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童話故事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73字

海洋裡驕傲的藍色小鯨魚讀後感

週末,我讀了一篇故事,叫《海洋裡驕傲的藍色小鯨魚》。這篇故事很有趣兒,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目不轉睛地看完了這長長的一篇童話故事。

故事裡講述了一隻驕傲的小鯨魚總是欺負比它弱小的小魚們。可當小鯨魚真正遇到危險時,小魚們卻還是能幫助它。

不是在童話故事裡才會發生這一類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也會存在。我們班就發生過。男生頑皮,大家也是知道的。要麼說女生不好,要麼欺負女生。女生們恨不得天天對男生們吹鼻子瞪眼睛,可當男生有題不會做的時候,我們女生可是從來不拒絕的。慢慢地我們也都能成為好朋友。有時候,我上學晚了一點,糟糕!今天早上老師會佈置什麼作業?要是以前的話,我同桌才不會那麼好心的告訴我。可如今,同桌如果見我來晚了,就會主動告訴我什麼作業。如果你認為這不算什麼的話,那麼聽聽我們班同學跳大繩的故事。學校要比賽跳大繩了,男生和女生再也不會嚮往常一樣鬥嘴了,我們都會團結合作,不推推擠擠。這樣一來,我們班跳大繩的比賽中就獲得了第二名呢!就像海洋中,小鯨魚和魚群一樣,成為很不錯的好朋友。

生活中要團結友愛,在世界中,我和我們班的同學都很渺小。可不要覺得看似的人或東西就沒什麼大作用。只要團結一心,願意為別人著想,再渺小的東西聚在一起,就會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這世界裡,讓我們彼此之間團結起來吧!成為現實生活中另一股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勢不可擋!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只要去做,希望就一定存在。小鯨魚和小魚群們能成為好朋友。我相信,不只是我們班的男生和女生能和睦起來,而更多的人都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友愛,關懷。而這些友愛的力量以哪裡來?或許,就是從你們認為那些普通、平凡、渺小的人那裡開始的。一起加入他們,不要因為別人做錯什麼事,就對他耿耿於懷,只要有寬容的心,說不定就能化敵為友,和小鯨魚“and”它的朋友一樣呢!瞧,難道不是嗎?

希臘神話故事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70字

讀了《希臘神話故事》這本書後,我知道這裡面的人物有:大地女神蓋亞、眾神之王宙斯,還有晨光女神厄俄斯等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天地還未形成之前,整個宇宙處於一片浩渺無涯的黑暗之中。在這片黑暗之中,大地女神蓋亞誕生了。大地女神又孕育出廣闊無垠的天空和浩瀚無邊的大海,因為天神烏拉諾斯法力雄厚,取得了統治權,娶了美麗善良的蓋亞為妻子。他們一共有六兒六女,個個都是力大無窮的提坦巨神,他們又結合,生出了諸多神祗。蓋亞又孕育出三個獨目巨和三個百臂巨,這六個巨人力量很強大,沒有誰能打敗他們。烏拉諾斯很害怕,就不讓他們出世。這讓蓋亞非常痛苦,她就鼓動六個兒子,推翻烏拉諾斯的統治,只有小兒子答應了。他用計謀打敗了天神,小兒子就成了新的主宰。克洛斯怕自己會遭受跟父親同樣的命運—被自己的孩子推翻,因此將妻子瑞亞所生的孩子一一吞食。幸好瑞亞用計生下了宙斯。長大後的宙斯又聯合兄弟姐妹以及那六個巨人,推翻了父親的統治。

我喜歡文中的瑞亞和眾神之王宙斯,因為瑞拉的前五個子女都被克洛諾斯吞食,然後就到一個叫“克里特島”的地方把宙斯生下來,因為她不想最後一個孩子也被吞食掉,這體現出了偉大的母愛。而宙斯因為想要讓父親原諒他的哥哥和姐姐們,就想方設法表達對兄弟姐妹們的友誼之情。

我喜歡《希臘神話故事》這本書,我也要做一個像宙斯那樣的人,心地善良的人。

中外神話故事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737字

讀《干將鏌鋣》有感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名叫《中外神話故事》的書,其中的一個故事叫做《干將鏌鋣》,使我深受感觸。

