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風俗相關作文20篇

老家風俗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819字

說到老家那是多少人懷念的地方啊,老家的習俗又有多少人記得呢!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老家那出殯的習俗。那天天空灰濛濛的,烏雲壓的很低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在那天,我親愛的奶奶去世了。生前奶奶最疼愛我了,每當我回老家的時候,奶奶總是笑盈盈的來到門口拉住我往裡走,並親自下廚,為我準備各式好吃的,有什麼好東西也都要留給我,生怕給我的不夠多。那天,當我再見到奶奶時,卻只有一副棕色的棺材和黑白畫像擺在我的面前。早已哭得紅腫的眼睛又再次泛起了淚花,止不住的往下流,奶奶怎麼能就這麼走了呢!

剛踏進院子時,只見所有人都穿著潔白如雪的衣服,頭上綁著白色的飄帶。我看著不解,媽媽沉重地告訴我:“在自己的親人離世時,家人必須身穿白衣,不可穿太過鮮豔的衣服,小孩必須在手臂上綁上白色的布三日。”說罷,媽媽從包裡拿出潔白的布綁在了我手上,領著我走進了屋裡,我的腳上彷彿綁了一個鐵塊,每走一步都步履維艱,眼前再也沒有奶奶的身影了。

走進屋裡,只見屋裡漆黑一片,點著幾隻蠟燭,門口掛著兩個花圈,地上鋪滿了松針,氣氛沉重。在深棕色的棺材前,我跪在坐墊上,磕了三個頭,久久凝視著奶奶的畫像,想哭卻哭不出來了。此時三大爹拿來了黃紙和火盆,媽媽嘴裡一邊念著:“媽,我們……”一邊拿著黃紙放在火盆裡。因為那時我年紀小,並不懂得哪些禮節,只知道奶奶去世了,再也不能與我聊天,給我做飯了,我只好跟著媽媽把黃紙放進了火盆裡。媽媽說完後又帶我出去了,院子裡男女老少都獨自站在角落裡,哭的哭、發呆的發呆……

當親戚們抬著棺材出來,我跟在隊伍的後面,響亮的喇叭聲響徹雲霄,空氣裡瀰漫著悲傷的氣息。跟在後面的兩列隊伍有的舉著花圈,有的打著鼓,有的拿著大紅花……隊伍在盤旋的山路上緩慢前行,到達目的地時,那裡早就挖好了一個大坑,在周圍種了十棵樹,我想這應該是保衛奶奶的士兵吧!大人們把奶奶安葬好後便回到家裡請客吃飯,大概是想把悲傷暫時忘記吧!

那次,讓我深深地瞭解了農家人出殯的禮節,記憶深刻!

老家風光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3字

老家不大,就是個小平房,但是在我上學之前,老家就是我的全部。

老家門前有一塊平地,我時常在那裡玩耍。我最喜歡和小夥伴們在那玩兒“老鷹抓小雞”的遊戲。他們似乎都很想當母雞,不喜歡當老鷹和小雞,沒辦法,只好我來當老鷹。我們愉快地玩著,邊上的母雞們“咯咯咯”地叫,一點一點靠近我們,那痴呆的神情,彷彿在說:“這些人實在是太無趣了。”可我們毫不在乎。大人們坐在搖椅上,一邊聊天,一邊看著我們,有說有笑,甚是開心。

我最喜歡夏日的老家。門前有幾棵大桑樹,每到夏季,樹上便結滿了果子,我們都很喜歡吃桑果。大家一個個都很心急,不待桑葚全部成熟,便吃掉了一大半。酸酸甜甜的,咬上一口,你能感覺到數十個小泡球在你口中爆掉,酸甜的紫色汁液滲過牙縫,流進嘴裡,真是美味。熟透了的桑葚更好吃,雖然沒有未熟的有嚼勁,但是卻軟軟的,入口即化,褪去了酸澀味兒,更顯甜得濃郁。

老家後面有一條小徑,沒有開發,硬是被人們活生生地踩出一條道來。知道那條路的也只有我們村裡的人。老家坐落於村口,從那小徑出來的人大多都要路過我家門前,漸漸地,我和他們便很熟了。有幾個奶奶總喜歡抱抱我,而我卻更喜歡那些爺爺,他們平日從田裡回來,常常會給我帶些什麼,像小蘿蔔、小白菜,有時還有桃子和葡萄。

對老家的記憶還有很多:有我逗弄下蛋的老母雞,蹲在樹邊看螞蟻搬家,還有我和小夥伴們愉快的玩耍……我的童年在那裡度過,它給了我難忘的回憶。

老家雖然很小,但是在我的記憶裡,它就是我的全部,在我看來,它很大很大……

家鄉的風俗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1字

廣寧是一個富有特色的地方,有蜿蜒曲折的小河,有宛如屏障的竹林,有連綿不斷的群山,在靈山秀水孕育下的人民,經過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

