆一樣三年來堅持同一件事呢?一個人的孝心足以體現一個人的品德,因而,漢文帝造就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李密曾經在《陳情表》中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烏鳥私情,願乞終養。”最近大家都在熱論的新聞彭斯割肝救母的故事。彭斯在美國得知母親患重型肝炎急需換肝後,她二話不說放下學業,毅然決然回國救母,毫不猶豫地把自己60%的肝捐給母親。在現代,這隻烏鳥就是彭斯,她從千里之外飛回來,踐行作為子女對父母的一片孝心,踐行“百善孝為先”的行為,廣大的人民都被彭斯的孝心、孝舉所感動。

無論什麼時候,“百善孝為先”這五個字,都烙印在人們的腦海裡。孝,這一傳統美德,通過歷史的沖刷,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時時刻刻不忘古今中外的孝子、孝女。正如我們捧讀《弟子規》時第一節就為“首孝悌”,可見,孝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和基礎。如果一個人連孝這個字都沒有踐行,還談什麼成功?談什麼未來呢?

光陰似箭,歲月無情。你有多久沒有仔細觀察過父母的細微變化了?你有多久沒有輕撫鐫刻在他們額頭上的皺紋了?你有多久沒有與他們談過心了?所以,你不要只用“忙”來作為藉口,應牢記:“百善孝為先”這一真理。因此,我們應該從現在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孝放在第一位,用行動實踐自己的孝心。孝在於行,為時未晚!行動起來吧!

百善孝為先 篇9

高二作文 ,1353字

聽到“最美孝心少年”這幾個字時,我心中產生無比的感慨!何為孝?中國古人說:“百善孝為先”。“孝”字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中國人以孝心文明天下,那麼我們該如何行孝呢?

孝字是一個老字加一個子字,不動聲色地給我們身上加具了責任與任務。古人云:“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基也,等同昊天”父母的養育之恩比天還高比地還遼闊,多少年來,讓我們承受了多少愛的傳承,我們在溫室裡生活了那麼多年,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一個完美的家,給我們一個最溫暖的避風港,看似是理所當然,實際在背地裡付出了多少的汗水我們卻不從而知。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是父母用粗糙的雙手打造出來的,然而有些同學經常“抱怨”,抱怨他們為什麼會出身在一個如此不幸的家庭來,最近網上出了一則很火新聞是說一位孩子居然質疑他的父母為什麼沒有一百萬就把我!聽到這個訊息使我苦笑不得,我想哪有那麼多的抱怨?這是我們的出身卻不是我們的選擇,是命運的安排,是命中註定的。這則新聞卻引起極大的轟動,受到社會的譴責,唾棄。以及各界人士的公憤。“吾日三省吾身”我們要好好的反省下自已。其實父母任勞任怨,含辛茹苦地把我們拉扯長大已經盡他們最大的努力給予我們物質上最好的幫助了,

讓我們養成行孝的習慣吧,讓孝縱橫天地之間徘徊!從古到今,中國孝布山川,李密的《陳情表》讓我臨表涕零,不知所言。李密出身到死無時無刻不忘記外祖母對自已的養育之恩,祖孫二人更相為命不曾廢離。乞求皇上烏鳥順私情,願乞忠養,眼看祖母年事已高,行孝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可是為國報忠的事情也離不開他,二者不可得兼,自古忠孝不能倆全,故舍忠而報孝也。孝讓李密不矜名節,真是讓人可歌可泣呀。

讀到這裡我深感慚愧,古人對孝真得是“百依百順”而我們現代人卻“不聞不問”棄之不採,如果我們懂得孝順,社會上就不會建立老人院了,如果我們有良心就不會有難麼多“孤獨患者”了,如果我們懂得感恩,就不棄之父母而不顧了。我怕我們到回頭來行孝,時間已經不多了,老一輩革命朱德行“孝”難,多歧路。朱德當時正在長征,半路得知母親棄故的訊息,朱德義憤填膺地寫下一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來讚頌母親無私的愛與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生命危險的親信後,更是走在母親的棺材裡蠢蠢欲哭,無聲地嚎叫,在此,毛澤東化悲痛為力量,寫下一首流芳百世的詩文,其中一句寫著“吾母高風,首推博愛。”文學巨匠朱自清先生寫下一篇廣為人知的《背影》,心中有孝,卻不能說出口,看著走路蹣跚的他自已的一股辛酸之情油然而生。田世國為母捐腎,催人淚下。將“鴉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的古訓詮釋得感動天,感動地。

