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常菜相關作文20篇

舌尖上的家常菜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424字

我媽媽做的椒鹽排骨可謂是“飄香十里”。

做好的椒鹽排骨呈金黃色,椒鹽隨意的撒在排骨上,看上去就讓人充滿食慾。再加上排骨炸出來的香味,定能讓人垂涎三尺。

媽媽對我說,椒鹽排骨是一道家常菜,吃起來很香,但是做起來,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剁好的排骨要先用清水洗淨,去血絲,再放到開水裡過一遍。之後醃製二十分鐘。接著,醃好的排骨裹上一層澱粉,然後就可以下油鍋炸了。炸好後,撒上椒鹽,這道香氣四溢的椒鹽排骨就做好了。

剛開始我不明白排骨為什麼要裹上澱粉再炸。媽媽說:“排骨裹上澱粉後再炸,可以使排骨顏色變好看,吃起來脆脆的。這道菜,澱粉也是必不可少的配料哦。”

我總是喜歡在排骨表面撒上一層薄薄的椒鹽,再咬上一大口,排骨咬下去的第一口是脆的,第二口是嫩的,我再慢慢細細品味。有時,我左手拿著一塊排骨,右手拿著一塊排骨,手裡還沒吃完,眼睛卻一直盯著盤子裡的,生怕被別人搶光了。爸爸還笑我是愛啃骨頭的小狗。

看了我的介紹,你一定流下了口水,那就試著做一做這道菜吧。

舌尖上的家鄉菜 篇2

國小五年級作文 ,850字

光陰荏苒,又到春節,作為我國最熱鬧的傳統節日,春節自然與吃脫不了干係。在我這“吃貨”的眼裡,春節無異於美食節,因為在春節裡,能吃到各種各樣平時吃不到的家鄉美食。

年二十八,我迫不及待地回到美麗的淳安千島湖。淳安的美食各式各樣,豐富多彩,讓人眼花?亂,垂涎三尺。說到淳安春節的美食,不得不提到淳安獨特的暖鍋。暖鍋類似於火鍋,卻比火鍋更高檔,暖鍋通身用全銅製作,中間放木炭,四周放菜品,暖鍋中的菜品非常豐富,最為常見的是豬肉、油豆腐、白豆腐、筍乾等等,你認為好吃的菜都可以放入。暖鍋中的滷最為講究,一般是熟豬油打底,配入辣椒粉、茴香、桂皮、花椒等,再加入熬製半天的土雞湯、鴨湯配成,然後放入魚肉和羊肉,一鍋滷配製好了,無論你放入什麼菜,暖鍋裡的菜都是美味無比的。年夜飯桌上,全家圍著熱騰騰的暖鍋,歡聲笑語間全是暖暖的。

吃著暖鍋,當然也不能少了主食——各式各樣的?,有白米?、包菜?、苞蘆?等。我最喜歡吃那黃澄澄的苞蘆?。苞蘆?也叫玉米?,用純玉米粉製作,分菜?和實?,實?熱烘烘、甜絲絲的,特別是放入火盆烤後,味道更好。寒冷的冬天裡,大家圍著大火盆,一邊烤火,一邊烤?,菜?裡的油不停地往外冒,外皮烤成黃黃脆脆的,這味道聞著就讓人直流口水。有句流傳在鄉間的俗話說得最好了,那就是“手捧苞蘆?,腳踩白炭火,除了皇帝就是我。”

過年,吃得最多的就是肉了。年前,奶奶把養了一年的肥豬殺了,製作成風乾肉。風乾肉也叫臘肉,一般只在臘月裡做。風乾肉其實製作非常簡單,將剛殺好的豬肉切著條狀,然後掛在通風好的屋頂自然晾乾就成了。別看它製作簡單,但風味獨特,肥肉不膩口,瘦肉不塞牙,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讚語。

我的家鄉淳安的春節美食還遠遠不止這些哦,像油?、蒸糕、米羹、毛豆腐等都是我最愛吃的家鄉美食,春節還沒過完我已經吃得圓滾滾的了。抵擋不住誘惑的話,就來我的家鄉——淳安縣千島湖嚐嚐吧。

舌尖上的家 篇3

國三作文 ,1043字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題記

提到家你會想到什麼?燻黑的煙囪,縷縷的炊煙,月下寂靜的小橋流水,還是那永遠不會陌生的鄉音?我想到的,是那一碗普普通通的白米粥,因為那是家的味道。

“奶奶,奶奶,我餓了。”

小時候,不論何時,只要聽到這句話,奶奶就會滿臉慈愛地笑著,停下手中的事走向廚房,給我熬白米粥,我便蹦蹦跳跳地跟上去。

矮矮的廚房,低低的灶臺,奶奶彎腰在米缸中舀起一碗米,再倒入一瓢水,慢慢的將白米洗淨。等清水變得渾濁,便倒去髒水,再舀一瓢,用手細細的搓洗。將白米洗淨後,便和著水倒入鍋中,用鍋鏟攪拌均勻。奶奶做這些動作時如行雲流水,極是熟練。

我常常搬著小板凳兒坐在廚房門口,饒有趣味地看著奶奶忙碌的身影。

奶奶在圍裙上抹抹手,拿起一捆柴,點燃了放進爐灶裡,然後拿扇子猛扇,橙黃的火苗迅速竄了起來,急急地舔舐著鍋底。柴火“噼裡啪啦”的燃燒著,一縷黑煙緩緩上升。等火候差不多了,奶奶起身站到灶臺旁,拿著鍋鏟不停攪拌。我便趕緊跑過來,踮起腳趴在灶臺上嗅著米粥的香氣,望眼欲穿地看著鍋裡。

奶奶笑了笑,又皺起眉頭,急切地將我攆去外面,讓我去撿些柴火來。我嘟著嘴,心裡滿滿地惦記著那白米粥的香味。

回想起那時年紀小,以為是奶奶不想讓我知道白米粥的奧祕。現在細細想來,奶奶一定是怕廚房裡的氣味嗆到我。想起幼時對撿柴火的怨念是多麼天真可笑。

當我抱著一大把柴火搖搖晃晃地走進廚房時,濃濃的黑煙已經消散,白米粥的香味撲面而來。我一把扔下抱著的柴火,拍拍手,趕忙接過奶奶手裡的白米粥。舀起一勺放進嘴裡,甜軟可口,細細品來,還有一種不可名狀的香味,暖暖的,透透地,一直飄進我心裡,不曾散去。

在白米粥騰騰熱氣中,我看到了奶奶和藹的眉眼,慈祥的笑容。粥,真好喝。

後來漸漸長大,與奶奶相處的日子越來越少。直到奶奶逝世後,我才恍然發現,原來我已經好久沒吃到奶奶熬的白米粥了。

於是我自己動手。步驟、流程全部還原小時候奶奶的方法,淘米、生火、攪拌……可是熬出來的粥,遠遠不及奶奶熬的粥那般美味。說不出缺了什麼,但是卻真真切切地少了一種記憶中的熟悉味道。

我沉默無言地攪拌著眼前的白米粥,騰騰熱氣中又浮現起奶奶昔日的面容。和藹的眉眼,慈祥的笑容彷彿盡在眼前,而我卻再也無法真切地擁有。我不禁潸然淚下。

我彷彿明白了,眼前這碗粥裡缺少的,正是奶奶帶給我的—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鄉 篇4

國二作文 ,691字

舌尖上的家鄉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599字

我的家鄉位於鄂爾多斯市的一個小鎮上,名叫納林希裡,在這裡我們有一道招待它鄉貴客的拿手好菜—豬骨頭燴酸菜。

豬骨頭燴酸菜的選材十分重要。豬骨頭,是現殺的豬身上的骨頭,骨頭新鮮,肥肉,瘦肉均勻搭配,香而不膩。我們這裡的豬不用飼料餵養,是純綠色的,吃豬草長大的。而酸菜,是提前入冬時醃製好的,正好到12月份就可以食用了,這時的酸菜嫩、酸、味道鮮美。

選適量的五花肉一小塊、豬排骨、酸菜、土豆、調料,選好材料後就可以開始製作了。先把五花肉放入鍋中炒,炒到肉微微發黃時放入排骨,這樣將排骨炒到微微發黃時放入調料,炒出香味時,加水,中火熬,這樣肉會更入味。熬到骨頭差不多熟時,加入土豆、酸菜在用小火繼續熬半個小時就熟了。在這期間,我們可以做主食—米飯,我們當地居民在做米飯時,總喜歡吃到黃來和白米一起燜出來的米飯。三十分鐘後,豬骨頭燴酸菜將要和米飯一齊送上餐桌,酸菜顏色成墨綠色,豬骨頭也變得香而美味,正綜的豬骨頭燴酸菜,給我的感覺是—酸、鹹混合而成的奇特味道,酸菜酸而脆,豬骨頭鹹而爽口,土豆與它們一起變的鹹淡合一、黏。豬骨頭燴酸菜給人的感覺是溫暖的,它是我們這裡每家每戶冬天不可或缺的一道飯菜。

