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繁的資訊相關作文20篇

面對紛繁的資訊世界 篇1

高三作文 ,889字

“叮咚”“叮咚”……手機的資訊提示音在枕旁猝不及防地響起,將你從美美的夢境中喚醒,你一個激靈翻坐起來,嫻熟地拿起手機,忙不迭地進行回覆,刷動態點贊……你唯恐錯漏了任何一條資訊。

你此刻神志清醒,睏意全無,這提示音真比鬧鐘更有效。“充實”的一天又開始了,你想。

最近有一個新詞應運而生,叫“錯過恐懼症”—你擔心自己在無所事事的時候錯過別人的計劃安排,你擔心錯過別人對你動態評論,你擔心錯過大至國家大事小至隔壁大媽今天又做了什麼飯菜等等諸如此類的訊息……

誠然,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很難在面對各種各樣的訊息時保持沉默,相反我們會很熱衷地轉發,去評論或者被評論,迫不及待地向別人表明自己的看法,自覺地維護著自己對公共事務的知情權。可令人疑惑的是,人們面對網路訊息時,起初幾乎都會一致地相信這個訊息的真實,隨後就賣力地轉發,甚至不忘發表一下分享感言。若是發現這個訊息乃空穴來風,又立刻轉頭罵發帖人欺騙感情,浪費淚水,全然扮演著“鬥士”的角色。

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情況不在少數。為了尋找膨脹的自我存在感,人們會去熱衷地瞭解每一件事,哪怕只是部分了解,哪怕事情純屬子虛烏有。其實,與其用數微博粉絲數的時間來尋找存在感,還不如找一本自己鍾愛的書,塞上耳機,消磨一上午的安靜時光。畢竟在那本書裡、在讀書過程中你是自己的王,世界在你屏息凝神時彷彿停滯,一花一世界,一沙駐永恆。而我深深感到,真正可以擁抱世界的,不是朋友圈,不是微信,而是一本經久傳世的書—書中作者的見解恐怕要比網上那些動輒振臂疾呼的“吶喊”獨到得多,靠譜得多。

當低頭族慢慢擴大後,我們會發現這可能不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勢不可當的趨勢。只是,當我們成為其中一員的時候,心中的原則底線是否應該更加明朗,能不能自覺地遮蔽掉無用的資訊,在網上也做一個敏於事而慎於言的思考者呢?少去關注那些無聊的事情,在內心深處空出一塊可貴的淨土讓自己時刻都可以思辨,可以安放漂泊的靈魂。

把手機調成靜音,毫無眷戀地進入夢鄉;早晨醒來拉開厚重的窗簾,聽一聽風的吟唱和和樹上鳥兒的啼鳴……

你會覺得—無“信”一身輕。

紛繁的資訊 篇2

紛繁的資訊作文900 ,868字

資訊是人們感知外界事物的媒介,而資訊的載體總是隨時代的躍遷進行著改變。從古老的口口相傳到書信,再到如今的網路,都是資訊的各種載體。載體難分好壞,各有各的特色

現今的資訊常用“碎片化”一次來形容。“碎片”顧名思義,小而大量。因為網路的存在,使得資訊在這一時代極易獲取也極其量大。好處不必多說,你一旦需要資訊,在網路上立馬能夠找到。那麼壞處呢?碎片化的資訊已經融入生活許久,逐漸演變為碎片化的生活,那麼這對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什麼改變?

手機作為如今最常見的資訊載體一部分。它的多功能性使他成為碎片化生活的推進者。時常會出現工作,學習到一半,看看手機新聞,刷刷微博等休閒時間才會做的事。過不到10分鐘,忍受不住內心的譴責和老闆的追問,又拾起先前停下的動作。這是碎片化生活的一大特點。由於資訊的多元性,比起單一,乏味的機械性工作和學習而言,人們會抵制不住紛繁的資訊誘惑,從而將自身的時間無意中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本應作為工作時間,夾雜了休閒娛樂時間,如此交替。於是也就不難想象效率低下是如何造成的。

碎片化的生活另一壞習慣就是對紛繁的資訊擷取顯眼,敏感的字眼來先入為主的閱讀。導致一些寫手利用這一習慣,在標題用上醒目,敏感的字詞,來博取點選量。比如“xxx事件真相令人震驚”。我們姑且稱之為“標題黨”和“封面黨”。再加上現在資訊追求“快”,許多“標題黨”不等事件完整揭露就開始發文,例如前陣子一段“警察怒打抱小孩婦女”的視訊,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網民都在責罵警察,但其實視訊只是節選,前面婦女毆打警察的部分並沒有播出。讀者看多了這類報道和文章就易遭受煽動,從而向偏激,極端化的方向發展。如此一來就容易使一部分人變得浮躁,易怒。

由此可見,碎片化生活帶來的危害還是很嚴重的。既然我們身處於這個資訊紛繁的時代,就要經得住這個時代的考驗。在“快”中沉下心情,在“多”中進行篩選,遮蔽不需要的內容。不隨意發表對某一事件的看法,或是抨擊某一網紅,明星。剋制住內心的躁動,鍛煉出耐心,才能不被碎片化的生活牽著鼻子走,才能擺脫紛繁的資訊干擾,做一個有主見的人。

快餐式的資訊體驗 篇3

日記 ,428字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資訊爆炸式增長,我們每天接受到的資訊,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是繁複瑣碎的,再加上我們接收資訊的快餐式體驗,讓我們無法較好地理解並提煉資訊中有價值的東西,而是讓資訊僅僅在大腦停留片刻便迅速忘卻了。

網際網路上的資訊體驗都是這樣快餐模式,網際網路創造了無數個資訊興奮點,於是我們的大腦在一個資訊點跳躍到另一個資訊點,重複啟動新資訊的這種快速體驗中獲得滿足好奇心的快感。而這種快餐模式,與以前傳統的紙質資訊接收的細嚼慢嚥不同的是,它將導致我們無法對資訊進行深度思考並將它們轉化成內在的知識,可想而知,長期以往我們習慣這種求知狀態將帶來膚淺表面的知識困境。