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對夫婦,男的叫干將,女的叫鏌鋣,都是造劍的好手,他們所鑄的劍,工藝精湛,鋒利無比,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有一年,因為戰亂,夫婦兩人逃亡到了楚國,楚國的楚王早就聽說他們夫婦二人鑄的都是一柄柄好劍,所以召他們夫婦進宮,並要為他鑄一把天下獨一無二的好劍。臨走前,楚王還吩咐侍從把許多奇石異鐵贈與二人,以便鑄劍。夫婦二人把這些奇石異鐵揹回家,為給楚王打造一把絕世好劍,干將不惜拿出自己積累多年的寒鐵精華,鏌鋣也支起了鑄劍的煉爐。夫婦二人盡心盡力,不分晝夜的守在煉爐旁。

煉爐中的爐火染紅了天空。可是奇石異鐵仍有許多沒有熔化。三個月過去了,楚王派使者問劍鑄到什麼程度了,干將如實稟報楚王,楚王心中不悅,但又沒有辦法,只好繼續等下去。幾個月又過去了,楚王又派人去打聽鑄劍的進展,楚王這次沒了耐心,把鏌鋣臭罵了一頓。

三年過去了,夫婦二人在淬鍊爐中的劍模時,一朵七色彩雲化入爐中,劍模裂成兩半,成了一對寶劍。夫婦二人已認識到楚王的殘暴,因為鏌鋣懷了身孕,所以干將帶著其中一把寶劍去見楚王。楚王因為私心殺害了身懷絕技的干將,鏌鋣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赤。赤長大後,鏌鋣把他父親死的原因告訴了他,後來赤因為受到一位壯漢的幫助,幫他的父親報了仇。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如果我能像干將鏌鋣一樣持之以恆的“造劍”,那我還用擔心自己的成績嗎?故事中的楚王讓我覺得可恨,竟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而且更可恨的是楚王怕干將會為別人造比他更好的劍,從而殺死為他盡心盡力鑄劍的干將,這樣的行為讓我感到楚王的愚蠢。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深刻感受到:邪惡永遠不可能戰勝正義。

好小子童年故事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05字

假期,我讀了一本叫《好小子---童年故事》的書,是由英國著名作家羅爾德。達爾編著的。

在故事中,羅爾德。達爾的爸爸因為小時候玩電線杆失去了左手,雖然失去了左手,但是他仍然堅持工作著,這教會了羅爾德。達爾做事要堅持不懈。羅爾德。達爾的媽媽生了四個孩,其中一個就是羅爾德。達爾。1920年,羅爾德。達爾的親姐姐不幸得闌尾炎去世了,沒過幾個月,他的爸爸患了肺炎也去世了。媽媽帶著達爾和他的兄弟姐妹過著貧困的生活,天天打工,手都磨出了厚厚的繭子。

迫不得已,媽媽把他們送到了一所離家很遠的寄宿幼兒園。達爾在那裡常常交好朋友,其中有四人是他最好的朋友,但是卻躲不了幼兒園老師的虐待。

生活苦中有樂,最高興的是達爾的媽媽每週都會寄給他們每人六便士,他們每天會拿一便士去一家糖果店買糖吃,那家糖果店的老闆娘讓他們無比憎恨,因為她總是拿她那雙骯髒的手去挖糖而不是用小鏟子把糖剷出來。因此,他們在教室的木板下發現一隻死老鼠,就準備把死老鼠放在糖瓶裡。他們配合好了,順利把死老鼠放在糖瓶裡,就這樣,沒幾天校長就知道了這件事,校長把他們五個叫進了辦公室,拿著一根又粗又長的棍子,準備打他們五個的屁股,每人被打了許多下,屁股全打紫了,好多天都不能下床。後來達爾被轉學到了一個名叫雷普頓的學校,在那裡達爾成了一名伊頓牆球隊長和軟式牆球隊長,最後羅爾德。達爾也成為了一名內行攝影家。

現在,大家的童年生活是幸福和美好的,但羅爾德。達爾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困苦可憐,幼年喪父,失去了父母對他的庇護,但是達爾卻心理健康陽光,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天性幽默,積極向上,最後創造出了自己的新生活。我們要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好好學習,創造出自己的美好生活。

希臘神話故事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26字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一冊《希臘神話故事》,主要內容是帕里斯誘拐了希臘國王的王后而導致特洛伊人和希臘人發生了戰爭。

奧林匹斯山上的神仙都紛紛趕來加入了戰爭,他們各自支援兩支不同的軍隊,最終特洛伊人被希臘人所打敗。其中我對兩位神仙的印象極其深刻。分別是帕拉斯雅典娜和福布斯阿波羅。在戰場上,阿波羅擔心阿喀琉斯發現自己,因此用一團雲霧隱住了身軀,冒著生命危險,暗暗地幫助赫克託耳。而雅典娜則飛在阿喀琉斯的上空,幫助他抵擋住特洛伊人的攻擊。在這兩位神仙身上體現了奮不顧身,捨己為人的特點。為什麼大家會想象出這兩位神仙呢?這與當時人們所處的環境和時代有關。可能是當時的人們比較自私,只追求個人的利益,而不會去幫助於他人,於是他們懷著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對和平的憧憬創造了兩位這樣的神仙。那麼這樣的創編和想象合理嗎?我認為是合情合理的。

