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與露之道相關作文20篇

藏與露之道 篇1

高三作文 ,868字

木秀於林而摧,生靈萬物皆有此理,真正的成熟是一種鋒芒不露的隱忍,更是點點暗芒藏於刀刃,出鞘即見血的一擊必得。藏與露如太極的黑與白,相互調和,相互促進,至其平衡,方得大道。

“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蘇轍曾如此評價自己的兄長,而蘇軾也曾被仁宗稱其有宰相之才。而東坡的性子又太過急躁,始終亢言直論,不稍隱諱,遇不愜心意之事,便覺得“如蠅在食,吐之方快。”鋒芒畢露,不加掩飾的處事風格致使這樣一個才情恣意,才高八斗的大詩人,被小人萬般猜疑,深陷烏臺詩案,囚於監獄,終發配黃州。

觀之蘇轍的一生,其人亦才華橫溢,而仕途相比之蘇軾不知平坦了太多。子由沉默寡言,穩重內斂,比起東坡的才華外露,他更懂得“藏”之理。在東坡監禁解除後,他用手捂住東坡的嘴,含三緘其口之意,勸其收斂鋒芒。也正是他諳熟藏之必要,才能在王安石新政廢除後,重返朝廷,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能。

我們仰止東坡光風霽月的品行,以及對狗苟蠅營勾當的不屑與反抗,然這一份豪放不羈所引發的禍事,卻值得我們深思。

藏與露之道隱於人,也隱於動物的生活中,動物身上的啟迪是值得我們慢慢品味,細細品嚐的。《狼圖騰》中狼群圍捕黃羊的一幕真是令人熱血沸騰,震撼不已。狼群是隱忍的,能等待黃羊吃飽喝足,肚皮滾滾方才出擊;狼群是機敏的,抓住那霎時的機遇,伸出利爪,以雷霆萬頃的一擊將黃羊趕入暗藏危機的雪坑中。於是,黃羊被困,於是,狼群大獲全勝。被尊為圖騰的狼群,以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演繹出藏露之道的奧祕。

相比藏露之道的應用自如,那麼火魚便是那愚笨不化,只知鋒芒的蠢物。一隻火魚遭逢襲擊,便噴出綠色火焰。然後整個魚群也噴出火舌,保護同伴,殊不知漁民正因如此才抓得住它們的蹤跡,將它們一網打盡。待火焰熄滅,火魚下一次噴火之力尚未積蓄時,便是它們的死期之日。

黑白調和,藏露相間。藏住鋒刃的尖利,露其古樸;藏住礫石的稜角,露其圓滑,藏住風光奪彩,咄咄逼人的為人態度,露出通達人情,八面玲瓏的處事風格。就像釀造一罈美酒,需經過淹旬曠月,滄海桑田的輪迴變遷,輕啟,方得醇香,而藏與露,仍需時間的打磨,慢慢調和,終成大道。

藏與露為話題的作文 篇2

話題作文 ,2730字

藏與露的藝術 篇3

高二作文 ,1184字

藝術家幾分鐘的表演技驚四座,卻不知其幾十年來的臺下苦練;作家名著享譽世界,卻不知其幾十年來的文學積澱。他們露出的,表現給眾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真正的偉大在於他們藏在骨子裡的才華。

著名作家周國平,多少年來從事哲學研究,他對人生深入思考,女兒趨勢,婚姻因為女兒的慘烈失去也無奈放手,他說,靈魂只能獨自前行,他藏起了悲傷,繼續做著學問,卻從不向外界顯示自己強大的心靈,不為虛名,對做學問抱著始終如一的態度。

錢鍾書與楊絳先生是我最為羨慕的一對愛人,他們是精神世界中的巨人,在他們面前,提及愛情都顯得沾染了俗氣。他們從不張揚成就,低調做人,低調做事,過著平淡的生活,所謂“雪味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生有味是清歡。”正因如此,他們得意將自己藏了起來,安全度過了“文革”的動亂十年,他們在那十年中一如既往的讀書做學問,是少有的未被批鬥迫害致死的學者,你可以說他們藏起了行蹤,我說他們是藏起了學問的光芒,你可以說他們在災難中倖存是幸運,我說這是他們懂得藏於露的藝術。

