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情端午相關作文20篇

粽情端午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470字

“桃兒紅,杏兒黃,五月五日是端陽,粽子香,包五糧,剝個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萬年長”,是啊,這是我們熟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不由得想到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更會想到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屈原是楚懷王的一位大臣,他剛正不阿、憂國憂民、但卻懷才不遇,遭到讒臣排擠,在國家遭受侵略之時不能報效國家,五月五日,憤然投江自盡,百姓為了紀念他,開始在這天賽龍舟、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這天,我要跟著姥姥學包粽子,首先先把粽子葉洗乾淨,用水浸泡幾小時,把江米、蜜餞、紅豆作餡,用水煮一下準備作粽子餡。姥姥首先把粽葉一折,做成一個三角窩形,再放入粽子餡,用剩下的葉子封口,包好了用繩子一捆,便完成了。我也開始做了,我聽姥姥的意見挑選了兩個寬大的粽葉,一疊、一放、一捆,我輕輕捏了一下粽子,咦,為什麼一捏就癟了?仔細一看下面是漏的,只能再返返工了,我儘量磨合,使勁一摁,終於漏口消失了,帶著愉悅而又緊張的心情,我完成了我的第一個粽子,再包下一個就順利多了,真是熟能生巧啊。

這個端午節在勞動中度過,我心中很滿足。

粽情端午粽享快樂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1342字

說起端午節的習俗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等,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吃粽子了。粽子,可以自己包,也可以買。不過,為了突出端午節的氣氛,絕大多數人還是比較喜歡自己動手。我在九歲之前端午節都是去超市買粽子吃的。後來,爸爸媽媽說:“長大了,該好好的瞭解瞭解端午節了!”所以,從那一年以後,我們家每年都是自己動手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當然也不例外,同樣也是自己動手包粽子,可這次的包粽子就不像往年了!因為這一次,不是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包,而是在學校和老師同學一起包。

星期三下午,第一節課還沒下課,就有好幾位家長到學校了。鄧俊靚媽媽提著早已準備好的粽葉、米、餡、繩子和籃子走進教室。全班一直盯著鄧俊靚媽媽手上的袋子,有的還興奮的叫了出來。看樣子,大家對待會兒的包粽子活動滿懷期待。

鐺!鐺!鐺!第二節課的上課鈴終於響起了,大家爭先恐後地洗完手。這時,所有參加包粽子活動的家長都到了,雷老師也滿面春風地走進了教室。就這樣,一次特別而又有趣的包粽子活動開始了!

首先,葉伊倩媽媽、鄧俊靚媽媽、張俊傑媽媽、我媽媽等家長給每一個小組發了八片粽葉、籃子和勺子。然後每個小組長自己去打米,分好食材之後,我媽媽做示範,教大家怎麼包粽子:先把兩片粽葉背靠背,然後把粽葉捲起來,接著把米和餡放進去,再用勺子把米弄均勻,最後用繩子把粽葉綁起來,一個可愛的粽子就出來了!同學們學得可認真了!

包粽子課程剛開始,同學們就等不及了,一個接一個的開始動手了。這時,饒校長來了,饒校長剛進教室,就和同學們一樣迫不及待地想要包粽子了。有幾個同學見饒校長來,就馬上向饒校長請教包粽子的方法。饒校長耐心地教我們,我們感覺校長好親切,好可愛!此時,雷老師也在樂此不疲地教我們,被一波又一波同學“襲擊”。

活動開始後,會包粽子的同學不一會兒就包了兩三個,不會包的就在向會包的老師、同學請教。歐陽天月一下就包了三個,我還在卷粽葉,捲了好久都沒卷好,後來我去像歐陽天月請教,歐陽天月告訴我卷粽葉的時候要把手放在粽葉上面,卷好之後立刻把手抽出來。在她的指導下,我包好了第一個粽子!突然,我發現沒有綁繩子,我馬上叫葉伊倩幫我拿繩子過來,然後讓她幫我把粽子綁緊,就這樣,我的萌萌噠小粽子就出來了。

此時,不僅僅只有同學們在包粽子,饒校長和雷老師還有家長們都在呢!看他們,比我們笑得還開心呢!教室裡熱鬧非凡、同學們包得可起勁了!而且大家都在互相幫助呢!張俊傑在幫劉澤生綁粽子,雙鷹組把多餘的剪刀借給了忘記的剪刀的團結組!雷老師包得真好看!韓子信的奶奶和徐倩的奶奶更厲害,包得又快又好,真是包粽子的高手!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其樂融融。正如我們的班歌所唱的那樣“我們都是一家人,無論何時何地……”

眨眼間,下課的鈴聲響起了!大家紛紛把自己的成果晒了出來,誠信組真厲害!十六個,團結組也不落後,八個!對於剛剛學會包粽子的我們,這真是一個意料之外的結果!

這真是一次特別的端午,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更感受到了和同學們一起包粽子的快樂!從這一次活動中,我明白了同學之間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

粽情端午節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449字

說起端午節,那就肯定要想起屈原了,傳說他是為了愛國才跳江的,而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遺體,所以就包了粽子讓魚蝦吃,粽子也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我和爸爸媽媽準備好了包粽子的食材,嘗試一下第一次包粽子,心想想都有點激動呢!

首先,把翠綠的粽葉洗乾淨,然後再拿兩片粽葉交叉,折成漏斗形,而且底要尖尖的,不然糯米就會邊包邊掉,包一天也包不完。

摺好了後,再往裡面放一勺糯米,然後放一顆紅棗,最後再放一勺糯米,並把上面的葉子包好。結果我放的紅棗太大顆了,都包不下了,就像一個挺著將軍肚的人,所以我就只好再多拿一片粽葉蓋上去,再用力裹緊。最後,拿一根細繩把粽子緊緊綁住。大功告成後,我不禁感嘆:“這甜粽,真是花了我不少的精力啊!”

放進鍋裡煮上幾個小時後,香噴噴的粽子終於閃亮登場了。剝開粽葉,那又白又胖的糯米,搭配著紅色的蜜棗,就像是雪地中綻放著一枝紅梅。咬下一口,真是美味極了!

今年端午節我非常開心,因為我成功包出了我第一個粽子,下次我要包得更精緻,更好吃!

