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秋遊相關作文20篇

舌尖上的秋遊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772字

下了幾天雨後,空氣變得更加清鮮。在這樣的好天氣中,迎來了今天這個好日子,一次特殊的旅行——舌尖上的秋遊,一次在學校裡的秋遊!我顯得格外有幹勁!

我們今天中午吃的水餃,是我們自己做的芹菜肉餡水餃。回想過程,那可真是有意思!

先拿一張餃子皮,加上滿滿的芹菜肉餡,把邊捏緊,摺疊一下,一隻餃子就完成了!可是——每一隻餃子都一個樣,就太單調了!我暗暗心想:對了!我可以做一些創意水餃啊!嗯——做什麼樣的呢——花!對,要是水餃像花兒一樣,就好看了!

我試著做了起來。把芹菜肉餡放在餃子皮上。嗯——然後,該怎麼做呢?我試著用兩個手指把餃子皮的一小邊合了起來。哇!還真像一個花瓣!我頓時信心十足,像這樣均勻地做了五個花瓣。

可是……如果煮的話,餡都會從“花瓣”口逃出來的!於是,我為了讓這“花餃”煮好之後還依然好看,只好把五個口子合上了。本以為花餃會變得認不出來了,沒想到,這花兒竟然變成了五角星!乾脆就當它是五角星吧!就叫——“五星餃”!

“哇!王非,你做的水餃好漂亮!”剛轉身的邱邱發現了我新的傑作。我很是滿意。之後,我又做出了六個角的、像手提包的、有花邊的等等各種水餃,就等著煮好了能吃啦!

到其他小組拜訪拜訪,大炸蝦、雞翅,這些大牌全都端出來啦!我迫不及待地也拿出了自己的特色菜“蛋包飯”,與大家分享。不久,我們的餃子就煮好了!津津有味,爭先恐後,格外好吃!——不僅嘴上覺得香,心裡也美美的!因為,這是我與同學做的獨一無二的餃子!

舌尖上的秋天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374字

在別人眼中,秋天是五彩繽紛的,在我眼中,秋天是回味無窮的。

一到秋天,柿子林裡的柿子成熟了,遠遠望去,就像是柿子林為山媽媽穿上了一件帶著紅點點的裙子。摘下柿子放上幾天就會變軟,拿起一個熟得發亮的柿子,小心地剝開皮,露出橙紅色的、晶瑩剔透的果肉,輕輕地咬上一口,一股果香味在嘴裡漫延開來,果汁緩緩地流入嘴巴。哇!真甜呀!

秋天也是吃板栗的季節,煮著吃、炒著吃、生吃我都喜歡。當超市門口那口大鐵鍋散發出糖炒栗子的香味時,我總是要停下腳步,讓大人給我買上一袋熱氣騰騰的糖炒栗子。板栗肉香甜糯軟,味道好極了!

秋天成熟的食物還有好多呢,穿著橙色外套,味道酸甜的橙子;穿著一件堅硬衣裳,味道香噴噴的花生;穿著毛大衣,味道可口又營養豐富的獼猴桃等等。食物一個接一個地成熟,一個接一個地來挑戰我們的味蕾。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也是個讓人大飽口福的季節。我愛秋天!

舌尖上的秋天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467字

秋天來了,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大飽口福的季節。

早晨我還沒起床就聞到了煮玉米的香味,饞嘴的我從床上爬起來,順著香味就來到了廚房,看見奶奶煮了一鍋金黃燦爛的玉米,我驚奇地問:“奶奶,哪來這麼多玉米呀?”奶奶笑著說:“傻孩子,咱家地裡的唄,現在是啥季節,秋天,我掰了一大袋從老家背來,就是讓你們吃個夠!”我是最喜歡吃煮玉米了,一大早就吃了兩個,妹妹和弟弟也不甘示弱。奶奶幫弟弟邊擦嘴邊說,“慢點,慢點,別噎著,想吃,明天再煮。”奶奶的勸說那裡比得上又香又甜的玉米呀,很快一鍋玉米就被我們全家吃光了。

吃完了早飯,下去活動活動盪盪鞦韆,小花園裡落葉飛舞,一位清潔工阿姨在掃落葉,我見幾個石榴在樹上噘著嘴,好像滿樹的石榴在吵架,我在想這石榴一定很甜。這時媽媽來喊我,要我陪她到集市上買水果。

真沒想到,集市上水果是格外多,不知道吃什麼好,有的一看就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賣水果的攤子比平時大許多,媽媽買了這種又買那種,說都這麼好,真想把整個秋天搬回家,我挑了一袋自己最愛吃的桔子,我們大包小包高高興興往家搬。

這秋天簡直就是吃的季節,太享受了!

舌尖上的秋天 篇4

節日作文 ,785字

熬過立秋之後的秋老虎,炎熱善變的天氣總算是不會再來了。從早晨出門晨練時的一股稍有刺骨的冷風中便能得知,秋天已停下腳步,在西安這座城市中定居了。

“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在秋天,依舊能在小雨綿綿的天氣裡嗅到新鮮的泥土味。

跑過一排排銀杏樹,從泥土中的腳印上可以看出,撿拾銀杏葉的大隊剛剛將這裡掃蕩乾淨。

銀杏葉性偏寒,有活血、化瘀、通絡的功效。是秋天裡最易得到的“黃色瑰寶”。

幾十分鐘的晨練後,回到家中。呼吸過新鮮空氣後,家中的奶奶已準備好了銀杏茶。

小時候我也喝過它,因為味道稍有苦澀而奈何不了。當再一次喝到它時,味道就凌然不同了。入口時還是平淡中透著一絲苦澀,等再細細品味時,便嚐到了甜頭,這種味道一直滋潤到心田。

一杯晨茶後,沒有恬靜的休息時間,爸爸已帶著我和家人一同出發去菜市場了。

路上一直在賣著關子,我問姑姑要去買什麼,她只是回答我:到了你就知道了。

踏過一片又一片泥灘,穿過摩肩接踵的人流,終於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縱橫連爪一尺長,秀凝鐵色含湖光。成箱成箱的大閘蟹擺在地上,個頭只有巴掌大小,但這種螃蟹屬於剛剛好的,買來吃屬於解饞。

帶上三斤螃蟹,我們返回到家裡。回到家,第一件事就要開始將螃蟹清洗,這種活不是我不愛幹,只因為小時候閒的沒事,去挑逗螃蟹,結果可想而知……

想要吃到最原本的鮮,最好的辦法就是清蒸。一些蔥花,幾片姜,上鍋蒸制,就這麼簡單。但是要注意一點,如果螃蟹是活的,那可要把蓋子蓋緊,不然晚上全家吃螃蟹的美夢就要變成全家找螃蟹了。

下面最符合東北人的重口味就要來了。蔥爆大閘蟹,加入醬油,少許薑片,既驅了蟹內的寒氣,又遮住了腥味。

忙活了一天,沒有吃午飯就直接跳到了晚飯,一家人圍在一起,吃的不是飯,是最原本的團圓情。今夜月雖不圓,但一個家庭聚在一起,便早已“圓”了。生活中如銀杏茶的苦澀,在這樣的時刻也會變得甘甜。

舌尖上的秋天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702字

秋天的舌尖上曾有自己也數不清的味道,味道最濃的當然是葡萄了,晶瑩剔透的身子被紫紅色的外衣包裹著。又圓又大的一整顆,去皮去籽後放在碗中,再倒入酸奶,放入冰箱冷藏,不一會兒,可口的酸奶葡萄便好了,吃一口下去,既有葡萄的果香味,又有濃濃的奶味,可謂是人間美味,這是獨屬於我的味道。