鞭炮“噼嚦啪啦”地響個不停,男女老少都換上了新裝,到處充滿喜氣洋洋的氣氛。你沒猜錯,此時正值過年。舞獅是這個時候必不可少的節目。隨著氣勢巨集偉的鼓聲響起,威風凜凜的醒獅舞動著它那靈巧的四肢,出奇大的頭鑲嵌著機靈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特別有神!舞獅是過年的家鄉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端午節到了,從家家戶戶飄來一陣陣糯米的香味兒。人們正忙著包粽子吃!嫋嫋輕煙從煙囪裡飄出來,人們開始蒸粽子了。一小時過去了,人們端出熱氣騰騰的粽子,開始品嚐美味的勞動成果。剝開粽皮,露出細膩的糯米,裡面塞滿了豐富的餡:肉、黃豆、花生等等。咬一口,鬆軟可口,回味無窮。

深幽的天空中掛著一輪皎潔的圓月,就意味著中秋佳節到了。在中秋節前後幾天,人們購買月餅,互贈月餅,增長了彼此之間的情誼。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晚上。貢臺上擺滿了各種美食:月餅、栗子、炒螺和各種水果。賞月時刻到了,在貢臺上插上三支香,就可以享受美味佳餚了。細膩的月餅、可口的栗子、香脆的炒螺、酸甜的柚子、甘美的葡萄……叫你吃得飽飽的。街頭巷尾裡,一些小孩子正提著燈籠歡快地鬧著,好不快活。一些家長給孩子們講關於月亮的故事,望著又圓又亮的月亮,在上面的吳剛放下斧頭,向大家揮手;嫦娥摟著雪白的玉兔,在廣寒宮前翩翩起舞。

舞獅、粽子、明月都充滿著濃郁的廣寧氣息。我愛廣寧,更鐘情家鄉的文化風俗。

家鄉的風俗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6字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一個過年到了,每一個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己的老家過年。在我們的家鄉—磐安,還有一項祭祖的活動,更是千門萬戶都要舉行的一種民風民俗。

在我國,祭祖的方式有許許多多種,有的以一個村為一個團體一起去,有的以同一種姓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還有的以一個家族為一個團體一起去。只要到了該祭祖的日子,大家就會聚集起來,到村裡的某個地方祭祖,但我們的家鄉祭祖的方式卻與眾不同。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鄉,家家戶戶都是自己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飯,就會開始做許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己家祭祖,因為祭祖都是以近到遠的。所以先是在家裡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進來,讓他們坐在椅子上,然後,奶奶把他們愛吃的豬頭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說這是給玉皇大帝吃的。等他們吃好以後,就好了!”他們吃完後,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點燃後,給了我三根,我說:“為什麼不給我六根呢?”單純的我以為有六根就來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時此刻,在一旁的嬸嬸說了一句:“雙數不吉利,大妞!”我當時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沒多說什麼。

不一會兒,家裡的祭祖完畢了。接著是去祭我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了,在那之間,我和奶奶折了許許多多的金元寶,折著折著,我便鬧了笑話,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媽媽還笑著說:“你要是給他們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遊玩嗎?”接著是一陣鬨堂大笑,頓時我的臉就紅了。祭奠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為他們的“家”在山上,我們要走幾千米才走到哪裡,沒有瓜果只有錢。媽媽說;“只要有錢!他們想要什麼就要什麼。所以就沒帶了。走啊、走啊,終於到了,我們一家的祭祖活動也馬上結束了。

這次的祭祖活動讓我回味無窮,它既讓我知道了家鄉的祭祖活動的方式,又讓我吃到了美味!

家鄉的風俗 篇5

國二作文 ,705字

“快點起床,快點,要吃早飯了。”

每當過年,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他們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邊打轉。也許你們認為,是我賴床,大清早了還不起床。

在我的家鄉,一直有這樣的一個風俗,初一必須要早起,也就是我們那邊說的“趕早”那天,我們都要在六點鐘之前起床,並且還要儘早吃完早飯,在大約八點的時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樣的要“趕早”,但是不去拜年,這天的“趕早”似乎是在為春節準備。

所以,當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時候,還不到六點鐘,這大冬天的,怎麼起得來。可能有人又要說了,我每天都是六點起床啊。那也沒錯,我上學的時候,也是六點多就起來了。

可是不一樣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幾乎是睡不著的,深夜時一直會有鞭炮在響。特別是十二點的時候,放鞭炮的聲音簡直都可以把屋頂掀翻了。在那樣的環境中怎麼還睡得著。沒有辦法,最後我都是會被拉起來,不過吃完早飯後還是可以再睡一覺的,距離拜年的時間還是有一個多小時的。每次我就趁著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繼續睡覺,真不知道他們大人哪裡來的精神。

在這之後,我們將會出去四處拜年,同時家裡還會留下一兩個大人來迎接別人來拜年。四處拜年收紅包是常見的習俗了。這裡我也就不多說了,不過在我們家鄉,拜年是有些講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物件的家們口放鞭炮,幾家有時候碰在一起,當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響完之後,就可以進入別人的家裡去拜年了。每當去別人家裡拜年,收紅包,我都會覺得我的早起沒有白費,我的努力換來了紅包,總是會感覺心裡十分開心。

春節雖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還要“趕早”弄得我沒有一點精神,不過能收到那麼多的紅包,也能夠彌補我心中的那種不快啊!

