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背影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910字

石頭一樣的愛

石頭裡包裹著殘忍的溫柔

—題記

不久前,讀了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感觸頗多,這讓我聯想到“父愛如山,母愛似水”這句話。我不明白人們為何這樣說,但我知道,我很少會感受到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愛也很少報以感動。

《背影》一文是在朱自清家中遭遇變故後,他對父愛的感受。他外祖母去世,父親被解職,這對一個剛滿二十歲的青年來說無疑是個天大的打擊,就在這種情況下,作者看著父親蹣跚的背影,深深體會到父親對自己濃烈深沉的愛。想一想,幾十年前的某一天,一位下崗父親在繁忙中抽出一點時間,送兒子去車站,臨行前艱難地用肥胖的身軀上月臺,再爬下去幫兒子買橘子,不曾懂得父愛的作者看著那蒼老的背影留下了深情的淚,作者為之流淚,我也被這濃濃的父子深情打動。

回首我走過的成長路,我感受到的都是母親如雨絲一般柔和的愛,而父親的愛,又冷又硬,難以觸碰,像一塊頑固的巨石,讓我近而遠之。

幼年時生病,高燒不退,躺在床上,迷糊中聽到的是母親輕柔焦急的呼喚,緊緊拽著的是母親柔軟溫暖的手,卻從不知道深沉的父親熬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微微發甜的苦藥也是父親精心所泡,為給我降溫,不厭其煩地一遍一遍地換毛巾。

當你因為自己的付出而獲得成功時,是母親一直開心的誇你,而父親卻會站在你的身後,冷不防潑你一盆冷水,提醒你要清醒一點,別太得意。其實,你並不知道,他心裡比你更開心,但他從不說出來,不會表達,像石頭一樣,撞碎你心裡滿滿的喜悅。

他教你東西,只會教一遍,或許教你騎單車時,從沒有扶過你,從沒有在意過你滿身的傷痕,就像蹭破你嫩汪汪的面板的堅石,讓人畏懼得不敢靠近。其實,是我們太無知,我無知到無視了父親眼中閃過的心疼,他在放手與保護之間經過很久的思想鬥爭,為了讓你以後過得很好,於是他選擇了放手。

這是父親給我的愛,像石頭一樣,又冷又硬,沒有一絲溫情,其實是我的雙眸太稚嫩,只看到了石頭一樣父愛的表皮,沒有看到表皮裡包裹著的一顆滾燙的心,讀懂那顆石頭,真的不容易。

有一種石頭一樣的愛叫父愛,他不會表達,你開心時他比你更開心,你難過時他比你更難過,但他從不表露,輕輕地把愛放在心尖上,包上冰冷堅硬的外殼,不讓你察覺……

—後記

背影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32字

在暑假裡,我孜孜不倦地讀了朱自清爺爺的《背影》一文,他筆下的父愛讓我刻骨銘心。

濃濃的父愛,讓人深深地懷念。在《背影》中,一位父親對兒女至深的愛,在朱自清筆下卻透著獨特的傷感。在火車站上,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爬上月臺的背影,留下了那一道耐人尋味的背影。這背影多麼讓我想起了不是父愛勝於父愛的師愛。

上個星期二中午,天特別悶熱,也許是要下雨了。

下午第一節課下課了,同學們紛紛活動起來。有的說著悄悄話,有的在看課外書,有的手舞足蹈,有的下棋,我也在和同桌興致勃勃地畫著飛機。

突然,我全身一陣麻木,壞了,抽搐的魔鬼向我襲來,我只覺得雙臂的筋發瘋似的收緊,接著是雙腿筋彷彿被千萬只螞蟻在啃,使我動彈不得。只知道自己蜷縮起來,雙腳抬起與課桌的臺肚一樣高。連疼帶嚇的我淚流滿面,汗流浹背。同桌見了,大聲喊道“卞玲,你怎麼啦?快去叫老師來!”

