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衣順母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蘆衣順母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34字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對自己不好的人,我們應該選擇埋怨、記恨報復,還是寬容、諒解呢?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二十四孝中“蘆衣順母”的故事。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叫閔損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過世了,他從小隻能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娶個繼母,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把好東西都留給了她的兩個兒子,卻天天讓閔損幹那些髒活累活,還經常虐待他。冬天,弟弟們都穿著棉花做的棉衣,而繼母卻讓他穿著蘆花做的“棉衣”。父親讓閔損備車馬準備出門,閔損卻因為太冷了手抖把繩子掉在地上,結果受到了斥責和鞭打。父親從裂開的衣縫裡看到飄出的蘆花,盛怒之下便要去寫休書。閔損跪求父親說:“留下母親只有我一個人挨凍,母親走了我們三兄弟都要挨凍啊!”父親被感動了,就依了他。繼母非常慚愧,從此待閔損如同親生兒子一般。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百善孝為先,閔損對繼母都能做到如此,多麼難能可貴!面對繼母的虐待,沒有絲毫的抱怨,更沒有報復。相反在父親要休逐繼母時,首先想到了兩個年幼的弟弟,懇求父親饒恕繼母。這是多麼寬廣的心胸和高尚的品德。反觀我們現在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卻從來沒有考慮過能為父母分擔點什麼。我以後要向他學習,做一個寬容,善良的中華好少年。

漢文帝待母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76字

不知哪位名人說過這麼一句話,“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如今想來,此話一點也不假。《弟子規》這本書就讓我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其中《漢文帝待母》讓我最受感動。

故事說的是漢朝的時候,漢文帝雖然是皇帝,處理很多大事但他每天都要問候母親。有一年母親生病了,漢文帝日夜服待,從未睡過一個好覺,每次母親喝藥時,他都要親口嚐嚐,看看燙不燙。漢文帝就這樣待奉母親長達三年之久。

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漢文帝貴為皇帝,國事繁忙,但是他卻三年如一日,盡心盡責地照顧母親。這份孝心讓我很感動。

想想我自己,不管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爸爸媽媽都會準時接送我上學放學;為我買書從來不心疼太多太貴;為了讓我上好的學校,每天起早貪黑拼命地工作。對此,我卻從來沒有過任何想法,認為這些都是理所應當的。每當星期天,媽媽都要在家裡大掃除,可我從不幫媽媽乾點什麼,只管玩我的電腦。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慚愧!爸爸媽媽給了我生命,並含辛茹苦地把我養大,我卻從來沒有在乎過他們的感受。

同時,還讓我想到了我的同齡人。他們能有幾個像漢文帝那樣孝敬父母的呢?他們惟我獨尊,家裡飯菜不合口味,就又哭又鬧,硬要父母重做;自己的紅領巾丟在家裡了,就打電話讓父母送來學校……在他們眼裡,父母就是他們的奴僕!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我們也要像漢文帝一樣孝敬爸爸媽媽。每天回到家,自覺地學習,和媽媽一起做飯,幹家務活,減輕她的負擔,為她講故事、唱歌,讓她開心;爸爸回到家,幫他拿拖鞋,給他倒杯水,為他捶捶背,讓他回到家就感到無比的幸福。做一個像漢文帝一樣孝敬父母的人。

蘆花小旗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2432字

【篇一:蘆花小旗讀後感】

一頁、兩頁……這本《蘆花小旗》就這樣被我看完了,感觸很深。我看到了蘆花的美麗,聽到了蕎麥痛苦的傾訴,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愛的力量,是如此偉大,讓我對“父親”這兩個字有了新的理解。

這是一本既優美又精緻的書。作者毛蘆蘆將自己小時候那苦澀的農村生活融入到這本小說裡,再現了農村生活情景。在蘆葦蕩裡,她不會孤獨,因為每一朵飄蕩的蘆花都是她樸實又親切的朋友。更有動人的親情、鄉情,在作者筆下體現地淋漓盡致。還有那個可愛的少女—葉蕎麥,在這充滿靈性的田間萬物之中,在那浩瀚無垠的大草原上,她就是一株平凡而又堅強的小草。

葉蕎麥家很窮,十六歲就被逼迫訂婚,可想而知,這是一種多麼痛苦的事。孃的病又犯了,父親打獵犯法,這些都讓蕎麥擔心不已,惴惴不安。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第十三章:《父親的力量》。以前,我總是認為父親每天在外工作,雖然辛苦,但不會虧待自己。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父親的付出竟是這麼的沉重。

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有一次,爸爸還是像往常一樣,出去開車。幾天之後的一個深夜,父親突然回來了,匆匆忙忙地走進了房間,他和媽媽的談話碰巧被我聽到了。“太累了,這幾天都沒有時間洗澡,有時連吃飯都顧不上!”我聽了真是欲哭無淚,心想:爸爸這麼辛苦地為了我們家奔波,在我面前卻總是表現得很輕鬆,這種無聲的愛叫我如何承受?

我走了進去,那天晚上整個房間充滿愛意,很溫暖很溫暖,我依偎在爸爸的懷裡睡著了。等我醒來的時候,爸爸已經又一次踏上了工作的征程。

《蘆花小旗》讓我發現了蘊藏在父親身上的力量,這力量像山,厚重,堅強。我不能不為我的父親,為天下所有的父親感到驕傲!