在生活中,就應該多一些像雅典娜和阿波羅這樣的英雄形象,舍已為人而又不求回報。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神仙,那就是消防戰士們。在濃煙滾滾的火場,總能看見他們奮勇拼搏的的身影。此時此刻,他們想的是拯救生命和寶貴的財產,而把自己的安危置之於腦後。同樣還有邊防戰士也是一樣,為了人民的幸福和國家的和平,不惜奉獻自己的青春,守衛在邊疆。

希臘神話故事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16字

《希臘神話故事》是古希臘人經歷了歷史的沉澱,慢慢傳下來的智慧的結晶,它已流傳了千年的歷史,是世界文學庫的珍貴遺產。現在很多小朋友都喜歡讀這一本神話故事書,當然我也特別喜歡。

這本書中的故事智慧和神奇的色彩描寫了很多神通廣大的人物,比如眾神之王宙斯、太陽神阿波羅、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和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才華卓絕的代達羅斯……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月亮和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和俄狄浦斯。阿爾忒彌斯她非常勇猛並且運用自己的智慧幫助父親剷除了兩個巨大的怪物,之後又從瑟琳娜女神手中搶走了掌管月亮的權利,最後做了狩獵女神和月亮女神。但她非常嫉妒,凡是對她不利或者不好的人和事絕對不會手下留情,一定會置於死地。俄狄浦斯善良正直,才略過人,但是陰差陽錯“殺父娶母”斷送了自己的前程,無法接受事情的真相最後痛苦的離開了人世間。

一個個故事描述通過對人物性格、心理、動作等各方面體現了人物鮮明的特點,情節生動,耐人尋味。通過故事也讓我學會了許多的道理,比如才藝卓絕的代達羅斯,他雖然聰明,但是有一顆嫉妒心,因為他狹隘的內心害死了自己的親外甥,最後得到了報應失去了兒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一定要以平常心看待人和事物。赫拉克勒斯從小機智過人掐死毒蛇,長大後更是非常的英勇,為了替民除害獨自一人潛入獅子洞穴殺死了獅子。最後終於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到了認可升入奧林匹斯山上,認可成為了天神。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份耕耘,一分收穫,無論做什麼事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幸福,才是長久的幸福。

希臘神話故事真的讓我收穫良多,它讓我回味了希臘悠久燦爛的古希臘文明的同時感悟了不一樣的精彩故事。

希臘神話故事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63字

《希臘神話故事》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珍貴遺產。這本書人物繁多、關係複雜,不粉飾光明、也不掩蓋黑暗,對人、神都做了真實展現。

很久以前,宇宙的主宰烏拉諾斯和大地女神該亞生下了十二個兒子,他們被稱為十二泰坦神。為了防止孩子們反叛,他將泰坦神們丟進了地獄,只有小兒子克洛諾斯倖免於難。最後,他推翻了自己的父親,成為宇宙的新主宰。克洛諾斯又和神母瑞亞生下了三男三女,他和烏拉諾斯有一樣的感覺,覺得孩子們會反叛,便把孩子們吞進了肚子,只有小兒子宙斯逃過一劫。長大後,他也推翻了自己父親,救出了兄弟姐妹,成為了宇宙的統治者。

宙斯與波塞冬,哈德斯案按普羅米修斯的建議,用抽籤的方法來決定統治的區域。最終,宙斯掌管天界,波塞冬掌管海域,哈得斯掌管冥界。此外,宙斯迎娶了自己的姐姐赫拉為妻,生活在奧林匹斯聖山上,生育了不少子女。他們或多或少都成為了法力高強的神明和十二主神(十二主神分別是萬神之主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神哈得斯、太陽神阿波羅、智慧女神雅典娜、農業女神得墨忒耳、戰神阿瑞斯、愛神阿佛洛狄忒、商業之神赫爾墨斯、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鍛造之神赫準斯托斯)。此外,希臘還有許多英雄,如:阿喀疏斯、赫拉克勒斯、奧德修斯、赫拉託耳等等。他們都曾戰勝過神。有的英勇無比,有的足智多謀、有的力大無窮。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兩位英雄,分別是:奧德修斯和阿喀疏斯。