一會兒,老師急急忙忙的跑進教室,高大結實的陸永登老師把我抱緊送進隔壁的辦公室,他用大鐵鉗般的雙手抓住我的雙臂上下輪迴地捏著、敲打著,時而又反覆抓捏雙腿。他還命令其他的老師幫把我的衣角抖動扇風,打電話叫車。

車來了,陸老師飛快地抱起我上車了。路上,他緊緊抱住我,低聲地說“孩子,好些了嗎?”我有氣無力的點點頭。“別急,別急,暫時不會抽了,放心吧。我帶你去查查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他撫摸著我的雙手說。

趕到醫院,醫生稱目前沒事了,只不過要到明天早晨做檢查,弄清病因。這時,我的爸爸媽媽慌慌張張地趕來,只見媽媽臉猶如一張白紙,一把將我抱在懷中。我依偎在媽媽懷裡,喃喃地說“媽媽,是陸老師送我來的。”爸爸向老師深深地鞠了一個躬。這時候,我看著陸老師遠去的背影,一股暖暖的愛流進我的心裡。

寬寬的、高大的背影將永遠銘記在我心間,伴我茁壯成長。

背影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451字

無聲的愛

“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見。”讀完朱自清的《背影》,彷彿有一雙大手撥動我的心絃,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一瞬間,我發現了在昏黃的燈光下,父親的幾縷白髮。莫名地,我感到鼻頭一酸,眼淚險些奪眶而出。我大了,爸爸也老了。他的脊樑在不知不覺間被時間壓彎,他的臉上悄悄爬滿了粗糙的皺紋,他的大手無聲無息間長上陳厚的老繭,他的黑髮也在時光的蒼老中留下絲絲銀白的印記。就如同《背影》中的父親一樣,挺拔高大的身軀漸漸縮小。

樓房造起來了,裝修也搞好了……爸爸默默為了我們家付出了那麼多,在歲月的縫隙中滿是瑣碎的片段,上面都是深沉的父愛!可我何曾給爸爸盛我一碗飯?何曾說過:“爸,您歇歇吧”?

我無視了那濃濃的愛,一直以來只是貪婪地享受著父親的守護,卻吝嗇反饋給他相同的感恩和愛。那一剎那,無言的心酸和愧疚湧上心頭,我是多麼不懂事啊。我才發現,父親頭上那蒼白的頭髮,眼角那密密的褶皺,都是我錯過的,最需要我去珍惜的時光。它們就像在吸食著父親那些意氣盎然的歲月,沉澱,平靜如同深水,卻埋藏著巨大的能量。

回想父子倆那些一起打鬧、相互鼓勵的日子,我埋在父親背上,聽他緩緩訴說故事的日子。那時的父親是多麼年青,多麼帥氣。而那個父親現已漸漸離我遠去。小時候父親是我的英雄,無所不能;長大後,他仍是我最偉大的榜樣,在生活和學習上為我點明前進的方向。在父親未在家時,我會學著父親的模樣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爸爸是一名工人,每天要工作到很晚。可是在一天的辛苦後還要為我們燒飯,洗碗,晚上要去田地裡勞作。看著父親疲憊的身影,我感到了心痛。我也發現,這些看上去容易的事實際上並不容易,反而有些繁瑣和困難。原來父親那熟練的技術,是在日積月累的勞動中形成的。我知道,父親也會需要我,雖然每次去幫他總被說“我還小”拒絕我的幫助,但是這是父親疼我,不想讓我吃苦。拒絕我的,是他濃濃的父愛。的確,年少的我還無法肩負家庭的重擔,無法如朱自清一樣,能為默默付出的父親也撐起一片天。我仍需要父親來守護這個家,也需要父親陪在我身邊,鼓勵我,指引我。但是我已不是那個嗷嗷待哺的嬰兒,我也要學會幫助父親分擔家務,在他疲憊時送上安慰。我也期待著在我能幫助他減輕家裡的負擔,或者在學習上取得滿意的成績時,看到他欣慰的表情。

