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團聚日相關作文20篇

端午團聚日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1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民歌唱的就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媽媽告訴我,端午節最主要的風俗是吃粽子、賽龍舟,還會用五種顏色的線,搓成五彩繩戴在手腕、腳腕或脖子上,可避災,保安康。

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小巧玲瓏的香包,淡藍色的香包上繡著一個紅紅的“福”字,裡面裝著好聞的中草藥。媽媽說戴著香包可以驅病消災,長命百歲呢。

我還發現幾乎家家戶戶門上都插著一把草,我很好奇地問媽媽:“媽媽,為什麼他們門上要插這個?”媽媽說:“寶貝,那是艾草,可以為家人辟邪保平安的。”

端午這天,我們齊聚鄉下的太奶奶家。大人們聊家常的聊家常,帶娃的帶娃,洗菜的洗菜,好熱鬧呀。我和姐姐的“猴性”控制不住,你追我趕,院子裡被我們吵的“雞飛狗跳”、“雞犬不寧”。一晃眼就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外公燒了一桌豐盛的菜,大家其樂融融齊聚一堂。我看見太奶奶子孫滿堂享受天倫之樂,看見長輩們關係和睦,看見我們這些毛孩子天真活潑,想著這樣四代同堂齊聚在端午,真是意義非凡啊!

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13字

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有團圓的中秋節、有辭舊迎新的春節,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可以吃美味的肉粽的—端午節。

傳說,在端午節的那一天,是屈原投江的日子,是屈原的祭日。因為,屈原得知自己的國家被攻破都城後,太傷心了,就抱了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汨羅江,自盡了。

當時江上正在打魚的漁夫得到訊息後,趕忙划著船,去救屈原,可是沒有撈到,撈著撈著,人們只想把屈原的屍體撈上來,好讓他入土為安,但還是沒撈到。於是,大家就把帶在身上的吃的扔到江裡,好讓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

吃粽子就是從食物扔到江裡演變而來的。

在端午節的時候,去了,女兒要回孃家看望母親。我每次跟著媽媽回外婆家,一是看望外婆,二是去吃粽子的。

我喜歡吃粽子,特別特別喜歡吃肉粽,大概是因為我屬狗的緣故吧,所以我特別喜歡吃肉粽。

而且只要是紅豆之類的粽子,我就一概不碰,你如要硬逼迫我吃這種豆粽,我就會擼起袖子,拍拍屁股直接走人了。

我就是喜歡吃肉粽,我就是喜歡端午節!

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316字

小朋友們,你們瞭解端午節嗎?不瞭解也不要緊,讓我來告訴你吧!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因為秦國把楚國滅亡了,屈原非常傷心,就跳進江中,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所以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畫額、包粽子、賽龍舟、吃五毒餅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綁“五色線”。

每當端午節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在早上悄悄地在我腳腕和手腕上綁上五色線。聽說五色線就是五條蛇,但不是五條毒蛇,它們會幫你吸掉身上的災和病,繫上五色線後洗第一次澡或第一次下雨的時侯,要把五色線放在水中,讓五色線漂走。我常常會邀請一些朋友和我一起比賽,看誰的漂得遠,漂得快。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不是很有趣呢?我們應該從小就繼承寶貴的中華文化傳統。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4

節日作文 ,525字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到這個時候,各家各戶都會把準備好的粽葉和糯米拿出來包粽子。關於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

據說,楚王聽信別人的謠言,連續多次放流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了希望,便投河自殺。因為當時屈原很有名氣,所以許多百姓划船來救,可是怎麼也找不到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怕河裡的魚吃了屈原的屍體,便從家裡拿來米團,投入河中,漸漸地就演變成了我們所知道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和媽媽來到奶奶家,“新鮮的粽子來嘍!”只聽奶奶這麼一吆喝,我和媽媽頓時來了食慾,粽子的形狀各式各樣,有三角形的,有長方形的等等,還有一些我說不出是什麼形狀的。不僅粽子的外觀千奇百怪,粽子裡面包的東西也多得五花八門,有臘肉,有鴨蛋黃,有綠豆,有紅豆……每個粽子都香氣逼人,讓人看見了就有一種迫不及待的想馬上咬一口的感覺。我剛吃完一口,情不自禁地說道:“好吃,太好吃了!”吃完粽子,我們開啟電視,啊!上面正播放著賽龍舟時的場景,那熱鬧的畫面緊緊地吸引著我,我們為勝利的隊伍喝彩和鼓掌。

