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聲輕,柳笛情相關作文20篇

笛聲輕,柳笛情 篇1

國三作文 ,1298字

十年前。

姥姥抱著我,坐在一棵陪伴她多年的柳樹下。姥姥輕輕地吹著一個小小的綠色薄片,旋律動聽且易學,姥姥吹幾遍我就能斷斷續續地跟著哼了,雖然哼得有些心不在焉。

當時正是初春,院裡,池塘邊的柳樹吐出了嫩芽,那種綠像未乾的綠色顏料般,新鮮得彷彿要滴下來,將這一池清水染綠似的,明豔動人。而樹幹則不同,樹幹聘聘婷婷的,是女孩的羞澀,是少女的嬌柔。明豔與嬌羞結合起來,似乎嬌羞險勝,壓低了明豔囂張的氣焰,使整株柳樹柔美而又不乏生機,賞心悅目。

我的目光走馬觀花地掃過柳樹,最終停留在姥姥嘴中吹的綠色薄片上。

我看了好一會兒,見姥姥並沒有注意到我疑惑的目光,我便拉著姥姥吹笛的手,晃了晃,使她無法吹笛,姥姥這才停下來。

清澈空靈的笛聲戛然而止,四周的寂靜讓我感到莫名的恐懼,我有些不適應,便愣著沒有說話。

“怎麼了?”姥姥溫和地笑著,淺淺的眉毛自然地舒展著,眼角特別的弧度給人以親切和溫暖,眼睛雖不炯炯有神卻也有溫雅的光澤,抿著的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淡然,她並不精神矍鑠,她只是像池中一朵絕塵的白蓮,高雅溫婉,可惜已垂垂老矣。

看著姥姥被歲月侵蝕,略顯憔悴的面容,我突然有些難受,但很快被好奇心蓋過了:“姥姥,您吹的是什麼東西?給我瞧瞧。”我伸手去奪,不想那東西柔軟無比,被我硬生生地一扯,竟被撕成兩截,看著它小小的身子一邊在我手上,一邊在姥姥手上,我覺得有些抱歉,也不知是對姥姥,還是對手中這個小東西的。

“這是柳葉片,”姥姥輕輕地拿過我手中的一半柳葉,將兩半一起放入口袋中,停頓了一下,看著我,“你想學嗎?”

我點頭如搗蒜:“想,當然想。”

自那日起,我就跟著姥姥學吹柳笛。只是,柳葉再也不是原來那片了。(雖然這件事對姥姥並沒有什麼影響,但我卻一直很愧疚。)

我總是吹不出聲音,姥姥也不因我而停下,只是自顧自地吹,在笛聲中,我彷彿看到一個小女孩,披髮赤足,在溪水邊玩鬧,帶走的溪邊的寧謐,留下的是銀鈴般的笑聲和一個個小小的足跡。

笛聲清遠悠揚,吹完一曲後,餘音繞樑。

我的手摩挲著手中的柳葉片,扭過頭看著姥姥,傻傻地笑了:“姥姥,為什麼我一直學不會啊?我永遠都學不會了……”我懊喪地低著頭,撥弄著葉片。

“如果你願意去做,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姥姥鄭重地看著我,又低下頭,看著柳葉怔怔地發呆,“而且,以後不要隨口說‘永遠’,沒有什麼事情是永遠的,世事變化無常。”

“哦,知道了。”我重重地點頭,心想:不就是說錯了一個詞嗎?幹嘛那麼認真,這又不是什麼大事。

不好的事情不會成為永遠,那美好的事情也不會是永遠嗎?我看著姥姥日漸蒼老的面容,心生悵然。

如姥姥所說,練習幾年後的我果然會用柳葉吹笛了,但記憶中的那張臉早已模糊不清,滿是歲月的灰塵。

這次,我又回到那棵柳樹下,坐在新修的大理石椅上,掏出一片柳葉吹了起來。餘光瞥到的,是初春美得令人無法忽視的綠。

今春暖,鳥雀和鳴歡。彼岸無春相忘難,少年柳下吹笛音婉轉。繁花亂,樹下池水寒。微風和煦起波瀾,清溪草間流淌露已殘。

笛聲有些陌生了,雖動聽卻不清遠,雖優美卻不悠揚。

我對姥姥的思念與眷戀,隨著這似曾相識的笛聲化作一絲絲輕羽般的惆悵,隨著柳絮飄飛而去。

長笛情緣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455字

長笛,一種高雅,美麗,悠揚的樂器,我的人生軌跡因為遇到它而改變了。

二年級時,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管樂團的長笛聲部。在這三年裡,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交到了許多朋友,還通過學習長笛,學習音樂,提升了個人修養,品位和氣質。三年裡,學業的壓力和學藝路上的挫折經常想讓我放棄長笛,但是,我憑著對長笛的熱愛和對樂器、音樂的熱愛堅持了下去。如今,我已經成為了長笛聲部的組長。

長笛,帶給了我快樂。每次流利地吹完一首曲子,心裡總是有幾許甜蜜;每一次演出或比賽演奏結束,享受著臺下那震耳欲聾的掌聲時,總是有一種成就感;每一次和同學們在一起排練時,心裡總是有一種莫名的快樂。

長笛,帶給了我痛苦。每次學習新曲子時,一次次的失敗總會讓我喪氣;每次練習時間長了,食指側的紅痕,發麻的舌尖,總會讓我洩氣;每次為了排練,放棄了提前寫晚上的作業時,心裡總會有幾絲鬱悶。

長笛,雖然你帶給我了那麼多痛苦,但是我還是愛你。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你,你也送給了我許多。我想,我是幸運的,和你有緣。我永遠愛你,交響樂中的百靈鳥—長笛!

在我心裡,幸福是一聲輕喚 篇3

國二作文 ,721字

從小我就在想辛福是什麼呢?是溫暖的;是甜蜜的;還是美好的呢?直到那天我看見了這個事,原來在我心裡,幸福是一聲輕喚。

病床上,老人靜靜的躺著,她的眼睛快要睜不開了,但她仍然艱難的睜著。

病床周圍都是她的孩子們,他們都靜靜的站著,看得出他們已經站的非常疲憊了,但她們仍堅持著。

“都十幾個小時了,你們都坐下歇歇吧。”護士看著這群守護在病床周圍的親人們,有些可憐他們,可他們沒有動。“真是怪事,十幾個小時前她就該斷氣了,可她……”護士又小聲的低估了聲。

是額額,他們不動,他們不願意動。因為床上躺著的是他們最親最親的人,他們叫他母親。他們這群孤兒,是母親費盡千辛萬苦才養大成人的啊!

他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四十多年前開始收養孤兒。一生收養了十幾個供他們上學,看他們成家立業,生子。他管他們管的很嚴,有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如今他要走了,他們當送她。

“叮鈴叮鈴”老大的手機響了。“喂—老二你在哪兒?媽就要不行了,她在苦苦的等著你,什麼!你忙?回不來!你信不信我們宰了你!”

