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道相關作文20篇

竹之道 篇1

國一作文 ,773字

透過窗子,我又看見了路邊那青青的竹林,一陣風吹過,竹子翩翩起舞,那情景真是美極了。

奶奶家門口有一條土路。土路的另一邊是一口堰,可能為了防止行人失足掉進水裡,奶奶就在堰邊種了這片竹林。

六歲那年的春天,我回奶奶家玩。堰邊,竹林青青,我高興地在土路上跑來跑去。突然,腳似乎被一個東西絆住了,隨即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我憤怒地爬起來,尋找著“害人精”,只見竹林的邊緣處有幾個嫩嫩出竹筍,如一個個“胖娃娃”似的從土裡探出半個腦袋。若在平時,可能會覺得很可愛,但那時我卻覺得它們像一個個矮墩墩的縮水了的“綠巨人”,醜陋極了。

於是,我猛地抬起腳,將那個絆倒我的“胖娃娃”及它周圍的小夥伴都狠狠地踩了幾腳。只見它們一個個都斷了半截,綠色的外衣被踩破了,露出裡面白白嫩嫩的肉,還從裡面溢位白色的汁液。我憤憤地想,這下不會再害人了吧。

第二春天,我又回奶奶家玩。沒想到那片曾被我踩踏過的竹林邊緣竟已長出了小竹子,嫩黃的綠,只有小拇指粗細,但已經抽出了幾個青翠、零星的枝丫。

看著在風中輕輕搖曳的那幾株嫩竹,心中悄悄湧出一絲驚訝,它們被我踩踏成那樣,竟還是長成了竹子。

等放暑假時,我又回奶奶家了,我想看看那些小竹子們長成什麼樣了。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裡用竹子編著籮筐,而路對面的那片竹林更密更盛了,遠遠地看去,深深的綠,還泛著點點銀光。走近細看,發現竹林最邊緣的那幾株竹子已有三根拇指粗細,幾乎和身後的那片竹林融為一體了,它們一截一截地向上伸展著,彷彿要直插雲天。腳下,又探出了許多黃花花的小腦袋,好奇地張望著這個世界。

自此,我對竹子產生了深深的敬意,也明白了竹子的精神。不管怎樣的生活環境,遇到怎樣的挫折,不放棄,向著天空倔強地生長,這就是所謂的竹之道。

取得之道,人生境界 篇2

高三作文 ,748字

得我所應得,棄我所不必得,以所得善吾身,以不必得明吾心,知足者方可常樂也。

人生在世,不必說以後將踏足的社會,就目前而言,存在著許多令我們心動的事物。這些華麗的誘惑震顫著我們的內心世界,取與舍的矛盾時時衝上腦波。我們是真得想得到,那些近乎不勞而獲的美或許足以衝破我們人生的底線,然而天上不會掉餡餅,天底下更沒有免費的午餐,當我們取得“掉下來”的好處時。令我們有所失的事也在暗暗發生。得我所應得,貴在一種理性的心理。

欽佩孟子,他是智者,將取捨之道參透得淋漓盡致。“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他亦能將所得之物加之於身,善其身心。人之所以高貴是因為其人生價值的完美體現,然而,取得之後,我們也要刻意地將其用之於身,以實現我們所得之物的真正價值。

取捨的境界還在於懂得放手,懂得捨棄。我們一定會經歷某個時間,這個時間裡,我們取捨難辨,守住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問題。當生活把我們拋進一口深井,此時唯有去掉纏於身上的金銀飾物—金錢、名利、聲望—才可緣壁爬上,我們會選擇什麼,答案或許因人而異。然而結果是肯定的,選擇生存,就必須拋棄那些於己不會太有利的東西。懂得放手,懂得捨棄,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亦是一種明示內心,昇華靈魂的靈丹妙藥。

其實很羨慕陶淵明,他為自己的人生做了取捨,拋棄了聲望與俸祿,選擇歸隱田園,從此“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放棄了富貴卻得到一生清閒與安然。生命固然可貴,是我們每個人所緊緊抓住的,然而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為生死做了理性的取捨,名垂千古。

知足者常樂。理性取捨的最高境界,安然守住自己的靈魂,讓所得之物真正有效於我們平凡的人生,讓其絢麗多彩;捨棄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以豁達的心境面對生活。

學會取得,懂得取得,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讀《父親的為人之道》有感 篇3

讀後感 ,713字

讀畢全文,我的眼睛泛起淚光,似哭非哭。我被文中的父親所感動了!雖然,父親很愛布克,作者也很愛布克,作者一家甚至把布克當成了家中一員!雖然布克只是一條狗,但僅因為它是一條狗,所以才更引起我們的注意!