讓孝鑄就我們心中良知的標尺吧,“人不孝者,天誅地滅矣。”孝不是說說而已,讓你的行動來證明你的孝順,其實,孝順並不是那麼困難,孝不是你有多麼富有,滿足他們物質上的追求而是一家溫馨地坐在一起吃個飯,孝順並不是叫你帶著滿心的禮物,而是在於溝通,陪伴。孝順不是讓你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而是你的平安對他們就是最大的孝順。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為你扛,你穿的千里鞋,有人為你縫……啊,這個就是娘,就是媽,不管你多富裕,不管你官多大,也不能不行孝!誰人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好好的回報我們的父母,讓孝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吧。我孝順,我快樂!

百善孝為先 篇10

高二作文 ,951字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百行以孝為先,從古到今,這個思想未曾改變。一個有孝道的人,就算他壞事做盡,心中依舊會有一絲良知;一個有孝道的人,就算是再大的困難也不會使他屈服。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古有王祥臥冰求鯉,就算是繼母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講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親的愛,但當父母患病臥床時,他又衣不解帶地去侍候,繼母在天寒地凍的時候想吃活鯉魚,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待冰自動融化後,躍出兩條活鯉魚。繼母食用後,病就痊癒了。他的孝行可謂把“孝乃天經地義”詮釋得淋漓盡致。

平常人家如此,就連帝王也毫不遜色。漢文帝親嘗湯藥,以仁孝之名聞名於天下。他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在床多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的孝行讓人們心目中勾心鬥角,冷漠無情的宮廷生活變得不再可怕,反而像平常人家一樣溫暖貼心。

從古到今,“二十四孝”都是孝子的代名詞,二十四孝的故事更是寓意深遠。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百里負米,埋兒奉母,賣身葬父等,這些故事中的每個人物身上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孝。孝的詮釋方法有很多,而黑龍江人王一民用一種全新的方式詮釋他的孝。

他傾盡畢生的積蓄,騎著三輪車帶著百歲的老母親,歷時三年,實現了與母親一起穿越中國的願望。被稱為現代的孝子。我想再沒有一個人會做載著老母親遊歷整個中國這樣的“壯舉”,誰會因為母親小小的一句話而去做這樣的事?現代人都有一種同樣的冷漠:做不到的事就用錢來搪塞。很少人會有這種貼心的想法,為父母的心願四處奔波,二王一民做到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現代的青少年總是與父母保持一種距離,我們稱之為“代溝”,在對待父母時總是冷眼相對,把父母的關愛和叮嚀當做是一種煩惱,總是嫌他們羅嗦。不曾想過自己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和動作都會把父母的新傷得支離破碎,我們也未曾想過父母照顧孩童時的自己有多麼的辛苦,我們從不知曉;我們只曉得勞苦儘教父母受,憂愁儘教父母耽。

我覺得現代人一定要學習語文,學習令人頭痛卻獲益良多的文言文,才可以體會“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千萬經典,效益為先”的深切道理,才可以做個孝順父母,尊愛父母,疼惜父母的人,才會學會體會父母的每句話,每個動作背後所蘊含的愛意。

百善孝為先 篇11

國二作文 ,652字

傳家以孝義為本,處族以仁讓為先。

—題記

從小的時候,爸媽告訴我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在我剛上小學的時候,聽媽媽講過“羊羔跪乳”的故事。那時候媽媽對我發出這樣的感嘆:年幼的小羊羔為了報答母親的哺乳之恩,小羊羔們都是跪著吸乳,連牧畜都知道孝敬哺育自己長大的母親,更何況是人呢?並且還是受過教育的人,一個人對自己生養的父母都不能孝順的話,難道他還會愛其他的人嗎?當他老了之後,說不定他的子女也會這樣對待他,因為,他用自己的行為言傳身教的教育了他的子女。

