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趁年華相關作文20篇

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 篇1

演講稿 ,923字

一位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這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的日月星辰,另一個便是熔鑄在每個人心底高貴的信仰。信仰的榮光,就如同冬日裡刺透陰霾,從樹林枝椏間投射到我們身上的那些斑斑駁駁的光影,給人以溫暖的力量。陣陣暖流,就像當年我們可敬可愛紅軍戰士那浩浩湯湯的隊伍,一曲蕩氣迴腸的慷慨悲歌,在神州大地上,悠悠傳唱。

是啊,八十年過去了……千千萬萬人重走長征路。兩萬五千裡的土地上,灑下了多少仁人志士殷紅的血液。還記得《軍禮》的故事在那個冬天感動了無數人,那個為了讓戰士們吃飽穿暖,將自己的棉大衣送給了年輕小戰士的軍需處長卻永遠在那片皚皚白雪裡長眠了。光榮與夢想,集萬千小我,匯聚成一股堅韌的紅色精神,指引著紅軍戰士堅守信仰,不忘初心。

然而,在生活富裕的今天,優質的生活條件,卻滋生了越來越多沒有夢想的年輕人。他們就心安理得地當著父母的寄生蟲,吃父母,用父母。我們不禁反思,終有一天,他們也要離開父母的懷抱,走上工作崗位。如果沒有追求,沒有夢想,拿什麼立足,拿什麼回報生你養你二十年的爸爸媽媽!在你因為打遊戲打到太晚第二天逃課的時候,或許你們忘了吧,在開學之初家長幫你們搬行李收拾寢室累得滿頭大汗,離開時又千叮嚀萬囑咐要努力讀書而你一口一個放心吧我已經長大了!……所以,年輕人,我們的夢想呢?我們答應好父母的,你們陪我長大,我陪你們變老啊!

趁著我們還年輕,趁著我們還有著蓬勃的朝氣,趁著我們年華正好,我們也去栽一棵夢想的樹苗讓它在風中搖曳著開花結果吧。

身為大學生的我們也該多去走走,去圖書館裡,去實驗室裡,捧一本書,拿起瓶瓶罐罐,去探索實驗的奧祕。

一年前,我站在美麗的校園裡,被這片美麗的景色吸引得如痴如醉。我想著,我要來這裡讀書,我要實現這個小小的夢想!而今天,我真的來了,我還帶著一份堅定的勇氣站在這裡!我將永遠銘記著勤樸忠實的校訓,去努力踐行與探索,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我想,當我們老了,站在歲月的軌道,我們不會孤單,縱然逝去的時光照得我們一臉滄桑,還有一份對生活的期待與嚮往。千帆過盡,萬物歸心,以夢為馬,不斷找尋。當走盡了千山萬水,穿越了世事滄桑,終於有一天,你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遇見最美的風景,邂逅最好的自己。

詩酒趁年華 篇2

高一作文 ,1014字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題記

蘇軾有一句詩:“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是啊,在年少意氣風發的時候,詩意文采也是最豐富的時候,我們自然應該綻放自己人生中的芳華。

其實在古代,年輕人常常不被看好,像“齒少氣銳”“年少意氣”等詞都表明了當時社會認為年輕人沉不住氣,遇事不夠老練,可我卻認為正是由於年輕,才會有充滿好奇的心和一往無前的衝勁。

一代國士南仁東老先生正是在年輕時默默爬上一座座高山,默默爬過一個個難題,終於炸開天坑,成就身後萬世榮光。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被譽為“21世紀最年輕的億萬富翁”,而他的商業帝國不也是來自於大學時期與朋友的義無反顧嗎?更不必說,如今高科技工作者大多是新鮮血液。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彰顯著世界翻天覆地的變動,青年人的時代,已經降臨!

我看那一座座嶄新的大樓升起,也看到過去的高樓作為基點,托起一座座更高的樓宇。前輩們的經驗是最好的老師,而歷史絕不重演過去的事蹟。我們必將以前人經驗為底,向更高的未知處,漫溯!

