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悠閒品江南相關作文20篇

落雨悠閒品江南 篇1

高二作文 ,595字

入冬後的江南,淅淅瀝瀝地下起小雨來。漸漸地,霧也隨著雨的密而凝重起來。幾百米以外的地方,就感覺得到朦朧的味道。

對了,我的朋友大概也來了。在那霧的另一邊,彈著悠悠的琴,等待著我去拜訪。我能依稀感覺到她的柔美,依稀聽到她的幽怨,依稀聞到她的芬芳。在這詩情畫意的雨中,是該去拜訪拜訪她。

我披上大衣,撐著雨傘,漫步在水鄉的小道上。路有些泥濘,扶欄也有些破損,但絲毫不少那種韻味。碼頭邊不時傳來幾聲歸船的汽笛聲,映著水的柔波,帶著水的靈性,飄散到江邊的每家每戶。

在這悠閒的日子裡,茶館忙碌起來。閒在家裡沒事做的老人,不約而同地會來到這裡。知趣的人會搬來一張藤椅,面朝著鬧市,泡一杯濃茶,注視著過往的路人,看到面熟的便叫來聊上幾句,就算是消磨時間。喜歡下棋的老人,便會佈下陣,點上一支菸,靜靜地在那裡等候。大多人還是喜歡聚在一起,說說市面上的行情。

我走過大街,路過鬧市,穿過小巷,來到古橋。雨隨著風而飄,便有了斜斜的零亂,不是無章,而是詩意。波光泛著漣漪,浪花載著純清。天與地的界限是遠去流水形成的線。有一天,會融入大海,那是嚮往的寬闊。

絮隨著風而飄,便有了悠悠的曲線,不是淪落,那是舞姿。空氣含著溼潤,柳枝揮著告別。沉與浮的命運是那未來飛絮變成的舟。有一天,會乘風破浪,那是渴望的奇蹟。

人有所息,還是人無所息?不如停下腳,聆聽我朋友為你彈奏的江南。泡一杯綠茶,忘記那煩惱,寄託那希望。

雨聲?畫卷?江南 篇2

抒情作文 ,830字

雨後的江南……

江南雨……

無數次在眼前浮現的那煙雨朦朧中似真似幻的畫卷—江南。

穿行在蜿蜒伸展的街巷中,四壁是斑駁脫落的白粉牆,屋簷瓦的黑棕色隨著雨水滲透入粉牆中,鐫刻一道道淡雅。這才是地道的江南,雨水浸潤過的江南。一棟棟只有黑白兩色的老磚房,一點點粘連,最後成片,在雨水中交融,而後形成江南—或者說,沒有雨,沒有江南。雨,便是江南的詩意。遍尋神州四處,不會再有第二個江南,一個多雨的江南。北方的冷氣與東方的潮汽相融時,雨便來了。春夏秋冬—雨沒有任何區別,都是淅淅瀝瀝的,在瓦礫上點滴,敲打著靜靜的青石板,悅耳的音律就如一杯甘醇的美酒。

無怪江南美酒醉人,因為人已自醉。

當天空中飄灑著點點雨露時,外出漫步小徑,兩旁是酒肆茶館,抑或布衣染坊。男人們一日辛勞,都指著那酒消乏,女人們則呆在家中,坐在紡機後頭,“嘰嘰復嘰嘰”中流出一點點銀鈴似的笑聲。不必問酒如何甘醇,不必問笑聲如何甜美,浸潤在雨中的一切,都帶著那江南的詩情畫意。不論何時,漫步在雨中總是相宜的:痛苦時,雨最符合愁苦的心境;快樂時,雨最體現勃勃的生機。難道還有什麼形容詞比“雨”更美嗎?