半個小時過去了,醫院的護士跑過來說:“市長要來視察工作,請你們迴避下!”可是,沒有人願意動,反而更堅定的站在那。

市長來了,隨行的都被他留在外面,獨自奔跑向病床,眾人給他讓了條路,他疾步走到老人面前。

老大一把扯著市長的衣領:“你這個混蛋!你知道嗎?因為你是地主家的孩子,媽媽收養你要頂多大的壓力?可你良心哪去了?你還離開了這個家!”

市長跪下來,輕聲喚道:“媽媽—”老人的眼一下子睜的很大:“老二,你終於又喊我媽媽了,我一直在等享你的福,現在,我等到了……“老人閉上了眼,她笑了,很辛福那樣……

看到這些,我明白了,原來在我心裡,幸福是一聲輕喚……

歌聲長留,親情永駐——《海洋之歌》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1261字

走吧,人間的孩子,與一個精靈手拉著手,走向荒野和河流,這個世界哭聲太多了,你不懂。

隻言片語間,不知蘊含著多少親情的分量!

—題記

我不知道動畫片這個詞,離我究竟有多遠了。當我看完一部電影后,我心中的“動畫片”不僅僅再是“動畫片”。

《海洋之歌》是一部純純粹粹的動畫片,主角小本的不親在生下他小妹妹時犧牲了自己,救下了雪兒。而雪兒將繼承她母親—海豹精靈的意志,把所有精靈帶回另一個世界。經過小本、雪兒、咕嚕等人的不懈努力,最終,她們解放了所有精靈,而他們自己也過回了簡單的生活。

“海洋的歌”

布朗娜在孩子沒有長大成人便早早地離開了他們。看似冷血無情的她,幹出了無情無義的行為,可布朗娜給他們、給這個世界,留下了永遠的歌聲和救世主—海豹精靈。我想她完全可以保住自己,捨棄女兒和這整個世界。布朗娜是海豹精靈的母親,也是世界的母親。

瑪查在這個故事中扮演者大反派的角色,每個人都把她當成這個世界的惡魔。瑪查能多去人的感情,讓他變得像石頭一樣平靜。她的兒子—麥克利爾,他是一位巨人,他因為一次不幸的遭遇而悲痛欲絕,終日以淚洗面。瑪查狠下心來,讓貓頭鷹帶走了他的痛苦。仔細想想,這種作為並不是因為她心狠手辣,面對自己的兒子,瑪查是下了多大的決心讓自己的兒子不再痛苦,把希望給了自己的孩子和世界。別人永遠無法理解她這麼做的原因。

布朗娜不愛自己的孩子嗎?愛啊!瑪查不愛自己的孩子嗎?也愛啊!小本、小本父親,小本奶奶,她們又何嘗不愛自己的家人呢?也是愛的,只是愛的方式各不相同罷了。

現世的歌

那天早上,我的風疹又犯了。

怎麼辦,家裡的人各奔西東,空無一人。媽媽工作忙,不一定會來的。眼看著手上的風疹慢慢連成一片,我感覺烈火眉上燒。我手足無措:反正家裡人是不可能來學校送過敏藥了,我又不好意思麻煩忙碌的媽媽。

我向老師報告,老師決定給我媽媽打電話。我想:媽媽說過,她最近進貨了,送貨多很忙,應該不會來吧。我看著身上遍了風疹,不知媽媽來好還是不來好。

等到了八點多,我在上奧數課,媽媽還沒來,我已經長了不少疹子了,但是沒有惡化的跡象,而媽媽還沒有來,我覺得這也許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外面響起了高跟鞋上樓梯的聲音,那聲音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難道是媽媽來了?不可能,她不是很忙嗎?

終於,一位女子進了門,我看清楚了她的臉—媽媽!

我們倆走到外面,我非常驚訝媽媽會來,“你怎麼又長風疹啦。”說著她把藥和水交給了我,“我還要去送貨,好好學奧數。”話音剛落她便急匆匆地走了。

“再見!”我高興的告別。

不一會兒,風疹退了,媽媽雖然很忙,但是她沒有忘記我這個兒子。不論媽媽有多忙,都會有照顧我的時候。我想,是媽媽的愛,才讓我好了起來。

Idir ann is idir as。Idir thuaidh is idir theas。Idir thiar is idir thoir。Idir am is idir áit……

這愛的歌聲,將長留世間;這歌頌的愛,將永駐人間。

當雨聲即是悲情 篇5

高一作文 ,1020字

“梧桐葉,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

你聽見雨聲幽幽地洗刷著青石板的小巷,你聽見遠方渺茫的歌聲,亦是悲涼。

—如這雨聲千年來一塵不變的款然相承,你的回憶深刻處,亦該自有這一種悲愁心境。

小時候深喜歡那句“風雨悽悽,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喜”,亦彷彿看見了風雨昏黃中遠處有暈溼暖黃色的光,那是一盞等著歸人的燈火搖晃。只是那感情基調亦隨著風雨天色而漸次低鬱,而這樣多年來,從不曾認為那女子等待的人會執一柄青傘來到她的身邊。

因為天色之暗,總少了乍見之歡。

這感情基調是情景使然,彷彿那陰雨綿綿早已在千年之前就註定使人悲愁不安,如是那落葉空廊裡百般寂寥的秋天。

古人善用雨寫個人的愁緒,如是柳詠《戚氏》中那句“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更有後文“愁雲黯淡夕陽間”,彷彿他偏要以這樣細碎而昏暗的方式才能痛徹心扉地將自己的淒涼與羈旅之思一如綿長而深邃的雨一樣,洋洋灑灑地陳列幾千年的歲月冗長。同樣也有“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這般一如樑上新燕一般自語喃喃的愁緒,雖因那山河滿目的曠遠而沉寂了底色,但到底落花風雨,不經意間亦染了人滿眼的詩意,亦是溼意。亦不管是如“一宵冷雨葬名花”這般濃墨重彩而深重地喟嘆身世或如“雨餘風軟碎鳴禽”這樣不著痕跡的淺白易缺的憂傷,雨在詩稿中,大半都以這樣的方式,成就著無數才子墨客們的悲涼。

於是綿延至千百年後的你,當你漸漸在這紅塵粉末中摸爬滾打,亦終於學會了構建自己的那一寸雨聲瀝瀝。那大概是你遠走他鄉時望見那一如“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般暗沉景色,然後因低沉念及故鄉時那雙失落的眼睛;那大概是當你讀到南唐國破的橋段,當你聽見《桃花扇》遙遠的唱腔,當你看見花蕊夫人那句“君在牆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時,所幻想出來的景象,—大雨沖刷著城牆前的血跡,風雨與塵灰同落,滿眼折戟兵戈,廢池喬木深鎖。

終於啊,從個人悲愁到家國情懷,這漸次淅瀝的雨囊括了你的一切失落的、悲傷的、憂鬱的、不甘的情緒。

那請你放肆地傷春悲秋罷,因這雨聲即是悲情,亦是意境。

千迴百轉,當舊日反覆吟詠的詩稿終於在歷史面前泛黃,還好今天卻依然有你我面對著瀟瀟風雨而失神的景象。

我親愛的你,請一定要允諾自己此刻那種與生俱來的悲情,因—這悲情是千百年裡疏落於詩稿中還未隨歷史洪荒隕落的意境,而這意境,亦是中國文人們千百年來用自己的情懷許諾的血脈傳承。

明天我和您一起聽笛聲飛揚 篇6

高三作文 ,974字

我佇立在這秋水之畔,凝視江水中那寂寞消瘦的身影,那汪平靜的碧波彷彿浸染了您的音容笑貌。父親,女兒好似在風中感受到笛子舞動的旋律,您的笛聲,是否又飛過了那高高的山岡?