濃情端午粽飄香 篇4

國三作文 ,967字

俗話說:“農曆五月五,家家稻米香。”一眨眼,端午節又悄悄來到人間。

端午節當然少不了一個個飽滿而富有情誼的粽子。可是?年年都去超市買,這有什麼意思?自己包的粽子才叫“正宗”呢!於是,雷老師做出了一個讓我們興奮不已的決定——星期三家長和學生們一起比賽包粽子。

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這一天,饒校長和家長們早早來到了我們21班的活動現場。同學們熱情歡呼,開心極了!在雷老師簡短的講話後,曹夢殊的媽媽給我們做了一下示範:“兩片粽葉背靠背,左手捏住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就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接著,在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一個勺子,再把泡好的糯米放入,然後用勺子均勻地搖動,直到把粽子下角填滿了米,再把粽葉的上方壓縮包成三角狀。接下來最關鍵的步——捆繩子。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棕子的三角處使勁纏二圈,再打個結,一個三角棕就完成了。

接下來正式比賽開始了,同學們熱情高漲,爭先恐後地動起手來。雷老師今天可夠忙的!這邊還沒包好,那邊的同學又在高呼:“雷老師,快過來,我還沒學會!”會包的同學都認真的包著粽子,不會的同學也虛心請教老師或家長。在家長和老師們的耐心細緻的指導下,在同學們的認真學習後,都包出了奇形怪狀的小粽子。

整整一節課的時間,同學們馬不停蹄,很有過節的氣氛。最後,因為粽葉採購得比較少,繩子也沒有了,同學們想盡辦法,四處尋覓有沒有多餘的粽葉和繩子……

下課鈴聲響起,活動也接近尾聲——晒成果。同學們都高高舉起自己忙活了一節課的勞動成果,有的同學興奮的跑到雷老師面前:“雷老師,快看,這是我包的粽子!”同學們沉浸在喜悅之中。

我們這組——團結組笑得合不攏嘴,喊出了我們的口氣:“團結組,萬歲!”

雷老師做完總結就放學了,一片祝福,一片歡笑,一張張歡樂的笑臉,帶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回家。

雖說是包粽子比賽,但是我們早把“比賽”二字拋往腦後。今天非常開心,很有成就感,學會了做中國傳統美食——包粽子。

粽香端午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6字

盼望著,盼望著,夏天來了,端午節也隨之而來了。

端午節主要為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屈原。他因政見不合被楚王趕出國都,後得知楚國已亡,便悲憤地跳入汩羅江自殺了。人們便於他跳江的日子—農曆五月初五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來紀念他。

對於屈原,我真是太熟悉了。在我的老家湖北武漢的東湖邊上,就矗立著一座屈原雕塑,旁邊有一座行吟閣,名字來源於他的“行吟澤畔”一句。再者他也是我幾千年前的“老鄉”,提起來總有一種親切之感。

據說屈原跳江後,人們向江中投米,以免魚蝦吃掉他的身軀。正因如此,去年端午,我也嘗試親手包了粽子。首先要泡粽葉和糯米,準備材料。然後將乾淨粽葉窩成漏斗形,託在掌心,盛點糯米在粽葉中間壓實幷包好,不能漏。最後緊緊地纏上棉線,一個粽子便大功告成,也可加紅棗、肉等,會更“色香味俱全”一點。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算第二項活動。所以端午假期,我不僅用美味的粽子滿足味蕾,還大飽眼福,在潮白河邊觀看了一場精彩的龍舟賽。隨著一聲號令,龍舟們衝出了起點,在水面上滑行。只見那些壯漢們有節奏地划動手中的槳,大聲喊著口號,鼓手使勁敲鼓。一時間,河上水聲陣陣,人聲鼎沸,鼓聲震天。岸上的觀眾們紛紛為自己看好的龍舟加油,我也不例外。這樣熱鬧,河裡的魚蝦一定早就嚇跑了,我們不用擔心它們吃掉屈原的身軀了。

我做的第三件事是掛艾草,它有驅蚊殺菌的效果。我和父母都親手掛了一個艾葉包,屋裡飄出濃濃的艾香,“碧艾香蒲處處忙”,真好!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我們的“國寶”,我們更應愛護它,珍惜它,讓“國寶”永存!

端午已過,我仍記憶猶新,粽子的香甜還盪漾在舌尖,龍舟手們的身影還浮現在眼前,我伴著這美好的回憶,盼望著下一個端午佳節……

粽香端午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767字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端午已至,榴花正盛,粽葉盈香。每到端午,我們一家都會包粽子,掛艾草,今年也不例外。

我們一早就來到了鄉下奶奶家。來過端午節。按照習俗。我們端午節要先在門口放上艾草,用來辟邪。然後就準備包粽子。

只見奶奶嫻熟地把煮好的粽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狀,然後,用調羹放一點糯米,糯米上放一顆甜棗,最後再放一點糯米,這樣粽子就可以包起來了,最後奶奶用白線把它們捆起來,一個精緻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看著奶奶包粽子挺簡單的,我就心裡癢癢的,也想學著包粽子。

我拿了兩張大小差不多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把它圍成一個漏斗形狀。然後再用勺子把米裝進粽葉裡面。可我剛把米裝進去,糯米就從粽葉的底部漏了下來。看著奶奶包很簡單的樣子。可我學起來卻這麼的吃力。就這樣,我一遍又一遍地失敗了。奶奶見狀跟我說,那你用一張粽葉包,這樣的話你會好包一點。好吧,聽奶奶的話,我拿著一張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又開始包了起來。可是,當我把米放進去的時候。底部又開始漏米了。我頓時感到很疑惑,為什麼看著奶奶包很簡單,為什麼輪到我包就這麼難呢?實在沒辦法了,然後奶奶跟我講。你就把粽葉底部折過去一點,這樣就不會露了。

我照著奶奶的方法去做。的確,這樣一點米也沒有漏出來。然後我按照奶奶教我的方法,把粽子包了起來。可粽子就是不聽我使喚。米粒居然從邊上漏了出來。奶奶說我粽子抓的太緊了,所以才會這樣子的。最後在我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我的粽子終於包好了。

全部包完之後,奶奶往鍋里加點水,然後把粽子放進去。大概半個小時粽子熟了。奶奶一掀開鍋蓋,哇!一股粽葉和糯米的清甜香氣撲鼻而來。我一眼就從裡面找出了那隻我包的最小的粽子。嚐了一下,甜而不膩,好吃極了。

這天,粽葉的清香浸潤了燥熱的炎夏,連晚風都變得清涼,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品嚐佳餚,閒聊家常,靜謐而美好……

粽香端午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1121字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和小夥伴們唱起這首童謠的時候,家鄉熱鬧的“粽香端午”就快要來到啦!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它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也叫做端陽節、重五節。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會聽到大人們不厭其煩地跟孩子們講端午節的故事:“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大詩人——屈原。龍舟競渡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屈原,把粽子投進汨羅江是為了餵飽江裡的魚蝦,好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在一天天的盼望中,端午節終於來到啦!