但有一種味道,我們從來都沒嘗過,直到星期六去羊山出遊,才嚐到了這種奇妙的味道。

這種味道叫——爸媽小時候的味道。

它看起來很奇特,吃起來更讓人回味無窮。紫紅色中帶點土色的外殼,讓人不由得心生嫌棄,可它掛在七八米的樹上,恰似一串串紫燈籠。

它便是——八月炸。

想要摘它可不容易啊!它生長在高高的山坡上,坡陡路難走,這山路可不比城裡的路,坑坑窪窪的,一不留神便會滑倒在鬆軟的帶有枯枝敗葉的土地上。爬起來,整個上衣胸口和下半身的衣服上全是泥土,那樣子真是慘不忍睹。

從樹上艱難的摘下八月炸,我小心翼翼地挑了一個色最深,個最大的。一拿到手便迫不及待的從中間掰開,有的早已從中間炸開,這炸開了的和手掰開的果然有所不同——自然炸開的比徒手掰開的更甜一點,就像吃了滿嘴帶籽的蜜,甜入心間。

一釐米多厚的外殼炸開,中間的果肉好像一個渾身長滿了痘痘的白肉蟲。它有一個小香蕉那麼大,果肉吃在嘴裡是一股奶香和淡花香融合在一起的味道。一下又一下刺激著我的味蕾挑逗著我的舌頭。其實,真正的果肉並沒有多少,裡面全是小拇指甲蓋大小的籽,從嘴裡吐出來的籽有一方相連。由於籽太多,導致吃的時候格外小心,可這並不影響我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這便是爸爸媽媽口中的小時候的味道,也是秋天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秋 篇6

國一作文 ,723字

今年的中秋,來得稍晚了一些,又連著國慶,我們的興致更高,還出了遠門。異地的風情、異地的美食,組成了這個別樣的舌尖上的中秋。

沒有膏紅肉嫩的肥蟹,卻有著各種特色的小吃;沒有豪華包裝的月餅,卻有著綠色的各種果蔬;沒有霓虹閃爍,卻有著滿天的繁星和那一輪皓月。我在安徽黃山的外婆家度過的這個節日極其美好。

那天我們到達得晚,剛巧趕上吃晚飯。一大桌子的外婆的拿手好菜看得我口水直流。“臭桂魚”、“毛豆腐”等黃山名菜,我早有耳聞。剛坐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夾了一塊魚肉送到嘴邊,一股淡淡的彷彿豆腐乳的味道飄進鼻子,咬上一口,火候恰好。再一細嚼,滿嘴鮮香,略有些辣,卻辣得剛剛好,辣的人舒服。原先聞到的“臭味”一下子被香味給蓋住了,“臭桂魚”此時在我心裡已成了“香桂魚”。再回過神來,才發現一塊已經下肚,仍不夠,又夾了幾大塊入口,這才略過了嘴癮。終於有心思觀察了,我仔細端詳了這盤菜,只見魚身是白中透紅,表皮煎得脆黃,上面鋪了一層碧綠的小蔥,一層鮮紅的辣椒,零星點綴著白的蒜、黃的姜,真是色、香、味一應俱全啊!

看著看著,饞蟲又開始爬動了,我的筷子伸向如畫般的美食。這一回我斯文了很多,不急不忙地夾菜,先看後吃。放在我眼前的一盤菜是著名的“黃山毛豆腐”。一塊塊金黃色的塊狀豆腐整齊地排列在橢圓型的瓷盤中,我夾了一塊靠近一聞,並沒有臭豆腐的誘人香氣,只好嘗一嘗。這一嘗可不得了,外酥裡嫩,帶著濃濃的豆香,一絲絲的蔥香,和自內而外的油香,眾香在嘴裡交融……直讓我叫好。閉上眼睛,只感覺那一股香味不減反增,正自體會那份濃烈時,忽然那香味一收,沒了,彷彿本來就不曾存在。

這一回的中秋宴上,我還品嚐了其它的很多美食,可我似乎就記住這兩個,它們帶給我舌尖上的感受實在太深了。

舌尖上的中秋 篇7

國一作文 ,606字

中秋節的早晨,起床洗漱之後,媽媽就端上了一鍋糖芋苗。雪白的芋頭脫去了外面毛氈樣的衣服,變得白胖圓滾,它們一個個或躺或蜷伏在鍋裡,濃稠的湯汁上灑滿了桂花糖,一股濃郁清甜的氣息撲入我的鼻孔,撩撥得人胃口大開。一口咬上去,酥軟棉滑,濃郁的糖桂花氣息在味蕾上綻放。再配上幾個從烤箱裡剛剛烘熱的肉月餅,皮酥餡足,汁鮮味美,肉香四溢。這頓早餐幹稀搭配,吃得我怎一個爽字了得。

靜謐的夜晚悄悄來臨,一輪明月高高升起。中秋之夜的重頭戲就是賞月吃月餅。月餅代表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蘇軾在《留別張左藏》一詩中,是這樣描述的:

編灌以豆豬,瑾塗以塗之。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

懸知合浦人,長誦東坡詩。

好在真一酒,為我醉宗資。

這說的就是中秋的月餅。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和我一起坐在陽臺上一邊賞著明月,一邊吃著月餅聊天。我們家都偏愛吃廣式月餅,因為感覺廣式月餅沒有蘇式月餅那麼甜膩,用料更考究。開啟一個大的白蓮蓉月餅但見它皮薄柔軟,色澤金黃,圖案花紋玲瓏浮凸。彷彿在向我大聲叫囂著“我很美味,快來吃我吧!”。咬上一大口,鬆軟的外皮、細膩的蓮蓉、沙沙的蛋黃,種種滋味像一圈圈漣漪一樣在嘴中盪漾開,更覺風味純正,甘香可口,回味無窮。

中秋賞月,明月本無價,朋友皆有情。路遙千里,難繼相思。一家人圍坐在一輪明月之下,時而高談暢飲,時而追憶故人,此刻細品月餅,更能感受到家人團聚的溫暖。賞月的精髓正是家人的團圓,親情的可貴。

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篇8

國一作文 ,6422字

【篇一: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下午,老爸回來了,他專門跑到洪澤湖去買了“洪澤湖大閘蟹”。只聽“嘩啦”一聲,螃蟹被倒在了水池裡,爸爸說公的有四兩多,母的有二兩五以上,呵!大螃蟹果然不同凡響,“啪啪啪啪”還在水池裡亂爬,一會兒居然搭起了“蟹梯”爬了上來,我一邊用鍋鏟把螃蟹推入池中,一邊急忙喊媽媽。媽媽拿了一個不鏽鋼蒸屜壓在螃蟹們的身上,又找一個鍋蓋蓋住,大螃蟹們終於老實了,再也爬不上來了。媽媽也將我趕出了廚房:“去去,別看了,一會了有你看的。”

過了一會兒,媽媽準備洗螃蟹了,要爸爸幫忙去拿剪子,我也跑進了廚房,想去湊湊熱鬧。拿開鍋蓋和蒸屜,開啟水龍頭,媽媽拿起刷子,正準備抓過一個螃蟹來洗,可是旁邊有一隻大螃蟹迅速的爬出了水池,準備奪路而逃,我急忙拿起鍋鏟去推,可是這隻大螃蟹爬的很快,我左遮右擋,這時又有兩隻螃蟹爬了出來,媽媽也開始手忙腳亂了,幸好爸爸來了,我們一家三口齊心協力終於把螃蟹有趕回到水池裡。爸爸媽媽聯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洗好了螃蟹,放入了蒸鍋。

很快,香噴噴的大閘蟹出鍋了,媽媽調好了姜醋汁。“先吃母的。”媽媽說,我們每人拿起一隻母的大閘蟹,開啟蟹殼,“哇!”我們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不愧是“洪澤湖大閘蟹”,好多的蟹黃啊!挑起一塊硬硬的蟹黃,粘上滿滿的姜醋汁送入口中慢慢的咀嚼品嚐,好鮮,好美味!當我開啟一個大個的公蟹時,軟軟粘粘的蟹膏裹上姜醋汁,那美味真的讓我無法形容,還是細細的品蟹吧!吃完蟹身,爸爸建議我們到頂樓陽臺,邊賞月,邊吃蟹腳,我們一致贊同。一家人吃著鮮美的螃蟹,賞著中秋明月,好幸福啊!