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鹹蛋黃,黃鱔,雄黃酒,黃瓜和黃豆。聽媽媽說吃了五黃就會歲歲平安。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而古老的節日,這是我度過的端午節,同學們你們度過的端午節又是怎樣的呢?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5

節日作文 ,581字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支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這首是宋朝詩人文天祥寫的,寫了當時發生在端午節的一件事。

說起端午節,它還有一個小故事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端午節的由來吧,“從前在春秋時期懷王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力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這個文章的主人公屈原是怎樣的人呢?這個問題就留同學們一起討論吧!下面就讓我來講講我家過端午的習俗吧!

說端午節的時候吃粽子也是一種習俗,就讓我給大家講一講我家是怎樣包粽子吧!

第一步:先將粽葉放入鍋內煮嫩,然後將五穀和糯米加在一起煮。

第二步:拿出已經煮好的幾片粽葉搭在一起,中間在放五穀和糯米。

第三步:將既有瘦肉也有肥肉的豬肉切好,放入五穀的中間(記住是橫著放哦)。

第四步:將缺口補好,用粽葉包好,並用繩綁好。

第五步:向鍋裡倒點水,用小火來煮,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煮好的粽子十分香,我家包的粽子不像別人包得像三角形。我家包的粽子從上面看,像長方形;從前面看,像三角形。咬一口味道香噴噴的。

我喜歡在家裡過端午節,更喜歡家裡的粽子!

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篇6

節日作文 ,437字

今天,媽媽一大早就帶我和弟弟去外婆家過我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外婆一看我們來了就提議去買包粽子的材料。我和外婆擠進人山人海的街市中,買了一些必需品就回去了。回外婆家後,我們把材料準備,就大幹起來了。只見外婆把兩片新鮮的箬葉重疊,然後把其中一邊繞個圈,使箬葉形成為一個沙漏的形狀。再把雪白的糯米和鮮紅的棗子倒進“沙漏”裡。然後把沙漏上面翹起來的那個角彎下來,最後用麻繩把粽子捆好,一個別致的粽子就包好了。

看到外婆包粽子時如此簡單,我也忍不住想包一個了。於是,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包起來了。可是我不是沒有捆緊就是把葉子扎出一個洞,真叫人沮喪!還好在外婆的指點下,我才勉強地包好了一個。

當包了十幾個粽子時,外婆掀開鍋蓋把粽子放進鍋裡,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鍋煮,終於大功告成。

掀開鍋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味道好極了!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糯而不黏。粽子既是驅邪避暑的開胃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品。

端午節的粽子可真美味呀!

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7

節日作文 ,1396字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由來已久的習俗。據說,戰國時楚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投河自盡後,人們搜尋他的屍體未果,為避免屈原的屍體被水中的魚吃掉,人們就把糯米用葉子包起來,投入河中餵魚。於是,吃粽子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在我的記憶裡,包粽子的粽葉是我和奶奶在春天的小河邊採摘的。清晨,河邊的霧氣剛剛散去,奶奶提著一個小竹籃,大步流星地走著通往河邊的土路上,我跟在她身後,哼著小調,蹦蹦跳跳地來到小河邊。葦葉青青,在河邊搖曳。我們探著身子,儘量挑又大又肥的葦葉採摘。有時候這種豐腴的葦葉長在水邊,奶奶很擔心我滑進河裡,便故意把捆成一小捆的葦葉扔到河岸上的苜蓿地裡,我在開著小小紫花的苜蓿地裡奔跑著。太陽升起來了,跌跌撞撞的大蝴蝶和胖胖的蜜蜂被我驚得不知所措。蘆葦叢裡傳來清脆的鳥叫聲,真是愜意極了!