家鄉的春節風俗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04字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譽為“道德之鄉”—渦陽縣城的一個村莊,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就拿過年來說吧!

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寓意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裡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餘”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兩根大紅蠟燭,徹夜不滅,並且一直點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會在這一晚“守歲”,老年人守歲是對匆匆流去時光的惋惜,而小孩守歲,則是為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我們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我們便動身去上墳,拿著冥幣、黃紙,還有鞭炮。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後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人通常會帶著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戶地拜年,而女人們則在家裡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最能吸引孩子們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這紅包得來的可不容易呢,因為這是小孩跪地磕頭得來的。

隨後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顯示出春節歡慶而熱鬧的氣氛。

一個普通平凡的習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些結晶需要我們繼承與保護。

家鄉春節風俗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408字

每年春節,人們都會按照歷代風俗舉行一系列的活動。

開油鍋與蒸年糕

到了快過年時,我們都要開油鍋與蒸年糕。開油鍋要炸角仔、蛋散、煎堆等其他食品。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洗邋遢”是一句廣東話。意思是說年二十八這天要把家打掃的乾乾淨淨,把自己洗得乾乾淨淨。準備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吃團年飯

吃團年飯是在年三十,一家老到少要聚在一起吃飯。團年飯中,菜式要有魚,還一定要有剩餘,用來表達年年有餘的意思。

拜年

拜年是在年初一到年十五進行的,從年初一開始,小朋友就會到長輩家拜年,對老人說:“身體健康,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說:“工作順利,步步高昇。”對生意人說:“生意興隆,財源茂盛。”對結婚而未生子的人說:“早生貴子,身體健康。”等許多。長輩就會把利是錢分發給很多小朋友。小朋友拿到利是錢就可壓歲,不怕妖魔鬼怪,因為壓歲的“歲”與“祟”皆音,驅走妖魔鬼怪。

拜完年後,春節活動就算結束了,等待我們的是元宵活動了。

家鄉的風俗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879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不假,我們家鄉的許多習俗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現在,我就來介紹家鄉的葬禮吧!

葬禮就是家裡的親人去世了都要做的事,我們家鄉的葬禮是非常複雜的,不像大城市只要人一去世就送到了火葬場去了。我們這裡有人死了,要先給去世的人穿上壽衣,把遺體放在棺材裡,放在靈堂的中央,前面擺上逝者的畫像,供人們弔唁。家中有老人去世了,遠方的兒女不管遠近,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要在這時候趕回來見親人的最後一面。

親人去世後,家裡就要鑼鼓班子來,鑼鼓敲起來,悲哀的嗩吶吹起來,周圍的鄉親鄰里,遠處的親戚只要得到訊息,都會趕來吊念,幫助安排喪事活動。逝者的晚輩都頭戴身披長長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個火盆裡跪著燒紙錢,他們心情悲傷哭泣著,叫著那位去世的親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點多,鼓鑼聲就不會停了,會一直響到天亮,還有人悲傷地唱著歌謠,這被我們這的人稱為鬧夜,就是有兩個唱夜歌的人,一人提著鑼,一個人挎著鼓,圍著逝者的靈柩慢慢地轉圈,踏著緩慢的節奏,用悲傷的聲調現場自編的夜歌,內容大多是歷史故事,更多述說逝者生前的功德,讓現場的聽眾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點時,就會開棺見親人最後一面,這是最悲傷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別,有的親人甚至會爬在棺材上大哭,因為這是永別。

到了第二天,我們這裡就會把棺材抬上山入土為安,時間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時間,必須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時才行,不像縣城天還沒亮就把人送上了山,這應該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時,有一列長長的隊伍,前面有親戚晚輩舉著花圈,後面就是抬棺材的和鑼鼓班子。一聲嗩吶打破了寂靜,鑼鼓響起來,震耳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後面還有撒紙錢的跟著。棺材抬上了山,那裡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揮下就把逝者安葬在這裡了。

埋墳的第一天傍晚時,逝者的親人要到墳上去“燒包”,就是拿著一條用稻草編成的一個大辮子一樣的東西,去給亡者燒掉,前三天每天晚燒一個,傳說是為亡者死後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燒一個,給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墳了,墳建好之後,這喪事才算完畢。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葬禮,你說是不是很有意思?