螃蟹這個稀罕之物,原本一般人消費不起的,但在改革開放、國富民強的今天,老百姓日子都富裕了,這個稀罕之物,也成了尋常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了。

但願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和臺灣的小朋友能夠在一起吃鮮美的螃蟹,賞中秋明月,我相信這一天肯定會到來的!

【篇二: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想必大家都看過《舌尖上的中國》,我本人作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吃貨,就在這中秋佳節與諸位吃貨們談談中秋節的傳統美食。

說到中秋節,人們的腦海中最先呈現的肯定是月餅。我個人覺得吧,月餅傳統的那種並不好吃。豆沙餡的偏甜,吃多了就膩;五仁的月餅雖然看上去很豐盛,不過口感一般,不夠單純簡潔;再久遠一點的是蘿蔔絲餡的,大約在我爺爺的時代比較多,但一點也不符合我們的口味。隨著時代的變遷,月餅又開發出了抹茶味,紫薯味,蛋黃味,水果味等等口味。這些月餅都有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皮上印的餡和裡面裝的餡不統一,總讓人覺得每個月餅的味道都不實在,每個月餅的味道都和豆沙味差不多。常常是看到外面的字後欣喜地拆開吃,咬了一口之後就放到一邊再也沒有吃第二口的興趣。

然而,就在吃貨們對月餅快要失去希望之時,一個新品種誕生了,那就是—雪月餅。

我第一次吃雪月餅是去年這時候,正好是我的生日,爸爸媽媽請來了我的朋友和他們的同事一起吃飯。有一位同事的女兒送我的禮物就是雪月餅。那味道,無法言喻。一口下去,先是香香的脆皮,有點像加脆了的華夫餅,甜甜的卻毫不膩人,而在這之後的是入口即化的冰激凌,帶著比利時黑巧克力的苦澀與香醇,更多的是絲滑的甜蜜,裡面還包著一顆硬硬的巧克力豆,牙齒一擊,豆子就發出輕微的碎裂聲,咀嚼了幾下之後,巧克力豆已融化在口中,令人回味無窮……

啊,美味的雪月餅,我何時才能與你相見?

【篇三: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今年也不例外。往年我們總買超市的月餅,不僅價格昂貴,而且也過甜過膩。今年暑假中,媽媽從朋友那學會了做月餅,於是我打算在今年的中秋節中與媽媽共做月餅,嚐嚐自己的勞動果實。

首先,月餅的餡皮與其中的餡是決定味道的重點之一,於是,我和媽媽來到了超市挑選麵粉及我喜歡的豆沙餡,還買了做月餅的工具及其它材料等。一切準備就緒後,終於到了最為緊張也最為有趣的環節—做月餅。

第一步,做麵皮。麵皮由牛奶、黃油、糯米粉和澄粉和在一起製成。我與媽媽一起將它和好後,便放入了蒸鍋中,蒸20分鐘。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開了鍋蓋,取出其中東西,只見它們已凝固,我嚐了一口,如年糕一般,軟軟的,很有彈性,我期待著嚐到自己做的月餅。

接下來,這麵皮還要在冰箱中冰凍2小時,製成“冰皮月餅”。時鐘似乎和我過不去似的,走得很慢很慢,我感覺過了好長時間,可一看時鐘,只過了半小時,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月餅。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我開啟冰箱,摸了一下面皮,涼涼的,果真是“冰皮月餅”。

麵皮調好後,下面就是最後一步—揉麵、裹餡了。我邊看媽媽做,自己邊揉著。可似乎不是我想的那樣,我的麵糰黏乎乎的,還油油的,沒韌性,這能好吃嗎?當我將豆沙裹進去後,咬了一口,“呸,呸,什麼味兒呀,怎麼這麼難吃?”我的月餅不但沒有甜味和嚼勁兒,還有些苦澀,我疑惑不解。媽媽見我一臉愁眉,拿起我手中的麵糰揉了揉:“嗯,這麵糰要想口感好,就得變得有韌性,不黏,這就需要用力均勻地揉,還要有耐心……”我認真地聽著媽媽講話。在媽媽的指導下,我重新拿起一塊麵團,用力地揉著,直到它變得有韌性,不黏了。然後,我又裹進豆沙,最後一合,在壓個美麗圖案,一個美味又美麗的月餅就正式完工啦!

做好後,我立刻拿起月餅,大咬了一口,頓時濃香四溢,豆沙的細膩和麵皮的柔韌融合在一起,甜而不膩,美味可口!吃後,我舔了舔嘴,回味無窮……

這次DIY冰皮月餅雖然是我的手痠酸的,還黏乎乎,髒兮兮的,但這是一次親身體驗,我嚐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心裡甜蜜蜜的!

【篇四: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舌尖上的美食那我可吃了不少,這次中秋節,再一次領教到了爸爸的廚房祕密。

中秋節那天爸爸請朋友吃飯,我們家請客吃飯都喜歡在家裡做,一是外邊的飯菜爸爸說不乾淨,二是也趁這個機會爸爸也露上一手。我爸爸做的菜可好吃了,只是平時比較忙,放假的時候,可以多做些複雜的菜。

爸爸說如果要是做一桌菜,就以定要考慮整桌菜的搭配,葷素的搭配,顏色的搭配,口味的搭配,烹飪方法的搭配。上菜的次序也很講究,先上冷盤,一道脆綠的涼拌萵筍,酸甜可口,立刻打開了大家的食慾;先清淡後濃郁,這樣大家不僅能吃出清淡中的鮮,嚐出濃郁中的香;同為紅燒菜,黃豆燒豬手,爸爸放入豆醬燒出了東北味,紅燒豬大腸有些微辣,也成了餐桌上的美味。

客人們都問爸爸這些菜是怎麼做的,爸爸都一一告知,最後他看著我們這些小朋友說:“燒菜就像學習,第一,要了解每一種食材和每一種調味料的特點;第二,要善於思考,在外邊吃了別的好吃的東西,要想想他們是怎麼做的?自己也可以試著做一做。第三,不要怕麻煩,做菜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你們看這些像不像學習的方法呀!”