包粽子的米是自家地裡產的。奶奶家每年都會長半畝地糯稻,中秋時候收在家裡,到了第二年的端午節前碾成晶亮的糯米。家裡用不了,還會給左鄰右舍送點。如果純用糯米,太粘牙,也不好消化。一般都要兌上2—3成的大米,放在清水裡浸泡個一夜就行了。

端午節的前兩天,奶奶總是很忙的。除了把米泡在大桶裡。還要將我們晒在屋簷下的粽葉取下,浸泡,然後在一大鍋裡燒開,一股清香便瀰漫在整個屋子裡,整個村莊裡這時都氤氳著這種甜甜的香味。

端午前一天,奶奶起個大早,她先將粽葉在清水裡又洗了一遍,並且用剪刀剪去粽葉一端兩個月牙狀的東西,然後整齊的碼放在桶裡。米從水裡撈出來了,放在一個有著牡丹花圖案的新面盆裡。包甜餡用的蜜棗、葡萄乾和紅豆,包鹹餡用的香腸和臘肉,都盛放在青花瓷碗裡。

包粽子開始了。只見奶奶先將三片青色的粽葉圈成一個錐形,再舀起兩湯勺米倒入漏斗狀的粽葉,接著從青花瓷碗裡挖了一湯勺甜餡,然後再添上大半湯勺米,神了,奶奶倒入的糯米正好與那錐形口相平。奶奶又捏了一下錐形,用一根粽葉沿著錐形的口封住,最後用線繩把粽子捆上,這樣一個可愛的四角清晰的粽子就誕生了。

真是一氣呵成啊!我也迫不及待地拿起粽葉,照著奶奶的方法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奶奶手裡聽話的粽葉,到了我這裡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捆,餡就全散了。出師不利,我有點洩氣。奶奶看出了我的情緒,笑笑對我說:“彆著急,你看你的手那麼小,拿三根粽葉拿不下呢。你從兩根粽葉開始包吧!”邊說邊給我示範。聽了奶奶的話,看著她一個個分解的動作。我跟著一點點地學。卷葉、加米、加餡、再加米、封口、捆綁,我包的第一個粽子終於“問世”了,雖然帶著醜小鴨的稚拙,在那一堆漂漂亮亮的粽子裡有些扎眼,但我心裡還是樂開了花。

晚上,一家人包的粽子都彙集到一口大鍋裡,在清水中燒開,又用文火煮熟。這些當然是奶奶事後作為經驗教給我的。我興奮忙碌了一天,早就歪著腦袋睡著了。

端午節了。一大早就看見桌子上一瓷盆熱氣騰騰的粽子!扒開墨綠色的粽葉,那包著臘肉的粽子是紅紅的,油光可鑑;而那包著蜜棗的則是白白的,待咬開後才能覓得蜜棗的芳蹤。

其實端午節活動很多,賽龍舟在本地也挺有影響,每年觀看比賽的人都有很多,場面一度火爆。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我是沒帶過哩!對我來說,跟端午節聯絡得最緊密的記憶就是包粽子。

期待著明年的端午還和奶奶在一起包粽子。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16字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據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而誕生的。如此意義重大的節日。活動怎能不隆重呢?

《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初五,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便將時日稱為端午節。

每當端午節之日,我們一家人可高興了,為什麼?因為在那天可以看賽龍舟啊!《史記》記載,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屈原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汩羅江而死。老百姓們悲痛欲絕,為了不讓魚吃掉他的軀體,於是借划龍舟時的水波來驅逐魚群,賽龍舟便被漸漸流傳下來。我們全家在這一天一大早就起身,往西枝江邊趕,到了那兒早已是人山人海。賽龍舟也快開始了。我們趕快找了個位置站好,等待比賽開始。一陣尖銳的口哨聲響起,江面上蓄勢待發的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那雄渾的鼓聲。整齊的水波,統一的動作,一切都是那麼協調,不一會兒,龍舟陸續到達了終點,江邊爆發出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在我們這兒,不少人家還會在這天燒艾條。中午時分將艾條放在家門口陽臺廚房點燃。以辟邪驅蟲。