江南水路上所飄蕩的,是一葉葉烏篷船,坐在船中肆意漂泊,任意東西。雨珠輕拍烏篷,漆柏的烏篷不透進半滴水,而雨點如同滾落的油滴,慢慢彙集在篷縫之間,終而滑落水中。水面上點點滴滴的波紋如同交織的樂章,與這葉葉烏篷相應,構築了水鄉最美的詩意—清晨時分出發的漁夫,穿著那蓑衣,伴著煙雨繚繞,船艙中裝滿的,是一條條大魚。一日日,伴著水鄉的小雨,上路了,又伴著水鄉的小雨,歸家了,而那雨,正是水鄉的精魂,也滋養一代水鄉人。當你輕輕地坐在船頭,任憑雨點落在髮梢、眉梢,有時滴下一兩點,順著鬢角滑進嘴裡,融在舌尖—一絲甜意就鑽入了味蕾,也溫潤了心房。

如果世界是一篇童話,那麼江南就應是一座“Neverland”,而雨便是其上最美的詩意。

江南雨……

雨後的江南……

煙雨朦朧罩江南 篇3

國小六年級作文 ,2114字

我們踏著夜色靠近這座綿延千年的城時,季節已是炎夏,自然不是個體會南京杏花煙雨,柳綠花紅的盎然和媚態的好時節。可在這酷熱人厭的季節裡,我彷彿觸碰到了她掩藏在深處的滿目瘡痍的靈魂。

三天四夜,行程豐富而緊湊。每天坐在大巴車上被導遊帶往一個接一個的景點,車窗外不停劃過的景色重複卻不單調。乾枯蜷縮的藤蔓在層疊交錯的高架橋柱上延伸纏繞,叫人分不清生長的方向究竟是自下而上還是由上到下。溼潤的空氣滋養著路旁姿態各異的行道樹,展現它們一年中最後的生命力。可終究不及春日裡的生機勃勃。巴掌大的,還帶著綠意的葉子就都分分落下,為四通八達的柏油路穿上了一層柔軟輕薄的新衣,風一吹,就帶起幾片,打著滑兒地往前飄。

許是江南多煙雨,天氣比起北方來要潮溼許多。放眼望去,所有建築和橋樑上都滲著水漬。陽光也不透亮,整日躲在雲層後頭,讓本該傲然聳立的樓層變得陰暗蜷縮起來。

明明是日新月異的城市,卻偏偏到處都透露著古舊的意味。

南京歷史悠長,文化底蘊厚重。歷經千年,留存下來的印記難以盡數。時間短暫,我們只能挑撿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進行瀏覽。

南京這座城,可以說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中山先生推翻了延續兩千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在這裡建立了國民政府,被人民尊稱為國父。之後蔣介石在此建立專屬政權,南京成為當時首都,建立在這裡的總統府,自然也就成了此次參觀學習的起點。

自古時修砌的宅邸,沿路而建,磚石壘成的大門微微泛黃,在四起的霧氣中肅然而立。金色的總統府三字高懸於樓臺之上,金光閃耀之中,生出一種睥睨眾生的氣勢。隨人群步入庭院,有中山先生的半身像立在中央,供人瞻仰。向深處前行,曲折迂迴的石子小路,造型別致的園林涼亭便映入眼簾。南方植物種類豐富多樣,紅杉、楓葉、細竹、蘭草,勾勒點綴出了一副輕盈悠然的畫卷。

再往裡走,便到了蔣中正的介紹陳列館。他統領國民軍的這許多年,這座宅院也許是他最為珍視的歸處。亭臺水榭,空中樓閣。明朝時建立的王府,帶著古人特有的含蓄婉轉,在朦朧的霧氣中,搖曳出一片迤邐的光彩。

都說南京暗藏帝王之氣,自古以來為各家相爭。是否真如傳言一般神奇,我們不得而知。可她是真的山水相抱,景色宜人。也許是這個緣故,孫先生身殞後,都想要借一?g黃土,長眠於此,與南京共存。費盡心血建立的陵寢,隔著392級階梯,直沒入如有實質的霧氣當中,端端地立在高處,肅穆且莊重。“民主,民權,民生”,這三個圍繞孫文一生的詞語,在他與世長辭以後,仍忠誠地守護著他的埋骨之地。

打幼時起,每每提起南京,最先想到的便是1213的那場祭奠。那是國家的公祭日,如同每年918在我的家鄉上空奏響的警報一樣地叩擊人的思想。這次去參拜逝者,自然難掩心中沉痛。

可是,當我靠近紀念館的時候,當那滿地滿天的黑色映入眼簾的時候,那種直擊人心的震驚、錯愕、憤怒、感傷還是來得讓人猝不及防。

剛一進入門口,就是一排猙獰扭曲的塑像立在牆邊:年輕的女人懷抱著死去的嬰兒,絕望的哭嚎似乎可以聽到;年紀正好的少年無力地揹著年邁的老母,身上翻卷的傷口觸目驚心;男人垂喪的脊樑,女人空洞的眼神,就那樣直白地矗立著,讓前來弔唁的人悲從中來。底座的標示牌上通通寫著:惡魔來了。惡魔來了,丈夫終不能再生,孩子終不能再生,只剩下拖著殘破身軀的妻子,可得苟活?