父親,一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平凡普通。唯一的特點就是能吹得一手好笛。笛子是老古董了,從爺爺的爺爺那輩流傳下來,現在已被磨得冰滑玉潤,古樸的竹身透出泥土悠悠的清香,看不出年代。小時候,我常常坐在門前,看著勞作一天的父親輕輕地擦拭竹笛,就著煤油燈暈黃的光亮,我常常會看到父親嘴邊浮起淡淡的笑。彼時,他會對我說:“閨女,爸給你吹一首吧。”我頷首,只覺得那時父親的笛聲就是世界的唯一。再回首時,歲月的年輪早已碾過門前的溪水,嘩啦啦的只剩下笛子流動的音符。

笛聲婉轉,走過春夏秋冬,當我一天天的長大時,曾經對父親的美好和崇拜早已消逝得無影無蹤,就連笛聲,也很少響起了。不知從何時起,我開始厭惡父親的平庸,以及那支破舊到開裂的竹笛。我不願再傻傻地坐在門前,因為我告訴自己,我長大了,我要飛。終於有一天我飛出去了,我去城裡上了高中。此後,我再也看不到連綿的青山和父親的竹笛,連那門前流動的溪水也開始淡化,我想,如此也好。

我曾警告過父親,不準來學校。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沒看他的表情,可從父親僵直的背看過去時他終是點了頭。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絲內疚。我不知道父親為什麼對我有這麼大的包容和遷就。可他答應了,就不該反悔。當父親扛著大包小包跋涉幾十裡山路來到我面前時,我發怒了。縱使他換了一身新衣,縱使他洗了頭剪了指甲,可是那滿身的汗氣和難掩的卑微還是讓我在同學面前無地自容。父親搓著手尷尬地看著我:“閨女,你媽說天氣涼了,讓我給你捎幾件衣服,我這就走了。”看著父親被汗水浸透的後背,終是有些動容。我本想喊住他,可父親走得很快,直到他傴僂的身影淡出我的視線時,我才想起,父親連一口水都沒有喝。我看向鏡子中的自己時,突然有些害怕。那張陌生到連我都不敢識別的表情,對著父親,究竟是為了什麼。

時間給了父親風霜雪露,看著他一步一步艱難跋涉到中年。一路上,有我的影子給他歡笑和痛苦。他把年輕寄託在我身上,延續著他未能追隨的夢。我哭了,不是為自己,而是那個無論我記起還是忘記都無法磨滅的父愛。

清風打著旋兒擾亂了平靜的江水,宛若此時的心絃。看著天邊隱去的青山,我不禁加快了腳步。父親,明天,我要和您一起聽笛聲飛揚。

笛聲 篇7

高一作文 ,830字

不知為什麼我喜歡它。它總是一種淡藍色的水,一種沒有刃的鋒刀:它總是穿著白色天使般的衣服,帶著裝滿憂傷的眼神。

就是那笛聲,我很喜歡它。

它的旋律很輕柔,就像故鄉的那條河。

河從村子的西方一直穿過村子。千百年來她從未乾涸,奔流不息的河水,在這裡慢速度,表現她溫柔的一面。順著河,兩岸有許多雜草,但總有光禿的地方。因為那裡常有人的蹤影。洗衣服的是我的母親,釣魚的是我的父親,那在小池邊撲打水花的是我,或是我的弟弟。她總是無聲地流淌著,目睹這一切,但無聲地歡笑怎是我能覺察。有一天,一個醉漢跌進了河裡,他死了。他是我同桌的父親,我的同學把石頭扔向河,想填平她。我知道,死亡不能怪她,她也無能為力。水流遇上橋孔,形成小旋渦,那水聲她失子的哭聲。

它的旋律跌宕起伏,就像我門前的桃樹。

未出世以前,那棵桃樹便存在了。對於我它是童年的一條鏈,一根線,串起一切。春去東來,故鄉也不斷地隨時節變化。生機,熱烈蕭索與死寂,四季周而復始。

我還記得,我們幾個孩子在桃樹下比誰爬的高。當時,我年齡最小,沒有參加。他們爬得很快,我就興高采烈地歡呼。他們一上一下,桃樹的許多枝椏都斷了。而我,等他們走後自己試著爬。好不容易爬上去,太高興了,腳下一滑,我要摔下來了。我拼命亂抓,終於抓到一根斷枝。我不肯鬆手,這時樹枝徹底斷掉。我還是摔倒了,於是哇哇大哭。大家都跑過來笑我。

第二年,斷了的枝椏又長出新芽。新生的葉子繼續呵護整個村子。

它的旋律悲傷又帶著溫暖與渴望。我這才明白,為什麼我喜歡它。因為那是家的感覺,像是搖籃曲。但家不應該悲傷?可是,我離開了它。

當我想著手寫家時,無法動筆,因為不想寫,還是因為寫不出?

這笛聲,我真的很喜歡。因為那無刃的刀鋒,那天使的憂傷,刺痛一顆遊子的心。每當它奏起,我的心都會被撥動,甚至劃傷。心的牽絆有另一端,是心,是母親,還是那個村落。只有笛聲的撥動,我才意識到那端痛苦地存在。

背對故鄉,我遠離它的炊煙。有一個人在招手,要走了,那是一種滴血的回首。

笛聲伴我成長 篇8

國一作文 ,802字

在閒暇之餘,我總愛吹笛子,我喜歡曲笛清新亮麗的音色,喜歡梆笛柔和抒情的曲調,也喜歡新笛那沉穩古老的韻味。

我學習吹笛子已有三四年了,有人學笛子是為了考級,或是為了考藝校,但我卻並不是為了這些,如果是為了這些,那麼學藝本身的內涵就不復存在了。我學習吹笛子,是出於對它的熱愛,以及對音樂生活的追求。