端午節當然也有自己專屬的食物,那就是粽子。為什麼要在端午節食粽呢?傳說屈原死後百姓們去撈屈大夫的屍體卻沒撈著。一位漁夫急中生智,往江裡投入雞蛋米團肉等食物,說龍魚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屍體了。老百姓紛紛效仿,於是慢慢發展成了用葉子包的粽子。我們家在端午節這天餐桌前必擺上一盆粽子。邊吃邊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端午節,這是個偉大的紀念日,活動還遠遠不止這些,重要的是在這一天,能瞭解這麼多中國傳統的習俗文化,真可謂是既清閒又熱鬧啊!

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511字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屬於我國的傳統文化,讓我給你們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吧!

話說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屈原的愛國人士,他告訴楚王說:“魏國即將發起戰爭。”楚王並不相信他,甚至還把他趕了出去。屈原不想看見國家滅亡,之後他在自己腳上綁了一塊又沉又堅硬的石頭,傷心地跳進了汨羅江裡。有人看見了這一幕,便跟大家說:“愛國人士屈原跳江了!”人們都非常心痛,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自發去祭拜屈原,他們把一些吃的投進了江裡。在一個夜晚,一個人在夢中看見了屈原,他瘦骨嶙峋,那人就問他說:“你怎麼這麼瘦?我們不是把食物投給你了嗎?”屈原回答說:“你們的食物都被小魚吃了。”第二年,大家紛紛把食物綁進了竹葉裡,投放前又用龍船來驅趕魚群。

因此,從那以後,就開始有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每到這一天,人山人海,大家的加油吶喊聲震耳欲聾。龍舟的龍頭上長著兩顆大大的牙齒,船身有許許多多的“鱗片”,船槳就像是龍爪一般。站在龍頭的人激烈地打著鼓指揮著划槳的人們。

多麼有意思的一則傳說!我喜歡端午節,中國傳統文化真是魅力十足啊!

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551字

再過兩個月,就是農曆五月初五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長輩告訴我,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位叫屈原的大臣,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可是後來被人誣陷,罷了官,被趕出了京城。在他流放時,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這一天跳江自殺。愛戴屈原的人民爭先恐後地趕到江邊向江裡投飯糰,並且還劃小船尋找屈原的屍體。漸漸地,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所說的端午節。

在端午節期間,各地經常會舉行龍舟賽。比如在杭州西溪溼地的洪園,就會舉辦國際龍舟賽。這天上午,所有人都像趕集似的從四面八方聚攏來,說說笑笑,非常激動。起點上停著許多形態各異、五顏六色的龍舟。比賽開始了,“咚咚、咚咚……”選手們打起鼓兒,這可真有節奏感!划龍舟的小夥子不甘落後,跟著鼓兒的節奏飛快地划著,嘴裡喊著響亮的口號:“嘿呦、嘿呦……”向終點奔去。龍舟賽可真熱鬧啊!

除了龍舟賽,家家戶戶還要吃粽子呢!每逢到了端午節,我們家就會包香噴噴的粽子吃,味道別提有多好了!

端午節時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11

國小三年級作文 ,664字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這樣的風俗呢?我在書櫃上剛好看到一本好舊好舊的書,是媽媽小時候看的《小學生助讀文庫民俗文化篇》。這本書裡應該有說端午的由來吧!翻開第一頁目錄,果然有!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原叫“端五”,端是起初、開始的意思,午是指五月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最初不吃粽子,而是往江裡投米紀念屈原。那為什麼會改成粽子呢?傳說米投進江裡,投著投著,屈原現身說:“你們投的米大部分被蛟龍偷吃了,你們以後用楝樹葉包裹米和食物,再用五彩繩綁起來投入江中,蛟龍怕這兩樣東西,它就不會偷吃了。”後來人們就這樣做了,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還有懸蒲插艾的習俗,我奶奶家門上就左右分別掛著一束,書上說這個習俗來自伍子胥。傳說楚平王見自己未過門的媳婦長得美貌非凡,便不知羞恥地納為自己的妃子。大臣伍奢對此直言相諫,楚平王不但不接受,還將伍奢和他的長子伍尚殺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往吳國,幫助治理吳國。過了幾個月,吳國國富民強,吳國開始攻打楚國,楚被打得屍橫遍野。伍子胥對平民百姓說:“只要你們在門前插艾草、菖蒲就可以不被打擾。”從此以後,人們就把懸蒲插艾當做避邪消災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習俗真有意思,都是一個個好聽的故事。而且每到節日,家裡都有一大桌好吃的。媽媽問我有沒有發現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二月二芥菜飯、清明清明果、端午粽子、八月十五月餅……原來中國的節日還代表這一個個好吃的食物!