當然,網際網路帶來的是強大的快速的資訊檢索功能。我們能接觸的資訊面更加寬廣了,這是資訊時代之前所無法想象的,但是在龐大的資訊網中篩選優質並適用的資訊,在快速體驗與深刻思考之間取得平衡是否存在可能?常言道,欲速則不達。資訊的快速體驗顯然成為時代的潮流,但預留給深度思考的時間也是必不可少的。

論當今社會的資訊保安 篇4

高一作文 ,1075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手機等資訊科技產品已相當普遍了。網路帶給了我們許多便利,我們獲取知識和新聞的渠道和速度變快了,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個人隱私甚至國家機密越來越容易洩露。

2013年,美國代號為“稜鏡”的祕密監視專案遭到曝光。也就是轟動全球的稜鏡門事件。美國的電子監聽計劃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世界各地,甚至連國家總理的手機也遭到監聽,這引起了人們的恐慌與不滿。因為被斯諾登破譯後拿到了祕密,使美國政府不得不受到全世界的抗議,其中也包括了美國公民。

上面一個事件是轟動全球的,而發生在我們國家的,大家是否想過為什麼會有人打電話給你,讓你的孩子去補課,讓你去買房子呢?

當我們在網路上註冊了一些東西,寫下一些資訊,或者在銀行裡辦理事情時登記的資訊都可能是我們暴露自身資訊的方式。每天全國上下都有許多許多的人接到詐騙簡訊與電話,那他們又是怎麼知道你的電話號碼的呢?問題可能就出在這裡。前幾年,我的一位老師曾經問過她一個做銷售的朋友,那個朋友說:“那個時候,要去買一個人的資訊,只要幾毛錢就行了。”就這樣,你的個人資訊、隱私就被輕而易舉地公之於眾了。曾經,我還看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女孩因為喜歡一個明星,於是利用她爸警察的身份,到了資源庫裡尋找到了她喜歡的那個明星的證件照,併發到了朋友圈,此事一出,立馬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導致她爸的職位一下就被撤銷了,而這個女孩肯定沒有意識到會犯下如此嚴重的後果。一個公民的隱私很容易就這樣被洩露。當網上有雙方對罵時,有人甚至還會去如人肉搜尋對方,導致這個人的資訊被許多的網友看到。這些都是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而產生的隱患。

記得老師上課時說到過一個例子:一位清華大學的教授被敲詐了1000多萬,這位教授甚至還把一套房子賣了。這多麼可怕阿。我們在使用電腦時,當我們收到來自陌生人的郵件時我們千萬不能開啟,這裡極有可能藏匿著病毒軟體,使你的電腦在中了病毒時盜取了你重要的檔案。

最後談談近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吧。中秋節,阿里巴巴的五位員工因為私自篡改資料刷得133盒月餅。阿里巴巴開了四個多小時緊急會議,最終決定解僱他們。其中一位是阿里巴巴安全雲系統的p9等級的安全攻防科技技術上的第一人,未來註定開p10的人。要知道,能開上p7的人都十分少。阿里巴巴的這一個決定讓他們自己十分難過,但也必須殺雞儆猴,做個警示。有技術固然是好,但是用在正道上。如果本一個和平的網路資訊遭到破壞,那麼平民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資訊保安呢?

在平時生活中,我們要注意好自己所做的一切,仔細地觀察,保護好自己的隱私。希望資訊保安在今後真的可以變得十分安全。

特別的資訊科技課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5字

你們看見特別的資訊科技課時一定很好奇。為什麼叫特別的資訊科技課呢!有什麼可特別的。你們一定都很想知道吧。我來跟你們說說吧,那天既刺激又害怕。

資訊科技上課時,外面的天黑隆隆的。老師把教室裡的燈開開了,燈顯得特別亮。外面不時傳來隆隆的雷響聲。雷聲越響越大聲,同學們心裡都特別的害怕。老師佈置了資訊作業,讓我們開始做做完提交,可是做到一半半時。一聲雷響了,“轟隆隆隆隆!”“啊!”雷把電給打停了,電腦全黑了,教室裡黑隆隆的,同學們七嘴八舌起來,老師趕緊拿起話筒主持秩序。“同學們,安靜,安靜”同學們停了下來,明天我們去講鬼故事吧。有誰願意來講,一位女同學站到了講臺上,講著鬼故事:“傳說在七月半那天,有一所學校會出現女鬼,一個廁所裡的水會變成紅色的,小a,小b和小c不相信,到了七月半他們一起一個廁所一個廁所的看,發現……”同學們心怦怦的跳著,外面的雷聲不停的響著,有幾個女同學被嚇得哭了下來,老師說不要講了,同學害怕,可那些嚇哭的同學立馬不哭了說:“要聽,要聽,我不害怕!”女同學又繼續講了下去,有些同學把耳朵吾著,有些同學聚精會神的聽著,有些同學小聲的議論著,有些同學雙手緊緊抱著,講完後,同學們的掌聲特別大聲,下課玲響了,同學們像是不想讓這節特別的資訊課下課,還想聽故事呢?排隊時站在後面的同學拼命想站前面些,因為剛才的鬼故事太精彩了。

這真是一節特別的資訊科技課啊!真希望下次還能這樣。

共享的資訊化時代 篇6

記敘文 ,812字

日前,出現了越來越多大家可以共同享用的資源:ofo、小鳴、Evcard等等。這些共享資源正在潛移默化、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城市。

自從20世紀70年代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誕生,人們的生活觀念就有了巨大的改變,全球資訊網、因特網的出現,將人們家庭的資訊以一種似乎不可能達到的速度飛一般地傳送到世界各地,傳送到千家萬戶。