早飯吃的是鹹鴨蛋,我最愛吃那流油的蛋黃。據說這也是端午“五黃”之一,還有其他幾樣就是黃魚、黃瓜、黃豆瓣餡的粽子和雄黃酒。吃完早飯出門去,小夥伴們也都三三兩兩在花園裡玩了,他們有的繫著長命縷、有的帶著香囊,還有的居然在額頭上用雄黃酒寫了個“王”字……而大人們都在家裡打掃衛生,在廚房裡撒上雄黃水是為了殺死毒蟲,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和蒜頭也是為了驅趕各種毒蟲。

下午,終於等到我們最期待的划龍舟比賽了。我們小區裡的孩子們幾乎傾巢而出,一個個都爭先恐後地趕到了湖邊。只見比賽現場兩岸早已擠滿了人,遠遠望去人群摩肩接踵,都為了能找到一個有利的觀賽位置人們嬉笑著、歡呼著,為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吶喊。我們一群小孩子在人海里像一條條小魚兒,一下子就擠到到了人群的最前面目不轉睛地看著一條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衝向終點。隨著人群中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一條金黃色的龍舟率先到達了終點!轉眼其它的幾條龍船也陸陸續續地衝過了終點。隨著比賽的結束,我懸著的心也終於落了地。

眼看著夕陽染紅了天邊的晚霞,小夥伴們在大人的招呼下趕緊結伴往家趕。而我是跑得最快的那個,因為我似乎老遠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讓我的肚子都咕嚕嚕地唱起了“空城計”。只見我家的餐桌上擺滿了各種美食,可是我卻只對粽子“情有獨鍾”,甜的豆沙粽、棗泥粽;鹹的蛋黃粽、肉粽……似乎一個個都是那麼美味無比:粽葉的香氣混合著糯米和其它各種餡料的清香、醇香、濃香……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整個家裡的空氣裡都瀰漫著讓人垂涎三尺的粽香,濃濃的,全是端午的味道,

在我的心裡,這端午的味道,不僅是用鼻子聞到的味道,也是嘴巴品嚐的味道,還是記憶裡幸福的味道和全身心感受到的甜蜜味道,更是從心底溢位的愛的味道!

啊!好一個粽香端午!

濃情端午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3431字

《端午香包的故事》

劉曦澤

端午,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從古至今深受人們喜愛。

古代流傳著“屈原投江”的故事。屈原一個詩人,正遙望著城門內發生的悲劇。屈原一邊想著自己的國家危在旦夕,一邊看著受苦難的百姓,自己不願作奴隸,便寫下絕筆,跳入了江中……

小時候,最喜歡的節日便是端午。一邊吃著黏黏甜甜的粽子,一邊拿著太奶縫的香包,和夥伴們比誰的好看。都是我的最好,於是,我便有了深刻的印象。

可這麼美好的記憶,卻逐漸被抹去。當初,為了上學,不得不離開太奶。四年級時,鄉下傳出噩耗……太奶去世了。我痛哭流涕,可面對自己的前途,我只好放下它,繼續學習,可對太奶的思念卻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沒想到今天老師教我們縫香包,我笨手笨腳,縫了個“香球”。可它發出的香味,讓我依稀地想到了自己的太奶,想到了太奶手靈巧極了,想到了小夥伴們羨慕的目光。

我默默留下了眼淚。香包,不僅發出了令人清醒的香氣,還延綿了我的記憶。

《端午的香包》

田田

端午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他為我們留下了中國第一首長篇詩歌——《離騷》。在這一天,我們吃粽子,戴香包。而今年的端午,卻是對我來說卻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往年的香包,都是媽媽親手給我做的,而今年,在作文課上,我親手做了一個香包。我小心翼翼地穿針引線,生怕縫壞了,將香草慢慢倒進了香包中,再次封口。香包做好啦!

漂亮的香包上掛著純白柔順的流蘇,再看精美的布料,上面縫著白藍相間的花紋,拴著精緻的棕色皮繩。香包聞起來,有股薄荷的香氣,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我要把它送給媽媽,感謝她對我無微不至地照顧。雖然我縫的香包不如媽媽的香,不如媽媽的漂亮,可我希望,我能將暖暖的端午情通過它傳遞給媽媽。

今年的端午真特別呀!讓我感受了做香包的快樂,學習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知識。真期待下次端午地到來!

《濃情端午制香包》

董九銘

快要到端午節了,提到端午節,人們首先會想到吃粽子,粽子固然重要,但是,香包也是端午節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我們的任務是做一個屬於自己的香包。小時老師給了我們一些工具,有針和線、香草,還有布料。

老師指導了步驟之後,剩下都要我們自己來完成。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躍躍欲試,但做了幾步之後,發現並沒有那麼簡單。封口是我們遇到的最大困難,不過縫了幾針,就漸漸地找到了竅門,之後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只留下了一個口,把艾草放進去,封上口,突然發現流蘇沒有放進去,不得不重頭再來,把線挑斷,重新縫。

在做香包的時候,人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忘記煩惱,香包更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濃情端午制香包》

張佐聿

又是端午濃情時,世間處處喜氣氛。端午節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節日,在那天,人們系五彩線,吃粽子,更少不了那漂亮的香包。

在作文課上,我們人人都做荷包,在我的穿針引線下,那香包卻成了一灘“爛泥”簡直是慘不忍睹,再看看別人。有的人正十分努力地縫著,有的人已經做好的香包,對著香包觀摩,還有的人已經乾脆放棄,把香包放在一邊,看資料了。

端午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一個活動,更是古代人對生活無限美好的嚮往。而在古代的習俗也流傳至今,雖然在這個科技化的時代,那些傳統的、向上天祈禱美好的願望、節日的喜慶則被保留下來。讓人們在繁忙的生活能感到節日的幸福。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飄香端午送香包》

潘銘遠

端午節時我們家家都要吃粽子,佩戴香包,還要買把門猴掛在門上,也可買小掃帚,掛在牆上,都是驅邪避邪的東西,有時把杏枝紅布掛在自己家的房門上。

五月五,是端午,端午節馬上就到了,於是我們開始製作香包。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傳說屈原受盡了別人排擠最後跳江自殺了。

