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的空隙相關作文20篇

碎片的空隙 篇1

碎片的空隙作文100 ,990字

現代人的腳程越來越快了,科技也好,文化也罷,這些彷彿撥快了我們的時鐘。而時鐘走的確實太快了,致使我們的頭腦無法得到一丁點的停歇,但不是我們的頭腦不能停歇,而是我們不讓它們停歇,我們恨不得將我們生活的每一絲空隙都用手機上的網路資訊填滿,正因如此我們的頭腦時常陷入疲憊,開始逐漸沉溺於這些零碎的娛樂中。

碎片是好還是不好?這大概說不清楚。因為碎片剝開了我們的思想,我們全神貫注的能力就漸漸開始消退,每一分每一秒都恨不得分出幾千萬份來用,一分一秒也不肯放過,將自己有限的精力擠壓進去。就比如說,從前我們常常一家人一同坐在桌前享用熱氣騰騰的大餅油條,飯桌上夾雜著父親母親的叮囑,夾雜著偶爾爺爺奶奶的唸叨,有時因為我們一不小心打翻了豆漿被長輩趕緊拉起來收拾,而現在我們最經常做的卻是緊趕慢趕買上一個三明治,在進公司或是學校前慌張的嚥下最後一口,通常這個過程只需要我們過去慢悠悠喝一杯豆漿的時間罷了,這到底是我們的進步還是我們的退化?

但碎片分離的時間真的完全是壞處嗎?也不盡然,因為我們有了碎片般的時間所以我們所能利用的時間也更加的多,然而我們卻尋不回從前的那種感覺了。海子說“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這卻是上世紀的樂趣了,我們如今還能體會到那種春暖花開的快樂嗎?從前總是慢的,時間過得慢,我們走得慢,我們的心走的比時間還要慢,我們會靜靜欣賞一份日出的美景,看著陽光漸漸將周遭的一切染成暖紅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也好,金色的雲彩也好,而如今我們卻會把持著手機,爭分奪秒的記錄下這份日出,好像透過鏡頭的日出會比我們直接的欣賞更美一樣,然後飛快的在朋友圈貼上這幾張照片以證明自己欣賞了一份日出,我們好像忘記了欣賞本身是美麗的,那不過是心靈的慰藉。

不妨稍微走得慢一些,也許就能因為沿途的一朵美麗的月季花而擁有一上午美妙的心情,不如放下手機一會,也許就在這個時候我們能得到更多的快樂。不要讓快餐式的娛樂佔據了我們的頭腦以至於我們忘記了人類尋求快樂的本能,如果相對而坐享受著菜餚卻捧著手機看著不一樣的東西,那樣的快樂既是千篇一律又是沒有意義的,正如快餐永遠不能替代了主食,碎片化的娛樂,碎片化的時間,怎麼可以因此充實了我們生活的全部呢?

碎片中定有空隙,然後這些空隙就會在我們許久之後醒悟時一擁而上,將我們淹沒並使我們感到無比的空虛,人生的堆砌中不能總是塞有縫隙的磚頭,不然我們又拿什麼來回首?

碎片的時間與手機 篇2

國一作文 ,1016字

隨著當今社會資訊科技急劇迅速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我記得自己的某位老師有句口頭禪:“人類正是因為懶而進步的。”

此話不假,因為懶得走路,人類發明了汽車、飛機;因為懶得勞動,洗衣機、電飯煲使人們省心節力;因為懶得跑腿送信,手機代替了一張張信件;因為懶得寫信,微信、微博等社交APP橫空出世……

諸如此類的事件數不勝數,可,我們真的越來越幸福了嗎?

