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與荒涼相關作文20篇

詩韻與荒涼 篇1

高一作文 ,977字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那片戈壁上,荒涼的沙礫裡生出了詩韻與文化,於是從渭城出發,西出陽關,走近張騫的世界高適岑參的夢。天地茫茫,你萬年等待,用滄桑修飾臉龐。

大風吹,大風吹……

曠野裡風車在天地間旋轉著,將所有的風捕進來,撕碎流雲,一絲一絲地轉動。天地無邊,渾然一體,戈壁上倔強的生命長出來,在沒有止境的孤寂里路過。這條走廊中,祁連是它的依靠,雄偉的峰和溫潤的雪水增添了無數的想象力。那星羅棋佈的縣城縱橫交錯,在戈壁上書寫河西的蓬勃,在荒涼上作畫。

幾千年的歷史與傳說中,衛青,霍去病,張騫,王之渙,林則徐,玄奘在駝鈴聲中慢慢前行。漢的長城,唐的經書,宋的邊塞,元的故土,明的城牆一一在河西走廊上緩緩展開新的篇章。

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對匈奴的進擊,終於將河西走廊列入了漢的版圖,絲綢之路便如一位使者般地忙碌起來,波斯人,羅馬人,天竺人在遮天蔽日的塵土中說著不同的語言,握著手,人聲鼎沸地交易著。馬背上的,駝峰間的不斷地交換位置,載往各不相同的地方。裹著頭巾的,穿著洋裝的,吹著長簫的把不同的文化聚集在這段路上,漸漸地土地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它,土地上的人們也開始嘗試不同的文化。絲綢之路熱鬧起來了,河西走廊熱鬧起來了。

在敦煌的莫高窟探訪,眼睛帶上了色澤,歲月的風沙剝落了那些佛像上的色彩,它們走過幾千年的事物,披著原來的袈裟在祥雲上靜坐著,詩韻在時光裡愈發濃郁了,佛祖吟過唐詩宋詞,沉默不語,在蓮花座上神色肅穆,全憑一顆心在無言中感悟。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這些是屬於河西的詩,古樸而蒼涼,悠長而深蘊,惆悵而詩韻。嘉峪關還在那裡孤獨地守候,可馮勝不會再來,再無千軍萬馬嘶鳴著從身邊掠過,就連納蘭也不會回來尋找那份含著同樣孤獨的歸屬感。可它終究還是立著,風霜雨雪只是斑駁,從沒消褪它的顏色。而那陽關玉門關呢,那“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那春風不度的玉門關呢?是早已化在風沙中,散落在河西的戈壁中還是像樓蘭一樣消失了?分明察覺到空氣中古老而又蒼涼的嘆息和那流沙的印記。

河西,你的荒涼中滿含著詩韻,在天地盡頭,你看透千萬年的悲與喜,繁華與荒涼,聽無數人走過的足跡,你是戈壁裡蓬勃的草,倔強地生活。你滿目蒼涼卻積澱詩與書,經與綸,沙與花。

願我走過這裡,銘記你,如你一般翩聯,如你一般沉蘊,如你一般安靜。

詩有柔韻與豪情 篇2

國三作文 ,721字

走進歷史的文化,首當其衝的應是優美的古詩詞,我們能夠領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如畫的景色;體會“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閒情雅緻;感受“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以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氣概。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走在莽莽沙漠中,感到了一絲火熱,沒有一絲風,只見在大漠中,有一股煙徐徐升起,這是遠處人家的裊裊炊煙還是剛燃起的烽火?在黃燦燦的沙漠中,又有一輪金色帶有紅色的太陽在西方懸掛,照著河水流動泛起的微波,閃映著金黃的光束,與江南的夏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兩番不同的景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獨有的邊塞大漠風光,更是詩中獨一無二的美韻!

溪亭日暮爭渡驚鷺

一葉孤舟在湖中四處飄蕩,李清照人舟中觀望這美景,由於小酌了幾杯酒,便有一絲醉意。天色漸晚,便準備離開告別這滿塘的清幽,正想退出這一片蓮池,卻駛錯了方向,誤到了藉花深處,極力地想從中出去,於是便快速撥漿,卻不小心驚動了隱匿在蓮池中的鷗鷺,瞬間鳥全部飛起了。滿天的鳥兒,好不壯觀!才有了這無限柔韻的景色!