看到文字的那一刻,頭腦都像是被人擊中。這些年來,我們賦予過侵略者太多的稱號,雖然大多帶有蔑視諷刺的意味,可是“惡魔”二字,卻是給人以入骨入髓的恐慌。那該是在敵人充滿殺意的注視下,是在泛出陣陣冷光的刀刃下,是看著無數手足同胞屍首橫陳,亦知自己不得善終的情況下,他們內心最為真實的感受。

沒見過天使,卻迎來了惡魔。這場災難,這許多冤魂,世間修行最深的僧侶,他可能超度?

空曠陰冷的廣場上,有風吹過。除了必要的石板路,周圍都鋪滿了細碎的石子。據說,每一顆石子都代表著每一個在此地沉睡的亡靈,是行人不能踏入的區域。三十萬白骨層疊地下,不知道這石子鋪就的範圍可夠大?三十萬血肉浸染的土壤,不知道這石子遮擋的土地是不是已成了紅色?

紀念館裡,在昏暗的燈光下靜置的照片和信件數不勝數,雖然從小被講述這段受苦受難的歷史,可是隻有站在這裡的時候,才能擁有最真切的感受。彷彿置身於那情那景,耳畔彷彿傳來了撕心裂肺的哭喊,指尖好像觸碰到溫熱粘稠的鮮血。站在這裡,悲傷如同潮水,從四面八方席捲而來。

從紀念館裡出來,外面便是一條戰爭倖存者的腳印連成的道路,這是無盡的絕望之中,微弱卻強大的光芒。與這裡一牆之隔的地方,懸掛著一個巨大的“奠”字,是他們席天慕地的靈堂。靈堂的對面,是紀念館的另一部分。完全由玻璃牆拼湊,黑暗裡,地面擺滿了長明的燭火,經過反射,燭光便充滿了整個房間。靜穆,溫暖。

南京,南京,六朝古都,十朝都會,綿延了千年的土地,古蹟遺存卻出現了極大的斷層。明朝的城牆上,望不見魏晉的風骨。流動的秦淮河水,映不出南朝的歌聲。交錯的街道上,尋不到原住的行人。戰爭,它把一切都掩埋。文化,建築,血脈,都不得一絲傳承的影子。三天之後,我們又藉著熹微的晨光步入歸途。最後的停留中,我回頭看,這座命途多舛的千年古城,在朦朧煙雨中,安靜的佇立,任人來人往,歲月流逝。

雨落江南 篇4

國三作文 ,699字

江南的春,是個多雨的季節。春雨的細密只有在江南才切身體會到。雨絲織成了一張綿密的網,從水墨畫般的柔雲一直垂到地面上。黛色的群山,粉紅的桃花,婀娜的楊柳,都被這小小的雨點,密密的雨簾籠罩在蟬翼般的白紗裡。

春雨綿綿的日子,我喜歡手捧一本書,在窗邊消磨一個下午的時光。

隨著入窗的微風,雨絲在泛黃的書頁上繡出各種圖案,漸漸在黑墨中暈染開一朵朵精緻的小花。我合上書,將冰冷的封面貼近滾燙的心臟。

這時,我會想起《肖申克的救贖》中降下的那場雨,雨聲淅瀝卻不悲傷,憤怒與重生在雨水與大地相接的那一刻迸發而出,雨的洗禮來得及時而又莊嚴。正如野火和土層曾經那麼瘋狂地壓抑著小草向上的理想,但是隻要擁有一場春雨,一個夜晚,小草就足以華麗轉身了。

春雨綿綿的日子,其實更可以走出窗外,撐一把傘,撐一片天空,走過灰色的深巷。聽那古舊屋簷下的點滴聲,聽聽雨滴敲打在不同材質的器物上,或響亮或熱烈的聲音。那樣的聲音,響在戴望舒的詩裡,也響在遙遠的唐詩宋詞中。身在歌樓也好,深隱僧廬也罷,不同的遭際,不同的心境,都能在雨聲中找到共鳴。江南春雨,實在是溝通心靈和環境的最好媒介。