幸好,我們趕上了最好的時代。

前人的話語猶如大風盤旋在谷中,我們來遲了,沒有看到那一代的光彩。但也正給了青年人拼搏向上的動力。而作為青少年,青年預備軍的我們又該如何?古有韓愈“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今有學子“挑落讀書燈,一身都是月。”青年一代在最前戰場上披荊斬棘,那我們就在書海中,以筆為劍,遨遊漫溯;前輩們仍在不懈前行,我們更應奮發向前,以夢為馬。

可惜,我們趕上了最壞的時代。

現如今,網紅文化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擊著青少年脆弱的價值觀。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裡,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被大量視訊資訊所矇蔽,越來越少的青少年,願意捧著一本書,溫習甘美舊夢。由網紅文化主導的價值觀面臨的世界將會是如何分崩離析暫且不論,單是荼毒青少年就令人義憤填膺。

古人在戰場上殺敵制勝,而我們現如今更以意志來拯救大批涉世未深之子,更以良好的教育來教化為無數價值觀逐漸衰退之人。

我們遇見了機遇,卻面臨著挑戰;我們堅守著本心,卻也偶爾有挫折。海子的《以夢為馬》中說:“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正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遵循的原則。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在變化莫測的人生背景圖下,在難料的世事變遷中,人的品行卻是由自己決定。

不由得又想起一句很常用的話“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是一個國家命運的主宰者,泱泱華夏,烈烈青年,何愁不盛!

詩酒趁年華,拼搏正當年。

詩酒趁年華 篇3

國二作文 ,1257字

在我的家裡,有一對神仙眷侶—可謂是上天入地,能文能武,技藝超群。在別的老爺爺拄著柺杖,打著麻將時,別的老太太磕著瓜子,跳著廣場舞時,他們卻在書法盒廚藝上刻苦鑽研,將這兩項技能點滿!沒錯,他們就是—我的姥姥和姥爺!

“詩酒趁年華”之詩。說起我們家的文學大將,非姥爺莫屬!不得不承認,我姥爺年輕的時候十分英俊瀟灑,而且喜愛讀書,俗話說的好,“腹有詩書氣自華。”雖然歲月為姥爺添了皺紋,染了白髮,可是姥爺的氣質卻無法更改,你就是把他扔進一群“爺爺堆”裡也能一眼認出來。他年輕時從事的職業與文學並不相關,那麼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向文學的高峰攀登的呢?其實不過是我小時候,看別人寫地書自己也想要一根,於是媽媽便順手也給姥爺買了一根,從此,他便一發不可收的愛上了書法。每天晚上,我們爺孫倆的身影都能在8點鐘準時出現在小區門口的廣場上,他題詩,我配圖,漸漸的我的興致不再那麼高昂了,也懶得出去挨冷受凍,可是他卻一直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刻苦。為了在寫地書時不會忘記詩句,他每天晚上關燈睡覺時還在背詩;為了讓自己的筆法有力,幾沓厚厚的宣紙都被寫得滿滿當當;為了提升自己的詩詞積累量,一本本詩詞書都被翻的折角掉頁了;他還拉著我天天看《中國詩詞大會》,終於,他的詩詞積累量和書法美觀程度雙雙有了突破,終於成就了我家的一代“學究”老叟。

“詩酒趁年華”之酒。每年冬天來暖氣時,有兩件最快樂的事,一是拿著毯子趴在暖洋洋的地上看電視,二就是吃甜甜的米酒啦!大多數人家不會選擇自制米酒,因為這可是一項技術,米酒製作可謂是姥姥的絕活!香噴噴的米飯出鍋後,被姥姥鬆散的裝在鐵盆裡面,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勻特製的酒麴,中間再扣上一個小酒盅,蓋好蓋子,用厚厚的小棉被包裹的嚴嚴實實,放在我家的地暖上,只需兩到三天的功夫,米酒就能做成,我總是禁不住誘惑,想要掀開被子瞧一瞧,姥姥叮囑我不能頻繁開啟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終於等待姥姥開蓋的時候了,清新的米香和著醇厚的酒香撲面而來,不由得把我的鼻子往盆裡拽,姥姥總是用勺子先挖一大口送進我的嘴裡,然後說,“這米酒呀不能多吃,吃多了會醉!”那米酒入口的瞬間,酸酸甜甜的味道,入口即化的感覺一路向下蔓延,沁人心脾,回味無窮。姥姥只是把我的饞蟲勾出來了,就端走了剩餘的米酒,她是要給我做一碗醪糟湯圓,單獨吃湯圓,總是會覺得一兩個就把嗓子粘住了,加了米酒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煮熟後的米酒相比於生米酒味道更加柔和,酒味散了五成,但是吃進嘴裡依舊酸甜可口,綿軟的如同吃掉了一朵雲彩。

