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的醉蟹相關作文20篇

老城的醉蟹 篇1

國一作文 ,106字

家鄉的醉蟹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488字

說起我們慈溪的特色,我真是幾天幾夜也數不過來;慈溪不僅風景如畫,文化悠遠,名勝眾多,而且特色菜個個都讓人垂涎欲滴呢。要說這特色菜裡,醉蟹是我的最愛。

醉蟹是江南地區普遍流行的美味佳餚,外地的遊客往往驚訝於慈溪人對它的偏愛,而慈溪人卻對此津津樂道。

醉蟹的製作方法極其簡單,以螃蟹為製作原料,加以米酒或白酒、香料精鹽等醉制而成。螃蟹首選膏肥肉厚的,越是張牙舞爪的越會“喝醉”,酒香沁入蟹肉,光是聞一聞都讓人“醉”了。

只要幾個小時,色香味俱全的醉蟹就可以裝盤了。瞧,醉蟹個體完整,栩栩如生,色澤青中泛黃。佐以蔥姜,黃、白、綠色交相輝映,讓人食指大動。

來,快跟我一起來大快朵頤吧!只輕輕咬下一口,蟹的鮮味與酒的香味便洶湧而來,充斥了你的口鼻,味蕾不禁活躍起來,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沉醉在這濃濃的鮮味裡。蟹肉鹹鮮適中,蘸些米醋更是可口。

醉蟹不僅肉質鮮嫩,回味甘甜,而且非常下飯,是慈溪人的宴上珍品。凡是家中辦酒席,必有這一道“江南美食精品”。可見,慈溪人對醉蟹是如何的厚愛了。

說到這,我的口水已經“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快來我的家鄉做客吧,我給你們端上一盤醉蟹,包你們吃得如痴如醉。

老城的早茶 篇3

國一作文 ,935字

避過高溫,來到揚州,吃一頓早茶。

吃早茶的習慣在這座古城已有很長的歷史了。

到冶春茶社的時候,已是將近八點了,人卻不怎麼多。桌子上擺著一紫砂茶壺和幾個雪白的瓷杯,約莫比大拇指高些許,裡頭盛著茶。

落座不久,年輕的服務員端上來幾碟燙乾絲。說到這乾絲,清代曾有人寫道“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菸袋臥長苗,燒酒水晶餚”其中這“加料千絲堆細縷”就是寫的這乾絲,辨認不出這是什麼味,僅僅一盤切得如縷的乾絲,點綴著香菜和薑絲,底頭盛著的是醬料,總的來說,簡單又不失風韻與傳統,吃起來,卻滿嘴生香。

過了些許時候,是五丁包子,端上來是冒著騰騰熱氣,人們倒也不急著吃,我也先觀察起這三丁包子的形態出來。略扁,外形倒是挺普通,咬了一口發覺這面極其有彈性,這餡更是極其鮮美,然後我便大嚼起來,吃後任然回味無窮。

揚州還有個極其廣泛的說法,便是“皮包水”與“水包皮”,指的是揚州人早上去茶館喝茶吃點心,晚上去浴室洗澡。這點心也是贏得了許多好評,歷史上的眾多名人也是讚賞不已,朱自清曾說“揚州最著名的是茶館;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滿滿的。揚州的小籠點心,肉餡兒的,蟹肉餡兒的,筍肉餡兒的且不用說,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燒賣,還有乾菜包子。”此行前來,並無口福吃到那乾菜包子,但那蟹黃湯包卻是同樣的使我讚歎。

蟹黃湯包端上來時,是盛在高底的碟子裡的,稍微移動一下便可以看見裡頭的湯汁在晃盪,我小心地移動,生怕破了,但這麵皮倒是很有彈性,晃盪晃盪也沒有破,包子上擺著一根小吸管,我欲動手,卻被制止,理由是太燙,我只好耐著性子等等,這吃法倒也有所耳聞,十二個字“輕輕提,快快移,先開窗,後喝湯”,等了一會,先倒了點醋上去,大家也都是拿吸管在湯包上開一個小窗,這皮薄得像紙,不用多少勁兒就捅開了,吸湯的時候倒不能急,到嘴裡的第一感覺只有鮮美,湯汁裡的蟹味刺激著我的味蕾,不一會湯汁見了底,原先晃盪的包子癟了下去,蘸著醋把接下來的皮與餡吃下,鮮而不腥,未來得及回味,又是一籠肉餡蒸餃……