手機,一直是現代人所心愛的“電子寵物”。僅僅一個小小的盒子,可以帶你暢遊天南海北,可以讓你與故友重逢,可以解答你所有的疑問,甚至可以代替併成為你的隨身錢包。

於是,大街,小巷,白晝,夜晚,你無時無刻可以見到那些低著頭,緊緊地盯著手中發光的小盒子的各類人們。他們比任何人都抓緊時間。等公交車的幾分鐘,有人拿出了手機。堵車時,有人百無聊賴地與自己的手機深情對視。工作節省下的幾分鐘,有人如獲大赫般的撲向手機。睡前,也不忘看一眼發光的小盒子。早起去往學校的學生,趁未進校門玩起了遊戲。步履匆匆的上班族,站在紅綠燈旁也不忘打個電話。亭亭玉立的姑娘們,也慢下了腳步,自拍,修圖,發朋友圈。碎片般的時間,就這樣消磨在了手機上。恐怕連抓緊分秒的數學家陳景潤九泉之下也不得不對此感嘆,自愧不如。

人們哪,真是自相矛盾。有人說自己沒時間問候家人,卻有時間在微信上與他人聊天;有人說自己沒時間完成工作,卻有時間優哉遊哉地上網;有人說自己沒時間享受生活,卻有時間面對網上琳琅滿目的商品細細挑選;有人說自己沒時間體會名著,卻有時間深深沉迷於網路泡沫文學。而,有些同學,抱怨自己因作業沒時間好好複習,卻在走向家門時掏出了手機,玩得津津有味。

一部名為《低頭人生》的小動畫微電影獲得了奧斯卡獎。它以一種誇張卻又極其現實客觀的眼光看待這個社會:撞到電線杆、碰倒桌子、產生醫療事故、交通意外視若無睹、消防救援連連失敗,乃至發生爆炸、人類死亡,都是因為同一個罪魁禍首:手機。而網路上“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看手機”之類的話還少嗎?手機讓遠在天涯海角互相聯絡,卻讓我們忽視了身邊的家人;它讓我們足不出戶看到遠處的風景,卻也讓我們喪失了出門的慾望;它解決了我們的所有疑問,卻讓我們也不再喜愛思考。

碎片的時間,不一定要用來看手機,你可以看幾頁好書,可以問候家人,可以稍稍運動,也可以欣賞夕陽。碎片的時間,日積月累,可能有一天那麼多,也可能有一週那麼多,有人利用這些時間進步,也有人為這些時間長吁短嘆。

朋友,請放下手機!

碎片星空 篇3

國二作文 ,777字

如今,週末的休息彷彿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學完這個學那個,跑完這裡跑哪裡,‘美好’的週末從上課開始……”這一個接一個的輔導課、補習班猶如一把把鋒利的小刀,把我們的週末切割得支離破碎。

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在手機上的碎片化閱讀才是破壞我們生活完整性的罪魁禍首。

做完了週末的作業,終於可以安安靜靜地坐下來,一邊喝著最喜歡的飲料,一邊聽著手機裡柔美的音樂,捧起好久沒看的散文,沉入文學的海洋。突然,“叮咚”一聲,手機螢幕隨即亮了起來,跳出一條娛樂新聞。太掃興了,我決定視而不見。但手機就像一個愛搗蛋的小惡魔,更多的訊息如潮水般不停地湧入手機,叮咚聲不絕於耳。我終於忍不住了,被一雙從手機裡伸出的無形的手,硬生生地拉進了手機裡的小世界。

娛樂新聞,體育新聞,健身常識,美食推薦……不知不覺,我沉溺在手機裡。為了不讓自己被罪惡感環繞,我安慰自己:“這是為了讓自己跟上潮流,瞭解世界。”可是,這是真的嗎?這些訊息都可信嗎?不看這些訊息我就真的會跟不上潮流嗎?

雖然每篇訊息、每個微博、每次公眾號推送都不很長,短則幾分鐘、長則十幾分鍾都能看完,但積少成多,全部看完至少也要一個多小時。而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浪費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剛尋求了一點的作文思路就這樣被打斷了,才開了個頭的小說也忘記看到哪裡了,剛磨好的墨也幹了沒法寫毛筆字了……為了這些碎片資訊,浪費掉的時間遠遠超過了我花費在這些資訊本身的時間,更不要說為了看手機而損傷的視力。而這些浪費的時間,用來做做運動,跟家人朋友聊聊天,甚至是多睡上一會兒,都是更好的啊!

碎片化的資訊,就像天空中的星星。無數的碎片資訊,就像絢爛的星空,美麗卻遙遠空洞,零零散散,毫無規律。碎片化的生活還會繼續,碎片星空不會憑空消失,我們要像欣賞星空般享受碎片資訊帶給我們的美,但也不要迷失在星空中,把握好自己,跟隨時代,做更好的自己!