【篇五: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望著明亮的月亮,我想起中秋節那天的美味食品,有月餅、桂花酒、鴨子等……提到桂花酒,我最深有感觸,因為我和爺爺一起釀的。

首先我們選擇金桂,因為在桂花各品種中,金桂是最芳香的。採摘桂花也很講究,需要剛摘下或摘下不久的桂花最好,已經變黑的就不能用了,摘下的桂花要乾淨,不能帶泥沙和枝葉。接下來就是將桂花放到通風陰涼處攤開風乾一夜,然後每斤桂花需要加入四兩白糖拌勻,放入酒缶內,發酵兩三天後,再加上三十五度以上的米酒,密封窯內,爺爺說:“一年後,我們釀的桂花酒就釀好了。”天哪,居然要等一年才能喝到啊!爺爺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笑著摸了摸我的頭說:“小饞貓,我們還有去年釀的桂花酒呀。”當爺爺把瓶子拿出來時,我迫不及待地開啟瓶蓋,聞著裡面清香的氣味,爺爺給我倒了一杯。桂花酒的顏色是淡黃的,嘗一口十分甘甜,又有一點酒的味道,但一會兒,濃濃的桂花香又會蓋過酒味,重新變得甘醇可口了,這使人越喝越想喝。爺爺說:“桂花酒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健脾胃,幫助消化,並且能活血益氣……”

我慢慢品嚐著這甘甜的桂花酒,想像著,明年我們釀的桂花酒的樣子,不禁笑出聲來!

【篇六: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記得小時候,一提到“中秋節”這三個字,我的口水總會條件反射地從嘴裡流出來。那是因為,每到中秋節,總能吃到許多美食。

月餅是每年中秋節必吃的美食。這也是我國自古流傳的傳統風格。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坐在外面嘗月餅,賞月亮,別有風味。月餅形如圓月,象徵團圓。每年中秋節到來之際,媽媽總會帶著我出門去買月餅。有時,我們還會帶著月餅出去走親戚,把這份中秋佳節的祝福傳遞給更多人。月餅放到嘴裡,咬一口,酥酥的,餡是軟軟的,甜甜的,有時餡裡會裹著花生,核桃仁,這時候吃起來就是脆脆的。美味的月餅—這曾是我喜歡過中秋節的一個原因。

不僅僅是月餅,過中秋節時,我們還會吃芋頭。據說吃芋頭是為了紀念元末漢人殺韃子。當初漢人起義,推翻元朝韃子的殘暴統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漢人起義後,便以韃子的頭顱祭月。當然,不可能每年中秋節都用真的人頭祭月,於是便用芋頭代替。芋頭吃起來軟軟的,綿綿的,有點微微的甜,還有點清清的香。人們都很喜歡。

除此之外,中秋節還會吃很多東西。我喜歡吃南瓜,大人們會喝桂花酒,媽媽還會做各種雞鴨魚肉,每年中秋節的團員飯都特別豐盛,熱鬧得像過年一樣。吃完飯,一家人坐在外面,一邊賞月,一邊聊天,一邊聞著陣陣沁人的桂花香,我覺得那是最幸福的時刻。

舌尖上的中秋,吃的不僅是美味,更是一份歡樂祥和,團圓美滿。

【篇七: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中秋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重要節日。每到這一天,便要吃一種重要而特別的食物:月餅。

大家一定都吃過月餅,月餅種類繁多,現在正好是中秋佳節,所以我們也正在吃月餅,那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蛋黃月餅。一開啟包裝盒,就能聞到月餅那種獨特的香味,再加上月餅裡蓮蓉的甜味,讓人聞著特別舒服。咬下一小口,滿嘴都是蛋黃的油汁,那蓮蓉咬著軟軟的,還有一點粘牙。月餅的味道甜而鹹,這兩種看似相抵的味道融合在了一起,但是沒有一點奇怪的感覺,反而覺得很好吃。蛋黃呢?鵝黃色的讓人看著便想大快朵頤,那種鹹鹹的味道又很合適,多麼讚歎這奇特的工藝呀!最後一口還讓人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其實,早在周代便有在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了,在那個時候,每到中秋節,便要在賞月的同時擺上一桌美食,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月餅和西瓜,當時在設大香案的時候,還得把西瓜切成蓮花狀,以示對自己的祝福。

說到時令水果,那就要說到石榴了。把石榴一剝開,便能看見那一粒粒晶瑩剔透的小果實。那小小的果粒,一顆挨著一顆,一粒接著一粒,它們在這個溫暖的“小屋”裡互相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我剝出一顆,放在嘴裡,輕輕咬下去,在那一瞬間,甜甜的果汁便流入口中,還有一種清爽的感覺,那一絲絲的甜味讓人身心舒暢了許多,似乎把平日裡的煩惱全都消除掉了。如果一大把吃下去,那泉水一樣的“玉液瓊漿”便會湧入口中,讓人覺得清涼無比。

中秋節還有更多美食等著你去體會去品味,讓我們一起“品嚐”中秋吧!

【篇八: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中秋節是月圓人團圓的佳節,也是我最為期待的一個節日。媽媽常說,她小時候生長在農村,平時生活節儉,逢年過節時家裡才會有一些好吃的。而對我來說,雞、鴨、魚、肉、蝦……已是平時餐桌上的常見菜,唯有月餅每年就只能在中秋節那幾天才能好好享用一番。

中秋節當天下午,大伯伯、二伯伯和我們三家人一起回到六合老家,與爺爺、奶奶團圓。大人們幫著爺爺、奶奶一起忙碌,精心準備了一桌異常豐盛的中秋菜餚。一大家人圍坐在桌邊,一邊品嚐議論著一道道菜餚的味道和營養,一邊互相問候、互聊家常;時而舉杯互敬,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大人們暫時忘卻了工作和生活上的煩心事,而我和姐姐、弟弟則在嬉笑中已然將節後月考的壓力拋到了九霄雲外……現在家裡的條件好了,生活富裕了,中秋滿桌的菜餚也難有什麼特別的新花樣,但每年總會有一種味道在舌尖生香,在心頭留味,深深地印在記憶裡,永遠不會淡去!前年是湯鮮味美的龍袍蟹黃湯包,去年是香氣撲鼻的東溝老鵝,今年是黃多肉嫩的高淳固城湖大閘蟹。

晚飯後,圓月已躍然半空,奶奶又為我們端上來切好的月餅,共有三種:廣式豆沙月餅、蘇式五仁月餅和六合瓜埠賴月。雖然滿肚子的美味菜餚還未消化,但我仍迫不及待地拿起了叉子。第一塊是蘇式五仁,輕輕地一口咬下去,立刻滿嘴五仁的清香,舌齒間到處是一層層酥脆的餅皮……;第二塊是廣式豆沙,餅皮只有軟軟的一層,吃在嘴裡很快就和綿軟的豆沙餡融在了一起,舌尖上感覺到的是豆沙餡的香甜和細膩……;第三塊是賴月,它比一般的月餅要大很多,有一股清香撲鼻,吃起來也是酥甜可口,舌尖上留有芝麻的餘香……。

舌尖上的中秋,不僅僅是美食的味道,更是一份美滿團圓的味道!

【篇九: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還記得前不久,中央一套剛剛推出了一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那其中的美味也真可謂詮釋了中國大江南北的悠久美食文化。中秋佳節年年過,可這中秋的美味卻也是年年變。今年,我嘗過的美食又會是怎樣的呢?

今年的中秋,吃月餅當然為頭等大事,今年品嚐的月餅種類也比往年多得多,有酥酥的蘇式月餅,濃濃的奶黃月餅,冰冰的雪月餅,以及其他好多交不上名字來的月餅。這麼多的月餅,還惹得我叔叔經常調侃:“幾年後,是不是要有韭菜餡兒的月餅啦!”不過說起我最喜愛的月餅,那肯定是雪月餅啦。外面一層薄薄的皮包著裡面又涼又軟的冰淇淋,一口咬下去,還有汁會流下來,這是我便會立刻伸出舌頭去舔,一丟丟都不願浪費。

而今年的中秋,不僅月餅是我的最愛,在《舌尖上的中國》中播出的毛豆腐也成為了我的口中佳餚。一開始,我以為毛豆腐就是長滿毛的豆腐,有什麼好吃的,那毛茸茸的,我還嫌惡心。可是當阿姨們把毛豆腐放入鍋中炸的時候,我這小饞貓的口水又不禁流了下來,那香味瀰漫在整個城市的上空,真恨不得深吸一口氣,把香味全都吸進肚子裡。第一碗毛豆腐出鍋,我迫不及待的拿著牙籤去叉,可是他又調皮的溜回了碗裡,我不服,幾經挫折,才把這快爛的豆腐送進了嘴裡!口感嘛就更別說了,外酥裡嫩,吃完之後還想再吃,忍不住去回味他那語言描繪不出的美味口感。

舌尖上的中秋,名副其實的舌尖上的中秋,他雖然不及舌尖上的中國,但我卻也深深的感受到了人們對中秋美食的一份深深的情!