當然,春雨綿綿的日子,也非常適合思憶。時光流轉,記憶堆砌千層,夜雨中不妨點一豆燈火,將往事細細鋪陳。不要覺得寂寞,因為善感的人們從來都是這樣的。這麼說吧,這一豆燈火,其實早在唐宋就已被點亮,它雖然亮在不一樣的夜晚,也可能搖曳在不同的風中,但是,它照亮的情懷卻很可能是一樣的;它也一定同樣地見證窗前長長的身影,微微的嘆息,偶爾,還能照見嘴角漾出的桃花。

這是春天,哪怕在這樣的夜晚,我們也會相信:明朝,不眠的江河將豐腴幾分,陌頭楊柳也新添幾許清新。

詩雨江南 篇5

高一作文 ,1030字

清風徐來,朵朵揚花飄逸在空中,上下翻飛,揚揚灑灑,幻化出三分寂寞,七分惆悵。我站在這落英之中,看著花瓣落在我的肩膀,落進我的瞳仁……

這是江南。

更多時候,江南被煙雨彌溼,縹縹緲緲,朦朦朧朧,宛若多愁的黛玉,以淚掩面,嬌羞怯怯。這雨,彷彿為江南播下了傷感的種子,連空氣中也散發出一絲憂愁的味道。

古舊的籬牆,些許的斑駁,它所隱藏的祕密有誰能解開?也許是一次災難,抑或是一場浩劫,我參不透其中的玄機。在雨幕的沖刷下,它幽幽地立著,彷彿在向我訴說著一段淚史,一道傷痕,我聽出了它的幽怨,它的喟嘆。此情此景,令我想起了蘇軾的詩句“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確有些景如其詩的味道了。

隨著青石板漸次鋪展的軌跡,我如同恍惚般進入了一個亦真亦幻的夢境,夢中的畫面和戴望舒先生的《雨巷》頗為相似:一位撐著油紙傘的男子在雨巷中默默彳亍著,希望能從身旁走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這江南古巷也頗有些韻味,尤其是經歷了雨的裝飾後,散發出一股令人魂牽夢縈的清香,這清香,只有感悟了古巷意韻的人才能嗅得到。淅淅瀝瀝的雨仍在繼續,編織出一條條珠簾,又交織著雨滴輕敲屋簷的天籟之音,靜靜聆聽,恰似一曲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在江南,多雨的夜晚是難有睡意的,只聽得雨打芭蕉,聲聲催人耳,不禁感觸頗多。在這樣的雨夜裡,最能勾出人們埋藏於心底的那份憂傷:或許,陸游會捋須長嘆,“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或許,易安會倚欄眺望遠方,雙眼噙淚,思念著亡夫趙明臣,口中低吟:“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或許,一介濁世佳公子納蘭容若也會徹夜難眠,作出“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的悼念亡妻的詩作來罷?至於我,會抱膝坐在床沿上,聆聽這冷雨悉索的動聽之曲,回首往事,讓過往的點點滴滴在眉宇間綻放開來,徐徐地盪漾在心田,然後將頭埋進雙膝,默默等待著黎明的到來。原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是這樣簡單。

我雖然作不出諸如陸游、易安、納蘭那樣的詩、詞來,也無法體驗到他們那種肝腸寸斷的愁緒,但是,在這樣的夜裡,我側耳傾聽自然之音,在光與影的罅隙之間感受生命的律動,也是一番收穫啊。

閒暇時,我會思忖這樣一些問題:是誰向江南的雨裡潑灑了諸多幽怨?是誰在為江南撫琴唱晚?又是誰將這江南變為雨的天堂?但我始終沒有找到答案。

待到揚花落盡,梔子樹驟然停息了梵唱,江南或許會幻化出另一番韻味。我品一口香茗,等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雪落在江南大地 篇6

高一作文 ,759字

南國的冬也無非是這樣幾片“細如鵝毛的雪花”在空中打轉著飄落,緊接著在地面聚成厚厚的一層,或是寄居在枯乾的枝杈上,將冬日裡休憩的樹木重重包裹,除了縱橫交錯的水網,江南是皚皚的一片。