不過,在學習的過程中,困難是必不可少的。記得我剛開始接觸笛子的時候,我吹的聲音還不夠飽滿響亮,吹奏小快板時節奏出現錯誤,吹自由延長音時肺活量不夠……但經過反覆的練習,我漸漸有了長進。後來,老師又指出我的手指不夠靈活,於是我就常常練習手指的靈活度,不光在笛孔上練,在日常生活中也練—吃飯的時候,經常用左手快速敲擊飯桌或飯碗;排隊等車的時候,把兩隻手交疊在一起,用一隻手的手指敲擊另一隻手的手背。每當我攻克下一個難關,我的收穫就多了一分。我學藝的基礎和本領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進步中積累起來的。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的技藝在不斷地增長。調式不同、質地不同的笛子已有了八九支,這些笛子各式各樣:有的小巧精緻,表面泛著光澤;有的又長又粗,古色古香……它們都是我成長路上的珍寶。

直到今天,我已學會了眾多笛子名曲。當我吹起《牧民新歌》的時候,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望無垠的內蒙古大草原,牧民們騎著駿馬自豪高歌,萬馬奮蹄、嘶鳴聲聲;當我吹起《春到湘江》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湘江碧波滾滾,煙霧繚繞的壯美景色。那如歌的行板輕盈的旋律,時而低迴,時而高昂,讓我領略了湘江蓬勃興旺的景象和特有的風土人情。尤其是當我在臺上演奏《姑蘇行》的時候,笛聲響起,頓覺絲絲涼風迎面襲來,我好像來到了江南水鄉,置身於青山綠水之間。一曲終了,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我愛笛子,它們質地堅硬,聲音婉轉,讓我的心靈充滿音樂的陽光。在那悠揚委婉的笛聲中,我走過了一年又一年。它讓我明白,在困難面前不能輕言放棄,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收穫成功和喜悅!

悠悠笛聲伴我成長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897字

“嘟—嘟嘟嘟……”月亮高高掛,星星閃啊閃,皎潔的月光讓大地變得更寧靜、安詳,一陣清脆而悠揚的聲音飄了過來,餘音繞樑,這美妙的聲音來自於正在窗前吹著笛子的爸爸。我小心翼翼地上前摸了摸笛子,饒有興趣,爸爸見我那麼喜歡,便打算帶著我去拜師學藝。

來到上課的地方,老師拿出一根小笛子,讓我試吹。爸爸在一旁註視著我,好像是在告訴我—你行的!加油!我吸了口,試吹了一下,竟發出了一絲輕微的聲音,我又加了把勁,模糊的笛聲被“擠”了出來。“真棒!”老師很驚喜。爸爸高興地抱起我,在我的臉頰上親吻了一下,以示鼓勵。

開始學吹“哆、??、咪”了,好難啊!一會兒手指不靈活,按錯孔了;一會兒吹著吹著沒氣兒了,吸足了氣卻又發不出絲毫聲響;一會兒笛膜進水,吹出來的聲音像鋸木頭聲音那樣難聽。我越吹越生氣,嘴撅得都可以掛油瓶了!爸爸走過來幫我,孔按錯了提醒我,笛膜進水了給我貼……興致來了,還給我示範幾遍。我的心情也慢慢地平復下來,沐浴著皎潔的月光,和著爸爸的笛聲,一遍又一遍。

基本功在爸爸的悉心指導下越來越紮實,終於,我期盼已久的曲子來了,這無數音符的神奇組合令我著迷、陶醉。我試著吹起來:“咪、嗦、哆……”每次吹奏《揚鞭催馬運糧忙》時,我的腦海裡總會浮現出不同的景象:一會兒見到農民伯伯手抓麥子,肩扛麥稈;一會兒瞧著馬車載著麥子在泥路上塵土飛揚……我的小手在笛子上靈活地躍動,像月光在大地上翩翩起舞。

在我疲憊時,會吹上一曲《鷓鴣飛》,我彷彿也隨著鷓鴣翱翔天際;在我氣餒時,會吹上一曲《步步高》,我好像也與曲子中描述的那樣,積極向上;在我開心時,會吹上一曲《幽蘭逢春》,我似乎見到了勃勃的春天……而爸爸總在一旁眯著眼,一邊打著節拍,一邊點頭微笑。

不知不覺中,我愛上了笛子。在“縣三獨”比賽中,我取得了第一名,高興地打電話告訴親戚好友,爸爸站在一旁一聲不響,等我靜下來,才冷冷地說了一句—衰必勝,驕必敗。現在回想起來真是讓我羞愧難當啊!

“嘟—嘟嘟嘟……”我站在月光下吹著笛子,怎麼也無法忘卻第一次看到爸爸吹笛子的情形。我知道,爸爸不僅僅教我吹笛子,更是教我吹響未來。

笛中何處聞折柳 篇10

高一作文 ,1125字

再也憶不起那是誰家的柳樹了,我站在塘的另一頭,凝著那一片朦朧的綠,它歪著脖子,直把枝條掛到水裡,就像所有畫裡那樣,那樣隨意,又那樣標緻。

我努力思索過去,或許,在我更小的時候這裡不止一棵柳樹,它們曾經在初春一起發芽,暮春一起裁出精緻的細葉。到了夏天,便是綠陰遍野。那綠啊,一定很模糊,看不太清楚它綠的範圍。蹭的綠很深,然後漸變漸變到了邊緣就會很淺。像一個個大絨球,一定很美很美……可是我不記得究竟是如何地美了。可能那時候我還沒有記憶吧。

現在只有它了,孤零零地倚在那裡,左邊是楊樹,右邊也是楊樹,與高大的楊樹相比,它卑微得就像摩天大廈旁邊低矮的平房,它……不,應該叫她,她是那樣地柔弱,彷彿風一吹就會倒似的,而旁邊的白楊儼然就是個高大壯實的漢子,我不知道她閒來是否會用她柔嫩的指尖輕觸壯漢的軀幹,也不知道細雨微風時她會不會臨空歌唱。她也許也會在萬籟俱寂的時候低泣,可憐的柳樹,她想她的夥伴了,我在清晨履過土地,撫摸她帶著水珠的葉,明白了她的寂寥。

我想像村人當年在村子周圍挖開一道圓潤的池塘,它曲曲折折,繞過屋前的莊稼地,通向不知名的地方,後來塘中有了愛跳水的魚,塘旁有了成片的柳樹。

夏天,養水牛的人家便會把牛趕入塘中洗澡,熱急了的牛兒們早就迫不及待,甩著尾巴拱進了池塘,岸上的柳姑娘們嚇得手足無措,無奈根生在此無法拔腿就逃,情急之下只好端起柔荑捂住紅得通透的臉,從指縫裡偷瞧那在水中游曳的壯實地身影。