【篇十:舌尖上的中秋作文】

中秋佳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應該吃些什麼呢?聽我慢慢道來。

有句熟語說的好:“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我們都會吃月餅,以示團團圓圓,其實除了吃月餅,還有很多傳統美食呢!

中秋吃月餅是我國流傳已久的傳統風俗,每當風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戶戶吃月餅,賞月亮,喜慶團圓,別有風味。現在的月餅各式各樣,有超大幾個人吃的、有中等一兩個人吃的、還有迷你一個人吃的。不僅形狀有了改變,餡和味道也有了改變,有摩卡咖啡、蘇式海苔、貴妃醉月、燕窩蓮蓉………。等口味。

說完月餅,我們來說說螃蟹!中秋節晚上,我們一家三口望著桌子上紅通通、熱乎乎的大螃蟹直流口水,都說中秋時的螃蟹最肥美,我早已忍不住,拿起一個就準備吃,但我卻“啪”一下把它摔進盤子裡,“啊!燙死了”!我大叫道。但我依然禁不住“誘惑”,還是拿起螃蟹,拔去它的腿和蟹肚臍部分的一小塊蓋,再把蓋子裡蟹黃吃了,啊!這個蟹黃真香、真好吃,我一口就把黃全吃了下去,媽媽說:“螃蟹蘸著姜醋,更好吃”,我聽了媽媽的話,放了點醋再吃,果然,蟹黃的香味加上醋的酸味,真是棒極了!沒法用文字來形容那蟹的味道,甜的,但又有點酸,真是人間美味呀!

再說說吃南瓜吧!在江南各地過中秋節,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過節這天,爸爸也買了南瓜,放入鍋裡蒸,拿出來熱氣騰騰的,聞著那南瓜香,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夾起就往嘴裡放,燙得我立馬把它吞了下去,味道沒嚐到。待到南瓜涼了,我再開始吃,稀疏的肉,加上香甜的口感,真好吃!

中秋節的美食文化多種多樣,還有吃田螺、芋頭、烤鴨等,真希望下次中秋快點來到!

舌尖上的中秋節 篇9

國小四年級作文 ,414字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全國人民都在歡度這個節日,我們家也不例外,全家人歡聚一堂,共度團圓佳節。

上午九點鐘,我們全家人坐在汽車上,去外公外婆家過節,手裡提著大包小包,包裡面裝滿了月餅和水果。街道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街道兩旁貼著橫幅,上面寫著“歡度中秋節”。

到了中午,長輩們也開始忙碌起來,媽媽洗菜、切菜,爸爸炒菜,廚房裡飄出陣陣香味,有魚,有肉,有蛋糕……各種各樣的菜看得我眼花繚亂,再配上可口的飲料,真是豐盛啊!快開飯了,我口水直流,剛想夾菜,媽媽說要有禮貌,可是我根本經不住菜的誘惑,那些菜好像在說:“快來吃我,快來吃我呀”,我伸手去夾,吃在嘴裡脆脆的,香香的,感覺像在天堂裡一樣。

到了晚上,大人們有的聊天,有的賞月。小孩們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玩得可開心了。我和妹妹在月光下津津有味地吃著月餅,有五仁的,蛋黃的,水果味的,味道好極了!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就是深夜了,我們戀戀不捨地回了家。不知道明年的中秋會是什麼樣呢?

舌尖上的中秋 篇10

國一作文 ,484字

今天到了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按照常言說,圓月象徵著團圓,中秋節應該是個大團圓的節日,是僅次於春節的重要節日。

月圓人也圓,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聚在一起享受那一份溫馨的天倫之樂。媽媽、四姨在那裡燒飯做菜,其餘的人便在客廳看電視——《中秋聯歡晚會》

不一會兒,我們的大廚媽便端著熱騰騰的菜餚,一進門,那香氣撲鼻而來。我們深深吸了一口氣“啊!真香啊!”有紅燒肉,糖醋排骨,三文魚等等,我趕緊拿起筷子,夾了一塊小排骨,啊!真是又香又甜!好吃!

吃完飯後,媽媽又拿出了一盒東西——月餅。我開啟盒子,一瞧,還有不同款式的月餅哩!有桂花月餅、梅乾月餅、五仁、豆沙、玫瑰、蓮蓉、冰糖、白果、肉鬆、黑芝麻、火腿月餅、蛋黃月餅等等,真是目不暇接。我拿了我最愛吃的蛋黃月餅,咬下去,恩~綿綿的柔柔的,中間的蛋黃更香!

吃完月餅,我們全家一起出門到城牆邊散步賞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雖然今天的月亮有些缺。但月朗星稀,我們度過了一個舌尖上的中秋,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之夜。

最後祝你在這佳節中節日快樂!

舌尖上的中秋 篇11

國一作文 ,920字

今年的中秋節我是在老家過的,而我的媽媽由於工作忙,沒有能來嚐嚐老家的蟹黃包,實在是太可惜了!

在我們老家那兒,吃早飯叫做“喝茶”,早上起的早去喝杯“早茶”,起的晚了就去茶館補個“晚茶”。喝茶總是把遇到的街坊親戚一同喊去,所以特別親切熱鬧。

那天,上午6點多鐘,我老爸就把我喊醒去喝早茶。我昏昏沉沉的,一心想睡覺,可我當時的想法差點讓我沒嘗上這蟹黃包。爸爸看出我一臉睡意提醒我說:“小子,待會兒給你個驚喜可有好吃的喲!”我也賣了個巧,裝作很期待的樣子:“這是農村又沒有肯德基、麥當勞的,哪兒找驚喜?”我並不太在意爸爸的話,肯定是安慰我的。

到了茶館,點茶員的熱情問候讓我溫暖不已“今兒才從城裡回來呀?”“天挺熱的,脫一件啊!”還有許多我聽不太懂的方言使我從昨夜涼風中清醒過來。坐定,親戚朋友們又會互相敘舊、談心,有的長輩“調侃”晚輩---遞根菸或拿杯剛切的熱茶給晚輩,小輩們常被逗笑,惹得一桌哈哈大笑。這又讓我的心暖了一陣,感覺到了農村人生活的追求。

茶館裡茶是暖的,菜是暖的,大家的心也是暖的。第一道菜上來的是一籠蟹黃包。小巧玲瓏的迷你身材,白皙水嫩的面板,我立刻露出了期待的眼神。夾起它,它可很有分量哩!起碼小半兩,可只有一個小籠包大小!聞一聞你聞不出香味來,但它的汁水會隨著你筷子擠夾的程度一點點地從包皮上的小孔隙中流出來,讓你有種食慾。一口咬下去,你立馬就會咬到流出不少汁水的蟹黃油從你的脣邊滑過,也會看到半紅半黃的蟹黃裸露在包皮之外,細細品味,你會吃出一種有水分的爽滑滋潤著你長時睡眠乾澀的喉嚨,讓你立馬清醒,迫不及待地想把它一口吞下去。可當你吃下去之後又去回味時,它早已滑入你的肚皮裡了,讓你有千絲萬縷的享受。它讓你的味蕾瞬間爆發,清新滑口,濃郁而不油膩,讓人食慾大開,繼續吃下面的菜,一直暖到心坎上,開啟你一個全新的早晨。

後來我在南京吃蟹黃包感覺像變了味兒一樣,吃不出如家鄉蟹黃包的味。原來我在老家吃的不是包子,而是是暖暖的愛啊!