作為學生,父親對我的成績尤為關注,對我也很是嚴格。有一次,在我奮力拼搏下考到全校第八位,“很好!”“兒子很棒!”,父親竟有點語無倫次,神情卻那麼自豪。那是我在這些天中努力得到的最好的獎勵,這比任何的物質獎勵都更加顯得珍貴。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在學習上力爭上游,讓自己滿意,讓父親驕傲。

這份父愛,悄悄地滲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庭院裡那個充滿生機的花園,它是靠父親的血汗澆灌出來的;屋角那個破舊的嬰兒床,是在我小的時候,父親親手為我打造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父親那無言卻深沉的愛與守護。雖然有時父親也會嚴厲地訓斥我,但我知道那是因為父親不想讓我遭受和他一樣的苦。這也是我對他尤為感激的地方,就是在他那嚴格的督促下,我才能擁有這上游的學習成績。在他那嚴厲的面孔之後,是一張充滿父愛的身影。

看著這個家,它是在父親的鋼筋鐵骨上搭建的。這磅礴的愛啊!

好多人,認為母愛是偉大的,他們總這麼認為,卻忽略了另一個比母愛還要偉大的愛--父愛。父愛沒有母愛那麼直接,也沒有母愛那麼張揚,但父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父愛如山,堅毅、深沉!願我們每個人能感受到沉默的父愛,仔細體味無聲的父愛。

背影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96字

《背影》是朱自清上世紀20年代寫的,它充分表達了父子之間深厚的感情。

《背影》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文章講述了朱自清和父親在徐州團聚,在火車站,父親為“我”買橘子,“我”看到父親穿過鐵道努力爬上月臺時的背影,不禁流下淚,體現了父親的偉大。

父愛沉沉……最使我感動的是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部分。“父親是個胖子,走過去自然很費力”,可是父親依舊要去對面月臺買橘子給“我”吃,這充分體現了父親對我的愛。他用兩手攀著上面……他已經抱著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這一連串的動作,表明了父親爬上月臺很艱難,可是父親為了給兒子買橘子,不怕累。我想不管是朱自清的父親,還是我的父親,他們都深愛著自己的兒子,不張揚,深沉而隱忍。

記得有一次,爸爸送我去上學,那天下著小雨。在路上,我們一帆風順,忽然,前面衝出來一個騎電動車的人,爸爸因躲閃不及,被撞倒了,爸爸起來後沒有檢視自己是否受傷,而是第一時間把我扶起來,問我有沒有碰著?我告訴爸爸我沒事,這時,我看到爸爸的褲子破了個大洞,膝蓋露了出來,流著殷紅的血,可是爸爸卻一副毫不在意的樣子,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我。我從書包拿出紙,想幫爸爸止血,可爸爸卻說:“我沒事,不用了,你快上車吧,別遲到了。”說罷,便上車繼續帶我去上學,到了校門口,爸爸望著我走進校園才離開。這時,我回頭看了一眼爸爸,望著爸爸的背影,我有些心疼……

很久以後,當我再次想起這件事情,心中依然有疼痛的感覺,我的父親和《背影》中的父親何其相似,他們總是默默地奉獻著自己,即使自己過得苦一些、累一些,也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幸福、快樂,從不計較得到多少回報。

父親的背影,兒女的深情,願記憶定格在最美好的一瞬間……

背影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53字

我們現在多像一隻雛鷹,一心向著陽光,朝著未來,展翅高飛,但請不要忘記,在你身後卻留有牽掛你的人的殷殷目光。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記敘作者離開南京北上讀書,父親在火車站站臺為自己送行時的情形,作者用樸素的文字,展現了父親在平凡生活中對兒女的關愛,真摯感人。

讀這篇文章,很多人都將注意力停留在父親為兒子買橘子時背影的刻畫,那個背影的細節細膩地折射出父對子的深深愛意。我卻注意到作者寫父親買完橘子囑咐離開後的背影,望著父親進入人群之中,一直望到再也看不見父親的身影。我想這時的作者,眼裡肯定有著不捨,如果父親能轉個身或回個頭,是不是也能看到兒子對他的愛?