因而我的爸媽都算是孝敬父母親的人,對他們的要求都是幾乎百依百順,從來沒有任何刻薄,反而照顧的很好,這對我也有很大的影響。記得是我七八歲的時候,太奶奶患了糖尿病,整天坐在輪椅上,媽媽每次給她喂完飯之後才自己吃飯,我有時候吃的快,就幫媽媽給太奶奶餵飯。

媽媽也經常以此來教導我,教我要孝敬長輩。有時候我頂撞了爺爺,媽媽一定會嚴厲的斥責我不懂事,並教我反省。

良好的家風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積澱和傳承,是家庭留給每個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著家人,讓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我們也應當從小遵守父母長輩的教誨,養成一個優良的習慣和品行,讓我們的家訓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讓優良的傳統芳香滿溢。

百善“孝”為先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2字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崇尚“百善孝為先”,我家亦如此。“孝”字,即為我家的家風,而我家最孝順的,非我的媽媽莫屬了。

媽媽是位勤勞善良的女人,她自小受家庭薰陶,練就了一身做家務的本領。媽媽做的飯菜經常會盤碗見底,母親打掃的房間一定是一塵不染,我和父親每天都能穿著散發著陽光味道的衣服出門,總之,提到家務事,媽媽無所不能,而且樣樣精通。更為可貴的是,在孝順長輩上面,她一直是“身先士卒”,“率領”我們全家做“孝子”。

那日在奶奶家,午飯後,我倚在沙發上看了好一會兒的電視,起身去開冰箱拿雪糕吃,眸子卻無意間瞥見在廚房裡忙碌的身影,是媽媽!

此時,她正哈腰站在水池旁刷著碗,白色的泡沫飛濺,裹住了她的雙手,沾滿油漬的白瓷碗盤一經她握在手中洗碗布的“洗禮”,瞬時間恢復了瑩白的面容。真是好功夫啊!

“紅啊,別刷了,歇歇吧!你都忙了一上午了,等會兒你們走了,我來收拾。”奶奶心疼地在一旁不停地念叨著。“不用,媽,馬上就好了,您進屋吧!”我恍然,媽媽這是為了不讓奶奶累著啊!

“媽媽,你和奶奶都去休息吧!我來幹!”說著,我把雪糕放回冰箱,換鞋進了廚房,挽起袖子,奪下母親手裡的碗,開始認真地刷起來。見母親詫異的瞧著我,就笑著說:“‘百善孝為先’不是我們家的家風嘛!”母親也笑了,她滿意地看著我,好像在說:“嗯,我的女兒長大了!”隨後就拉著奶奶進了客廳。我知道這“離開”就是對我的信任。

家風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為人處世的準則,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家家和睦,那麼我們的國家就會更加繁榮昌盛。

百善孝為先 篇13

國三作文 ,1168字

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題記

什麼是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的根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將“孝”字拆開並不難發現,是由“老”和“子”組成的,並且“老”在上,“子”在下。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孝子,是在父母老去時,對父母侍奉和贍養,更是在父母老去時,對父母尊重和陪伴。

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從未中斷。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從未中斷。古有“香九齡,能溫席”的黃香;臥冰取鯉的王祥;賣身葬父的董永。今有攝影師焦波三十年用鏡頭為父母記錄下點點滴滴;石家莊獨腿小夥攜母親遊全國;90後女孩陳楠楠照顧漸凍人母親十年。

從古自今,有許多關於孝的感人故事,其中臥冰取鯉的王祥就令人感動至極。

王祥的母親早亡,繼母朱氏,生子王覽。朱氏偏愛親生兒子,常令王祥乾重活、吃糙飯。但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帶,日夜照顧,湯藥必先嚐後進。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臥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繼母。繼母死後,王祥悲痛,依禮安葬。王祥對其弟王覽,十分愛護,王覽對兄長特別尊敬,兄友弟恭,遠近聞名,時人把他們的居處稱作"孝悌裡"。