相信不少人都養過寵物。可在養之前,可否有人曾想過,在你面前的是怎樣的一價責任,你將會肩負著一份怎樣的責任?!你是否知道,一但你養了它們,你把它們接回家之後就要好好照顧它,給它養老送終,要知道,在你手中的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你總不能說想不要它就不要它吧!是否有想過,有一天你也“淪落”到要人贍養的地步,別人也要將你“置諸死”的話,你怎麼辦?!你會開心嗎?!我想,世界上不會有哪個人會願意被人遺棄的!當然,文中父親遇到他的發友克萊格特乞求他把布克賣給他時,他也堅決不同意。但是,當克萊格特說了這麼一句話的時候,父親並沒猶豫便毫無條件地把狗送給他了。當時,克萊格特對比爾說“我們愛這隻狗。每晚,我妻子在孩子的臥室中給它放了張床。我們會給它養老送終的。我給你多少錢都行,比爾。”為什麼之前克萊格特這麼乞求父親,而父親都不肯把克買給他呢?而卻因為一句話而沒多想便答應把狗送給他?是因為父親很愛布克,但是,他知道有人比他更有愛布克!可是,換成是自己的話,我們能如此“偉大”嗎?可能很多人不但不會,而且很可能會為此爭個你死我活!

記著,我們不能如此“霸道”!在世界上不能把一個生活永遠握住不放,除非愛它併為它工作,如果自己不能做到的話,那麼這樣東西就應屬於比我們更愛它的人!同時,從父親身上我學會了很重要的東西—逝去的教訓比什麼都重要。在倒黴的時候,作為一個人應當肯於努力、犧牲、胸懷寬廣;並且,珍視最珍貴的東西並保護你愛的人們。

智者的成功之道 篇4

高二作文 ,932字

才高八斗為何卻不能高就?檢視一下亂世三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答案。原因主要有二:一個是天定的—不遇明主,另一個是人定的—缺少謙遜。而後者是個可變之數,也是成就才高者的主要原因。

“亂世出英雄”,在三國這個亂世能人才輩出,但並不是每個“能人”都能成為英雄,“能人”成英雄就取決於其“才高而不自詡,居功而不自傲”的態度。

著名的三國“雞肋”事件演繹了一場引人深思的好戲。才華橫溢的楊修是一個極愛顯才華的人,有一次在曹操營帳中,曹操正為打仗不能得勝而煩惱,餐後無意說出“雞肋”一詞,而楊修卻自以為是地用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思教唆夏侯敦退兵,最後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的罪名處斬。有研究三國的學者分析,楊修之死並非因為一時意氣,無心之失,而是因為他愛出風頭,驕傲自詡的性格招惹的殺身之禍。“聰明絕頂”的他卻不懂得“看破而不說破”的為臣道理,在曹操面前每每鋒芒畢露,不知收斂,所以才被曹操忌恨從而設計“雞肋”陷阱殺害。

這就是才高者失敗的原因之一—才高自詡,而著名的“許攸顯功”則引證了後一個“智者”失敗的原因。

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許攸捨棄了不聽諫言的袁紹,投奔曹操,曹操舒尊降貴赤腳迎許攸,而許攸也確實在這次戰役起了重大作用,為曹操取得勝利。但戰後的他卻不懂收斂,逢人就說自己的功勞,甚至在曹操面前也不惜損害曹操面子,大言其功,最終又是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楊修、許攸等例子不勝列舉,死因都一致為為缺少謙遜態度,驕傲自詡,而在反面,同事曹操的許荀攸卻可以堪稱謙遜的楷模。