每逢春節,我的家裡就充斥著兩種特別的香氣—墨香和酒香,屋外紅紅的宣紙上題著姥爺新作的對聯,屋內熱鬧的廚房裡飄著米酒的芬芳,百合花看著桌上姥爺的習作競相開放,飯桌邊我捧著熱氣騰騰的醪糟湯圓不住的稱讚,真是好幸福的畫面。我喜歡那端莊大氣的字型,遒勁有力的筆劃,也喜歡那輕軟甜糯的米酒,醉人心田的芳香,我更喜歡那揮筆淋漓的姥爺,那製造芳香的姥姥,因為有了他們,我的每一天才過的如此快樂,才能每天自由自在的詩酒趁年華。

漫卷詩書伴年華 篇4

國二作文 ,1170字

家鄉在南方,有山有水的小城。

三四月間,草長鶯飛的時節,細雨一灑,日日看慣的山水竟有了眉峰聚、眼波橫的韻味。街衢寥落,有外鄉人倚著滿載櫻桃的車叫賣,帶著鄉音的吆喝在雨簾中長長短短。櫻桃被雨洗過,紅豔鮮亮,漲滿了酸酸甜甜的汁水,你的眼也被撩撥得一眨一眨的。忽地想吟一句“楊柳綠齊三尺雨,櫻桃紅破一聲簫”,暗笑自己像個書呆子。卻又禁不住想,可惜,少了些溪水般明淨空靈的簫聲。

讀詩,是我的夢想。

初讀詩歌,雖是不求甚解,卻被典雅與清幽深深震懾。一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能讓我讀上好久,每一次,眼前都浮現幾顆疏星中一輪寂寥的月,半壺殘酒,荒草把月光研碎成一地的光點,耳畔依稀有寒蟬瑟瑟鳴聲,遠山的鐘聲遼遠悠長,下意識地伸出手指,彷彿想要觸控揚起衣襟的風。

家裡的詩集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唐詩三百首》到《唐詩別裁》、《宋詞》、《邂逅詩經》……從數字、公式和字母中抬起頭,在書架上抽出一片夢幻般的園地——有閒適婉約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有金戈鐵馬,意氣風發的“報主由來須盡敵,相期萬里寶刀新”,也有清幽冷寂的“二十五絃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和詩人們一起,雖隔千秋,形如晤面,且去看終南餘雪,天街小雨,傾耳聽錦城絲管,湘靈鼓瑟;溯游從之,香徑徘徊……書中自有黃金屋,於我,詩中素有百花園,“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那些偉大的詩人,在身後杲杲矗立,“光焰萬丈長”,彷彿不可逾越的存在。可那些偉大的作品,真實得觸手可及:失意時,勉勵自己“千金散盡還復來”;睹物思友,輕吟一句“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離別時,不也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嗎?那麼美的詩句,原來也只需從紅塵中擷取,於俗世裡吟哦,再攜上一顆詩心,小心翼翼地打磨。

那麼我,也可以就詩心來寫詩情吧?