人們對於江南的喜愛,無非就是乘著江南獨有的烏篷船穿梭在密佈的水道之中,飽覽水鄉多彩景緻,江南的春夏,青山綠水,花鳥柳綠,自然引得遊人紛沓而至;而秋冬時節,江南的風景就在略顯淒涼,人跡甚為蓼落,如此這般又襯托出江南的古樸,無意間露出水鄉素有的優雅靜謐。

在落雪之時,我可以靜靜地躺在一葉扁舟之上,不必去理會船的航向,只是隨遇而安,水流極緩,正如我此時的心情,抬頭望著濛濛的天空,彷彿感受到了一幅平淡的水墨油畫,空白的宣紙上抹著淡墨,這幅現卻是用你的思想來塗寫。失意的張繼題上了“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黯淡的柳永悲涼地留下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灰色的影給了他們灰色的筆,而我的感觸大抵只能如此。

遙看著天空中有雨雪墜落,靜靜地。世界彷彿都只有一個個瞬間,每一秒短暫的停滯都是一幅別樣的畫,我從畫中來,只為了離開平淡的的一卷。卻在為知為覺中悄然下夢,江南的夢總有一種朦朧、不經意意留下始料末及的浪漫,即命名夢境太過迷濛,卻無法放下那份江南情緣,是夢不是夢,是愛,不是愛……

船行著,前方是江南的長橋,長橋之上堆滿著白雪,掩蓋了青石橋面,不禁使人憶起了江南斷橋,我踱步於斷橋之上,看著一端的她,雪淋溼了所有的思念,想為她遮住頭頂的那片雲天,卻又怕她一心只為親暱這片雲煙,我止步橋畔回蛑細看,只瞥見她丁香空結的愁怨,江南的雨煙是那麼迷濛,我尋覓其間,卻又消逝不見,只留下輕取紙傘的情緣。江南的雪如此純潔,我藉著東南的雪來勾勒她的畫卷,卻始終憶不出她的容顏,畫中只剩下擦肩而過飄過的雪花的驚豔……

雪落在江南大地,勾起那一份對江南的思念!

江南煙雨笑 篇7

高一作文 ,587字

其為水也,洶湧者漣仄日月,濤浪洶盡,天沒巨險;幽靜者微波盪漾,細流涓涓,靈秀者鯉躍光耀,鷗棲霜進雪點;靜美者月映幽池,雨荷清圓,萬物皆碧。

山水育天,於斯也,草木叢生,芳發翠綻;萬枝流水,滿枝爛漫,百鳥翔集,錦鱗游泳,至若春和景明,蝶蜂競舞,兔伏貓戲,虎嘯猿嗥。此江南矣,欣欣向榮,物樂所居,乃繁盛之象也。

江南之地物產豐饒,今武夷之地,山高水美,此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挎去其節,用代陶瓦;細者如稈,可作櫓也。武夷之竹,人可食之,詠美而不絕。

昔晉謝靈運來遊於此,慶曆四年春,範希文觀夫巴陵勝狀,銜遠山,吞長江,觀洞庭一湖,作岳陽樓記。北宋時,東坡遊歷西湖,建蘇坡,食東坡肉,名徐霞客來由於此。清兩奉,聖祖,高宋亦遊於此。聖祖顧江南防務,見明太祖基於莊天府。而高宋,啖其揚州江南之美食,嘗送三千佳人入宮封之,此二帝六下江南美。

江南山清水秀,多峰嶺,福建行省之多山,山間溪而縈迴,游魚可數,觀其而樂且無窮也。山多且其幽靜雅逸之景象,且比世外桃源無亭他美!山多綠竹而木,蒼松側影,水心澄澈皖潔,無異寫真,燃油歲寒君子之逸緻乎!其多跡,若中山陵,中正之居,乃吾中國革命之先驅。

凡遠方同志來遊於此,莫不徘徊依戀而不忍舍,念之,愛之。

今生吾於江南,人傑地靈,重遊於此,朝飲露,夕飲食,貴乃物之美學!斯矚江南,賞之,念之!