荀攸一生輔助曹操爭霸天下,徵張繡、戰袁紹、擒呂布、定烏桓、為曹操雄霸北方無不作出重要貢獻,作出非凡功勞。但是荀攸為人卻十分淡薄緘默,不爭權奪利,不爭風頭,不爭高低,為曹操策劃奇策十二而不揚。所以他一生穩穩當當、平步青雲,被曹操評價為“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還被史家稱為“張良、陳平第二”流芳百世。可見,才高而不自詡,居功而不自傲不但可以保身,還能成就一番非凡的事業。

有道是“滿招損,謙受益”,人如果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懂得謙遜做人的道理,並把它貫徹得徹徹底底,才高者如是,芸芸眾生也莫不如是。

竹之雅 篇5

國二作文 ,622字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石縫中長出的一抹綠,美化了一處地,也美化了我的心。

曾幾何時,背上行囊,走進一座山,探尋竹的痕跡,只為尋求心靈深處的那份永恆不變的信念。

山頂荒無雜草,寒風颯颯,霧氣似仙氣飄在我身旁,幾分神祕,一抹綠格外顯眼,走進一看,哦,原來是竹。

人們都說,竹有高潔的品質,“立根原在破巖中”的追求,多少詩人用妙筆書寫對竹的喜愛,而後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多少人以竹為信念,以竹身上的品質來磨練自己,多少人渴望變成一根生長在懸崖峭壁的竹,靈魂自由,我亦如此。

寒風打在竹上,打上的石塊滿天飛,灰濛蔽了天空,而竹卻依然筆直的站在那,挺直了腰板,鐵骨錚錚,這正是我所追求的啊!面對困難險阻,迎面而上,不受任何誘惑,堅持自己心中那永恆不變的信念。噫!竹開花了。

一朵素淡的花兒開在竹中,增添了幾許柔情。竹為何會開出如此素淡的花?不正是一種奉獻精神嗎?為了新的生命得到延續,在生命結束之前開花,結果來繁衍後代,這需要何等的勇氣?

蕭蕭翠竹,恍若出世的隱士,幽居深山,淡然隔塵,只求在寧靜中尋求平和,在平和中尋求淡定,在淡定中尋求樂趣,與白雲為伴,山水相擁,清風為鄰,像竹一樣,活的自由,灑脫。

這竿翠竹,以其清瘦的風姿,高潔的品格,深厚的涵養,滋長在歲月的長河中,給人以淡遠的風雅,留下無限遐想。

歲寒三友,竹雖沒梅的清雅,沒鬆的傲岸,但有它的雅緻,四君子,竹雖沒菊清貞,沒蘭清婉素淡的香氣,但有它堅貞高潔的人格。竹之雅,吾之愛。

孝之道,貴以專 篇6

國三作文 ,768字

兒時,我曾聽隔壁的姐姐對她媽媽說:“媽媽,你現在對我這麼好,我卻無法回報您,媽媽,我愛您,雖然我現在在讀書,但是我將來一定要讓您過好日子,不讓您受風吹雨打……”我聽後便跑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您苦嗎“您累嗎”我想讀書,我要上大學,將來把您捧在手心裡!”媽媽聽後,熱淚滿眶的說:“好孩子,你長大了,孝順了!”我好奇的問:“媽媽,‘笑’是什麼啊?我沒笑啊?”媽媽說:“傻孩子,不是哭笑的笑,孝順是一種傳統美德!”

對呀,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所稱道,所尊敬,不孝子孫經常被人們譴責。所以,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說到孝,我們首先應該孝敬我們的父母。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含辛茹苦的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父母有恩於我們,可我們卻難報那三春暉。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去孝敬他們。

我們心裡應該時時刻刻想著父母。父母累了,就給他們捶捶背,洗洗腳。父母管教我們,我們應該接受,我們要體諒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艱辛,心裡時常想著他們,在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學校好好學習。

這是我認為對父母最好的孝敬方法。但是,一個孝字,不單是隻針對於自己的父母,還有長輩以及其他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還要孝敬其他長輩。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我們應該多幫他們處理生活瑣事,經常陪他們談心、散步、鍛鍊,讓他們有一個愉快的晚年。

對自己的長輩如此,對別人的長輩更應該如此,如果每個人都懂得孝敬老人,那麼,這個世界將多麼和諧美好啊!

孝,雖說只是簡簡單單一個字,但是卻很難做到,因為孝需要我們的付出。

孝,寫起來,筆畫不多,卻需要我們持之以恆,一日兩日的孝順,也許很容易,對自己的親人孝順,也很容易,可社會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廣義的孝!