正是因為這些網際網路絡的誕生,一些人們產生了“讓資源共享”的理念。自2015年年末第一輛摩拜單車在北京誕生,人們的生活理念便出現了改變:自行車、雨傘等一些“私人財產”,因為受到了“共享理念”的影響,適用範圍不再侷限於家庭,而可以遍佈整個城市使得家家戶戶都能享受到“共享資源”,我想,這應該就是“共享資源”最大的益處。

一次在路邊,我看見一位行色匆匆的路人,只見他不停向飛馳的計程車招手,可司機們就像是沒有看到他似的。這時,他看見一旁有一輛名為“享騎”的電單車,只見他拿出手機,對車牌掃了掃碼,不過幾秒鐘,便騎上車,揚長而去。現在“共享資源”的發達程度,雖說還不能取代人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但卻十分方便,這件事便是其中一個很好的論證。

共享雨傘,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汽車……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十分重要的生活用具,甚至一些人們“竭盡財力”想要購得的“寶貴財產”,現在都變成了大家能夠共同享用的資源,既低碳環保而又不浪費錢財,共享資源的許多優勢,已經可以取代人們日常依賴的名牌豪車,私家寶馬。

截至目前,共享資源的範圍已經遍及國外,在紐約,在倫敦,在阿拉斯加,在佛羅里達,共享資源都得到了外國友人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認可和喜愛。

現在,這些共享資源正逐步地將我們的城市打造成一個共享化、資訊化的現代化城市,無論男女老少,都能享用到共享資源帶給他們的便利與快樂。相信在這個先進觀念、先進思想的驅動下,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城市,我們的世界,都會變得更加燦爛,更加繁榮,更加美好!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篇7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作文 ,678字

“碎片化”一個資訊時代的詞彙。如果讓一個普通人來描述自己十幾年前的生活,幾個字便能解釋清楚:看報,看電視。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瀏覽器與Wi-Fi漸漸地衝進了我們的生活,幾個字,變成了幾個詞,又變成了幾句話……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一個詞而引起科技。

科技漸漸讓我們的生活碎片化。公交卡是上班族的必備,每逢工作日,無論是地鐵站還是公交站總會水洩不通,乘著擁擠的地鐵或公交,微微抬起頭,放眼望去,人人都低著頭,如飢似渴的盯著手機,好似一隻只貪婪的老虎。

時間也變得碎片化。當我們想要買東西時,或許不用再像以前走到商場,轉了一圈又一圈。來尋找自己需要的物品,如今的我們,只需開啟手機,便可在網上開始購物,甚至比親自購買更方便,更省力。而正因如此,時間被撞擊成了一個個細小又單薄的碎片,灑落在各個角落。

閱讀,是排遣壓力的一條途經,可如今,走在大街上,又有多少人是手捧一本好書的?如今的人們誰不是捧著一臺手機,走遍天涯海角?在網際網路上,曾經受百萬人喜愛的好書已不復存在,隨意開啟一篇論文,講述的都是當今的遊戲與追星。我曾待在家,拿著一本書細細品讀,卻怎麼也靜不下心,這是為什麼?手機在我的身旁叮叮響,使我控制不住自己,禁不住誘惑的我,伸出雙手拿起手機,津津有味的讀著小說……但沒過多久,小說也漸漸碎片化,一本紙質書籍怎能一次性讀完?終究還是被分為了一個個碎片,一點又一點的品讀著……

我們的生活並非受網際網路所控制,讓碎片重圓,組成一個個歡樂又多彩的夢;讓時間不再破碎,還時間老人一個完整的沙漏。我相信,碎片重圓,已然不遠!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篇8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作文 ,1221字

看到“碎片化”這三個字,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這個由微博帶火的詞語,進入大家的視野也已經有上幾年了。粗粗看到這個詞,覺得碎片化無非就是生活作息時間被碎片化了,人們的時間變得零碎而有些難以掌控。可再看看當今的社會趨向,好像並不只是那麼一會兒事了。

在中國的當今社會,大部分的人一天幾乎離不開智慧手機。人們無法抵抗手機的魅力,也無法擺脫它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地位。因此,它漸漸演變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常態。我們已經不需要紙質報紙,網易新聞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天下大勢;我們也不需要再跑去書店淘老大半天的小說,閱讀軟體上玲琅滿目;我們甚至可以不用跑去圖書館查閱專業資料,度娘上的答案應有盡有……而這些情況卻共同導致了一個問題—資訊碎片化。

在網上獲取的資訊大多都是片面性的。在搜尋欄裡輸入一個關鍵詞,便跳出來成堆關鍵詞衍生出的資料,雙擊進去查閱時,卻覺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裡面只有一些最基本的情況概述和一些關於它的專業詞彙。在嘗試理解它的同時,不得不再去搜尋註解裡並不認識的詞彙,將碎片化的資訊拼湊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未免看起來有一點繁瑣,但所幸這樣的碎片化對我們現階段的學習卻是有利無弊的。

相比之下,網路新聞的碎片化卻沒有像搜尋軟體裡的有利無害了。大家一定看到過類似網路暴力、炒作、誤傳等這樣的字眼吧。這樣的情況往往是碎片化的資訊造成的。比如前段時間猥褻妹妹的那個哥哥被人肉出來後慘遭社會譴責,後續卻被爆是找錯人了;coser在地鐵裡被大媽莫名指責不務正業,影響社會風氣,卻有說法說是內部炒作……

根據以上的一些熱點來看,網際網路上的某些熱議話題未免有些斷章取義。網路其實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那裡人們暢所欲言發表自己對這些事件的觀點、情緒,也正因為如此,有些情緒化的語言才會過於偏激,帶動有些不必要的情況發生,給當事者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這些事件的最終原因,是資訊的碎片化。