誠然,自古以來,以孝論德,但如今,有多少人還能堅持孝道呢?“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現在的我們,還會像小時候一樣,為辛勞的父母捶捶背,倒杯水嗎?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卻遭到我們的白眼與冷漠;父母對我們的叮囑,卻遭到我們不耐煩的訓斥。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我們的愛只增不減,而我們的孝心卻在成長中慢慢丟失。反觀當下,有些“啃老族”認為父母撫養他們是件天經地義的事,甚至還對父母破口大罵,言行粗魯。有個孩子24歲時仍在家裡讓母親照顧,每天不是打遊戲就是睡覺,有一次母親因為提醒他早點睡竟被他勒令在地上跪了半個小時。怒不可遏的父親最後喪失了理智,抽出了菜刀砍死了兒子。原本一個幸福的家,就因為一個不孝之子碎成了片片瓦礫。

你可曾知道,當你流連於城市的各個美味餐館時,他們在家中做了一桌你最愛的飯菜等你回家;你可曾看見,當你衝他們吼叫時,他們的眼底的心酸與難過;你可曾聽見,當你遇到困難時,父母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嘆氣聲。

田埂上,有人看著遠飛的大雁深深地思念,深夜裡,有人看著你的照片泛起了濃濃笑意,當你離家時,是否看到身後那無奈又擔憂的眼神?

為了夢想,我們急於向前趕路,但請別讓蹣跚的步履追不上我們成長的腳步,留下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不管你是在外求學,還是在外追夢,都請別忘了遠方那個最溫暖最安全的地方,有時間就常回家看看!百善孝為先,請用你的孝心,讓被時光染上風霜的他們感受到最真的那份愛。

百善孝為先 篇14

國一作文 ,665字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著“孝”。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佳話。對於我們來說,“孝”也許不能那麼完美地表現出來,但我們要盡最大的努力去詮釋它,讓它變得更有意義。

孝,是父母幹完活回到家後,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為他們捶捶背;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健康快樂、積極進取……

父母從不奢求我們長大後能夠讓他們住上什麼豪宅,也從不奢求我們長大後能給他們多少錢,只要我們能夠在傷心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定時給他們報一句平安,他們就足矣!即使我們考試考差了,年段排名退步了,父母也從不會改變那顆愛我們的心,他們總是鼓勵我們,勉勵我們不要洩氣,繼續努力。他們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想想父母在外拼命的上班掙錢,為的是什麼?為的是能夠讓我們過上好日子,為的是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成長環境,讓我們不受半點苦。

作為初中生的我們應該懂事了,要懂得體諒和孝順父母,不求你給他們許多的甜言蜜語,就只請你們在學習上努力的進步、努力的向前;不求你回到家以後給父母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只求你常跟他們說說這段時間的進步,聊聊這星期發生的有趣的事。這些對於我們的父母來說就已經是很大的“孝”了吧。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一杯熱茶,溫暖父母的心窩;洗一次腳,驅除父母的疲勞;掛一個電話,報上一句平安;多陪陪父母,說說學習上的進步……

百善孝為先 篇15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6字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從古至今,人們都尊崇有孝敬心和孝順心的人,孝親敬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

要想成為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必須是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孝,是一種美德,也是人人都應該具有的品質。

在我家旁邊有一個商店,店主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老闆娘三十多歲,對人特別和藹可親,老闆看上去和他妻子的年齡差不多,個子高高的,左手因傷被截肢,但挺聰明能幹,為了家艱苦奮鬥著。他們家有個女兒,學習成績非常優秀,性格開朗,謙虛誠實,待人禮貌,最令我感慨的是她特別孝順。

每天回家,她總會主動幫媽媽做家務,讓媽媽坐著休息。自己做飯,洗衣,打掃衛生忙個不停。到了晚上,她還要堅持端水給爸爸媽媽洗腳,洗襪子,然後才完成作業睡覺。我媽常誇這個姐姐乖,說不像我,整天就想著玩。每當這個時候,老闆娘總是笑盈盈地對我媽說,別誇我們家雪兒啊(她女兒叫雪),你家女兒多好多幸福啊,然後也總是低著頭哀聲嘆息。我知道,她們家還是有很多困難。

也許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條件、環境艱苦,但能教育和磨礪人的品質。孝順是不分貧寒富貴的。媽媽跟我說,她很羨慕這一家子,日子雖然過得有些艱苦,但很幸福,女兒孝順就是最大的財富。

