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生活隨想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生活隨想 篇1

碎片化生活隨想作文8 ,776字

在查詢碎片化生活之前,我甚至都不覺得我的生活碎片化。我的意思是,我當然知道碎片化是什麼意思,但我完全不覺得現代人的生活很碎片,也完全不明白這種生活有哪裡不對勁,為什麼還要給現代生活方式起個特定的名字。

因為碎片化是一種常態,我從小到大習慣於這樣碎片的生活。一本書很難在集中的幾個小時內看完,可能是在地鐵上翻個兩三頁,或是臨睡前靜靜讀半個小時,這叫碎片化閱讀。而碎片化生活卻源於網路。在網際網路時代,時時刻刻上網已成為人們的習慣,或是在即時通訊軟體裡發著訊息,又或是在搜尋軟體中查詢資訊,我們早已離不開網路。我對於碎片化的理解是,從前我們花大量時間,長期、專一地做同一份工作,而現在,我們隨時隨地就可以完成一樣瑣碎的任務。譬如說從前我們買東西,要選好一天,拿著清單,花許久在超市裡面;現在我們買東西,只要隨時想起要買什麼,拿起手機,開啟軟體,就可以把東西加入到購物車。

碎片化的生活是時代發展必然導致的結果,人們的步伐在加快,生活的節奏在加快,要做的事更多也更繁瑣,將生活割碎成了一個個小碎片,而我們正身處其中。我們必須抓緊任何一點邊邊角角的時間,不然就會發現自己浪費了極其巨量的時間。

但我也很難說這種生活是好還是壞。我個人認為,一個強悍的人,不管是什麼生活方式,他都能把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條。若是大段大段空白時間,他會充分利用;若是縫隙中的小時間,他更是會爭分奪秒。所以在我看來,生活方式沒有好壞之分,這只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現象罷了,現代人也不會因為碎片化的生活方式,而智商下降,人種退化。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中,只有強者、智者才能勝出。遇見碎片化生活的洪流,我們無法逃脫,只能選擇適應。

在碎片化的生活中,我們需要的是強烈的時間觀念,還有一個清醒的高效的頭腦。我們要清楚的知道,碎片化生活,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罷了,成功的永遠是那些優秀的人,這與什麼方式無關。

追逐夢想,碎片化生活 篇2

追逐夢想,碎片化生活 ,838字

“叮鈴鈴,叮鈴鈴……”叫醒鬧鐘不停地響起,“快起床了,要來不及了……”我在一聲又一聲的呼喚下,終於被喚醒。揉揉朦朧的雙眼,打了個哈氣,伸了個懶腰,懶洋洋地從被窩中爬起。

今天是週六,可是我還是要去上課外興趣班。瞥了一眼時間,才6點15分,但對我來說,已經需要抓緊時間了,快速地洗漱和吃早餐。洗漱前,不忘開啟ipad放出美妙的英語聲,邊聽著英語邊洗漱,洗漱完畢又立馬吃起早餐,一邊喝著牛奶一邊又拿出紙和筆,默寫著今天課上需要默寫的英語單詞。

6:45分匆匆地從家裡趕往地鐵站,乘上地鐵,找了個位置坐下。翻開書包中的筆記,看了一下今天的課程及各科作業要求。下午還有個繪畫課,是畫個鼻子。開啟繪畫本,對著畫本,拿起畫筆,“唰唰”地勾勒了幾筆,一個鼻子產生,左看看,右看看,還算滿意。

完成了這些事情後,我又拿起手機,開始了電子閱讀。閱讀了幾章後,只聽“江蘇路到了,開左邊門,請有需要換乘列車的乘客,有序下車……”。我看了時間是7:30,收起了手機,背好書包,準備下車,趕往我上課地點。

這就是我週六的一個碎片樂章。隨著科技的發達,我們的生活也逐漸被碎片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大家都說“碎片生活”打亂了我們傳統的生活,什麼事情都變得囫圇吞棗,沒有一個計劃性持續性。把原本完整的事情,分割了幾次完成,達不到連續性的效應。

可是,我不這樣認為!碎片生活可以利用短時間來學習和了解更多知識、資訊。我一直牢記魯迅先生說的這麼一句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這個“擠”,就是接受“碎片化”生活,用一小片時間來充分利用。日積月累,持之以恆,也可以達到傳統生活的效果,達到最終結果。

一天24小時,我們每個人在這24小時內要完成的事情不同,採用的方式也不同,追求的目標也不同。但我相信大家追逐自己的夢想都是美好的,關鍵是看大家怎麼來分配利用時間啦,一秒鐘也好,一分鐘也好,一小時也好,在這有效的時間內全神貫注地投入,就會一份收穫!