奧德修斯,他非常機智。在他隨著希臘艦隊征討特洛伊的時候,他臨危不懼、沉著冷靜。曾多次當希臘聯軍的說客,用他的智慧巧如舌簧地說服了許多希臘國王參加聯軍。並在希臘人士氣低落、束手無策的時候,提出了聞名於世的“木馬計”,使希臘人在出徵特洛伊的第十年,終於攻下了特洛伊,取得了勝利。

其實,有一人比奧德修斯還厲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喀疏斯。阿喀疏斯曾一人在戰場上殺死了無數特洛伊人,用“戰無不勝”和“一騎當千”這兩個詞來形容他,絕不過分。更何況,若不是阿喀疏斯殺死了特洛伊軍的首領赫克託耳,希臘聯軍也就不可能這麼快攻下特洛伊城。因此,阿喀疏斯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而且我相信,阿喀疏斯的英雄形象也一定會深深印在很多讀者的心中。

這本書闡述眾神的故事及很多著名戰役,給我增長的很多知識,是我最喜歡的書中一本。

中國神話故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01字

我們暢遊在圖書的海洋中,認識了許多有趣的圖書,比如農村男孩和城市女孩《青銅葵花》一個勇敢的航海之夢《魯濱遜漂流記》,歷經千辛萬苦到達西方佛地的《西遊記》……

可是,在這些多的快要數不出來的書本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那個民間神話故事《嫦娥奔月》中的嫦娥,她因偷吃了西王母給的長生不老藥,離開了丈夫……

我也喜歡《精衛填海》的主人公精衛。她,原是炎帝的女兒,一天她在海里玩耍,不想,被大海淹死了,於是,為了報仇,精衛發誓要填平大海。其中有些片段非常感人。如炎帝說:“大海奪去了她的生命,但奪不走他要填平大海的決心和勇氣。”又如《黃帝戰蚩尤》,我認為最好看的片段是流波山上住著一隻野獸,黃帝把它捉來做成鼓。《馬頭姑娘》也非常好看,裡面的女子要嫁給一匹馬,父親卻一直不同意。

我還愛看《八仙過海》。八仙因在王母娘娘那喝多了酒,搖搖晃晃地往家趕,各自用法器過海,可龍王使壞把其中一仙抓走了,於是雙方就打起來了,最終還是玉帝化解了矛盾。

我覺得書籍是人類地階梯,我們如果看更多地書會得到更多地知識,會成為更優秀的人,離成功也更近。

《小學生感恩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491字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小學生感恩故事》,這本書讓我深受啟發:父母是一位為全世界的孩子奉獻的天使,我們生活在富裕的時代,我們還在為嫉妒別人一屋子的玩具時,自己卻只有一個玩具而苦惱嗎?如果是,那就請你聽我慢慢道來:

這本書中有一篇故事講的是:一位母親生下一個沒有耳朵的兒子,父母倆很失望,醫生說只要有志願者捐獻耳朵就可以了。兒子長大後,正在上大學那年,母親打電話說有志願者,兒子高興地立即趕回了老家。這位兒子如願以償,擁有了一對美麗的耳朵。他沉浸在了幸福之中,可是突然有一天,父親打電話給他說母親得了心臟病。兒子回到家,不幸的是,母親已經走上了天堂的道路。父親讓兒子來到母親的屍體前,掀開母親的頭髮,兒子驚呆了:母親的耳朵不見了!直到現在,他才知道母親為了自己奉獻了自己的耳朵。他眼淚“譁”的一聲流了出來,真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看到這裡的時候,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哭了,親情是如此的偉大!

感恩,是父母愛支撐我們平凡的生活,感恩,是母愛,伴隨著我們快樂的童年;感恩,老師為了我們付出著心血,感恩,社會上那些無私付出的人,是他們給我們勇氣,鼓勵,讓我們成為一個祖國的棟樑之才……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80字

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後,我認識了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勤奮好學,助人為樂,捨己為人。他的故事感人至深,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我感受頗深,決心向雷鋒學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助人為樂,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一次,雷鋒坐火車去安東,也就是現在的丹東市,從撫順上車後,雷鋒就沒閒著,看到車上的列車員忙來忙去,雷鋒也幫忙擦玻璃、擦地板、給旅客倒水、收拾小茶桌、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婦女抱孩子,雷鋒忙的不亦樂乎,等把車廂裡的這些事情做的差不多了,雷鋒還不休息,他把隨身帶的報紙拿出來,讀給不識字的旅客,向他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就這樣,雷鋒從撫順一直忙到丹東,後來,人們就到處流傳著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是一位永生的戰士,時代的先鋒,青年的楷模他的魂魄融入我們乃至全世界民族的精神之中,雷鋒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共產主義偉大事業中閃耀著不滅的光茫。雷鋒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和人民。他活得朝氣蓬勃、光明磊落,雷鋒那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長存!