邂逅碎片的自我 篇4

記敘文 ,806字

午間閒來無事,陽光恰暖,我便找了個由頭,和同學去了趟田子坊。路過一家陶泥館時忽然燃起了製作一番的衝動,我便去嘗試一番。看著陶泥在我的手中千奇百怪,我的同學時不時地看看我,隨而笑著對我說:“你可真幽默呀。”

“幽默”這個詞極少出現在我的生活中,所以當時的我聽著一愣,也許是我平時從未向他人流露出這一面。由此起思,竟是感慨良多。這個詞就像這麼毫無預兆地降臨在我生命中,那麼偶然,又那麼必然。好似只有通過這樣的小事,我們才能漸漸地意識到自己生命的一小部分。

其實,每個人的人格也許都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而是像碎片一樣,化為各種特徵,點點散落在生活之中。也許,我們用盡一生一世也無法拾回整個自我。但碎片化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學著去嘗試追尋與接收碎片化的自己。

這個世界是不完整的,造就出的生靈便可能是碎片化的。連時間、閱讀、購物等如此種種都面臨著碎片化的問題,更何況周遭的繁華與蒼茫使我們不再注重生活的本源,就像一味追求生長的植物,根基不牢,地動山搖。人之初,性本善。可這個性善又指向何方,是惻隱之心?是是非之心?所有的答案在遇到實際之前皆不得而知。所以,我們總是要邁出這一步去進行嘗試的。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明白心所想要抵達的方向,而當努力終究付出收穫回報時,我們才會真的開心。

事物總有兩面性,人也從無十全十美。當這樣碎片化的人格一點點充斥自己的世界,我們可能也會為另一面的自己而感到難過與憤怒。但這都不要緊,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碎片,我們的人格才近乎完整。更何況這些都無論好壞,關鍵在於自己的態度。只要自己能坦然,不顧一切地去接納它們時,這樣的碎片化人格可以變得更有價值。

所以我不奢望能夠有完整的人格,但我所向往的是能夠遇到更多碎片化的自己。所以說如果有幸,在我的生命中能有更多的人發現我的“一小片”,那麼無論它是好是壞,我都會坦然接受。不為別的,只為我不枉在這個碎片化的世界上活出了一個完整的自我。

碎片的時間,完整的生活 篇5

碎片的時間,完整的生 ,1115字

清脆的音樂響起,我的鬧鐘響了,起床,上學。一路上,聽音樂,看微信,閱讀各種網上訊息和八卦新聞,並和朋友圈的小夥伴們分享著學習、生活中的趣事。到了學校,緊接著是一天緊張的學習,各類學科,腦子裡的頻道調來調去,知識如各種碎片蜂擁而至,我需要有條不紊的將這些知識理順、消化、反饋。回到家,匆匆吃完飯,做完作業,便躺上床睡覺……一天一天,就這樣在匆忙中過去,消散。

我們出生在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每天各種各樣的資訊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鮮有人能離得開網路、圈子。確實,快速的節奏,快消的生活,讓我們與社會更加接近了。但是這樣的生活,這樣一種快節奏的生活是不是缺了點什麼?

是的,我發現生活中確實缺了些什麼,總像有人在推著你往前走,總像社會在推著你去適應新的節奏,但是這節奏卻慢不下來。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否應該適時的讓自己有段屬於自己的時間來嘗試一下“慢生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看些自己想看的書、學習些自己喜歡的興趣愛好呢?甚至於整理一下應該屬於自己的思想呢?我想,這才是完整的生活。

經常有人說,我很忙,我沒有時間。是的,每個人都很忙,但是很多成功的“大忙人”卻仍然能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做到“忙裡偷閒”。可是怎樣才能將時間擠到一起呢?