吃完,卻已經九點了,人倒是挺多的。

這裡的人們生活節奏很慢,看著人們說說笑笑不緊不慢地吃著早茶,茶社裡十分嘈雜,卻沒有人嫌棄的,人們彷彿不是工作和賺錢,而是享受而生活,或許這就是千百年來許多人喜愛揚州的理由吧。

老城的香乾臭幹 篇4

國一作文 ,889字

“香乾臭幹嘍……”幼時記憶仍會隱約浮現,往事回首,令人神往,戀之,憶之。

每到下午四點左右,街頭就會有一群著裝相似因此出眾的賣主:一輛破舊的二八大槓加重自行車,龍頭上插把杆稱,後座上綁著一個用紗布蒙著的竹筐,裡面兩個小盆裡分別裝著香乾和臭幹。他們從下午四點出發,陸陸續續,一路吆喝叫賣,直至傍晚夜深。那“香乾-臭幹嘍”的聲音,時斷時續,傳進了千家萬戶。

空空的竹筐中還剩些汁兒,傍著月色,似乎有絲溫暖,是興喜歡愉,也是自豪,更是對手藝的肯定,在婆娑的燈光月影中,走著。那時他們的小竹筐,就是我們平常人家的小菜罈子,五毛錢的香乾臭幹便能將我們這些小孩子哄上好久,樂個半天。

臭幹大都由莧菜根或臭鴨蛋做成的,臭滷泡製;香乾則是用年復一年的五香老滷,口味非常獨特。最後逐步增加了五香蠶豆,海帶絲和花生米,但地道的味道始終未變。香乾臭幹在那時稱不上什麼盛宴佳餚,卻是家家戶戶逢年過節必定擺上盤的俗菜。

本地人的餐桌上,經常會出現香乾炒青椒、秋葵,爸爸招待人時,便會買兩斤香乾,用磨得光滑剔透的寶刀“唰唰”切成形狀、大小,幾乎完全一樣的乾子,又細又長。鼻子湊上去聞聞,並沒有什麼香和美味而言。夾來兩塊,乍一吃,乾子鮮嫩細滑,口感恰到好處,再細嚼,還有幾分韌勁,沒過癮,又夾來幾塊,汁兒便流了出來,細細品,發現味在其中,鹹香美味,滋味令人慾罷不能,嚥下去後口中還存留一抹豆乾香,味香綿長。爸爸抿上幾口酒,配著乾子,自得其樂。

香乾,味在鮮嫩,而臭幹,味就在醇厚的勁道。樓下的飯館裡,他家最拿手的就是特質臭幹,可自成一菜,而臭幹炒蘆蒿更是家喻戶曉得一道美食。臭幹,臭,又是乾子,黑乎乎的汁兒,乾子灰白,臭味可聞,可待放入口中一嘗,又有一番美味,像是一種奇香,甚是美味,也許就是“雖臭即香”的氣味撲鼻,滿是知足。

香乾臭幹,源於楚州,原本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食物,隨著時間,大家也就順著習慣了,二者合一。

家鄉,十幾年一晃,樓房一變,街道寬闊了,模樣煥然一新,那純正的手藝,卻未曾改變,有著回憶,念想,乾子的味更濃更美味。

老城,一直在變,也永遠都未曾改變過,因為在那些人的記憶中,老城的味道未變。

家鄉的老城區 篇5

國小三年級作文 ,765字

我的家鄉曾被著名作家錢鍾書寫進了一本偉大的書裡。《圍城》裡提到的“平城”就是我的家鄉,那時候叫“藍田鎮”。藍田鎮在抗日戰爭時期因為大量學校的內遷而一度繁榮異常,被稱為“小南京”。現在的藍田鎮作為老城區被高樓大廈包圍著,猶如大白瓷盆裡的一顆小青珠。

老城區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河兩岸是兩條老街,在綠水碧波和老樹粗枝的背景中不時閃出一角青黑色瓦簷,河中間連著一座古老的石拱橋—藍溪橋。現在老街儲存最完好的就是連線橋的那一段。老街全是由青石板鋪成。因為有很多年曆史,每一塊青石板都很光滑,尤其是下雨天,像鏡子一樣閃亮。我想這些青石板一定記載著很多很多人的身影。街兩旁的房子還是木頭做的,都是兩層,木樓的門是由一塊塊可以拆卸的門板組成的,門板很高,我想我怎麼搬得動呢?那時候的小朋友要開門出去玩可不容易啊!