我彷彿能聽到放學的孩子們的笛聲,他們小小年紀就學會了趕牛的活計,就像一個個小牛郎,吹著斷斷續續的曲子在綠陰叢中漫步。

這便是我的夢,我曾用稚嫩的筆觸在白紙上勾勒垂楊柳,放牛郎,那是我的家,我一生的家。

蔥蘢的柳樹,跳躍的美魚,天真的牛郎,而現在只剩她,只剩她。

遠方傳來笨重的機器的轟隆聲,刺耳而具有穿透力,白楊仍舊昂起它那甚高的頭顱,眺望更遠的遠方,彷彿知曉它的價值可換來金錢和人們的保護。而能把一切看在眼中記在心裡的,只有她,只有她。

那塊地,泥土被推得向前面和兩旁翻卷,濺起不少的土屑,它用盡最後的力氣敲打著鐵機器那厚重的盔甲,做著最後的掙扎,然後,便如一個被用世界上最殘忍方式殺害的人,無力的撲倒,面目全非。

那樣的一塊地,一旦失去了莊稼,失去了面目,它的本性就消泯了,那被數代人養熟的土地,很快就會變成一個新的居民區,只有僵硬的質地,即使若干年後此處復歸還原,也不知需要多少年可以治癒傷痕,而這一切都不可能復原了,只有她知道,她知道。

我可以預見她的悲傷,她便是我,我便是她。

如果有一天,這裡所有即將被拆,河塘也將被填平,我想,我會抱著那棵樹痛哭流涕。然後,再毅然絕然的離開,絕不回頭看一眼。

我不會帶上她,因為我便是她,她便是我。

笛聲悠揚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17字

我喜歡長笛,我喜歡那悠揚的笛聲。在學習笛子的路上,我曾經有過煩惱,也曾經想要放棄,而一次次親人的鼓勵與朋友的讚美,一次次收穫的喜悅,讓我還是堅持了兩年。

那是兩年前的下午,在階梯教室,崔文濤站在舞臺正中,手持著一把嶄新精緻而又不失樸素的長笛,挺著腰,微閉著雙眼,吹著那曲悠揚的《軍港之夜》。他整個人彷彿沉浸在樂曲的神韻之中,飄飄欲仙的樣子,感覺不是在舞臺上,而是在一個仙境之中獨自享受著這幽美的旋律。雖然他眼睛是閉著的,但樂譜卻彷彿在他腦海中迴旋,那曲《軍港之夜》更加柔和、動聽了。一曲完畢,我卻依舊沒有回過神來,好像美妙的笛聲依然存在,同時這曲悠揚的《軍港之夜》也依舊在我的心中迴盪……此刻,一個學習長笛的念頭便在我的心中萌生。

之後兩個星期,我無論下課上課都在用口哨吹《軍港之夜》,寫作業吹的更響了。媽媽好似看出什麼來了,於是就給我報了一個笛子班。正合我意,每次上完課,我馬上照著簡譜,賣力地吹著“do,re,mi,fa,so,la,xi……”一下子吹了一個多小時,才滿意地去寫作業。媽媽也表揚我有進步,他說如何我再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登臺表演了。

起初幾周,由於我對笛子的好奇與衝動,每天都會像擠牙膏似的擠出一點時間來練習。後來,時間一長,這種枯燥,單調的學習就讓我躁動不安,厭煩的很,連課都不想去上了。

正直大寒時節,“冰棍”好像微生物一般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屋簷下,樹梢上,臺階上……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晚上剛剛下了一場雪,大地被塗上了銀霜。太陽也沒有了夏日的灼熱,照在身上,就好像身邊有一個火爐,暖和極了。

我剛剛起來,一看見窗外那足有一尺多厚的皚皚白雪,眼中閃過喜悅的光芒,並不是因為我沒有見過下雪,而是——我終於可以不去上笛子課了!哎呀呀!我立馬鑽入被窩,準備大睡一通,但是還沒等我睡著,就被老媽給“提”了起來。

“你不上笛子課了?睡什麼睡!”

“不是下雪了嗎?”我嘟囔著。

“誰說下雪就可以不去了?快,穿鞋,要不遲到了!”

我也就只好慢吞吞地穿上鞋,很不情願的準備上課的東西。最後媽媽騎自行車載我,艱難地騎了一段路後,“哐啷”一聲,車胎一滑,二人一車重重倒在地上。媽媽為了不讓我摔著,當了我的“肉墊”,她摔得很疼,而我卻毫髮無損,一點兒都沒覺得疼。我感動了,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笛子。

果然,我勤練了三個多月,竟有了新突破,音能吹準了,節奏掌握了……連一向苛刻的老師也對我自學的《歡樂頌》提出了表揚,還說我的笛聲時而高亢如萬馬奔騰,時而婉約如小橋流水,時而豪放如大江東去,時而細膩如風拂楊柳……,我也為自己自豪。

辛苦的練習讓我有了收穫,收穫的喜悅也給我帶來學習的動力。現在我對長笛之聲更加情有獨鍾。它讓我陶醉,讓我在悠揚的笛聲中享受長笛的樂趣。雖然我仍是一個無名小卒,但它讓我欣喜,讓我在勤學苦練中享受收穫的快樂。我多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崔文濤一樣站在燈光閃耀的舞臺上沿著一首首動聽的歌……。

悠悠笛聲 篇12

國小五年級作文 ,526字

每天傍晚放學回家後,我坐在書桌前,總會有一陣陣悠揚的笛聲傳來。笛聲猶如一味解乏劑,緩解我一整天的疲勞,讓我總忍不住閉眼享受幾分鐘。

今天一天在學校忙得暈頭轉向,總算趕在放學前把學校作業全部做完了。我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想著今天晚上要好好放鬆一下,看會兒電視。誰知今天晚託後居然還有管樂團的課,要5點半才能下課,回到家吃好飯估計得7點了,再看看家校上的回家作業,今晚的“放鬆”計劃要泡湯了,心情馬上就跌到了谷底!

一路上,我唉聲嘆氣,帶著鬱悶的心情回到家中,隨便扒了兩口晚飯就趴在書桌上,不情願地開啟作業本,手上在動,但滿腦子全是負面情緒。感覺這些作業彷彿像無境的黑夜困擾著我,我的情緒越來越低落……終於,只剩下一個作業了。可是我馬上又高興不起來了,因為剩下的最後一項是是作文,按照今天的狀態,肯定寫不好,好崩潰啊!就在這時,熟悉的笛聲飄然而至,笛聲悠揚,旋律輕鬆,讓我的心情不再浮躁,我認真地聆聽著,細細地品味著,這笛聲讓我感覺像是走進了充滿鮮花的世界,心情有了幾分愉悅,這笛聲更像是一股正力量,似乎在告訴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專注,保持正念,享受其中!我瞬間釋懷,有了靈感,迅速地翻開了週記本……

感謝這悠悠笛聲,感謝這天籟之音,成就了自己,溫暖了他人。

笛聲悠悠 篇13

國一作文 ,728字

成長中有一路順風的時候,也有逆流而上的時候。不知何時起,枕頭下有一本帶鎖的筆記本;不知何時起,心裡有越來越多不願訴說的祕密;不知何時起,你不經意的一句話可以引起一陣狂瀾;今天就來和你講一講我的獨家記憶!