於是,老師領我們製作香包,我們穿針引線縫了香包的外殼,然後放進了艾草,最後縫上了裝飾用的東西。

縫了這個香包,讓我想到了媽媽,每次端午節都是媽媽給我買的香包,而我卻不知道要感謝她,所以,這次我也要做香包送給媽媽。

記得去年媽媽給我買了一個香包,我卻嫌棄不好看,不佩戴。現在想想真不對,今年就讓我做一個香包來報答媽媽。

想想媽媽總是無時無刻都在照顧我,我將來也要報答她,在我心中媽媽永遠是最偉大的。

我的香包要送給我的媽媽,希望給她帶來溫暖。

《濃情端午制香包》

劉暢

每一年的端午節香包都是媽媽給我買的。可是今天的端午節的香包卻是小時老師帶我們一起做的。

我們先把布縫成一個三角形,在把艾草放進去,把流蘇縫在正下方,好了,一個香包就做好了。可是我做的香包卻像一個球一樣,一點也不好看,但是我卻想把這個香包送給媽媽,讓她永遠健康、快樂、平安、幸福到永遠。因為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我們最應該感恩、感謝的人,是她們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成長。

一個香包代表著一份幸福,帶表這一份美好,如果我們都自己動手去做一個香包,會在做的過程中發現快樂,發現美好。

端午節,是要帶香包,賽龍舟。每一年端午前,商人就會帶著自己的做的香包來賣,香包各種各樣,十分美麗。這些香包有著人們對美好的嚮往。

《濃情端午制香包》

暴起源

馬上就到端午節了!今天,小時老師要我們做香包!

開始嘍,首先要把布用針給縫上,再把艾草放在布里,放上流蘇和帶兒,這樣就完成了。再看看別人做吧,你看小明,小明他正專心致志地做呢。呀,不小心扎到了手,但小明毫不在意,又繼續縫了起來。終於,一個漂亮的香包就被小明做好了。這真是一節有意義的課啊!【你真個能偷懶的臭孩子】

香包就這樣做好了,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對了,香包還能辟邪呢!

《端午節》

祁祉潤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端午節那天,人民都會吃粽子,戴香包,也會舉行划龍舟比賽。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今天作文課上,我就親手做了一個香包,令我感慨萬分。

來到了課堂,老師說要做香包,起初聽到這個訊息十分興奮,因為我覺得這是個新鮮的事情,沒有嘗試過。老師給我們發了材料,並告訴我製作方法,頓時覺得太困難了,有點想知難而退。但還想嘗試一下,於是我請教老師,老師把香包的四周縫了起來,我把艾草放了進去,未完成的香包頓時變得滿滿的。把繩子放了上去,再封口,香包就有了個基本的樣子。最後把流蘇縫了在下面,香包就完成了。這個香包我基本上沒動幾下,由此可見我的動手能力有多差。

我一定要把動手能力提高,練好一手針線活,在下個端午節的時候給家人一人做一個香包。

《濃情端午節制香包》

高偉策

端午節快要到了,大街上車水馬龍,人人都在為端午節準備香包,而我也不例外,只不過我和他們的方式不同,是用我一雙“靈巧”又“笨拙”的手做出來的。

課堂上,老師為我們準備了做香包材料。開始動手了,在做香包的途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就在這時,我想到了媽媽。以前過端午,總是媽媽為我製作香包,她那雙粗糙的手,拿起針,一下一下的把香包縫上,有時,還會出現一些意外,不禁把自己的手紮了一個“小洞”……我費盡一番心思後,終於把香包做好了,雖然不像街上賣的那樣好看,但是總會覺得自己有了成就。

“母愛是世上最偉大的力量”。做一個香包是那麼的難,可是媽媽在每年的端午節都給我製作一個香包。所以今年,我想把製作的香包送給媽媽,雖然這個香包做的不是那麼整齊,可是足以表達我對媽媽的愛。

在這次手工中,我不僅“收穫”了一個香包,還知道了端午節的很多習俗和媽媽對我的愛。

《濃情端午制香包》

牟思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許許多多傳統節日,端午節就是其中的一個。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包粽子,系五彩繩,划龍舟,有戴香包。

今天,我就做了一個香包。首先把線穿在針上,再縫上兩邊,之後把艾草放入縫好的袋子,最後把流蘇縫在香包的“屁股”上。這樣,一個美麗的香包就做好了。

回想以前過端午節都是媽媽給我買香包和五彩繩,然後一大早趁我沒醒就把五彩繩系在了我的手腕和腳踝上。

如果問我製作完成的這個香包送給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媽媽。因為是她無微不至地照顧我,是她給了我母愛。

今年的端午節真是格外美好,我做了香包,學了端午節的知識,理解了媽媽對我的愛。

濃情端午 篇9

國三作文 ,1109字

鑼鼓響,棕葉青,端午今又至;糯米白,餡鹹香,阿婆把棕包;又憶,斑斕龍舟水中游,綠棕味美永難忘,濃濃情思入我心。

友情·賽龍舟

方晨曦破曉,村子頃刻便熱鬧起來,大人小孩不約而同地圍在龍舟旁邊,等著送它上賽場。不得不說,這舟身五彩斑斕,巨集偉壯大,龍頭上印有刻刀留下的痕跡,一眼一須,逼真極了。我和夥伴盼著我們的龍舟能贏,於是從頭到尾都緊緊跟著它,形影不離。

正午時分,烈日當頭,江岸邊人潮擁擠,擋住了眼前的江水,像一股晃動的水,時而向右傾,時而向左倒,我們仗著自個兒小小的身材,鑽過人群,待眼界開闊後,便又將視線放在我們的龍舟上。

“鏘……鏘鏘。”鑼響舟動,岸上的人用力地喊著加油,我緊緊抓住夥伴的手,微微顫抖,耳邊除了那鼓聲,便是什麼也聽不見了,眼見那最熟悉的最耀眼的龍舟遙遙領先,衝過紅線,我像終於吸到了空氣,活了過來,回頭與夥伴面面相覷,熱淚奪眶而出。