我從幼兒園起就有很多愛好,彈琴、書法、國畫。可是隨著學習時間的不斷延長,課餘愛好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不得不忍痛擱下許多陪我成長那麼多年的愛好。我能堅持的就是每週末一次的書法國畫學習。筆墨紙硯,擺在面前,一種清靜,一份怡然自得,在我心中更是油然而生。墨汁從筆尖緩緩流出,在紙上呈現出不同的樣子。一支筆,卻將樹的滄桑,山的高聳,亦或是雲霧間若隱若現的景色,勾畫地淋漓盡致。墨香盪漾開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讓我沉醉於其中。雖然,練習的時間不多,每次進步緩慢,可就這樣,堅持著,每週用那珍貴的兩小時,做我喜歡的事,一練就練到了現在。如今,寫了畫了十年的我,已經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還記得,在我5歲時第一幅掛在幼兒園的展示習作是:“持之以恆”。從一橫一豎起,日積月累,小片的時間的沉澱,終將會獲得進步。每次當我去參加書畫考試時,會看到一些白髮蒼蒼的老人和我在同一個畫室裡作畫,我都倍受鼓舞。他們的言傳身教告訴我,“持之以恆”的力量,是可以享用一輩子的。我們的愛好,也不會因任何理由而輕言放棄,它終究會陪伴著我們,只要我們能堅持,在百忙中不忘抽出空來陪陪它們。

我不得不說,還是那句任何人都能張口就來的話: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每天都會有些空餘的時間,我們應該對自己有個規劃,將小片時間利用起來。時間,會在你的不懈努力和堅持之後帶給你豐厚的回報,帶給你一個更完整的生活。

碎片的生活,丟失了什麼 篇6

碎片的生活,丟失了什 ,860字

當,碎片化的生活如潮水般蔓延,你是否會感到有一絲急促?當,碎片化的生活逐漸組合成一天,你是否也需要一點喘息?當,碎片化的關心將你慢慢籠罩,你是否也會懷念曾經的漫漫長夜?

快節奏碎片化的生活下,我們與曾經又有著怎樣的改變?

依舊記憶猶新,在孩提時代的一個個下午,我總是會從日當正午玩到夕陽西下。而那伴著餘暉逐漸停下的身影,是我在完整時間後的一次次放鬆。然而,也不知從幾何時起,我的生活被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和課外活動所穿插,往往只能在空閒之餘,擠出一點碎片的時間,來玩耍。

起初的我對於這種時間的被佔據,心裡仍然是忿忿不平的。但個人的微弱抵抗,根本抵不過時代的洶湧波濤。心中那種不平與幽怨之情,也逐漸被那股浪潮給打磨平了。伴隨著我的成長,學到的事情與能力越來越多,而我所擔負的事情也就越來越沉重。我需要完成的事情逐漸將我的時間一次又一次的分裂割據成破碎的片段。我也早就失去了那種整個下午投入的看一本書的機會了。變化的是時代,但隨著時代在變化的是我們。

著實隨著網際網路的大為發展,我們的身邊以及手頭都多了一項能大幅給我們帶來便捷的東西。但同時仔細想想,我們又有多久沒有去花上一整天的時間去陪陪我們的父母。對於工作繁忙的人來說,不是不想,不是不願,而是不能。沉重的壓力使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難得的一次休息就會留給自己去好好的放個假,才能讓自己在如今的時代中更好的生存。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是給我們的社會、城市發展帶來了數不盡的好處。但那見面時給父母的擁抱,擁抱時的體溫,急促的呼吸卻是這個網際網路所無法去代替的。

如今我們擁有了曾經幻想中的網際網路,但也不能去完全的依賴他,我們依然有著去選擇自己生活的能力,完全可以讓自己的生活不被切割成徹底的碎片。對於自己那些所丟失的,獨到而長時間的放鬆,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給父母的一個真真切切的擁抱,比千萬句微信上的關心都更為重要;不要讓網際網路影響了你生活的本質。

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但是我們仍可以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和想要的生活。在一路前行的過程中,千萬不要丟失了自己真正所需要的事物!