在我小時候,每當我哭泣的時候,你會用笛子來安慰我。我高興的時候,你會用笛子來激勵我。所以,對於我來說笛子就像是我的好朋友一樣。可是,漸漸長大了,我對於笛子也並沒有那麼深的記憶了,也就沒有那麼的愛聽了。就在一個星期天,我還在被作業多而煩躁時,耳邊傳來了一陣笛聲。也許是很久沒有聽了聽不慣了,又或許是心情不好吧,我很憤怒,氣沖沖地走到父親邊上對他大聲地說:“吹什麼吹啊?煩不煩啊!只要你一個人在這裡很閒。別人不要寫作業啊?”父親一驚,這時媽媽走了過來。“啪”一巴掌扇在了我的臉上。又說道:“你這個女兒!要不是你當初喜歡聽笛子,你爸爸怎麼會…………”“別和孩子說這些”父親打斷了母親的話。安靜了於是我也回去了。從此以後,我便再也沒有聽到過父親的笛聲了。

等到一天,我聽見朋友們在議論說:“我爸爸可厲害了,他會吹笛子呢!”聽到這裡,我便想起來父親。一轉眼,父親已經三年沒有吹過笛子了。那天,我回家後對父親說:“爸爸,您為我再吹一次笛子吧!”父親一驚,便笑著從床頭櫃中把笛子輕輕地取了出來。我心裡一酸,心想:父親這麼喜愛笛子啊。我當初怎麼就傷了父親的心呢!

於是,父親為我吹了一曲。吹到最後他哭了,我想:那應該是快樂的淚水吧!這時,母親走了過來說:“當初,要不是因為你喜歡聽笛子,你爸爸怎麼會專門去學了三年啊!你這個傻孩子!”“和孩子說這些幹嘛”父親說。這時我的眼淚便下來了,我一把抱住了爸爸,在爸爸耳邊說了一句:“爸爸,我愛你!”

父親的笛聲,是我永遠的摯愛!

笛聲作伴 篇14

敘事作文 ,1230字

一襲白衣,一瀉黑髮,一支精細的玉笛。雙眸微闔,紅脣微抿,一雙白皙修長的手指撫過玉白的笛身,飄出悠揚柔美的音符。背後一片粉紅的桃花微微隨樂曲,隨風搖曳,一片桃花飄落,落於笛尾,又被風撥開,落在地上。突然,桃花一齊飄落,花瓣落在長髮上,笛音迷失在粉紅的花瓣雨中,白裙被一層分化的煙霧籠罩,唯美,浪漫。

初識笛音,是偶然。在書中,一位青衣女子在夜色中吹奏著笛子,向遠方,訴說著無盡的思念。月下一支清冷的百合,在笛音中徐徐地開放;藤蔓,在月色渺茫處向著更渺茫的夜攀去……。我被書中夢幻的描寫迷住,下定了決心,“我要學笛子!”當笛子拿在手中時,我愛不釋手,竹子制的笛,圓滑如玉,清雅脫俗,笛身上刻著李白的詩句“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我撫摸著上面精緻的紋路,彷彿看見一人站在城樓上,獨自吹著笛子,一個個音符從笛中飄出,隨著溫暖的春風,散入全城,散入家家戶戶中,攪動著城中游子對家鄉的回憶,激盪著遊子心中對故鄉的思念。

走近笛音,滿懷激情。和許多同伴一樣,懷著好奇和嚮往,揹著一支笛子,走進了學習笛子的課堂。卻不是像想象中那般容易,老師教了口形,教了音階,到自己吹時,卻不是那樣輕巧,對準了吹孔,用力吹,使勁吹,發出的也只是輕飄飄的風聲,連單音都不能算。終於練習了一節課,吹出了音,卻也只是混了許多雜聲的,忽高忽低的,像風吹過竹林,主業互相拍打的沙沙聲,像一個喉嚨沙啞的人在嘶吼,卻也只能發出斷斷續續,混雜不清的聲音。懷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自信,和初學者的滿腔熱情,我堅持著,一遍遍練習。

深入笛音,流連忘返。經過三年的練習,我學會了許多技巧,吹出的笛音不再夾雜著風聲,而是圓潤飽滿,高昂清亮,可我卻發現,那些技巧繁多,曲譜複雜的樂曲卻十分枯燥無味,練之無趣,吹之無意,總是吹著吹著頭暈腦脹,不僅僅是用氣過度導致的缺氧,也是一種迷茫—對前方之路的迷茫,對笛音的迷茫。老師嘆了口氣,拿了一張紙,寫下一段譜,讓我演奏。那譜十分簡單,不過是單音,也沒有什麼技巧,我輕易吹了出來。老師搖搖頭,“不是這樣的。”他拿起一支笛子,演奏著曲子,時而高昂,時而低沉,緩慢而憂傷的曲調籠罩了整個教室,彷彿一人獨自對著蒼茫的夜色,對著空曠的草原,用笛音訴說著一生的痛苦與失意。

一曲終了,老師放下笛子,“你懂了嗎?吹笛子不是吹響笛子,也不是吹音,更不是生硬套用技巧,而是要投入情感,把自己融入到歌曲的情景中。”我點點頭,仔細地琢磨,拿起笛子,放在嘴邊,腦海中湧現了一幅幅畫、有考試的失意、他人的的不理解、與朋友的衝突等等,深吸一口氣,將著一幅幅畫面、一個個情景用一串串音符向周邊的一切傾訴,曲子完結,笛音終止,我心情舒暢許多。笛音的魅力,在於音符間包含的感情,讓人不自覺地投入。笛音讓我明白,只有堅持並投入一件事,才能熱愛並做好一件事。

笛音常不在耳畔,在心中,每當我徘徊時,每當我要放棄時,笛音從心中升起,在耳中迴盪,引領著我,告誡我。

我的青春裡有悠揚的笛聲 篇15

國三作文 ,1278字

音樂教室裡幾乎鴉雀無聲,老舊的電風扇輕微地嘎吱作響。我一個人站在講臺前,雙手緊緊地握著白色的陶笛。看著臺下一個個目不轉睛望著我的同學們,我手心滲出了汗。突然,腦海中響起一個熟悉的聲音,“放鬆……吹響陶笛,把你想表達的東西融入到你的笛聲中去,傳達給在座的每一個人就好了……”楊老師的身影猛然出現在腦海中,我嘴脣一貼笛口,吹響了第一個音……