親情·包粽子

一竹籃洗淨了的粽葉整整齊齊地擺在地上,綠得出油。又一盆盆糯米、綠豆、五花肉,將嬉戲玩鬧的小孩都吸引了去,坐在小木凳上,耐心地教著如何包粽。

我望著手中鬆鬆垮垮的粽,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包,總不成樣子。阿婆大笑,接過我的粽,不過是三兩下,鬆鬆垮垮的粽便在她又大又有力的手中變的結實又飽滿。她端去鍋中煮,整個房裡氤氳著誘人的粽香,我兩手撐著頭,看著阿婆把糯米綠豆一層一層放下,突然發問:“阿婆,為什麼粽子裡要放綠豆啊?光是糯米不是更好吃嗎?”阿婆不假思索地說:“因為糯米熱氣啊,你們小孩子吃多了是消化不了的。”聽到這奇怪的回答,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這樣啊,原來糯米熱氣。”阿婆也笑了。

鄉情·品粽子

節後返校,舍友們都帶回了自家的粽子,放在以往我也只知道阿婆包的那種餡,可她們帶的卻是各式各樣,論餡,有花生、鹹蛋、與甜米;論樣子,有竹筒狀、六角狀、與四方狀的,眼花繚亂。

舍友小心翼翼的脫去它嫩綠的衣裳,它外容金黃,甚是可愛誘人看,再將它分成一個個小塊,我早已露出了一副饞涎欲滴的樣子來,舍友將其端至我的面前,“嘗一嘗,這是我家鄉的味道!”拿起一塊,放入嘴中,濃濃的粽香充斥著我的口,不由得嘆一句“真棒!”。舍友的臉上立刻洋溢著許多許多的幸福與自豪,“我最喜歡我家鄉的粽子了,這可是我家鄉的味道哦!”說罷,也將粽子放入口中。

端午又至,人兒也活潑了起來,又是那綠葉長舟,將人引入了纏綿的情思之中,銘記於心。

濃情端午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905字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是為了紀念一個偉大,而浪漫的詩人誕生的。每年,我們都會祭奠一個偉大的詩人屈原。

今天是端午節,奶奶早早的便起來忙活了。鍋碗瓢盆的雜音從廚房裡斷斷續續地傳來。我被驚醒了,以為是進了賊,便偷偷跑來看看。發現奶奶竟然在做粽子!他像是有順風耳一樣,一下子就發現了我。

“起床了?奶奶給你做了粽子,等一下,一會兒就好。”奶奶的笑意掛在臉上,我對奶奶心疼的說:“你別弄了,我幫你吧。”他皺著眉頭,一副信誓旦旦的樣子。她輕輕地說,不行,你小孩都會做,我老了,也該動動手了!他推走了,我留下了一個忙碌的背影。我的心裡也是百感交集,五味雜陳的。

太陽就在不經意間悄悄爬了起來,像是在提醒人們端午到了。今天的天一改平時的哭喪,閃出了一個美麗的笑臉。這也讓人心情明朗起來。

從早上的早餐開始,便要感受十足的節日氣息。早餐從粽子開始。一向鍾愛粽子的我見全家都吃了,便開始了狼吞虎嚥。俗話說得好,人是鐵,粽是剛。不吃粽子餓得慌。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吃粽子一定要吃多。要不是隻是叉燒餡的容易飽,我就吃個精光!

吃完了早飯,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人生的意義所在。他媽喜歡我,猶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她笑笑道,咱們去看賽龍舟吧,聽說今年的特熱鬧!從小到大都沒有看過賽龍舟的我。抱著新奇的心情上了我媽這條賊船。賊船倒是又穩又快。沒過多久就到了觀海長廊。這場面那叫一個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啊!光是車就已經過了幾條巷子了。我們下了船,穩穩的來到了海邊。

海風拂著人們的臉,倒是多了幾分愜意。龍舟慢慢的映入眼簾,像天邊的新月一般。龍舟上的人叫喊著。一聲高過一聲,旁邊的人也歡呼著,彷彿在為這個節日做著某些有意義的事。屈原可真幸福啊!

如果時光老人可以將時光留住,留住每個美好的回憶,美好的瞬間。彷彿音樂在跳動,撥動著人們的心絃。如果真的可以,那該多好啊!端午,我想對你說,來年再見……

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廣東地區稱之為扒龍船。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

濃情端午 篇1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0字

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端午節。這一天,人們賽龍舟、炸菜角、包粽子,或在門口掛一束清香的艾草,祈願驅蟲去病。這樣美好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

幾千年前,屈原聽聞自己的楚國被秦國攻破,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於是投入汨羅江溺亡。這位出色的文學家、政治家以身殉國,再也無法回來。人們悲痛不已,將其身殞的日子定為端午。並用蘆葉將糯米包住,捆上彩繩做成粽子,投入江流餵魚,讓魚兒保護屈原的屍首。

時過境遷,現在的粽子不再被投入江中,但粽子的甜香和人們對屈原的敬意卻始終不變。上好的糯米裝進翠綠的蘆葉裡,可以根據喜好加蜜棗、玉米、花生、豆沙或水果丁,再用寬葉片把它們裹好,拿五彩的絲繩包紮、固定,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吃的時候,把它們煮熟,剝掉蘆葉,剩一個米團兒,它甜甜的,軟軟的,正如屈原對祖國深長綿軟的情誼。

如果粽子米團兒,是屈原對祖國的柔情,那清香的粽葉,就是屈原清高的氣節。屈原說過:“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他還說:“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這樣清高的屈原,這樣皓白的屈原,寧願與祖國——大楚一起亡,也不願在秦政之下苟活。我們不由得讚歎:“屈原”,一個多麼偉大的名字!

五月初五是我們的端午節。端午,是粽子誘人的清香,是屈原高尚的氣節,是民間雅緻的風俗,是中華悠久的傳統……

濃情端午 篇12

國小三年級作文 ,560字

今天是五月初五,你們猜猜今天是什麼節日?哈哈,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有很多活動,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蒿……

今天早上姥姥很早就起床了,為的就是買包粽子的材料,姥姥買了糯米、紅棗和肉,回到家姥姥就在廚房裡洗粽葉和泡糯米,姥姥說:“糯米需要泡一個小時以上才能夠包。”但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包粽子了,就使勁地催促姥姥。

糯米終於泡好了,姥姥就開始教我怎麼包粽子,先把粽葉裹成一個漏斗型的,把糯米放進去,姥姥還把棗子放了進去,再把粽葉捲起來,最後用繩子捆起來,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我也嘗試著學著姥姥的步驟,包了一個粽子,哈哈!我真是一個包粽子的小能手啊,一看就學會了。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蒸,我很期待粽子做好後好不好吃,不一會兒從廚房裡就飄出一股清香,我聞到後就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準備拿一個來吃,奶奶告訴我還沒有熟,於是我就等了一會兒,此時的我口水已經流了三千尺。感覺過了好久粽子終於熟了。姥姥給了我一個,我先把他的腰帶取下來,再把它的外衣脫下來,我一口咬下去,粽子糯糯的非常好吃。

我吃完粽子媽媽就帶我去河邊看賽龍舟,那裡熱鬧非凡、人山人海,一開始他們就奮力划槳,爭先恐後的像離弦之箭一般。黃隊一馬當先衝在了終點贏得了冠軍。

端午節真是一個又熱鬧,又有趣的節日呀!