碎片的時間,何時重圓 篇7

碎片的時間,何時重圓 ,815字

在這個網際網路發展的時代裡,我們的生活開始變得碎片化。思緒就像在碎片中跳舞,一步錯誤,變將會萬劫不復。步入人生錯誤的軌道。

碎片化的產生,給人們帶來了不利與好處,在這之中便要靠我們自己的判斷。而碎片化的生活,也使我們不再思考,不回會去思考。但是這種碎片化,也使我們節省了許多的時間。

在生活中,我們不再先原來一樣,快餐似的消遣漸漸開始流行了起來。這種流行,或許我們從遊戲中便可以看的出來,那些簡單易玩的遊戲,開始代替了那種費時費力的大型遊戲。因為這種簡單的遊戲不僅易上手,而且並不需要我們去動腦子,便也能夠玩出不錯的成績,使人感到深深著迷。

碎片化的時間,也帶給了我們碎片化的閱讀。就是因為這種時間的碎片化,使我們並不在去認真的讀完一本完整的書籍,一本好的書籍,去細細評味裡面帶給我們的的思想道理與哲學。讓我們失去了去深層思考那種耐性。在這之中快餐似的閱讀也就流行了起來,那些快捷,短小,雜亂的文章佔據了我們主要的時間。我們的思維,資訊都開始變的碎片化。思維的碎片化,於是我們也沒有了那種耐心把自己的整段時間花費在閱讀書本上,因為我們開始對這種閱讀沒有什麼興趣,感覺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拿它做什麼卻又是什麼都不知道,心裡不清楚自己在想些什麼事情。

對於我們這樣的學生來說,或許我們會一邊吃著飯,一邊去看電視。但是我們雖然能夠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但是對於作業便不能,因為作業並不是那種機器性的工作。不過也因為這樣,我們的作業變的開始敷衍。敷衍的結果,也許就是我們的成績開始變差了,對於這種結局絕對是不好的。

還有有時,我們開啟電腦手機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看到下面有趣的文章,便忍不住伸手去點選它,之後我們雖然我們得到了一時間的快樂,但是忘記了之後自己所要做的事,浪費了自己的時間。

這種碎片化的時間,何以重圓,何時重園?讓我們靜靜的坐下,拿起一本書,來一次真正的閱讀。來品嚐這種生活的感受,生活的完整。我相信,碎片終究可以重圓的。

遇上碎片的生活 篇8

遇上碎片的生活作文6 ,567字

現在的生活,科技高速發展,資訊的傳遞快得像長了翅膀,乘上了飛機。前幾年,智慧手機的普及,給人類帶來的是方便、快速與樂趣。但是,這也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不利,把人們的生活切割成了一片片的碎片,讓人們無法延續以前平靜的生活。

智慧手機的問世,給許許多多遊戲公司帶來了機會。他們發明了各種手遊,讓很多人沉迷。

這些遊戲主要是用來消遣的,對於學生或成年人來說都是放鬆的機會。這樣的放鬆雖然不能說不好,但是,持續的時間不能過長。然而許多學生或成年人卻沉浸於這虛擬的世界中,嚴重影響人們學習、工作的效率。

智慧手機雖然能加速資訊的傳遞,但是如果時刻受到資訊的干擾,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比如,每當有新聞訊息推送或者收到朋友們傳送的訊息,多數人都會忍不住開啟手機看看,這會使正在學習、工作的我們受到影響,打擾我們思考的問題,降低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在家裡,手機也會間斷家人之間的交流與陪伴,使人只在自己的手機世界裡遊蕩。許多家人即使坐在一起也只是各自低頭看手機,這就是手機的弊端。

但是,手機也有好處,可以方便地和遠方的朋友聯絡。過去,在沒有智慧手機的情況下,人們傳遞資訊還需要郵遞員幫忙送信,而今只要有手機和網路,可用微信或QQ聯絡。

如今的手機與網路使現代人遇上了碎片的生活,但只要我們正確對待,就能不受其弊端的影響而享受到手機帶給人的快捷與方便。

被打成碎片的生活 篇9

被打成碎片的生活作文 ,767字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快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時間像被打成碎片一般不完整,大家都懂得利用碎片化這個道理,天下莫不知,但莫能行。如何合理使碎片化生活變得更精緻、更充實,就成了當今重要的問題。

現在大部分人都會用電子產品把時間填滿,地鐵上、隊伍裡,甚至連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低頭族。刷一次朋友圈、看一條推送、發一條微博,我們的確在碎片化閱讀。但這些文章的質量如何?我們從中獲取了多少有價值的知識?這只不過是一種“我沒有浪費時間”的自我欺騙罷了。與其這樣,還不如放空大腦讓自己得到更好的休息,或是思考一下接下去的規劃,也絕對比看一篇諸如“如何更有做事的動力”的文章有用。