【篇二:蘆花小旗讀後感】

讀了衢州籍作家毛蘆蘆的《蘆花小旗》,我深受感動。倔強女孩葉蕎麥的堅強,高校長無私的善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蘆花小旗》這本書主要寫的是關於一個山裡女孩在苦難的生活中如何自救的故事。因為貧困失學的孩子很多,許多人被命運拋入了黑暗的深淵,萬劫不復。有一些人卻勇敢地自我拯救,最終不僅救了自己,還救了別人。葉蕎麥就是這樣的人。

我覺得葉蕎麥這個女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樂觀和堅持不懈。她雖然沒有收到師範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是她沒有傷心,還是和從前一樣那麼樂觀。包校長是一位樂於助人的人。有一次,葉蕎麥不知怎麼了突然在學校發燒了,高校長看見後連忙把她送到學校的醫務室……

這本書的許多故事其實正是我們生活的寫照,在我的身邊就有許多像蕎麥這樣的人。我的同學祝傲韞,因玩滑板不慎摔傷,但是,運動會上,他隱瞞自己身上有傷的事,毅然在跑道上為我們班級的榮譽拼搏,直到傷口裂開,疼痛難忍才告訴老師。這不就是現實版的蕎麥嗎?這不就是堅強的代名詞嗎?

他們為生活,為理想灑下的汗水,彷彿澆灌了我心裡一個莫名的地方,那裡開出了一朵小小的稚嫩的花。我知道,這就是堅強之花。我要像他們一樣,努力不息,奮鬥不息。堅強之花,讓我聆聽你盛開的聲音!

【篇三:蘆花小旗讀後感】

讀完《蘆花小旗》這本書,我感慨萬千,書裡的悲傷和歡樂,書裡那些可愛、善良的人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書中講的是一個身世很可憐的姑娘,名叫葉蕎麥,成績很好,考上了大學,卻沒收到錄取通知書。她娘有精神病,聽到訊息後就舊病復發了。她爹的脾氣很暴躁,在蕎麥最危難時被抓到公安局去了。在這種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時候,葉蕎麥碰到了很多善良有愛心的人,他們無私地伸出雙手幫助葉蕎麥。

蕎麥很可憐,她才十六歲,就要承擔那麼多。一朵美麗的蘆花,在壓力之下堅強地綻放著。夏竹青樂於助人,他幫蕎麥去城裡給蕎麥娘看病,蕎麥不想嫁給竹青。竹青葉沒有強迫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幫助她。

蕎麥人窮志不窮,她的善良最後終於有了善報。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葉蕎麥一樣的人。我的鄰居是一個孤寡老人,自己年老體衰,卻處處為別人著想。門口的路每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他總是用一塊一塊大石頭墊起來,讓過路的人能平安通過。他墊起來的,不僅僅是石頭,也是一座愛心的橋樑。這樣的人,跟《蘆花小旗》裡那些善良淳樸的人是多麼相似啊!

人間處處有真情。《蘆花小旗》告訴我們,只要心存善念,我們終將唱響不屈的生命之歌!

【篇四:蘆花小旗讀後感】

讀了毛蘆蘆的《蘆花小旗》這本書,讓我懂得了生活中總是有各種險阻,不要放棄,積極向上,在一個適當的時候,一定能聽到花開的聲音。

《蘆花小旗》這本書講了一個貧困山區的一戶人家,主人公葉蕎麥的媽媽因為被迫嫁給獨眼的爸爸而得了瘋病。因此,這一家的生活變得異常艱難—蕎麥放棄學業的事情讓母親舊病復發,蕎麥四處帶母親看病,卻被父親嫁給了一個小學同學,這出其不意的打擊並沒有使蕎麥放棄希望。在蕎麥自己的努力下,在鄉親們的幫助下,蕎麥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並不需要感到害怕,不管困難有多大,相信吧,只要我們咬緊牙關,勇敢向前,就會有來自身邊的愛心、支援和祝福為你打造最堅硬的鎧甲。像主人公葉蕎麥一樣,她帶母親四處看病時,遇到了許多好心人—渡船時,大家熱心地為她們扇風、遞牛奶、送乾糧;缺錢是,夏竹青伸出關愛的雙手……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生活。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道很難的奧數題。我苦思冥想了半天,還是捉摸不透。我去問爸爸,但還是一無所獲。最後,我嘗試了很多方法,答案才終於水落石出。這也不正告訴我們堅持不懈,不怕困難就一定會成功的道理嗎?

還有一次,我在爬一座山的時候,山勢很陡,只能三步一小滑,五步一大滑。我本來想放棄的,但我想到了蕎麥,想到我的朋友們還在上面給我加油鼓勁,我就渾身來勁。我變得樂觀向上,一鼓作氣就爬到了山頂。相信你的朋友,相信你周圍的人,在你遇到困難時,他們一定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所以說,我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向它低頭。我們要像《蘆花小旗》裡的葉蕎麥一樣,咬緊牙關,直面困難,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麼,幸福之花就會為你綻放。

天下父母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107字

有一種愛讓我淚眶滿盈

無私的愛,不因地位的不同而不同,不因種族的不同而不同,更不因貧富的不同而不同。這,便是人間的真情所在。

“我的頭髮,披在你的肩上,這是你賦予我的瓦縷愁思”—樑曉聲筆下的玻璃匠父親,是一個為生活所迫的人,他和大多數父親一樣,忙於工作,暴躁。然而,當他的孩子弄壞了他賴以生存的工具時,他的生活暫停了。他忽然有了足夠的時間反思自己,父愛照亮了他內心的那一隅黑暗,喚醒了他為生活陰影所籠罩的親情。父子情重又在他的心中燃了起來……

不禁想起我的父親,曾今的他,遠在上海,獨自一人,每每與他對話,總是說不盡的尷尬。而今,他放棄了高薪的崗位,重回故土,投入了更加辛苦的生活,這一切的一切,不多是為了我嗎?

有一種愛讓我淚眶滿盈,這一定是父親深似海卻又無言說的愛!