我不由得想到我們,我們有時只專注於自己的生活,卻常常將那些牽掛著你的人落在背後。例如父母、師長,當我們在揚帆起航時,他們只會在你的背後用滿含慈愛的目光,目送著你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希望你的人生能一帆風順,他們不求感恩,只是寄情,而我們往往習慣於心安理得消費著這份愛,很少想到他們。而當我們正春風得意轉頭來,你會發現他們的雙鬢不知何時已經花白。他們看見我們轉頭,眼裡也會因為你的轉頭而生出了欣慰的淚光;他們看見我們轉頭,心裡也會真切感受到我們的愛意,這是不是會更好?

所以,讓我們在生活中多多回頭吧,讓愛你的人也感知你的愛。

《背影》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490字

媽媽給我買了朱自清的散文集《背影》。雖然朱自清老先生只活了50歲,但他那簡樸的文字,卻令我十分感動。

整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就是他描寫自己父親《背影》的一文。老早之前曾聽過這篇文章的有聲朗讀,最熟悉的要屬他描寫父親去買橘子的片段:“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雙手攀在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此處,最令人動容。朱自清在描寫自己父親的動作、神態上都花了很大的筆墨,寫得十分細膩,情感處理恰到好處!父親給兒子去買橘子時,他也用最最樸實的文字刻畫了朱自清的父親對朱自清深深的父愛。在《背影》一文後段,他安排了一段對父親經歷的描寫。雖然父親的來信帶古文的味道,但我能讀懂朱自清父親一顆想寬慰兒子但又不捨離去的心。

讀到朱自清的父親表示去世的日子就要到來時,我也不禁難過起來,不知後來這位偉大的父親何去何從,期待讀到朱自清先生更多的文字……

背影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1032字

讀完《背影》以後,我的心被融化了。

《背影》一文,文字質樸,卻飽含著的滿滿的父子深情,感人之深!作者提筆將父親的背影描繪得淋漓盡致,我讀著讀著,彷彿也看見了作者父親那肥胖的身影……。

文章開頭便寫作者的祖母不幸去世,再加上父親的失業,家裡已清貧如洗,也只好向別人借錢來辦喪事。這樣不幸的事接連發生在作者一家人的身上,使作者家中的光景很是慘淡。

辦完喪事之後,父親要去南京謀事,作者也要回北京唸書,父子倆便同行去車站坐車。而在這期間的每一個片刻,都能表現出作者與父親之間濃濃的愛。“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兩三次,是沒有什要緊的了。”作者已經是成人了,完全不再需要父親接送,但是父親卻還是不放心,原本自己事忙,已說定不送“我”,但是後來父親依然還是決定親自送“我”。父親覺得自己送兒子才能使自己放心,交給那些茶房根本不會妥貼。這裡能看出父親是多麼關心作者,父親不想讓作者受苦,哪怕自己有很多事要忙,也比不過兒子的事重要。只有保證了兒子的安全,才能讓父親真正放的下去心。父親與作者的對話裡滿滿的都是父親對兒子的關懷。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

通過描寫父親的外貌,以及“探”、“爬”、“縮”、“微傾”等一系列動詞深深刻畫出父親的艱難,表達了沉重的父愛。寧願自己受苦,也不想讓孩子受累。父親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深沉的。細細讀來不僅使人想到了自己和自己的父親,那種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