江南煙雨笑 篇8

國一作文 ,764字

一陣笛聲,悠長婉轉,霧散去,一隻舊木舟緩緩行來,船上的阿婆慢慢的搖著櫓,滿是皺紋的臉舒展開來,那樣的安靜,那樣的慈祥。我生於江南,長於江南,是吃了江南大地的濟糧而長大的。但不是真正的江南,而真正到了江南才看見如此多嬌。

在船上,只見遠處的水鳥飛下,在河面上用翅膀劃開一道美麗的漣漪。東方的太陽升起,照在小石橋上,金光閃閃,那粉牆黛瓦是那樣的寧靜,那樣的樸素。這是江南之晨,連一草一木都散發著迷人的氣息。來到了江南,也不能光走水路,也得找一條旱路走一走,才能尋找它的足跡。

漫步於青石小街,使鞋底輕輕的貼上青磚,可千萬別跺疼了它。磚縫間,還長著一株一株的野草,也長著一塊一塊綠油油的青苔,別跺疼了它們。它們代表著江南的生靈氣息。兩旁的屋舍是用磚石瓦片和木頭做的。輕輕推開那扇木門,便會聽到“吱呀”之聲,那一聲便足以讓人迴歸到遙遠的年代,夢迴千年的江南,那種氣息卻不陳舊,反而是如此的清晰、醉人。

身旁的老阿婆忽然映入眼簾,你可以和她說話,可惜的是她聽不懂外鄉人的語言,他多次的點頭然後又搖頭,可你卻一無所知。老阿婆的頭髮雖然有些銀絲,而仍有看古典十八、九歲少女的氣息,那就是頭上插著一朵潔白的茉莉花,安詳的坐在小街旁回憶過去,不停地想啊想,想了又想,不知在哪兒斷了,又不知從哪兒又想起來了,有時將給兒孫們聽,有時講給兒媳聽,有時一個人孤寂著坐著來講給這古街聽,又傳達了一種內心深處的祕密,彷彿又給小街帶來了一種安詳、和諧的氣氛。

來江南,無非就是要找到一種心中的安詳與寧靜,一種超脫之感,也不能只看古街,也應該看看兩旁的古木。這樹估計很早就在這兒紮根了,它們身上的每一道年輪都隱藏這一個動人的故事。只要你靜靜的觀賞,靜靜地聽,才會聽到樹木的語聲。

上了船,又向前搖去,笛聲依舊縈繞在耳邊,在霧色中又漸漸想前搖去,直至為畫中的一點。

煙雨江南 篇9

高一作文 ,1006字

最令我魂牽夢繞的是那江南煙雨。

十里柳堤,煙雨迷濛;槳櫓咿呀,碧水微漾。獨坐木舟,輕抿香茗,極目遠望: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若隱若現。那粉牆黛瓦在朦朧的雨霧中漸漸交融,宛若一幅浸潤在水中的國畫,暈染著江南的婉約與恬靜。

水汽一點點氤氳開來,江南的雨更顯得柔美。那如牛毛般的細絲在微風中輕輕地舞動,透露著幾分宛如寶石般的晶瑩,密密地斜織著一面朦朧的面紗,靜靜地蓋在了江南古鎮古樸的額上。幾縷銀絲,滑過溼潤的瓦片,輕輕地點在了厚重的青石板上,緩緩地滲入了黝黑的泥土,滲入了江南的魂中。久久佇立在兩岸的垂柳漸漸地在這柔美的煙雨中扭動著婀娜的身姿,梳洗著一頭翠綠、迷人的長髮。長久沉浸其中,江南的女子自然也如這垂柳般婉約動人。她倚著一頂油紙傘,漫步在悠長的小巷,伸出纖纖素手,捧起幾滴泛著銀光的水珠,淺淺含笑,微微顰眉,如煙如雨,暈入江南淡雅的黑白底色。

細雨綿綿,潤物無聲,江南的雨也蘊含著生機。憑欄遠望:青松佇立,鳥語啾啾,斑駁的石牆旁青翠的雜草鑽出縫隙,吮吸著細雨的甘甜,舒展著生意盎然的身軀。近旁飽經風霜的古亭長廊,在細雨的滋潤下,彷彿泛著油光,釋放著生命的活力。腳下,那一池碧水微微地蒸騰著綠色的水汽,裹挾著生機,撲面而來。人,也在這綠色的海洋中喚醒了久眠的活力,鼓足了勞動的幹勁,建設著江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三千年悠悠古城,繁華不斷,江南便是在這不斷蓬勃著生命的雨霧中,脫去老去的面容,換上清麗的新衣。

