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化的歸宿相關作文20篇

經典文化的歸宿 篇1

高一作文 ,1207字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國的傳統文化著作更是不計其數,單單是儒家的文作就有《詩》、《書》、《禮》、《易》、《春秋》等等。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更是令文學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現在,科學技術發展飛快,中國的傳統文化該如何傳承呢?我們又應該怎樣學習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實踐在我們的是實際生活當中呢?

經典文化當中,豐富的知識能夠端正我們的心態,修養自己的身心。大學裡面就說過“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見,豐富的知識就在於研究事物的過程。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就像培根說得那樣“知識就是力量”。只有獲得豐富的知識,才能夠增長我們的見識,讓我們修身養性。一個人,若是缺少了知識,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是潦倒的。潦倒的人生就會碌碌無為。

從我國的文化中,我們可以學到對待學習的方法。就像“論語”裡面說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們對待學習中的知識點,不能不懂裝懂知道的就承認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如果,我們在學習上不樹立正確的態度,就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讀書注重的是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時候,如果不用心去思考,就會感到迷茫,從而失去了去探究事物的根底的樂趣。整天空想卻不去好好讀書,就會疑惑不解,這樣子,學習跟不學習又有什麼兩樣呢?所以,我們既要認真學習,又要養成多思考的習慣。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還要要養成多問的習慣。不懂就要問。《論語》裡曾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聰明而喜愛學習的人,會向不如自己學識的人學習,卻不會感到羞恥。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學識的淵博,而是要積極地去探究學習中不懂的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當看到別人的優勢時,應學習別人的優點,而從別人的缺點中,改掉自己也擁有的缺點。學習也是一樣的。畢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問則通,通則會。對於學習中的問題明明不懂卻又不問,不解開自己的疑惑,又怎麼能夠算是真正的學會了呢?

傳承傳統文化,我們要尊敬父母,愛護長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子》裡曾有提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尊敬自己的長輩,長輩是我們的領導者,引領著我們向未知的道路進發。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我們需要他們的時時提醒,時時監督,以免自己走上歪路。尊敬父母,愛護父母,《三字經》裡說“親師友、學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一個小孩子,九歲就會溫席,以此來孝敬父母,作為我國的青少年,未來祖國的棟樑。我們更應該要學會孝敬父母,關心父母,體諒父母。

中華文化引領著我們走在濃濃書香的路上,傳統文化,不只是看和讀,還要把傳統文化應用在生活中。這樣子,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中華的經典文化才可以被我們所繼承與流傳。

經典文明的基礎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916字

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名人志士,曲折經歷,動人故事……這些都是這條大河裡泛起的朵朵浪花。這五千年漫長歲月中的往事、傳說都被作家們編寫成經典文學,傳承下去,永世不忘。

在滾滾歷史長河中,那些經典文學著作就如同顆顆珍珠,閃耀燦爛光輝。一些著名經典:《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還有幾本名著:《論語》、《史記》、《吶喊》、《呼蘭河傳》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著。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遺產。

著名經典《中華上下五千年》是本很好的歷史讀物,它讓我們知道帝王的無奈,政權爭奪的殘忍,唐宋的鼎盛,清政的腐敗,日寇的血腥,自家的內戰……它教會了我們怎樣成長,怎樣愛國,怎樣為中華復興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在清晨的小學校園裡,我們常常能聽到一陣陣琅琅的讀書聲:“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長河之中,不僅有經典文學這顆珍珠,詩文古語更是其中的精髓。它能夠影響我們的思想傳統,改變我們一生,孔子的“儒家思想”更是讓國外人民深受其影響。

經典其實並不是文明的詮釋者,它更是文明的基礎。當閱讀經典成為奢侈,甚至成為痛苦,文明的光亮也就會變得逐漸黯淡。中華文明為何能傳承到現在,因為那些寧可犧牲一切,也要把經典完成的作家們,那我們怎能不把這文化的基礎—經典,傳承下去呢?