張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素有平生三不爭:“一不與文人爭名,二不與俗人爭利,三不與無謂爭閒氣。”他是洋務運動代表人物。一生主要做了四件事:辦新式教育,辦實業,練新軍,抵外辱。毛澤東曾評價他“提起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可他做著自己該做的事,為了民族尊嚴,他默默奉獻,他不爭的品格,正是他把自己藏起來的寶貴品質,他不耀眼,卻是我心裡的英雄。藏與露的藝術,他演繹的淋漓盡致。

古羅馬帝王瑪克斯奥勒留,他以皇帝之尊成為苦修的斯多亞派哲學家,他的《沉思錄》中寫道:“我深深懂得,人既不該為了瑣事過度興奮,也不該過度煩惱,我研讀的斯多亞派哲學告訴我,我要去學習,而不能犯有詭辯、戲謔或賣弄學問的毛病,為人成熟完善,不受阿諛,能自治亦能治人。學習像是紮根,根牢固,才能長出健壯的樹。”

奧勒留習慣於吃苦耐勞,鍛鍊筋骨。他體質夙弱,但勇氣過人。至於這本書,梁實秋先生在譯序中邪道:“這本書更像是無意中留下的,稿本可能是其女婿和好友保藏起來的。”他從沒想過他的思想會流到一千八百年後,他藏起了學問,如今這本書呈現在世人面前時,露給我們的是為人處世律己待人之道,是智慧,溫家寶總理說過,這本書作為他的床頭書,可能讀了有一百遍。

然而現實社會是浮躁的,人們往往愛滔滔不絕的講話。“批評家”們往往有些又自以為是的抨擊現狀,假學者總以為自己第一,殊不知學問是做不完的,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學問。人們稍有成就,即趾高氣揚,一本正經卻在胡說八道。藏露的藝術逐漸缺失,物慾的社會中,精神上的藏露泯滅在凡塵世俗。

“什麼問題都回答的人一定是無知的人。”批判的大致如此。

藏與露是一門藝術,可內心豐盈的人是藏不住的,終要流露,且留給後人去評價。懂得了藏便有的可露,所謂藏,有另一句話解釋:“好酒沉甕底,漸入佳境。”

隱藏與顯露 篇4

高二作文 ,780字

“我絕對不屬於那種聰明絕頂的人,但是我一定屬於那種腳踏實地的人。”某市的高考理科狀元這樣分析自己的成功原因。許多偉人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就像花生一樣把自己最好的果實藏在地下待人挖掘。

有些事實擺在我們面前,好的東西往往會隱藏它的美麗,就像童話裡的灰姑娘無論外表多麼骯髒但是隻有她配得上高貴晶瑩的水晶鞋,我們總是愛誇大自己已有的成績滿足現狀,可那些默默耕耘的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光輝最終一鳴驚人。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年少多病,命運在他身上下了不少賭注,沒有人會想到這個看似怯弱的男孩日後會有所出息。上高中的時候老師不經意間提到的理論在他心裡紮下了根,別的同學炫耀自己的才幹,只有性格孤僻的他沉穩住心進行了鍥而不捨的探索,終於找到了數學深處的奧妙,摘取了數學界的桂冠,拿下了數不清的獎項。有些人可能會吃驚,有些人可能會後悔,有許多比他聰明的年輕人就是因為沒有他隱忍的性格才會碌碌無為,可以說陳景潤的成功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漢高祖劉邦原來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泗水亭亭長,但是他有遠大的抱負和堅韌的性格,當初和項羽爭霸天下時,他遠沒有項羽厲害。眾所周知,項羽的氣魄,項羽的武力,項羽的兵隊都是銳不可當的,可是項羽最終成為了劉邦的手下敗將,只是由於項羽的剛愎自用導致悲劇上演。劉邦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在碰壁中尋機遇,懂得忍耐懂得隱藏自己的才幹,這種隱而不露的品質終於助他完成大業,統一全國。

年輕的朋友啊,青春正好,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炫耀青春的資本,但是在我們洋洋得意的時候,不妨冷靜下來隱蔽自己傲人的聰明,畢竟笑到最後才是贏家,外表一時的光鮮也擋不住內心的真誠,我們要把隱而不露的品質發揚光大,畢竟謙虛是我們成功路上的鑰匙,而驕傲和自滿則是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在你高興之餘總會有人冷靜下來蓄勢待發,這種人往往潛力會更充足。

是金子總會發光,做一個懂得隱忍又有耐心的人吧!