讓我們加入“孝”的行列,持之以恆的去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吧!

竹之贊作文 篇7

狀物作文 ,1880字

【篇一:竹之贊】

竹,高潔而剛直,以其獨特的吸引力使古今無數文客為其留下筆墨,寫下詩篇。“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從中便可看出人們對其的喜愛。

竹最初的形態被人們稱為筍,那看起來堅硬無比的筍尖,彷彿命中註定就是要鑽破岩石,擊穿大地,那粗糙的外衣彷彿在向我們展示它遭受的阻撓與磨難。在他破開地表的那一刻,你不得不為其堅韌的意志所折服,同時由衷地讚歎生命的偉大力量。看著它,就像看著一位戰士,身披戰甲,劍指蒼穹,初生之犢,傲骨凌雲。

在見慣了外界的繁花萬千與雷鳴電閃之後,它的模樣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立在地上,就彷彿一杆翠綠的鐵筆,那紛繁的枝葉,就像其書寫出的值得廣為傳誦的名篇。遠遠望去,似是將那方天地都染為了綠色。然而當你走到近處,你卻只能看到那綠的冰山一角,被你的雙眼所捕獲的,更多的是那筆直的身軀以及那一環環竹節。輕輕叩響竹身,傳來的是空闊的迴音,似是一位文人在向你謙虛的訴說他並沒有如何淵博的學問。

你既欣慰的同時,又有些惆悵,它的確是變了,變得高潔與謙遜了,然而你不免回想起最初之時,竹筍那一往無前的銳氣。或許世間萬物都是一樣,大家都是會變的,稜角終會被磨去,在歲月的打磨下,變得更能適應周邊的環境,這樣才能走得更遠。所以我們不斷地改造自己,或許我們會變得更優秀,更被大眾所接受,也能更加愉悅的生活下去。就像竹,世人喜愛的不就是它的高風亮節與謙遜儒雅嗎?但在寂靜無人的深夜中,誰也不免會懷戀起曾經那個年少輕狂的自己。

你踏上山坡,自己一個人走著,像是為迷茫的心靈找到一個方向,又像是漫無目的的邁動雙腳,不知不覺走到了山頂,向山腳望去,彷彿重重迷霧遮擋住了景物。於是你又下山了,走著走著,似乎迷霧散盡,隨意的一瞥,你又望見了那片竹林,這次竟驚訝的發現,原來少有人看見和注意的竹子頂端,依然是尖利無比,似深插在大地之上的一杆長槍。

【篇二:竹之贊】

背上行囊,去領略祖國的河山。只顧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

夕陽西下,山上的那抹綠還未退去,抱著一種怡然自得的心情,卻又有了新的感悟……

眺望山上的竹林,我想到它破土生長的過程。剛開始,它還是一個幼小的竹筍,它不怕塵土的阻礙,不怕石頭的阻擋,更不怕雨打、雷鳴、電閃。它與堅硬的土層拼搏,與外來的阻礙抗爭,經歷許多苦難,最後直衝雲天,重見天日。它也有一種嚮往光明,自由的信念。

近望,悠悠的清香慢慢散開,它們從一個個小小的竹筍,變成一片竹林。“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竹子的根深深紮在山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經得起風吹雨打,一切都阻止不了它成長的腳步。它忍受了那麼多的苦難與折磨,今日,我才能親自領略它。我感嘆,它永不低頭,堅韌不屈的精神,因為它是四君子之一,它有著堅貞的氣節。果然,名不虛傳,今天的輝煌只為它昨日的艱辛而喝彩。

再走進看看,竹影,挺拔,不屈,竹葉伴隨著微風沙沙作響,而我置身於仙境中,難以釋懷。

我曾以為我見過太多世俗的眼光,可現在才覺得竹子的經歷更是滄桑,我曾以為我很堅強,可竹子卻有著堅貞的氣節。

只願獨步山林,靜靜聆聽你的聲音。

【篇三:竹之贊作文】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清朝善於畫竹的大詩人鄭板橋寫的,這讓我更加熱愛竹。讚揚竹子!