“最後的愛,包含著往日的痛苦;最初的夢,孕育著另一種幸福”—已為人母的畢淑敏,在與朋友交談時,說到自己幾乎從不打人。而她小小的孩子卻突然冒出來,揚起稚嫩的臉龐反駁道:“媽媽,你撒謊!你經常打我呀!”孩子的無心之語卻深深地烙在了畢淑敏的心底,她也因此從一個母親的角度慢慢講述了“打”這一看似普通的字眼:“孩子,我為什麼要打你,這都是為了你啊!上天將打人的權利給了母親,我只得去行使它,你可知,你的疼在身上,我的疼在心中……”

忽然理解了我的母親,她曾今也總是打我。不止一次,我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為她所生,也不知多少次,我認為自己不過是她發洩情緒的工具。但不知何時,她不再打我了,是我長大了,還是她的心已無力承擔?

有一種愛讓我淚眶滿盈,這一定是母親柔如水卻又最難言的愛!

“一些愛,像春風一樣和煦,這便是春天裡的風啊”—賈平凹的父親愛他勝過愛自己。而賈平凹為報答父親,夜大費心機。父親得了癌症,他想方設法地隱瞞,甚至請醫生裝作為父親好好診斷,告訴父親他並無大礙,在開一些毫無作用的藥。儘管如此,賈平凹還是未能留住父親,他只能將那份孝子心,化作千文萬字,寫在毫無溫度的紙上……

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一個賈平凹呢?爺爺突發腦溢血,昏迷不醒。而他,日夜堅守在爺爺身邊,不顧母親的反對,也不顧親戚的冷嘲熱諷。連醫生也斷言爺爺活不了了,但父親硬是把爺爺從死神手中拽回來一些。儘管兩個月後,爺爺仍然走了,但父親的孝心,卻傳遞開來。

有一種愛讓我淚眶滿盈,這一定是子女最複雜卻又最真摯的愛!

一篇篇動人的故事,一段段純潔的愛,一位位為愛奔波的人,他們用最平實的語句,描繪出了這世上最偉大、最壯麗的東西,讓那一頁頁冰涼的紙業,溢滿了愛的溫度。

有一種愛讓我淚眶滿盈,是《天下父母》中那最崇高的父愛,最溫馨的母愛,最美麗的子女愛。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60字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了一本叫《寶葫蘆的祕密》的書。書中的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引人入勝,書中講述的道理深入淺出,耐人尋味。

書裡講述一個叫王葆的小學生,他喜歡吃零食、愛幻想、也喜歡聽他奶奶講故事。一天,他去釣魚,卻意外地釣上了一個無所不能的寶葫蘆。釣魚時,寶葫蘆幫助王葆變出好多魚;考試時,它幫王葆悄悄地把試卷換成別人的滿分試卷;王葆想吃零食時,它變出了可口的美食;想玩時,寶葫蘆會變出新奇的玩具……從此,王葆變成了一個閒人,做任何事只要動一動念頭就可以實現,王葆感覺自己的世界是完美的。可寶葫蘆的能力經常讓王葆接二連三地出醜、尷尬、讓朋友失望。比如有一次,他的朋友想買一個望遠鏡,王葆也想看一看,可寶葫蘆自己做主把望遠鏡變到王葆手上,他朋友失望極了。這樣的事多了,王葆也覺得自己內心不安,再三思考便放棄了寶葫蘆。

可不是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也一樣想要一個寶葫蘆來幫我們做作業、收拾書包、穿衣服嗎?這個寶葫蘆不就是家中的大人嗎?平時在學習上,遇見不會做的題目,我們不是去翻書,而是直接問父母;在生活中有髒衣服時,我們不主動去洗,而是依賴父母……這不就是王葆的翻版嗎?想到這兒,我羞愧不已。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作為新一代青少年,不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能不勞而獲,不能依賴大人,而要勤思考,多動手,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719字

在今年的寒假裡,我看過最好看的書就是《寶葫蘆的祕密》。它的作者是張天翼爺爺。這本書的語言幽默,內容風趣,讓人一看就會愛不釋手。

《寶葫蘆的祕密》講的是:一個叫王葆的小學生,他一直幻想著得到一個寶葫蘆,這樣,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了。有一天,他夢見自己去參加科學小組,科學小組要求大家做一個電磁起重機,而王葆沒有做好,就跑出去釣魚,結果釣上來一個萬能的寶葫蘆。王葆擁有了這個寶葫蘆以後,每天都過得樂滋滋的。寶葫蘆可以實現王葆的任何心願,王葆想要什麼,寶葫蘆就變什麼,所以王葆對寶葫蘆有了一種依賴心理,什麼事都要寶葫蘆做,自己卻什麼也不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葆那天的數學考試。王葆非常高興,因為寶葫蘆能幫助他考第一。考試的時候,王葆心裡樂滋滋的,他的腦海裡甚至浮現了自己得第一名的樣子。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寶葫蘆不僅把蘇鳴鳳試卷上的答案吸過來了,還把蘇鳴鳳的名字也給吸到自己的考卷上,結果被老師發現了,老師批評了王葆,同學們知道後都嘲笑王葆,王葆生氣地走了?王葆後悔極了,“轟”的一聲響,原來這只是一場夢!

讀完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能搶別人的勞動成果。這也讓我想到我自己。我以前也和王葆一樣,也想突然有一天,我可以擁有我想要的東西:跑步能一下子跑第一,不要認真讀書,考試也能打100分,有一屋子的玩具?這樣,我每天就可以在家裡睡大覺了,每天可以看電視,玩遊戲了。想想這樣的日子多美好呀!可是,這些都是空想,沒有平時的認真和努力,就不會有成功,也不會有我想要的生活。“認真和努力”就是“寶葫蘆”,這才是我要的“寶葫蘆”。

同學們:這本書不僅好看,還可以啟發我們好好學習,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是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趕快來看看吧!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490字