在我們越來越離不開網際網路的情況下,這種情況是很多見的。早上在地鐵上或公車上,被好多人擠得喘不過氣來。這時候掏出手機看看新聞段子,用不了很多時間就可以瞭解很多事情。雖然這樣瞭解事物的方式很迅速,但我們還是要保持理性思維,全面看待問題,以免誤傳錯誤資訊,帶來不好的社會影響。

碎片化資訊如果被合理運用,便會發揮出它獨特的優勢。比如背單詞軟體“百詞斬”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在閒暇之餘可以刷刷裡面的單詞,既高效,又不感無聊,著實利用了我們平時所謂的碎片化時間。

遍及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在當今社會的推波助瀾下,也漸漸跟上了社會的步伐。碎片化的事物遍佈這個時代,有些人懂得如何運用這些碎片,去拼湊這個有意義的人生;有些人卻對這些碎片毫無頭緒,站在一旁乾瞪眼;甚至還有一些自以為能妥善利用這些碎片的人,實際上卻不懂其精髓,只是擺擺樣子罷了……

所以,對於現在碎片化的網路,我們應該慎重對待、妥善對待,杜絕看待資訊的片面性,跟上這個碎片化時代的步伐。

當遇上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篇9

當遇上碎片化的資訊時 ,948字

如今,我們的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碎片化。手機幾乎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資訊量爆炸的今天,我們接觸的每一個資訊都“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種生活對我們到底產生了什麼影響?

每天晚上,我們在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後,總是會拿出自己的手機,刷刷朋友圈,看看文章,以瞭解自己身邊的最新動向。我們絲毫沒有察覺到,我們所接收的資訊,已經逐漸碎片化了。我們刷朋友圈時所看到的每一條說說,並不會駐足在其停留很長時間,而是會繼續閱覽下面的說說。我們所看的文章也並不都是完整獨立的文章。很多文章可能都是其他來自不同地方的資訊組合而成的。在如今的快節奏生活中,很少有人能抽出自己的時間,安安靜靜地讀完一本書。大家只能用自己零碎的時間來獲得資訊。因此,這種碎片化的閱讀現象由此而來。

那我們該如何看待碎片化的閱讀和資訊呢?

首先,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碎片化閱讀大大節省了我們的時間。我們在網路上所看到的資訊都是精簡化後的資訊,屬於資訊中的精髓和要點,並且這些資訊能夠直接呈現給我們,省去我們自己尋找的時間。我以前上學時,遇到不懂的英語單詞就得翻字典,一翻就要翻個五分鐘。如今有了電子詞典,只要輸入單詞就能獲取它的中文含義及其他資訊,大大節省了我的學習時間。另外,這種碎片化的閱讀還有利於資訊的傳播,方便人們瞭解新的內容。

但是,這種碎片化的閱讀也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許多人在慢慢習慣閱讀碎片化的資訊後,便會在閱讀時變得隨意,目光一掃而過,走馬觀花,從而錯失資訊。在過去,人們為了獲得知識,需要翻閱大量資料,而這些翻閱和查詢的過程正是加深印象、並無意間擴充套件知識面的過程。現在的人因為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來輕易獲得自己想要的資訊,便不會去刻意認真銘記。袁枚曾說:“書非借不能讀也”,這話雖然是針對借書,但其中也有“輕易得來的事物就不會珍惜”的意思。並且因為碎片化資訊是雜亂的,所以人們可能會很難養成專心閱讀連貫書本的習慣。

因此,我們在享受碎片化閱讀和資訊時,也不能拋棄閱讀書本的傳統。碎片化的閱讀雖然給我們提供了便利,但許多通過閱讀書籍才能收穫的內容它卻給不到我們。身為一名學生,我們更不應該過多的依賴碎片化閱讀,而是要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這樣,我們的知識才會變得更加淵博,生活也會更加美好。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 篇10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作文 ,634字

網路,如今已成為這個時代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出現,使我們的生活逐漸呈現碎片化狀態—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購物,以及碎片化的社交……

以前,我們如果想了解世界各地的新聞時事,就需要通過閱讀報紙或者守候在電視機前來收集各類新聞資訊。而現在有了網路,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知曉世界動態,更新自己的新聞儲備。以前,我們如果想購物,就需要到商場逛上一整天,最後拎著大包小包的“戰利品”,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而現在,無論是生活用品還是服裝鞋帽,哪怕是一塊小小的橡皮,只要開啟購物軟體,輕輕一點,快遞員很快就會將我們心儀的商品送到身邊。以前,我們的親朋好友如果出差或居住在異國他鄉,我們就只能通過電話或書信進行問候交流。而現在,微信、QQ、FaceTime的出現使我們的溝通更加方便,我們不僅能聽見對方的聲音,而且還能看到對方的情緒狀態,緩解了我們的思念之情。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為我們帶來許多便捷,然而,它也存在不少弊端。比如:有些人喜歡一邊過馬路一邊看微信,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試想如有車輛經過,後果將不堪設想。還有一些小朋友,因網路遊戲而玩物喪志。自從某些遊戲上線後,“學生因不能玩手機跳樓”的事件頻頻發生,這種為了遊戲而放棄生命的舉動讓我感到十分痛心……

同學們,資訊時代很便捷,但同時也存在風險。而我們,現在正處在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我們要懷著一顆思考的心去正視它,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它,讓它真正成為我們生活學習中的助手,而不是阻礙我們成長的“凶手”!