當“嘔啞嘲哳難為聽”的話語生疏而彆扭,當陷入“縱有丹青畫不成”的困惑窘境,當“大珠小珠落玉盤”也道不明曲折幽深的情絲時,不妨把微妙的情感細細藏進一片濃郁的詩意。不必格律,不用典故,清新而平淡的詩語就能營造出美妙的夢境。寫詩,也是我的夢想。

“登山見千里,懷古心悠哉”。我想要向前看去,去追尋自己的詩意的夢想。也許微不足道,也許不被認可,但她在我眼裡依舊熠熠生輝。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奔走在詩酒年華中 篇5

國二作文 ,697字

以雄鷹之志,舞出心靈的悠揚,書寫人生華美的篇章;以流水之樂,奏響跳動的音律,感受清渾的聲響;以一身傲骨,渲染流失的歲月,奔走在詩酒年華中。

李白,一代詩仙。他胸懷一腔熱血,滿帶報國之志,豪氣大飲三大白;他不顧官場失意,心中存有萬股豪情,寫出多少詩詞歌賦。他奔走在詩酒年華中,豪情萬丈!他的詩,不似杜甫般深沉抑鬱,字裡行間無不透露著一種“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奔放,酒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詩同樣也是,他與詩酒相伴,愜意矣哉!

白居易,千古詩人。正值大唐衰敗,民心惶惶,可他沒有,他在這汙濁的世間仍保留一份“添酒回燈重開宴”的豁達,獨立不已,清高傲岸!他為平民講故事,與百姓享生活,他的詩,樸素直白,簡單易懂。他開心了,喝酒助興;無奈了,喝酒排憂……酒為他起風,詩為他航船,二者相得益彰,默契無比。白居易,奔走在詩酒年華中,享人生之趣。

蘇東坡,拄杖而立。他遭貶謫,放逐塞外,可他不曾減退對詩詞的熱愛,他依然手持如椽大筆,成就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千古名句。官場失意沒能摧毀他的意志,反而鑄就一個樂觀向上的蘇軾!艱辛的路上少不了苦難與寂寞,但那又怎樣,東坡伊然奔走在詩酒年華中。

生活中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關鍵是於枯燥的生活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就像他們,在詩酒年華中活出自己,放飛心靈!

成功,屬於不停奔跑的人生,而我手捧酒洌,奔走在詩酒年華中。角色轉換之間,成長的腳步已悄然而至,我要像李清照一樣綻放靈魂的蓓蕾,讓成功在苦於累中涅??!

飲為其之性,情為詩之魂;曾幾何時,我已將人生的偶像定位於灑脫真切的性情中人?我大吃一驚!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年華有限,詩意無窮——讀《重溫最美古詩詞》有感 篇6

讀後感 ,583字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華。莊周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情不自禁地,這些詩句邊輕輕的從脣齒間流出。心中的親切感被一點一點的喚起,撫上質感的書頁,一縷縷詩意不禁從心底油然而生。

隨著作者的目光,透過每一首詩的背後,看看那一個字,一行詩,一首詞中,蘊藏了作者心中多少的深情。不禁佩服起作者的詩意來,一花一鳥,一葉一雲,一個個意象在她筆下盛開成美麗的花。這樣的詩意,讓她擁有了欣賞美的契機,擁有了與古人談天說地的機會。

這樣的詩意,在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擁有,但卻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擁有。一個不懂詩的人也可以擁有詩意。詩意不單單隻針對於詩,在生活中,它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心情。一個有詩意的人,他會被世界美好的事物而打動,他會用心去發現去感受一切美的享受;一個有詩意的人,往往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即使很忙,也會忙裡偷閒,給自己一個享受美,放鬆自己的時間。

何謂詩意?我想,通俗的來說就是一種會享受美的心情,一種能發現美好的生活態度。詩歌本身也是一種美,懂得品味詩歌的人有詩意,那麼同樣,音樂又何嘗不是一種美?懂得享受音樂的人又何嘗沒有詩意?

詩意存在於生活的角角落落,存在與時間長河中的點點滴滴。在有限的生命中,與其忙忙碌碌而身心俱疲地度過每一天,還不如為自己留一些詩意,讓我們的生命也因為詩意的存在而倍加美好起來。

畢竟,年華有限,而詩意無窮。不是嗎?