在生活中,也有人像雷鋒那樣做好事不留名,助人為樂,勤奮好學,如: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同學在學習時遇到困難,有人主動去幫助他……我非常敬佩他們,我也要向他們看齊。

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我一定銘記在心,他是我們大家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走在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652字

從記事起就知道爺爺家有個書櫥,書櫥很大,卻不全是書,上面是書,下面放的是雜物,書雖然不多,卻滿是經典,有些視野已經泛了黃,打了卷兒,翻起時還能聽見清脆的聲音,像是要碎了一樣。

小時候不識字,不喜歡那些書。漸漸長大後,也會去拿幾本來翻翻看看,比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淡遠,還是更喜歡書櫥裡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歡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說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獨行且真實,在另外一個國度的三毛,沒有知己,沒有朋友,經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邊,孤獨的享受著沙漠,但她卻有著對生活的憧憬,對沙漠的熱愛。

從垃圾箱裡撿來輪胎當沙發,用做棺材的舊木材當家具,與不友好的鄰居和平相處,這大抵是熱愛和無畏的支撐,三毛的精神我是學不來的。三個月前的這段日子,是最難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貧瘠廣曠的沙漠,一個人埋頭練習,一整天在畫室裡不說一句話,一遍遍沖洗畫筆,水漫過手指,手指被浸泡地發白,孤獨、寂寞、緊張,卻又夾雜著興奮和熱愛。

孤獨或寂寞這類的字眼,三毛從未提及,但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讓人深切體會到在這詩意的生活的背後有初來的困窘和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生活的熱愛。三毛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離八十歲還早的我們,或許應該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有一天,我會像三毛一樣義無反顧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

三毛,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獨的行者,感謝三毛,讓我有幸與你一起走過撒哈拉。

《王進喜的故事》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986字

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經過去了許多年: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事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吊車,而是靠著人拉肩扛,吆喝著將60多噸重的鑽機生生拉上井架……

彈指一揮間,王進喜已經走了41年但是我們還是忘不了他的“鐵人精神”和他的豪言壯語“為了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20年”。今天,我又看了關於王進喜的故事,看完,我便忘不了他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工人中的一員,他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工作奇蹟。

從1959年王進喜到北京參加群英會開始,他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作貢獻。1960年3月,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火車站傳來訊息,大驚的鑽井機運到了,王進喜帶領工人們趕到車站。吊車與拖拉機不夠用,眼看著60多噸重的鑽機躺在火車上,這可急壞了王進喜。最後,王進喜的鼓勵和領導下,大家齊心協力,硬是用繩拉,用撬槓撬,用木塊墊,把鑽機卸下火車,運到採油工地,高高地架設在莽莽荒原上。

王進喜說過的許多話讓我刻骨銘心,尤其是他對工友說的“現在我們多流點汗,吃點苦,為的是快快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只要國家有了油,再苦再累也高興。”從這句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對祖國和工作的熱愛。雖然,我不能像他那樣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但是,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慢慢積累起來。

記得那個星期一,秋風習習早晨,柔和的陽光灑在校園裡,“渣渣渣”小鳥也在為我們歌唱哩!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操場舉行升旗儀式。每次,國歌響起,我都會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國歌,想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這都是祖國一次次完美的傑作啊!想著想著,體育委員的整隊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兩位護旗手把國旗拿好,等待著升旗儀式的開始,主持人一聲“升國旗、奏國歌、敬禮!”國旗冉冉升起,我們注視,打著少先隊隊禮。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升旗儀式結束了。新的一週開始等待我們去挑戰、去努力,去征服新的知識!

王進喜的先進事蹟,鼓勵著我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開拓視野,將來用我們的智慧和知識把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和美麗!