今天,我觀看了《寶葫蘆的祕密》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叫王葆的孩子學習不好、體育不好,而且還非常不努力學習。有一天他去竹林裡釣魚,意外地釣到了一個寶葫蘆。寶葫蘆為王葆實現了很多願望,同時也給王葆及身邊的人帶來了很多煩惱。有一次王葆讓寶葫蘆考試抄答案,結果寶葫蘆把別人的名字也給抄上了。老師把王葆帶去教務處給予了處分。後來王葆把寶葫蘆丟掉了,自己發奮圖強,好好努力,最終在游泳比賽中取得了好成績。

在這部影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王葆參加游泳錦標賽的那個片段了,因為那段王葆沒有依靠寶葫蘆的力量而是通過自己拼搏努力,贏得了游泳比賽的冠軍,後來他也大吃一驚。不過,在我看來,王葆是靠一個月不懈努力才獲得成功的,我們要學習王葆知錯就改,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見,我就是這樣,原先我就是個“文痴”,後來我受到了老媽的啟發,靠“魔鬼訓練”來提升語文的學習成績。雖然很困難,可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在期末考試中,我終於破天荒地拿到了語文第一的好成績,我成功了!

《寶葫蘆的祕密》告訴我們: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沒有努力就沒有收穫,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勞動來創造。

《刀疤豺母》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567字

最近,我看的一本由著名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一本書叫《刀疤豺母》。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隻懂甘苦、明事理的好豺。是稀有金背豺的首領,名叫刀疤豺母,為什麼叫刀疤豺母呢?因為半年前,她率領一群豺,殺死了獵人強巴的愛犬,被強巴用刀在耳根到嘴巴砍了一刀。為強巴和牧民理解為深謀老算、狡詐、無惡不作的壞蛋。因為刀疤豺母的豺群與人類結下種種恩怨,強巴吧也一心想把這群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的豺趕出去。但他不知道,豺是維護草原食物鏈的“功臣”,草原沒有了金背豺,一場前所未有的大災難出現了,草原上雪兔氾濫成災。最後,強巴醒悟了,和“我”一起經過千難萬苦,把豺請回了草原,解除了兔患。人與豺世世代代形成的隔閡消失了,仇恨是堅冰,感情就是太陽,在陽光的照耀下,再厚的冰層也會開裂融化,化作一江春水。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要維護生態平衡,想一想看強巴把豺趕出了草原,結果適得其反,讓雪兔氾濫成災,牛羊不僅沒長壯,反而皮包骨頭。再也沒有以前,萬物欣欣向榮的景象了。這樣一來,豺反而成了“功臣”,而且雪兔就成了“壞蛋”。豺在草原時為什麼沒有兔患呢?就是因為有豺的有效壓制。

食物鏈是一環扣一環,只要有一環斷了,便會後果很嚴重。連人類也在其中,所以動物不能隨便獵殺,假如有一天,世界上沒了動物,人類將多麼孤單呀。讓我們行動起來,一起提倡“愛護動物,和它們做好朋友”。

刀疤豺母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24字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個學期,我讀了《刀疤豺母》,讓我知道人與動物也是有感情的。不僅讓我知道人與動物要有感情,而且人與人之間更應該懂得互相幫助,培養友誼。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座大山中,一名獵戶與一位考古學家遇見了罕見的金背豺,決定捕獵它們。獵戶設下重重機關,機智的豺狼並沒有上當。在獵戶意外遭遇野豬襲擊時,豺狼們不計前嫌,挺身相救。當豺狼們飢寒交迫時,人類也知恩圖報,濟寒賑貧。它們成了一對心意相通的朋友,互相依靠。這是一段多麼深厚的友誼,這種深厚能使兩種不同種族的物種聯絡在一起,放下心中的仇恨,高情厚誼。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類似真摯的友誼。比如在《我的動物朋友》書中的小女孩,她能跟各種動物結為朋友,可以很好的交談,關係密切得能達到心意相通的境界。在我們剛入學,看到班級裡陌生的面孔,結交到新同學時,我熱情的幫助同學,鼓勵朋友,與他們一起度過開學的恐懼。也許在生活中,有些人會因為別人對你的愛與友誼得到巨大的成功。

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必然是高情厚誼的,我也不例外。記得有一天,那是一個熱火朝天的下午,我們剛剛上完體育課,大夥兒的衣服像是剛從河裡撈起來似的。同學們不僅身上散發出汗臭味,而且個個像“無頭蒼蠅”似的,有的擠在電風扇下面,有的在抽屜裡搗鼓著紙巾擦汗。我也不例外,劇烈的運動後,我的喉嚨似乎著了火,使得我精疲力盡。剛開啟水壺,想往嘴裡灌,可是一滴水也沒有,跑到飲水機前,按一下開關,本以為美味的水會湧出,可是我的開心變成了硝煙,一滴水也沒出現,我徹底絕望了。當同學們喝著自己帶的水時,我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個勁地哀求,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唯一對我態度不同的是好朋友—黃盛業,他主動將自己所剩無幾的水遞給我,還一個勁的衝我傻笑。我頓時感動了,雖然只有半口的水,卻也能滋潤了我的喉嚨,但是黃盛業的好意卻甜到了我的心田,我的心似乎與黃盛業的心融為了一體,感到幸福與快樂。

只是一個小小的幫助,但是朋友之間的高盛的情意,深厚的友誼,卻也能深深地打動了我。

我讀了這本《刀疤豺母》這本書,讓我把友誼看的更重,也讓我漸漸懂得為友誼付出行動。這本書給了我世界上最純潔的禮物—友誼,它能讓我一步步成長。

六千里尋母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43字

《六千里尋母》的內容是這樣的:一名叫馬可的十三歲男孩兒為了尋找在美洲杳無音訊的母親,踏上了尋母之徵,一路上他受盡了陌生人的欺辱,得到過好心人的幫助,也遭到過多次的冷水潑頭。最終,馬可找到了母親,可他的母親已經生命垂危了,還想拒絕手術,但因為馬可的到來讓她有了與疾病對抗的信心,決定接受手術,被救活了。