橋腳有一家麵館,每次爸爸回老家都會特意帶上我們去吃一頓。我心想:那裡沒空調,還要自己端面,自己拿筷子,自己倒茶水,再說了,到處都能吃到的東西,為什麼一定要在這個簡陋的地方吃呢?我問爸爸,他告訴我:“第一是因為這裡的面是手工面,在別的地方很難吃到;第二是因為這裡過去是一家國營麵館,幾十年來幾乎什麼都沒變,保持著原來的樣子,有爸爸很多成長的記憶……”

聽著爸爸的話,我打量著我坐的粗重的條凳,盛麵條的粗瓷碗,方木桌上脫掉油漆的地方露出潤澤的紅色;來來去去吃麵條的人拉著家常,邊吃邊說笑;門口那個賣油粑粑的阿姨據說是以前那個老奶奶的媳婦……我彷彿明白了,我調皮地說:“爸爸,我們坐在這裡就像坐上了時光機。”爸爸捏了捏我的鼻子,很開心。

家鄉的老城區雖然每年都在縮小,卻還在繼續繁榮,那裡還有手工餈粑店,老舊的剃頭鋪,銀鋪,還有賣紙燭竹編品的……爸爸說那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我有幸看到了爸爸的記憶,不知道這些記憶能保留多久呢?

未曾老去的古城 篇6

國二作文 ,754字

經歷了無數次潮起潮落的海邊,坐落著一座聽盡無數次晨鐘暮鼓的老城。

時間的潺流只將它陳舊的肉體侵蝕得滿是傷痕,歲月的浪潮捲起世間,翻騰行過了幾度春秋,可它如一塊礁石,身上刻滿歷史的銘文,即使巨浪滔天,也只肯微微挪動,笑著說:“不要急,慢慢來。”

古城已經老了,正如這斷壁上鋪張著歲月的塵埃,裂磚表面生出了青苔,老樹的新葉多少次綠了又黃,黃了又綠,而城中的人亦是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街面更是充塞著回憶,隱約一股香氣從或近或遠的小巷中,或近或遠的回憶裡緩緩飄來。冷清的行道上,好似舊時那些行人,都已化作塵埃。又有誰知道每走一步,招惹上幾多時光!

走進一家店鋪,卻以為只有回憶還在其中留存。看著蒙上一層厚厚光陰的小桌,看著原本充滿灰土的罅隙中只剩下木屑,任人都會心生悲哀。

“年輕人,有什麼可嘆的?”吱嘎一聲,推開你記憶中的那扇門,一位穿著縫了幾層補丁的衣服的佝僂老人悠悠走出。他自顧自地坐上匠人的位置,抓起一把灰黑色的泥,嘶啞開口道:“要不要捏個泥人?”

見他一手端正地虛託著泥人,一手執竹棒,在泥人上雕畫。不一會,泥人做好了,他將泥人置於桌上。泥人是一位老人,他的身上有很多處不自然抖動造成的缺憾,這興許就是時光流過的痕跡。

忽然,那扇已經在眼前的門又開了,探出半個腦袋:“阿公,我想捏泥人。”老人的臉上露出笑意,點了點頭。小孩急忙跑來,爬上木桌,用稚嫩的雙手揉搓那些沾了汙灰的黑土,許是把外層土搓掉了,捏出來的泥人顯得稍白。他興奮地將泥人放在一邊:一個肥嘟嘟的小孩。