端午·粽子·鄉土情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0字

端午節快到了,為了迎接端午節的到來,上慄的家家戶戶門前都插上了菖蒲和薺艾葉,紮起了粽子。

上慄的粽子品種各式各樣,有紅豆粽、綠豆粽、肉粽、梅菜粽、板栗粽……上慄人包粽子用的材料主要有糯米、粽葉、粽繩、鹼水和各種餡料。粽葉是一種形似竹葉但比竹葉大很多的葉子,上慄人管它叫苗葉。先前上慄人的粽子一般是不放什麼餡的,這種粽子其實更加原汁原味。加餡大約是近十多年的事,可能是受外地粽子的影響吧。扎粽子的粽繩多用棕樹葉,棕樹葉只能撕開一頭,這樣才能把粽子紮成一串串的。

扎粽子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這不,爺爺和奶奶正忙著扎粽子呢。首先,要把糯米用鹼水浸泡半天左右,然後將瘦肉等餡料準備好,再把扎粽子的粽葉和粽繩準備好。扎粽子的準備工作就做得差不多了。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別的餡兒的粽子,例如:紅棗、板栗、花生、梅菜、紅豆等。爺爺和奶奶都是扎粽子的好手。拿起兩片寬大的粽葉,一片頭朝左,一片頭朝右,疊在一起,在葉子稍偏左的地方將兩頭捲攏成一個喇叭形,舀一勺糯米倒入其中,把多出的粽葉往中間折攏、壓實,就成了一個菱角形的粽子,最後用細棕繩紮緊,一隻粽子就紮好了。紮好的粽子放入鍋內要煮上半天才能熟。

在我們上慄,還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每當端午節前夕或端午節時,人們總是很大方地把粽子送給左鄰右舍,當然也會特意帶上自己扎的粽子連同鹽蛋、皮蛋、桃子和枇杷等果品去走親戚。這樣的情誼是多麼的令人們感動,多麼令人們著迷。這不正應了那句古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嗎?

我的家鄉上慄就是這樣一個有著濃濃人情味的地方!

端午粽香情意濃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47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尤其今年的端午節更加令人難忘。

6月20日那天一大早,媽媽對著睡夢中的我說道:“今天我要給草莓園除草、打藥。”我連忙央求道:“媽媽,今天端午節就放一天假,等爸爸月底休息時咱們一起幹”。媽媽說:“那怎麼能行,你要學習,爸爸要休息”!我聽了禁不住眼睛發澀。

“墨林!”喊聲把我嚇了一跳。我朝門外一瞧,只見爸爸高大的身軀,堵住了門口,他微笑著,手裡提著個大包,汗水順著他那古銅色的臉膛流下來。他“哈哈”地笑起來,我和媽媽也忍不住地笑起來。媽媽奇怪地問:“你怎麼今天就回來了?”爸爸笑笑說:“你不是不讓我幫忙嗎,我偏要回來幫你忙。”媽媽露出了微笑,馬上又裝出很生氣地樣子說:“誰讓你幫忙!”爸爸認真地說:“領導批假了,讓我提前幾天回來料理農活,季節不等人呀!”說著,他把媽媽和我緊緊地摟在一起,輕輕地撫摸著。媽媽也深情地握著爸爸的手。

最後,爸爸從提包裡拿出“思念粽子”、“蛟龍皮蛋”對著媽媽說:“這是孝敬我們家一把手的,請笑納。”又拿出幾本書對我說:“這是你的營養品”。我們都笑了,笑得那麼爽朗,那麼甜蜜……

我們一家三口人,就是這樣互相的關心和體貼著對方,這濃濃的粽香讓我們這個家更加的溫馨和睦。

粽香情濃憶端午 篇15

國二作文 ,939字

歲月無聲,紅塵擺渡,茶靡了幾季光陰,回首相望,時光,那條奔流不息的河,已在身後翻湧了十五年,河中似乎伴著點點粽的綠意與清香。遠方駛來高大的龍身,跳上龍身,走入記憶,細數,那岸邊端午的往昔。

幽幽芳草,青青柳枝,淡淡清香,端午節的氣息愈發濃烈。過端午,最為講究的就是包粽子了,粽葉要碧綠新鮮的蘆葦葉或槲葉,散發著清新,又讓人感到縹緲的幽香。潔白的粽米浸泡在清水中,飽滿的蜜棗、紅豆、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外婆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絲線層層纏繞,一個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是製作過程中最難的一步,火候的掌握十分關鍵,前一天把粽子放進去,整整燜一個晚上。第二天一起床,揭開鍋,就是熱氣騰騰的粽子,屋子裡,到處都瀰漫著蘆葦葉和粽米混合的香氣。在家鄉,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甜蒜和雞蛋。這些食物放在桌上,扁圓的如玉般的甜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三角形狀的粽子,配在一起,煞是好看,拾起一個粽子,輕解羅裳,粽子便露出了雪白的身,清清葉香從裡面湧出,咬上一口,軟軟糯糯的米香立即充滿了口腔,細細品味,用每一個味蕾感受它的清香,用每一個細胞體會它的軟糯,回味無窮,吃完過了許久,腦畔中還能品味到那淡淡的甜與香。

粽,是端午最不可缺少的,亦是我最愛的那個,伴著它,過了一個又一個清香的節日。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掛艾蒿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在集市上買一株艾蒿,端午時掛在門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枝在院子裡薰一下,艾蒿的香氣便一直可以在院子中留一週。小孩子最期盼的,便是系香包和五彩繩了。小時候,這小小的香包和細細的絲線總是能輕而易舉的滿足我的愛美之心,任憑絲線在洗臉時把我的手腕印得紅一道,綠一道。