我的體會是:如果我是馬可,我也會不辭辛苦地尋找母親,六千里它算個啥?只要能找到母親,一萬兩千裡我也不怕。

我感受到了馬可的孝順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這個故事中那些樂於助人的人也值得我麼學習。

生活中像馬可這樣的人有很多,有為夢想而奮鬥的、為家人和社會努力的,他們雖然不是和馬可一樣尋找母親,但他們和馬可一樣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志向。

我們家也有一次“尋親”。我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了,我在前面跑,奶奶在後面跟著,我跑了一會,回頭一看,奶奶卻不見了,這下我可著急了。突然,我想起了爸爸告訴我的:如果走失了,快去找保安或警察。想到這,我馬上往保安室跑,我在保安室裡坐臥不安,心急火燎一樣著急,可又不能出去找奶奶。因為,兩個人如果相互找的話,兩個人可能會分開得越來越遠。最後,我在監控裡看見了奶奶,我立刻不緊張了、很激動,然後跑了出去,和奶奶一起手拉著手回家了,我們有驚無險。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11

觀後感 ,554字

我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聽半小時故事,《寶葫蘆的祕密》已經聽過一遍了,欒老師推薦我又認真看了一遍,這本書還讓我懂得了人在面對誘惑的時候,要謹慎的對待,要勇於說不!主人公懶惰散漫,愛幻想,所以當他遇到寶葫蘆的時候,毫不猶豫甚至欣喜若狂的接受了,但是如果王葆懂得天上不會掉餡餅,餡餅即陷阱的道理的話,他就會勇敢的對寶葫蘆說不,那也就不會發生後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故事中的王葆從小就聽媽媽講寶葫蘆,後來他做夢夢到釣上一個寶葫蘆,過上了“要什麼來什麼,想什麼有什麼”的快樂生活。但是好景不長,寶葫蘆分不出指令的意思,例如上次象棋比賽,王葆為了贏,悄悄地對寶葫蘆說:“吃車!吃象!寶葫蘆糊里糊塗就把棋子喂到了王葆嘴裡。還有一次他數學考試想作弊考一百分就委託寶葫蘆幫忙,可它卻等別人寫後搬了過來,受到了老師的訓斥,一氣之下他把寶葫蘆扔到了湖裡。

文中有兩句話使我終生難忘。王葆老師常說“天上不會掉餡餅,只有自己靠自己”;王葆爸爸常說“不要把小心眼放在做壞事上,要放在學習上,學習成績肯定會提高。

我的班主任劉老師告訴我們,要且行且思,立得修身。語文老師說,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我的爸爸告訴我,篤行致遠。注重實踐,知行合一。世上沒有異想天開,不勞而獲的事,要踏踏實實辛苦努力,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收穫豐收的果實!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537字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讓我大呼過癮,書的名字是《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是由張天翼爺爺通過一個夢的敘述而編寫成的書。

主人公叫王葆,他是一個小男孩,和我們一樣是個普通人。王葆不喜歡學習,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他奶奶經常給他和妹妹講寶葫蘆的故事,王葆幻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可以得到寶葫蘆,那麼就可以讓寶葫蘆幫助寫作業,不用學習也可以考高分了。機緣巧合下王葆得到了寶葫蘆,寶葫蘆幫了王葆許多忙,也惹了很多禍。最後王葆認識到依賴寶葫蘆是不行的!於是王葆扔掉寶葫蘆,發奮圖強,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他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堅持體育鍛煉。最終王葆在游泳比賽中為學校爭得了榮譽,自己也成成了爸爸媽媽的驕傲、妹妹的棒哥哥,也成為老師和同學喜愛的好學生!

世界上並沒有笨人,只有懶人。但不管什麼人,如果能像王葆一樣知錯就改,發憤圖強,同樣能成為一個好學生,將來也一定能有一番成就。就像謝老師常常說的話,將自己每一天的事情做好、做到位,就是很了不起的人!”

說真話,寶葫蘆,我也想擁有一個,它可以在我懶惰時督促、犯錯時警告、困惑時解疑。現在我想明白了,其實我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寶葫蘆,那就是在家人、老師的教育下培養起來的好習慣、學到的知識能力,這些都是能幫助我健康成長為有用之才的寶貝!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674字

愛慕虛榮,知錯就改的王葆;自作聰明,能言善辯的寶葫蘆;是文章《寶葫蘆的祕密》裡面的主人公,下面我帶領大家一同去感受故事的精彩內容吧!

有一天,王葆在河裡竟然釣到了一個會說話寶葫蘆,從寶葫蘆口中,王葆知道他神通廣大、無所不能。於是王葆讓寶葫蘆變出了自己想要的一切,王葆開心極了。之後他就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什麼也不幹,甚至也不去上學。因為王葆覺得,努力學習,就是為了考上大學,長大後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現在自己想要什麼就會有什麼,所以他覺得學習也沒一點用處了。於是王葆的做法被很多人懷疑,還老是被別人指指點點,說王葆是小偷。從此,王葆因寶葫蘆而煩惱,直到那次“考試交換試卷”事件,王葆發現寶葫蘆自作主張,把自己的試卷和班上學習最好蘇鳴鳳交換了,王葆在同學們的疑問下,灰溜溜的跑走了。王葆這才得知寶葫蘆的所有東西竟都是偷來的。王葆受不了寶葫蘆的所作所為,就把寶葫蘆拋棄了。叮鈴鈴……鬧鐘響了,這原來是一場夢啊!不過,王葆很慶幸的不是真的。

如果我有一個神奇的寶葫蘆,那該多好呀!這樣我就可以變得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了。可是,王葆得到這些東西的同時,他得到快樂了嗎?想想還是算了吧,我才不願意變成人人都懷疑的“賊”呢!我母親經常對我說:“我們世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和聰明才智創造出來的”。這本書更加印證了我母親的話,讓我明白:不勞而獲、凡事都靠別人是不對的,無論是在學習或生活中都要腳踏實地,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會成就夢想。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1289字