現在是個資訊化的時代,不僅是成年人,就連學生、孩童都沉浸在網路與資訊為我們編造的虛無世界之中,感受不到真實,只能天天做著夢,而不去付出行動,經典文學等著作也只有很少的人閱讀。這樣,是不行的。

經典文學作品可幫助我們陶冶情操,弘揚傳統文化,領略我們祖先那驚人的智慧。但這些在所謂客戶端上是找不到的。曾經有位美國學者把那些堅信“書籍早已被網際網路取代”的一群人,稱作“愚蠢的一代”。沒錯,現在有些年輕人就是這麼愚鈍,寧可抱著虛幻的網路,也不肯緊握燦爛的人文經典。

經典文學與古詩文能夠讓我們擁有志存高遠的目標,可以洗滌我們的心靈,淨化我們的人格,提高我們的道德修養,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走進經典,走進文明,一起在中華民族的長河中,書寫燦爛的一筆。

我與經典文學的虛實 篇3

國三作文 ,930字

至此,我於《紅樓夢》的認知總之是狹隘而片面的,一位喜讀文學作品的朋友曾說《紅樓夢》中多詩,叫人讀來晦朔生隱。

其實說來,這位朋友雖知識面廣泛,可礙於市儈的生長環境,不免有些憤世嫉俗。對於她的言談,大約只可聽得三分,可對我大小造成了影響,所以我長久以來規避著《紅樓夢》一類的經典書籍,從未真正閱讀過,便更談不上品味。

《紅樓夢》的誕生時期,位於歷史的交錯階段,運用的是叫人略微難解的古白話。我喜愛魯迅的文學,自然也喜愛他那種白話稍夾儒味的筆風,可面對真正的古白話,我是敬畏而懦弱的,離我們已略有久遠的文字只有在腦中千迴百轉,彎彎繞繞長久才能真正理解。

理解也並不是吸收,倘要將所讀真正吸納,那又是長久的過程,這實在使人疲累。所以我選擇了躲避,遠遠離開那些生動卻令我驚懼的文字,在這軟弱的躲避中,我失掉了許多與美好接觸的機會。

在學校,我的班主任老師正是教授語文。他也是一位善讀之人,四大名著中他最喜《三國演義》。他曾說,他已將此書通讀了三遍,對於每個情節,每個人物都能給出讀到的見解。

同學之中也不乏智流之輩。他們能熟流地解說書中的許多片段,與人談論自己的意見與想法。所以,上課時我最懼怕的便是談及名著爾爾。

我不願暴露自己的淺薄與無知,每當他們提及名著時,那飛揚的神采一遍遍撞擊著我的神經。於是我一次次地暗下決心,要認真讀過這些書籍。可每次轉眼,我都會迅速將其拋諸腦後。所以,我永遠一邊自溺於自卑,又一遍拋卻著努力。

《紅樓夢》被稱為當時文學的巔峰之作。這其中自然不無它的道理。即使現今我還從未真正閱讀過它的原文。了其中滿蘊的中華古典文學之美是可想而知的。關於人物的塑造,它無疑是萬分成功的,這其中的每一個人物獨獨拎出,無一不是經典。

倘若我繼續對它作出任何評價,大概都會顯得做作、僵硬而虛假,即使是我已寫下的這星點詞句,都是對於文學作品評價的一概套路,缺少了許多的主觀意見及真情實感。

此時此刻,即使我當真對此書的某一片段、臨時抱佛腳地寫下一篇評論,也還是少了意義與意境。所以我還是隻寫了自己關於《紅樓夢》的稍許真實。

我一直在網路與作文中叫囂著中國文化的傳承,可實際卻沒有絲毫的作為。這實在自我相悖,或許往後,當真該對我自己的口口狂言與夢想做出真正第改變。

文學經典淨化心靈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533字

文學經典猶如一汪清澈的泉水,慢慢的流進人們的心裡,悄悄的淨化人們的心靈。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是啊,的確如此,只要認真讀書,就一定會發現自己的那座金礦。但是,金礦需要我們去更加深入的發掘。

多讀經典可以開拓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明白許多道理。

從毛澤東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中,我明白了遇到困難要毫不畏懼,勇往直前;從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中,我明白了一切新生事物的發展是無法阻擋的;從岳飛的“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中,我明白了要珍惜光陰,發憤學習……

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一名五年級小學生,已過去了十幾個春秋。從《格林童話》到《上下五千年》再到《三國演義》,從《伊索寓言》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再到《水滸傳》,文學經典一直伴著我的童年。每當我因貪玩而虛度光陰時,我就會想起不屈不撓的海倫凯勒,別說是一天,即使是一分鐘,一秒鐘,她也會珍惜;每當我遇到挫折時,我就會想起忍辱負重的司馬遷,他即使受冤入獄受了酷刑,也百折不撓,完成史學、文學鉅著,“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不知我何時才可以找到自己的黃金屋。朦朧中,一陣聲音傳來:“就在不遠處!就在不遠處!”