小學時的我並不是個開朗的孩子,也沒有什麼自信心。一次音樂課後,我經過音樂辦公室時,無意中聽見一陣笛聲從裡面傳出。悠揚的笛聲猶如春風一般,溫柔而又充滿活力,彷彿能帶走人心中的疲憊。我立刻就被這笛聲吸引了,偷偷把頭探進了辦公室。只見一位老師坐在辦公桌前,看上去已有五六十歲的樣子,臉上卻洋溢著青春的氣息。他手上拿著一支笛子,閉著雙眼,深情地演奏著。一曲終了,老師注意到了門口的傾聽者,“你對陶笛有興趣嗎?”他和藹地看著我。我連忙點點頭。“那就加入陶笛社團吧。”真是爽朗的聲音!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楊老師……

靈活的手指飛快地在笛孔上舞蹈,歡快的音符彷彿在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彈跳,音樂教室裡充滿了我的笛聲。臺下的同學痴痴地看著我,彷彿都沉浸到了音樂之中。樂曲的高潮部分真是緊張而又歡樂啊,宛如我在陶笛社團的青春時光……

加入陶笛社團後,我便和楊老師學習陶笛。每當我遇到困難時,老師總會手把手教我。儘管我是插班生,但在楊老師的悉心教導和自己的努力下,我很快就在班裡拔得頭籌。我越來越自信,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多,笑聲也更加爽朗。還記得那一天,六年級的我第一次參加演出。站在廈大的音樂廳裡,面對幾百名觀眾,這對一向比較內向的我,可是巨大的挑戰。當聽到臺上主持人介紹我的節目時,我的手無法控制地微微顫抖。突然,楊老師的聲音在身後響起:“沒事的,放鬆就好了,把你想表達的東西融入笛聲,傳達給在座的每一個人就足夠了……”扭頭一看,還是楊老師那令人安心的微笑。“是啊,我一定可以做到的!”我深深吸了一口氣,走上了舞臺……

終於演奏到樂曲的尾聲了,悠揚的笛聲在音樂教室裡迴盪著,帶著我對楊老師的思念與感激,在教室裡久久不能散去……

到初中之後,見楊老師的機會幾乎沒有了,在作業的負擔下,吹陶笛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但每當我吹響陶笛,楊老師那和藹的微笑、溫柔的教導總會浮現在我的腦海裡,還是像那溫柔的春風一樣,令人安心……

隨著最後一個音緩緩結束,我深深地鞠了一躬,這一躬不只是給在座的同學與老師,更是給不在場的楊老師……

楊老師,謝謝您把陶笛帶入了我的生命之中,也帶給我了一個歡樂的青春,我永遠不會忘記您對我的教導……

笛聲不絕 篇16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4字

那一捧黃土,從地下被挖起。

晾晒。

沉澱。

最終,交到我手裡。

這是陶笛,她的音色極其空靈,卻有一絲淒涼,吹起來隱隱有些單薄,一人吹,似乎總力不從心,但她又似細水長流,緩和而又抒情。

第一次遇見,總是欣喜的罷。我迫不及待地繫上繩子,掛在脖子上。小小的一個陶笛,也確乎是有幾分重量的。十二個孔,大小不一,位置不同,輕輕地用手指抵住小孔,放於嘴邊,緩緩吹出氣流……

笛聲飄揚。

側耳傾聽,從小小的發音孔中,一位少女低聲傾訴,她的聲音很美,但說得很慢,似乎沒有一點青春活力。我換了一口氣,又發出一聲綿長的音韻。

那個聲音仍隱隱迴響,那聲似哀怨傾訴命運的不公,像在山谷裡一樣,回聲不斷,笛聲不絕。我放下陶笛,好奇地往裡看,裡面卻黯淡無光,只有小孔中射下數縷光線,這陶笛裡面像個山谷般廕庇。我想尋找她的身影。是誰在向我傾訴命運不公,是藏身在這兒的她,還是陶笛……

我回過神來,怎會有什麼精靈般的她?真是異想天開。我低頭望著那沉甸甸的陶笛:也許你是有什麼別的意思吧。我用捧起陶笛,音律從發音孔中逝去,少了幾分綿長,每一個音符中獻出的,像是個靈魂的深情謳歌,時而悲傷,時而欣喜。

我承認,到底很誘人,她慢把我引入一個新的世界,我對他愛不釋手,時不時拿出來吹幾首,但大多是些慢而輕的曲子,我的指法並不嫻熟,還未有多少技巧,只得逐字逐句,像個無知的小孩在朗讀無字天書。起初心中對他充滿好奇,但慢慢的,既然讀不懂她,也吹不好她,對她也失去了興趣,陶笛也放置於書櫃上,積下了幾層灰塵。

今日,不知從何處,聽到陶笛聲。

腦海中閃過她那深情的傾訴,一次又一次吹響陶笛,那本小小的曲譜。陶笛聲似一陣風,吹起了在我心底中沉睡了許久的灰塵。這時的心中,似乎有些暗淡了,若當時我能夠再堅持,也許我和陶笛的那個她,也會成了知音吧。

笛聲不絕,可當時那如痴如醉的我已變。

笛聲不絕,想必陶笛裡的她也變了罷。

做柳笛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705字

我拿起柳笛,用力一吹,“呋——呋——”。咦,柳笛的聲音不是這樣的呀,到底是怎麼回事?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晚上,爸爸去小河邊摘了幾根柳枝,去做柳笛。

“柳笛,什麼是柳笛?”我問。媽媽回答:“柳笛就是把柳枝外邊的殼取下來吹奏,這殼就是柳笛。”我明白了,做柳笛就是把殼取下來吹就行了,這也太簡單了吧。

開始做柳笛了。我從手機上查到:只需要把柳枝扭一扭,等它鬆動了,再拔出來,柳笛就做好了。我拿起一根柳枝,左手握頭,右手捏尾,像擰毛巾一樣,擰啊擰,手擰得像熟了的螃蟹似的,還是沒有鬆動。我想:這殼也太緊了吧,比竹子還倔。

正當我想放棄的時候,媽媽說:“要不試試敲,說不定能行。”於是,我叫爸爸又摘了兩枝,我一枝,他一枝。我拿起鉗子“咣咣咣”地敲了二十分鐘,還是沒啥用。爸爸看了看我,使出了殺手鐗——鐵榔頭。他先用紙把柳枝包起來,以免破損,再用鐵榔頭敲了十分鐘。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終於,殼被爸爸敲出來了。我迫不及待地吹了起來,“呋——呋——”“聲音有點不對勁。”媽媽說。爸爸聽了,把柳笛搶了過去。“嗚——嗚——”“這聲音才對勁。”媽媽又說。爸爸驕傲地說;“看吧,我吹起來了。”

我納悶:這到底是為什麼?