我們的資訊時代 篇11

我們的資訊時代作文9 ,880字

在科學技術慢慢滲透到人們生活上時,一些改變也隨之而來,可以說碎片化時代帶來是把雙刃劍,有利亦有弊。

暫且說說好的方面,因為有了越來越多的手機,電腦,數碼相機等等電子產品的出現,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我們不用像古代人一樣,通訊需要幾天幾夜快馬加鞭地運送,也不需要飛鴿傳書,如今的我們,想要和家人或是朋友聊天時只要按下手機號碼,就能輕鬆搞定,更加厲害的是,如今QQ,微信等的軟體普及,人們甚至能視訊語音通話。

其二,近幾年手機淘寶等購貨商店變得越來越熱門,曾經我們需要花一兩個小時或是更長的時間去購物,但是因為有了京東,淘寶等的出現,我們再也不需要買一樣東西花很長的時間,或是去很遠的地方,到虛擬商店裡逛一逛,便能買到心儀的產品,既便宜優惠,質量也得到了保證,真的是一舉兩得,省時又省力。

其三,因為有了手機二維碼的出現,現在去超市只要手機掃一掃便能付款,省去了服務員找零的時間,讓工作生活都更加有效率,近日,在網上還爆出了掃臉取錢的銀行機器,真是神奇啊

說完了好處,便來講講碎片化時代帶給人們的壞處。

或許網上都會報道一些事件說:一家人新年團圓圍在一起吃飯,年輕的全都一個個拿著手機忙的焦頭爛額,而老一輩的人,氣的直接就將飯桌都給掀了,其實想來,老人們這樣的舉動並不是特別的吃驚,換成我們來想,如果我是那個老人我看到新年裡好不容易大家聚在一起,卻沒有一個人坐下來好好聊聊天,一個個只顧著看手機,發紅包,那我也肯定會很惱火。

再者說,因為現在網路的盛行,很多學生都開始沉迷於網路遊戲,開始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學習,整天滿腦子都是遊戲,影響的不只是學業,更多的還有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樣整日沉迷於電腦遊戲中,對於青少年來說是會影響他們的生長髮育。

第三點,因為網路,慢慢社會上出現了許多網路騙局,他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詐騙百姓的錢財,使得很多悲慘的事情發生。

好了說了那麼多,如今的碎片化生活的確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因為它的存在,人與人之間那種人情味慢慢變得淡薄,對於中國漢字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希望將來這些存在的缺陷能即時彌補,共創更加美好和諧的中國!

碎片化的資訊生活 篇12

碎片化的資訊生活作文 ,734字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被碎片化了,用手機刷微博、玩微信這些似乎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經常做的事。然而這些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與認識。

資訊生活對於我們的心態與認識有不好的作用。在這個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我們可以用手機去完成很多事情,它對於我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尤其對於處在當下那些沒有自控能力的學生來說影響非常大。他們可以整日只顧著用手機、聊天、看劇而不想去完成作業,甚至不想睡覺,最後既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又影響了健康。然而對於上班族來說,沉迷這些微博微信的軟體會使他們的工作效率降低,這時,這些資訊華的碎片生活就對我們造成了十分嚴重後果並且不利於社會的發展。

當然,凡事我們都要以辯證的思維去看待一樣事物。從某一角度來說,微信微博等網路應用對於我們的心態與認知有好的影響。

首先他能開拓我們的知識面。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公眾平臺越來越流行,很多好的文章、科普類的知識會在公眾號上釋出。我們無法否認我們現在的生活離不開手機,既然這樣我們便可以在日常使用手機的同時,通過看看微信微博上那些公眾號的美文與知識從而拓寬我們的知識面,提高修養。

其次,它能增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當下的生活節奏很快,我們整日上班上學到放學下班回家這些時間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日常生活。因此與家人朋友相談的時間甚少。這時我們就能利用微信QQ的聊天工具增近我們的親情友情。尤其對於那些遠在他國的人來說這些資訊化的碎片生活就成了必不可少。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它有好有壞,這關鍵就在於我們要怎樣看待它,從而使它對於我們的心態於認知有好的影響,使我們積極向上,而並非沉迷消極。

面對這些資訊化的微博微信我們應當有自控能力,篩選積極向上的內容摒棄那些對我們有害的東西。

有利有弊的資訊時代 篇13

有利有弊的資訊時代作 ,781字

移動網際網路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當你在出國旅遊時,由於沒有地圖,很有可能就會迷路。在現在的社會,這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因為只要一開啟手機,開啟地圖軟體,你就可以看見全世界的地圖,根本不會迷路。在以前,當你在博物館裡參觀時,看到很特別的生物,你對它很感興趣,只能去問家長和老師。現在,我們可以直接拿出手機,上網搜尋圖片和介紹資料。

在資訊時代,我們可以不用週末去外面補課了,可以直接在手機或者電腦上上課,非常方便,而且比外面上課還要便宜。如果你累了,還可以一邊躺著,一邊聽課。網上上課作業還是要做的,我們可以先在本子上寫出,然後再拍照發給老師。在資訊時代,只要一個小小的軟體,就能在網上上課,真是十分方便啊!

在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閱讀,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心態和認識。

雖然我們的時間被碎片化了,但是,我們可以合理地利用時間,積少成多,也可以學習。比如說:我們上學放學的時候,我們可以在路上聽英語,每天20分鐘,一個星期就有2個小時的時間來學習英語。如果上班很遠的話,人們在地鐵上可以看一會兒書,每天可以看一個小時,一週就有7個小時的時間來看書。我們在喝下午茶的時候,可以在軟體上聽書,可以節約很多的時間。寫作業的時候,我們要聚精會神,要做到又快又好,節約出來的時間可以用來讀課外書。在吃飯的時候,我們可以看一會兒電視,合適地放鬆一下。日復一日,我們既節約出了時間,又可以適當的放鬆,真是一舉兩得。

網際網路的時代有利也有弊,我們要合理的利用時間,不能一有休息的時間,我們就打遊戲或刷朋友圈,不能一直放鬆,要多看書,這樣,我們的進步會很快。就像數學家華羅庚說的那樣:“時間,每個人得到的都是24小時,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碎片化的資訊生活給不了我們幸福 篇14