我用夢想感受生活,用“碎片生活”實現夢想!

碎片化生活 篇3

國一作文 ,858字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塊玻璃,“砰”得一聲打碎以後,將玻璃碎片放進不同顏色的染缸裡進行染色,收穫的就是很多不同色彩的部分生活。原本單一的、毫無特點的生活“碎片化”了,卻給生活帶來了特別的色彩,也印證了“碎片化生活”這種生活方式的益處。

從前我尚且年幼時,生活是“完整”的,我有大把的時間專注在生活這個“整體”上,卻不會規劃自己的時間。時間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微微朝我笑著,從不催促我讓我行動快些。後來我慢慢長大了,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時間卻越來越“少”。歲月從不會為誰停留,不經意間,它就悄悄從我身邊溜走了。不知不覺,我的生活被我“打碎”,成了一小塊一小塊的“碎片”。當我為這些“碎片”染上不同顏色的時候,我的心裡,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在慢慢滋生。

“你是由什麼組成的?”當我正在繪畫時,一個聲音在我的腦海中響起。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據大人說,我是由皮肉、骨頭和內臟組成的。聽起來多麼死板的回答,我可不這樣認為。皮肉、骨頭和內臟只不過組成了我的身體,我的思想卻是由音樂、影象和文字組成的,是它們給予我的身體一個靈動的我。我的生活和我的思想“長得很像”,生活也是由音樂、影象和文字組成的,當然還有學習、運動和社交才能組成一個“完整”的生活。當我“打碎”了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由一個包含愛好和日常的整體,分成了“學習”“看書”“跑步”“繪畫”“寫字”等等的若干小部分。我把我的注意力,在某個時刻,僅僅放在某一塊“生活碎片”上,會提高我在這一方面的能力,也相當於給這塊“生活碎片”“染了色”。假以時日,當我將所有的“生活碎片”全部“染”上漂亮的顏色,再將它們拼在一起,呈現在我面前的,絕不是以前那個平凡無奇、死板的生活,而是一個全新的、亮麗的生活。同時,我的“生活碎片”,被我貼上了專屬於我的“個性標籤”,當它們拼在一起時,我的生活充滿了我的個性,是獨一無二的模樣。

生活的“碎片化”,不是“支離破碎”,而是“煥然一新”。“碎片化生活”漸漸成為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使人過去的單一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也帶來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新世界。

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4

國二作文 ,1517字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會有的。”這句名言是不是常常會聽到呢?在日常生活中,存留在海綿的水有利也有弊,你把它裡面的水擠一擠吧,會弄溼你得衣服;不擠吧,你就沒有多餘時間。在快節奏的大都市裡,每一個人都不能懈怠,生怕我們趕不上這麼快的速度、這麼快的時代。但人有惰性,必須在今天完成的事情量很多,卻在一個時間段只想放鬆。那就只有用碎片化的生活將它補全。原本那麼簡單的用一部分整的時間做完的事情,卻要分成碎片化一部分一部分拼湊起來。我,也許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零零零……”鬧鐘在六點三十分準時響起。“啊……不想起床啊!”昨天晚上睡得好晚啊。不行!今天晚上一定要早點睡覺了啊……好睏啊,心想著,眼睛要閉了起來。不行,快點起床,否則要遲到了!心裡的這種思想支配著我慢慢起床。簡單地刷牙洗臉梳頭後,我開啟手機,一邊吃著早餐,一邊看看昨天睡著之後還有沒有人發我微信。確實好了之後,卻發現早餐沒動幾口。眼看出門時間馬上要到了,關掉手機放回書包,隨便喝一點粥,立馬飛跑出家門,一邊跑還一邊急忙繫上紅領巾。打了一個哈嚏,走進班級的門,把作業放在桌子上,再趴著休息一會兒,好累啊!時常,老師會早點佈置回家作業讓我們可以早點寫,但是,這件事是一把雙刃劍,有些人會在副科上寫作業,只為了回家能減少一點作業量。