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12

國三作文 ,479字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聽說端午節是因為屈原跳入河裡,人們怕魚啊、蝦啊把屍體吃掉,所以人們用那個大的葉子裡面包著米往河裡扔。這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很熱鬧,一家人在一起吃著粽子、看著賽龍舟,而且還要吃鹹鴨蛋。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節,因為那天可以吃到粽子,更有看點的是可以看賽龍舟。

賽龍舟是由幾十個人在一起帶有龍頭的舟上,他們都很厲害,可以劃得很快。每當一看到賽龍舟我就很激動。

包粽子其實很簡單,只要準備幾樣材料:糯米、粽葉、紅棗和細細的繩子,還可以準備點肉。先拿兩片粽葉,放一半的糯米,再放紅棗或者肉,把米繼續放進去,最後用兩片粽葉裹住用線綁起來。相繼在做幾個就把它放在蒸籠裡,蒸半個小時就把它拿出來。如果想做做鹹粽子就先放點鹽在糯米里,其他步驟不變多做幾個就可以了。

鹹鴨蛋也要吃。鹹鴨蛋要把那種殼剝掉一半,用筷子挖著吃。如果用筷子戳到蛋黃有一股油冒出來,就證明那個鴨蛋很好吃。

好了,現在需要一家人在一起把蒸好的粽子和鹹鴨蛋拿出來在弄十幾個菜。吃完飯之後就把電視開啟看賽龍舟。端午節就是要一家人在一起過才會熱熱鬧鬧的。

這就是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

端午我最喜歡的節日 篇13

國小三年級作文 ,449字

“咚!”“咚!”“咚咚咚!”聽,這是端午節賽龍舟時,擊鼓的聲音,真是讓人熱血沸騰。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也叫端陽。每到這一天,大街小巷的家家戶戶都會插艾草、包粽子、做香袋,到處都散發著淡淡的清香。

說起端午節,我們還會想起屈原投江自殺的故事。屈原是很久以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糊塗的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話,把屈原流放,屈原含恨投江。每到五月初五,我們都會懷念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直到今天,我們都會舉行隆重的賽龍舟,並往江裡投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爺爺在端午節前一天總會包兩盤粽子。只見他挑了兩片又長又寬的葉子,熟練地捲成喇叭形,再用小勺挑了兩勺肉,最後三兩下地左一包右一裹,用繩子繫緊,一個四角的粽子就包好了。粽子包好後,開始煮粽子,一會兒熱氣騰騰的粽子就出爐啦!粽子吃起來糯糯的,我們一家人細細品嚐著,並說起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我們永遠要記住這些節日,並傳承下去!

我最想過的節日——端午節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8字

節日,並不是兩個簡單漢字組成的普通詞彙,它的背後飽含著人們的希冀與豐富的內涵,如春節意味著辭舊迎新,中秋寄託著團圓美滿……但最令我感到記憶深刻的,還是熱鬧歡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可有趣了呢!你瞧那身形修長,體格魁梧的龍舟,隨著喊叫聲和銅鼓聲,在急速前進。船槳擺動得是如此得一致,如此得整齊。一艘一艘地龍舟從這頭劃到那頭,幾乎令我眼花繚亂!我可不止喜歡端午節的這些呢!