桌上,佝僂的老人在前,他的身後爬著個稚嫩的嬰兒。這興許是對老城的一種詮釋。

走出門,夕陽的餘暉正好灑在城中,灑在每個人身上。但所有人都明白太陽明朝還會升起。

所以古城不老。

歲月的長歌未曾間斷過,音符織成一片時光,旋律跌宕間,生命從未老去。

老師的眼睛 篇7

國一作文 ,995字

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老師,老師就象媽媽一樣,不斷地照顧我們,給我們知識,教我們做人。在我快樂成長的小學生涯中,最令我難忘的是我們的班主任曲老師。她瘦瘦的,高高的,長著一雙令人生畏的會說話的眼睛,這雙眼睛就象“探照燈”一樣,經常在同學們身上來回掃射,捕捉同學們身上每一個細小的變化和資訊,鞭策同學們不斷提高和進步。只要她上課,同學們總是繃緊每一根神經,凝神屏氣,專心聽課。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曲老師剛做我們的班主任,我上語文課時膽子很小,每次碰見曲老師的眼睛,總是不敢與她對視,更不敢隨便舉手發言。記得有一次上課,曲老師提了一個問題,同學們都爭著舉手發言,我也情不自禁地舉起了手,但心裡卻不住地想著:曲老師,可別叫我呀!可別叫我呀!哪知道曲老師卻偏偏叫了我。我應聲站了起來,同學們的目光刷地都落在我的身上。我心裡慌亂極了,臉火辣辣地紅到了耳根邊,頭也不敢抬起來,回答得結結巴巴,語無倫次,聲音小得像蚊子嗡翁叫。同學們轟的一聲笑了。我把頭埋在胸前,只覺得臉發燙。我偷偷地瞥一眼曲老師,她那雙眼睛正關切地望著我,沒有一點責備,沒有一點惱怒,倒象在說:“彆著急,慢慢說。”我慌亂的心情頓時平靜了許多。我重新思索了一遍,鼓起勇氣,流暢地回答了曲老師的提問。曲老師滿意的笑了,她那令人生畏的眼睛眯成了一彎月牙,彷彿在對我說:“回答得好。”我在曲老師的目光中,感受到了慈母般的關愛和溫暖,從此,也更加熱愛語文學習了。

說起曲老師的眼睛也確實有讓人望而生畏的時候。有一次,在課堂上,我因為一件小事和同桌你一言我一語地爭吵起來,聲音雖然不大,卻被曲老師聽到了。她眉毛往上一挑,一道嚴厲的目光直射向我。雖然她沒有開口訓斥我,但我卻領悟了她那目光的潛臺詞:“你是班幹部,上課應該起模範帶頭作用,怎麼自己上課還不遵守紀律?”我羞愧地低下了頭,馬上和同桌停止了爭吵,聚精會神地聽起課來。

在曲老師的諄諄教導和精心培養下,我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和提高。當我在領取學校頒發的“編撰特別獎”時,曲老師不住地為我使勁鼓掌,她的眼睛裡閃爍著無限的快樂和欣慰,似乎在鼓勵我說:“在前進的道路上,你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還要繼續努力加油啊!”

曲老師的眼睛,是令人生畏的眼睛,也是不斷鼓勵我前進、蘊含著火一般熱情的眼睛。她那閃爍著智慧光芒的眼睛,就像夜空一閃一閃的星星,將我的視線引向了一個廣闊奇幻的世界……

老師的微笑 篇8

國二作文 ,877字

老師,是春天裡的園丁,辛勤勞作,培育祖國的花朵;老師,是夏天裡的雨水,滋潤萬物,哺育乾涸的幼苗;老師,是秋天裡的蒼松,巍然挺立,庇護幼小的雛鳥;老師,是嚴冬裡的蠟燭,默默奉獻,驅走黑暗和寒冷。

與書相伴六年,我已是初二的中學生了。回首往事,一路走來,在我身邊陪伴我的不僅僅是親人,更有一位位可親可敬的老師。

呂老師,我小學五年級的班主任,雖不算年輕,但很漂亮,明亮的眼睛,飄逸的捲髮,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她孩子般的笑臉。

在充斥著清香的暖風中,又一個學期要結束了,夕陽瀉進了教室,照在課桌上,照在講臺上,照著呂老師的臉龐。粉筆“擦擦”響,空氣中瀰漫著絲絲的清草香。為了明天的家長會,我和呂老師放學後正在“加班”佈置教室。黑板上一朵五色的小花,使我不禁想起了美麗的童話—小女孩和七色花。安靜的教室,安靜的教學樓,安靜的操場,安靜的校園,似乎在金色暖陽的催眠曲中睡著了。我慢慢地想,慢慢地畫,享受這美好的時光,和呂老師在一起的時光。呂老師幽默風趣,愛笑,喜歡同我們談笑風生,更喜歡給我們講她自己的經歷,將知識和情感灌輸給我們。呂老師的笑,活潑又動人,就像春天裡綻放的花朵。課堂上,呂老師聲情並茂地朗誦,把我們的思緒帶到了巍巍泰山,浩浩江河,層層密林……她明亮的眼睛活潑地眨著,長長的睫毛如同捲曲的花蕊,上揚的嘴角盪漾著迷人的笑容,雙頰的紅暈使她顯得容光煥發,我們陶醉在她獨具特色的課堂上。多麼美的笑容啊。課餘時,操場上歡跳著的同學中間,那個蝴蝶般的身影就是親愛的呂老師,她快樂的笑著,跳著,身旁也是一群笑著、跳著的孩子。快樂的笑聲在操場上空迴旋。多麼動聽的笑聲啊。想著這些畫面,一幅“春景圖”不知不覺展現在眼前。“呦,畫的真好。”伴著這句話的,還有呂老師的微笑,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的動人。