一天上課的疲累都要延續到回家做作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放下書包。以為我要寫作業了?不不不,首先我先吃一些家裡的零食休息一下,然後慢慢吞吞地挪到課桌前,坐下,又站起來,倒了一杯水,又站起來,拿一下手機,時間就慢慢走過。轉眼五點半了,我開始“認真”地做起了作業。“嗡嗡……”“咦……有人發我微信?”拿起手機,回覆簡訊,又放下了手機。覺得有些安靜,又拿起手機,播放音樂,一邊哼著音樂,一邊做作業。呀,查一個單詞,又拿起手機,這一次不是直接點開翻譯軟體翻譯,而是玩了玩遊戲,點贊朋友圈,看看微博,然後又繼續寫作業。剛想動筆的,卻發現這個單詞依然沒有查,又拿起手機……迴圈往復,竟發現我做了三個小時才把原來兩個小時能做完的作業做完了。這一個小時我在幹什麼?毋庸置疑地我在浪費時間。然後,我又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晚飯,時間又被浪費了,睡覺時分卻已經十點了。心裡想著:明天晚上一定要早睡!

我把一整段時間,拆分成碎片化時間,用“事倍功半”來形容也是再好不過。效率不高,時間也被浪費掉了。一天天,就這樣慢慢度過。在生活中,還有一個詞“碎片化閱讀”,常常在你我身邊徘徊。

在路上,在家裡,在工作,在學習,我們現在都可以用手機來看書,隨時隨地,輕輕鬆鬆即可下載一本書來看。但有沒有想過,在這麼快節奏的時間裡,你又能在什麼時候看?能看多少?能看透徹這本書嗎?一般,我們都會用到碎片化的時間。倒水時,拿著手機看書;上廁所時,拿著手機看書;吃飯時,拿著手機看書。真是“廢寢忘食”地看書啊!這麼著急地看書,想必也是囫圇吞棗,只是看清大概意思罷了。

碎片化閱讀,就像一顆糖果。當你含在嘴裡時,你會感受到無比的香甜,甜蜜縈繞在舌尖。但時間慢慢過去,糖也越含越小,你也越來越餓。而翻開一本真正帶有書香氣息的書,就像一碗米飯。雖咬下去沒有甜蜜,卻在最後有一絲絲甘甜,你也有了飽腹感。在家裡,明媚地陽光透過窗戶,你坐在椅子上,安安靜靜讀一本經典。遠遠比在忙碌過程中開啟手機,看一小段著急地一目十行要好的多罷!但是我卻發現儘管我知道要怎麼做,可我已經不想再翻開書籍了。它就像一種本能反應,滲透進我們每一個人中,慢慢用越來越多的碎片化時間來閱讀所謂的書籍。

一個完整的時間段,慢慢被拆散,一點一點破碎,一點一點分裂,正讓我們“合理地利用”越來越多的碎片化時間……

當“00後”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5

國三作文 ,1140字

2004年3月的一個夜晚,我這個“00後”懵懵懂懂地一頭扎入了這個全新的世界,開始了屬於我的漫漫人生路。在過去的十三年中,我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感受著真善美;同時也遇見了前所未有的“碎片化”生活,—

眨眼又是一個幸福的週末,無鬧鈴之亂耳,無課程之勞形,怎一個“爽”字了得!我揉著惺忪的睡眼,拿起床頭的手機,照例瀏覽一下視訊的更新進度,然後點開微信班群,撲面而來的是幾十條新資訊“班長,下週的隊會稿子寫好了嗎?”、“老班,課本劇劇本找到了嗎?”、“老陳,有空約一局王者怎麼樣?”……

“噢,不”我哀嚎一聲栽倒在枕頭上,頓時覺得美好的週末被無數的任務“攪局”了!老媽循聲而來,問清了事情的原由,幸災樂禍地“嘿嘿”直樂,然後丟下了一句最高指示:“能者多勞,速戰速決!”