豬骨頭燴酸菜,是北方人餐桌上的美食,也是遠在他鄉的遊子對家鄉味道的牽掛與依賴。一道豬骨頭燴酸菜,是我的家鄉的像徵,而它的味道,則留在我的舌尖上,迴盪在我的心裡,永遠,永遠……

舌尖上的家 篇7

國三作文 ,986字

每年年夜飯中,我最愛吃的菜,莫過於奶奶做的魚糕了。每次回老家過年,留下的最深印象都是這一個詞“熱鬧”。餐桌上所有人都在搶著自己最喜歡吃的菜,而桌子中心那盤菜總是下去的最快的。奶奶做的魚糕一直是最搶手的。

魚糕是老家的特色菜,也是一道歷史悠久的菜。它是荊沙地區的傳統佳餚,在當地不管誰家請客擺席,上的第一道菜肯定是它。奶奶做魚糕已做了幾十年,最拿手的絕活就是它。

買到新鮮的魚後,先宰殺洗淨,然後手工取淨魚肉,去皮和魚刺。這一系列動作在奶奶嫻熟的手法下十分得乾淨利落,像是哪位大廚的傑作。接著,奶奶把備好的豬肥膘肉塊和魚肉塊一起剁成茸,又往碗裡打幾個雞蛋,把蛋清瀝出來後用筷子打散,倒進魚茸裡按照一個方向攪拌使它口感更加勁道。其間再加入薑末、蔥白末、澱粉、精鹽、味精和胡椒粉,攪拌至魚茸粘稠上勁,成糊狀。奶奶說過,這幾步是做成魚糕最重要的步驟。下面蒸鍋要出場啦,將鍋底墊上保鮮膜或者溼紗布後,倒入魚茸糊,只見奶奶仔仔細細地用刀抹平魚茸糊的每個角落,才放心的蓋上了蓋。旺火蒸至30後,揭開籠蓋,用乾淨紗布搌乾魚糕表面的水分,再將打散的蛋黃液均勻抹開在魚糕表面,蓋上籠蓋,繼續大火蒸五分鐘後取出。魚糕出鍋後,需要放涼,這時候就可以吃啦,終於大功告成!

配著飯和菜,一盤魚糕火速下肚。那魚糕入口鮮香嫩滑,清香可口。奶奶看我吃得享受,忍不住笑吟吟地問我:“好吃嗎?”“好吃!”“那我以後多做給你吃。”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加,學業繁重了不少,回老家看奶奶的機會也少了。可我卻忘不了奶奶親手做的魚糕。每次出去吃飯看到選單上有魚糕時總會小開心一下,嚐了之後又暗暗想:這味道不正宗!跟奶奶做的味道不一樣!

今年過年回家時,奶奶迎我進門,我突然覺得奶奶好像突然變老了。之前每年都掌管廚房大事的奶奶如今也變成了打下手的,雖然她在幹著自己最喜歡的事—做飯,卻也感覺有一瞬恍惚。我慢慢走到奶奶身邊,輕輕地問:“奶奶,我想吃您做的魚糕了,您能再做給我吃嗎?”“好!”奶奶的回答堅定有力。走進廚房,奶奶又回到了她的天地,充滿著活力。

熟悉的擺設、熟悉的動作、熟悉的人……還有,熟悉的味道。

過了一會兒,奶奶慈祥地看著我,對我說:“趕緊嚐嚐。”語氣中含著一絲期待。我拿起筷子輕咬了一口魚糕,啊……就是這個味道,就是這種感覺。“好吃嗎?”奶奶在我身旁輕輕地問。“好吃!”我嘴裡含著魚糕,滿臉幸福。

舌尖上的家 篇8

國二作文 ,694字

在老家的那段日子,每當我睜開朦朧的睡眼時,總能看見奶奶放在我床邊的一個熱蒸蒸的雞蛋,那是我懷念的味道。

像濃蛋香深深愛。

經常能望見捧著幾斤雞蛋的奶奶從村頭走來。在老家的日子裡每天一個雞蛋基本都沒間斷過,當然有時候會吃膩了不想吃,但奶奶總想讓我營養上去而變著花樣的給我在雞蛋上大費功夫,每次的奶奶做給我的雞蛋都能使我的口味煥然一新。於是,我幼年的生活就伴著奶奶那濃蛋香深深愛走過了。

像濃蛋香深深愛。

後來因為爸爸媽媽覺得鄉村的教育不如城市就把我接到城市裡,由於城市裡的物價不斷上漲,也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我也從此斷了我那每早一個雞蛋的生活,有時節假日,爸媽不上班時,他們都會在廚房大顯身手,當然有幾道菜裡都少不了雞蛋的出現啊!因為爸爸之前也做過廚師,所以那些飯菜的口味也相當不錯,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爸爸做的一切都好,可就是沒有把雞蛋做出個味來,總覺得味道怪怪的。於是,在老家時那雞蛋便成為我懷念的了。

像濃蛋香深深愛。

在城市的一年多裡總是那麼漫長,漫長。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爸爸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使他臉色大變,爸爸那陰青古板的臉,顯得那麼可怕。“奶奶死了”!頓時眼淚從我雙眼裡漫溢開來,我不敢接受這個事實,真的不敢接受。我不相信我那身體還硬朗的奶奶會這麼快逝去,那段像濃蛋香深深愛的生活啊!

像濃蛋香深深愛。

等我們在回老家時,只剩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空院子,我步履蹣跚的走進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對!少了那往日喜歡在廚房忙碌的奶奶,少了床頭前那濃蛋香!這還是家嗎?還是往日那溫馨的家嗎?

一縷陽光透進小屋,恍忽間我看到了奶奶的身影,那麼近又那麼遠,那濃蛋香深深愛的生活啊!那充滿愛的家啊!

舌尖上的家鄉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748字

我的家鄉,在安徽廬江。那裡群山環繞,那裡風景如畫,那裡的人們純樸善良。大自然總會為這些勤勞的人們送去很多美味。

一場春雨過後,春筍從沉睡中甦醒過來。每當這時,外婆便扛著钁頭,我挎著竹籃,一前一後,走進青翠欲滴的竹林。望著一個個嬌滴滴的筍兒,我們心中甚是歡喜,看來今年是筍兒的大年。不一會兒,我們便滿載而歸。

大自然給家鄉的饋贈,還有它—蕨菜。說到蕨菜,我就興奮不已,理由主要不是在於它的美味,更是在於尋找它的過程。它長在樹木蔥蘢的山間,細細長長,與雜草打成一片。它如同頑皮的孩子,把腦袋伸得老長,盼望著與我捉迷藏,卻又把自己藏得那麼好,稍不留神就會與它們擦肩而過。所以每找到一根,就是一次偉大的勝利。

外婆嫻熟地削去筍根老的部分,再用刀的末端,從筍根到筍尖深深地劃了一道口子,用手向兩邊一掰,又白又嫩的筍肉,便羞答答地展現在我的眼前。接著將筍肉改刀,或片或塊,焯水備用。外婆將筍兒放在一邊,又拿起一把蕨菜,輕輕搓揉它的頭部,那含苞待放的“葉”骨朵兒,便輕盈地落在地上。再用清水洗去它周身的細毛,切小段。筍兒和蕨菜的燒法大致相同,無需太多的佐料,儘量保持它們的原汁原味。外婆選用家鄉的臘肉,切片煸炒,放蔥薑蒜大火爆香,加入筍兒或者蕨菜翻炒,加適量開水,文火燒幾分鐘。這時,鍋中“咕嘟咕嘟”,鍋外輕煙嫋嫋,香味四溢。

終於上桌了,我迫不及待想狼吞虎嚥起來,但轉念一想,如此美味佳餚,怎能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呢?於是,我輕輕用舌尖觸了觸,那感覺如家鄉的春風拂在臉龐,暖暖的,很舒服;細細地嚼了嚼,恍如自己走進了大自然,傾聽著鳥兒在枝頭低聲對語,很是享受;慢慢嚥下,脣齒留香,回味無窮。那味道,便是我想念的家鄉的味道。

又逢春季,它們是否已在家鄉的山間,翹首盼我歸了呢?