碎片化的資訊生活給不 ,914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我們如今的生活早已經被碎片化。碎片化有好處,同時也有壞處,好的是比如我們上網查詢資料,不需一會兒時間,只需輸入幾個字,便能精準的找到我們想得到的資料,但是這使我們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就是隻要我們稍有不會的東西,不動大腦思考就直接到網路上搜索相應資訊,也不會去判斷網路資訊的準確性,有點像鸚鵡,人云亦云。同樣也有很多人沒有什麼耐心去閱讀稍微長一點的文章,惰性一點點的在蔓延,使得人們在獲取知識的途徑走得越來越遠。現在大多數人都會在手機中驚醒,在QQ中睡去,在視訊中乘車,在簡訊中上課,在網遊中吃飯等等,碎片化的休息正在無情的撕碎著我們的生活。

網際網路工具使我們能夠同時完成很多件事情,但當一個人想去同時完成多件事的時候,那他會每件事都做得不精。還有隨著如今資訊量的增大,人們不得不整天用嬌嫩的雙眼盯著惡魔般的手機螢幕,哪怕實在很疲倦了,他也只事用手揉一下,繼續摧殘著那雙嬌嫩的雙眼。這一群低頭族不單摧殘自己的雙眼,更嚴重的是使我們的情感遭到無情的侵蝕和破壞,導致人與人的關係不斷的疏遠。有句俗話說得好:世界上最遠的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卻在玩著手機。

如果問當今時代的同學們,你們對幸福的定義是什麼,他們肯定回答得不準確,很多同學們都會覺得幸福就是爸爸媽媽能讓我上網,刷屏,聊天。其實幸福是很簡單,而且是無處不在,例如父母一次鼓勵,同學一次掌聲,老師一次表揚,老朋友一次擁抱都會讓我們感受到暖暖的幸福。可悲的是,資訊時代的我們往往只關注到遠處的高峰,卻忽略了近處的美景。這正如顧成的一句名言: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來尋找光明。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我們方能感到幸福,不為碎片化的生活所遮擋我們明銳的眼睛。懂得幸福是靈魂的成就,而不是金錢的功勞。

碎片化時代的人的思想主要分為三種,一種是獅子,主動進攻,二是駱駝,被動負重,三是嬰兒,純潔天真。現在的社會不缺少進攻的獅子和負重的駱駝,我希望這個時代的更多人成為天真的嬰兒,擁有懷抱天真去面對生活,張開好奇的雙眼去發現世間,發現人間的幸福。

同學們,家長們,朋友們,讓我們拒絕碎片化時代,重新做一個完整的自己,真正感受我們人生的幸福。

碎片式的資訊 篇15

碎片式的資訊作文80 ,803字

幾十年以前,如果你問一個人怎麼了解新聞的,那麼他會說,當然是看報紙啊。如今再問同樣的問題,回答卻變成了“手機APP啊,你難道不用嗎”。

各種現象表明,超資訊化時代已經來了,各式各樣的碎片式的資訊源源不斷地流入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眼睛。比如,你在昨天買過一個東西,那麼今天,如果你在上網,就會有各式各樣的不同網站的彈窗廣告向你“推銷”幾乎與你昨天買的東西一樣的東西。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你昨天買了東西,那麼有關於你買過東西的資訊就已經進入到了大資料當中,而那些網站會對幾千萬人買的東西進行篩選,從中找出你的資訊,並在你上網時以彈窗廣告的形式展現出來。

你也許會問,什麼是大資料?顧名思義,就是非常多的資料集中在一起,而且數量多到你沒法想象。例如谷歌地圖拍攝街景時用的裝置,每臺每天產生的資料大約是1T,也就是1024G。而這只是一臺裝置。可以想象,所有裝置每天產生的資料是驚人的。

面對這麼多碎片式的資訊,如果全部看一遍,是不可能的,當然要有應對的方法。

首先,就是要進行資訊的篩選。許多網站中都有篩選這個選項,你把你想找的東西的特徵選出來,便能捨去大部分無用的資訊,節省時間。但有時,如果篩選的過細,有可能就會有錯誤的資訊。

其次,要進行辨別。你要明白,不是所有的資訊都是好的,千萬不要被一些錯誤的資訊所誤導,在接受前,多考慮考慮。

最後一點,要學會拒絕。每天的空閒時間裡,與其一直泡在碎片化的資訊中,不如多面對面與別人交流交流,或是出門散散步,運動運動,既有利於身體健康,也不會被那些碎片式的資訊所困擾,一舉兩得。

然而有時,碎片化的資訊並不是一文不值。比如在工作時,一直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腦是很累的,這時突然跳出來的新聞、廣告,不但可以稍微放鬆一下,還可以瞭解現在世界上都發生了什麼有什麼大事情,可以為晚上回家與家人或吃午飯時與同事增加話題。

碎片化的資訊時代是不可避免的,要看你怎麼去應對,才能在其中勝出。

被碎片化的資訊 篇16

被碎片化的資訊作文1 ,1136字

百度百科上對碎片化的解釋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生活在這個日益細化,日新月異的社會,加快了我們生活中碎片化的發展。資訊的收集必然是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做的事不論出於何種目的,但現在這個社會的資訊類別不斷增加,以致我們收集到的資訊中也到處是碎片化的。我們的心態和認識也一定在不知不覺中被碎片化的資訊影響著。

閱讀是老老少少,人們一輩子中不能缺少的,但碎片化正在大面積的使閱讀變成一種沒有任何營養的打發時間的方式,以致我們完全沒有足夠耐心去看完一整本書,更別說一本好書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更何況眾口難調,人們聽歌完全僅憑開頭幾十秒歌曲就決定是否聽下去,看一篇文章完全依靠一眼掃過的標題就決定了是否要繼續看下去。這樣人們就收集不到任何完整的資訊,只有片面的零碎的一小部分資訊。人們對於這樣收集資訊的心態敷衍,輕視,並且盲目跟從。