家鄉的風俗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632字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說,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悅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悅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並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裡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著名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閒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後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家鄉春節的風俗 篇10

國一作文 ,946字

還是不太適應家鄉鞭炮聲的噼裡啪啦,家鄉深夜依然燈火通明,家鄉煙花?爛的閃耀天際;在城市裡就連2017跨年夜都是寂靜無聲,只有手機和電視作伴。怪不得說家鄉的春節最特別,最有年味。

農曆臘月廿十多時家鄉就熱鬧起來,小販們掛出了紅紅的春聯,大街小巷都擺滿各種各樣的年貨,人來人往,熙熙攘攘,人們都隨意地挑選著自己喜歡的年貨。大年三十那天,大家都忙著貼春聯和門神,到處喜氣洋洋,一派新年氣息,紅紅的祝福語映襯著人們紅紅的期許。在中午的時候都要祭祀香火神和祖先,每家每戶都帶著雞、肉、飯、酒水、水果、元寶,還有一顆虔誠的心去拜祖先,感謝這一年來的一切,喜悅、收穫、挫折和淚水。拜完年後還要放鞭炮除舊歲。年夜飯擺滿了雞鴨海鮮,親人們因團聚而開心的笑容為春節添上了別樣的溫暖。還有一項特別的風俗,從今晚一直到初三必須整夜亮燈,今晚的十二點放鞭炮還要下床踩地板,為自己下一年的事情做得踏踏實實。

大年初一清晨有些冷淡,可能因為昨晚整夜的鞭炮和煙花而興奮吧,清晨都聽不見喇叭聲,似乎是不願吵醒還在酣甜睡夢中的人們。大街小巷的商店都關了門,放眼望去只剩滿地的炮灰和斜灑下來的幾道晨光,伴隨著蹦蹦跳跳的小孩的身影,拉開了新年的第一天。旭日東昇,小鎮開始熱鬧起來,鑼鼓喧天,遊園、舞獅、耍武術、球賽,顯揚出一派喜洋洋的節日氣氛。今天的飲食比較清淡,而且忌操刀、殺生,只能吃齋,顯得更加清淡。

初二在鄉下還有一個重要的儀式—拜年。但初二拜年的意義不同,重在為新的一年祈禱,希望新的一年一帆風順,萬事如意。接下來就回歸往常一樣了。初六左右回鄉下過年的人都陸陸續續地返回工作之地,小孩安心學習,大人忙於工作,生活似乎步入正軌,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但在正月十五那天,當地特有的風俗習慣又激起了人們的熱情。元宵鑼鼓相繼擂響,大人小孩都放下手中的活,都來觀看遊行,只見遊行大隊浩浩蕩蕩,一輛輛花車閃著五彩繽紛的燈光開過,幾個小孩宛如疊羅漢一樣搭得一個比一個高,頭旗、紅綠大旗、六國牌、八寶花、獅子班、彩龍、鑼鼓棚、八音隊、飄色臺……甚為壯觀,圍觀的人們也被這氣氛感染不停地吶喊助威。

突然有點不適應城市的靜謐和一如既往,天空還是那般藍,有時望著望著,就開始想念家鄉的樹葉年糕,還要多久才能回家鄉過那個別樣的年?

家鄉的風俗 篇11

國小四年級作文 ,541字

“春節”是一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後來有一戶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戶人家裡,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一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後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

團圓飯不同於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徵意義。例如:魚象徵著“年年有餘”,年糕象徵著“步步高昇”,芋頭和腐竹象徵著“富裕”,這些共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願。吃團圓飯時,每一個親人都要到場,缺一不可。長輩們還要一一敬酒,晚輩們也應一一回敬,表示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的風俗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755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各地都有隆重的慶祝風俗,可今年我的家鄉淄博卻有了點不一樣。

傳說裡每到大年三十,年獸就要上岸吃人,人們想盡各種辦法,卻無濟於事。最後人們發現年獸怕紅,怕響。所以年獸一來,人們就放鞭炮,穿紅衣服,貼紅紙。年獸發現人們再也不怕他了,就一頭扎進海里,再沒回來過。但人們正是怕年獸回來,於是每年都會放鞭炮,貼春聯,漸漸演變成一種習俗,流傳至今。

我的家鄉山東淄博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以前每到過年,家家戶戶穿新衣、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尤其放鞭炮更是過年的必備節目,家家戶戶誇耀富足的方式,小孩子翹首以盼的歡樂。過年那幾天,整個城市籠罩在煙霧中,四處是硝火的味道。可是今年,我的家鄉卻沒有響起鞭炮聲,取而代之的是路邊五彩繽紛的彩燈和喜慶吉祥的紅燈籠。這是怎麼了?

我的家鄉是一座年輕的重工業城市,以前用犧牲環境換來經濟的飛速發展。習爺爺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還家鄉一片純淨的藍天,近些年採取了一系列環保措施。今年的禁放鞭炮就是其中一項。雖然不放鞭炮了,可一點都不影響過年的氣氛。

一進臘月,人們便忙碌起來。買新衣,採辦年貨。城市的超市裡人頭攢動,收銀臺前排滿了長長的隊伍;農村的大集上熙來攘往,寒冷的天氣凍不住人們喜氣洋洋的笑臉。人人大包小提,開啟逛吃逛吃的備年貨模式。購物的熱情擋都擋不住,好像東西都不要錢似的。

路邊的彩燈也掛了起來,造型各異。每當華燈初上時,小彩燈也亮了起來,五彩紛呈如童話世界。家家戶戶走出家門賞燈聊天,小孩子快樂的在燈海里跑來跑去,不放鞭炮也一樣喜氣洋洋,年味十足。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管什麼樣的風俗,各地過年的內涵是一樣的。窗明几淨,闔家團圓,迎新除舊,盼望日子蒸蒸日上。相比舊俗,我更喜歡今年的這點不一樣。

風景迷人的老家 篇13

寫景作文 ,569字

我的老家在山村,在青山的懷抱中。

在老家路口處的正前方,是一片稻田。秋天稻穀熟了,遠遠望去,猶如金色的海洋,風吹來,一層推著一層,像波浪,可好看了。而那稻穀此時彎下了腰,好像在向進村的人們點頭致意“回家了,回家了!”