雨漸漸大了,但絕不是滂沱,只是如銀針般地“打”在端莊的粉牆黛瓦上。江南的雨不獨有柔美,也更有那份倔強。它把那種精神融入每一個江南兒女的骨子裡,讓他們有勇氣經歷歷史變遷、經歷人情冷暖。顧炎武在國家危亡之時高聲吶喊,歸有光在外敵入侵時勇敢反抗……一代代偉人在這片剛柔並濟的土地上,沐浴著煙雨,沉積著江南厚重的文化底蘊。

不知不覺,江南雨又如孩童般調皮地停了。前方的道路漸漸清晰,遠處的行人似乎長舒了一口氣,加快了沉重的腳步;躲在屋簷下的,不約而同地湧向燈火通明的城市。江南的雨似乎成了累贅,落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裡,只留下一陣刺耳的殘音。三千年煙雨江南,無人再留念那迷濛的細雨,或許是堆積在城市表面的塵土阻隔了雨與人們心靈的交流,阻隔了那份濃濃的鄉土情結,但我堅信那片厚土依然存在,那倔強的細雨依舊迷人。

船行放緩,雨又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著,沖刷著城市的黯淡,沖刷著心靈盤結的絲。

江南的雨是柔情的,更是倔強的。

雨碎江南 篇10

國三作文 ,912字

江南,已然不只是一個地域而已。

所以那便攤上一幅中國地圖在你面前使你圈畫出這江南一地,也只能遲遲茫然,因為江南在眾人心裡,早已作化一個意象,就像水鄉里的一葉扁舟,古城裡的一支紅燭,驛道里的一杯清茶,只是絲綽約的影像,探不著虛實,弄不清真假,卻實實在在地在你的心間佔下一席之地。

那如畫的江南,它的背後永遠是依依楊柳,潺潺流水,還有那悠悠一抹斜陽,輕輕一縷微風,這些風景你可能在生活中不經意d地一瞥而過,那樣的景緻就幾近已有一股江南的意味了,只因為那是驚鴻的一瞥與難能可貴的偶遇,同樣風景,人工打造的園林可能更在工藝上趨向完美,但多了一股世俗的味道,便也失去了我們追求的,在天地間清新自然的那一處江南,江南是所有人心目中剩下的一抹乾淨之地。

江南的美,似一點墨華開,濃淡分明,點點相映,接著是直接的線條溫婉的勾勒,可能繪出的是一株楊柳,又或是一間木屋,更有甚者是一個俊俏的少年,秀美的姑娘,所以行文至此總算點到正處了,江南的吸引,絕不只是有山山水水的單調如一,讓人心往神向的是千百年來那在江南小鎮的故事,流傳至今都令人心動。

那少年一身青色儒服,悄然立在榕樹之上,極目眺去,水榭歌臺之上,女子披了件紫織錦的衣裳,手上觸著琵琶的琴絃,幽幽奏出華美又清麗的樂聲,青青子衿,幽幽我心,彼時十年春秋,少年功成名就,回到這煙雨江南,那一處水榭歌臺,佳人如期,嫣嫣一笑,眼波流轉,道盡十年含辛相思,而後鳳冠霞帔作了新嫁娘,一生相守相濡以沫。

又或是有那翩翩白衣的少俠,提了寶劍,劍眉星目,風流一生,終於在那紅杏飄香的街口遇著了那位垂髻輕笑的女子,便安定下心中的漂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鼓瑟吹簫,相忘於江南。

江南的故事永遠那麼悠遠,你似要抓住一絲尾巴,卻發現那些人或事就像浮雲一般在天際,風吹過便散了,那一絲存在的神明又不知飛向了何處而當風好容易停駐下腳步,卻又早已經過了幾個輪迴,所以倒不如把那江南就永遠存放在自己心裡,適時在雨巷中,在流光裡,掏出來閱讀一番,便也就覺得此生不換了。

燃一爐幽香,讀一段傳奇,開啟一卷古色古香的舊書,置身於一個虛幻而華美的世界,你也不必執著的想要尋得那方臆想中的山水。

江南,早在你思念之時便一瞥驚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