東西文化的碰撞 篇5

高二作文 ,930字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是既保守固執又精明能幹,而西方人則是比較自由民主,做事規矩,追求紳士風度和誠信。兩種來自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總會發生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這在看完《東方文化西方語》後感受就更加明確了。

比如,談到“海外華人圈有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在國外要過三關,即語言關、金錢關、心理關。不過以我在海外的觀察與經歷,我覺得華人們還要過‘小人關’。”這個“小人關”指的是中國人在國外生活時,老想著在各種管理和制度中找出可以佔便宜的漏洞來減輕高昂的服務費用。這種行為自然是不被提倡甚至是違法的。但做這些事的中國人抱著一絲僥倖的心理,想著自己應該不會被抓到,而且這也是沒有誠信的表現,是對自己極度不負責任的做法。在國外,誠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德。一個員工可能會因為就撒了一次謊而很難再找到工作或終生失業。高中生可能因為考試作弊而不被任何大學錄取。更何況是不排隊、坐車不買票甚至是逃稅這種事?

“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這應該是許多國人心中的觀念,出國後也屢試屢爽,頻頻觸犯法規法律。我們身邊也是常有“沒有明令禁止的事就是可以做的事”的情況出現。如規定學生晚自習期間不能去洗手間,有些同學就想出“我去喝水的時候順便去上洗手間”的藉口;上課不許吃零食,有些同學就用嘴叼著牛奶一直喝個不停。老師看了提醒他,他就說“規定上課不許吃零食,又沒說上課不許喝牛奶”。在這種小事上都喜歡找漏洞去鑽,更別提那些可以“省錢”的“坐車不買票”“逃稅”等事情。中國人的精明能幹都用在瞭如何讓自己付出很少卻能享受成倍好處上。殊不知有辛苦汗水的勞動成果才是最受用最踏實的,靠正確途徑得來的東西才最受享用的。

外國人看到我們國人的這些海外行為,即使我們的國民GDP再高,生產總值再大,進出口量再多,終究還是不會從心裡承認我們中國是一個大國、強國。出國在外,我們已經勢單力薄,更要遵守國外的制度和管理規則。出國留學,入鄉隨俗是最好的生存方法。學習國外人的禮貌誠信、遵紀守法,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的環境,儘早度過“小人關”。而不是屢次違反法律,還被驅逐出境,搞得金錢事業兩頭空。

最後我認為:精明能幹是好事,國外生活要自律;學習當地各法律,適應民族好文化;樹立中國好榜樣,民族強大遲早的事。

永遠的經典,永遠的朋友——我和母親共讀《紅樓夢》 篇6

讀後感 ,1131字

兩本沉甸甸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紅樓夢》擺在面前,我與媽媽相視而笑:這個寒假我們母女要一塊兒看《紅樓夢》。

對我而言,《紅樓夢》是文學顛峰之作,雖斷斷續續地看過幾段電視劇,平日也多提及書中的“寶哥哥”、“林妹妹”,但對於原著,卻至今未完整地讀過。總以為大家之作高不可測,平平小輩不能徹悟其意,因此不願細細地通讀。媽媽“聊發少年狂”的理由很新奇,她在一個節目中看到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女孩對《紅樓夢》瞭解很多,頓生羨慕之意,於是決定和我一起看《紅樓夢》。