現代生活中,說到我們生活,一定會提到先進的科學技術了,先進的技術使得資訊的傳播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多了,人們的生活也是更便捷了,但科技也在不知不覺已經把我們引入了一個被碎片化的生活中。碎片化的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危害也越來越多,可我們卻仍舊一塵不變,繼續接受著碎片化的資訊。

隨著現代化飛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便開始體現出浮躁。毋庸置疑,生活“碎片化”的趨向完全是逢迎了現代人那思想和行為上非常浮躁的心態。因此碎片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影響力。大多的人每天曠日持久的上網瀏覽,眼睛盯著螢幕馬不停蹄地在獲取資訊,但事實是最後大腦裡剩下來的全部是些瑣碎凌亂的資訊,恍如過眼雲煙沒有留下多少印象,好似殘羹剩飯。例如讀者在收集這樣到碎片化的新聞,也就是被簡單化分層,最終只留下非常片面的簡易的新聞後,導致人們在瀏覽後只能獲得最膚淺,簡易的資訊,不知道新聞的內涵,所以這些資訊對人們生活方面的引導和實際的用處也很低,幾乎可是說是沒有任何益處的。

碎片化的資訊,在現在人們的社交無時無處不被充斥著,例如你開啟微信,你身邊全都是你的朋友們的所發表的日常動態,因此你就忙於處理這樣的資訊,這種沒有用處的資訊碎片會奪取你精神的注意力。所以,人們就會缺少了精神的自我獨處和自我思考的空間,以至於人們的反思逐漸減少,從而使人們自我認知能力大幅下降。

在這個網路大爆炸,並且到處橫行的,充斥著真真假假的資訊的時代,碎片化的資訊日漸增加,更加方便的是人們只要動動手指頭點選即可瀏覽這些碎片,並且完全不必深度的閱讀,更沒有必要深度思考問題和其中內涵,長此以往,人們也就習慣乾脆不去主動動腦,最後乾脆不動腦子,不更加深入認真的思考,逐漸缺少了自我主動思考的這種能力。我們要拒絕碎片化,主動思考,瞭解全面資訊。隨波逐流和膚淺應對並不是我們應該對待其他資訊的所採取的態度。

碎片化的資訊 篇17

碎片化的資訊作文70 ,741字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人們漸漸接觸到快餐式媒體,並以此來建立接受社會五花八門的資訊渠道。各種各樣傳統與現代的、全球與本土的、虛擬與現實的碰撞將資訊分解成七零八落的小個體供人類娛樂仔細想想看,在如今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裡,有沒有一次為一部好看的電視劇或者一則頭條新聞而放下手中緊急的檔案或是堆積如山的作業?沒錯,當然有。

近些年來,各類電視連續劇層出不窮,什麼偶像劇又或是古裝武俠劇。的確,我自己也承認這些真的很精彩。但在觀看完電視劇後試著回憶一下:“我學到了什麼?”答案是並沒有,所有的電視劇在看完之後,吸收的知識幾乎為零。

微信的公眾號、熱點只有部分是確實的給予了我們實用的資訊,但剩下的那些,不是上傳一些搞笑視訊就是以標題來吸引眼球去看一些毫無營養的文章,比如:“驚呆了,這些食品會導致終生殘疾!”“小心,這些食物的隱藏性毒素!”。我可以說這是一種只會博人眼球的欺騙性行為。

小時候,我們碰到不認識的字,父母都會讓我們用字典查,這麼做的目的到底在哪裡?以我自身來說,小時候因為沒手機等高科技產品,所以並不會有很麻煩的感覺;而現在,父母叫我們用字典查,內心會覺得:“明明有手機,有方便的方法幹嘛還要自找麻煩?”

從電視劇到頭條新聞再到方便的手機,這些看似平常的身邊事都是碎片化的資訊。但這些根本的實質性上的能帶給我們什麼難道自己真的不知道嗎?“知道,可是仍然會渴望這些資訊,因為一旦沒有了這些資訊我們就會落伍。”是,沒錯,但這理由成為不了貪婪潮流的藉口,也成為不了我們相信虛假資訊的事實。

碎片化的資訊就是由傳統演變而來,但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讓碎片迴歸整體。在龐大的資訊中,用我們自己的理智來思考,篩選無用的“垃圾”,將有益的“補品”更系統、實用的結合,才能組成真正幫助我們的資訊。

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的生活 篇18

碎片化的資訊,碎片化 ,1031字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曾經的節奏很慢,人們往往不重視一分一秒的時間。但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的時間越來越緊張,我們便遇上了一種碎片化的生活。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人們往往會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這也要求著他們抓緊有限的時間去完成它。同時又因為城市的結構導致了人們時常要奔波於各個場所,因此一天中便有了許許多多的碎片化的時間;人們將他們利用起來,形成了一種碎片化的生活。

在地鐵,公交車等公共交通上,總能夠看見“低頭一族”只顧著低頭看手機,卻無暇顧及身邊的事物—隨著資訊的流通越來越便利,國內外的最新訊息馬上就能被傳遍全球各地。人們利用上下班以及上下學的時間,或是等待的時間,就可以通過使用手機瀏覽網頁,便能得到世界上每個角落的訊息,知道了國內外的時事。這一定程度上為我們無聊而又短暫的空閒時間中提供了一種消遣的方式,也讓我們將時間利用起來,極大程度上拓寬了我們的知識面。

人們可以通過智慧手機去直接查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所以說碎片化的生活也提供給了不同的群眾去直接瞭解他們感興趣的資訊。