誰把年華,錯落成詩 篇7

國三作文 ,782字

歲月安然,是誰的步伐與我擦肩而過,只留下浮光掠影,是誰如同一壺烈酒現於我的生命,瘋狂似醉,夢醒卻無處尋覓。誰道伊人何處,只留著苦求珍惜的夙願,繚繞心間。

依然記得那年秋日微涼,那紅楓林中寂寥的背影,似是我所記憶的最妖嬈的風景。那一瞬間,驚豔了流雲蒼華,悄然掀開了你我的交集,或許誰都無法料到,之後的結局。

輕皺的眉,微睜的眸,緊閉的嘴脣帶著冷冽。你立在長亭之中,獨享一份清靜,而我的自私驅使我將那如同冬日之寒一般的肅殺氣氛破壞—“為什麼一個人在這兒?”我聽到自己的聲音似是從遠方傳來,渡過幾世紀的蒼涼。“只不過是瞧見了風景,獨自觀賞不好麼?”出人意料的回答,你的表情沒有變化,一如那傲視天穹的凶獸,只有令人心顫的寒冷。從此往後,你的身後,多了一個喜愛嘮叨的女孩:“你怎麼不去那邊的水潭中看看那些古樹?”“今天天氣很涼啊。”“你要去哪?”…

起初對你的好奇與敬畏,彷彿並不經得起時光的沖刷,漸漸淡忘在回憶中。因而得知了你的名字—往昔。你的過往我無從得知,卻知道你的孤獨,你藏在面具下的易碎的靈魂。我不懂得如何面對揭開偽裝的世間,亦如你,你在初冬時面對一城薄雪的沉思,對於我不經意的詢問而產生的憎恨,令我與你產生了一道由我築城的高牆,抬眼望不清你的表情,卻是淚如泉湧。我,竟然選擇了逃避。

不大清晰地記起,你對我的笑容,你與我的一同賞景,以及在最終我提出的離別。那時已近春天,我沒有支撐到初春的暖陽,選擇在冬雪瀰漫的時候分別,忘記了當時的對話,卻依稀記著你臉上一閃即逝的痛苦。那一瞬間彷彿刺進了心裡,哀愁如同利刃一刻一劃地描進心的最深處,我過了很久才明白,我居然如此放棄了一個珍惜我的人。

韶華易謝,人易散,情易皺,聽那孤城中你曾為我奏響的曲,卻再難見故人。那江南煙雨中的淺淺愁緒,覆了思念,負了陌路。願君相思,至於惜年,不為緣淺,奈何情深……

不錯過詩書年華 篇8

高一作文 ,947字

或遇見青磚殘瓦,古色古香;或遇見大千世界,人生百態;或喟嘆“舊時王謝”,繁華不再;或驚訝“蜀道之難”,無可奈何。我握住手中的筆,腦中卻浮現出那一行行詩,一頁頁文字,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場景。月色入戶,一縷朦朧的月光照射在扉頁上,恰有一絲詩意的美。我想,這詩一般的年華,理應有詩書來點綴。

一盞茶,一把椅,一本略帶灰塵的書,一段寧靜的下午時光,便這樣度過。古語云:“書中自有顏如玉”,午後的微風拂過,我還靜靜地徜徉在文字的海洋,去發掘那一筆一劃下無盡的奧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竹林深處,一曲琴,一壺熱酒,一聲長嘯。清風吹動瘦削的竹葉,衣袂飄動,是君子在等待那個“膚如凝脂,螓首峨眉”,“巧筆倩兮,美目盼兮”的她,是曹孟德在等待那個助他千秋萬代,天下歸心的人。

“一蓑煙雨在平生”是蘇子瞻的曠達,“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是陸放翁的怨憤。古人寄情於詩詞,寓意於萬物,筆下天馬行空,字裡行間,是胸懷,是人生,是歲月釀出的甘泉、烈酒,是真性情。有的人淡泊,有的人豪放。君不見,嚴子陵釣臺逍遙,陶淵明田園自樂;君不見,辛稼軒“金戈鐵馬”,王子安“青雲之志”。千百年前,同一片天空下,仕人志士,或嗟嘆,或流涕,或大笑,揮毫留下了無法磨滅的詩篇。

我愛詩詞,愛古文。無論是駢句的韻律美,還是散句的豪放美,都深深讓我著迷。

我亦愛雜書。百家爭鳴的時代,古聖賢留下傳世的思想。而至近代,風起雲湧,文壇更是改天換地:散文家淺吟低唱,小說家刺貪刺虐,科教書也層出不窮。我願放任大腦,行走在這片思想的高原,有雪山、冰川,也有戈壁、沙漠。但我不會畏縮不前,而是選擇去完成一場“長征”。