舌尖上的家鄉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1字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香不香,家鄉味。—題記

我的家鄉在陝西,那兒的歷史古蹟繁多:有舉世無雙的秦始皇兵馬俑,有歷史悠久的大雁塔,有古色古香的小雁塔……還有那優美的自然風景,巍峨的秦嶺,險峻的華山。那兒更是美食的家鄉。

提起美食,首先大家想到的是美味的羊肉泡饃,酸辣的涼皮……但我最喜歡吃的,卻是並不出名的美食—甑糕。“甑”在字典裡讀“zènɡ”,但在我的家鄉卻讀“jìnɡ”。甑糕,是用紅棗和糯米為主要原料,在鍋裡蒸出來的。“甑糕,甑糕,賣甑糕了!”一陣悠長的叫賣聲傳入我的耳邊。我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揣上零用錢,飛奔出去。只見長長的隊伍映入眼簾。我焦急地排在隊伍裡,生怕到我時就沒有了。終於輪到我了。師傅用專用的剷刀將一份甑糕嫻熟地鏟到盒子裡。只見棗泥和糯米交融,紅白相映,色澤鮮潤,好像琥珀一樣,誘人食慾。我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口送入口中,暖暖地,軟,糯,甜,頓入人心,美味十足。

還有一種我喜歡的美食,也是我們家鄉出名的美食—肉夾饃。熱氣騰騰、酥脆香嫩的餅饃,加上惹人垂涎三尺的滷肉,瘦肉肉色紅嫩,肥肉肉色潤白,肉嫩多汁。餅饃,加上肉,再加入少許肉湯,有一種說不出的好吃。告訴你一個祕密,一定要吃有肥有瘦的,才香呢。

歡迎到我家鄉來,欣賞美景,品味美食。

舌尖上的家鄉美 篇11

國三作文 ,1068字

東北有許許多多的美食,如果讓我來形容東北,我想便是“舌尖上的東北”,而我的家鄉是便是“舌尖上的家鄉”,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美食,而這些美食中也孕育了善良淳樸誠信的家鄉人。

我的家鄉是的一個邊境小鎮,這裡比較有特色的菜品是東北臘月的殺豬菜—豬肉酸菜燉粉條。寒冬臘月時,小鎮被冰雪覆蓋,農家就會找十個二十個好鄰居好兄弟一起進豬圈,把主人養了一年的肥豬抓起來,按壓在案板上,劊子手拿起屠刀,向肥豬的大動脈刺去,只見鮮紅的血從刀口流進盆裡,一隻豬能流一盆多的血呢!人們用一口巨大無比的鍋,把卸下來的豬肉放進鍋裡煮,豬肉煮熟以後切成小薄片。此時的豬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簡直是人間精品!放出的血可以做成血腸。人們用一個火爐,上面放著一個盆,加上昨晚上已經切好了的酸菜和泡好了的粉條,大約過幾十鍾就可以吃了。

在寒冷的冬天裡,一家人可以圍坐在一個火爐周圍,一起吃著豬肉燉粉條,一起烤著火盆裡的,驅走了寒冬的冷。菜餚雖然簡單,更談不上“秀色”,但卻是勞苦裡一年的農家人最幸福最甜蜜的時刻,此時一家人再拉上三五好友,一起拉拉家常,歡聲笑語中的是質樸農村人的和睦之情。真的是香在嘴裡,美在心上。

豬肉燉粉條最佳拍檔就非酸湯子莫屬了。酸湯子製作起來還是比較複雜的,人們在磨湯子的前半個月泡玉米粒,玉米粒泡到原體積的二倍而且聞起來有點點的酸味兒的時候,就可以用石磨把泡好的玉米粒磨成粉末。在磨製的過程中需要加水,在磨完時應該成粘稠的糊狀。不過到這時還沒有完成,製作酸湯子,最重要的步驟其實是“擺粉”,就是利用澱粉會沉澱的原理,讓玉米糊中的澱粉自行沉澱,在玉米澱粉以上的玉米糊,再經過人們的擠壓,水會被擠壓到外面,而剩下的則會變成相對比較乾的麵糰,這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湯麵。人們將湯麵揉成一二斤重的麵糰凍上,什麼時候想吃就可以拿出一塊,可以製作成外形類似於麵條的玉米條,再經過開水的煮制,就會變成傳聞中的酸湯子。

酸湯子的製作是家鄉人智慧的結晶。在磨製湯麵的過程中,要的是細心、耐心,更重要的是農家人的誠信,在製作中不摻假,不省工序,不偷工減料,這便是農家人偉大的精神美。

農家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熱情,實在不管誰到誰家幹什麼,只要到了飯點,主人便會留客人在家裡吃飯。不會刻意擺設酒席,就是粗茶淡飯,卻吃出了人世間最美的味道。

歲月的流逝,更替了歲月,消磨了時光,卻從未改變家鄉美食的味道。樸實的鄉親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做出許多令人難忘的美味。家鄉的美食中蘊含著家鄉人的優良品質。家鄉人的質樸,善良,熱情,流淌在舌尖上,植根在我心中,伴隨著我不斷成長。

舌尖上的家鄉 篇12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9字

我的家鄉在江南水鄉。那裡的特色美食有很多,讓我回味無窮的那可要算我們塘棲的茶糕了。

茶糕是一道普通的家長美食,但在家鄉人眼中,它是最特別,最親切的。茶糕歷史悠久,它的工藝也代代相傳。它的材料很簡單,有面粉,葉子和豆沙。先把葉子搗碎,再與麵粉揉成的麵糰和在一起,就成了特製的青糰子。再把青糰子分成許多大小相同的小糰子。這個大小很有講究,大了,就很笨重。小了,便有失精神。接著把小糰子捏成碗狀,在裡面放上豆沙,記著一定要把它封上口,可別讓小糰子露了餡!然後,可要請出我們的大功臣—糕板了。把小糰子在糕板的模子裡,印上花樣,便可以去蒸了。

新蒸好的糕,方方的,軟軟的,綠綠的,色澤誘人。聞一聞,在葉子素雅的清香中,夾著豆沙甜蜜蜜的香氣。用筷子夾起一塊,咬一小口,麵糰苦澀的香味在口裡蔓延開來。這時,濃稠的豆沙已經迫不及待地露出臉來了。吮吸一口豆沙,甜味像一朵花,在我的味蕾裡綻放,回味無窮。吃茶糕,可真有一番“苦盡甘來”的趣味呢!

茶糕不僅好吃,它在“非常”時期,也有獨特的用處。比如,在嬰兒滿月時,孃家人就要做糕,要分給鄰里鄉親吃,讓大家一起甜。辦喪事,也要做糕,形態花樣都以豬、狗、雞等為主。婚嫁做糕,得做成圓形的,象徵著圓滿、百年好合,有心形的,也會在餡中加一些紅棗肉,當然是許下了“早生貴子”的心願。老人家大壽,更得做糕,要做成壽桃樣的,再印一個“壽”字……茶糕的寓意,也是幾百年來老百姓們智慧的結晶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塘棲人的生活是離不開茶糕的,我們愛茶糕,也更愛我們親愛的家鄉。

舌尖上的家鄉 篇13

國一作文 ,857字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台州,這裡美食眾多,有外糯裡香的青團,有香氣四溢的炊飯,還有涼甜解暑的桃漿……在不計其數的美食中,食餅筒是絕對的NO。1,這是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美食。

在每家每戶團圓的日子裡,比如端午節,家裡的老人會事先準備好各種食材,然後開始製作食餅筒。先用麵粉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做成麵糊,這樣它就會具有黏性,和你的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不想分開。

隨後再用手把麵糊攤在平底鍋上,抹勻,使它平整地鋪在上面。餅越薄越好,就像給整個平底鍋敷了一片面膜,白花花的一層。只需要短短五六秒鐘,鍋底聚集的熱氣就會冒上來,使麵皮中央變成一頂“小帳篷”,就像有人在裡面打拳擊,這時再快速把皮一翻,“小帳篷”裡面隱藏的一縷白煙就會蹦出來,就像神仙吹了一口仙氣一樣。就這樣,香口彈牙的麵餅就大功告成啦!

接下來就是炒菜了。食餅筒裡面包裹的各種菜品很有講究,一家人簡簡單單一炒就是一大桌子,當然,裡面最重要的要數炒麵了,還有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又酸又辣的土豆絲……家裡“各單位”也分了工—爸爸負責洗菜,切菜;媽媽負責掌勺烹飪;奶奶負責攤更多的麵餅。儘管大家各有各的活,忙得不可開交,可廚房裡還是有說有笑的,就連平時貪玩的孩子們,此刻也像趕集似的從四方聚攏過來,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個資深“美食品嚐家”。

燒好了菜,備好了麵餅,可並不能進入主題直接開吃,因為還有一個重要的步驟—包食餅筒,這是食餅筒的精髓所在。先拿一張餅,平放在桌子上,夾一點自己愛吃的配菜,這時要格外注意,菜要靠邊放,這樣等會兒才能卷出一個漂亮修長的食餅筒。等所有菜都放好後,就可以開卷了,先把靠近自己那邊像蓋被子似的蓋到菜上,接著卷半圈,然後把其中一頭折起來,兜住所有菜,再直接捲到頭,最後舀一勺紅燒肉的湯汁從一端淋進去,光看那品相就能讓人垂涎欲滴。這時候放入嘴中,咬上一大口,哇,好滿足啊!麵餅的軟糯、菜餚的噴香,那入口的一瞬間,你彷彿坐在柔軟的雲朵上,隨風輕輕盪漾……

如果你現在已經饞得流下口水了,就趕緊來我的家鄉品嚐一下食餅筒的味道吧!