橫刀向天笑?丹心照汗青

“我今是難逃一劫”,譚嗣同心想,揮筆在大獄牆上寫下了《獄中題壁》,就算死也要死的有氣概!在執刑時,譚嗣同絲毫不懼地看著執行官,正是他那執著的性格,堅定不移的信念,讓所有愛國人士為之讚歎,為之感動,為之覺醒!而面對元軍的文天祥,不屈不撓,不向元軍低頭,忠心為宋,後被所誅。這些都是古詩中的豪情壯志!

古詩也有讚頌母愛的,例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歌頌勞動人民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古詩詞絕對是精髓,它包含著柔韻與豪情壯志!

詩韻端午 篇3

國三作文 ,976字

清晨四五點鐘的時候還是陰沉沉的,一種獨特的、藥草澀澀的氣息在空氣中緩緩氳散開來。立在河畔的草叢間,深吸一口氣,迎面而來的涼風輕手輕腳地爬到身上,一寸寸地撫摸著你的肌膚,又一點點沁入心脾,帶著雨後初來的清涼與草木的馨香。

沿一條仄仄的小路,步入田間。被雨水浸潤的泥土似乎不忍你的匆匆離去,牢牢地咬住你的腳,好不容易才拔出來。泥濘的小路彎彎曲曲直通向遠方去了,“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不知走到盡頭,是否可以遇見一縷詩魂,飄蕩在歷史的雲水輕煙中,以《楚辭》獨踏輪迴,緣《離騷》俯仰千年;才華之馥郁可撼天地,憂國之忠心能鑑日月。“瞻彼淇奧,綠竹猗猗。”以一觴雄黃烈酒,祭奠那不朽的忠魂,看了吳鉤,拍遍欄杆,在汨羅江畔且行且歌,唱綠了一片青艾。母親說,摘七枚艾芯揉搓後用來擦臉,可以一年之中不被蚊蟲叮咬,艾草在手心中漸漸溢位少許青綠的汁液,擦在臉上,濃郁而苦澀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散開來,給人一陣突如其來的清醒,滿溢著青綠的詩意。

芋頭葉剛剛長成,上面已綴滿了碩大的露水,使人疑心那是詩人為天下蒼生灑下的淚。據說,集端午這天的露水擦臉,不僅可以防蚊蟲,還可以明目,不知到底是否屬實。老人們稱這種活動為“拉露水”。清涼的水滴緩緩透入面板,帶來一抹安然,使整個心靈都靜了下來。母親已折了桃枝來了—端陽插桃枝,說是可以辟邪祛災。看那桃樹已是沒有了春天的繁花似錦,卻生出了幾顆青綠的桃子,綠茵茵地映著這碧水長天,帶來一種新生命萌芽的希望,覆蓋了歷史的蒼涼,綠得明豔不可方物。滿山的青碧!任是如何成功的畫家也無法調出這寫意山水般的翠綠,模糊在晨霧中,飄灑在灰濛濛的天空下,洇開了一片繽紛的水墨青花。

粽子的香氣混合著艾葉煮蛋的氣息纏雜在溼潤的空氣中,開啟粽葉,黑米與紅棗、花生糾纏在白瓷碗中,一如春秋戰國時紛亂的江山,浸在屈原的嘆息中,低徊著粽葉的清芬。芳香便黏住了脣舌,一切都帶著草木的詩韻。剝開蛋殼,裡面的蛋白已被染做青綠,輕咬一口,淡淡的苦澀在舌尖徘徊,流連,又沁出呼之欲出的清新。

何時又飄起了霏霏細雨呢?彷彿有一聲穿越時空的輕嘆,越過這緲緲青煙,將遠處兩隻白色水鳥驚飛了。雨水打溼了衣衫,掩映了河岸,蒼老了時光,吟起一闋《離騷》,盪漾在這端陽佳節。且將艾草與歷史共煮一壺新酒,一杯傾向汨羅,以祭忠魂;一杯獨飲,淡品傳統的風雅,書寫佳節的詩意。

詩韻 篇4

高一作文 ,45字