雖然我不支援用碎片時間去看雞湯文,但若要進行一些有意義的閱讀還是很好的。一本龍應臺的《目送》14萬字,按正常人閱讀時間要200分鐘可以完成,一次性的200分鐘對我們來說有些奢侈,但拆分成20個十分鐘呢?一天抽出十分鐘的碎片化時間來閱讀,不到一個月就能讀完一本書。這樣來算,用碎片化時間去背單詞、看報告等也是十分有效的。

誠然,以上那種已是非常好的利用時間的方法。不過對於一些成功人士來說,還有更好的辦法。扎克伯格等人每天早上6點起床,跑步、回家吃飯、閱讀、上班,他們會較少讓自己的生活被打成碎片,儘量把它們拼在一起。排隊人多,就錯過高峰期;需要等待,就提前預定。把碎片拼成整塊,這樣的效率便大大提升。

此外,其他領域的碎片化也逃不出這三種情況。比如碎片化購物,淘寶、京東等客戶端,就給人們提供了碎片化服務。但那種漫無目的的、一逛一小時的就屬於碎片化最差的利用;有目的的搜尋,快速解決問題的是碎片化較優的利用。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把幾十次逛淘寶的時間拼在一起,出去購物半天,把需要的都一次性買齊,這才是最高效的舉動。

在被打成碎片的生活中,讓我們更好地去利用碎片,活出更有效率的生活。

碎片的哲學 篇10

碎片的哲學作文100 ,949字

把時間碎片化,使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題記

升入小學四年級時,我換了一位鋼琴老師—謝老師。她身材瘦小,可是手指修長,在琴鍵上上下翻飛,如同彩蝶起舞,流水般的樂聲便從她的雙手間淌出。她深褐色的雙眸中透著智慧,臉上掛著溫暖的笑容,對人十分親切。

記得那時我在準備鋼琴考級,謝老師問我:“你平時花多少時間練琴?是不是時間很長?”我毫不思索地答到:“每天練習1到2個小時。”一邊說,一邊在心裡暗暗自豪:我乖乖地練琴那麼長時間,老師一定會表揚我的。可是沒想到,謝老師卻輕笑一聲,俏皮地眨了眨眼,告訴我:“不!不要這樣。你長大以後,像這樣完整的空閒時間幾乎是沒有的,所以你要學會把大段的練琴時間分割成許多部分。一有時間就去練個五分鐘,一到空閒就彈琴,五分鐘五分鐘地練習。把整段時間分散在一天當中,這樣更能讓你形成彈琴的習慣。”

從那以後,我便改變了練琴的方法。我把彈琴的時間分割為以五分鐘作為單位的碎片時間。在放學後的傍晚,在作業的閒餘,在週末的午後,我會坐上琴凳,按下琴鍵,把身心交給音樂,專注於這五分鐘的練琴時間。果然,鋼琴從此就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了平凡生活中的日常。

當時的我無心細想,只是按照謝老師的方法去練琴。但是在那之後的很多年,直至今日,我一直受益於謝老師“碎片化時間”的哲學。

如今,正如同謝老師所說的那樣,我完全沒有完整的一段時間來做某些事情。於是,我便像當初練琴那樣,把要做的事情分散到一整天的碎片時間中。

開始準備英語口譯考試的時候,我已經進入了初中階段。學業日益繁重,抽不出大把的時間學習口譯。於是我把每一個課間利用起來:數學課下課後可以複習一段翻譯,語文課下課後可以背幾個生詞,英語課下課後可以預習幾句閱讀……久而久之,英語的口譯對我而言,不再是額外的負擔,反而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了一種習慣。

把時間碎片化,使其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這就是謝老師的“碎片化時間”哲學。

利用碎片時間,其中有一個訣竅:你要把工作進行得迅速。如果只有五分鐘的時間給你學習,你切不可把四分鐘消磨在對著書本發呆。思想上事前要有所準備,到了利用碎片時間工作的時候,立刻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迅速集中腦力,其實比長時間地專注要輕鬆得多。這就是碎片化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