稻田旁流淌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河。河水“嘩啦啦”地唱著歌兒奔向前方。河水清澈見底。河裡的小魚兒迎著夕陽,歡快地游來游去,當人們一來卻溜得不見影蹤。落葉從河邊樹上打著轉兒,落下來,在水面悠閒地躺著。那些調皮的魚兒便躲在落葉下休息,有時就淘氣地抬起身來頂幾下。這時候,愛熱鬧的我便會叫上表弟到河邊去嬉耍。捧起水,用力地朝對方潑去,生怕對方沒被淋溼。那清清的河水潑在身上,冰冰涼涼的,真舒服!“呀!”“啊!”河邊不時傳來我們歡樂的叫喊聲。

還有那屋後翠綠翠綠的竹林,顯得格外清幽。一根根竹子筆直纖細,有時被風吹得搖搖晃晃,讓人憐愛。斑斑駁駁的陽光透過竹葉散在地上,一閃一閃的,你蹦我跳,可有趣了。而樹上的知了這時,正鼓著嗓子,使勁地唱著歌。竹葉的清香、泥土的芳香,直撲鼻尖,我貪婪地吸了一口氣,我想跑,怕打擾這片寧靜,我想大聲叫喊,怕攪亂這清幽的景色。

這就是我的老家,不驚豔,卻是那麼恬淡美麗,如果你有空一定要過來遊覽一番喲!

家鄉的風俗 篇14

國小六年級作文 ,853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我想要介紹的是我家鄉的風俗。

陽光從稀疏的樹葉照進房間,在房間裡留下了斑斑點點的陽光,這就是除夕的開始。

大人們最忙碌的時間,也正是早上。大人們有的貼對聯,有的包餃子,有的為年夜飯做準備,每家都會派一名代表去拜年,我們幾小孩都會像跟屁蟲似的跟著大人,這家收個紅包,那家拿點吃的,格外興奮。

到了下午,我們黏著大人拿錢買鞭炮,錢到手後,我們就浩浩蕩蕩的去買鞭炮了,鞭炮的種類數不勝數,在貨架上奇峰羅列,姿態萬千,令人頭暈目眩,眼花繚亂,什麼刮炮啊,摔炮啊,沖天炮啊等等。等“大隊部”到家時,已經接近年夜飯的時間了。

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好熱鬧,大人們敬酒敬飲料,小孩子則狼吞虎嚥的吃著飯,生怕比別人慢了半拍。年夜飯過後,辛苦了一天的大人們也該放鬆一下了。有的在麻將房裡搓麻將,有的在廳裡看春晚,而我們最興奮的,無疑是收紅包了,太爺爺,外公,二外公,四外公,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大姨,小姨的紅包讓人領到手軟。領完紅包後,我們就在外面放花炮,“砰砰砰”,“哈哈哈”,時間在歡聲笑語中悄悄流逝了。

新年即將到來的最後幾分鐘,大人們拿出煙花。在最後十秒倒計時,我們的心情格外激動,“10,9,8,7……”時間一秒一秒的流逝著,我們的心情也是一秒一秒的激動了起來,最後三秒倒計時時,所有人已經做好了放煙花的準備。“3,2,1,0”,新年的鐘聲已經敲響,新一年的到來令所有人興奮不已。煙花在空中華麗的盛開,像絢麗的花兒一般在空中綻放。煙花完美謝幕,這也算是為去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門前堆放著昨夜的煙花爆竹,人們看見的,只有一堆廢紙,卻不知道昨天這裡發生了多麼令人興奮的故事啊,也許除夕的美好時光只有一天,但那美好的回憶卻是永不磨滅的!

這就是我的老家風俗,我的老家就是江西。

家鄉的風俗 篇15

國二作文 ,751字

舞板凳龍

每年的元宵節,我的家鄉都會舉行一次隆重的板凳龍。那是非常隆重的節日,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人們走親訪友,熱鬧非凡!