“真是無聊無趣的一天。”我的嘴裡不停的嘟嚷著。突然,我在擱置我精神食糧的書櫥裡發現了一本從沒看過的書——《寶葫蘆的祕密》,我就像餓了許久的蠶寶寶發現了鮮嫩的桑葉似的,開始了狼吞虎嚥的啃咬。

這本書可有意思了,寫的是小學生王葆在釣魚時意外釣到了一個寶葫蘆,寶葫蘆說:“如果你把我的祕密說出去我就不靈了。”於是,王葆就“幸運”地成為了寶葫蘆的主人。他本以為他能過上衣食無憂、所有問題不愁解決不了的生活,可他卻發現,有了寶葫蘆後,就無法跟家人和同學相處了,可怕的是:正義感十足的王葆讓寶葫蘆變的東西居然都是寶葫蘆偷來的,更讓人糟心的是,這寶葫蘆刀砍不碎,火燒不壞,而且這壞葫蘆就像長了腳似的跟著王葆,而且只要王葆想什麼,寶葫蘆就偷什麼……最後王葆把寶葫蘆的祕密揭開了,告訴了大家,說完後,他好像放下了一個無數噸重的“擔子”。

說實話,嘻嘻,我剛看到寶葫蘆神奇地方的時候也幻想擁有這樣的寶貝,可以讓每每坐在桌子前的我,面前一堆亂七八糟、上面寫著討厭題目的達標卷時解決試題;可以當左邊是語文、數學參考書,右邊則坐著我那“恐怖”的老媽時;“快!課文讀完!段落背完!詞語抄完!句子默完!參考書看完!鋼筆字練完!單詞背完!……”老媽不停的嘮叨時,“嗖”的一下迅速抗住老媽的嘮叨;還可以幫我刷牙,幫我穿衣服,幫我收拾書包等等等等,還有,我想要的東西全都能信手拈來:每次寫作文都能輕而易舉地寫出精彩而又生動的“絕殺”作文,每次考試都可以滿分拿下,易如反掌地解決傷腦筋的難題……

但在我迫不及待快速地“啃”完這本書後,我發現,現實中是不可能有這樣神奇寶貝的,那只是一場夢,卻藏著許多讓我能學習做人的道理,讓我明白了:寶葫蘆是願望的化身,它卻搶走了你因努力得到成功後而獲得快樂的權利,它只不過是一個貪婪地吞噬你勤奮的可惡機器,任意的縱容你好逸惡勞的催化劑。想著想著,我的思緒飄到了校園裡。考試的時候有的同學東張張,西望望,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想抄別人的答案,這種人平時不刻苦努力、奮發進取,考試前夕也不臨陣磨槍,就想在考試的時候撿現成的,門兒都沒有!幸福和財富是不能靠空想獲得的,不勞而獲只能帶來煩惱和痛苦,所有的成功果實都是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爭取才能獲得的。

哈哈!我從這本書中還學習到了修辭手法,比喻、排比、擬人等等,讓我能夠在以後的寫作當中成功恰當的運用,這不就是“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中的黃金屋嗎?這本書中學會的做人的道理,不就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中的階梯嗎?

世界上沒有笨孩子,只有懶孩子。實現任何夢想,都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腳踏實地,努力奮鬥,這就是寶葫蘆告訴我們的“祕密”!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572字

今天,我要給你們介紹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寶葫蘆的祕密》,講的是一個名叫王葆的小學生,好吃零食,又愛幻想,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一個像寶葫蘆一樣的寶貝,可以不費事不操心地獲得一切。一天,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他有了一個寶葫蘆,心裡想要什麼,那個東西就會擺在他的眼前,什麼金魚、畫報、玩具……要什麼便有什麼。

得到寶葫蘆後,王葆很開心,從此以後,似乎變成了一個“閒人”,自己不再做任何事情,寶葫蘆簡直是萬能的寶貝。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一次次的出醜,讓王葆認識到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於是就把寶葫蘆給扔了。最後,王葆發現自己只是做了一場夢,他非常慶幸自己只是在做夢,明白了不勞而獲,不動腦筋,凡事靠別人是不對的,他決心要做一個好學生。

其實在生活中,我也有和王葆一樣的經歷,多麼想有一個三頭六臂的機器人,幫我寫字、洗衣服、搞衛生……這樣該有多舒服啊!但是,這樣是不對的。我想,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付出才會有收穫。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要努力學習,不怕苦不怕累,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能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幫老師分擔點責任,自己也會學會許許多多的本領。

書籍是智慧的源泉,知識是夢想的翅膀。我要多讀書,多練習每一樣本領,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676字

暑假裡,我讀了《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它讓我感慨萬千,並教會了我世界上沒有徒勞而獲的道理。

你知道寶葫蘆嗎?寶葫蘆是一個什麼都能變來的寶貝,只要想要什麼就能有什麼。

這本書裡面的一切故事情節其實是主人公“王葆”的一場夢而已。在夢裡,王葆知道了寶葫蘆給他的所有東西都是從別人那兒拿來的,這就是“偷”,這就是不勞而獲!王葆知道了這件事,就想把寶葫蘆扔掉,可是怎麼也扔不掉。反而,寶葫蘆更離不開王葆了,像年幼的孩子離不開媽媽。於是王葆用火燒寶葫蘆,但寶葫蘆的熱情卻被燒得更高了。這時,王葆的朋友楊栓兒告訴他,他己經回不了家,也回不了學校,因為王葆家裡已經鬧翻天了,他的奶奶在那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喊著,王葆的爸爸還懷疑家裡的東西是楊栓兒偷來窩藏在他們家。