做個樂於奉獻社會的人——《阿凡提的故事》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881字

“你瞧,人家小明真聰明,每次考試都挺棒!”、“你看看人家大明這次中考全市第一,將來大學不用愁。”“你看看,人家高考狀元,就是聰明。”……諸如此類的話,父母時常在我耳邊嘮叨。是啊,人人都羨慕學習好、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羨慕他們有個聰明的腦瓜,羨慕他們每次考試都第一,羨慕他們……

晚上看電視也無聊,於是我不耐煩地在遙控器上按來按去,什麼好看的《快樂大本營》、《我是大明星》,就連我最最喜歡的《新還珠格格之風兒陣陣吹》都吸引不了我的眼球了。實在沒勁,我就隨意將以前媽媽給我買的《阿凡提的故事》翻了出來,有意無意地閱讀起來。

再次翻開厚厚的故事書,瀏覽其中的故事,對阿凡提有了重新的認識。其中讓我感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個題目叫做《灑油掃院》的故事。大意是:阿凡提小時候給一位巴依打掃院子。到了年底,巴依想賴賬,便慢條斯理地對阿凡提說:“你給我聽好了,我讓你清理院子,地上必須非常溼潤,還不能用水。如果你做不到,就休想領今年的工錢!”說完,巴依就大搖大擺地上巴扎辦年貨去了。阿凡提不聲不響地掃完院子,然後把巴依家的油倒了個一乾二淨,灑滿了整個院子。事情辦完後,阿凡提像模像樣地坐在臺階上,等巴依回來領工錢。下午,巴依搖搖擺擺地回來了,一進門就滑了一跤。他一看整個院子裡都是油,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大吼道:“賠油!賠油!”“慢著。”阿凡提說,“不能用水,地上還要非常溼潤,對麼?我做到了,給工錢!”巴依無話可說,只好把工錢付給阿凡提。

阿凡提聰明、樂於助人的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讀著每個故事,都是對我心靈的洗禮和震撼。媽媽幾次催促我睡覺,我仍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次次為阿凡提拍手叫好!

阿凡提絕頂聰明,阿凡提的故事感人至深、回味無窮,他帶給我們很多啟迪和思考。是啊,智慧才是最大的財富。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通過阿凡提的故事,我將把真、善、美繼續到底,用我的努力、用我的真誠、用我的智慧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讓真、善、美永存人間、讓假、醜、惡沒有市場,共建我們嚮往的和諧、美好的社會。

《享利休格的神奇故事》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09字

在長達兩個月的暑假裡,我選擇了讀享利休格的神奇故事這本書,通過閱讀這本小說選,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也使我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有了更好的啟迪。

記得我剛剛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這本書像中藥一樣難喝難懂,就讀了一點兒,過了幾天,我開始慢慢的瞭解這本書,剛開始我讀不懂他在說的什麼,究竟在講的什麼,是什麼意思,講了什麼道理,我完完全全讀不懂這本書,後來讀了一點就不讀了。

三天過去了,我重新仔仔細細的品讀這本書,逐漸讀懂了內容,也慢慢了解了每篇文章所包含的真正意思。

當讀完整本書的時候,我受到了很多很多啟迪啟發,例如我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職責,都有自己的責任在身,但是,有多少人盡到了自己的責任,有多少人逃避自己的責任,有多少人明知道自己有責任做好某件事卻找藉口推脫,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在外面喝了一瓶飲料,明明看見垃圾桶就在不遠處,卻因為和自己走的路沒在同一個方向而懶得走過去將瓶子丟進來圾桶而是遠遠的丟向垃圾桶,扔不進去也不管他。

明明是想盡到自己的責任,卻因為自己的懶散而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

總之,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體會到了很多,瞭解到了很多,希望大家也能關注一下這本書,真的很有趣。

《親情故事》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84字

在暑假裡,媽媽和我到書店裡買了一本《親情故事》的書。我最喜歡這種型別的書了,我每看完一個故事,眼淚就像掉線的珍珠一樣,嘩啦啦地落下來,因為每一個故事真是太感人了。

最讓我感動的一篇故事是《用愛援救父親》。那是發生在四川的一所中學的事,有個女孩名叫盧燕娜,她從小就是她外婆養大的。盧燕娜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一年最多回一次老家,有時還幾年才回一次。盧燕娜每次和父母交流都是用一臺普通的電話交流。盧燕娜學習很好,雖然父母不在她身邊,但是,她每次考試都是全班一、二名。

就在盧燕娜剛上中學的第三天,她接到了媽媽給她的電話,電話裡說盧燕娜爸爸生病了,而且是大病,要想治療好這種病,只有換腎了。否則,她爸爸的病不可能治好。但是,那時捐腎的人不多。

後來,盧燕娜去看望爸爸時,她看著爸爸難受的樣子,心裡非常難過。她想,自己的腎應該會適合爸爸的。所以,盧燕娜跪在醫生面前,想讓醫生把自己的一個腎捐給父親。醫生看見她這麼瘦,如果沒有了一個腎,身體會好脆弱的,所以怎麼也不答應。盧燕娜三翻四次地苦苦哀求,最終醫生答應讓盧燕娜去體驗,看看是否可以捐腎。