孝,可見多麼重要。如果沒有它,家庭就不再有幸福和溫暖,我們的世界就將沒有愛。這種美德,是我們青少年必須永遠擁有的。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都學做一個孝敬孝順父母的好少年吧。

百善孝為先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663字

在良好的家風影響下,我健康茁壯地成長著。我身上已深深烙下了家風的印跡:孝敬長輩,勤勞節儉。誠實守信,樂於助人等。

我要誇誇我的好媽媽。去年,我的外婆不慎得了腦溢血,引起了半個身不能動,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全要人照顧。我的外公不在了,舅舅、舅媽都在南京上班,早出晚歸。本想請個保姆來照外婆,可是媽媽她不同意,怕保姆照顧不周,讓外婆受罪,這下所有的事全落在媽媽一個身上。從那時起,媽媽就像一個機器人,天天定時定點重複著一樣的事情,一大早起來,把我搞好送上學,然後去給外婆喂早飯,接著去上班。到了中午,利用一小時吃飯時間匆匆去給外婆送午飯,有時自己都顧不上吃飯。

記得有一次,媽媽下班接完我放學,就直接就去了外婆那。一進門,一股刺鼻的臭味迎面撲來,“真難聞啊!”我不禁捂住了鼻子。原來外婆大便在身上了,所兜的尿不溼沒有兜好,搞的床上都是,我捏著鼻子,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媽媽叫我幫她打盆水來,我嘟著嘴,心不甘情不願。媽媽不假思索,放下包就幫外婆清洗乾淨身體,更換了床單,等她忙完,已經是滿頭大汗,可她還是沒停下來,接著幫外婆按摩身子與腿,媽媽說:“這樣可以幫助血液迴圈,外婆好的快。”聽後,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著按摩起來,外婆看著我眼中透著淚光,媽媽看著我笑了。

從那以後,只要我去外婆那都會幫她按摩,端水,講笑話。媽媽說:百善孝為先。在我們的悉心照顧中,外婆現在能拄著柺杖走路,不用天天躺在床上了,好開心。

我從媽媽身上學到了孝敬長輩,樂於助人,從爺爺奶奶身上學到了勤儉節約,從爸爸身上學到了誠實堅信,這些良好的家風伴我健康成長!

百善孝為先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30字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題記

我們跌倒時,是誰鼓勵我們爬起?我們犯錯時,是誰耐心地教導我們?我們哭泣時,是誰小心翼翼地擦去我們的淚水……

沒錯,是我們的父母,他們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陪伴著我們,為我們默默地付出了十二個春夏秋冬。每一位兒女的外貌和心靈深處,都深深地刻上了自己父母的烙印。我們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長大成人,在每天的晨曦中和夜晚的燈光下,我們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父母為養育我們甘願付出一切的那種精神。作為兒女,我們要學會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孝”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孝”的觀念源遠流長,在商朝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了“孝”字,這表明在公元前十一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學會了怎樣孝敬父母了。我國古代還把“孝”看成是“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思是為人子女者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人們是務必身體力行的。

還記得“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麼?這是“感動中國”評委會給他的頒獎詞: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自己的身體做出了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裡,母親的生命或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穫慰藉。”

其實,孝敬父母也是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孝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常說:“百善孝為先”。一個人,如果對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不體貼、不尊敬、不愛戴、不常懷有感謝之情,又怎麼會去愛他人、愛集體呢?一個人對生身父母都沒有深厚的情感,又怎麼能夠昇華出高尚的愛國之情呢?一個人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會愛別人,愛社會,愛國家。尊敬、贍養父母,不只是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規定的必須履行的義務,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們要牢記:百善孝為先!