取得之道,人生境界 篇5

高三作文 ,748字

得我所應得,棄我所不必得,以所得善吾身,以不必得明吾心,知足者方可常樂也。

人生在世,不必說以後將踏足的社會,就目前而言,存在著許多令我們心動的事物。這些華麗的誘惑震顫著我們的內心世界,取與舍的矛盾時時衝上腦波。我們是真得想得到,那些近乎不勞而獲的美或許足以衝破我們人生的底線,然而天上不會掉餡餅,天底下更沒有免費的午餐,當我們取得“掉下來”的好處時。令我們有所失的事也在暗暗發生。得我所應得,貴在一種理性的心理。

欽佩孟子,他是智者,將取捨之道參透得淋漓盡致。“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他亦能將所得之物加之於身,善其身心。人之所以高貴是因為其人生價值的完美體現,然而,取得之後,我們也要刻意地將其用之於身,以實現我們所得之物的真正價值。

取捨的境界還在於懂得放手,懂得捨棄。我們一定會經歷某個時間,這個時間裡,我們取捨難辨,守住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問題。當生活把我們拋進一口深井,此時唯有去掉纏於身上的金銀飾物—金錢、名利、聲望—才可緣壁爬上,我們會選擇什麼,答案或許因人而異。然而結果是肯定的,選擇生存,就必須拋棄那些於己不會太有利的東西。懂得放手,懂得捨棄,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亦是一種明示內心,昇華靈魂的靈丹妙藥。

其實很羨慕陶淵明,他為自己的人生做了取捨,拋棄了聲望與俸祿,選擇歸隱田園,從此“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放棄了富貴卻得到一生清閒與安然。生命固然可貴,是我們每個人所緊緊抓住的,然而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為生死做了理性的取捨,名垂千古。

知足者常樂。理性取捨的最高境界,安然守住自己的靈魂,讓所得之物真正有效於我們平凡的人生,讓其絢麗多彩;捨棄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以豁達的心境面對生活。

學會取得,懂得取得,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我與書之緣 篇6

國小五年級作文 ,656字

從小,我就與書結了緣,成為了“死黨”。

四歲時,媽媽給我講了兩個故事後,我立刻就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了。但後來因媽媽工作忙沒空給我講故事,我只好“望書興嘆”了。可是,書中的故事卻時時在我腦中迴盪。於是,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學會自己看書!可我怎麼看書呢?我可不識字啊!唉,“求人不如求己”,我還是自學漢語拼音,然後再看有漢語拼音的書。等我學好漢語拼音之後,我就給媽媽講了“曹衝稱象”的故事。聽到媽媽的表揚和鼓勵,我的心裡樂開了花。從此,各種各樣的書就源源不斷地來到了我的身邊。

幼兒園時,我看了《伊索寓言》,它教我懂得了怎樣辨別善惡;一年級時,我看了《安徒生童話》,它讓我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二年級時,我看了《中華上下五千年》,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發展的歷史……

書,和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生氣的時候,我會拿起《笑貓日記》,跟“笑貓”說話—當“笑貓”來安撫我幼小的心靈時,我那顆浮躁的心就會慢慢地平靜下來;開心的時候,我就拿起《皮皮魯總動員》—當他們看到我激動的表情時,我看到了魯西西和皮皮魯在拍手稱讚;委屈的時候,我將拿起《馬小跳系列》—當馬小跳聽到我委屈的傾訴時,我會被馬小跳鼓舞人心的話語所鼓舞……

書,是我的知心朋友,如膠似漆地陪伴我成長;書,是我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引領我築夢;書,是我的醫生,盡職盡責地幫助我治病;書,是我的指路人,默默無聞地守護我前進!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這又高又遠的階梯上,我仍將一步一步地攀登,永不停歇地延續我與書之緣……

讀《父親的為人之道》有感 篇7

讀後感 ,713字

讀畢全文,我的眼睛泛起淚光,似哭非哭。我被文中的父親所感動了!雖然,父親很愛布克,作者也很愛布克,作者一家甚至把布克當成了家中一員!雖然布克只是一條狗,但僅因為它是一條狗,所以才更引起我們的注意!