舌尖上的中秋 篇12

國一作文 ,608字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要到了。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中秋節不止是漢族的節日,也是各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

中秋節這天,我的蒙古朋友那日鬆給我打了電話。我們聊了很多關於中秋節的話題。

中秋節早上,南京人都會早早地起來,除了正常的早飯,是一定要吃芋頭的。我最喜歡用芋頭蘸糖吃,奶奶告訴我,這象徵著有“餘”。那日鬆告訴我,他早上吃了奶茶泡炒米、奶食和手把肉,他吃得肚子都圓了。

中秋節的重頭戲是晚餐。天還沒黑,家家戶戶就支起圓桌,準備上菜。飯桌上,桂花鴨是少不了的,當然還有我最喜歡吃的大閘蟹。爺爺和爸爸正在喝桂花酒,我嚐了一小口,辣辣甜甜的,還有一股桂花香。那日鬆的媽媽為她準備了汆羊肉麵條、馬奶茶,以及他最喜歡的岩鹽拌乳酪。那日鬆的爸爸正在和他的叔叔喝馬奶酒。馬奶酒的味道很濃烈,那日鬆不敢喝。

晚飯後,我和爸爸媽媽去夫子廟賞月。我們坐在文德橋畔,邊吃美味的月餅邊賞月。月光下,菊花開得正豔。晚飯後,那日鬆和哥哥騎上他的小白馬,跟著大人們去“追月”。執著的蒙古騎手們不到月落西山,“追月”不止。那日鬆累了,和他的歌聲一起穿越草原的小白馬也累了。他坐在草原上,吃著空殼餅,與許多蒙古騎手一起回了家。

雖然我們遠隔千里,但是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下,今夜的月光照著我們,傳遞著我們的友誼。朋友,歡飲你下次來南京過中秋節!

舌尖上的微感動 篇13

國三作文 ,777字

太陽把光芒灑向人間,將溫度傳遞到葉梢;葉子把那份溫暖化為養料,把能量傳遞給花朵;花朵將那動力化為恣意的美麗,將豐碩傳遞給果實;果實心滿意足地墜入泥土,把希望傳遞給明天……食物傳遞的就是一份煙火嫋嫋而不絕的美好。

從前只是被舌尖上的中國裡那醉人的色彩吸引,鹽漬的醉蟹,一條好久才製成的火腿,鮮亮的顏色彷彿讓人們隔著大熒幕都能聞到香氣。但是深入其中才知道,美好的背後都有一個被手藝人傳承的故事。

其中有一次講了一對做麵條的陝北老夫婦,住在黃土溝溝的窯洞裡,不會做別的,就會做一手面條。為了製作地道而又筋道的麵條,他們常常深夜輪班去翻、晾。一個特寫鏡頭讓我看到了老人臉上的皺紋,如春風吹皺了一汪水,瞬間讓我覺得一碗麵原來也有故事,原來也有滄桑。如今,麵條多在現代化的大工廠裡製作,美觀,效率高。而手工麵條費時,費力,利潤低。但是老人不以為然:“機器做的麵條有啥味道?”為了留住這份手藝,老人的子女就算有再大的事也要回家幫二老揉麵團。正是因為有這份兒匠人精神在裡面,我們才可以品嚐到那麼多有歷史底蘊的美味啊!

那次回老家,鄉親送了我們一袋子野菜,蔫蔫的沒有生氣。可是媽媽將這袋野菜視若珍寶,在廚房裡忙忙活活,端上來一盤蒸菜,拌上蒜泥和香油,嚐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清香。媽媽看著這菜的眼神兒,流淌著溫柔的光,將它的歷史娓娓道來。小時候村子裡的人只有紅薯啃,“無鮮肥滋味之享”。姥姥就常常下地挖野菜,給飢餓的兒女嚐個新鮮。姥姥去世已是許多年,但媽媽仍然記得貧乏的年代姥姥做的家鄉吃食。時至今日我才能品嚐到從姥姥或者更早的前輩那裡流傳下來的食物,感受到親情隨血緣流傳下來的美好。

誰說食物就沒有情感和溫度呢?只要大家用心去體會,你一定能品出其中與眾不同的味道。焦黃的炸豆腐,鮮紅的湯底,酸甜的招牌鯉魚,亦或是一碗平淡的麵條。傳遞一份脣齒飄香直抵舌尖,傳遞一份美好直達心間。

舌尖上的微感動 篇14

國三作文 ,777字

太陽把光芒灑向人間,將溫度傳遞到葉梢;葉子把那份溫暖化為養料,把能量傳遞給花朵;花朵將那動力化為恣意的美麗,將豐碩傳遞給果實;果實心滿意足地墜入泥土,把希望傳遞給明天……食物傳遞的就是一份煙火嫋嫋而不絕的美好。

從前只是被舌尖上的中國裡那醉人的色彩吸引,鹽漬的醉蟹,一條好久才製成的火腿,鮮亮的顏色彷彿讓人們隔著大熒幕都能聞到香氣。但是深入其中才知道,美好的背後都有一個被手藝人傳承的故事。

其中有一次講了一對做麵條的陝北老夫婦,住在黃土溝溝的窯洞裡,不會做別的,就會做一手面條。為了製作地道而又筋道的麵條,他們常常深夜輪班去翻、晾。一個特寫鏡頭讓我看到了老人臉上的皺紋,如春風吹皺了一汪水,瞬間讓我覺得一碗麵原來也有故事,原來也有滄桑。如今,麵條多在現代化的大工廠裡製作,美觀,效率高。而手工麵條費時,費力,利潤低。但是老人不以為然:“機器做的麵條有啥味道?”為了留住這份手藝,老人的子女就算有再大的事也要回家幫二老揉麵團。正是因為有這份兒匠人精神在裡面,我們才可以品嚐到那麼多有歷史底蘊的美味啊!

那次回老家,鄉親送了我們一袋子野菜,蔫蔫的沒有生氣。可是媽媽將這袋野菜視若珍寶,在廚房裡忙忙活活,端上來一盤蒸菜,拌上蒜泥和香油,嚐起來有一種別樣的清香。媽媽看著這菜的眼神兒,流淌著溫柔的光,將它的歷史娓娓道來。小時候村子裡的人只有紅薯啃,“無鮮肥滋味之享”。姥姥就常常下地挖野菜,給飢餓的兒女嚐個新鮮。姥姥去世已是許多年,但媽媽仍然記得貧乏的年代姥姥做的家鄉吃食。時至今日我才能品嚐到從姥姥或者更早的前輩那裡流傳下來的食物,感受到親情隨血緣流傳下來的美好。

誰說食物就沒有情感和溫度呢?只要大家用心去體會,你一定能品出其中與眾不同的味道。焦黃的炸豆腐,鮮紅的湯底,酸甜的招牌鯉魚,亦或是一碗平淡的麵條。傳遞一份脣齒飄香直抵舌尖,傳遞一份美好直達心間。