爸爸聽說自己的女兒要把腎捐給自己,堅決不答應。盧燕娜對爸爸說,她無論怎樣都不能讓爸爸死。爸爸被女兒感動了,決定做手術。

我也被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沒錯,家庭是我們生活的港灣,親人永遠是我們的保護神。如果沒有親人,我們的生活也不會這麼精彩。

張海迪的故事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417字

知道張海迪的人,都把她當榜樣,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人人都像她去努力學習。媽媽上中學的時候,就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一次,我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張海迪的書。

從書中寫到張海迪童年故事,在她五歲的時候,一次意外,讓張海迪造成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從此雙腿不能走路。親人都以為她要靠別人來生活,張海迪沒有傷心,反而在生活中很快樂,她開始自學。張海迪先從小學課本學起,後來,又自學中學和高中課程。

張海迪愛幫助別人,在十五歲的時候,她隨著下放的父母,來到莘縣生活。在農村,生活條件差,患病的人有很多,她用零花錢,買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等醫學書,鑽研苦讀。後來張海迪成了一名鄉村醫生,為鄉親們治病,得到他們的好評。

1993年,張海迪又完成吉林大學哲學系研究生考試。張海迪又開始創作小說,至今出版作品有,《絕頂》、《輪椅上的夢》等等,還翻譯一部部作品。

張海迪以自學的勇氣證明自己,身上的障礙全然不顧,用生命的力量,實現自己的上學夢!

學生勵志國學小故事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1127字

寒假裡,我有機會讀到了《學生勵志國學小故事仁愛謀略廉政篇》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這本書一共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仁愛篇、謀略篇、廉政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三個故事分別是:《良匠之子》、《烏獲牽牛》和《柳莊諫賞》。

《良匠之子》主要講了他們的父親想讓他們成為真正優秀事業繼承人所做的努力,可謂是用心良苦。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是無論是哪一個,只要你用心做,做得好,做的精,都會在這一行裡取得好成績,也會受人尊敬。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比如,在學習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我們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烏獲牽牛》講得是烏獲非要牽著牛尾巴走,最後,自己耗盡全身力氣,牛也沒有跟他走。說明人啊,要遵循大自然規律不能逆天而行,背道而馳。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學喜歡和別人不一樣,覺得很有個性。於是老師說上體育課要穿運動服,他非要穿牛仔褲,結果運動起來不方便,鬧出不少笑話;又比如家長說吃飯要細嚼慢嚥,他偏要狼吞虎嚥,結果卡到了魚刺,最後去了醫院。所以說,前人和長輩的意見和經驗值得我們聽取,不要吃虧了,才後悔,悔之晚矣。

《柳莊諫賞》講得是衛獻公被逼逃到國外,有一些大臣跟隨他,這一逃整整十二年。這十二年裡,他們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吃盡了苦頭。直到後來,甯惠子的兒子寧喜殺了新君,衛國的大夫們才把衛獻公接回來。衛獻公決定在進城前,先把一些城池封分給跟他一起逃亡的人,然後再進城,以此來顯示自己的賢明。在逃亡的人裡,有一個叫柳莊的人覺得衛獻公的想法不妥,就勸衛獻公說:“當年,如果所有的人都留下來保衛國家,那還有誰跟隨您逃亡呢?如果大家都跟著您逃亡去了,那還有誰留下來守為國家呢?您一回來,就想封賞那些跟隨您出逃的人,這分明就是有了私心,這樣恐怕不可以吧?”衛獻公思考了很久,最終打消封賞的念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人們要擺正位置。每一個人都是有作用的,每一個位置上的人都發揮著自己的職能。比如說:當兵的職責是守家衛國,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著人,學生的職責是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每一個人一定要做到各司其職,要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卻整天惦記著管別人的事,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而且還有一顆仁愛之心,以仁愛之心、平和之心對待一切,用行動感染別人,這樣你才能贏得信任和尊重。所以,請大家珍惜當下每時每刻,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拼搏!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讓我們唱起這首歌,做一個有一顆感恩的心的人吧!