做柳笛 篇18

國小五年級作文 ,760字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我和爸爸媽媽盡心盡力,終於把那支盼望已久的柳笛做了出來。

這天,我上完毛筆課,爸爸手中便握著一根粗粗的柳枝。我好奇地問爸爸:“咦!這是幹嘛的呀?”“當然是用來打你的呀!”爸爸開玩笑地說。我撅起小嘴,心裡想:一定是用來做柳笛的。

回到家裡,爸爸翻箱倒櫃地找出了小錘子和刻刀,立刻開始製作。他先把柳枝切成兩段,接著又在一段上割出了一條不淺不深的痕跡,但是每次嘗試時不是遇到一個小節,就是被割斷。然後媽媽接過柳枝,用小錘子輕輕敲打柳枝的皮,要讓柳枝的皮和樹枝分離。這份活也非常費勁,媽媽試了好幾次,每次柳枝的皮快分離時,不小心太用力,就“啪”的一聲斷了。最後爸爸挖了一個洞,把嘴放在柳笛頂端,用力地吹,直到臉漲成了紅蘋果也沒有聲音。我難過極了,爸爸這麼艱難地做都不能成功,哎!

第二天,爸爸改變了策略,他摘了一根細長的柳條,又開始製作。他用小錘子輕輕一敲,很容易就把樹皮擰開了;接著,又用刻刀把頂端削薄,一個柳笛就完成了。爸爸幫我把柳笛的一端壓扁,讓我把柳笛放在嘴裡三分之二。我輕輕吹起來,沒想到一首壯麗的音樂演奏起來,讓我看到了氣勢磅礴的長城。我驚訝極了,同時我的腦袋瓜裡碰到了問題:為什麼柳笛會發出聲音呢?爸爸告訴我:“嘴巴里吹出來的氣,使柳枝的皮高頻震動,發出悅耳的聲響。你可以用舌頭放在柳笛下面試試看。”我點點頭,把舌頭貼在柳笛底下,然後用力一吹,舌頭果然又癢又麻,我忍不住笑起來。

我還發現柳笛的粗細不同,可以讓它發出不同的聲響。我拿出一個又短又粗的柳笛吹了起來,像在鐘塔上回蕩;接著我又拿起了一根又細又長的柳笛吹了起來,它讓我彷彿走進了森林,聽著鳥鳴。

那無窮無盡的柳聲中,藏著堅持不懈的道理。

悠揚笛聲,潤澤我的心 篇19

國二作文 ,1022字

絲絲縷縷的笛聲穿過茫茫煙雨,寞寞雪夜,盪滌潤澤了我的心靈。

記得是一個下雪的夜晚。

那時的我心中微涼,一如這紛飛的雪,前路茫茫。屆時期末考試近在眼前,偏逢大雪,停課在家,只覺得一片蒼茫與無力,壓力像瘋長的野草,我急切地想要找到什麼,來慰藉心靈。

幸好遇見了它。

米黃色的笛身,纖細的笛管,象牙般細膩的觸感,微涼,清清爽爽地,躺在桌上。我憶起數年前它的清越聲響,不禁拿起,輕輕吹響。

十指輕輕堵住圓潤小巧的笛孔,心中醞釀一番,緩緩吐出一口氣。笛身微震,音色卻略雜,我不甘心,再次吹響,換指時動作稍慢,又是一陣雜音。我不禁憤然,用盡全身力氣吹響,十指在笛孔上亂按,刺耳尖銳的聲音衝擊耳鼓,我一口氣吐完,沮喪地將笛子擲在桌上。

噫!連這一支笛都要來為難我,讓我一切都不順!恰似李白所言,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我沮喪地坐下,又衝到桌前拿起豎笛,平復心緒。十指堵住所有的孔,斟酌著氣息強弱。“哆——”清脆的笛聲平衡,在翻飛著絮雪的天地間揚起風塵。心跳微促,混合著潺潺溪流般的笛聲,使胸口鬱結漸漸淡去,只投下淺淺的陰影。

“哆來哆,咪嗦發嗦咪嗦來哆——”《霜雪千年》熟悉的韻律將我纏繞,紛紛落下的無邊大雪,一張又一張的試卷,一切一切的不順心,彷彿在這悠揚的笛聲下都可以忘卻,都可以暫時掩蓋在宛如天籟之音的笛聲下。乾涸的心田,此時喜逢久盼的雨,貪婪地張開每一個毛孔,接受圓潤飽滿的笛聲的洗禮。

“夜深煙火盡,霰雪白紛紛。”記得這是白樂天的詩句。我輕輕闔眸,十指翻飛,優美的韻律在耳邊蔓延開來時,高亢,低迴,悠揚,激昂,心也隨之動盪,我跳進了這音符的海洋。心中的嚴寒開始融化,融成春日奔流的江水,與漸昂的笛聲交匯,碰撞。於是我的心中也如同那雪一樣潔白,雖身處嚴寒,但毫無冷意。

悠揚宛轉如鳥鳴,溫潤恬淡如梨花,我感受著笛聲的溫度與暖意,心中的不安漸漸褪去,眸中重新沉靜如水。

“消融你眉間悲慼霜雪……”曲畢,餘音繞耳,笛聲仍在靜謐無物的雪夜裡蜿蜒,它流過的痕跡早已留在心間。

不要亂,不要怕,面對冷冬又何妨,有條不紊地向前,心中懷揣夢想,懷揣溫暖,終能等到春天。

豎笛雖無言,卻能知我心,用它悠悠笛音融去我心間的堅冰,潤澤我的心靈。回味豎笛聲,且看那嚴寒後,必定百花爭春。

回憶的笛聲 篇2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52字

夜幕降臨大地,一片黑乎乎,到處是寂靜,突然,一聲吵鬧打破了安寧。

我和奶奶吵了架,開始,我們只是為一件小事情而爭論,到後面就變成了吵架。

我氣呼呼地跑進房間,“??rdquo;地一下關住了門,客廳裡只留下了奶奶的身影,我滿臉憤怒地坐在椅子上,拿起一支筆,折斷它,發洩著心中不滿,漸漸地我看著窗外的黑夜感到一絲涼感,一顆憤怒的心也平靜了下來,唉,這次是不是我錯了。

突然,旁邊傳來一陣悠芳的笛聲進入我的耳朵,我聽著笛聲彷彿重還了一個夢:我彷彿看見我小時候,小時候奶奶帶著我遊翔著中國,帶我看那些爭奇鬥豔的花在春天裡自由開放,帶我看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一條條銀水線在水簾中穿梭,“嘩嘩”的水流聲濺起的水花奔向四方,水流拍打著岩石,發出啪啪的聲音像是在伴奏著一首歡快的歌。又帶著我去看那一碧千里,無邊無際的草原,草原上,牛羊吃著草,時不時地抬起頭張望,好像在欣賞著草原的美景,羊群一會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好像一群好奇的孩子在左看看,右看看,一個白雪紛飛地日子裡,我發燒了,奶奶不管三七二十一,背上我就往醫院衝,身上到處都是白色。回過神來我的眼睛溼溼的,淚水在眼睛裡面打轉。

轉眼間笛聲停了,這些往事卻永遠留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