舌尖上的記憶 篇15

國二作文 ,549字

每一段時光都有它獨特的味道。即使有些事,已經好久不曾重演,我卻依舊記得那舌尖上的味道,那種記憶。

“啊嚏,啊嚏”又是一個冬天,一場大雪把這個小小的地方包裹了起來,顯得虛幻而縹緲。而我又毫不例外的感冒了!當我蓋著厚厚的棉被,身體冰冷,頭腦發熱時。我想起每次我發燒媽媽必會給我熬一碗—薑湯。

每當我睡眼朦朧,拖著疲倦的身子從那充滿溫暖的小床上下來時,總會看見媽媽那忙碌的身影,滿屋子都充滿著姜那獨有的味道—熱氣騰騰的水翻滾著,翻滾著,像打翻的五味瓶。每當這時,媽媽總會和藹地對我說:“趕緊去休息!薑湯還沒好呢”而我總是一臉無所謂地看著她:“沒關係,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這時,她總會放下手中的活,把我推進臥室,給我掖好被窩,然後囑咐幾句就離開了。幾分鐘後,便會有一碗薑湯出現在我眼前。媽媽總會逼我喝,原因就是因為我討厭姜!一勺一勺的薑湯順著我的舌尖往下流,只是瞬間我就被溫暖了。那種味道帶著點微辣,還有點澀澀的,當然也有點甜,我知道那甜的是媽媽對我的愛,那種愛簡單,沒有華麗的修飾,只有一顆純樸的心,卻包含很多。那種在舌尖上的感覺漸漸流傳到了我的心裡,染上一層美麗的顏色!

舌尖上的感覺芬芳了歲月,璀璨了年華,留住了時光,將點點的味覺融化在我們的心間,成為我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舌尖上的快樂 篇16

國二作文 ,735字

吃貨出沒!各家小吃攤請注意多備食材!吃貨要大開吃戒啦!

吃貨,在這個時代並不少見,處處有吃貨,吃貨處處有。上個星期六我就和我另一個吃貨朋友一起大開吃戒,吃到肚子都如同彌勒佛。

星期六,天氣並不像自己想的那麼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天空灰暗灰暗的,不時颳起幾陣冷風,穿了兩件長袖衣服的我還是覺得好冷,但這阻止不了我們倆吃的慾望!半個鐘的“跋涉”,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步行街,那裡有很多好吃的!我們走在大街上開始尋找“獵物”有好吃的絕不放過!

“那裡!奶茶!喝不喝?”朋友拍著我的肩膀指向對面的一間奶茶店,奶茶!“當然要啦!快點過去!”我拉起朋友的手一起跑過馬路買了兩杯奶茶,冰凍後的奶茶在冬天裡喝是最爽的!我們倆一邊喝一邊繼續尋找“獵物”。

“對了!上次我不是在微博上跟你說過那個雞排超人嗎?去那裡看看!”說完朋友就拉著我跑到清輝園那邊找到了“雞排超人”。這店好小—還以為特別大呢,能有啥好吃的?失望得很。我們要了兩份醬爆雞排,據朋友介紹說這種雞排裡面都是芝士,咬一口就能看見芝士。待接過雞排時,我眼前一亮—新鮮出爐的,熱乎乎的,外表炸得金黃金黃的,一咬下去肯定很脆!我趕快咬了一口,除了嫩滑雞肉之外還有金黃色的芝士,芝士都融了好像要流出來似的,嗯!真的很好吃!外脆內滑,香脆可口。

“完了!我這麼吃下去肯定要肥了!”我吃著雞排擔心的說道。“你要吃還是要瘦?”朋友反問道,“兩個都要…。”我望向朋友,只見她不屑一顧地白了我一眼,好像在說“就知道你要吃!吃貨!”我們一路走一路吃,吃得肚子都撐德滾圓滾圓。朋友說:“做吃貨,肚子一定要吃得下好吃的!吃貨的肚子絕對不能不舒服!”這不就是吃貨精神!

趕上幸福時代的舌頭沒少吃好東西,怕是開心得不行!

舌尖上的武漢 篇17

高二作文 ,1128字

說來慚愧,在武漢生活十餘載,對武漢的瞭解少之又少。如果要我說幾句武漢話,可能想半天也只能憋出一句半句,可要我介紹武漢的美食,我自認為能出口成章,滔滔不絕。作為一個吃貨,能生活在武漢這樣一個彙集全中國眾多美食的大城市中,是非常幸運的。下面,來介紹一下我眼中的武漢,舌尖上的武漢。

早上7點鐘,伴隨著攤邊小販的吆喝聲,嶄新的一天開始了。說到武漢的早餐,在各種各樣的美食中,我最鍾愛的還是武漢最有特色的早餐---熱乾麵。說到熱乾麵,我覺得用百吃不厭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最初在小學時,幾乎每天早上,我都要吃一碗熱乾麵。現在住校了,但我隔三差五還是會去品嚐一下過去美好的味道。在勁道的特製麵條中,在香醇而味濃的芝麻醬中,在鮮香的自制滷水中,在味精、鹽、醬油各種調味品完美的融合中,我能吃出這屬於武漢的味道,這隻屬於武漢的味道。頗有筋道的麵條,在各種調料加入後,充分拌勻,總能讓自己回憶起小學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蘿蔔丁、蔥花又為面增添了一種新的感受,辣椒油的加入又多了一種享受。輕鬆、愉快而美好的一天,在這回味無窮的一碗熱乾麵中,開始了。

都說位於長江中游的武漢是魚米之鄉,我看這一點也沒錯。武漢人的中餐因此豐富多彩。中餐,最為豐盛的一餐,武漢人深知這一點。武昌魚,武漢人的驕傲。“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毛主席對武昌魚的味道可是讚不絕口。正宗的武昌魚,產於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在那裡,匯兩江之精華,集天地之靈氣,武昌魚肉質鮮美,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它是鯿魚的驕傲,更是武漢人的驕傲。排骨藕湯,武漢一絕。武漢人懂得如何讓湯有鮮味,也懂得如何讓鮮味恰到好處。多年的歷史積澱註定讓武漢這座城市,帶一點那古老而厚重的味道。這裡的藕湯也因此有了一種說不出的味道,一種武漢的味道。美味過後,迎接武漢人的是下午更加辛勤的工作。

夜終於來了,帶著他一身黑色的大衣。武漢的夜宵同樣也有自己的特色,值得一提。武漢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群,大致有兩種人:第一種,性格里帶著江南小鎮的柔;第二種,骨子裡有北方的直與剛。前者為武漢帶來了堪稱一絕的甜品,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麻球。油炸的空心糯米球上再均勻地撒上一層芝麻,散發出沁人的芳香,吃完後還能在未新增一絲糖的糯米麵中感受到甜甜的美味。後者多遵循四川、重慶、湖南菜系的準則,無辣不歡。多元化的匯聚,形成了麻辣燙。不清楚麻辣燙的起源,但我覺得,麻辣燙造就了武漢,造就了武漢人性格中熱情、剛烈的那部分。後者逐漸成為了主流,武漢就有了今天,成為全球五大最具活力都市之一。

繁忙的一天就此翻過,明天可能又是繁忙而精彩的一天。夜幕中的武漢沉沉地睡去,準備迎接第二天精力充沛的武漢人。這就是我眼中的武漢,一座舌尖上的城市。它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我的最愛。

舌尖上的美味 篇18

國二作文 ,905字

掐著指頭算算,寒假已經臨近尾聲,年味卻久久沒能散去。在過年期間中,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那各式各樣的美食。而在我的心中,最奪目的那顆星—就是媽媽手中的那一鍋番茄牛肉湯。