我蔫頭耷腦地吃著早餐,嘟囔著微信群的“十宗罪”,吃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我心愛的大茂脆筍快吃完了,不由地嚷嚷著再買幾瓶,老媽一邊答應著一邊拿起手機,點開一號店的APP,在購物車裡加了幾樣日常用品,我瞥了一眼,發現十點前下的訂單當天就能送到,老媽一副篤悠悠的樣子,對我說了句“瞧!碎片化購物,方便!”

早餐後我休息了一會兒,照常進房做作業,爸媽也開始各司其職—我爸負責打掃房間,我媽則一頭扎進了廚房。休息時間我去廚房慰問辛苦的大廚,卻發現廚房裡傳來一陣說書的聲音,原來是老媽一邊洗菜做菜,一邊用喜馬拉雅APP聽《三國》吶!說書人抑揚頓挫的語調,和老媽手裡的砧板菜刀剪刀的碰撞聲,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哦,這大概也算是一種“碎片化閱讀”吧!

週末的午後,是我最自由最嗨皮的時間—因為我可以名正言順地拿起手機,和我的朋友們在網路上聯網打幾局遊戲,雖然週五剛剛和他們分開,不過在遊戲裡搭檔廝殺一番,和在學校裡一起上課的感覺可完全不同!等我盡興地放下手機,老媽幽幽地嘆了口氣道:“想當年,我們小的時候,和鄰居家裡的小夥伴們一起去弄堂裡玩……”得,老媽一回憶往事可是滔滔不絕、綿綿不斷,我趕緊丟給她一句“這就叫‘碎片化娛樂’呀!”然後一溜煙進房間做作業去嘍!

這就是我們“00後”遇見的“碎片化”生活,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沉浸在碎片化的模式中。我們享受著手機APP給我們帶來的便捷,見縫插針地利用所有片段的時間閱讀網路資訊,以父輩無法理解的方式溝通著彼此之間的情感;但我們也被鋪天蓋地的資訊包圍著,無論是否願意,那些提示資訊總是會跳出來阻礙我們的視線,我的同學們甚至越來越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已經逐步喪失了靜下心來閱讀一本紙質書的耐心……

我們是“00後”,面對全新的“碎片化”生活,我想我們能做的是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唯有儘可能地保留澄淨的心靈,才能在這多變的時代中,尋找到不變的心靈皈依!

媽媽的那些花兒——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6

國三作文 ,1094字

媽媽離開故鄉已久,特別喜歡哼哼這首歌:“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她們已經被風吹走,散落在天涯。她們還在開嗎?她們都老了吧?”

前幾年,媽媽帶我回去過一次。故鄉的變遷讓媽媽茫然而惆悵,因為城市建設沒有了熟悉的故園,因為輾轉和失聯沒有了兒時的舊友。站在曾經的老校舊址,媽媽又輕聲唱起那首歌:“如今這裡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她們在哪裡呀?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我問媽媽在想念誰?媽媽的話匣子便打開了:“帶我抓螃蟹的香蓮、山上山下扯嗓門遙喊的棵棵,每天早晨給我梳辮子的家鈴、保護神朝暉、一起逃課去抓蚱蜢的曉巨集……”說起小時候的趣事,媽媽的話就像潰堤的洪水剎不住腳。夜深了,眼皮打架撐不住了,我幽默地用那首歌的歌詞打斷她:“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媽媽嘆口氣拍拍我的頭:“你還小,體會不了‘無處追尋’的感受……”

時光荏苒,短短几年,網際網路給現代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無孔不入地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以令人乍舌的速度雕塑著現代生活方式。電子信箱、QQ、微信……資訊化的新型智慧工具把人們帶入碎片化的生活中,人與外界的每一次互動幾乎都離不開這些工具。