經典果然不凡,兩本手捧在手裡,明顯的沉重感,我有些擔心:“咱能看完嗎?”媽媽笑了:“咱們慢慢看。”於是我們就向《紅樓夢》“開戰”了。

最初我們的勁頭兒都很足,一有空兒就捧著看,因此每天都能看好幾回。記得老師說過這本書的前5回,對於理解整部書很重要,應當作重點來看,我也提醒了媽媽,於是我們在前5回上,花了較長的一段間。隨著春季的臨近,家裡越來越忙,讀書的時間被擠的少之又少,而且與看電視、玩遊戲、找同學玩這樣豐富的假日活動相比,安靜地看書似乎成了最不可理喻的事,在娛樂大潮的衝擊下,我們的讀書活動漸漸被荒置了,有時一天也看不了一頁內容。

有一晚,我拖著玩了一天的疲憊的身子準備睡覺,忽然瞥見了桌子上的《紅樓夢》。這本幾天前我還痴迷其中的書如今安靜地躺在那裡,與這節目的歡樂與躁動格格不入。我靜靜地拿起它,同樣的厚實;翻開幾頁,熟悉的內容:它一直都沒變!我忽然明白:這喧囂的世界,節日在變,歡樂在變,但一本書不會變,它內在的文化知識是長盛不衰的。一本書可以享受追捧,也可以容忍冷漠,無論你何時想讀,它都可以安靜地做你的朋友,最冷靜的朋友。

第二天,我對媽媽說:“我們繼續看《紅樓夢》吧。”媽媽笑了:“這些天咱們都把這事忘了。”於是閒暇時分,我們母女又捧起了《紅樓夢》。

兩代人同讀一本書,自然會有不同的感悟。黛玉的孤高冷傲,寶玉的頑劣多情,寶釵的精於世故,當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母女間也有了新的交流話題。我喜歡寶黛之間的純真愛情,認為薛寶釵是這份美好愛情的“第三者”,而媽媽則以她更成熟的眼光來看待這場愛情,她認為賈寶玉和林黛玉都不夠成熟穩重,黛玉的性格過於孤傲,即使沒有薛寶釵插足,寶黛也不一定有結果。可能這就是因為年齡和閱歷的差異而形成的不同認識吧。

可是我們也有相同的觀點,比如在看待賈政教育寶玉的問題上,我們都不反對這樣的教育模式,都以為這樣的教育完全沒有尊重孩子,一味地責罰、辱罵只會導致兩代人的隔閡越來越深。

不覺間假期就要結束了,雖然沒有讀完《紅樓夢》,但這次讀書的最大收穫並不是對《紅樓夢》有多麼透徹的理解,而是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這個多變的時代中,一本書是你永恆的朋友。

文化的融合讓世界更美好 篇7

高一作文 ,1014字

在這個科技突飛猛進的國度裡,隨著時代的變遷與推進;文化的發展,全球經濟化狂潮的席捲而來,“融合”這詞已不在是說說而已,它早已進入了人們的心尖。”深入到了人們的骨髓。

彼時千年,在《鑑真東渡》裡,回到盛唐時期。鑑真六次東渡,他帶去佛教經典以及建築.雕刻和醫學等知識,對促進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佛教與醫經也有著緊密的關係。佛教以慈悲為懷,不僅要治世人的“心病”,還要治世人的“身病”,所以佛陀被稱為“大醫王”。《法華經》上說“多聞有智慧”,懂得醫方明等,是智慧的表現。特別是大乘佛教修菩薩行的出家人,為了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要把“於諸病苦,為作良醫”作為一種自覺的行動。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深入到名族靈魂的“融合。”這種歷史輪迴的是一種成功的現象。

融合,他就像一隻無形的手,在無形之中,早已與這個時代融為一體。

在《德國式閱讀的力量》裡,德國隨處可以看到正在閱讀的人,車站、咖啡館和草坪,這不僅侷限於校園,而是任何場所,似乎每個人的揹包裡都有一兩本書,只要一有時間,他們就拿出來讀讀。如果你在德國生活,你一定知道這裡的圖書是多麼昂貴。

說到他們對閱讀的需求知識的融合,不得不談及到我們中國了,在這個充滿科技創新的國家裡,手機成為了我們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每天有多少青少年對著手機“埋頭苦幹”,看小說,也不願意多看一兩眼對自身有用的書。說到閱讀量,更是令人咋舌!中國人每年每個人平均的閱讀量是一本書,甚至是零。若說想要像德國人那般與書本精髓的融合;答案不言而喻,那簡直是天方夜譚!魯迅的《拿來主義》裡有說過:“取其精華,去其槽帕。所以,我們應該向德國人學習,閱讀永恆的書,吸取書裡的精華,來對自身文化不足的填補!去掉看小說的不良習慣。也相當於是去其槽帕。因為融合是人與人之間的靈魂,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流。