當我和呂老師並肩走出校門,夕陽的餘暉染紅了半邊天,一邊湛藍,一邊火紅,就像凡高的畫一樣絢爛,像呂老師的微笑一樣明豔。

親愛的呂老師,不管我將來走到哪裡,我都會永遠記著您,記著您對我說過的每一句話,記著您那一張微笑的臉,在金色的夕陽下,笑得那麼美,那麼美……

走過長城的一隅 篇9

高一作文 ,1035字

走過長城的滄桑的一隅,我遙想千年……

—題記

悠悠千年,滄海桑田,萬物輪迴。唯不變的,是長城那誓衛國土的毅然、那捐軀國防的不畏、那美麗國家的無聞:這座歷代的龍的圖騰,是什麼讓你如此的執著?

遙想一:秦

那該是多麼兵荒馬亂的年代?隅角磚上深深的劃痕,記載的是寒月放哨士兵的悽悽哀愁,還是點起狼煙時木頭塊的劃痕?這無人知曉,這些長城不為人知的深密。但我知道,為了國土的完整、為了士兵庶民的富足和樂的生活,她擔起重任,挺起胸肩,任由刀槍鉞斧的摧殘,也不讓異族見她內疆。於是中原一派祥和之勝景、郡縣鄉里和諧自足。這是個多麼昌盛的年代呀!不用任何的言語、不用任何的表演,她毅然地守護著、守護著祖國。長城,年代的守護神!

遙想二:宋

這是個充滿沙與沫的年代。皇室趙家重文輕武,世代武將出身的邊疆功臣、貴族們日益不得重用,一直家業日益頹敗。透過那暗紅色的隅角磚,我遙想起曾經鏖戰沙場的將軍負手而立,噴血班的斜陽在他身後綻開,憶著昔日一腔熱血的自己在沙場上所向披靡的身影、念著昔日義正言辭的自己在談判桌前鏗鏘有力的辯解,一股有志難酬的無奈湧上心頭,過去的神武雄才紛紛變為細沙,化為泡沫,“都付笑談中”!只見他抬手扶住牆磚,眼睛映著餘暉發亮,千年一嘆:“為何世事變遷,世家多為無處報國而憂愁,而你卻無動於衷?你還在等著什麼?”言畢,把臂而泣。他不知,有些事物,不,不僅僅定義為事物的圖騰,是有靈性的:長城一夜之間荒蕪了一片蓊鬱之林、叢雜了一片綠油之樹,她也為國愁,為民哀。可是,縱然她有神通千年的本領,又能做什麼呢?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廣土被八旗玩弄戲謔。長城,宋代的背益將!

遙想三:清

康熙帝負手站於皇輿之前,輕輕淺淺一點,我朝不修長城,乃使蒙古為我長城也。他言:固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國自固,此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山河的日益寂寥,白雲蒼狗,不通物性的人只願:“與子同袍”的滿紙荒唐言,忽視了家與國。哎,長城,清的無力老!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斑駁城牆寄予著不可計數的願景,在歷史的年輪裡張揚。到如今,我們依然在修葺長城,她已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脊樑,成為龍的圖騰。她震綠了方圓十里的綠林—日益煥發著青春之意。引外客、顯國史、揚國威。我的圖騰,我的長城,你融成了骨骼中的精髓,隨思維載歌載舞,亦奔亦馳。

惟願千百年後,她依舊那樣的毅然、不畏、無私、青春靚麗。這座承載著歷代夢與行的龍的圖騰,載著我們的中國夢,飛向振興!