王葆的心裡非常愧疚,心裡也憋不住那麼多祕密了,而且更不願意讓楊栓兒受到冤枉,於是,他一口氣跑到學校,恰好爸爸也在學校,終於,王葆把和寶葫蘆共同的祕密說了出來。祕密公開後,他似乎放下了幾斤重的啞鈴——好輕鬆……

忽然,王葆醒了,原來那是一場夢啊!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王葆每次都依賴寶葫蘆是不可以的,人沒有蠢的,只有懶的,我們只有付出辛勤勞動,才能得到收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不少貪圖小利的人,這個寶葫蘆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己的勞動去換來成果才是最珍貴的。有了自己用勞動換來的成果,才知道勞動的辛苦,就不會把別人的勞動不當回事了!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825字

這一段時間裡,我讀了《寶葫蘆的祕密》這本書,這裡面的主人公是寶葫蘆,王葆我想對這裡的王葆說一句,誠實最重要。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王葆的奶奶從小就給王葆江葫蘆的故事,王葆也是在遇到困難時就聯想到奶奶講的故事,而聯想到奶奶說的寶葫蘆。<br>那一天,星期日,王葆要去參加科學小組的電磁啟動器的製作早早的就來到了學校裡,因為這一天受盡了憋屈,在參加活動之前,王寶參加了一盤象棋,因為他的朋友姚俊偷偷移動了象棋被王葆發現了,同學們不幫他維持正義,反倒去幫姚俊,受完這場氣,他來到了科學小組,組長是蘇明風,但是裡面王葆說的一句話,我很不喜歡,他認為蘇明風跟他打過一次乒乓球,還打不過他呢,認為他不可以勝任這個組長的職位,我認為不要以消極的心態去看到他人,別人能當上組長,一定有人家的本事。

但是她的性格的確很讓人煩,東看看西瞧瞧,說別人這不好,說別人那不好還在炫耀自己的工作有多麼難,把王葆若惹惱了,王葆跑出了教室,跑回家睡著了,醒來之後想起來有人去約他釣魚,來到了河邊,卻不到一個人,但是直到了太陽快落山的時候,他卻一條魚也沒釣著。<br>這時寶葫蘆出現了,王八把他吊了上來,他們就開始了故事。<br>寶葫蘆的作用就是王葆你想什麼就出現在王葆的面前,但是這可給王葆惹了不少麻煩,還被人當成小偷。

記得有一篇,是偶遇楊栓,楊栓認為他的東西都是跟他一樣偷來的,所以就用那些詞語去暗示王葆,讓王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們出來走路,來到了一家無人圖書館,這時楊栓說了一句,哇,這裡有好多新版的圖書哇,這時王葆也想了想,沒錯,這就是那些書,這是他的手裡突然就出現了那些書,這讓楊栓更以為他的東西都是偷來的了,讓楊栓的心裡對他暗示了好多次,給王寶惹了不少麻煩。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誠實最重要,他的那些東西都是虛幻的,甚至還是寶葫蘆從別人那裡拿過來,而成為他的,自己的就是自己的,別人的終究不可能是自己的,祕密總有一天會水落石出的。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469字

你讀過一本書叫《寶葫蘆的祕密》嗎?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王葆和寶葫蘆。王葆在釣魚時釣到了一個寶葫蘆。從此之後,王葆讓寶葫蘆幫他變玩具、愛吃的零食、花草、還讓他換試卷……而後王葆似乎成了一個沒事人。但是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所以麻煩也一個跟著一個來了,比如:王葆在下棋時說要“吃”了這個馬,結果寶葫蘆真讓王葆吃了馬。還有一次,他家裡多了許多花草,他的爸爸問起了來歷,他卻欺騙了爸爸。他覺得對不起他的朋友、家人,甚至楊拴兒都看不起他的行為。後來王葆忍受不了寶葫蘆,自作主張把寶葫蘆的祕密告訴了大家,結果王葆發現這是一個夢。

在生活中,我和王葆一樣想要個機器人,幫我寫作業、打掃衛生、整理書包、但不可能啊!我原來不會繫鞋帶,到了體育課,鞋帶開了,我卻不會系。有時我不會的問題都問爸爸,到考試時卻不會寫。我明白了,只有自己做出來的事才會真實,只有自己學到的本領才是自己的,不能光想著不勞而獲,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你也快來看看這本書吧,它會讓你終身受益的。

刀疤豺母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2109字

沈石溪,動物小說大王。《狼王夢》、《第七條獵狗》、《斑羚飛度》……從學生的口中聽過無數的先生的著作。也不知因何緣由,直到現在,才開始拜讀。《刀疤豺母》是我第一次讀沈石溪先生的書,我的閱讀速度不算慢卻也算不上一目十行,這本圖書卻是繼《活著》之後,我一口氣讀完的唯一一本了。

花一整天的時間,終於飽嘗書中酣暢滋味,合上書,準備讓眼睛休息休息,於是決定去逗逗家裡的新成員——一隻可愛的狗狗,名“十八”。十八猶喜草坪,一到戶外便抑制不住往草坪裡扎。一晃神,我竟把跟前的景色當作了高黎貢山?瑪爾草原了……

高黎貢山?瑪爾草原是一片高山草原,這裡生活著一群以打獵、放牧為生的卡紮寨村民,而在遠處的叢林裡,生活著的是村民們最為憎恨的豺。書中的“我”是一位動物學家,偶遇稀少的金背豺而喜出望外,透過變焦鏡頭,仔細觀察一番後,發現了豺群的“頭領”——刀疤豺母。可“我”的當地嚮導強巴,自打三年前那件事之後,更是對當地人向來不喜歡的豺恨之入骨……