天黑了,祠堂的活動場上鑼鼓聲響起,舞龍儀式即將開始。他們有的敲小鼓,有的打銅鑼,還有的打銅鑔,咚咚咚……噹噹噹……

我好奇地湊前去,定睛觀察。原來盤踞的龍身還沒拼好,由一條條板凳拼組而成,每條板凳上各安裝著一個燈籠,這就是我們村的特色“板凳龍”。每家每戶分管一小節龍身,由家裡的青壯年負責扛舉板凳龍在全村穿行,以此慶賀豐年。

突然,響起一陣陣高昂的喝彩聲,巨大的板凳龍出發了。村長高聲喝彩:“祝願全村風調雨順!祝願全村五穀豐登!祝願全村人民平安順利!”在村長帶領下,大夥都齊聲應和。金碧輝煌的燈飾散發著金燦燦的光芒,村民們心裡都樂開了花。

緊跟在板凳龍尾巴的小夥伴們拼勁地敲鑼打鼓,我也使勁把銅鑼敲得砰砰響。有個姆媽認出了我,拉著奶奶的手,笑眯眯地說:“阿命,長這麼高了!明年也可以去舞龍了!”姆媽的話說得我心裡癢癢的。奶奶撫著她的手說:“是啊,一晃眼我們都老了。以前元宵節只能擺幾把花生招待親戚。現在大家都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甜點,多豐盛呀!日子真的越來越好啦!”

板凳龍在村落裡時而蜿蜒迂迴,時而急速前行,火紅的燈光把板凳龍渲染得十分威猛。五彩的龍頭在青壯年的肩膀上晃動,花花綠綠的龍鱗閃閃發光,銅鈴般的眼睛射出兩道金光,猶如一條神聖的金龍。在村民們激昂的喝彩聲中,整個村莊都陶醉在歡樂的海洋裡。

咚咚鏘,咚咚鏘!震耳欲聾的鑼鼓聲散發出無盡的喜悅。五光十色的煙花把夜空裝扮得鮮麗炫目,金燦燦的板凳龍好像在祝福家鄉越來越美好。

家鄉的風俗 篇16

國小六年級作文 ,742字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節日習俗。陽江的春節也不例外,這不,春節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響遏行雲地走來了,到處都洋溢著過年的氣氛!每個人臉上都盪漾著幸福的笑容!

農曆大年三十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把大街小巷都映襯得格外的鮮豔。

除了貼對聯,除夕晚上,我們也少不了吃年夜飯。年夜飯的菜餚之所以豐盛,是因為裡面含有很多好的意頭。不信你瞧:年年有魚(餘),代表著年年有餘;餃子,象徵著團聚合歡,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所以過年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生菜(財),代表發財……嘿嘿,怎樣?是不是很有趣呢?吃完年夜飯,一家人都會其樂融融地圍在電視機前觀看精彩的《春節晚會》,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隆重的響起!

農曆大年初一,大家都會去“行大運”。“行大運”是陽江春節的傳統之一,代表著好運常來。

農曆大年初二開年後,出了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和孩子,提著年貨到孃家去拜年。這時候最開心的是小孩子們,可以拿到長輩的壓歲錢。晚上,人們集中在美麗的鴛鴦湖觀看一年一度的煙花匯演。從21點到21點30分,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天空中不斷綻放,各種煙花爭奇鬥豔,時而鮮紅奪目,時而金光燦爛……真是美麗又奇妙,讓人大開眼界。此時,整個城市都籠罩在節日的歡樂氣氛之中。

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都得吃湯圓,“圓”含有團團圓圓的寓意;與此同時大街小巷都會掛花燈和掛花燈,熱鬧極了!

元宵節左腳先走,春節右腳也默默無聞地踏了出去,陽江的春節真熱鬧、真喜慶啊!我愛陽江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477字

剪“鴨尾巴”是我的家鄉安徽宿州一帶的風俗。所謂“鴨尾巴”,其實就是學齡前的男孩子蓄的一根小辮子。這辮子與筷子一般細長,直直地掛在腦勺後。孩子到了六週歲,就要選個黃道吉日剪辮子——寓意剪除災禍,剪出秀才。我自己剪時的情形已然淡忘,但這次有幸參加了表弟的“剪尾”儀式,這讓我記憶猶新。

一大清早,儀式的準備工作就有條不紊地展開了。數字“六”成了當仁不讓的主角。剪“鴨尾巴”的孩子必定是六週歲;酒席一共擺六桌,每桌六盤菜,六瓶飲料;甚至連親友的紅包都得統一封六百,或多或少都是不允許的。“紅色”是當天的主色調。用來祭祀的山羊、鴨子,背上都要潑上紅染料;紅地毯從大門口一直鋪到正堂;還要準備一套清一色的紅鋪蓋:紅被子、紅床單、紅枕頭……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得一絲不苟地按規矩來,這樣才大吉大利。