舌尖上的家鄉 篇14

國一作文 ,664字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我們路橋有許多遠近聞名的小吃,有青草糊、山粉糊、鳳凰蛋……不過我今天要介紹的是我們路橋的“小強拉麵。”

來到賣芝橋邊,映入眼簾的是“小強拉麵”這個醒目的招牌。我不禁納悶:寫著“小強”字樣的招牌還有人進去嗎?不去不知道,進去真是嚇一跳。店裡坐滿了顧客,想吃小強拉麵還需要排隊呢!

店裡的麵條是被稱為小強的師傅親自做的。站在店門口,你就能聽到“砰砰”的響聲,聞聲望去,那是師傅正在做麵條。首先,小強師傅要將麵粉揉成麵糰,麵糰在我們的手中是一個調皮的小孩,滾來滾去的,不聽使喚。但在這位“大師”的手下,她卻是一個可愛、乖巧的“小姑娘”,做麵條的小強師傅想把它捏成什麼形狀就成什麼形狀,從不在師傅的手中跑偏。接著,小強師傅將麵糰壓扁成一個小“月亮”形,然後把麵糰拉長。這時,一個肥胖的麵糰小姑娘立馬變苗條了。最後,師傅用力甩,一根根麵條就如五線譜一樣在師傅手中出現了。

小強師傅將麵條輕輕地放入鍋中。煮好後撈出,麵條變得光滑了。端上一碗麵條,赤紅色的湯汁中,拌著金黃的面,熱氣從碗中冒出,鑽到鼻子裡,真是香氣四溢啊!碗裡面還有小排,肥瘦相間,肥而不膩。吃上一口,湯汁濃郁,麵條芳香,再加上肉的鮮香,吃十碗也不夠啊!難怪店裡的人都埋頭吃著,也沒見他們在飯桌上聊天。我第一次吃小強拉麵的時候,把湯也喝得一乾二淨,舔舔嘴脣,滿意地摸著圓鼓鼓的肚子笑了。

小強拉麵的營業時間也是很和“小強”一樣牛,我們小學生放假,他們也會放假。如果你現在到了路橋,那你們可要趁著這一次機會好好品嚐一下小強拉麵,這是一種會讓你想念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鄉作文600字 篇15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246字

【舌尖上的家鄉——年糕】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張雨菲

眼看春節即將來臨,家家戶戶都開始置辦年貨了。江南人過年必不可少的就是年糕了。那你們知道年糕是怎麼做的嗎?來,和我一起到年會上瞧瞧吧!

九點,我們來到了年會。年會上人山人海。看,這裡很多人圍成了一個圈子在觀看什麼,我們好奇地擠了進去,原來是年糕師傅在準備做年糕啊!年糕師傅們分工合作,劈柴、生火、燒水、篩粉,井然有序。

準備工作就緒,開始上鍋蒸粉,年糕師傅們把木質蒸籠放在熱水鍋上,還在蒸籠邊上圍一圈布,防止水蒸氣跑出。一位老師傅,一手舀起篩過的麵粉,均勻的向蒸籠裡倒,另一隻手把麵粉鋪平。這樣不停地倒麵粉,鋪面粉,直到把蒸籠裝得滿滿的,蓋上蓋子,等候。

過了一會,粉蒸好了,掀開蓋子,一股熱氣攜帶著糯米的清香向外衝出,白茫茫的一片,猶如置身於香氣繚繞的仙境之中。老師傅往打年糕用的石臼中灑水,灑水是因為怕年糕粘在石臼上,另一個老師傅吆喝一聲,快速搬出熱氣騰騰的熟粉,小跑到石臼邊,雙手熟練地一番,“啪”的一聲,粉團不偏不依,正好落入石臼底。老師傅繼續圍著石臼,往年糕上灑水。覺得水灑得差不多了,老練的兩位師傅,高高掄起木錘,用力捶打著年糕,熟粉在石臼中響起“啪啪”的捶打聲,變得越來越有韌性。老師傅們有節奏地掄著木錘,一個剛剛落下,另一個就高高揚起。

熟粉在千錘百打之下終於成了年糕。師傅們把年糕抬到桌上,用手往年糕上抹水,然後在年糕的兩頭拉扯。這年糕可真有韌性,怎麼拉都不會斷掉。四個師傅用力拉著,年糕越來越長,最後成了長條板凳的凳面。

年糕拉扯完了,就得切糕了。這可不是用刀來切哦!而是用一根棉線,棉線的兩頭各捆著一根小小的竹子。老師傅拿著兩頭的小竹子,用棉線在年糕上繞一圈,拉緊,年糕被一點一點地切開。年糕散發出的糯米清香更濃了,我忍不住,伸手拿一塊,咬下一口慢慢咀嚼。新打的年糕十分有韌性,像泡泡糖一樣,嚼不爛,在舌頭與牙齒之間滑來滑去,糯米的清香,也就在脣齒之間瀰漫著。

年會看完了,我們也知道了年糕是如何製作的,也嚐到了年糕的可口美味,更感受到了濃濃的江南年已經來臨……

【舌尖上的家鄉——年糕年味兒】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陳思佳

開始吃年糕了,我端起白瓷盆,不由想起了那次在“年會”上看到的打年糕情景。

那是在一個年會上,鑼鼓喧天,金龍炫舞,人山人海。舞龍肯定是最吸引人的。你看,正津津有味吃著糖畫的小孩,拍手叫好的老人,還有連按手機快門的年輕人,都緊跟在“龍”身邊。

而我卻被那“咚——咚——”的響聲給吸引過去了。

我聞聲而尋,來到一個石臼旁邊。只見一個大伯時而在石臼裡灑水,時而拿著個木錘,向石臼裡砸去。他在幹什麼啊?一旁幫助大伯的人告訴我,這是在“熱身”呢!真正的“好戲”在那裡頭。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個“老虎灶”,鍋上是大蒸籠,跟包子店蒸包子的一樣,只是大了許多。蒸籠裡熱氣騰騰的,那是什麼?

我的好奇心更強烈了。趁大伯開啟蒸籠的時候,我探頭探腦地想一看究竟。可當我把腦袋伸進蒸籠,看到的卻只是一股白氣像潮水般湧了出來。大伯哈哈大笑,摸了摸自己的鬍子,對我說:“小朋友,這是白白的糯米粉,你吃的年糕哇,就是從這兒出來的!”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爐火把我的臉蛋照得通紅。

“好咯,起鍋咯!”大伯一把掀開蒸籠,縷縷熱氣白霧,夾雜著米香,迅速裹住了我。大伯和旁邊的一位爺爺對了一下眼,“嗨”的一聲,合力把大粉糰子抬了出來,兩人小跑著來到石臼邊,又是“嗨”的一聲,一起把大粉糰子翻進了石臼。大伯又在手上抹了些油,不停搓著大粉糰子。

隨後,大伯舉起了10多斤那麼重的大錘子,舉過頭頂,漲紅了臉,使勁向石臼裡的大粉糰子打去。粉團沉悶地“啪”了一下,大伯又趕緊拎起大錘,趁此機會,爺爺就拿著“洗帚”往粉團上甩水。甩夠了,第二錘子也正好下來了。“啪——啪——”大粉糰子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一樣,打一下,縮一下,不打了,又彈了回來。十幾下後,大伯已是大汗淋漓,他說了聲“不行了”,就放下錘子,換那位爺爺來打。另外兩位大伯趁這個“換班”的間隙,雙手在冷水裡一浸,合力抬起粉團,猛地將糰子翻過身來。爺爺開始打了了。在這錘打——甩水——翻身的完美配合之下,大粉糰子變得愈發富有彈性。我趁大伯休息的時候,偷偷拔下一小坨來,一口塞進嘴裡。“嗯,真好吃!”我對著大伯連連稱讚。

打得差不多了,大伯便將這白嫩嫩的麵糰從石臼裡搬出來,放在沫過水的的桌子上,另兩位大伯就開始揉搓年糕,左手翻過來,右手按壓著,反反覆覆,直到把麵糰做成長方形的年糕模樣。