三年前,強巴帶著他的愛犬——雪嬌進山打獵,卻沒想遇到了兩隻豺,強巴一開槍便“炸飛”了雌豺的半隻腦袋。雪嬌也咬掉了公豺的尾巴。卻不曾想,沒過一會兒,公豺帶著一大群豺回來圍住了他們。雪嬌為了救強巴而被豺群咬死,用作者的話說:“沒有在高黎貢山與獵人生活過的人,很難想象他們和獵狗的感情多深厚。他們完全把獵狗看成是自己的家庭成員。”就這樣,豺與強巴這個人類之間,結下了“血海深仇”。

後來,強巴讓“我”和他一起去為雪嬌“報仇”時,“我”執反對意見,卻不得不幫忙。當豺群被火逼得走投無路時,刀疤豺母真摯的求救——做出了豺在撕鬥時,輸的一方放棄抵抗、人數服輸、無條件投降的姿態。在豺的世界裡,一旦一隻豺做出了這樣的姿勢,另一方就會網開一面。本來就對強巴可怕的復仇手段持有不同意見的“我”,放了豺群一條生路。到了後來,豺群救了“我們”許多遍。可獵人與豺之間的積怨是根深蒂固的,最終,豺群被趕出了?瑪爾草原……

在幼豺被強巴“關押”以作為威脅狼群的手段,而刀疤豺母做出了嚴懲惹怒人類的公豺時;在強巴用可怕的手段進行復仇,想把狼群活活燒死時;在豺群被趕出?瑪爾草原時,我不禁全身寒顫,這樣一個獵人與豺之間的相互傷害,這樣一個手段殘忍的獵人,難道不就是整個人類的縮影嗎?於人類,有“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可面對動物犯下錯的時候呢?

2016年,發生了一個領國人所震驚的新聞: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東北虎傷人事件,造成一死一傷。事故是遊客私自下車而導致,新聞一發出來,法院還未處置,卻有人在聲討老虎,說應該被處死刑。實在覺得憤恨不公!幸好,最後對於老虎的處置只是圈養。若是遂了某些人的願,恐怕不知要涼了多少人、多少動物的心。

相信很多人也還記得,就在上個月發生的“金毛犬事件”:月24日,佛山市一小區內,男子遛狗未牽繩,自己的貴賓犬朝老人的金毛犬衝了過去,金毛作為大型犬,與貴賓犬體型懸殊,處於本能反應,就將其咬死了。貴賓犬主人怒從中來,拿起棍子開始打那隻金毛犬。期間還叫來了四五個人,用雨傘、凳子、千斤頂等不同工具打了二十多分鐘,直至將狗打死。儘管在這期間老人將狗繩鬆開,想讓狗逃走,但金毛處於護主的原因,最終還跑回了主人身邊,因此,狗狗沒能逃過此劫……見此新聞,除了憤恨之外,實在羞愧難當!

我不敢想象,失去自己視為家庭成員的狗狗的心情。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對於愛犬在自己面前死去的憤怒。可對於憤怒後的做法,實在無法認同!第一,養狗人最基本的常識——出去遛狗一定要牽繩,而貴賓犬主人沒有做到,這不僅是對別人不負責,更是對自己愛犬的不負責任!第二,貴賓犬向人衝去,不論它會不會做出襲擊的動作,都會給別人以驚嚇,而自己未及時阻止。等到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再去進行所謂的“報仇雪恨”,簡直愚蠢至極!第三,既然自己如此愛狗,那麼金毛難道不是狗嗎?且不說愛心,良心哪裡去了?自己的愛犬是珍貴,但是,對於護主的狗,對於年邁老人,人性本該有的惻隱哪裡去了?可,狗狗已經離世,只剩痛心與惋惜,以及同為人類的羞愧。

我原先是比較懼怕真實的動物的,總覺得對於動物的美好形象只保留在動畫形象上,除了因為自己養了小狗而多接觸到動物之外,也因沈先生而喜歡上動物類小說。時常反思,我們,自命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物,可於世界而言,帶來的究竟是什麼呢?或許,能夠存在,就已經足夠幸運了吧!

寶葫蘆的祕密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656字

‘流水光陰急,浮雲富貴遲。’時間過得可真快呀!轉眼間,我們就讀完了暑假共讀的第二本書了。這本書比較的長,總共?g四十一篇。我們花了11天的時間才把這本書給讀完·。這本書的作者是張天翼,只要是他寫的人物,無論是假的還是真的,同樣都會變成活的。他把這本書裡的主人公王葆和寶葫蘆寫得栩栩如生、生動有趣。讓我們讀起來會變得更加的有意思了!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王葆是一個愛幻想的小男孩,還愛打瞌睡。有一次,王葆做了一個夢,就是關於寶葫蘆的,因為他的奶奶經常給他講述關於寶葫蘆的故事,而且還是有魔力的寶葫蘆。由於王葆幹什麼都想不勞而獲,不想費勁。所以,王葆在普通的河裡釣魚的時候,竟然釣到了寶葫蘆,於是,王葆和寶葫蘆就結了緣。

在王葆往後的生活裡,遇到了許多難題,其實當初王葆都沒有意識到。有一次下象棋的時候,寶葫蘆誤以為‘吃’別人的馬,就是用嘴吃的,結果,讓王葆吃了好幾個,最後還是吐了。

還有一次,由於寶葫蘆把王葆同學的試卷變到了王葆的手裡,最後讓老師發現了,就把王葆叫到了教務處,這使王葆很生氣,氣的一下子把寶葫蘆給燒了,但是寶葫蘆安然無恙。

在這本書裡,我最喜歡寶葫蘆,因為它是一個神奇的寶貝,而且,它還會去勸王葆,不要再讓他執迷不悟了。我不喜歡王葆的原因是因為他不會尊重寶葫蘆,畢竟,寶葫蘆還幫了他那麼多,他不但不感謝寶葫蘆,還批評寶葫蘆,他不僅不勞而獲,又不會尊重別人。

所以,我們不能像王葆那樣不勞而獲,不尊重別人,要踏踏實實的做一位陽光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