正午十二時,剪“鴨尾巴”儀式鄭重開始。隨著“噼裡啪啦”的一陣鞭炮聲,儀式拉開了序幕。表弟牽著兩頭紅羊,自村口往家裡走。我和弟弟一人手裡抱一隻紅鴨,緊隨其後,儼然成了他的保鏢。往常表弟只有當“跟屁蟲”的份,今天終於名正言順地當了回頭頭。我猜這一路他心裡除了得意還是得意。來到家門口,羊、鴨,還有我們一群小孩都被擋在門外,只有表弟踏著紅地毯,在親友眾星拱月般的注視下,走向正堂。此時,正堂地上鋪著一床錦緞大紅棉被。表弟在大人的示意下一骨碌坐到了被子中央。這時,“嗚裡哇啦……咚咚鏘鏘……”喇叭鑼鼓齊奏,兩位舅舅被請上首席端坐。“吉時已到!”德高望重的老阿太朗聲宣佈。小舅揪起“鴨尾巴”,拉直;大舅手執紅剪刀,小心翼翼地探身向前。只聽“刺啦”一聲,小辮子就應聲被剪了下來。老阿太取出一張紅紙,把辮子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據說,等到孩子18歲時舉行成年禮時才能再次開啟。這還不算完,兩位舅媽還要幫表弟來個“脫胎換骨”——全身裡外都換上新衣服。表弟還沒從驚喜中回過神來,又一波更大的驚喜撲面而來——親友長輩紛紛遞上600大紅包。大家把錢均勻地撲在棉被上,表弟躺下來在錢上來回打滾,美其名曰“財源滾滾”。滾完鈔票,表弟起身從一鍋烤得火熱的沙子上跳過,預示著殺死晦氣,今後的日子鴻運當頭。

下午一時零八分,我們終於可以上桌就餐,祭一祭早就抗議八遍的五臟廟了。正當我們迫不及待地伸出筷子,準備大快朵頤之時,大人們齊聲把我們喝住了。因為今天的大主角表弟還沒有上桌。誰都知道,此時的他哪裡還會感覺餓啊!早就被滿滿的寵愛塞飽了。在眾人的催促下,他慢悠悠地動了第一筷……飽餐過後,大人們在地上鋪了一層芝麻桿,所有的孩子都要在上面“吱吱嘎嘎”踩幾個來回。節節高——想必是每一位家長對子女由衷的祝福。

剪“鴨尾巴”,剪去的是生活中的黴運和災禍,剪出的是親人的關愛和祝福。好想回到老家宿州,好想再剪一次“鴨尾巴”,即使是在夢裡……

家鄉的風俗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58字

一年一度的春節到來了。在我的家鄉有一種風俗,那就是在正月初一這天晚上舞龍。

“鼓咚咚,咚,鼓咚咚,咚……”哪兒來了一陣擊鼓聲?難道有什麼特別的節目在廣場上表演嗎?

剛一走向廣場,就見到一片火紅的燈光在路道上跳舞,看戲的人們響起一陣陣排山倒海的掌聲。十幾位舞龍者有的伴奏樂器,有的舞著龍,有的在喝彩……

只見那龍,全身都是火紅的鱗片,一片連著一片,中間沒有一絲縫隙。龍頭上長著75度至85度的嘴,頭上兩個龍角向後傾斜,鼻子上長著兩條又細又長的龍鬚,上面還有一雙既圓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舞龍開始啦!只見一位魁梧的大漢手上舉著一個跟足球一樣大的龍珠,上面鑲著五彩繽紛的花紋。龍看見後,立刻直奔龍珠,隨著龍珠升騰。大漢在龍面前把手中的棒子掄了幾大圈,龍也隨它,一圈又一圈的盤起。過了一會兒,龍似乎累了,停留在半空,身子圍成一個大圈。接著龍珠又上下襬動,龍緊追不捨,也跟隨著上下襬動,猶如海面上颳起了一陣風,把浪吹掀翻了。不一會兒,龍珠直衝雲霄,龍也不甘示弱,一圈一圈往上盤,彷彿這是一座黃鶴直衝太陽。龍珠見狀,馬上緩緩下降,準備落入人間。龍可不想放棄,仍就跟龍珠一起下凡。最後,龍珠邊上下襬動,邊圍著廣場繞圈,龍也在它的帶領下形成連綿不斷的山脈。

這正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所講到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家鄉的風俗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1668字

早晨,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戶直射到我的房間,刺眼的光線使我不得不睜開眼睛。聽到奶奶在廚房裡燒火做飯的聲音,宛如一首鍋瓢碗盞交響曲,那是催人起床的節奏。我望望睡得挺香的妹妹,不忍心叫醒她,便自己起床了。

開啟窗戶,一股清新的空氣帶著寒意撲面而來,遠山近水,一切都沐浴著明媚的陽光,我心情十分愉悅,很快就穿好了衣服,快步走下樓來,梳洗刷牙,就去廚房協助奶奶做飯。

奶奶見我這麼早就起床了,高興的表情洋溢在臉上。

“盈盈,打電話給屠夫佬,約個日子叫他來我家順年豬。”

奶奶不認識字,平常都是叫我幫她打電話。“屠夫佬”就是專門幫人家殺豬的人;“順年豬”就是殺年豬的意思。奶奶對我解釋說,新年伊始,年頭月尾的,說話要講究用詞,“殺”字不吉利,為了圖個吉祥,所以說成“順年豬”。

“順年豬”是我們家鄉的習俗,也是過年之前的準備工作之一。每年到了年關,幾乎家家戶戶都要“順年豬”,所以“屠夫佬”很忙,只有提前約日子,才能安排好我家“順年豬”的時間。