一天,媽媽又哼起《那些花兒》。這次和以往不同,歌聲輕快舒展,沒有了以前若有所思的遲疑。“曲風改了?”我打趣道。“託網際網路的福,失聯多年的老同學老朋友們終於聯絡上了!”“怎麼聯絡上的?”我忍不住好奇。“先是你小姨朋友的同事幫我聯絡上了一位小學同學,這位同學拉我進了微信小學群。在群裡敘舊聊侃時,得知有位同學認識我一位初中同學的鄰居,”媽媽開啟手機指給我看:“瞧!這同學通過鄰居幫我聯絡上遠在日本的初中同學。之後,”媽媽頓了頓,忽然雙手一拽我:“便跟拔蘿蔔似的,一起一大串咯!”媽媽哈哈大笑,開心的漣漪一層層在她發光的瞳孔裡盪漾開來……

接下來一發不可收拾,媽媽被她的“那些花兒”拉進了各種群,她原本單調、寂寥的朋友圈,頓時奼紫嫣紅、熱鬧沸騰起來。一會兒這個發笑話,一會兒那個發自拍,媽媽每次都會把好玩有趣的內容和我分享。神奇的網路帶來的五花八門的碎片資訊,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中秋夜,媽媽的同學群裡下起了“紅包雨”。來自美國、加拿大、芬蘭、日本以及俄羅斯等國的紅包真的驚到了我:微信真的強大啊!正如媽媽所言:“以前中秋夜都說‘千里共嬋娟’,現在呀,憑你天南海北,一條微信就能拽你‘回家’!”

碎片化生活,讓人們自由自在、天馬行空。我們在碎片中相遇相逢,在碎片中碰撞交織。碎片化是點點滴滴的生活元素,是構築現代生活的花兒朵朵,是為花兒傳播芬芳的縷縷清風!

面對碎片化生活,何必慌張? 篇7

國三作文 ,1387字

“砰!”宇宙大爆炸,炸出的碎片成就了人類!

“砰!”資訊大爆炸,炸出的碎片卻嚇壞了人類?

在平常生活中總是能看見一些文章類似於“碎片化時代到來,人類迷茫”“碎片化時代到來,我們失去了什麼”……這一類很明顯的批判“碎片化”的言論。可這些的言論的焦點總是在於“閱讀”“思考”這幾個關鍵詞上,我並不是想否認他們,但在內心,我不禁要發問:他們真的瞭解何為“碎片化”嗎?

我估計,那些在網路上,雞湯雜誌上風靡一時的文章的立足點頂多在於淺顯的,表面上的所謂的“時間,閱讀和資訊的碎片化”上。其實,碎片化這一概念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早已出現,在政治,經濟等領域中也多有用到,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網際網路時代到來,在大資料的支援下,碎片化瀰漫到社會。各個領域,各個階層,甚至什麼都可以碎片化。現今,21世紀的開放現代的見多識廣的人們,卻在到處遊說碎片化弊端無處不在,令人深思。

的確,現在人們離不開手機,熱衷於在網際網路上社交,瞭解社會時事等等,大部分時間也卻是“花費”在了這些事情上,但這絕對不是“浪費”!有人說,碎片化無法造就價值觀,碎片化讓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還有人抱怨資訊太多,不可思議!對於過去落後時代的介紹總是“那個資訊匱乏的時代”,現今資訊多了,還是要遭人嫌棄,那可真是委屈極了!莫非是妨礙了某些人的利益,這不得而知。

當今時代,不論做任何方面的調查或研究,查詢資料相對而言不是一件難事。過去人們需要去圖書館,找上一堆堆磚頭厚的書,全部看完,可能也只能摘錄到一兩句對研究有用的資料,可現在,資訊社會將知識碎片化,我們需要什麼,可能在點選滑鼠的剎那間,知識將會被送到眼前。閒暇時刻,即使時間短暫,隨手開啟一個APP購物消費也是一件易事。更不要說微信微博這些社交工具,將我們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時事熱點,趣聞分享,交友聊天,便捷高效。