相信不少人都養過寵物。可在養之前,可否有人曾想過,在你面前的是怎樣的一價責任,你將會肩負著一份怎樣的責任?!你是否知道,一但你養了它們,你把它們接回家之後就要好好照顧它,給它養老送終,要知道,在你手中的是一條活生生的生命。你總不能說想不要它就不要它吧!是否有想過,有一天你也“淪落”到要人贍養的地步,別人也要將你“置諸死”的話,你怎麼辦?!你會開心嗎?!我想,世界上不會有哪個人會願意被人遺棄的!當然,文中父親遇到他的發友克萊格特乞求他把布克賣給他時,他也堅決不同意。但是,當克萊格特說了這麼一句話的時候,父親並沒猶豫便毫無條件地把狗送給他了。當時,克萊格特對比爾說“我們愛這隻狗。每晚,我妻子在孩子的臥室中給它放了張床。我們會給它養老送終的。我給你多少錢都行,比爾。”為什麼之前克萊格特這麼乞求父親,而父親都不肯把克買給他呢?而卻因為一句話而沒多想便答應把狗送給他?是因為父親很愛布克,但是,他知道有人比他更有愛布克!可是,換成是自己的話,我們能如此“偉大”嗎?可能很多人不但不會,而且很可能會為此爭個你死我活!

記著,我們不能如此“霸道”!在世界上不能把一個生活永遠握住不放,除非愛它併為它工作,如果自己不能做到的話,那麼這樣東西就應屬於比我們更愛它的人!同時,從父親身上我學會了很重要的東西—逝去的教訓比什麼都重要。在倒黴的時候,作為一個人應當肯於努力、犧牲、胸懷寬廣;並且,珍視最珍貴的東西並保護你愛的人們。

智者的成功之道 篇8

高二作文 ,932字

才高八斗為何卻不能高就?檢視一下亂世三國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答案。原因主要有二:一個是天定的—不遇明主,另一個是人定的—缺少謙遜。而後者是個可變之數,也是成就才高者的主要原因。

“亂世出英雄”,在三國這個亂世能人才輩出,但並不是每個“能人”都能成為英雄,“能人”成英雄就取決於其“才高而不自詡,居功而不自傲”的態度。

著名的三國“雞肋”事件演繹了一場引人深思的好戲。才華橫溢的楊修是一個極愛顯才華的人,有一次在曹操營帳中,曹操正為打仗不能得勝而煩惱,餐後無意說出“雞肋”一詞,而楊修卻自以為是地用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思教唆夏侯敦退兵,最後被曹操以擾亂軍心的罪名處斬。有研究三國的學者分析,楊修之死並非因為一時意氣,無心之失,而是因為他愛出風頭,驕傲自詡的性格招惹的殺身之禍。“聰明絕頂”的他卻不懂得“看破而不說破”的為臣道理,在曹操面前每每鋒芒畢露,不知收斂,所以才被曹操忌恨從而設計“雞肋”陷阱殺害。

這就是才高者失敗的原因之一—才高自詡,而著名的“許攸顯功”則引證了後一個“智者”失敗的原因。

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許攸捨棄了不聽諫言的袁紹,投奔曹操,曹操舒尊降貴赤腳迎許攸,而許攸也確實在這次戰役起了重大作用,為曹操取得勝利。但戰後的他卻不懂收斂,逢人就說自己的功勞,甚至在曹操面前也不惜損害曹操面子,大言其功,最終又是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楊修、許攸等例子不勝列舉,死因都一致為為缺少謙遜態度,驕傲自詡,而在反面,同事曹操的許荀攸卻可以堪稱謙遜的楷模。

荀攸一生輔助曹操爭霸天下,徵張繡、戰袁紹、擒呂布、定烏桓、為曹操雄霸北方無不作出重要貢獻,作出非凡功勞。但是荀攸為人卻十分淡薄緘默,不爭權奪利,不爭風頭,不爭高低,為曹操策劃奇策十二而不揚。所以他一生穩穩當當、平步青雲,被曹操評價為“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能過也。”還被史家稱為“張良、陳平第二”流芳百世。可見,才高而不自詡,居功而不自傲不但可以保身,還能成就一番非凡的事業。

有道是“滿招損,謙受益”,人如果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懂得謙遜做人的道理,並把它貫徹得徹徹底底,才高者如是,芸芸眾生也莫不如是。

是與否之間 篇9

國二作文 ,815字

要在這裡“存檔”嗎?