我久久的駐足,遙幻明朝……

走過老屋的記憶 篇10

高一作文 ,1352字

日光斑駁。

許久,盯著屏保泡泡下的歐洲古建築,竟然呆呆地怔了許久。不知怎的,目光依依不捨地移開,落在遠遠的那排高樓上,不料竟是那樣的遠,愈來愈遠的蒼茫。新建的巨集偉高樓,彷彿在譏笑什麼,恍惚間,我彷彿站在了老屋前。

那是我曾經的家,曾經的樂園!搬離已許久,卻仍按捺不住內心激起的波瀾。

沿著幽深的小衚衕怔怔地走著……

彷彿推開塵封的木門,塵土撲面而來。吱啦響的小木門後串手鍊的老奶奶已經不在,可我卻依稀看見那寶石的微光,搖了搖頭,這木門塵封的又何止是外界的一米陽光?於是悵然轉身。咦?那是刺蝟嗎?那是我在寒冬裡救過的那隻刺蝟嗎?不假思索地撲過去,卻在驚喜的下一秒,手掌落空,指尖劃過一叢亂草,荒蕪的不僅僅是這一片草叢,連同那曾經的溫暖亦消逝。

我邁著沉重的腳步,仍像當初那般小心翼翼地走過轉角,下意識地看向圍牆後的那扇窗,窗後,已空空如也。那個每天都會和我打招呼的小弟弟也長大了吧?!不願相信卻無可奈何,或許再也沒有人和我一起摘房楞上的冰凌了吧……圍牆上的水滴落,夾雜著我的失落,擲地有聲卻已然無影無蹤。

艱難地走出衚衕,卻走不出記憶的桎梏。

輕嗅,是淡淡的金銀花的芬芳,金色的花朵彷彿穿上了明黃的公主裙,挺立在枝頭,秀氣、純淨亦空靈。鄰家的大姨穿著圍裙,對著金銀花端詳了許久,手指微動,一朵朵金銀花落入杯中。金銀花有藥效,她要泡給她的丈夫喝。此時,有一縷薄薄的霧籠罩在心頭,漸漸氤氳,彷彿沒有那麼沉重了,不知不覺走到了金銀花前。花開花落,竟也流連著淡淡的愛的芬芳,或許曾幾何時我年少懵懂,已錯過了種種美好時光,可一切已逝去。手指撫上金銀花的笑靨,柔柔軟軟的,指尖劃過,迷離了目光。

邁上臺階,越來越靠近自己的家,自己日思夜想的家。

依舊是個長長的衚衕,我曾向媽媽埋怨過衚衕的繁多與曲折,其實也不過是怕迷了路,可今時今日,縱使再多迂迴曲折的衚衕,我也會準確地奔著自己的方向而去,它被烙在了我的心裡,是心的最深處!可這並不長的距離卻讓我走過了整個童年,那天真美好的童年時光。

食物的陣陣香氣吸引了我此時的鼻尖,又彷彿傳來鄰居們說笑的聲音,觸手可及卻又無法尋覓。牆上的電錶還在吱吱的響著;地上還有凌亂一地的泡沫,那是“天女散花”遊戲的華麗落幕,縱使受罰也不曾後悔;地下室裡曾停駐的六隻流浪小貓也不知蹤影,而我,卻再也不會天真地認為地下室裡有寶藏;再輕嗅還有淡淡的墨香,是幼時的塗鴉,硬是把白瓷磚塗成了黑地面;遠處三五成群的姑娘在踢毽子,那是我和她的曾經,而我,人在此處心亦在,她卻已遠在吉林,終究,物是人非。

回眸凝視著自己走過的路,腳印深深淺淺卻清晰可見。

變與不變,變了什麼,又停留了什麼?風在耳邊呼吸,意欲帶走我的憂傷與哀愁,我卻不想讓它帶走我的記憶,因為,這也是老屋的記憶,是鐫刻在這片土地深處雋永而溫情的記憶。或許曾經,我們被迫搬離,道是無情卻有情,可回眸一瞬,眸子裡又何止是深深的不捨?!

思緒被惆悵拉扯回現實,歐洲的古建築在屏保泡泡後佇立,而在遙遠的歐洲,依然可以看見它們綽約的風姿,它們終究還是封存了世代的記憶和千百年來美好的溫情,而我們在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建起幢幢高樓,亦已把這些無情地埋葬在冰冷的土地下,埋葬在生生的記憶之中。

走過老屋的記憶,輕嗅金銀花淡淡的芬芳,淡淡的傷,傷得刻骨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