端午節還有包粽子的習俗呢!而且這粽子不是“無味”的,而是充滿了感情的粽子。我可喜歡包粽子了,有一次甚至把手割破了。如此說來,我與端午節可是有著“血海深仇”,就來說說這件事吧。

這事發生在前年的端午節。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正是端午節,我一爬起來便高興地“大發瘋”……把床上搞得一塌糊塗。開始包粽子時間,我們先從樹上摘粽葉,而且要挑長的。我們總算湊齊了做一筐粽子的葉子。把上等的米包在裡頭,再用手塑成一個立體三角形,捆緊,一個粽子便包成功了。我本想創新出一種更快的包粽子的方法,將粽葉不停在手中擺弄,不料卻劃破了手指,創新沒有成功卻把米灑了一地。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令我回味,又耐人尋味。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篇15

國小五年級作文 ,616字

人們把端午節又稱“五月節”,因為這是農曆五月份的節日。

每年到端午節這天,爸爸和媽媽就會很早地把我叫醒,然後媽媽會把提前準備好的五彩繩系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聽媽媽說,五彩繩代表五個方位,給孩子帶上可以驅五毒,防五蟲,使孩子平平安安,不受驚嚇,也是一種美好的祝福。在我看來它還寄託著媽媽對我的關心和愛。

早飯過後,媽媽帶我去踏青。這個季節真好——暖洋洋的太陽,淡淡花香的空氣。路旁的樹木鬱鬱蔥蔥的像一頂頂綠色的大傘,路旁的小草也探出了頭,向我微笑,踩上去軟軟的,柔柔的,舒服極了。還有些不知名的花兒正向人們展示她們迷人的身姿!河邊,草地,到處都有踏青的人,有的還在草地上野餐。一群群的小鳥在天上飛過,好像在跟我們問好!

轉眼快中午了,又到了我最期待的時刻了——包粽子。媽媽包的粽子既好看又好吃,粽葉和餡兒都是媽媽提前準備好的。先拿一片粽葉,打成卷,在裡面放些糯米和蜜棗,然後包成一個三角,再用細繩繞幾圈繫好,這樣,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沒多大的工夫,我們就包了滿滿的一大盆。最後一道程式,也是最誘人的時刻,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加入適量的水,差不多要煮半個小時。快熟的時候會散發出一股股淡淡的誘人的清香,每次我都會不停地問媽媽:“好了沒有,我好想嘗一嘗。”

誘人的粽香,甜甜的粽子,每次的端午節都使我難忘,好期待下一次端午節的到來。

我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篇16

國小三年級作文 ,576字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

我的老家溫州每年端午都會舉行賽龍舟大賽,每個村都會早早地開始製作龍舟並繪製好精美的圖紋。然後經過比拼選出十個“高手”開始魔鬼似的的訓練,就為端午這天的比賽。

每年端午只要爸爸媽媽有空就會帶我回溫州。這時家家粽葉飄香,人心歡暢。當然最讓人怦然心動的莫過於龍舟大賽。我的爺爺可是村裡龍舟隊的種子選手,所以我作為小粉絲早早地來到河邊搶佔有利位置。

隨著比賽臨近,觀眾們熱血沸騰,河岸上彩旗飄揚,隊員們統一服裝。河面上十幾條龍舟蓄勢待發。“砰”槍聲響起龍舟如離弦之箭破浪疾行。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著兩排劃手。船頭站著一個人擊鼓。我爺爺就是站在船頭的那個人,所以比賽一開始我便能立刻鎖定我爺爺的龍舟隊。只見爺爺扎著馬步,身子一顛一顛有節奏地擊鼓,嘴裡喊著口號指揮著隊員們整齊地划著槳。船槳一起一落激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一條條龍舟就像出海的蛟龍昂起龍頭在浪花中有節奏的起伏,飛快前進,真像龍騰大海,壯觀極了!

岸上觀眾高呼吶喊為各自村的龍舟隊加油鼓勁。笛聲鳴響,一條條龍舟競相沖過終點。頓時鞭炮聲、鑼鼓聲響徹雲霄,爺爺隊取得了第二,我高興極了!