最後,他們在年糕上“點花”,其實就是在年糕上用毛筆輕輕點上一朵“紅花”。紅花開在年糕上,在陽光下綻放,為新年平添了幾分喜慶。

我就這樣一直看了許久。原來,一塊年糕,是需要偌大的齊心協力,每個人,每一步都要做得十分精細,一旦當中有一步不完美,那麼便沒有這樣的年糕。

我笑了起來,伸手拿了一塊白瓷盆中的年糕……

【舌尖上的家鄉——赤豆糯米飯】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莊夢穎

我們鄉下有句俗話叫“廿三糯米飯,廿四撣灰塵“,說的是臘月準備過年的情景。雖然現在生活現代化了,很多傳統的習俗已經失傳或變味,唯獨這“廿三糯米飯”,卻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今天,我就隨奶奶來到老家,去嘗一嘗奶奶做的赤豆糯米飯。

一路上西北風呼呼地吹著,像一把利刀,刺進我的衣服。儘管冷得很,但我的心裡卻熱乎著。

開完這長征似的路,就來到老家。一進家門,奶奶就忙起來。我還沒反應過來,奶奶就洗好赤豆,放入鍋中,準備炒赤豆了。由於老家用的是土灶,要一人燒火一人炒豆,奶奶將“炒”的任務交給了我,自己坐在灶口,邊燒火邊指導我怎麼炒。

赤豆呈紫紅色,他們一個個躺在鍋裡,一個緊挨著一個,像一家人。我抓起鏟子橫鏟一把豎鏟一把。“鏘鏘鏘”,鏟子撞擊著鍋子,好像下一秒鍋子就會被擊碎。我把赤豆翻來覆去地炒,赤豆好像在舞蹈,從這兒跳到那兒,從那兒跳到這兒。

不知奶奶什麼時候出現在我身邊。她在赤豆裡倒了幾碗水,直到將赤豆全部浸沒。告訴我說:“炒好的赤豆,還要煮一下才能爛。”煮了五分鐘左右,奶奶掀開鍋蓋,往赤豆裡倒入洗好的糯米。

沒多久,屋子裡便瀰漫了赤豆和糯米的清香。

“滾了,再燜五分鐘就可以吃了。”奶奶離開灶口,邊扯掉粘在身上的柴火,邊對我說。

香味越來越濃,終於等到吃的那一刻了。奶奶揭開鍋蓋,熱氣騰騰中,一鍋紫色的糯米飯呈現在我眼前。飯,竟然是紫色的,好神奇哦!剛想盛一碗來吃,就被奶奶攔下了:“第一碗要供灶家菩薩的。”說完,奶奶拿大碗,滿滿地盛了一碗,酒上紅糖,放在了灶山上。又盛了一小碗,也放上糖,遞給我吃。我挑起一口,吃下去,頓時,香香甜甜,融滿了整個口腔。

吃完赤豆糯米飯,奶奶開始給我講起廿三糯米飯的來歷:

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去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甜甜的糯米飯祭灶王,請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好話。

原來糯米飯的蘊意是這樣的,我有些不服氣地反駁奶奶:“《易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如果平時品行不好,灶王也不會因吃了你的糯米飯而包庇你的。這是迷信!”

奶奶笑了,說:“聽起來是迷信,其實是勸人為善。有糯米飯供灶家菩薩這種說法,使許多人在為人做事時,會提醒自己做好人,做好事,不做壞人,不做壞事。”

原來這樣。傳統習俗中,包含著教育的大道理,神!

【舌尖上的家鄉——春捲】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俞斌傑

快過年了,爸爸說:“你這麼愛吃春捲,今天我們就做一回吧。”說完,爸爸把春捲皮、菜餡放在桌子上,叫我包春捲。可我哪裡會包,只好向母親大人求助。

媽媽站在我旁邊,給我做起了示範:先將春捲皮放在桌子上,取適量的菜餡放在春捲皮的邊緣,然後將春捲皮一層一層地捲起來,這樣,一個春捲就做好了。

我照著媽媽的做法包了起來,先夾一些菜餡放在春捲皮上。這時,媽媽提醒我說:“餡不能放太多,不然會漏出來,也不能放太少,不然會不好吃。”我看著自己的春捲,發現菜餡太少了,馬上改正。要卷春捲了,媽媽又提醒我說:“不能裹得太緊,也不能裹得太鬆。”我照著媽媽的說法,開始裹起來。裹好後,讓媽媽檢查。媽媽一看,誇獎道:“不緊不鬆,正好!”聽到媽媽的誇獎,我不禁自我欣賞起來:看,這春捲是多麼標準啊,不大不小鼓鼓的,似乎就要把皮撐破,可又是那麼牢固,根本不用擔心皮真的會破掉。

欣賞完了,我加快了包春捲的動作。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就生產出了兩大盤春捲。

我託著兩大盤春捲,送到廚房。爸爸開啟火,向鍋中倒了一些油。油熱了,就把春捲一隻一隻地放入鍋中。沒過多久,春捲就穿上了金黃的衣。爸爸又番動了幾下。不一會,春捲起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剛想狠狠地咬一口,爸爸說話了:“剛炸好的春捲,又燙又韌,還不能吃。得等到放涼才又香又脆。”啊!原來吃春捲還有學問呢。我耐著性等,等到差不多涼了,拿起一個,一咬,外脆裡嫩,還夾雜著新鮮的蔬菜味,太好吃了。

吃著吃著,我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叫春捲呢?“卷”字,一看就知道,是跟形狀和做工有關,可這“春”字,又怎麼解釋呢?為什麼不叫“冬卷”,不叫“夏卷”,不叫“秋卷”,偏偏要叫“春捲”呢?

這傳統美食裡,肯定有文章,我得好好探究探究。

【舌尖上的家鄉——胡蜂窟】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範佳龍

桐鄉文化廣場人山人海。一踏進門,便有一股食香牽引著我們。

我和屈佳億循著香味,找到了美食的源頭——胡蜂窟製作現場。其實,我從未見過胡蜂窟,更別說吃了,我只知道,這是媽媽他們小時候的吃食,現在很難吃到了。

製作胡蜂窟的攤位前,裡三層外三層地圍著很多人,這都是看熱鬧的,真正想購買的顧客,都在一邊主動排除。隊排得很長,遠遠望去,那場景,像拖著長尾巴的一個大氣球。

我們排在隊尾。一轉眼,我們身後就多了好幾個排隊的。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終於輪到我們了!

製作胡蜂窟的是一個老爺爺,製作工具也十分簡單——一個帶著七個圈的圓形煎盤。只見老爺爺不緊不慢地舀起白色麵糊,均勻地分在七個小圈中。遠遠看去,猶如一朵飽滿的雪花。老爺爺左手托起一隻碗,碗中淨是豆沙;右手拿起一根勺子,舀起一塊塊豆沙,點在七個“花瓣”中。接著,老爺爺往另一塊同樣大小的圓形煎盤上撒一圈又一圈紅紅的糖,再撒一圈又一圈黑黑的芝麻。完成後,老爺爺熟練地將兩塊大小一致的圓盤壓在一起,放入特製的火爐中,上壓下蒸。

沒幾分鐘,一陣陣香甜味就滲透出來了,跟我們剛進門時聞到的一個樣!再等幾分鐘,胡蜂窟終於出爐了!剛出爐的胡蜂窟,一面是白白嫩嫩的;一面是金亮金亮的。那小巧的模樣,像極了頑皮的孩子喜歡捅的大自然中的胡蜂窟,怪不得有這個名字呢!

聞著焦糖的香味,不禁咬上一口,豆沙噴發出來,真美味。咬了一口,還來不及吞嚥下去,就忍不住再咬上一口。沒幾口,胡蜂窟就被我們吃完了。要是多買幾個就好了!我們有些後悔了。

【舌尖上的桐鄉——做年糕】


浙江省桐鄉洲泉實驗小學603顧振宇

我喜歡吃年糕,可是卻不知道年糕是怎麼做出來的。今天,我就要到年會,去看老師傅做年糕了。

一進年會,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人。人山人海,把每個攤位都圍得嚴嚴實實的,而人群圍繞的中央,則有著一縷縷輕煙徐徐升起,這更激發了我的好奇心,我賣力地擠到人群中想看個究竟。

“近了,更近了!我看到了!”我看到的是一個大大的蒸鍋,就是它,輕煙的源頭!“蒸鍋的裡面是什麼呢?”我探頭,看到蒸鍋裡有一堆白白的東西。“那是生粉,煮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一旁的媽媽為我解答。“哦。”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同時又看到老師傅拿著沾水的竹條,先是往蒸鍋裡放一些水,再抓一把生粉,均勻地撒進去,過一會兒,再放水,再撒粉,直至將所有生粉煮熟,再放入石臼進行“錘鍊”。

那石臼有點破舊,但洗得乾乾淨淨,這可見它主人很疼愛這個上了些歲數的老友。老師傅拿起一旁的木錘,那木錘像個巨人,竟跟老師傅差不多高,老師傅右手握著木錘的上半部分,左手則握著下半部分。這木錘怕是有個二十斤左右,老師傅那飽經風霜的手,竟有些顫抖,這就可見這木錘的重量了。“為什麼要打年糕呢?”我有點好奇,“因為打年糕可以讓年糕變得更有韌性,這樣年糕就更好吃呀。”媽媽替我解答道。