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去踏青。清晨,天空湛藍而高遠,雲朵清靈而潔白,一切都靜悄悄的。遠處的深綠,近處的嫩綠與花的繽紛,構成了一副秀美的山水畫。那麼恬靜,淡雅與和諧。潤潤的空氣中夾雜著絲絲泥土的芬芳,清風吹來,林中葉嘩嘩作響,風從臉龐吹來,帶來清爽,植物也隨風舒展她柔軟的身。伴著風,伴著草,伴著春的氣息,趕在出太陽之前回家,總是累得滿頭大汗。

年華伴隨思念,美味與親情在這端午節中傳遞。行雲,渺渺,煙水,茫茫,了卻了年華,泅渡了紅塵,願你伴我永遠,我最喜愛的端午節。

端午粽情 篇16

國小四年級作文 ,555字

端午節還未到之時,家家戶戶就傳來了香香的粽子味,奶奶也從街上買來蜜棗、粽葉和糯米。

包粽子之前,要把粽葉在水中浸泡,去除小飛蟲和灰塵。再把洗過的粽葉放到鍋裡煮,讓粽葉在包的時候不會裂開。材料備齊了後,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從盆裡拿出三張粽葉,圈成一個漏斗狀,放一半的糯米,再放一顆大蜜棗。用一些糯米蓋住蜜棗,把粽子包上,再用棉線繫緊,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我也曾包過一個粽子,在二年級。那時,奶奶對我說:“包成漏斗的時候不要漏米哦!要是漏了,地板就完啦!”可我還是沒把握好,米撒了些出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搶救”,還算好,最起碼能吃。

一個個鼓著“大肚子”的粽子下了鍋。這煮粽子可有講究,要先煮兩個小時,再關火燜三個小時。這粽子越燜越香,糯米越悶越軟,最後滿屋子都是粽香味。

粽子出鍋時,由之前的青綠色變成了墨綠色,它們散發出濃郁的糯米香,小區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聞到。媽媽喜歡吃帶蜜棗的,老爸和我喜歡吃只有糯米的。可媽媽說,帶蜜棗的粽子更香,更軟。漸漸地,我也喜歡上吃蜜棗的了。

姑爹每年端午節都會送一些粽子給我們家,有肉的,也有蜜棗的。可我更喜歡奶奶包的粽子。墨綠的粽葉裡包著濃濃的家的味道。無論在什麼時候,我永遠忘不了這種味道。

端午粽情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5字

端午節包粽子是中國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前幾天,外婆都會包粽子。

每年端午前幾天,外婆就在街上買來棕葉、糯米和蜜棗。外婆先燒水煮棕葉,然後洗一洗糯米和蜜棗。中午,外婆開始包粽子了。她從盤裡拿出三張棕葉,捲成漏斗狀。先放上一半米,放蜜棗,再放上米。當外婆把粽子裹好好,再用棉線把它固定。

我看包粽子很簡單,也跟著學了起來。我拿起三張棕葉開始卷。可那三張棕葉完全不聽我的命令!它們就像?皮的孩子,剛捲起來就散開了。我可急了。再拿三張粽子包,可還是沒有卷好。我又進行了第三次嘗試。?於,我把粽葉捲成了漏斗狀!我太開心了!手忙腳亂地放上了糯米,下面卻漏米了。外婆說:“慢慢來。”我聽了外婆的話,慢慢地包,雖然我包的粽子不好看,但是我敢說我包的粽子是最大的!外婆開始煮粽子了,外婆說要煮好幾個小時。我等啊等,兩個小時後,粽子開始散發出香味。我問外婆:“外婆,粽子好了嗎?”“沒好,還要火燜。”我又等了好一會兒,粽子才可以吃。

只見它們青色的外衣變成了墨綠色的。剝開一個,濃濃的粽子香瀰漫了開來,軟軟的糯米、甜甜的蜜棗,看著都讓人流口水呢!

每年,媽媽同事都會送粽子給媽媽。可我更喜歡自家的粽子,因為粽子裡有家的味道。爸爸喜歡吃糯米粽子,媽媽什麼粽子都喜歡。我更喜歡吃蜜棗粽子。

互送粽子也是一種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多吃粽子。

端午的粽子 篇18

國二作文 ,722字

來深圳定居十幾年,我們一家也漸漸沾染了不過節的習氣。

深圳大約是沒有什麼傳統風韻的,逢年過節最大的特色便是各大商場開始打折。商場裡都是人擠人,一派熱鬧喜慶的模樣,只是這節過的如何便不太好說。

在我們一家還過端午的時候(其實大概只是儀式性地參與一下),媽媽會在門口掛一束艾葉,我不大記得艾葉是否有香氣,只記得開關門時那束葉總晃來晃去,看著挺有趣。

龍舟自然是沒得賽的,頂多也就賽賽紙船—倒盆水,把紙船往水裡一放,看它慢慢悠悠漂一陣子,末了沉下水底,這有什麼意思!

這麼說來,端午節最有意思的也只剩吃粽子一環,這倒也是我們最期待的。

樓上心靈手巧的婆婆總送來親手包的粽子,這粽子確實好吃,也不太清楚是不是有什麼祕方。看得出來的只有糯米、紅豆、還有一塊分量很足的肉。

乍一看還挺普通的,但細看就會發現那米不是雪白的,而是帶著點淺棕色。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我發現了這美味的奧祕,並堅定地拒絕了所有白花花的粽子,現在想想大約只是入了味導致的。

粽子繩扎得很緊,把一隻肥嘟嘟的粽子勒成了一圈一圈的,活像要爆開了似的。那結用手解不開,得用剪刀剪斷草繩,才能吃上粽子的內容。

把那深綠色的粽葉剝開,裡面是一個有點鬆散的錐體,繩子勒著的地方明顯凹進去一圈,但重點還是在那撲鼻的香氣上。用筷子挑開米,裡面的內容一清二楚,紅豆已經煮得軟糯香甜,糯米很有嚼頭,肉塊溢著肥美的香氣……這些都是我們對著新煮的粽子不願停嘴的理由。

糯米不好消化,因此小孩子只吃了幾個就被勒令不許再吃,於是只得眼巴巴地圍著大人轉,等著能吃到一兩塊那讓人口水直流的肉。

到現在,偶爾也一時興起地嘗試把白米粽子滾著白砂糖吃,喀吱喀吱的口感倒也不錯,只是無論如何比不上那回憶裡的肉粽了。

我的端午情作文 篇19

國一作文 ,1692字

【篇一:我的端午情】

每當我想起“端午”這個詞,陣陣清甜的粽香便會在我的周圍縈繞,那縷絲絲不絕的清香,就像一雙細嫩溫柔的手,輕輕浮動我心底深處的某根弦,彈奏出一首首童真的曲子。又是一年的端午時節,我的心又再一次隨之牽動。