竹子,他經歷了風吹雨打才是那麼的堅硬。遠遠望去,一排排竹子緊密的湊在一起,如同一位位戰士堅強不屈。一陣風吹來,有些竹葉便淅淅瀝瀝的飄了下來。偶爾竹子上會有一兩隻鳥在上面停留或鳴叫。這美景讓我如痴如醉不禁想往近處摸一摸。我走了過來,用手摸了摸竹竿光滑極了!比任何樹木的幹都光滑,一節一節的。

那是一個春天,因為有些小竹筍在生長,我並沒有進到竹林深處。我用手敲了敲旁邊的一棵竹幹。我想這大概是它為自己備用的水吧!我摸了摸竹葉,它是那麼的鋒利,如果快的話幾乎能把我的手劃一道口子。又一陣風吹來!竹幹發出了撞擊聲。如同交響曲,這讓我好想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啊!竹子,我讚美你。讚美你的頑強,你從不畏寒風,你四季常開,沒有任何耐煩與寂寞。從嚴寒到酷暑,你經歷了風吹和雨打,但你們覺不會對困難低頭,永遠永遠朝著一個志向“頑強”。啊!勁竹,受到過打擊的你,培育了千千萬萬子孫,你是中華大地的驕傲。你那種品質永遠會流傳下去。受到過打擊的你,雖然低下了頭。但你那永遠不放棄的精神,最終彩虹會出現在你的面前的。你雖然不比牡丹高潔,不比玫瑰清香,不比荷花皎潔。但你的頑強,讓我敬佩。

啊!竹你是堅強、謙虛的。你不會為自己做什麼,只為別人奉獻了一生。我永遠讚美你,勁竹!
</p>

竹之韻 篇8

國三作文 ,754字

“數枝淡竹翠生光,一點無塵自有香”,百年後再誦此詩,隱約看見詩人當年所望之竹。

竹,學校的內部,便有一束。

閒走過去,我看到她們孤臥一角,碧波層層、綠茵蔥蔥的頭頂與矮小單調的根部實不相稱。與周圍的綠樹鮮花相比,又有一些弱小,尤其不如松樹,底部粗壯挺拔,頂部蒼翠蔥蔥,有龐然大物之勢。

此時正是稻子揚花灌漿的時節,絲綢似的竹葉染上了滿是愁容的枯黃色。有一些便飄飄搖搖,投向大地的懷抱,有人又將其掃入根部,雜亂地堆著。靈魂,就是這樣一代一代的輪迴。

向上看,她舒展長臂,抖起一片濃郁的青紗,臨風起舞,婀娜多姿,世界盡是她搖曳的身影。竹葉組成了一片葉海,披羅戴翠,瀉入你的眼睛。好像一把巨大的翠綠的傘,也像一副翠綠的屏障,更像向上翹起的辮子。竹竿剛勁蒼翠、修長,頗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之勢。

收攏視線和思緒,我看到了幾行拙劣的字,刻在了竹面上,那一刻,我感覺更刻在了心裡。陸陸續續的人流從它身邊閃過,行走匆匆的陌生人帶著一身的沉默、一臉的茫然,像一隻只灰色的螞蟻,吝嗇的人們不曾給予它一個眼神,儘管在她身邊歡聲笑語:鳥兒飛過,卻寧願停在旁邊矮小的桃樹、石榴樹上。春夏秋冬,均是如此。

有人說,竹子內部空,每一段有一個分節,像是一個階段的總結;有人說,竹也不像百花那樣花枝招展,就像我們生活中還堅守著什麼的人;也有人說,竹子懂得濃墨重彩是一輩子,風輕雲淡是一輩子,奴顏婢膝是一輩子,坦蕩瀟灑是一輩子,所以竹子活得智慧,選擇後者,相當於選擇了物質上的消瘦,精神上的豐衣足食。

路過竹林,偶爾會想起一句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句“未出土時先有節;縱?R雲?I也無心”。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

我偏愛校園角落裡的這一束脩竹!