玩遊戲的時候,經常會有這樣的“存檔和“讀檔”功能。我毫不猶豫的按下了“是”,因為只有這樣,玩到後面,發現劇情朝不好的方向發展時,還能及時回頭,讀檔,重來。

於是,我就一次次的在存檔和讀檔之間,將原本選錯的選項以及漸漸走歪的路,一一糾正過來,走向那條人人都希望的通向美好結局的路。

一路向前,但當我終於到達那美好的路時,卻感到心累,又感到迷茫。因為我在不同的路線中看到了不同的結局,看到了由我操縱的主人公的不同經歷,而主人公依舊毫無保留的對我笑著,即使我一次一次的試驗,最後將他逼上唯一的由製作人指定的路。

這是好的結局,理想的結局,但這真的是我的路嗎?人生可沒法如此的存檔、讀檔!

人生路上,如果想要好結局,也許就最保險的方法就是跟著眾人走,就像遊戲裡跟著製作人的意願走一樣。

但我又不由得問自己,也許這樣的選擇很安逸,不用動腦筋,但等走到最終結局,想起當年時,也許我會像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那首有名的詩《未選擇的路》中所寫的那樣:“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那一嘆,一定是伴著迷茫而又遺憾的苦笑。就像《在酒樓上》的呂緯甫,回顧自己的後半生一樣,“隨隨便便”,“模模糊糊”。

在玩遊戲時,我試著不再用存檔和讀檔功能,在每一個分叉口,堅定地選擇一條路往前走,一口氣玩完了整個遊戲。雖然結局有些遺憾,但這是我的結局。我看到了不同於皆大歡喜而更加現實的結局,因為人生怎麼可能都是那樣一帆風順呢?

所以,如今現實生活中,當我選擇了一條路走下去時,會為未來的風景不安,卻又滿含期待的笑著。兒,回首過去時,也能為自己的錯誤釋然一笑,對自己所看到的獨特風景感到欣慰和光榮,即使結局不是那麼好,但對我自己來說卻是最真實的好結局。

就像《靜靜的頓河》中堅定地選擇為愛情而奉獻一切的阿克西尼亞一樣,不管是跑還是爬都會不顧一切的追向格里高利,即使最終中彈,也會像格里高利露出微笑。

要在這裡存檔嗎?

否。

孝之道,貴以專 篇10

國三作文 ,768字

兒時,我曾聽隔壁的姐姐對她媽媽說:“媽媽,你現在對我這麼好,我卻無法回報您,媽媽,我愛您,雖然我現在在讀書,但是我將來一定要讓您過好日子,不讓您受風吹雨打……”我聽後便跑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您苦嗎“您累嗎”我想讀書,我要上大學,將來把您捧在手心裡!”媽媽聽後,熱淚滿眶的說:“好孩子,你長大了,孝順了!”我好奇的問:“媽媽,‘笑’是什麼啊?我沒笑啊?”媽媽說:“傻孩子,不是哭笑的笑,孝順是一種傳統美德!”

對呀,我國有孝的傳統,孝敬父母的人歷來被人們所稱道,所尊敬,不孝子孫經常被人們譴責。所以,我們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說到孝,我們首先應該孝敬我們的父母。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含辛茹苦的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父母有恩於我們,可我們卻難報那三春暉。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去孝敬他們。

我們心裡應該時時刻刻想著父母。父母累了,就給他們捶捶背,洗洗腳。父母管教我們,我們應該接受,我們要體諒父母的辛苦,理解父母的艱辛,心裡時常想著他們,在家裡,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學校好好學習。

這是我認為對父母最好的孝敬方法。但是,一個孝字,不單是隻針對於自己的父母,還有長輩以及其他人,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還要孝敬其他長輩。

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行動不方便,我們應該多幫他們處理生活瑣事,經常陪他們談心、散步、鍛鍊,讓他們有一個愉快的晚年。

對自己的長輩如此,對別人的長輩更應該如此,如果每個人都懂得孝敬老人,那麼,這個世界將多麼和諧美好啊!

孝,雖說只是簡簡單單一個字,但是卻很難做到,因為孝需要我們的付出。

孝,寫起來,筆畫不多,卻需要我們持之以恆,一日兩日的孝順,也許很容易,對自己的親人孝順,也很容易,可社會需要的是持之以恆的、廣義的孝!

讓我們加入“孝”的行列,持之以恆的去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吧!