同時,人們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不會也無法去閱讀大量的資訊。這使得不易攜帶的報紙逐漸被淘汰,而可以通過小巧輕便的媒體更加壯大。更何況,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來臨,人們也沒有空餘的時間去瀏覽自己所關心的事物以外的資訊。所以跟有針對性,並能通過瀏覽記錄發現使用手機的人的偏好,再推薦相關內容的智慧手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青睞。碎片化的生活使得手機越來越受歡迎,造就了報紙逐漸被人冷漠,而手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可以說,碎片化的生活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我們的社會。

但是事物總是有它的兩面性的,碎片化的生活也同樣有它的弊端。因為人們在一段段碎片化的時間中快速的瀏覽資訊,所以碎片化的生活導致了人們失去了去深入閱讀的耐心,從而失去了深入思考的能力。人們瀏覽資訊是便只是將資訊一掃而過,充其量也只是知道了世界上的某個地方在某個時間發生了什麼事,並以此來作為自己談話時的談資。然而人們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不在細細地去品味其中的前因後果,也不知道這件事背後的原因及其意義。可能資訊化的社會也把人造就成了不會深入鑽研的人,而此時,倡導深入鑽研,而不是將資訊當作場上的美色,一眼即過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

碎片化的生活縱使有弊端,但它給我們到來的便利也不可忽視。而我們所做的便應該是揚長避短,是資訊化的社會發揮出它的功效。

碎片化的資訊 篇19

碎片化的資訊作文90 ,899字

當今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產生了碎片化的資訊。微博上的網紅也就是所謂的“自媒體”帶來了一篇篇搏人眼球的短片“苦命小說”。

手機和平板等網路載體。讓這些自媒體的文章在網路上迅速傳播開來。同時給自媒體帶來了許多人氣。很多正在讀書或者是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就通過這種方式獲取資訊和以這種碎片化的資訊賺錢,增加點選量。這些零亂繁多的碎片化資訊,夾雜在一起成為了讓人難以分辨,但卻有憑有據的謠言。漸漸地,網路背後的思維推手就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和對世界的三觀看法。如“王健林的小目標—一個億。”

“一個億”就成為了吸引眼球的熱搜標題,還有前段實踐,一個父親上法庭,要求將女兒趕出家門,同時收到了女兒親生母親和其親弟弟的支援。當這個標題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很不解,點開文章一看,前面全是女兒的不好,父母一點錯都沒有,點看下面的評論一看,很少有人問,為什麼女兒對父母不好,更多的是罵這個女兒不孝。過了三天,開庭了,判決書一下來,才知道真相,原來,家裡的房子都是女兒出錢買的,但名字是父母的,二老人家觀念就,認為兒子才是一切,就是想把女兒趕出去。馬上把房產證的名字換成弟弟的。於是評論的風向就變了。最多的一句:“你們家有皇位要繼承嗎。”

正是碎片化的資訊,博人眼球的標題,讓很多人”標題黨“—只看題目不看內容的網友。看到了錯誤資訊後,在網上破口大罵連“芳草天”都出來了。我們再想想,有多少時間沒有去專注/有耐性得精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了。網路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的思維鈍化,本身就存在的惰性更加“發揚光大”。每天的閱讀,已不再是經典著作,而是一種“快小說”2個消失就可以看完一本。從“書”中汲取的資訊十分凌亂,就像把一堆碎片往天空中一拋,落到之前的碎片上,根本不知道這些碎片有什麼連貫性,系統性。

不可否認的是,網路的便捷讓我們閱讀速度變快,從書中汲取變成了從影片中汲取。隨手一劃就可以翻到3D手術過程,瞭解手術的難度,同時改正自己錯誤的習慣。

大腦接收到的資訊更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反而記得更快,會有一種自發去學習的想法,瞭解國家大事,國際大事也更加全面。網路的正面與反面的相差很大,又是更是兩個極端。

“迷迷糊糊”的資訊課 篇20

國小三年級作文 ,704字

我參加了英國的kindssummer夏令營,準備開啟那裡的資訊課之旅。

走進機房,看見方方正正的電腦整整齊齊地排成幾排,像列隊的哨兵似的,我興致勃勃地選了一個座位坐了下來。一位年輕的、有著一頭金髮的女老師站在面前,說著流利的英文,告訴我們使用者名稱和密碼,讓我們填寫進去。

我連蒙帶猜的,還有些聽不懂呢。老師又把我們填寫的密碼刪了,重新填寫,並幫我們登入。這是為什麼呢?我更加不明白了。估計是我們填錯了吧,語言不通,交流有問題了,我眨巴著眼睛,不由有些心慌了。

開始了,桌面上所有的軟體都在向我微笑,可我就是不認識它們,英文標識的我可看不懂啊,除了IE瀏覽器。老師用手比劃著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百度,我們都聽不懂,只是一臉茫然地看著,看著老師做的示範動作,記住這裡該點什麼鍵,那裡該點什麼鍵。我猜測,或許老師一口流利的英文中帶著她本土的方言吧,要不然,為什麼我們都聽得迷迷糊糊的呢?

老師又讓我們在百度裡找到自己喜歡的圖片,還幫我們把圖片複製到一個軟體裡,耐心地一步步教我們美化圖片,然後讓我們自己動手試試。原來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啊。

“每個人最多隻能做3張哦!”她說。這句話我終於聽懂了,不由得有些歡喜。因為我做得又快又好,就一口氣做了三張。我每做好一張,老師就豎起大拇指,連聲說:“Howbeautiful!”我像是一隻採到了百花蜜、快樂地在花叢中飛舞的小蜜蜂似的,開心得不得了。再看看旁邊同學,他們有的是隨意地點開軟體在玩別的東西,估計這堂課他們學得比我還迷糊。

在英國參加夏令營,上資訊課,我收穫了許多知識,也有了全新的體驗。儘管迷迷糊糊的,但我竟學會了怎樣美化圖片,這真是一個奇特的學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