融合,無關時間,無關事情。他只是願與不願,想與不想。我深喜北島先生那首叫《生活》的詩,只有一個簡潔得不能再簡潔的字:“網。”可他卻勝過了千千萬萬句話!我認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裡,我們不應該把忘了最終目的的“融合”稱之為融合;不該為自己找了那麼冠冕堂皇的理由來矇蔽自己。我們該是要理解融合的真正涵義。

我們不該被這個時代給網住,我們要像蜘蛛那樣,與網融合的同時也要掌控那張網,而不是,蝴蝶,飛蛾,蚊子……諸多此類被網住的昆蟲。因為這個世界的進步創新需要我們,而我們需要知識文化的融入來補足世界的需要。

尋找隱在“黑”中的歸宿 篇8

高二作文 ,819字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

比起紅的張揚,黃的刺目,白的直露,藍的憂鬱,我更偏愛於黑的內斂、凝重、含蓄和神聖,因為它讓我更沉穩,更覺安全。

喜歡在黑暗中摸索著做自己喜歡的事,那感覺,就像是再不受束縛與干擾,只需安心地探索自己的新事物,享受一份自得的喜悅,此時,我便可以做一回不一樣的自己,完全的放鬆,完全的投入,不必理會外界的看法。所以,在黑中我找回了自己,找到了可以寄託心靈的歸宿,找到了心底壓抑久矣的嘗試慾望的歸宿。

也喜歡在黑暗中靜靜地想一些人,想一些事,想那些從我生命中經過的,帶給過我感動的人,想那些印在腦海中回味無窮的事,它們是我的精神支柱,總能給我向上的力量。所以,在黑中,我存放著永不褪色的回憶,也從中找到了美好紀念的歸宿。

還喜歡在黑暗中偷偷的哭,偷偷的渲洩,有了黑暗作我的保護色,就不必再擔心有人會看穿自己,發現自己的脆弱。也不必戴上重重的面具,偽裝堅強,而是盡情的流淚,沖刷走不如意,沖刷走委屈,換得較為舒暢平和的心情。所以,在黑中,我可以卸下負擔,不嫌丟人,找到陰鬱心思的出口,給真實一個歸宿。

更喜歡在黑暗中默默地發呆。沒有了白日的喧囂氣氛,在黑的靜謐中,最易迴歸自然,發現平常被忽略掉的美景。比如,窗外那些被剪碎的月光,以及緩緩流過耳畔的風,都可以被捕捉到。而且,在與自然的親切交流中,也方便聆聽自己的心聲。至少,此時心境是平靜的,思想上也更冷靜,還不用被別人引導,一切的想法,全憑自己作主。所以,黑暗中,有了反璞歸真的感覺,找到了最原始的自己,替真切找到了歸宿。

黑,不代表什麼都沒有,也不是什麼都看不到,它只是把我們與日常的世界隔離開來了,營造了另一個有著不同感受的環境,在黑中,我們用的是“心”,不再只見到表象,而是深層的剖析,所以,我們能夠了解自己靈魂深處的呼喚,並作出最理智的迴應。

帶著黑夜賜予的黑色眼睛,去尋找人生的光明,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找到最合適的歸宿!

風景是人心的歸宿 篇9

高二作文 ,895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題記

東山魁夷曾說過:“風景是人的心中所願。”

心駐紮之地,風景長存。心駐於淡泊之中,便是傾盆大雨也成絕美景緻。好比蘇東坡途中遇雨,常人只有狼狽二字,他卻竹杖芒鞋,瀟灑寫下“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心駐於奉獻之中,便是窮鄉僻壤也會變成山青水秀之地。正如“最美鄉鎮幹部”的某鄉黨委書記,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八年的堅持,終將荒山換青峰。

難忘豐子愷在《豁然開朗》中所說過的一句話:“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生活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生活。”風景是人的心境,與人時刻不離,心在哪裡,風景就在哪裡。