剛與柔之間 篇11

高三作文 ,856字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這靈物,無時無刻不在顯示它的智慧。“滴水穿石”,何其剛也;“順流而下”,何其柔也。水的智慧在剛與柔之間彰顯。小到個人,大至社會,他們的魅力與精神也同水一樣,在這一剛一柔之間展現得淋漓盡致。

蘇軾:在剛與柔之間彰顯人格魅力。“

左牽黃,右擎蒼,錦帽猶如裘,千騎卷平崗。”有力的雙手,一手牽著拼命往前跑的獵狗,一手擎著勇猛的蒼鷹,千騎的軍隊踏起滾滾黃塵,你醞釀著半醉的胸膽,出獵密州。是啊!微霜的雙鬢又有何妨?被貶黃州又有何妨?你這錚錚鐵漢不是依舊高唱“共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麼?這便是蘇軾的剛,貶後的他依然豪情萬仗,失意的他依舊心懷天下!他有一顆剛強的心,不畏強權,不畏挫折。

蘇軾的柔亦是動人心扉。同是一曲《江城子》,《記夢》卻為我們展現了曾大筆揮下“大江東去”的豪放詞人的柔情一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王弗何幸,生得蘇軾十年相守,死後亦得詞人十年相思。當他為亡妻種下十萬株鬆苗,當他十年後寫下這感人肺腑的天下第一悼之詞,蘇軾便註定以柔情男人名義流傳千古。他的柔情撫慰了亡妻的魂靈,他的柔情詮釋了文人君子應有的風範。

蘇軾在剛與柔之間找尋到了人生的定位,他的人格魅力在剛與柔之間溢滿天地!

香港:在剛與柔之間傳達香港精神。

還記得菲律賓人質事件嗎?香港媒體在這一事件中的表現向世界傳達了香港精神。在事件一發生香港媒體就跟蹤報道,滿足人民的知情權,並譴責菲政府,要求力查真相,嚴懲真凶。最令人感動的是,當得知香港有仇菲事件,香港媒體立即發表文章表示譴責。香港媒體用理智與善良告訴世界:什麼是香港精神。香港精神是激烈譴責菲政府的剛硬,是堅持正義;是真切關懷無辜菲人的溫柔,是善良寬容。

香港人堅守自己的剛與柔。他們能空前團結卻不群情激憤;他們能善良寬容,卻不放棄追責而縱容罪惡。

蘇軾用剛強的心靈撐起宋詞的天空,用似水的柔情撫慰受傷的心靈,在剛與柔之間為君子寫下注腳。香港媒體用剛硬的態度擊退罪惡,用善良的柔情寬容無辜,在剛與柔之間詮釋香港精神。

做一個深藏不露的強者 篇12

高三作文 ,839字

成熟的稻穀之所以會垂下頭,是因為它有足夠的分量。杯中盛滿的水之所以沒有聲響,是因為它的內部已經沒有空間再允許它振動發聲。我們人也是這樣,有時,沉默並不意味著軟弱,將自己的實力深藏不露才是最高境界。

美酒經歷過歲月的沉澱後才會變得甘醇,蝴蝶的翅膀只有經歷過時光的洗禮後才能飛過滄海。我們的人生,也同樣需要沉澱。蘇洵年少時便有大志,終日默默無聞,苦讀詩書,最終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才華橫溢卻不求聞達於諸侯,即使這樣也讓一代帝王劉備委身求見,三顧茅廬。晉陶淵明隱居田間,遠離世俗,但依然阻擋不住他人性中可貴的閃光點。所以我深信人生需要沉澱,是金子總有發光的時刻。

遙望遠山、孤影、英雄遲暮、美人白頭、那些空嘆自己懷才不遇的人,是否是因為自己的實力不足以讓他人動容呢、有句古話說得好:“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寂寞出學問。”只有做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默默無聞,厚積薄發才能在關鍵時刻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有時,沉默並不意味著軟弱,將自己的實力深藏不漏才是最高境界。

那麼,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對立面,與那些懂得深藏、沉澱生命的人相反,也有一些人將自己的鋒芒錯誤地顯露了出來。

方仲永幼年時即可作詩,其父對此大肆宣揚,不讓仲永學習,一心賺錢,最終只有“泯然眾人矣”的命運。楊修為人恃才放曠,自以為是曹操寵信的人,最終也應為直言不諱激怒了曹操,落得了一個被殺的下場。我們翻開史書時,看著這些過早凋零的花,不禁感慨萬千。只是因為張揚過度,不懂得深藏不露,最終也留下悔恨。