精彩的龍舟比賽結束了那鑼鼓聲和選手們齊心協力、奮力拼搏的樣子一直在我腦中迴盪,我喜歡端午節喜歡著催人奮進的龍舟比賽。

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2字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端五節、端陽節、午日節、女兒節、詩人節、龍日等等。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各具風韻。在這一天,人們可以吃粽子,賽龍舟,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於驅蚊蠅,淨化空氣。

端午節也是愛國節。

春秋時期,偉大詩人屈原告訴皇帝要加以防範,以防被秦國所滅。昏庸的皇帝不同意。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中懷抱大石投江自盡。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

而今天,在端午節的這個日子裡,我看著媽媽在包粽子,心血來潮,也想嘗試。我學著媽媽的樣子,首先把葉片和糯米洗乾淨,加一點鹽和生抽攪拌均勻,用兩張大小不一的竹片疊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型。可萬萬沒想到,我的漏斗有兩三個洞,米一直不停地往下掉。媽媽見狀,在旁悉心教導我。我開始做得很順利,可到後來我的糯米又放多了,葉片怎麼也壓不住。媽媽語重心長地教導我:‘’舀一勺米放在漏斗裡,不要太多了。‘’我按照媽媽所說的做,果不其然,一個結實的粽子就做好了,最後用繩子捆緊。看著那有模有樣的粽子,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心中的興奮之情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端午節是傳統節日,浸潤著中華名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著一種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端午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託古代人民的美好情感與心願。

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我們也要向屈原學習,做一個愛國的少先隊員。

傳統節日端午節 篇18

國小四年級作文 ,560字

我心中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日期是農曆五月初五,它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了端午節文化。

端午節又有“端陽節”、“龍舟節”等二十多個名字,最主要的習俗就是扒龍船,也就是龍舟競渡。還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放紙鳶、遊旱龍、打馬球、拴五色線等許多風俗呢!

今年的端午節我吃了好吃的糯米粽子,還去東區龍子湖觀看了一場激烈的龍舟比賽呢。這場比賽真是熱鬧呀,湖兩邊彩旗飛舞、人山人海。湖面上一排停著六艘龍舟,船上的運動員們穿著不同顏色的隊服。他們在船頭擺好大鼓,一個人站在鼓前,雙手揮舞著鼓槌,其他幾個人兩人一排坐在船身,雙手握緊船槳,雙腳蹬緊船底。只聽一聲清脆的槍響,六艘龍舟倏地駛過起點,像離弦的箭一樣快速向前。敲鼓聲震耳欲聾,吶喊聲此起彼伏,身穿紅色衣服的紅隊暫時領先,他們的隊員動作整齊,身體一起向後仰,再向前傾。手裡的船槳上下翻飛,讓我看到他們鬥志昂揚。但是黃隊緊隨其後,氣勢上一點也不差,彷彿拼盡全力也要趕超紅隊。我的心也跟著激動起來,不由自主地給他們加油助威。我想,這就是民俗的魅力吧!

我認為端午節是很有意義的節日,它是我們國家的民俗文化,傳統文化。我們要把這個傳統節日繼承下去和發揚光大,一直傳承下去。

我們的端午節 篇19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4字

照我們鷗湧的老規矩,端午節差不多在五月初一就開始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端午節便成了人們的一大盛事。在端午節的來臨之前,人們早已準備充足了。男人們都準備著龍舟這項事項。女人們在家召集了親戚們來包棕子。記得兒時,我常蹲在媽媽身旁,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媽媽的一舉一動:只見媽媽首先把蕉葉放進大鍋裡煮熟;然後把蕉弄成圓錐形;接著放進各種餡料;最後用繩子包起來,煮熟再裝起來。為過端午節時準備的。

孩子們過端午節,第一件事就是買各種水果,有荔枝、龍眼、榴蓮……孩子們特別喜歡吃這些端午節特有的水果。第二件大事就是買新衣。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菸花爆竹等。

到了端午節那天,就顯示出永珍更新的景象。家家趕做龍船菜,空氣裡都瀰漫著酒肉的香味。孩子們紛紛跑出街買各種玩意兒。街上滿是一派熱鬧的景象:只見街頭巷尾滿是人,滿是鞭炮。人們穿著新衣服,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到中午時分,必趕回家,因為在我們鷗湧得請親戚朋友來吃飯。