再說回碎片化閱讀,這個飽受爭議的焦點。誠然,現今人們閱讀的質量在下降,但這歸結於碎片化嗎?我想,不是的。碎片化生活其實只是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閱讀當然包括在內。至於閱讀什麼,其實選擇權一直在人們自己手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選擇面變廣,只是人們不知如何選擇罷了。再加上社會中浮躁之風不止,人們沒有耐心再去閱讀一些傳統意義上的著作,因而形成了現在閱讀低階,短淺的問題。若真是想讀,會讀,能讀,充分利用碎片化,也未必沒有其益處啊。現在連時間都碎片化了,不採取碎片化閱讀,根本難以跟上社會快節奏的步伐。況且,像人民日報時評,羅輯思維等眾多迎合碎片化時代的閱讀材料也是不亞於長篇書籍的能夠為我們帶來思考,思想,價值觀的優秀作品。這時,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要學會如何選擇,而非抱怨選項太多。

面對碎片化,質疑之聲的出現實屬正常。因為人們還沒有做好準備,還不知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它,但不知不覺中發現自己已完全“被碎片化”後的認知,給人以一種無措感,故而抗拒。實際上,物質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後,碎片化的出現是必然的。抗拒,只會讓自己成為社會大部隊的旁觀者。若真是有志於淡泊出世,那也未必不可。否則,這恐怕也是一種悲劇吧!

面對碎片化生活,何必慌張?馬雲等眾多商界大咖正抓緊時代機遇在碎片化潮流中把握商機創造財富。對於我們而言,走在時代潮流的頂端難度太大,對於思想先進性的要求也過高,但是樹立好了自己的價值觀,跟緊了時代的步伐,我們又何必慌張!

“碎片化生活”拼不起來 篇8

國二作文 ,801字

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一個詞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碎片化。時間、閱讀、購物、社交都被碎片化了,我們已經進入碎片化生活。

如果你不分日夜地重新整理社交網站,看到新訊息就會下意識點開,然後把手頭其它事情先擱一旁,那麼你的生活就是被碎片化。

網路將生活這塊脆弱的玻璃打得支離破碎,無法再拼湊完整。所以讓我們拒絕“碎片化生活”,做一個完整的人。

習慣了網路帶來的生活後,個人的時間安排會變的非常瑣碎。大多數人會進入認知誤區,以為自己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時間,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更多資訊,知識。然而,碎片化生活正在無形中浪費你的時間!原本讀書寫字學習的時間被一點點浪費在了手機螢幕上。手機裡傳來的提示音會打斷你的思路,將你吸引到螢幕前,然後因為一個話題而開始長時間的討論,時間就在你來我往之中悄悄溜走。再想回到之前的思路又要費不少時間才能重新回到狀態。“碎片化生活”就像慢性毒藥,神不知鬼不覺地分割你的生活,吞噬你的時間。

“碎片化生活”令人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喪失思考的能力。有人認為自己可以一心多用,辦事效率高,這也是一個認知誤區。處於碎片化生活的你,是否用過完整的一段時間來讀完一本書?當然沒有,因為你的生活是零散的。脫節的。總是被那提示音打斷,被網際網路的世界吸引,那麼整個人都會變得浮躁。沒有靜下心專心思考一件事的機會。久而久之,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就很難集中注意,深入思考了。

如今,“碎片化生活”已成了一個社會現象,它幾乎在影響著身邊每一個人。倘若放縱這樣的生活支配著人們的話,那會是多麼可怕!時間會越走越快,人們會越來越浮躁,並且在沉迷網路的同時患上拖延症,思想被弱化,行動被禁錮,這將是全人類的災難!

如果生活是一場電影,那麼“碎片化生活”就是一幀幀單獨的畫面,拼湊不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我們要擺脫“碎片化生活”,讓一切都完整起來,專注地去做一件事,如此人生方能充實美滿。

碎片化生活 篇9

國二作文 ,1023字

二十一世紀,隨著網路科技、移動技術以及物流業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足不出戶,只要在手機上輕輕一點,飲食、購物、學習、休閒的各種需求都會得到滿足。人類的生活從未如此便捷過,也因此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理論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了更大塊的時間來集中做一些事情。但不可思議的是,恰恰相反,我們的生活卻越來越繁雜,越來越碎片化。