背影,靜靜地來,悄悄他去。無論是大是小,是崇高是卑微,都凝聚了水乳交融般的真摯情感,那是自然膩予人類最美的情感——愛。

背影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54字

父愛如山

《背影》講述的是一個感人的瞬間:父親送朱自清去北京,在火車站,為朱自清買橘子。朱自清看到胖胖的父親爬上月臺吃力的背影,感動地哭了。

一開始,我不懂為什麼朱自清看到父親的背影會哭。慢慢地,我懂了,因為我也有一位深愛著自己的爸爸。

每天清晨,爸爸把我從被窩裡拉出來。等我迷迷糊糊地洗了臉、刷了牙,他早已從廚房裡端來一大碗、熬了一夜的骨頭湯麵,柔聲細語地說:“諾諾呀,快坐下來吃。你現在正在長身體,得多吃些。”吃完飯,爸爸將我送到校門口,揮著手喊:“諾諾,再見!學得開心些。”走到一半,我總覺得背後有人正看著我,一轉頭,只見爸爸還揮著那隻大而粗糙的手,目送著我離開。走到校門口,往回望,爸爸的車開得一頓一頓的,雖然已看不見他,但我相信他正在車裡注視著我。我不禁想起“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的朱自清父親的背影,這是如此相像啊!

午飯後,爸爸總會打電話問我:“諾諾,吃飽了嗎?吃了多少?要不要我帶些吃的?”為了讓他放心,我會立馬回答:“吃得很飽。吃了一大碗飯。不用帶了。”爸爸聽了,似乎安心了許多,語氣也放緩了一些,說:“好!那繼續玩吧!”這時,我再次想起了《背影》中父親擔心朱自清在火車上餓,便跑去買橘子的情景。

晚上回家,爸爸認真仔細地幫我批改作業。“諾諾!怎麼又錯了?!”他粗聲粗氣地說,眉毛皺成一團,眼裡噴出熊熊火焰。我預感暴風雨就要來臨時,但見爸爸突然背過身,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再慢慢轉回頭,眼裡已充滿了自責和關愛,用盡量溫柔地聲音說:“下次認真寫,記住了。”《背影》中辛苦買回橘子後裝作一臉輕鬆的父親,又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背影》中父子分離時真摯的愛都傾注在背影上,現實中,我時常凝視著為我辛勤勞作的爸爸的背影,而且在我心中越來越偉岸,逐漸成為一座巍峨的大山!

《陽光與陰影》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79字

開啟新入手的《南十字星共和國:俄國象徵派小說選》,在第一篇小說《陽光與陰影》上消磨了半個下午。小說的主人公,小男孩沃洛佳罗夫列夫沉浸於玩弄手影,進而幻想著一切有關影子的事情。小說的最後,小男孩和母親將感情幾乎全部寄託於黑夜來臨,從而能夠看到“影子”,這從側面反映了一種“積極的逃遁”。

讀完這篇小說,再回看書名中的“象徵主義”,從而聯想到了當時俄國的境地,大概也是萬馬齊喑,如同暗夜吧。小男孩對報紙雜誌上魚龍混雜的文壇景象不感興趣,卻讀鍾情與那些插畫。這令我想到了赫爾曼黑塞提到的“副刊時代”,一切都是那麼不正式,報紙雜誌的主角反而成為了副刊,人們對巨集大敘事漠不關心,一心想要逃離。德國的這種情況,大概與俄國類似吧。當時的俄國,苦難的人民,受盡壓迫,唯有在熹微的燭火中,尋求“陰影”中虛幻的滿足感。不得不說這是一種不徹底的反抗。無產者是否能夠聯合起來,取決於是否有一個堅強的領袖。