竹之戀 篇9

國二作文 ,822字

陽光下,竹子迅速生長。當你走進竹林,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青翠的綠色,霎時間,你會感到一股柔和的風迎面撲來,令人神清氣爽。

綠色的竹,卻不顯單調;青色的竹,卻不顯豔麗。竹,秀逸而神韻,纖細而柔美,長青而不敗,高風而亮節。遠望那片竹林,好似一塊無暇的翡翠,近觀那片竹林,又像一道綠色的屏障,遮去了夏日的炎熱,投給大地一片陰涼。

竹之戀,戀在它的蒼鬱挺拔。初春,春雨一下,竹筍就齊刷刷地破土而出,它們像是一座座嫩黃色的小寶塔,又好像一個個小陀螺。盛夏,當時的竹筍已經長成了密林,只見一片如碧玉石般的瑩綠,這一片巨大的竹林,若要從空中俯視,那就像一塊碧玉鑲在了這養育無數中華兒女的土地上。深秋,筆直的竹子上泛著點點的光,就像迸濺的水花,在眼光下嬉戲。嚴冬,它們也個個精神抖擻,毫不畏懼,即使寒風吹落它們的枝葉,它們仍不肯低頭,仍清秀挺立著。

竹之戀,戀它的堅忍不拔。“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流芳千古的詩句,把竹子的堅貞不屈描寫的淋漓盡致。風雨中,花兒草兒被風颳倒了,被雨點濺倒了,然而,竹子卻勇敢地屹立在暴風雨中,無一絲畏懼的神色,那樣瀟灑,那樣自然。雨過天晴,風中透著一股泥土的清新,再看那一棵棵柱子仍然屹立在那片屬於它的土地上。

竹之戀,戀它的默默無私。老人向他索要手杖,船伕向它要船槁,獵人向它要弓箭,村婦向它要竹籃……無論誰都來向他索取。“寧可食而無肉,不可居而無竹。”竹子無私奉獻,卻不求回報,竹子為人們奉獻了他的全部,倒在地上,任由人們把自己的身軀砍成幾段,拿回去當柴燒,他也毫無怨言。一生清高簡樸,不為世俗感染,平凡的它不希望成為牡丹、蘭花,只要能為人們提供幹些什麼,哪怕是一點點,都不惜付出生命。

戀竹,戀它的品質,一生正直,堅強樂觀,在寒冬臘月時也會保持自己的本色,毫不畏懼,堅持自己的原則,成為冬天裡最美的景色,用竹子的精神捍衛中華名族在世界上屹立不帶,望每一個人都像竹子一樣,節節高升。

藏與露之道 篇10

高三作文 ,868字

木秀於林而摧,生靈萬物皆有此理,真正的成熟是一種鋒芒不露的隱忍,更是點點暗芒藏於刀刃,出鞘即見血的一擊必得。藏與露如太極的黑與白,相互調和,相互促進,至其平衡,方得大道。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轍曾如此評價自己的兄長,而蘇軾也曾被仁宗稱其有宰相之才。而東坡的性子又太過急躁,始終亢言直論,不稍隱諱,遇不愜心意之事,便覺得“如蠅在食,吐之方快。”鋒芒畢露,不加掩飾的處事風格致使這樣一個才情恣意,才高八斗的大詩人,被小人萬般猜疑,深陷烏臺詩案,囚於監獄,終發配黃州。

觀之蘇轍的一生,其人亦才華橫溢,而仕途相比之蘇軾不知平坦了太多。子由沉默寡言,穩重內斂,比起東坡的才華外露,他更懂得“藏”之理。在東坡監禁解除後,他用手捂住東坡的嘴,含三緘其口之意,勸其收斂鋒芒。也正是他諳熟藏之必要,才能在王安石新政廢除後,重返朝廷,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能。

我們仰止東坡光風霽月的品行,以及對狗苟蠅營勾當的不屑與反抗,然這一份豪放不羈所引發的禍事,卻值得我們深思。

藏與露之道隱於人,也隱於動物的生活中,動物身上的啟迪是值得我們慢慢品味,細細品嚐的。《狼圖騰》中狼群圍捕黃羊的一幕真是令人熱血沸騰,震撼不已。狼群是隱忍的,能等待黃羊吃飽喝足,肚皮滾滾方才出擊;狼群是機敏的,抓住那霎時的機遇,伸出利爪,以雷霆萬頃的一擊將黃羊趕入暗藏危機的雪坑中。於是,黃羊被困,於是,狼群大獲全勝。被尊為圖騰的狼群,以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演繹出藏露之道的奧祕。