蘇軾評陶潛:“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而陶潛棄官而去,心中掛念的又豈是日暮歸家時分那一縷炊煙?他於紛繁官場中並未深陷,也未曾片刻迷失自己,因為他知道有一顆超脫淡然之心,處處皆是風景。正因為風景是人心的歸宿,所以純淨的心靈需要安放在純淨的環境中涵養。陶潛不願心被混濁的官場束縛,不願被阿諛奉承蒙蔽視聽,從而喪失了那一片絕美的風景,才毅然離去。他掛念的不僅是家,更因心底那一片淨土渴望迴歸。最終,他的心居於田園,給世人一幅採菊東籬、把酒高歌的隱士圖。

如果形體被束縛,但是心卻是自由的,最終形與神都可能獲得自由。被誘騙為黑奴的所羅門生活如地獄般悲慘,但他的心卻是自由的,他的心駐紮在北方,“我想要的不是生存,我想要生活!”因著心,因著不放棄,所羅門才能堅強地熬過十二年奴隸生涯,最終重獲自由。心存自由的天堂,處處即是天堂。

心存於瑣碎之中,那麼風景便是一地雞毛,眼底與遠方都堆滿瑣碎不堪的慾念。心活於愛心之中,那麼風景便是面對災難時的同舟共濟,而不是冷漠的匆匆而過的人流。

“你快樂而是不快樂,與你擁有什麼、你是誰、你在哪以及你在做什麼都沒有直接的關係,它只與你在想什麼有關。”卡耐基曾如是說。的確,風景與所處之地無關,只與心息息相關。

風景是心的歸宿,心懷遼闊,風景自然開闊。帶著一顆無畏的心,伴著一路風景,你將一步步抵達浩瀚的人生之海。

我的歸宿 篇10

高一作文 ,855字

是什麼讓我把煩惱當做一陣清風一刮而過?是什麼讓我把憂傷化為希望的力量?是什麼讓我把痛苦的痕跡演變成前進的軌道?是家—我的歸宿!

遇到困難時不曾懼怕,因為我想到了家。

剛踏入高中的校門一切都那麼陌生,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課本,甚至連水龍頭裡流出來的水都是陌生的,我遇到了許多困難,許多挑戰,可我沒有一刻是害怕的。當困難來臨的時候我總想到家裡那縱橫絲紋透出點點幽深的石板;想到家裡那棵梧桐樹樹枝搖動,沙沙作響的聲音;想到奶奶那飽經風霜眼角的皺紋……想到這些似乎充滿了力量,讓我不畏困難,一步一個腳印,我走出了我家,卻沒有走出心靈的歸宿。家是我永遠的精神家園。

向著終點不斷前進的道路上免不了許多困難,許多風雨,家則是我們永遠的庇護所!

遇到挫折時不曾迷惘,因為我想到了家。

課本知識點越來越深,越來越難理解,數學聽不懂,英語聽不進、物理化學聽天書。考試成績更是慘不忍睹,語文四十分選擇題只得二十分、英語還不到及格線的一半分數,即使這樣我也不曾迷惘,因為我想到了我的家,家指引我前的方向。我不屈服於現實的殘酷。天空雖然沒有留下我的痕跡,但我自己飛過,榜上不曾有名,但我已努力過,高中生活學習的競爭是殘酷,高考更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更因為這樣我更要努力地去奮鬥,我要讓我的青春激起一道巨浪……

人生的道路曲折、堅辛,不曾迷茫,是因為家的力量。

遇到挑戰時不曾退宿,因為我想到了家。

自修課上我遇到了一道數學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急得我撓頭抓耳,這是一個挑戰,對於數學極差的我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不曾退縮,因為我想到了家,想到了爺爺的一句話:“敢於面對,才會有收穫”。我嘗試了一種又一種解法可就是抓不到正確答案。我心頭開出朵朵清冷的花,可我沒有放棄依舊努力著……突然我覺得“柳暗花明”了,我順藤摸瓜思索下去,終於我抓到了正確答案……

家的力量讓我不曾退縮,我堅信我可以成功。

是的,家是我們心靈的歸宿,家是我們永遠不忘卻的地方,是我們人生路上力量的源泉。

想到這裡,背上挎包—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