老師傅開始打年糕了!只見他右腳在前,左腳在後,把木錘高舉過頭頂,只聽“砰”的一聲,年糕凹了進去,可是僅僅過了幾秒鐘,它又變回來了,但是比以前卻扁了一點。老師傅繼續用力地打,年糕在他的努力下,變得越來越扁。不知什麼時候,汗水,悄悄地出現在老師傅的額頭上,他打年糕的速度也慢了下來。大約過了十幾分鍾,老師傅停了下來,走到一旁坐下來休息了。另一個師傅過來,給年糕加了點水,然後再把年糕對摺,變回原來的圓形。那個師傅拿起木錘,也開始打起來了。倆人就這樣交換著打,後來,他們似乎是嫌速度不夠快,乾脆一起打,一人將木錘打下去,另一人正好把木錘舉起來,兩人交替進行著……

漸漸的,年糕的光澤變得亮起來,看上去表體也變光滑起來了。老師傅把打好的年糕搬了出來,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開始切年糕了,老師傅拿出一根十釐米左右的細線,手沾一下涼水,把線放在年糕的下方,左右手分別捏住線的兩端,同時往中間用力,雙手會合,又交叉,再分別往對手方向拉,直至雙手碰到桌子。就這樣,一大塊年糕被分成了兩份,而且切邊是那麼光滑,一點粗糙的地方也沒有。老師傅用同樣的方法,把一大塊年糕分成了均勻的好幾份。然後,他把其中一塊年糕拉長,再雙手合併,從中間“切進”,當“切”到切不下去時,老師傅再把雙手分開,緊按在年糕上,然後分別向左右捋去,把年糕鋪平。

我在一旁看得有些雲裡霧裡,問道“這樣有什麼作用嗎?”“這可以使年糕更加美觀。”依舊是媽媽為我回答。

只剩最後的“點紅”了。老師傅拿出了點紅用具,沾了點粉紅色的顏料,輕輕地在年糕上“蜻蜓點水”。霎時間,整塊年糕變得喜氣洋洋了。

我情不自禁地拿了一塊年糕,咬了一口。年糕初入口,有種黏黏的感覺,很有韌性,很耐嚼。慢慢咀嚼,有種甜甜的味道,吸引我繼續吃下去。一塊年糕下肚,胃裡有點暖暖的滿足感,讓人感到很舒服。

真是千錘百煉,才成高(糕)啊!

【舌尖上的家鄉——春捲】

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張雨菲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春日春盤細生菜”和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春日春盤節物新”,都提到了“春盤”,這“春盤”,就是我們江南有名的小吃“春捲”。每當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春捲,吃春捲。

薄如蟬翼的皮張

年節的早晨,菜市場熱鬧極了。賣春捲皮的攤主,一個小爐,一塊帶柄的圓形鐵板,一桶和好的麵糊,一把凳子,就可以開張了。老式點的,用煤餅做燃料;新式點的,用煤氣做燃料。

攤主都是來自附近農村的心靈手巧的大媽。由於春捲一般只在過年時食用,因此,沒有固定的攤位。大媽們就自發在菜市場入口,一字擺開,場面頗為壯觀。

大媽們做春捲的手法極其熟練。右手撈起一團麵糊,不停地甩動,當面糊甩得光滑和順時,就迅速往燒熱的鐵板上抹去,又迅速收起餘下的麵糊。沒一會,薄薄的麵糊在鐵板上成型了。大媽伸出左手,揭起皮張,疊放在一邊。右手繼續甩著麵糊。左手右手,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再看那皮張,均勻圓潤,薄如蟬翼,一看就知道出自高人之手。

可鹹可甜的餡料

接下來就該包春捲了,春捲的味道可鹹可甜,全憑你的愛好。甜的可以用豆沙、芝麻等做餡,鹹的可用各種蔬菜、肉類做餡。

我喜歡吃肉,媽媽就把豬肉剁碎,做成肉餡。我在桌上攤開一張薄薄的春捲皮,用勺子舀肉餡,捲起。可是這玩意兒好像偏跟我作對似的,不是餡放多了,把皮給撐破了,就是餡放少了,撐不起皮。練習了幾次,把勉強把握了肉餡的“度”。手指沾一點水,均勻地塗抹在皮子邊緣,捏合,一個春捲就包好啦!薄薄的皮子裡透出粉嫩嫩的肉,像塗了胭脂的姑娘。

外脆內嫩的“金條”

媽媽在鍋子裡放了許多油,等油沸騰,用筷子夾起一個春捲,放入油鍋,春捲沉入鍋底,然後又慢慢地浮了起來。春捲在油鍋裡漸漸變色,最後成了金黃色。媽媽把它夾入盤子裡,我聞香跑進廚房,一個個金黃的春捲躺在白瓷盤裡,像一條條金子。我用手拿起一個,咬下一口,脆脆的,再咬一口,吃到了嫩嫩的肉。嗯,色香味俱全,真讓人回味無窮。

過年吃春捲,表達了江南人迎接春天的喜慶。雖說春捲是油炸食品,但是因為家家用料精細,製作講究,多吃點也沒關係。

【舌尖上的家鄉——湯圓】

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班楊晏如

從小到大,我吃過很多湯圓,可就是沒見過湯圓是用什麼來做的,是怎麼做出來的。

這天,我隨著媽媽去餐館吃湯圓。正巧,湯圓已經賣完了,店主夫妻打算再做些湯圓。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我不禁期待起來了。

老闆娘聽說我想看一看湯圓是怎麼做的,十分高興,招待我們坐下,然後搬出兩個沉重的袋子。老闆娘說,一個袋子裡是和好的糯米粉,另一個袋子裡是乾粉。又端出一盆餡料——煮熟的蘿蔔絲。

我坐在一旁,眼睛緊緊盯著老闆娘的手。只見老闆娘伸出右手,摘下一團糯米粉,放在左手掌心,合掌,將粉團護在中間。然後,兩手不停地搓動,手中的粉團逐漸成形,搓著搓著,粉團竟成了個滴溜圓的“小球”。

哦,湯圓是這樣做出來的,我恍然大悟。

不對啊,湯圓裡面還有餡料,那又是怎麼放進去的呢?我疑惑起來。

這時,老闆娘將小白球在乾粉裡一沾,將它捏成了一個碗形。沾粉應該是為了防止糯米粉黏手。我想不通的是,為什麼一開始不直接將糯米粉捏成碗形,而要先仔細地搓成球形,然後再捏成碗形?

帶著疑惑,我繼續看下去。

老闆娘拿起一把勺子,挖了一勺蘿蔔絲,放在“小碗”中,拍緊,左右手配合,將“小碗”的邊往中間收,邊收邊搓,搓到最後,“小碗”又變回了小白球。

嘖嘖,你瞧,包好的湯圓個個都是胖嘟嘟的,白嫩嫩的,多招人喜愛啊!

我又繼續看老闆娘包湯圓,看著,看著,我心中的疑惑也解開了:先搓成光滑的“小球”,就比較容易捏成精巧的“小碗”,更比較容易將“小碗”再搓回“小球”,包出的湯圓更加光滑飽滿。

想通後,我感到自豪,原來製作湯圓也要講究循序漸進,這跟我們的學習,是多麼相像啊!

【舌尖上的家鄉——打年糕】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範佳龍

在我的家鄉,年糕是過年的必備品。請菩薩,祭祖宗,都要用到年糕。除了年糕有“年年高升”的好口彩外,還有這樣的傳說:

一隻叫“年”的怪獸,凶猛無比。到了冬天,找不到食物了,就跑下山吃人。人只好躲起來,給怪獸充足的條塊糧食充腹。漸漸的,這種避害的方法傳了下來。條塊糧食演變到現在,就成了“年糕”。

那麼年糕是怎麼製作的呢?據媽媽說,他們小時候,每個村子都有人組織起來互相伴工打年糕,現在,漸漸失傳,要看打年糕,只能到桐鄉非遺館的年會上去看了。

非遺館廣場熱鬧非凡。

一聲令下,年糕老師傅們開始拌粉,就是在磨好的米粉裡放進去一些水。那要放多少水呢?我問老師傅們。老師傅們說:‘說不準,要看粉的乾溼。主要是手對粉的感覺,差不多了就行。““那如果感覺錯了,會怎麼樣呢?”我有些奇怪地問。“如果水放多了,會成爛粉,年糕打不結實了,吃起來會粘‘烏機板’;水放少了,年糕就打不動了。”我聽得一愣一愣的,全憑手的感覺,真是神技啊!