人生一世譬如草木一秋,理應為這個世界留下鏗鏘的跫音和深深的足跡。卓爾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讓人扼腕擊節,這是由於泰山不辭土石,歷經幾百幾千年的磨鍊,才有一鳴驚人的機會。汪洋恣肆的大海嘯傲百川,讓人讚歎不已,因為大海不棄細流、深藏水分,才有了今天的氣勢。

我一直認為,深藏不露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毛竹几年不長一毫米,卻在一夜之間直衝九霄,原因在於幾年之中,它將根系延伸了幾十米。先藏才能露,深藏不露的人才是強者。

深藏不露的愛 篇13

國一作文 ,757字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隨著快樂的歌曲再次響起,又一輪“衝鋒”開始了。臺下的加油聲、歡笑聲震耳欲聾;臺上的同學,各個虎視眈眈地盯著那幾把平平常常的椅子,好像那是些金銀財寶,是重要的戰場,非衝上去搶到它們不可。相信你肯定猜到了,這就是遊戲—搶凳子。在文學社活動時,李老師組織我們玩了這場遊戲,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參與者。

為了搶到凳子,我可是一點兒也不敢鬆懈。緊緊盯著凳子,每走一步都必須抓住個凳子邊才能放心,根本不顧老師公佈的距凳子一米遠的要求,偷偷地往凳子旁靠近。有好幾次我都以為自己有十足的把握搶到凳子,可是老師好像是為了考驗我們的耐心,就是不喊停,害得大好機會白白錯過。就在我為了時間太長而頭暈眼花、放鬆警惕之時,老師停止了音樂。

糟了,慢了一步!眼看著大家一個個坐在凳子上,我心急如焚,急忙坐在了臨近同學的旁邊,開始了和她的激烈爭奪。剛坐上我就感到了有點自不量力。只見她個比我高,塊頭比我大一圈,我跟她之間的較量必定是一番苦戰。但為了能有我的一席之地,拼了!我右腳撐地做支點,使出全身的力氣,拼命向左用力。她大概沒有想到我會有這麼大的力氣,愣了一下,就在這一瞬間,我抓住機會,兩腳使勁一蹬,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起,雙手向前一推,終於把她推離了凳子,我趁機向前一坐,穩穩地得到了“寶座”!

因為這次遊戲我全身心地投入,有了真實的體會,才寫出了老師所謂的“佳作”。可是後來我發現,文學社的每個成員寫的都是佳作,為什麼呢?我開始尋找答案,最終把目光停留在了李老師身上。李老師為了我們有足夠的靈感,能寫出好文章,煞費苦心地安排了這場遊戲,使我們能盡情玩耍,充分體驗,這不就是一種深藏不露的愛嗎?這種愛不易被人察覺,但卻一直以其特殊的方式默默地流露著,滋潤著每一個文學社成員!

宿舍相處之道 篇14

抒情作文 ,470字

隨著長大,在外讀書,免不了的就是集體生活,跟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成為舍友,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挑戰。所謂緣分,你們本是來自五湖四海,如果不是考入同一學校,或許一輩子都不可能認識,可是就是這樣陰差陽錯,我們終究還是相遇了。再說挑戰,正因為來自不同的地方,大家都有著各自的生活習慣和自己特別的性格,我們要彼此適應,相互磨合,這樣宿舍生活才能夠穩定和諧,大家一起和睦相處。

就像晚上我在寫文章,一個舍友在語音,聲音特別大,而且還很嘈雜,我其實很無奈,又不好去說什麼,大晚上的弄得大家心裡都不舒坦,那樣會很尷尬。於是我靜靜的戴上耳機,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有些時候,彼此各退一步,並不代表著妥協懦弱,反而是一種更加大度的表現,因為只有彼此包容,宿舍生活才能夠更加和諧。

其實,大家在一起生活,難免會有磕磕絆絆,小吵小鬧,只要是不傷了和氣,還是可以適當存在的,畢竟小吵怡情,大吵傷身嘛。

就像,雖然在一塊的時候會有些爭執,但是分開後還是會彼此想念,假期還是會忍不住聯絡。與其等到了離開才發現失去,倒不如現在就好好珍惜,畢竟歲月漫長,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去走。

學之道 篇15

國二作文 ,1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