飄渺的粽葉香氣伴著初夏微微的悶熱靜靜彌散開來。令人期待的端午節終於來到了。往常愛睡懶覺的我起了一個大早,準備要和媽媽一起包粽子。昨天夜裡,媽媽已經將材料都放在水裡泡好了。我看著水中潔白如雪的糯米與翡翠般的粽葉,還有紅寶石似得大棗,就已經是垂涎欲滴了,我迫不及待地幫著媽媽將他們拿出來,開始包起了粽子。

看著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從媽媽手中誕生,做第一個還沒有成型的我不禁焦急起來。每當我將糯米放到溼滑的粽葉上時,一顆顆圓滑的米粒就像是一個個淘氣的小精靈,成群結隊的跑出我的手心,掉落到地上。屢屢失敗的我有一些惱羞成怒。媽媽見到我這副滑稽的樣子,禁不住“撲哧”一下笑出聲來,“幹什麼都不要心急,一步一步慢慢來。”說罷,媽媽便又拿起一片粽葉,示意我仔細看。只見媽媽先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小筒,再將糯米倒入裡面,這時,那一個個頑皮的小精靈似乎都突然文靜起來,一動也不動地躺在葉筒裡。我恍然大悟,急忙抄起一片大粽葉,也有模有樣的學著包起來,果然,在我巧妙的手法之下,第一個略顯臃腫的小粽子橫空出世。我將一顆晶瑩的紅棗藏在糯米里,拿出一根小細繩在粽子的綠色外衣上裹上幾圈,又繫了一個結,確保嚴實之後,就匆匆忙忙地下鍋了。

在一番煎熬的等待過後,小粽子們終於出鍋了。我興奮地拿起我的粽子,捧在手心裡,一遍遍嗅著令人神清氣爽的芳香,彷彿是捧著一個無價的寶貝,香甜的糯米在嘴中緩緩地融化,好像化作一股股清泉,潺潺的流入我的心扉,滋潤著我的心田。這就是我最愛的端午,這就是我的端午情。

【篇二:我的端午情】

放學回家,發現賣粽葉的商販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多了起來。細細嗅著,頓時覺得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粽葉香。

端午節終於又要到了。

從兒時起,端午節在我的記憶裡,往往都跟“吃”這個字緊緊纏繞在一起。對於孩子來說,那與眾不同的粽香,就是端午節的特有味道。

天剛矇矇亮,就被大人們早早的叫了起來,一同到郊外,在還帶著露水的草地上採回好多還帶著清香的艾蒿葉子。一部分被高高懸掛在正門的大梁上,辟邪祈福。另一部分則被外婆用來煮雞蛋了,說吃了用它泡過的水煮過的雞蛋,可以一年不被蟲子咬。那時是天真的,明明是不喜歡吃煮雞蛋的,但聽了外婆說過它那神奇的作用後。還是會同弟弟,妹妹們像小狼一樣把外婆分配的雞蛋任務,一掃而光。

那時的小孩每人還會得到一條五彩繩做的手鍊,在端午過後的第一場雨裡將它順水飄走,據說可以帶走疾病。拴在手腕上的那小小的五彩絲線似乎就定格在了記憶中,成為了兒時的記憶。

幹完這些,端午的重頭戲—包粽子就來到了。

記得母親總是在前一天把糯米浸泡,稍稍漏幹,再把粽葉浸水、清洗,旁邊放好了不同顏色的細線,便開始裹粽子了。那時,母親嫻熟地把粽葉折成漏斗容器狀,用潔白的湯匙舀進幾勺糯米,又往糯米里放上幾顆紅棗,或者放上少許碎肉,然後把粽葉折幾下,一點點地捏著粽角,包裹得嚴嚴實實後再用細線紮緊。那時,母親總是很專心很仔細,彷彿包進去的不只是幾勺糯米,更有普通生活中最簡單的心願和希望。

灶臺早已生著火了,粽子下鍋後,不大工夫,新粽葉的香氣和著糯米的甜香便隨著升騰的蒸汽溢位鍋外。過了時許,母親便開始招呼我們,“吃粽子啦!”我便圍了上去,一臉很貪吃的樣子。那時,我總喜歡用筷子插著粽子舉在手裡,一邊嬉戲,一邊吃粽子。不知不覺中幾個粽子便下肚了。母親總是在一旁笑咪咪的看著我說:“不要再吃了,少吃點,吃多了消化不良……”

在奶奶家的鄉下,儲存粽子的方法是把粽子完完全全地泡水在裡邊,定期換一下水,就能存放好長一段時間。想吃的時候,就從水裡撈出幾個,在熱鍋裡蒸一下,味道依舊美美的。

我們現在早已別離了當時的童真美好,但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有一樣東西卻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願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

端午粽飄香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69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拿我的家鄉—廣寧來說,這裡風俗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每家每戶都包粽子,吃粽子,而粽子的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的,梘水粽就是其中之一。

梘水粽的樣子很可愛,呈近似的圓柱形,被裹得胖乎乎的,就像冬天裡穿著厚厚的棉襖棉褲的小朋友。“梘水粽”顧名思義就是用梘水做的粽子,所以做這種粽子除了必備的糯米之外,還需要一些梘水。把糯米放在梘水浸泡片刻,然後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先拿兩片粽葉放在手中,然後在粽葉裡放適當的糯米,再放一片粽葉,把粽子捲起來,然後將粽子前後部分折進粽身,再用竹篾從頭到尾地把粽子裹實,一條別緻的梘水粽就大功告成了。

把製作好的梘水粽子放到鍋裡用猛火蒸,半個小時後就可以聞到粽子的香味了。大約5個小時後,一條香噴噴的梘水粽就出爐啦!解開纏繞在粽身上的竹篾,一陣粽子的清香就撲鼻而來,伴隨著梘水那獨特的氣味。嘗一口,糯米黏而不粘,還透著清香宜人的粽葉味以及梘水那獨特的美味,讓人忍不住會多吃幾口!

除此之外,家鄉人還會把艾葉插在門框邊以辟邪;用艾葉和姜蒲頭熬水來洗澡,以求身體健康。

現在,越來越多外國的節目傳到我們國家,而那些中國傳統節日,卻漸漸消失在人人的記憶中。真希望端午這個帶有中國特色,帶有家鄉特色的節日習俗能夠永久地儲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