《三國演義》的忠肝烈膽,兄弟情誼,告訴我們做人的準則;《紅樓夢》的封建制度下世家的衰亡,對自由的抗爭,敲響了社會的警鐘。回首展望,漫漫歷史長河中,蘊育著無窮的智慧。我們實在有太多要去學習,去品味,去豐富人生。

十五六歲的年紀,正是綻放的時節。少年張開那羽翼尚未豐滿的翅膀,踮著腳尖,盼望著遠走高飛。這般年華,太不該沉浸在網路、遊戲中,太不該虛度。這是人生的發端處,正應收拾行囊,準備開啟更加美妙的旅程。

清風,明月,一本書,一次心靈的對話。書中的老人在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勸君惜取少年時。韶華易逝,這詩書的年華不可錯過。

詩意年華 篇9

國三作文 ,1459字

四月初暖,詩情畫意的風吹過少年;春日漸近,款款的經典詩雨灑落青春的歲月。秉承著時代的呼喚,傾聽著經典傳承的脈搏,在這個芳菲乍起的節點,我們迎來了七年級的讀書節活動,趁春光正好,趁年華正盛,抖落唐裝上的風塵,洗去漢服中的纖糜,“傳悠悠經典,做翩翩少年”的盛會在四月正式拉開了序幕。

每一個盛會的開啟都凝結著無數人的辛苦與汗水,拿到讀書節的啟動通知,七年級全體師生都在為辦一場令人難忘的盛會而殫精竭慮,從活動創意的提出,活動方案的確立到活動素材的選取,活動服裝的購買再到活動的排練,隊形的構思,每一個七年級的語文老師,每一個七年級的班主任,每一個七年級的學生都深深感受到了這其中的陣陣心酸與苦澀,但隨著一陣陣悅耳的歌聲飄出教室,伴著抑揚頓挫情緒飽滿的朗讀生傳出校園,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與欣慰的微笑,只有我們懂得在這之前每一份的付出,每一份的辛勞。

直到鎂光燈在舞臺上亮起,我們著一襲古裝走上舞臺,伴著優美的旋律,與傳統的經典,與美麗的故事來一次溫暖的邂逅,來一次美好的相遇。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在這裡我們能找到人們理想中的愛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那是一種痴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那是一種承諾。七年一班以悠揚動聽的旋律為我們獻上了一首《關雎》,吟之,撩動心絃;唱之。委婉多情,彷彿讓聽眾置身洲邊,親眼目睹了一場美麗的愛戀。

走出《詩經》,讓我們走入唐詩。唐朝是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出現了諸多名垂千古的詩人,在這諸多的詩人中,只有一個是那麼的不羈與浪漫,想到他便油然在心中升起一份敬仰,他就是詩中的仙人---李白。七年二班一曲《將進酒》,讓我們重回李白的盛年,在字裡行間感受這位超凡脫俗大詩人的不朽與才華。

而那個唐朝不僅有浪漫的李白,還有恬靜淡雅的山水田園,還有秉承佛性的王維與他詩中的禪意。七年三班的《山居秋暝》,分聲部合唱,曲調婉轉,餘音繞樑。讓我們走進了詩佛的境界,且看歸來的浣女,且聽微餘的鐘罄之音。

拜別詩佛,我們走進詩豪劉禹錫的世界,看看這位不得志的詩人在人生的失意之時創作的《陋室銘》,七年四班在抒情的曲調中將我們引領進那間小小的陋室,那是劉禹錫的內心世界,曲調潺潺,詩情翩躚,那個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詩人彷彿就坐在我們身邊傾聽我們的吟唱,穿越時光的驛道,領略為後人傳唱的情懷。

走出劉禹錫的陋室,讓我們循著時光的腳步走進李叔同的《送別》,那個出身富貴,年少得志卻最終出走紅塵,斬斷情緣的法師,在浪漫悽迷的美景中向我們道出別離,七年六班的吟唱深情而悲苦,像是這萬丈紅塵在為離去的李先生悲唱離歌,悄然送別。