在媽媽還在準備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只有一鍋透徹的水,稀稀落落的西紅柿胡亂的浮沉著。可當蓋上鍋蓋,給食材和水一個密閉的空間;燃一把熊熊的火苗,讓這些奇妙的紅色精靈在鍋底舞動的時候,就彷彿有一種魔力在源源不斷的注入鍋中。我覺得,這種等待食物由生變熟的過程便是烹飪中最大的樂趣。

在等待它成熟的過程中,間隙還需加些輔料、主料與調料。每一次揭開蓋子,都有一個驚喜在等著我,就好像在鍋中孕育了一個小生命,看著他漸漸成長,就會有一種父母般的成就湧上心頭。慢慢的,它變得有色彩了,逐漸變得紅了,變得稠了;番茄變得軟軟的,牛肉也變得糜爛……

牛肉湯出鍋的時候,香氣已經瀰漫了整間屋子。小心翼翼的揭開鍋,水蒸氣伴著香氣撲鼻而來。紅豔豔的湯汁,西紅柿看起來有著沙狀的口感,大蔥像一葉小舟似的飄在湯麵上。似乎還差些什麼……別急。拿起白色的瓷質湯勺,對著湯深處輕輕一舀,滿滿的一勺都是牛肉,每塊牛肉中都豐腴著的湯汁,看起來就令人慾罷不能。

用勺子盛一勺湯出來,吹一吹,但不要吹冷了,微微燙些更佳。飽含湯汁的牛肉、綿軟的西紅柿隨著燙口的湯緩緩流入嘴巴里。舌尖先是感到一陣刺激,舌頭會猛的一縮,但又馬上適應這個溫度;隨後是西紅柿獨有的濃濃的香味,蔓延在脣齒之間久久不散去;最後,牛肉以肉類獨有的鮮美和番茄的香甜便一起融化在嘴巴里,混著湯汁一起通過食道,流下喉管,再流進腸胃中,分解為營養,再通過眾多毛細血管輸送到全身。這時,就會讓人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讓人無法自拔。

“哈—”滿足的咂咂嘴,閉上眼,回味一遍剛才不可思議的美味……

愛上一種食物,就如愛上一個人那麼美好。對食物的愛,並不是只在於大的味道是否美味,更重要的是享受烹製他它的過程。雖然這過程可能會十分漫長,但在其中包含著我們的期待和焦急、等待結果時的緊張與害怕、品嚐結果時的喜悅和驕傲、最後縈繞在舌尖的感動—這才是烹飪最大的魅力。

我已開始期待下一年,下一年舌尖上的美味。

舌尖上的家 篇19

國三作文 ,1043字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題記

提到家你會想到什麼?燻黑的煙囪,縷縷的炊煙,月下寂靜的小橋流水,還是那永遠不會陌生的鄉音?我想到的,是那一碗普普通通的白米粥,因為那是家的味道。

“奶奶,奶奶,我餓了。”

小時候,不論何時,只要聽到這句話,奶奶就會滿臉慈愛地笑著,停下手中的事走向廚房,給我熬白米粥,我便蹦蹦跳跳地跟上去。

矮矮的廚房,低低的灶臺,奶奶彎腰在米缸中舀起一碗米,再倒入一瓢水,慢慢的將白米洗淨。等清水變得渾濁,便倒去髒水,再舀一瓢,用手細細的搓洗。將白米洗淨後,便和著水倒入鍋中,用鍋鏟攪拌均勻。奶奶做這些動作時如行雲流水,極是熟練。

我常常搬著小板凳兒坐在廚房門口,饒有趣味地看著奶奶忙碌的身影。

奶奶在圍裙上抹抹手,拿起一捆柴,點燃了放進爐灶裡,然後拿扇子猛扇,橙黃的火苗迅速竄了起來,急急地舔舐著鍋底。柴火“噼裡啪啦”的燃燒著,一縷黑煙緩緩上升。等火候差不多了,奶奶起身站到灶臺旁,拿著鍋鏟不停攪拌。我便趕緊跑過來,踮起腳趴在灶臺上嗅著米粥的香氣,望眼欲穿地看著鍋裡。

奶奶笑了笑,又皺起眉頭,急切地將我攆去外面,讓我去撿些柴火來。我嘟著嘴,心裡滿滿地惦記著那白米粥的香味。

回想起那時年紀小,以為是奶奶不想讓我知道白米粥的奧祕。現在細細想來,奶奶一定是怕廚房裡的氣味嗆到我。想起幼時對撿柴火的怨念是多麼天真可笑。

當我抱著一大把柴火搖搖晃晃地走進廚房時,濃濃的黑煙已經消散,白米粥的香味撲面而來。我一把扔下抱著的柴火,拍拍手,趕忙接過奶奶手裡的白米粥。舀起一勺放進嘴裡,甜軟可口,細細品來,還有一種不可名狀的香味,暖暖的,透透地,一直飄進我心裡,不曾散去。

在白米粥騰騰熱氣中,我看到了奶奶和藹的眉眼,慈祥的笑容。粥,真好喝。

後來漸漸長大,與奶奶相處的日子越來越少。直到奶奶逝世後,我才恍然發現,原來我已經好久沒吃到奶奶熬的白米粥了。

於是我自己動手。步驟、流程全部還原小時候奶奶的方法,淘米、生火、攪拌……可是熬出來的粥,遠遠不及奶奶熬的粥那般美味。說不出缺了什麼,但是卻真真切切地少了一種記憶中的熟悉味道。

我沉默無言地攪拌著眼前的白米粥,騰騰熱氣中又浮現起奶奶昔日的面容。和藹的眉眼,慈祥的笑容彷彿盡在眼前,而我卻再也無法真切地擁有。我不禁潸然淚下。

我彷彿明白了,眼前這碗粥裡缺少的,正是奶奶帶給我的—家的味道。

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篇20

國二作文 ,715字

有一種節約叫光碟,有一種公益叫光碟,有一種習慣叫光碟。何謂“光碟”?“光碟”就是吃光你的盤子。

據新華網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摺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也就是800萬噸蛋白質和300萬噸脂肪。

看看這些資料,是不是令你大吃一驚。想不到平時浪費一點點糧食,積累下來,卻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吧。

其實浪費現象最嚴重的不是我們平時的吃喝,而是公款請客。我媽曾經在酒店做過一段時間的服務員,放假的時候,我喜歡去那裡玩並等她下班一起回家,偶爾也客串一下小服務員。在那裡我經常看到,很多酒桌上,人民只顧著拼酒,很少動筷子吃菜,所以大多數時候桌上的食物只吃了一點點,到最後卻不打包帶走,只留下一桌子動了幾口的豐盛佳餚,服務員也只好將它們拿去倒了。看到這些,我看真心疼。

我國人民現在僅僅跨過小康線,仍有一部分人還在溫飽線上掙扎。但是總有那麼些人一請客,不管人有多少,菜一點就是一大桌子,不吃完也不打包。這無疑是一種很嚴重的浪費。

很多人認為,請人吃飯,寧願剩下也不能不夠。如果桌子上都是吃的很乾淨的盤子,就會感覺不好看,怕客人覺得自己小氣,很沒面子,或不夠誠意。

講排場,出手闊氣,就是大方,反之,就是小氣。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這是非常錯誤的,卻不知,愛惜糧食是文明,拒絕浪費是文明。

在那些人們大方的同時,殊不知,有多少貧困的兒童吃不飽穿不暖;秋天農民伯伯們是如何“背灼炎天光,足蒸暑土氣”,辛勤勞作的。是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那麼讓我們一起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開展“光碟行動”吧!

做“光碟一族”,成“節約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