阿凡提經典智慧故事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642字

寒假裡,媽媽陪我到圖書館借了許多書,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凡提經典智慧故事》,十分有趣,裡面講的是足智多謀的阿凡提智鬥各種壞人,大快人心的故事。

阿凡提簡直是聰明無比,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落後的小村莊”這個小故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異鄉的山寨,農戶種的麥子,上面的麥穗到收割時都被地主收走,下面沒用的麥稈留給了農戶們,因為這裡的地主有一個“上繳下留”的規定。這是要餓死人啊!地主也太狠心了,簡直比“半夜雞叫”裡的周扒皮還可恨!阿凡提知道了這件事,就教農戶們種番薯,給地主繳上面不能吃的番薯藤,下面的番薯留下來。氣急敗壞的地主又改成了“繳兩頭留中間”,聰明的阿凡提又教農夫們種玉米,中間的玉米棒農夫留下,繳給地主兩頭的玉米杆,地主再也無計可施,被打敗了。看到這裡我忍不住為阿凡提的聰明智慧拍手叫好。這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啊!

縱觀大千世界,像阿凡提那樣用智慧解決困難,幫助大家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十幾年如一日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頭彎腰,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終於在1973年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為解決世界性飢餓問題奠定了基礎。

阿凡提絕頂聰明,用他的智慧打敗地主,幫助了善良的農戶們。袁隆平刻苦努力,用他的智慧解決了世界性難題。可見,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從小刻苦努力,學習豐富的文化知識,多讀書,多動腦,做一個有智慧的人,遇事多想辦法,不慌張蠻幹,用我們的智慧幫助他人,造福社會!

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1062字

魯迅,我們大家都認識,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但是早年魯迅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一天,在上課時,教師裡放映的片子裡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然後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裡像大海一樣洶湧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於是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從此,魯迅把文學作為自己的目標,用手中的筆開始拯救國人靈魂的生涯!正像魯迅所說:“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所以魯迅下定決心要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

如果說在近代史上有誰對中國文化最為反對,那無疑是魯迅。他在給青年推薦書本的時候,沒有推薦一本中國古人的書。他極力批判中國文化,以至要求全盤拋棄,而他卻深受中國文化薰陶,難道是他不熱愛自己的祖國,不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嗎?不是,正是他深愛自己的祖國,深為民族的落後而痛苦,才如此痛恨民族的文化,愛之深則恨之切,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啊。他終身以批判中華文化,喚醒民族精神為已任,現在,他的夢想已經實現,中華文明彷彿鳳凰涅磐,已經浴火重生。

我想,他是無所謂被人遺忘的,他的生命是燃燒給這個民族的,他本不是為了供後人瞻仰。他沒有留下一部長篇小說,也沒有留下一篇真善美的鉅著,他沒有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看整個世界,他只是站在了民族的高度看這個國家。他不要一篇長文,他只要充滿戰鬥性的雜文;他不要歌頌真善美,他只要批判與尖銳;他說,我絕不妥協,一個也不寬容,在受傷的時候,他遠離人群,像一隻孤獨的狼,默默舔幹身上的傷痕。

或許他確實是應該走了,他的孤憤已不適合這個時代,這個人為了民族的未來已經付出了太多,付出了同時代人的不理解,付出了他的才華,本來以他的才華,應該不僅僅是被中國人所記憶。可是今天,這個他深愛的民族也要忘記他了,因為這個民族已經不再需要批判,今天這個民族已經站起來了,他需要讚揚和驚歎,他需要傳統的力量以支撐他的尊嚴!

他以筆為武器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

中外歷史故事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611字

寒假中,我閱讀了《中外歷史故事》這本書。書中記載了很多歷史人物的傳奇軼事,例如“夏完淳巧罵叛徒”“于謙保衛京城”“張作霖手黑”等等,但讀完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屈原投江”。

屈原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詩人,在他投江前,他對漁夫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灰塵。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汙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埃呢?”寥寥數語,卻表露出了屈原的錚錚傲骨!在他的眼中:祖國重於生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讀書時也會想,屈原幹嘛要投江呢?他才華橫溢,年紀輕輕,只不過國家淪陷了,如果去另投明主,不是一樣可以身居高位嗎?還可以為後世留下更多的佳作呢!可是,讀了他的《懷沙》之後,我明白了:德如名香,碎之益烈。屈原是要以他寶貴的生命,來警示後人,什麼是愛國!

什麼叫愛國?愛國,就是對我們的父母之邦,懷著深深地眷念,深切的關注。危機四伏時,捐軀國難,視死如歸是愛國;百廢待興之時,獻身建設,無堅不摧,更是愛國!因此,我們作為中國人民的一份子,無論是麗日晴空,國家處於坦途,還是陰雲密佈,國家遇到什麼逆境我們對組國的愛都應堅貞不渝。

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丹可磨,不可奪其色;蘭可燔,而不可滅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銷,而不可易其剛;人可死,而不可滅其國。讀過《中外歷史故事》我對祖國的敬意又加深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