這裡,其他老人齊心協力,挪動沉重的石臼,準備開工。那個拌粉的老師傅開始用一隻篩子篩粉,通過篩網的粉,漸漸堆起來,越堆真高,中間尖尖的,真像一座米粉山。

篩好的粉,撒進蒸籠,開始用旺火蒸粉。

“好了。”不知道老師傅又是憑什麼斷定粉蒸好了。反正他說好了,另外的老人都沒意見,他們合力將蒸籠裡的熟粉,倒進石臼。

老師傅舉起笨重的木榔頭,使勁打下去,一下又一下。石臼裡飄出的霧氣環繞在我們身邊,猶如置身在仙境中一般。在老師傅的千錘百煉下,年糕漸漸地被打得扁扁的。

“好做了。”老師傅又一聲令下,其他老人七手八腳,把麵糰從石臼搬到了桌子上。

大年糕經過拉昇,拍平,切割,最終變成磚塊大小的小年糕。人們在年糕上點上紅花,象徵著來年更加紅紅火火。

我用右手托起一塊,聞著清香,在年糕上咬了一口,細細品味,彷彿還有一種甜甜的味道。

可我始終想不通的是,老師傅到底是憑什麼把握打年糕各個環節的“火候”的?

高手在民間哪!

【舌尖上的家鄉——芝麻炒年糕】

浙江省桐鄉市洲泉實驗小學603張飛揚

芝麻炒年糕的美味,用桐鄉的一句土話來講,叫“三個巴掌也不放”。

這道美味的食材十分簡單:年糕、芝麻、紅糖、菜油。雖然食材簡單,但要炒好,卻有竅門。不懂竅門,五星級大廚也要出洋相。

偏偏我有吃福,因為我媽媽,是炒年糕的高手。

今天,媽媽又給我做芝麻炒年糕啦,我在旁邊興奮地看著。

媽媽把年糕切成大約2釐米見方的小塊,裝進盤子裡,那小年糕像極了切好了的甘蔗。

媽媽開始往鍋裡放油。過一會,油開始冒出青煙了,媽媽把年糕全部倒進鍋,用鍋鏟不停地翻炒著。這時,我發現切成小塊的年糕,連成了一片。媽媽說,炒年糕,這一步是關鍵,很多人炒年糕,就失敗在年糕連成了片。“那你是怎麼把已經連成片的年糕分開的?”我好奇極了。

媽媽得意地一笑:“全靠紅糖水。瞧,這就是。”說完,媽媽把先前準備好的紅糖水倒入,繼續翻炒。

“那什麼時候族糖水呢?這肯定很重要。”

“你猜對了!放早放晚都不行,要找準火候放進去。”

“那怎麼樣是火候到了呢?”我準備打破沙鍋。

媽媽又是得意一笑:“感覺唄!”

我不再問了,專心看著年糕。真是神了,那連在一起的年糕,漸漸分開。看來,媽媽的“感覺”是很正確的。炒了五、六分鐘後,湯汁也差不多了,媽媽就撒上黑芝麻,翻炒幾下,芝麻炒年糕就完成了。

經過媽媽的巧手,原本白白的“甘蔗”,現在被紅糖水和芝麻包裹了起來,亮亮地,透著芝麻紅糖混合成的甜香味。我禁不住連連咽口水,拿起筷子,向一塊年糕發起攻擊,一口吞下去,“啊!太美味了!我敢保證,就是有人打我三個巴掌,我也不捨得放下!”

吃完一盆年糕,想起剛才媽媽關於“感覺”的話,不禁讚歎:“高手在民間啊!”

舌尖上的家 篇16

國二作文 ,1278字

味覺,是騙不過記憶的,可記憶中,舌尖上的家不只是熟悉的味道,更是無法效仿的親情的溫暖。我吃過許許多多精美的蛋糕,可媽媽做的,是最美味的。

剛從同學的生日會上回來,我向媽媽描述著氣球、飲料和念念不忘各類美食。“她媽媽做的蛋糕可好吃啦!奶油特別甜!上面還有……”“這我也會,等你生日我給你做。”媽媽打斷了我的話。我興奮的點點頭,心裡卻沒當真,隨即忘掉了。

一天又一天,我的生日終於來了。剛睡醒,我就聞到了烤蛋糕的味道。我按耐不住內心的興奮,一咕嚕翻下床,跑到烤箱旁邊。媽媽笑著把我推出廚房,順勢把我按在餐桌旁的椅子上“馬上就好了!”媽媽寵溺的摸摸我的頭,“生日快樂!”

隨著不遠處“叮”的一聲響,媽媽從廚房端出了蛋糕。“怎麼樣,快嚐嚐?”我的目光移動到蛋糕上,沒有看到金黃色的蛋糕胚,更別說雪白的奶油了,只見黑壓壓的一片,像竹炭一樣的顏色,夾縫中生存著麵粉的白色。我眉頭緊皺,一臉嫌棄的看向媽媽,“這是什麼東西?”媽媽本來明亮的眼光閃過幾分慌忙和無措,“給你的蛋糕啊。”“我才不要吃這種東西!”我堅定的說道。媽媽端起蛋糕,神情黯然的轉過身,低著頭,“那……媽媽再去給你做一個。”

正在打算抱怨的時候,抬頭望向懸掛著的鐘表,現在才是早上七點,我突然覺得理虧,“那媽媽幾點就起來做蛋糕了……”這個問題劃過腦海,都說“兒的生日,孃的難日。”今天付諸感恩行動的,本應是我啊……我急忙跑到廚房,“媽媽,我們一起做蛋糕吧!”媽媽沒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我趕忙挽起袖子,和媽媽一起和麵。太陽漸漸升起來了,我轉頭看向媽媽。微弱的陽光勾勒出媽媽好看的側臉,彷彿與兒時的記憶重疊,兒時的場景一點點重現,模糊,清晰,再模糊。媽媽也沒什麼變化,還是一樣的不服輸,還是一樣的……愛我。只是眼邊和手上,多了細碎的皺紋。媽媽不再是那個無所不能的媽媽,今天的她,更像是一個委屈的小孩子。

第二個蛋糕端上桌,邊緣還是糊的,也依舊沒有雪白的奶油。媽媽皺了皺眉,“不然……我再去做一個吧。”“不用了媽媽!我們一起吃吧!”媽媽如釋重負般的點了點頭,坐在了我的邊上。

沒有金黃的蛋糕,也沒有雪白的奶油,沒有紅紅的櫻桃,也沒有甜甜的巧克力醬。可我卻吃到了世間最美味的蛋糕,一份飽含十四年含辛茹苦,卻初心未改的蛋糕。這個蛋糕勝過所有我見過的蛋糕,也勝過所有我聽到過的關心。

我塞進嘴裡滿滿一大口,終於品嚐出了其中的味道。雖然媽媽未曾開口,可蛋糕卻毫無保留一五一十的告訴了我。

舌尖上的家 篇17

國二作文 ,1331字

綿甜香酥的口感,融化在口中的糖漿,還有那濃香的胡麻油香,充滿口中,縈繞舌尖。那是奶奶做的月餅的味道,那是溫暖幸福的味道,也是我舌尖上的家。

小時候,我曾在奶奶住的小鎮呆過一段時光。每逢中秋,奶奶總說:“奶奶給你做月餅!這是你最愛吃的。”於是,在那堆放滿瓶瓶罐罐的小小灶爐旁,奶奶套著一件破舊的圍裙,在廚房裡早早開始忙碌起來。

灶上已架好了鐵鍋,該是要煮糖漿了吧!奶奶的雙手輕巧地在瓶瓶罐罐中挑揀,不一會,清清的水,晶瑩的白糖,金黃的蜂蜜,深沉的紅糖,便一齊倒入鍋中,鍋中漸漸翻騰起古樸深厚的香。“幫奶奶把胡麻油拿來吧!”奶奶笑著對我說。奶奶一直在強調胡麻油,那種深厚的味道可是奶奶月餅的精華所在。於是,濃郁的胡麻油香味兒也注入到那糖漿中,聞著那糖漿的香,便是一種享受了。氤氳的水汽漫布廚房,奶奶就站在灶旁慢慢攪拌著糖漿,慢慢,緩緩,溫暖的美好就定格在那一瞬間了!我在奶奶身旁蹦蹦跳跳,望著奶奶和麵,奶奶的手有勁,麵糊很快便乖乖變成麵糰,靜臥盆中。奶奶把糖水倒入盆裡,麵糰沉浸在糖漿中,再用力揉搓。白白的粉塵騰起來,大面團接著被分成了幾個小麵糰,小巧玲瓏,壓平後,點綴上小小的芝麻後,更加可愛。這時,我總會幫著奶奶把月餅小心翼翼地放入爐中,嗅著那純粹的香,心底是無比的快樂。