相比藏露之道的應用自如,那麼火魚便是那愚笨不化,只知鋒芒的蠢物。一隻火魚遭逢襲擊,便噴出綠色火焰。然後整個魚群也噴出火舌,保護同伴,殊不知漁民正因如此才抓得住它們的蹤跡,將它們一網打盡。待火焰熄滅,火魚下一次噴火之力尚未積蓄時,便是它們的死期之日。

黑白調和,藏露相間。藏住鋒刃的尖利,露其古樸;藏住礫石的稜角,露其圓滑,藏住風光奪彩,咄咄逼人的為人態度,露出通達人情,八面玲瓏的處事風格。就像釀造一罈美酒,需經過淹旬曠月,滄海桑田的輪迴變遷,輕啟,方得醇香,而藏與露,仍需時間的打磨,慢慢調和,終成大道。

宿舍相處之道 篇11

抒情作文 ,470字

隨著長大,在外讀書,免不了的就是集體生活,跟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成為舍友,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挑戰。所謂緣分,你們本是來自五湖四海,如果不是考入同一學校,或許一輩子都不可能認識,可是就是這樣陰差陽錯,我們終究還是相遇了。再說挑戰,正因為來自不同的地方,大家都有著各自的生活習慣和自己特別的性格,我們要彼此適應,相互磨合,這樣宿舍生活才能夠穩定和諧,大家一起和睦相處。

就像晚上我在寫文章,一個舍友在語音,聲音特別大,而且還很嘈雜,我其實很無奈,又不好去說什麼,大晚上的弄得大家心裡都不舒坦,那樣會很尷尬。於是我靜靜的戴上耳機,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些時候,彼此各退一步,並不代表著妥協懦弱,反而是一種更加大度的表現,因為只有彼此包容,宿舍生活才能夠更加和諧。

其實,大家在一起生活,難免會有磕磕絆絆,小吵小鬧,只要是不傷了和氣,還是可以適當存在的,畢竟小吵怡情,大吵傷身嘛。

就像,雖然在一塊的時候會有些爭執,但是分開後還是會彼此想念,假期還是會忍不住聯絡。與其等到了離開才發現失去,倒不如現在就好好珍惜,畢竟歲月漫長,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去走。

竹之贊 篇12

國二作文 ,642字

四季依舊,但每晚在微弱的星光下,有一個人,他一直筆直地站在院子的角落裡,除了我沒有人知道他是誰。

暖春

春天,萬物復甦的日子,沒有誰會願意孤零零地待在家裡,我自幼好動,早晨,當第一束陽光射入我那間小屋時,我便立刻衝出,去欣賞院子裡百花爭豔的美景。月光般皎潔的玫瑰,烈火般熾熱的一串紅,天空般碧藍的蘭花……被我貪婪地擁抱著,還有誰會記得牆角的那個他,散發幽香的他。

盛夏

夏天,綠已不是淡淡的翠綠,早已變得張狂。而讓人們更討厭的是那炎炎的烈日,它使人們感到熱,令人窒息的熱,我和夥伴們卻仍然大汗淋漓地…玩著笑著,直到累了。無一絲氣力的我看到那擺弄風姿的花就討厭。突然,那個他,靜靜站在牆角的他,讓我奔了過去,坐下來。我似乎聞到了他獨特的幽香,這是我與他的第一次相識。

寂秋

秋天,百花凋零,似乎這些花兒已經離開了我,我只好孤身一人,靜靜沉默。這時,牆角的那個他又出現了,他依舊精神煥發,我毅然走過去,想細聞他那淡淡的幽香,可什麼也沒聞到。

嚴冬

冬天,所有生物都沉睡了,病中的我卻怎麼也睡不著,趴在視窗,凝望白色的世界。這時,綠,翠綠,刺入了我的眼睛,是竹子,沒錯,就是他。挺拔的身姿,煥發的面貌,仍是以往那般模樣。我突然感到內心在一點點萌動,一股新的活力似乎在心裡不停湧動,生命的靈氣在我身上一點點匯聚。冷漠,孤僻,消失在清淡的幽香中,慢慢地消融,這一切,似乎都來自於他,那片已生活了好幾年的竹林,他的堅強讓我又重獲新生了。

深夜裡,在夢中,我似乎又聞到了那淡淡的,捉摸不透的暗香……

學之道 篇13

國二作文 ,1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