拋開憂愁,望向陝北。毛澤東登上閩山,毅然寫下了豪情萬丈的《沁園春·雪》,七年五班同學身穿八路軍裝,鮮紅的旗幟在舞臺飄揚,磅礴的詩情,鏗鏘的曲調,彷彿把我們帶回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又看到了那個指點江山的偉人,不由地沉醉於那種豪放的風格、磅礴的氣勢、深遠的意境、廣闊的胸懷。

年級同學共同排練的大型詩朗誦《春江花月夜》,歌曲合唱《但願人長久》,古詩文朗誦《愛蓮說》,在每一個關鍵節點被一一奉上,華美的古裝,精美的頭飾,精心的排練,讓每一位到場的觀眾深深沉醉其中,對經典發出敬仰,對經典發出讚歎。

活動結束後,武校長親自為各班頒獎並致辭,他鼓勵孩子們將經典留在心中,無時無刻不把傳承經典的任務放在自己的肩上,要真正走進經典,並在日常生活中踐行經典精神,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併發揚下去。讓我們在詩歌的長河中徜徉,汲取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

左手詩書右手年華 篇10

高一作文 ,1009字

喜歡讀書,在寧靜的午後,在落日的黃昏,在寂寞的雨夜,用自己的心去觸控文字的美好,去感受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去體驗人生的陰晴圓缺。

在一個下雨的午夜,我抱著手電筒,躺在被窩裡,終於看完了那《簡·愛》。我想,那是怎樣一個獨立而倔強的姑娘?那又是怎樣一個無助而堅強的姑娘?敢於追求,敢於捍衛自己的愛情,敢於大聲的說出:“我們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是的,為什麼不敢呢?有什麼不敢呢?至少,我們通過墳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至少,你再醜陋,再矮小,再卑微,也會有自己的羅切斯特,不是嗎?舅媽的自私,兄妹的殘暴,童年生活的痛苦回憶,都成了她努力前進的動力。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簡用她的一生詮釋了這句話!

在一個飄雪的冬日,我圍著溫暖的火爐,終於讀完了《狼圖騰》。那是怎樣的一個圖騰?那又是怎樣的一種血性!在“天蒼蒼,野茫茫”的蒙古草原上,畢利格老人向我們訴說了狼的睿智,狼的多謀,狼的重情重義!於是,我從另一面去剖析我印象中詭計多端的狼,他立即成了我心中無可替代的英雄!從中我也看到了人性的自私醜惡;人類發展進步要付出的代價,連狼都知道的自然生存法則,為什麼自詡主宰萬物的人類卻不知道呢?一步步看著自己走向墳墓的邊緣,一步步看著水草豐美的額侖草原變成了黃沙漫漫!

在一個陽光並不刺眼的黃昏,我抱著厚厚的《穆斯林的葬禮》一口氣讀完。一股莫名的悲哀在心中蔓延,像是一滴墨汁無意間滴在白色的宣紙上,暈染出一圈圈淡淡的波紋。在霍達的漸漸鋪陳開來的敘述中,我檢視人類玉的歷史長河,在智慧精緻的玉雕中感受韓子奇對玉的執著與痴迷,去懷疑晶瑩剔透的玉對其到底意味著什麼?是他的靈魂支柱還是靈魂枷鎖……去想象新月的清純與憂鬱,去體驗楚雁潮淵博的學識,去接受楚雁潮痛徹心扉的控訴。哪一個人的心裡,裝得下這樣沉重的悲傷?哪一個人的哀慟辭句,可以使天上的行星驚疑止步?“月亮落了,沒有落在挑燈看劍,舉杯邀月的備齋,卻落入了誕生生命又埋葬生命的黃土……從此天上無明月,人間無明月,明月只在他的心裡”。緩緩合上攤開在雙腿上的書本,任憑那並不刺眼的陽光灑在我的身上,月亮就這樣落了麼?

在書的陪伴下,我度過了寧靜的午後,落日的黃昏,寂寞的雨夜。左手詩書,右手年華。有書相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