百善孝為先 篇18

國一作文 ,604字

“孝”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之一,說到“孝”大家都會想到孝敬父母。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最愛和最親近的人。當我們落地發出第一聲啼哭時,就註定父母將為我們操勞一輩子。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大家可能都聽過“扇枕溫席”的故事吧!黃香在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對父親非常孝順。在炎熱的夏天,黃香怕父親會因為晚上太熱而睡不著,在父親睡覺之前用扇子把席子扇涼;冬天,他為了不讓父親晚上睡覺覺得冷,就早早地爬到父親床上用身體幫他把被褥捂暖。這就是孝順,不需要表現得多麼偉大,只要默默無聞為他們做一些小事,父母心裡也會覺得暖暖的。但現在我們都只是享受父母送給我們的一切,卻從來沒去想過如何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要知道如果沒有他們,何談現在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們呢。有時甚至對他們的辛勞視而不見,換位思考,他們那時會有多麼傷心與心痛。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父母因工作而疲憊時,遞上一杯暖暖的熱茶,送上一句甜甜的問候;在他們生日到來時,我們雖沒有許多金錢買精緻的首飾與漂亮的衣服送給他們,但可以送上一支美麗的花;雖然買不起豪車,但我們可以挽著他們的手到草地上走走,欣賞一下大自然的美麗。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瓦磚,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作業本上的一個紅五分……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

百善孝為先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9字

我們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對於我們小孩子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做一番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大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雖然我馬上就要升到8年級了,但我依然堅持每天幫父母做幾件家務,洗碗、疊被子、洗襪子,晾衣服,疊衣服等等;我還堅持向父母說“早安”,“晚安”等問候的話、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打掃衛生、一起鍛鍊,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在重大節日,如: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爸媽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準備一份親手製作的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不辜負爸媽對我們的期望,在學校我聽老師的話,當好老師的小助手,幫助身邊的同學,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認真學習。

因為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對父母真正擁有一顆感恩之心,我們就一定能做得更好。其實孝敬父母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能讓爸媽欣慰,高興和快樂。那我們又何了而不為呢?

我和美德有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孝敬長輩,如果人人懂美德,在乎美德,讓不良行為不再發生,那麼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百善孝為先 篇20

高二作文 ,858字

老師常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還辛辛苦苦把我們撫養長大,他們給予我們的恩情,是今生今世我們償還不完的。我們能做的是時時刻刻都要孝敬父母。

如不能時時刻刻孝敬父母長輩,只考慮自己的生活,不顧及父母的生活,難免到最後會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哀。局資料統計,父母長年在外打工,過年才回來一次,那麼等父母退休時,兒女僅能見父母二十幾次。父母退休後兒女必定也要去工作,若每年只見一二次,那麼等父母去世後,累積一生也就只能見父母幾十次而已。

與父母相處的時光是寶貴的,和父母在一起使用一定要孝敬父母。當然上面的說法也不是一定的,只是針對一些外來務工的家庭說事。也有的家庭父母是都在家的,但我們要上學,有的住校,一連五六天都見不到父母,就算有星期天,也只是短時間的相聚而已。有的走讀生晚上回家遲,早晨來的早,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也不是很多。相聚的時間真的是很寶貴的,好好孝敬父母吧!

處在青春期的我們,難免會有些叛逆心理,老是覺得父母管教我們太嚴。所以經常會發生一些小口角,惹的父母很生氣,自己也憤憤不滿。其實這些問題也是很容易避免的,只要換一個角度思考一下問題,從父母的角度去分析對錯,學會將心比心,父母開心便是兒女們做到的最大的孝順了。,

記得國慶假期間,我們一家四口回很久沒回的老家。晚上我和老爸便聊到一個話題,我問老爸:“老爸你的收入雖高,但每個月要繳房貸,水電費,再加上一些必要的生活支出,一個月也便沒有了結餘,你有為到老後存下一筆儲蓄嗎?或者說是保障?老爸說你和你弟不就是保障嗎!現在把你們照顧好了,等你們長大了工作後便能孝敬我們,還有個養老保險,難道你長大後會把我們丟在一邊不管嗎?”我哈哈大笑說:“怎麼可能會不孝敬你們呢!”

不經意的疑問,讓我感觸甚大。

孝敬父母長輩不是留在嘴邊留說得,重要的事做出行動才行,所以當父母在身邊時,要做到的事不讓他們擔心,做一些讓他們開心的事。孝敬父母是每個人的事,光我一個人做到還不行,需要大家和我一起行動,做一名孝敬父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