“碎片化”一詞,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被分裂成諸多零塊。如今,當網路成為我們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我們的時間被海量的資訊碾壓成碎片,碎片化生活已經成為對當今生活方式的一種形象性描述。

我們戴著耳機聽著新歌;手機裡QQ群,微信群不停閃爍,四面八方的人們都在爭先恐後地分享自己的生活;新聞頻道、自媒體實時推送著最新的新聞,亟不可待地懇求著關注;生活百科、學業難題、過去的典故、未來的科技,各種已知未知,百度一下答案一秒呈現。我們的生活從未如此豐富多彩過,我們享受著樂趣,這全新的世界。

漸漸地,我們不再能做到在整段時間內聚精會神地做一件事情。我們牽掛著微博上的熱點,QQ上朋友的最新動態。我們更新動態,互相點贊,在網上塑造著自己的形象。有了谷歌和百度,我們又個個都是百科全書。我們一邊學習一邊看手機,一邊工作一邊看手機,一邊聚會一邊看手機,一邊旅遊一邊看手機……我們是碎片化生活中的低頭族,我們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網路使得資訊氾濫,我們拼命接收各種資訊,以免自己在群體中顯得格格不入。應有的學習休息時間被侵佔被碎片化,我們因此惶恐。我們在網上找到了難題的答案,卻我們卻未真正弄懂了難題,我們因此不安。每時每刻,我們都能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網友們晒著度假美食購物的圖片,讓我們平淡的生活似乎隨時隨地被拉出來比較,我們因此焦慮。我們的朋友圈裡有數不清的認識不認識的朋友,但是當我們需要傾訴渴望友情時,卻不知道該找誰聊一聊,我們因此感到孤獨。我們陷落在碎片化的生活裡,彷彿自己也在分裂成一塊塊碎片。

是時候從碎片化生活中抽身而出了!要改變碎片化的生活,就要戒掉對網路的依賴。資訊爆炸不會給我們帶來知識,朋友圈的晒圖也不會帶來友情。在這個五花繚亂的世界裡,我們要有一顆平靜的心,有堅定的目標。心定了,才不會受周圍環境的干擾。正如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所說“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同時,我們更要有毅力和自律精神,來擺脫對遊戲、小說等網上娛樂的沉迷。

即便時間被碎片化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現象,我們也不能讓自己的生活碎片化。

遇見碎片化生活 篇10

國一作文 ,763字

剛開始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理解什麼是“碎片化生活”,我查了百度,碎片化生活(FragmentedLife)是由碎片化(Fragmentation)和生活(Life)組成。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看完之後,我還是不理解。

早上起床,我發現媽媽一邊刷牙一邊用手機看著新聞,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吃飯時,媽媽開啟手機上的程式給我聽英文朗讀,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爸爸開車時突然來了個電話,別人打來的電話總不能不接吧?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坐地鐵、公交車時,我看見車上的電視都在播放新聞、廣告,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人們站著或坐在車上,有的拿出書看,有的拿出手機刷微信、QQ、看視訊……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聚餐時,一道美食上桌了,朋友們拿出手機,紛紛拍照,發朋友圈,希望點贊評論,我想這應該就是碎片化生活吧。媽媽告訴我,碎片化生活是零零碎碎的,很容易被打擾的時間,被分割的生活。

碎片化生活是無處不在,而人們也已經習慣了。

以前我學習過一篇課文《不知疲倦的人》,講的是陳景潤在食堂排隊買飯時;臨開會前,人還未到齊前;外出候車時;在上班需要走路時,利用這些零零碎碎的時間,學會了四門外語。像陳景潤這樣會充分安排自己碎片化的時間的人,才會在學習和事業上取得成功。

雖然,我剛剛明白什麼是碎片化生活,但我想自己也有很大碎片化的時間可以利用起來,比如:在學校我用課間時拿起書看一會,去籃球場打會兒球,放學後坐在校車上用百詞斬背幾個單詞,作業寫累了就彈一會我心愛的吉他,放鬆一下心情。

如果我規劃和安排自己的時間用在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讓自己每天都有進步一點點,這樣就會使我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