月餅剛剛出爐的時候,奶奶說要留到晚上再吃。淘氣的我總會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咬上一小口,那飽滿的綿甜便會充斥在口中,油香四溢而韻味無窮,還能嚐到那糖漿淡淡帶點甜味的古樸。我顧不得燙,便嚥下口。有是奶奶轉過身來,看到我嘴角旁殘留的月餅渣,她只是柔和的笑笑,一把把我拉到她的懷中,我依偎著,嗅著奶奶身上淡淡的香,昏昏睡去。夢裡,月餅的味道總會纏繞我。回想起來,我覺得這是人間最美好的時刻了。

後來長大了,我回北京上學去了。告別了奶奶和她那可愛的月餅。忙忙碌碌的生活飛逝,想想,很久很久都沒有回到家鄉見見奶奶,但我忘不了奶奶的月餅,忘不了舌尖上的家。中秋節,我們終於回到了家鄉。

奶奶慢慢走出門來迎我們。我才發現,奶奶頭上已佈滿銀絲。中秋佳節,一定是要吃月餅了。望著奶奶蒼老的身影,我驀地有些心疼:“奶奶,這個中秋,我到外面買幾個月餅回來吃吧。”奶奶笑著搖搖頭,用她那佈滿溝壑的雙手,撫摸著我的臉頰,說道:“奶奶來做。這是家的月餅,是你最愛吃的!”望著慢慢挪步、走向廚房的奶奶,我的眼睛不禁溼潤了。

灶旁的奶奶又開始忙碌了。白糖,清水,蜂蜜,紅糖,奶奶在灶旁的瓶瓶罐罐中挑挑揀揀,美味的糖漿在鍋中泛起漣漪,古樸深厚。“一定要放胡麻油。”奶奶說道,柔和的笑了。和麵,攪拌,揉勻,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熟悉。像小時候一樣,我蹦蹦跳跳地跟在奶奶身旁,一雙蒼老的手,一雙細嫩的手,一同忙碌著,滯笨的大面團很快變成一個又一個小月餅,點綴著芝麻,放入爐中燒烤。望著望著,我感到分外溫暖。

月餅烤好了,像小時候一樣,我悄悄塞了一塊月餅在口中。那質樸甜綿融化在口中,分外香甜。奶奶的月餅沒有華麗的外衣,卻有著實打實的內涵。我知道,那縈繞在舌尖上的味道,是家永不磨滅的溫暖,也是我永遠幸福的依靠。

舌尖上的家 篇18

國二作文 ,757字

家,多麼一個溫暖的詞語,家中的許多味道讓我們來回味……

炎炎夏日

炎熱的太陽照在大地上,向日葵朝著太陽微笑,彷彿是一對好朋友,樹上的知了不停地歡唱著,彷彿這是它的演唱會。大地彷彿要被燒焦了,我也被這高溫熱得心煩氣躁,不停地用手扇著風,好像這樣就能帶來涼爽。

回到家中,我迅速地衝到冰箱前,拿出一根冰糕用力地吸取著它的冰涼,媽媽看見此景,連忙從廚房端來了一碗綠豆湯說:“喝點綠豆湯吧!祛熱消渴。”我看著那碗中一顆顆飽滿的綠豆在衝著我綻開笑容,我那急躁的心彷彿被冰融化了,我慢慢喝下綠豆湯,喝得不僅是綠豆湯,也是媽媽對我的愛……

寧靜的春雨

書桌前被檯燈照出一方明亮,彷彿與窗外的黑暗做著鮮明的對比,突然間,遠方的天空彷彿綻開一朵煙花,隨即,煙飛雲散,緊接著,便是那細細的春雨掉了下來,春雨彷彿像小姑娘,優雅而美麗,遠處的樹梢彷彿冒出了新的枝頭,天吶!心中猛地一驚!這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有閒情雅緻在這兒賞景,趕緊低下頭背書,但彷彿那些字都好陌生,讀不進去。

這時,媽媽端著一杯熱牛奶來到我屋,輕聲說::“時間不早了,睡覺吧!”看著媽媽臉上那麼多皺紋,頭上也有許多銀絲般的頭髮,我不禁心疼媽媽,我應允了母親,讓她先去睡吧,看著那濃稠的牛奶,就好像是媽媽對我那濃濃的愛,我慢慢地喝下了牛奶,喝得不僅是牛奶,也是媽媽對我的愛……

家中的味道是溫暖的,是快樂的,是幸福的!

在成長的這條路上,母親就像是我的引路人,給我指明前方迷茫的道路,母親給予我的不僅僅是每一頓飯,而是濃濃的愛!

海邊,一個少女看著遠方的地平線上緩緩地升起一輪圓日,溫暖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舌尖上的家 篇19

國二作文 ,686字

大山不可移,是因為它有無數木石組成;海水不可量,是因為它有無數河流匯成。

——題記

還記得今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天,爺爺過七十歲的生日,爸爸媽媽決定在家做一頓大餐慶祝爺爺。

等爸爸媽媽上班回家,已經快中午了,他們在廚房裡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對我說:“你可以幫我們洗菜,不然只有下午才能吃上午飯了。”想到洗菜的辛苦,我斷然拒絕,逃也似地離開家。

我的目光探索著,希望找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咦,這裡多了一個螞蟻巢,花池邊堆出一些新土,有黑色的小身影爬出來,是一個體形挺大的螞蟻,我蹲下來聚精會神地瞧著:它是黑色的騎士,在土地上馳騁,它可不是閒逛,它是在找尋食物,幾十釐米外,一隻綠色的小蟲子橫躺著,奄奄一息,這隻大螞蟻雖然能舉起身體幾倍重量的食物,卻也是差很多,眼看打不過,它便掉頭回巢,不一會兒從洞口裡三三兩兩的不斷湧出小螞蟻來,它們昂首闊步,向獵物進攻,綠蟲子很快被大卸八塊,小螞蟻們一用力抬起來在大螞蟻的指揮下,喊著號子回了家。

螞蟻都可以幫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為什麼不能呢?

我回到家,二話不說幫忙洗了菜,而且在爸爸的指揮下,我要給爺爺煮長壽麵,原來煮麵可沒我想象的那麼容易,要不是媽媽及時搭救,恐怕要吃黑麵條了。

飯菜很快上了桌,有了我的一份力,吃飯時間提前了不少。我吃著自己煮的面,欣慰不已,那面甜甜的,鹹鹹的,牽動著我的味蕾。也融化了我的心間。爺爺吃地很開心,我也想說,那天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面。

從那以後,我學會了體諒父母,他們不容易,我也明白,我長大了,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為家庭出一份力。

這便是我家的味道。

舌尖上的家 篇20

國二作文 ,973字

家的味道,使人回味留戀,它已經融入了我們的心頭,並使生活充滿溫暖……

熱奶——母親

每至夜深,總會有盞燈亮著,小小的人兒在燈下奮筆疾書,這時,便總是會有那麼一杯香濃的奶端來,伴著濃濃的母愛。

“累了吧,來喝杯熱奶吧!”母親輕輕地推開門,將一杯冒著熱氣的奶輕輕地放在了書桌上,慢聲囑咐我快喝後又輕輕地帶上門,悄悄地去看書了。

我慢慢地挑起奶上一層薄薄的奶皮,晶瑩,透亮,頓時一股清香漫入我的鼻尖,順著氣管,帶著一絲暖意融入心裡,輕輕漫延……

我知道,母親一直在陪伴我,不管有多麼苦,多麼累,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無言的愛……

雞蛋湯——父親

臨近考試的幾天,早上總是顧不上吃飯,便匆匆忙忙的去上學了。父親總是留心看著,心裡不知在盤算什麼。

“好香啊”,早上起床後走到餐桌前,我不由地發出感慨,一碗雞蛋湯在那裡擺著,冒著熱騰騰的氣。我連忙跑過去,溫度正好!狼吞虎嚥地喝完,抓起書包上學去了,騎車子時,才想起來“這是誰做的呢?”我帶著疑惑度過了一上午。

“雞蛋湯好喝嗎?”中午回到家複習時,父親突然來了一句。我呆了一下,不作聲。“好喝地話我還給你做,每天早上不吃東西可不行啊!”我感到一陣的暖風吹過,父親從來都不會做飯的,為我他竟讓母親教他做雞蛋湯……

父愛無聲勝有聲。

糖果——弟弟

“姐姐吃糖!”童音傳來,我幼小的弟弟連蹦帶跳一路跑過來。“姐姐吃糖,姥姥剛給的!”我疼愛地接過糖,開啟糖衣,含進嘴裡,忽然想到什麼,問他“你吃了嗎?”“沒呀!姥姥就給了一顆!姐姐辛苦,我讓姐姐先吃!”這回答間飽含了關愛。

小弟弟才幾歲,就知道關心我,自古有“孔融讓梨”,現有“弟弟讓糖”。

糖果,甜甜的,甜到了心底……

這就是家,這就是讓我留戀的家的味道!溫暖,甜蜜,關懷時刻在我舌尖上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