列寧在恰當的1918發出了一聲吶喊。這是後話了。革命的前夜,總是看似如是地寧靜,寧靜之下,實則暗流洶湧。

小男孩對自己沉浸於玩弄陰影的行為自覺羞愧。而正是這種羞愧感,加劇了他的“隱祕的快感”,這種隱祕的情感,導致了他一步一步沉浸在陰影中不能自拔。小說中說道,“沃洛佳知道自己是個聰明的孩子,認為自己是幹正經事的,而這些把戲不過是消遣活動,只對那些湊到一起的女孩子們才是有用的。”按作者(敘述者)的描述,小男孩沃洛佳對娛樂消遣活動抱有深沉的負罪感。這也是勤勞的底層勞動人民的特徵。同時,沃洛佳身上還有一絲小小的驕傲存在,他不允許自己墮落,對自己過分苛求,甚至對合理的休閒活動深懷愧疚。這是一種完美主義人格,而正是這種人格,最終陷他於不復之地。郁達夫的《沉淪》中,主人公也對自己有著極高的道德標準,而正是這種與現實不調和的心理,成就了多少“春風沉醉的晚上”的“沉淪”。

小男孩也曾試著反抗。在沃洛佳自知困擾與現實中的燈火人影之時,他調動了內心的幻影。這又是一次註定失敗的反抗。以“幻影”對抗“光影”,本質還是在“影子”中徘徊,我猜想,作者想說的是,不徹底的革命,是註定悲劇的。

讀完小說,像是經歷了一次悲劇的洗禮。從中,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面對誘惑時的軟弱的抗爭,母愛的無力……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或許,是時候打破幻象,迎接現實了。

遠山淡影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39字

許多人看遠山淡影,總是把關注點單獨放在佐知子一個人身上。這也情有可原,畢竟她那麼的惹人注意,招人厭惡。她是這樣的一個壞的人,這樣的自私自利,這樣的令人費解。我認為當我們專注於這一個個體的時候,就沒有顧及到石黑一雄寫這部作品的本意了。遠山淡影中刻畫了許多人,出現了佐知子、萬里子、悅子、景子、藤原太太、妮基這幾個女性當然還出現了悅子的第一任丈夫二郎和第二任丈夫弗蘭克二郎的父親緒方先生。其中本書的主角是她。名字已經失去了自身的意義。年輕的悅子是她,佐知子是她,回憶的悅子是她,藤原太太也是她。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可就一人而論世。多重人格的體現和時空界限的模糊是本書最大的特色。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借他人之口講述自己的故事。然而,我卻以為是自己講述自己的故事,只是不想面對那一段不知是對是錯的過往。

她剛剛懷上了一個新生命,她對這個孩子的到來充滿了期待,這個時候的她還年輕,什麼都還沒有開始。這是年輕的悅子,她有一個和諧穩定的家庭,有愛她敬她的丈夫。她此時既有少女般的活潑跳脫,也有為人妻人母的成熟穩重。她認識了一個特殊的朋友—十年後的她自己。十年光陰,轉瞬而逝,但於悅子來說,她失去的太多太多,變化的太多太多。原來的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悅子不見了,變成了顛沛流離,喜歡擺出一副精緻溫和的面孔只為掩飾內心的傷痕累累的她。她失去了二郎,能依靠的丈夫,卻多了一個累贅,那個她和二郎的結晶。萬里子從期待變成了累贅。不過是一場戰爭。沒有多麼激烈的戰爭,或許是一顆原子彈在長崎爆炸。但是終歸有人死,有人傷,有人家破人亡。生活從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痕跡。一個懷著孩子的女人如何忍受丈夫的死亡的呢?她又是怎麼在左鄰右舍的流言蜚語中艱難地逃離的呢?她一個人又是如何帶大萬里子的呢?我們不得而知,或許石黑一雄覺得將戰爭的直接傷害展示給我們太過血淋淋,所以給我們展示了後果。

在戰爭後的和平,活的人比死的人更難過。人都是會變的,佐知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了,心底的傷疤再也消不掉了。戰爭,只是野心家之間的博弈罷了,冷冰冰的飛機大炮面前,卻是尚且死者溫熱的鮮血和倖存者一輩子的痛苦。哪怕後來藤原太太開了一家麵館,過上了看似平靜的,與先前無二的生活,經歷過的,就不會忘。只要還活著,就不會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