我拿起手機,很快跟當地的屠夫佬聯絡好了我家“順年豬”的時間。

到了這一天,在外打工的爸爸也回來了。我和妹妹高興得又唱又跳。平常日子,奶奶很早就弄好豬食餵豬,今天故意讓豬餓著肚子。奶奶說,這是讓豬腸子更加乾淨一點,豬肉也好吃一些。

爸爸劈柴,奶奶燒水,我和妹妹一起下樓,看到樓下熱熱鬧鬧的來了許多人,這都是來我家吃“年豬飯”的。吃“年豬飯”也是我們家裡的一種習俗。為了聯絡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增加一點喜氣,我們這裡不管哪家順年豬,都要請人吃飯。上屋的親,下屋的鄰,姑爺母舅,七大姑八大姨都來吃“年豬飯”。

我和妹妹興致勃勃便去幫忙,可惜被爸爸趕了出來,爸爸說,小孩子看到“順年豬”的場面不好,會越來越笨,很笨的孩子就不會讀書。我半信半疑。

爸爸不讓我和妹妹摻乎其中,我們並不生氣,而是在門外玩自己的。玩了一會兒,我有點餓了,就對妹妹說:“妹,你餓不餓?”“餓”妹妹回答。於是我們又跑去問爸爸什麼時候吃飯,正在忙碌的爸爸並沒有理我們,我們就只好靜靜地等著。

不一會兒,傳來一陣豬的吼叫聲,我和妹妹嚇得捂住了耳朵,我想拉著妹妹去前面看看怎麼回事,卻被攔了回來,說:“小孩子別看!”我和妹妹又只好跑到房間裡去玩。

等我們肚子餓得快要受不了的時候,媽媽才叫我們:“盈盈、甜甜!快來吃飯!”

我和妹妹經過剛才“順年豬”的地方,看到地上好多豬血,還有奶奶房間裡有很多豬肉,我頓時明白我家的年豬已經順好了。

“屠夫佬”真有本事,不一會功夫就把豬肚子、豬腸子、豬油豬腳,一一收拾得乾淨利落。這時我看到屠夫佬除了擁有各種各樣的刀具之外,還有一根用來翻洗豬腸子的長鐵棍子。我真想把他的鐵棍子拿來,當做“金箍棒”刷一刷。

吃飯的時候,一開始是大人們在一起喝酒侃大山。有談論在外面打工生活如何艱苦的;有炫耀自己在外賺了多少錢的;還有讚歎今天吃的這豬肉味道特別好的。行令猜拳頻遞盞,拆牌道字慢傳盅。好不熱鬧!

大人們把豬血叫做“豬?曜?rdquo;。請客人來吃“年豬飯”的時候,都是說:“到我家來吃豬?曜?rdquo;。

“你家這頭豬的?曜佑侄嚶鍾蹦郟?饈歉齪謎淄罰?な咀拍慵頤髂暌歡ǚ⒋蟛啤?rdquo;屠夫佬這樣說著,爸爸高興得合不攏嘴,回答道:“那是沾了大家的財光。”

哈哈哈——!屋子裡傳出一陣陣歡樂的笑聲。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780字

我的家鄉在祖國的南部,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而我生活的城市,特產是臭豆腐。大家猜到了嗎?對,就是湖南的省會——長沙。

長沙在我心目中是個大城市,大城市非常美麗,美麗就注重完美,所以,農曆正月二十六就有一個“洗浴日”。顧名思義,這一天所有的人和物,都要去水裡走一趟,也就是代表著所有能過水的,比如:床、被子、桌子、衣服、貓和人都要洗得乾乾淨淨。

我是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長沙伢子,所以,每逢過年,無論那天星期幾,無論那天天氣如何,我們一家人都要輪流洗一個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過年澡。媽媽說,我們要把身上的晦氣,還有平常我的“速洗”留下來的汙垢都要徹徹底底地清洗掉,以用來迎接新的一年。媽媽也會在這一天,把我們換下來的衣褲、用過的毛巾等全部都洗完,所以,媽媽們通常都會在今天忙到很晚!

今年對於我比較特別,過完年又是鼠年了,我就是屬鼠的,媽媽把提前為我準備好的大紅色的內褲和襪子在洗澡後讓我穿上,媽媽說,這也是我們中國的一個風俗,本命年身上穿戴正紅的物件,能辟邪。其實,每次洗完澡換上乾淨的衣服,都會讓我有一種清爽的感覺,今年除了清爽,似乎多了一點莊重。

雖然我的爸爸媽媽都是擁有很潮新思想的人,但是他們都還堅持保留了一些傳統的習慣,比如除夕夜守歲,這一晚,爸爸不再坐到電腦前,媽媽也不再端著IPAD,會一起坐到電視機前,不再看點播節目,而是一起圍坐火爐、開啟電視直播,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跟著春晚現場的觀眾一起,或哈哈大笑,或潸然淚下,或怒氣衝衝,或掌聲如雷。我會認為這是一年裡幸福感爆棚的時刻。我想,這時候大家都會掏出手機,拍下一張全家福,把它儲存起來,永遠不會被刪掉。

這就是長沙,我的家鄉——有特色風俗,且所有家庭都幸福美滿的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