吃過午飯後,大家就更忙了。

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河邊旁。人們的眼睛都期待著前方的龍船的來臨。“啪、啪、啪”這意味著龍船的來臨,把人們逗得更加興致勃勃。不一會兒,只見一隊身穿紅色短衫和紅帽,手持龍船棒,整齊劃一,秩序井然,毫不混亂。河邊的人們高呼著,點起了鞭炮,好一派熱鬧景象!整條龍船繞著村子來回幾趟,高呼萬歲,喜慶的氣氛洋溢在空氣裡。

家鄉傳統的端午節,在政府政策的春風沐浴下,顯示出喜氣洋洋。

詩韻端午 篇20

國三作文 ,976字

清晨四五點鐘的時候還是陰沉沉的,一種獨特的、藥草澀澀的氣息在空氣中緩緩氳散開來。立在河畔的草叢間,深吸一口氣,迎面而來的涼風輕手輕腳地爬到身上,一寸寸地撫摸著你的肌膚,又一點點沁入心脾,帶著雨後初來的清涼與草木的馨香。

沿一條仄仄的小路,步入田間。被雨水浸潤的泥土似乎不忍你的匆匆離去,牢牢地咬住你的腳,好不容易才拔出來。泥濘的小路彎彎曲曲直通向遠方去了,“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不知走到盡頭,是否可以遇見一縷詩魂,飄蕩在歷史的雲水輕煙中,以《楚辭》獨踏輪迴,緣《離騷》俯仰千年;才華之馥郁可撼天地,憂國之忠心能鑑日月。“瞻彼淇奧,綠竹猗猗。”以一觴雄黃烈酒,祭奠那不朽的忠魂,看了吳鉤,拍遍欄杆,在汨羅江畔且行且歌,唱綠了一片青艾。母親說,摘七枚艾芯揉搓後用來擦臉,可以一年之中不被蚊蟲叮咬,艾草在手心中漸漸溢位少許青綠的汁液,擦在臉上,濃郁而苦澀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散開來,給人一陣突如其來的清醒,滿溢著青綠的詩意。

芋頭葉剛剛長成,上面已綴滿了碩大的露水,使人疑心那是詩人為天下蒼生灑下的淚。據說,集端午這天的露水擦臉,不僅可以防蚊蟲,還可以明目,不知到底是否屬實。老人們稱這種活動為“拉露水”。清涼的水滴緩緩透入面板,帶來一抹安然,使整個心靈都靜了下來。母親已折了桃枝來了—端陽插桃枝,說是可以辟邪祛災。看那桃樹已是沒有了春天的繁花似錦,卻生出了幾顆青綠的桃子,綠茵茵地映著這碧水長天,帶來一種新生命萌芽的希望,覆蓋了歷史的蒼涼,綠得明豔不可方物。滿山的青碧!任是如何成功的畫家也無法調出這寫意山水般的翠綠,模糊在晨霧中,飄灑在灰濛濛的天空下,洇開了一片繽紛的水墨青花。

粽子的香氣混合著艾葉煮蛋的氣息纏雜在溼潤的空氣中,開啟粽葉,黑米與紅棗、花生糾纏在白瓷碗中,一如春秋戰國時紛亂的江山,浸在屈原的嘆息中,低徊著粽葉的清芬。芳香便黏住了脣舌,一切都帶著草木的詩韻。剝開蛋殼,裡面的蛋白已被染做青綠,輕咬一口,淡淡的苦澀在舌尖徘徊,流連,又沁出呼之欲出的清新。

何時又飄起了霏霏細雨呢?彷彿有一聲穿越時空的輕嘆,越過這緲緲青煙,將遠處兩隻白色水鳥驚飛了。雨水打溼了衣衫,掩映了河岸,蒼老了時光,吟起一闋《離騷》,盪漾在這端陽佳節。且將艾草與歷史共煮一壺新酒,一杯傾向汨羅,以祭忠魂;一杯獨飲,淡品傳統的風雅,書寫佳節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